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剩余价值理论」? 第1页

  

user avatar   le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谢邀请。

剩余价值理论是依托于劳动价值理论上的。而劳动价值理论是早期经济学界中一个比较流行的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又是构建在商品价值理论上的。

商品价值理论的产生是因为学者注意到很多商品的价格总是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因此他们认为商品本身有一个固有的”客观价格“,也就是价值。其市场价格总是因为各种要素的变化,而在这个价值周围浮动。

既然商品有价值,那么这个价值是怎么来的呢?应该如何定义,如何计算呢?学者后来注意到,创造价值的整个过程中,基本上只有劳动是唯一的必要环节。因此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根本。这就是劳动价值理论。那么其他一切要素都是依托在劳动之上的。

反对剩余价值理论的业余人士,往往把价值和价格混为一谈。有的人连”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什么都搞不懂,就开始大放厥词。这都是很可笑的。

但是以上这并不是说劳动价值理论是优秀的。

经济学,究其根本,还是要运用到实践中去的。价值理论的诞生是因为经济学家想搞明白是什么定义了商品价格。如果商品有一个固有的价值,那么这将大大简化对商品价格的分析。劳动价值理论的诞生,又是为了搞清楚价值是如何产生的。

但是到最后,人们发现,价值实在无法准确评估。比方说我们即便知道了剪刀生产的整个流程,又如何通过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估算一把剪刀的价值呢?尽管我们知道,研发工作由于对教育年限有要求,因而科研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不是其真实的劳动时间,还要根据所需的教育年限进行加成,但是又该进行多少加成呢?

这些东西都是无法计算的。

所以,为了分析价格与经济而引入的价值概念,到最后,大家发现是无法计算的。那么整个理论路径就走入了死胡同。只能另辟蹊径。因此剩余价值、劳动价值、商品价值这一系列理论都逐步被抛弃了。

如果这些是可计算,那么,其他诸如资本风险、制度成本、信息成本等等都可以加入进来,最终能够成为一套计算、预测商品价格的完备理论。这将是经济学上的”大一统理论“。然而遗憾的是,它不可操作,因而日渐势微。

——————————————————————————————

那么剩余价值理论是否有意义呢?它当然是有意义的。它只是不能定量分析而已,还是可以定性分析的。

马克思根据剩余价值理论第一次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理。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人能够很好地解释为什么资本主义会出现经济危机。

尽管我们今天不再使用剩余价值理论,但是这一系列推理对当今世界仍然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比方说,为什么美国会出现金融危机?

马克思对于经济危机的解释大概是这样的(并不完全一致,只是我个人的理解):

由于资本家剥削了工人所产生的价值,这导致所有工人的工资,买不起所有工人生产的产品。资本家只是很少的一群人,他们也不可能消耗剩余的产品,一个人总不可能平均每天消耗25个汉堡包。因此最后全社会生产的产品总会因为购买力不足而导致积压。积压的多了,新生产的商品就没人买了,继续生产就要亏钱。那么资本家就会缩减生产规模。但是由于剥削的这个问题,缩减生产规模只是降低了产品积压的速度,而并不能逆转产品积压的过程。所以无论如何最后终究会到达一个临界点,导致大量生产无利可图,工厂大规模倒闭,经济危机开始。

那么这些分析对我们今天又有什么价值呢?

经济危机谁都不想要,这对底层民众也好资本家也好伤害都很大。那么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该如何规避经济危机呢?

