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说中国人缺少创造力?有哪些中国人创造的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大范围使用的创造品? 第1页

  

user avatar   li-ji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忍不住说一句,请注明人均收入低,但是比中国人更有创造力的国家

如果你一个都列举不出来,你得问题就是扯淡的。一切都是和经济有关。

印度是民主国家

印度宗教是自由的

印度的文化是多元的

请问:印度有什么创新,拿出来看一下

在美国,自己家里车库琢磨出好产品,被奉为白手起家的典范

各位知友,你家有车库么?


user avatar   y.d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自己一直也在做创新,看到这个问题很久,最近才把头脑里的思路整理清楚,认真回答一次。

首先,既然讨论创造力,前面的回答没有一个人给出一个比较公允的讨论的基础——什么是创造力?关于这点有一篇(目前)被引用200多次的文章 Where have we been, where are we going? Taking stock in creativity research.,发表在 2003年的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上,

Over the course of the last decade, however, we seem to have reached a general agreement that creativity involves the production of novel, useful products.

他说,创造力(creativity)比较公允的定义,就是创造力要体现在创造出新的,有用的产品。这产品可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也可以是各种精神产品,比如一种思想,一篇论文或是一段程序。

所以从这点上来讲,中国人不缺创造力。比如,下面的香烟盒手机和点烟器手机毫无疑问,一定是中国人创造力的明证之一。

那么,如果中国人不缺创造力,那么什么让我们对于这些创造力视而不见呢?因为我们的创造力缺乏深远的影响力,没人看见也没人重视。

  • 因为我们的创新缺少深度:像上面的山寨产品就是缺乏深度最好的例子。这种组合型创新通常都是显而易见的,只是简单的把两个产品的功能组合在一起。上述的山寨产品也是一种应用型创新,这种创新就是别人有一个先进技术,我们拿来用在一个某个特殊场合。这种没有深度一拍脑袋就能想到的创新,没有任何技术壁垒也很容易被别人复制甚至超越。这种缺乏深度的创新先驱可以一下子凭借新鲜劲占领某个市场,但是当别人的执行力更好,做出更精致的产品时,市场就迅速萎缩只有靠拼价格在低层次上竞争了。比如,很难想象这种mp3播放器会像iPod一样给我们很深很持久的印象——除了并不美观的外形,很难想起来里面哪些是联想独到的创新。大家都觉得不过如此,如何会认可你的创造力?
  • 我们的创新没有形成产业规模:还是以上面的香烟盒手机为例,可以想见这种创新不会对手机的发展、香烟盒的发展产生任何深远的影响。因为这种孤零零一个点的创新,构不成一个庞大有纵深的产业生态系统,无法带动手机业上一个台阶,也无法带动更多的别的厂商加入这样一个香烟盒手机市场(如果这个市场真的存在)。一个产业只有达到一定规模,带动上下游从算法研究、芯片设计、软件设计、外观设计、界面设计等各个领域的大量优秀企业参与,才能成为有纵深有影响力的创新。其实,从这点上讲,我们的山寨手机还是被认为中国人的有影响力的创新——因为达到了一定产业规模,有产业纵深,并且影响了世界手机市场格局。(当然,没有深度,有点儿拿不上台面,核心技术都不是我们的)。比如下面这个奔驰手机,谁能说这不是一种创新?
  • 缺少创新的环境:当今社会的创新很少是一个人闭门冥思苦想就可以做出的。一个点子从萌芽到最后产出创新成果,需要非常多的步骤。首先中国人不擅长通过热烈的讨论把一些创新的火花逐渐做成有深度的创意,其次中国的企业也不擅长通过合作竞争(coopetition)做成一个创新。大家都听过类似这样一个比喻:你脑袋里有一个苹果,我脑袋里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就每个人都有两个苹果——其实这是错的!我们交换思想以后,也许会生下一堆普通苹果,或者一个金光闪闪的圣诞球!长期文化和政治生活的影响,让我们养成了习惯基于立场驱动的联盟,而不是利益驱动的合作竞争。
  • 严谨科学的创新流程:一个点子在变成产品的路上需要无数次的磨合通过科学的流程才能做出成功的产品,这里没有捷径。而反观国内,这点民科起了很坏的榜样,他们以为自己建立一套所谓的新科学体系就可以通过某种捷径推翻各种现有科学定律,搞出伟大的发明发现。我钦佩他们的钻研精神,但是我不觉得毫无章法不尊重科学规律不严格验证结果的创新,会有什么价值或者会对中国的创造力有任何正面的影响。还有一类,像上海交大汉芯这样政治催熟,违反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所谓“创新”,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丑闻或者偃旗息鼓。另外关于创新的系统和必经的流程@曹梦迪的回答讲到了一些关键点,创新要拿到市场上不断检验通过反馈来修正改进。

