谢邀
这是个典型的刻板标签,有限见识造成的错觉。这种刻板标签可能是媒体每次提到谁时,只报到谁载歌载舞感恩谁之类的。还有一些人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傲慢自大爱意淫的心态。
能歌善舞这事儿还真不是先天然的,并不是特等族群出生时自带唱歌跳舞的技能,这是后天多唱多跳慢慢锻炼形成的。
可能是观念上古代少数民族文化普遍不排斥歌舞、不歧视从事唱歌跳舞的人、没有给行业划分出三六九等,艺人社会地位不低和艺人生活条件不差。所以从小就有丰富机会能接触歌舞,并且自己也能亲身体验,这样耳熟目染的逐渐就形成了这种特点。
其实,现代的年轻汉人比起新疆人更能歌善舞,尤其是大城市的高校汉族学生。唱歌跳舞不是先天性决定的,通过长时间的不断尝试和锻炼练出来的。现在夜店和ktv这么普及,很多家庭条件不错的年轻汉族人在这方面发展的太厉害了。而且现在汉族歌星艺人以及靠歌舞谋生的人数量和比例都全国最高。
古代少数民族普遍是以部落和氏族为单位的群体生活,经常举办群体性唱歌跳舞的娱乐活动多。冬季农闲时期靠定期举办各类娱乐活动来渡过漫长的冬天,每次丰收和打猎后都会搞聚会全民庆祝,少民的聚会普遍是全体参与性活动,不像戏曲那样只看别人表演,这样唱来唱去都会练出基本唱功了。所以东北和西北群体性居住的汉人也普遍存在这类群体性活动,会山歌的人也比较多。
比如我族,每次农作物收割完后、群体出打猎回来都会举办庆祝活动,在冬季巴依和伯克们自费的轮番举办麦西来普来拉拢百姓。这种活动上经常会有人邀请一起唱歌跳舞,这时拒绝邀请算是特别不给面子的不礼貌行为,不去参加群体活动更是不给巴依们面子。就如同不喝别人敬的酒或者没满杯就是不礼貌不尊敬,不去参加老板的局就代表不尊敬他一样。
这种娱乐活动在古代很有正面作用的,毕竟那个年代绝大部分人在冬季除了吃喝玩乐外没什么重要事儿可做,尤其是没事儿干的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会闲得蛋疼搞些偷鸡摸狗调戏良家妇女来取乐。定期搞聚会让他们忙着可以降低犯罪率。
同样,现代社会的我等也没有整天只唱歌跳舞,我们也在搞现代化,我们中也有搞科学搞创新的。我等也得干活挣钱养活家人,都在忙碌着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