在过去几十年里,人们发明了各种方法来回避这个问题。

第一种方法,叫做高税收高福利。资本家不愿意花钱,那么政府把资本家的钱拿过来分给民众花。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而且由于削弱了资本家的投资能力,会影响经济成长率。

第二种方法,叫做借贷消费。经济危机的核心问题是整个社会具备购买意愿的购买力(一部分在资本家手里,不具备购买意愿,或只具备特定领域的购买意愿),低于整个社会生产的商品总价格。(以下”购买力“均为”具备购买意愿的购买力“)那么为了把这两者能够实现对等,一种方法就是让消费者能够消费他们所没有的钱。也就是向未来借钱花。由于通货膨胀的关系,未来的钱会比现在的钱更不”值钱“,因此这个钱的差价就可以弥补购买力与总价格之间的差价。但是这种方法是有极限的,它会导致层层累积的债务,甚至造成借新债还旧债,最终形成债务危机。

第三种方法,叫做滚动投资。也就是让资本家把收到的钱赶紧花出去,弥补购买力与总价格之间的差价。只要资本家总是能把钱花出去,就不会出现经济危机。这是一种根本性解决方案。但是花钱是很困难的事情。资本家本身如果仅仅把钱消耗掉了,那么社会也就不会前进了。资本主义社会要前进就是要靠投资-收益的循环。因此资本家花钱,最好是去投资而不是吃喝玩乐。然而投资也是很困难的。一个人手上有了20万,一时又没有什么好的投资方向,怎么办?所以,现代金融体系应运而生了。现代金融体系能广泛寻找可以投资的项目,把资金用各种方式快速地投资出去。投资获得的收益也可以迅速再投出去。形成滚动投资。这样钱总是在使用的,就不存在购买力与总价格之间的差距了。各种票据交易,风险投资,天使投资都是在这种资本投资的压力下出现的。当然,这并不是说由于对经济危机的恐惧而使得这些模式出现。只不过资本寻求自我增值的本能和规避经济危机的方向恰好一致罢了。

然而,这个模式看上去虽然很完美,却很少有人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现代金融业找不到适合投资的项目怎么办?“在现代产业中投资有一个要素是风险。当你看到资本开始从事天使投资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形式时,就会想到,如果资本还需要更多的投资项目,自然会从事高风险中回报、高风险低回报的投资项目。当投资机构知道这风险太高不太适于投资的时候,他们并不会停下,因为所有资本都在寻求增值,这是一个很强大的压力。他们只会刻意无视风险(选用一种把高风险评估为低风险的评估方法),继续投资。最后风险爆发,大规模投资失败,产生金融危机。

所以可以这么说。现代资本主义规避经济危机的出路并不多,长期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最后要么高福利低增长,要么债务危机,要么金融危机。有时兼而有之。这就是我们这些年看到的现实。中国之所以还没遭遇经济危机,是因为政府和企业都在不停地进行大规模投资,这种巨额投资恰好暗合第三种方法。

说到底,最靠谱的还是最后一条路。因为先投资后回报,在回报产生之前,这是一个工人反过来剥削资本家的过程,正好平抑资本家后来对工人的剥削。但是要规避金融危机就要保证资本一直有风险-回报比例合适的项目去投资。可这世界上哪里来的源源不断的项目可以投资呢?只有新技术。要获得源源不断可供市场化和投资的新技术。那就只有加强科研力度。要为科研提供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又要求有一个强大的教育体系。所以你瞧,我们从马克思的理论出发,一直可以推理得到未来资本主义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和方向。

虽然这些推理未必完全正确,但是起码可以说明,马克思的这些理论并不是没有价值的。只不过它需要不断发展罢了。


user avatar   martin-le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社会科学本身就是在不断完善和不断进步的学科,是在不断的观察——搭建理论——验证理论——推翻理论——再观察的不断循环中,得到更接近于自然规律的学说。

就犹如医学的发展,当初对多钟病症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释原因,于是只能从自然天气这种事情上发展出阴阳调和之类道理,居然也解释得头头是道,能够自圆其说。但是医学逐渐发展,物理、化学的进步让人对世界的观察更深入更真实,细菌、病毒、DNA等发现,衍生出了基于这一类观察基础上的现代医学理论,陈旧无用的理论自然要逐渐被新理论淘汰。