国外有很多机构会定期发布各个国家的创新指数,我打算引用德国Innovationsindikators发布的指数。下图是他们公布的一些主要经济体创新指数,非常有代表性。因为他们每个国家画了两道线,除了深颜色标出自己给出的排名,还用浅颜色标出了其他7个创新指数的平均排名。除了少数国家偏差较大,这个排名还是非常公允的。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为瑞士、新加坡、瑞典、德国、芬兰、荷兰、挪威、奥地利、美国、比利时、加拿大、台湾、丹麦、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爱尔兰、韩国、日本、西班牙、中国、意大利、俄罗斯、南非、巴西。中国在主要经济体中排名21位。

至于具体分数,从他们公布的来看

Gesamtindikator

,中国还是有一定创造力的,但是明显落后于前面的十几个国家。Innovationsindikators的评论也提到中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是创新的质量不高。这和我查阅过大量中国和国外的相关专利的印象一致。中国的专利中,总的来讲中国企业和个人的专利还是以简单的组合型或应用型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这样的外围专利为主,这也显示我们的创新还是在比较低的层次上。

补充:关于教育对创造力的抑制:我非常不同意中国的教育会扼杀人的创造力的观点,一个人的创造力是不会被扼杀的,最明显的反例就是在大陆接受教育的中国人到了海外仍然能做出国际一流的创新产品或者学术成就。我更愿意用抑制这个词。我不认同@

姜锋

那种断言式的结论,至少这篇IJ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Education的文章《CREATIVITY AND CHINESE EDUCATION REFORM》

ijge.net/ojs/index.php/

(PDF)以及里面大量引文中提到的的教育工作者的调查可以说明,教育对创造力的抑制确实客观存在。我们的文化和教育更适合培养工程师(

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思维方式有什么重要区别?

)。对于那些拔尖的个人来讲,他们也许有机会找到合适环境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但是教育、文化因素对于整个国家的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展,确实是有损害的。对此我们不用视而不见,也不必妄自菲薄。

花絮:看了这些图,谁能说中国人缺乏创造力?谁又能否认这些创造力仍然在很低的层次徘徊?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这些人是纳粹分子。

创造力理论是纳粹种族优越论的核心,盗窃者理论是屠杀犹太人的理论根源。凡认同此二者之人,可以说都是潜意识里的纳粹分子。

北美奴隶主匪帮一方面大肆批判纳粹,使人避之而无不及。另一方面剽窃纳粹理论,持续用纳粹种族优越核心理论给人民洗脑,其祸心之大,目的之邪恶,令人细思恐极。

美匪不灭,万古如夜!

《我的奋斗》:

———我们在世界上所赞美的一切——科学、艺术、工艺和发明,——不过是少数民族的创造品,推究他的根原或许出之于某一种族。

全部的文化,完全靠了这少数民族而存在的。

在是他们沦于灭亡,那么,地球上的一切灿烂的文物,自必也同归于尽了。

假如我们把人类分为文化的创造者,保持者和破坏者的三种,那么,唯有雅利安人种方能够资格做第一种的代表。

———犹太人的智力;发展已历几千年;到了现在犹太人才以狡黠称。

从某种的意义言方面来说,犹太人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如此的。

但是,他们的智力并不是他们自身肆达的结果,是由于外族教育的功效。

犹太人本身,绝无什么文化可言,所以他们精神活动的基础,常常是受他族所供给的。

他们的智力,在一切的时期中,都是因为和邻近他们的文明相接触而得到发达的。

可是犹太人对于他族,那就没有丝毫的贡献了。


user avatar   liu-kai-94-14-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创造力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在没有相当物质基础和教育环境的情况下,所谓的创造力往往是这样:

这样:

或者这样

相反,在我们的物质基础和教育环境刚刚起步的阶段,我宁可选择一下没有什么创造力的东西。

比如这样

又比如这样

或者这样


user avatar   gong-cheng-feng-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魏变法强三代,秦变法强七代”,此说到底有什么出处不清楚,但严格上讲应属历史发明范畴。