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必然规律。

经济学发展也是如此,作为研究社会运行规律的科学,从早期的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面临的事实不断改变,理论工具也是处在不断的进步中。其实在亚当斯密之前,思考商业究竟是怎么回事的人就已经很多,重农主义、重商主义也都曾大行其道,但亚当氏提出了“市场自发运行”的概念,把研究视角从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引入到对市场行为的研究,奠定了以统计和推理认识经济规律的思想基础,所以大家普遍视其为现代经济科学的开山鼻祖。

回到“剩余价值”这个概念上来。其实商品的价格里,本身就存在主观和客观双重性质,马克思作为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不认可人的主观观念对价格的影响,认为即使是因为商品会因为一些人更“喜欢”而价格高,那也是因为上面凝聚了“更有价值的人类劳动”,试图从生产方面对价格的决定做出推理。

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想法,一个东西为什么那么贵,那肯定是制做者花了更多的“心血”在上面,或者为了制作这个东西,花了更多的人更多的“心血”,“心血”多了,肯定就有比花心血少的,拥有了更多的“价值”,这个“价值”在交换中,就体现在更高的“价格”上。

说得好,但是这毫无意义。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是什么,奴家不懂啊。这个“人类劳动”的平均值,究竟怎么比较?我在富士康生产线给爱疯抛光,你在工地上搬砖,他在路边摆摊卖炸鸡,同样的一个小时,我们之间的劳动谁更值钱?你说给爱疯抛光一个小时赚30,搬砖赚40,卖炸鸡赚50,所以最后一个的劳动“更有价值”,可是“价值决定价格”,你都看出来价格了,再反过去推导“价值”的高低,这是不是有点耍流氓?

更何况,现在分工这么复杂,摆摊卖个炸鸡,这炸鸡从饲养到运输到销售乃至给城管的管理,都付出了劳动嘛,算起来不知道有多少人,这一环一环的,价值怎算?卖炸鸡就算了,光大证券玩个衍生品交易,几秒钟几十亿元下单,这么多钱的交易,我们是不是要从搬砖工人给深交所打地基开始起算价值?——没有劳动人民日积月累的付出就没有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嘛。

所以你看,玩这套理论的,都只能停留在商业交易的初级阶段,我有一头牛,你有一只羊,他有一把斧子,我拿羊换斧子、再拿斧子换你的牛,哎呀好麻烦,我们发明货币吧——一般等价物!我靠太牛逼了,我怎么能这么聪明呢。一头牛等于两只羊等于五把斧头,一两银子等于一把斧头所以一头牛等于五两银子,“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哎呀我操我竟然领悟了这么高深的道理。为什么一头牛等于五把斧头?因为养一头牛的劳动等于制作五把斧头的劳动啊,这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内在价值决定价格。然后咱再一看,哎我这东西卖出去还能赚呢,肯定是因为我在这上面劳动费劲了。咱们办个厂,东西卖钱后老板把工资、债务、费用付完了竟然还有剩,这不对啊,多出来的是什么玩意?这一琢磨,干脆叫“剩余价值”吧,老板扣着不给我们,这不就是赤裸裸的剥削嘛!大家举起手来!打倒老板!

(在人群里把手放下来后)我想说,为什么这么麻烦,我们何必死抱着唯物主义不放,去看看有没有其他什么路子能研究,从主观角度看看——我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是因为“我愿意”,因为这个对我“有用”。效用概念应运而出,这“效用”是啥至今没人能说清,但神奇的是有了这个“边际效用递减”的理论,吃10个馒头,第一个最满足,第10个……什么?这世界上还有人能吃10个馒头?

效用的概念也很尴尬,主要是因为无法测量,一块馒头和一块炸鸡,带给人的满足感,肯定是各不相同,那么直接用“效用”来决定价格,和用“价值”来决定价格,感觉都不靠谱。该怎么办呢?

世界上总不缺聪明人,经济学家发现我不能直接测量效用的数值,但我可以比较效用的高低,1934年,约翰·希克斯将序数理论引进消费者行为分析里,创造了无差异曲线的概念。“虽然我不知道效用的高低,但我知道我更喜欢A甚于B;虽然A和B的效用无法测量,但我愿意用数个A换取数个B,这个可以测量“。

消费者的钱不是无限的,不同的价格有不一样的预算,把预算绘成曲线,当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时,能使效用最大化。不同的价格对应不同的预算线,在不同预算线下效用最大化的A与B的数量,组成了需求曲线。这样,效用、需求量、价格之间的桥梁就搭建了起来。

生产者亦有类似的一套理论,包含生产报酬递减、等成本线、效率递减等理论,得出最优要素组合,并进而形成供给曲线。

实际要更复杂一些,针对不同情况也有不同的解释。最终形成平衡: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数量等于生产者愿意提供的。

这样看来,价格的形成,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是由生产者单独决定,而是由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决定;交易并不是发生在桃花源里,而要受到现实资源稀缺的制约。

经济学里为了把事说明白,用了吃奶的劲,已经把微积分、序数、时间序列都用上了,这一套理论更完整,逻辑也更清晰,更令人满意的是——它具备讨论和进步的空间,能够应用到实际分析中,典型的如投资分析里的有效资产组合。即使在现实中难以找到符合假定的模型,也比玄之又玄的”价值“要强。

价格理论的好处是,解释了价格的形成,而剩余价值理论,对于剩余价值如何产生,并没有原因的阐述,只能归罪于资本家剥削,这样的说法,并不能令人信服。

换而言之,价格理论更适用

霍元甲大侠说:”武术家有强弱,但武术没有高下。“对经济学的理论构建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脱离现实到回归现实逐渐进步的,理论本身如果逻辑完整,那么就没有对错,只不过,有的理论过时了,不够给力,仅此而已。


顺便提一下,我说的都是大学刚学西方经济学就能学到的最初等的东西,无差异曲线什么的也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来的老玩意。科学都发展到现在了,某些只会做加减法的理论,都是讨论烂了的老黄历,真正的大牛不屑于去谈,只有我这样挂过专业课的弱鸡,才敢露个头来献丑。


user avatar   lan-shan-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几名的答案碉堡了,竟然还上了知乎日报。初中都没学过马哲么,价格和价值都分不清?


user avatar   ren-fu-mu-mu-da-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得票最多的几个答案并没有真正的还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来面目,前几天我还看到这个帖子上了网易新闻,跟帖的大部分人都觉得马克思是错了,因此我觉得我有必要来谈谈我自己的看法,毕竟我是学这个专业的。

首先,这是学术讨论无关乎政治,也无关乎对一个人的评价。看到有些朋友把这个问题上升到意识形态角度讨论,并为自己突破马克思主义的束缚而感到自豪,觉得自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我只能说那是你自己束缚住了自己。马克思主义不过是一个学术上的一个派别,因其的特点被我国所推崇和光大,或许是因为国家强制推行这个学派的教育,加上西方国家良好的经济状况,让大家对这个理论有些微词。但是当真正系统学习了这个理论之后,会发现这个理论是自洽、逻辑缜密的,用它来解释这个世界和用西方经济理论解释这个世界同样行得通,会发现马克思主义更为深刻,西方理论更为直观,并无所谓对错。

其次,题目说的是剩余价值理论,并不是说马克思本人论述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这门学科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了,不断有学者运用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和奠定的学术基础,提出新的观点,应对新的问题。不可否认马克思本人的一些理论现在看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正如孟潇所言,要用回到那个历史环境中评价。

回应姚晓天的鞋子的例子

我解释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出,劳动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如果假设市场上没有1000只右脚的鞋子,那么这1000只左脚的鞋子就没有使用价值(残疾人的因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因此这些鞋子不能成为商品,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因此这些劳动是没有价值的。

除劳动外的其他生产要素是否创造价值呢?