这段文字暴露出了2个史盲级的误解:

一是误认为东周时期的变革是在一次孤立的变法活动中完成的;

二是误认为变革的红利期可以简单到用伦理辈分概括。

客观上讲,上述误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中学历史课本的章节划分——并不是说课本有大错误,而是由于内容过于精炼及特定章节划分因素让一部分中学生产生类似的误解——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刻意迎合,使这一误解进一步加深。

具体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在低龄的朋友当中,有一部分学习能力比较强的朋友在进一步学习历史知识后会有颠覆性的认识,另有一部分不大喜欢学习或中枢神经系统尚在发育阶段的朋友会极力排斥和自己臆想有冲突的客观事实,最终形成了网络上“秦教徒”的普遍亢奋及普遍被嘲弄的现实。

2,

有关“魏变法强三代”的说法,提出这一观点的朋友大抵没有认真看过年表。

李悝变法正式执行的时间节点在魏文侯最末期,如果真要捅到“三代”的话,那应该是魏武侯、魏惠王、魏襄王三朝。

即使纠正一下,矫正为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三朝,也有大问题:

一个是魏文侯一朝整体在李悝变法之前,而魏国的衰落事实上正是在李悝变法之后的魏武侯一朝开始的;

另一个是魏惠王一朝在中期就已一落千丈,强势期根本凑不到一朝。

总之,“魏变法强三代”是不成立的。

3,

“秦变法强七代”也有大问题。

其一,秦公室作为周代古老封建主(或奴隶主)之一,最迟在秦武公也已经开始了变革活动,且在东周时期一直都是绝对意义上的强国,显然超过了“七代”;

其二,战国前期的秦国虽整体处于“被动挨打”的态势(林剑鸣语),但相比于齐、楚两国而言,秦国在与魏国对抗时的处境明显好太多,秦灵公、秦简公对魏国还有强有力的反击,说此时的秦国不“强”无疑是荒谬的;

其三,秦国在秦献公时期就已经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地步,在秦献公末期,秦军对魏国的攻击已经相当凶狠,但凡稍微查一查地名,也能看出当时秦军的攻势绝不亚于秦孝公一朝,把秦国“强”的时间节点定在秦孝公一朝也是不合理的;

其四,秦二世一朝其实也不能说不“强”,当时秦军打到赵地被纵军击败,其实和秦昭襄王一朝、秦庄襄王一朝的情况也差不多,秦被灭这是在秦王子婴——从这个角度上看,应该一直捅到“强八代”才对。

总之,这一观点和“魏变法强三代”一样都是错误的。

4,

客观上讲,秦魏两国之间的此消彼长有多种因素,变革只是其中之一。

在这里,我们必须要肯定一点,秦国的变革应确比列国更为彻底,具体原因当于秦国本土士人并不兴盛、朝中多由外籍士人充斥有很大关系。

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不应忽视其他因素,比如魏国地缘环境的绝对劣势,比如特殊外交环境下的大势所趋,等等。

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秦国在战国末期也并不比其他诸侯国先进,当时仍在吸取中原的变革经验。

当然,你非聊某些影视作品或某个不太负责任的纪录片里的一些内容,那当我没说。

打个岔,《韩非子》那段说的是军功赏罚的落实情况的区别,不是军功系统有或没有的区别。

5,

不过,你要非站在“老秦人”或者“秦吏”的角度,那肯定是另一个结论。




  

相关话题

  2019 年的当前环境下,中国应该加大哪些领域的科研投入? 
  2014 年互联网界发生的大事件都有哪些? 
  如何看待《科学》发文,中年发福不是因为新陈代谢变慢? 
  如何看待《财富》杂志发布2021「改变世界的公司」榜单,快手、远景能源、拼多多三家中国公司入选? 
  在未来五年,心理学领域可能出现哪些新变化和新趋势? 
  如何看待美国 Astra 公司火箭发射失败,不到 3 分钟解体?哪些原因可能导致发射失败? 
  哪一瞬间让你真的感觉到科技改变生活? 
  如何看待实现元宇宙还需迈过三道坎的说法?我们离元宇宙还有多远? 
  袁隆平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精神遗产? 
  为何之前的美光晋华案,现在的苹果专利纠纷都是福州中院管辖,诉讼方会有策略地选择管辖法院吗?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总有人说日本反战败不反战?
下一个讨论
中国有哪些展现出『工匠精神』的人物事迹?





© 2024-05-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