生产要素实在太多,我只能举例说明。

我就先举“管理”这个例子。

第一,管理劳动的平均耗费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的组成部分,它对象化于商品中,和直接劳动的平均耗费一起构成价值实体。第二,管理劳动的有效耗费能够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使其在同样条件下创造更多价值。“和同样数量的单干的个人工作日的总和比起来,结合工作日可以生产更多的使用价值(《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管理劳动的有效耗费可以降低劳动者制造使用价值的物化劳动的耗费,减少商品中包含过去的劳动。简单的说就是:第一,管理也算是劳动;第二,管理能提高生产效率;第三,管理能减少机器折旧。

所以江嘉键答案中提到的认为马克思主义认为其他生产要素不产生价值是不准确的。至于他提及刚刚过世的经济学巨擘科斯认为劳动者不自己干的原因就是其他的生产要素能够产生价值而不是仅仅只有活的劳动。毫无疑问这是正确的,但是无产阶级没能自己单独劳动的原因马克思主义也有很明确的回答——无产阶级不占有生产资料!我们都知道劳动是要有生产资料的,无产阶级当然不能自己干,农民没有地也不能种田,为维持生计只能被雇佣。

在多说一下关于土地的问题。从威廉配第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到萨伊的“三分法”以及后来的边际生产力论中土地边际生产力的论述,关于土地的论述有很多,马克思的论述是“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马恩全集》第42卷)。马克思认为:第一,土地是一种“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同属于生产力。第二,土地是零成本的的生产要素,并且没有价值,因为其中没有凝结物化的劳动,因此也不会把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第三,土地的利用可以带来超额利润。

我的理解是:

首先,土地是没有价值的,如果土地有价值,那作为生产资料其价值必然发生转移,即“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自己的价值,也就是一部分一部分地把自己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而土地的耕作可以无限进行,那么土地的价值将会是无限大。而且土地是天然形成的,并没有凝结人类的劳动。

其次,天然土地的肥沃程度是自然生产力的天然的不平等。就好比每个人的劳动能力一样,并不是绝对平均的。马克思对按劳分配有这样一段论述“这种平等的权利,对不同等的劳动来说是不平等的权利,它默认,劳动者的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从而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所以就它内容来讲,它像一切权利一样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利”。(马恩选集第三卷95年版302页)马克思认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物,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实际会因为每个人的工作能力不同而不同。在社会主义社会在没有进入共产主义之前,我们也应该承认土地的天然不平等性,当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这个时候土地的自然差别也就消失了。

再次,土地被人工改造之后具有价值。之所以具有价值因为有人的劳动凝结于其中。其价值是人类劳动的价值,这个时候土地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是劳动效率更高,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这就是价值发生了转移,即原来让土地更为肥沃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发生了转移,并且原来创造的价值还能能够让劳动力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而土地本身并不创造价值,也不创造剩余价值。因此,土地所有者拥有的是天然土地,那么其收取的地租来自于劳动力的剩余价值,如果土地所有者拥有的是经过改造的土地,地租则是产生于剩余价值和对原有投入即不变资本的补偿。

最后,地租的实际来源是剩余价值或者是有部分的原先投入的价值。地租是我们说劳动生产力有两个来源——劳动力的发挥和自然力的发挥。两者共同构成了劳动生产力,在古代,人们的劳动力发挥程度低,因此土地的产量就和自然力相关紧密,而随着劳动力发挥程度的提高,自然力对劳动生产力的影响力相对变小,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忽视其影响力。土地资源是具有稀缺性的,劳动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因此这个稀缺的资源又是人们从事生产所必须的,而优质的土地能让活的劳动力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当土地被私人或者集体所占有时,只要地租的价格不超过因使用优质土地使得劳动多获得的价值,那么征收地租的土地就会有需求,土地所有者就可以以合同的形式在最后的收入分配中获得地租。如果这块土地是天然的土地,显然征收地租的就是全部来源于剩余价值,因为天然土地应该是无偿使用的,自然界不会要求按生产要素参与最后的劳动产品的分配,因此在社会主义国家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以地租的形式被集体取走,用于整个社会的再生产,而在资产阶级的私有制的情况下就是以地租的形式对无产阶级剩余价值的剥削。

回答有人提及“资本家要承担风险,类似火灾、盈亏等因素,因此获得的报酬是合理”。这是犯了方法论上的错误,用个别的例子来描述整个阶级。我们要看到资产阶级整个阶级是剥削无产阶级的。并且资本可以分为预付来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和预付来购买劳动的可变资本。但由于资本家往往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要指出的那样,并不预购劳动,而是让工人先提供劳动,再从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中,取出一部分来作为报酬支付给工人。即,资本家往往只需预付不变资本,通过赊欠可变资本,进行生产。因此一方面,资本家的所得大大超过他所承担的风险;另一方面,工人的劳动是预付的,同样存在风险。被拖欠和无端克扣工资的事经常发生,而且拖欠的工资即使发还也往往是不付利息的。至于最后工资完全无法兑现的情况以及部分无法兑现的情况也是经常出现的。即使有工资,有时还不够用来治疗职业病。而且资本家的风险是他自己造成的,由他自己负责;而工人的风险则是由资本家造成的,资本家反而应当因此对工人进行补偿。

最近实在太忙了,我只能先写这么多,很多答案中的的例子都充满误导性,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真正的了解马克思的理论之后再来批评这个理论。


user avatar   xbjf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是经济学研究者,但

@韩冬

贴的几个例子,居然挂了这么多年没人去反驳,真是醉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那么容易被批倒吗?

其实,要解释起来,根本就不难,以下一个个细说。


首先:

A村有金矿一个,矿主张三雇十个工人,日产黄金100两。B村有银矿一个,矿主李四雇十个工人,日产白银100两。张三的工人和李四的工人是一样的熟练工人,工资都是每月铜钱100文。
按剩余价值理论,张三剥削的多,李四剥削的少。

这个例子很简单。他的问题在于,忽略了地租。而地租理论,资本论里讲过,任何一本马经入门教科书也会讲。因为,现实中的资本主义经济,其实是地主、资本家和工人的三方关系,这在马克思的时代尤为明显。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张三承租金矿和李四承租银矿的租金是不同的。

比如说,张三的金矿,每月扣除非人工成本,总收入是5000,其中1000发工资,赚了4000。李四的银矿,每月扣除非人工成本,总收入是3000,其中1000发工资,赚了2000。那么,在一个自由市场上,金矿的月租金就会比银矿高2000。结果可能是就是,金矿月租金3000,银矿月租金1000,扣除租金和工资后,张三李四收入是一样的,都只赚了1000块。这就是剩余价值。

为什么会差2000,也很好理解。如果李四租银矿,只肯出500的月租金,那好,张三马上就会出1000块钱把银矿租了,然后去找10个人把这点活给干了。如果李四租银矿,肯出到1500的月租金,那好,A村马上去跟张三说,我要把租金涨到3500,不然我让李四再找10个人把你的活给干了。总之,张三和李四,只要是在一个自由市场上,做同样的行业,赚到的剩余价值率,是一样的。

即使张三李四本身就是矿产的所有者,也没什么不同,你只要把他的地主和资本家两种身份分开算,就好了。其实他们一般还会参与管理活动,所以,这就有地主、资本家、工人,三种身份,但分开算即可,并不会从根本上推翻劳动价值论。


第二个

某酒庄,雇十员工,年产酒1000桶,售价100万。某日,该地出世界级诗人一个,该诗人乃此酒庄老客户,饮此酒庄酒数十年。酒庄立刻提价,仍供不应求,利润翻番。
按剩余价值理论,该诗人令酒庄员工被剥削更多。

这里面讲,世界级诗人,逼格太高,我们就换成喜闻乐见的杨幂老师好了。这无非就是最常见的产品代言而已。比如说,1小包溜溜梅,原来只能卖5块,经过杨幂老师一代言,能卖到10块钱了。应该不影响理解吧?假如厂家一年能卖出1000万包溜溜梅,原来总收入5000万,现在能收入1亿了。那么多出来的5000万哪来的?你想问的就是这个吧。

原因很简单啊。原本5块钱1包的,那叫溜溜梅。现在10块钱1包的,其实是加工过的,叫做杨幂老师代言过的溜溜梅。其实是两种不同的商品。那么,你接着肯定要问,凭啥杨幂老师往那一出镜,就比那么多溜溜梅生产工人创造的价值还要高。

原因也很简单啊。你只看到1个杨幂老师,却没有看到整个娱乐产业背后的劳动者。杨幂老师创造的价值,其实既包含了个人的奋斗,也包含了整个娱乐产业背后为她服务的所有人的劳动。当然,你接着还会问,这些人加起来,也不值5000万。

原因还是很简单啊。你只看到1个成功的杨幂老师,却没有看到背后梦断星途的失败者们。她们其实是“杨幂老师”这件成功的娱乐产品背后的废品。生产废品的无差别人类劳动,也只能通过正品来实现啊。这并不难理解吧?假如说,某件商品,需要100小时劳动时间制造,百分百成功,那么价格比如说是100块。另一件商品,同样需要100小时劳动时间制造,但只有1%的概率成功,那么价格是多少?很显然是1万块啊。因为你平均花1万小时才能做一个出来么。

考虑到娱乐产业残酷竞争下极高的废品率,把这些废品们从小学艺的劳动时间,从小培养她们的老师家长为此付出的劳动时间全部加进去,杨幂老师的一次代言还不值这价么?

然后再回到原来的例子上来,酒庄多出来的利润,不是来自于酒庄员工的剩余价值,而是来自于整个诗坛的所有人类劳动。只不过被这个“世界级诗人”无偿赠与罢了。而赠与么,最好用法学去解释,别到经济学上找解释啊。


第三个

另一酒庄,年产酒1000桶,每年只售卖99%,余十桶在地下屯20年。按市场价格,20年陈酿是新酿的价格的N倍。
按剩余价值理论,该酒被酿造成功后,凝结了工人的劳动时间已经确定。不应该有增值。

回答了前面这个,再说后面这个就简单了。因为新酒和20年陈酒根本不是一种商品啊。谁跟你说这酒屯在地下就算酿造成功了?明明要到20年以后拿出来,整个生产流程才算结束。一定要说那么细吗?当然。新酒,假设说今年生产出来今年卖,周期是1年,那么卖完这些酒以后,就可以把钱再投入到下一批新酒的生产。资本1年就可以周转1次。而20年陈酒呢?20年后,把这些酒卖了才能把钱拿出来做下一批啊。资本要20年才能周转1次。这意味着什么?你要是生产新酒,1年就可以把酿酒工人剥削1轮,你要是生产20年陈,20年才能把酿酒工人剥削1轮。

顺便,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废品率,20年陈的废品率显然比新酒高得多,这不难理解。另外再加上仓库租金、保管劳动等等,陈酒当然比新酒更贵了。

======================================================

所以说,想靠抖机灵来推倒剩余价值理论,就像用同样篇幅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一样,想想就得了。至于说,剩余价值理论后来为什么用的越来越少,资产阶级的立场固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原因,恐怕就是很烦。你不觉得上面几个简单的经济活动解释起来都很累么?反正我是觉得很累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比这个不知道复杂到哪里去了。比如说,你说20年陈酒20年周转1次吧,资本家不会那么傻啊,我拿这些酒去做个抵押贷款就干下一轮啊,然后你再解释下去呗。很累的好吗。

但是,再怎么累,也否认不了,资本家确实是在剥削工人啊。

PS:其实读过《资本论》的应该知道,整本书,讲的都是没有政府干预的充分竞争的自由市场里发生的故事。这样的市场,有吗?


user avatar   feng-d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任何价值理论,都不能否认一个必要条件:满足需求是价值的必要条件。而各种理论只是去解释「满足需求」这件事情上,哪些环节是不可缺少的。「剩余价值」理论就是认为「劳动」是唯一必不可少的元素,其它都是可选项。

劳动作为价值元素的「必不可少」性是不成立的。人类社会可以通过技术发展不断的建立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系统,来把原生的自然资源直接变成满足需求的手段。比如说,内燃机和高速公路系统的维护需要的人力,就远远小于基于畜力的运输系统。而且其中的维护还可以不断采用自动化机器来进行。

各种经济刺激手段,比如说基础设施建设,归根结底都要靠这套系统对原生资源的转换率提高来买单。「劳动」是这套系统的新部分的启动动力,但系统的后续维护并不需要等量的劳动。

目前的经济问题,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第一是分配问题。人类还无法实现完全按需分配。二战之后的发达国家经历了一段黄金时期,因为这个时候的自动化程度,刚好既能满足大多数人口的消费,又需要合理程度的人力。这是「按劳分配」的黄金时代。之后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解决的方法只有两个,第一是提高教育资源,让更多人能担任自动机器(暂时)还不能自动维护的任务;第二是提高按需分配的程度,比如说增加所有人的休假比例,但是并不裁员。

第二个问题是系统转换的外部化成本。外部化成本就是系统的使用者可以通过隐蔽手段转嫁给别人的成本。比如我开车,你闻尾气,就是我抢了你的资源。外部化问题要依靠立法和技术的根本提高来解决。

「劳动」这个环节,是整个系统中比例不断变小的部分。「剩余价值」理论把它作为唯一必要环节,当然是全错了。


user avatar   nan-shan-nan-76-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回答一个问题,最后的解题方法就是代入法。

这我们就要来讲讲西帝的故事了

他到目前为止的职业生涯中的场均数据是

15.9分8.3篮板8.0助攻1.7抢断0.7盖帽

和题目设定的【得分10助攻10篮板10抢断2盖帽1】是差不多的

所以你可以想象出来题目的设定是一个怎么样的球员了吧??

就是一个得分更差但是助攻和篮板要稍好一点的“本西蒙斯”

当你找到那个代入点之后,问题就变成了这样

一个得分更差但是助攻和篮板要稍好一点的“本西蒙斯”,可以进名人堂吗?年薪是什么水平,可以做带队单核吗?

答案是不是已经呼之欲出了??

年薪嘛,顶薪有望,3000万打底吧(目前的工资帽)

单核??NONONO,你绝对不想

名人堂??看他能和谁一队咯。要是能累积一些团队荣誉,名人堂没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团队荣誉,只靠他的数据,基本不太可能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美国暴动已经席卷32个城市,并且加拿大,英国也相继发生游行,会发生变革吗? 
  如何看待媒体曝光三只松鼠开心果霉菌超标1.8倍? 
  如何看待微博上赵薇和共青团的较劲? 
  如何看待土耳其于2020年2月29号开放边境,大量难民涌入欧洲? 
  如何评价德维恩·韦德加盟芝加哥公牛? 
  为什么资本主义需要本国的自由劳动力而不用殖民地的奴隶? 
  一百年后,人类社会会如何评价比尔·盖茨? 
  中国的未来是拉美化还是台湾化? 
  如何看待B站的王骁Albert从观察者网离职,他的离职会对观察者网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国外代购持续火爆,是否能佐证了“中国已经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前一个讨论
为何美国没有外交部,但负责外交事务的却叫国务院?
下一个讨论
如果细分下来,中国的社会性质到底应该是什么?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