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小学学习奥数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帮助么? 第1页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数学竞赛,本质上是一个媒体运动。比如说今天网上热传的这篇文章:

整篇文章没有院士的名讳,仅仅是结尾有一句:

作者系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钟秀斌采访整理。

钟秀斌同学就从记者变成了院士。

可内文说的很清楚。

在我们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在没有任何国际学术交流的封闭而简陋的环境中,数学学习一直从培养兴趣出发。我也因此在函数论研究领域有所成就,为数学发展做出了中国人的贡献。

知名院士,函数论,目前在世,这显然是杨乐(张广厚早逝)啊,怎么就变成钟秀斌了?

最有意思的是中科院主管的科学网:

杨乐的名字出现了,但出现在网站编辑通常占据的位置上,钟秀斌还是当院士。科学院管理的媒体尚且如此,下面的媒体可想而知。这样的媒体来谈奥数有没有用,你们敢信?

回到原文,杨乐说的是:

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有很大差别。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学好初等数学,打下一定基础再学高等数学,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不是被外在力量强迫着学习。当下全民皆举的数学培训,基本是一些解题技巧的灌输,已经脱离了数学教育思维锻炼的本质,尤其以得金牌为目标的培训更是不可取。

就像许多运动员,通过大运动量的极限训练,以金牌为唯一追求,这完全背离体育精神。这样的运动员也很少能成为体育家。

学好数学需要有悟性,否则难以入门。天赋与勤奋对于数学家而言,都非常重要。这个不好具体量化,现在学好数学需要更加勤奋。

在社会的大环境下,一些家长、老师会给孩子灌输一些功利想法,影响到孩子做出偏离数学的选择。许多学纯数学的人,纷纷转身应用领域,甚至改学金融工程,投身投资界。对于有天赋的孩子,要有远大的追求——为科学和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而不仅仅是考虑职业和出路。

数学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是纯数学,只有纯数学才可以感受到数学的真与美。应用数学不一样,一般不是用真和美来衡量,而是以应用的广度和效用来衡量。真正对数学有兴趣、有才华的孩子,应该去研究纯数学,才能做出较好的贡献。一些颇有天赋学数学的孩子,因受到家长的影响而转向应用甚至转行,其实是颇可惜的。

1 奥数本质上是解题技巧。

2 数学研究需要悟性。

3 希望更多有天赋的人来搞纯数学。

从杨乐院士的角度说,这些观点没什么问题。中小学学科竞赛,本质上是用基础知识“强行”解决深度较大的问题,对于各学科的深入钻研未必有决定性影响,杨乐应该是观察过自己的研究生,知道奥数成绩和学术成就关系不大。

但问题在于,无论学不学奥数,无论学不学数学,大多数人的目标根本不是为了研究纯数学,不是为了当数学家,而是为了谋一份好职业——往往是专业技术岗位,或是管理职位。而这也不算错,因为应用技术和管理人员是这个社会运行的基础,是产生财富增量的骨干。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学习当一个好工程师,当一个好的部门领导,说明中国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国家。

从这个角度出发,奥数和其他学科竞赛的意义就很大了——从有限的知识和低等数学工具出发,解决貌似“不可能解决”的问题,既考验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考验逻辑深度,尤其促进估算、验算直觉。而这几项能力,对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工程师不需要发明新工具,管理者不需要给出无懈可击的证明,但作为整体,他们“凑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了自己的工资待遇,也决定了社会进步速度。作为一个从小学就频繁参加学科竞赛的前工程师,我认为中小学竞赛的意义很大。现在我做自媒体,在各种学术文章里找媒体线索,也非常依赖当年的一些基本素养。

总之,如果你认定自己的孩子是杨乐那样的天才,或是能请到“直指本质”的大师来做家教,当然可以不在意什么竞赛。但如果你认为孩子还是要先做好一个普通人,然后再考虑学术前途,那有机会还是让孩子接触一些额外的理科教育,就算不靠这个换高考加分,将来职业发展方面也用得上。

最后引用一下杨乐院士的自述,可以看到天才的发展历程和普通人的确不一样。院士未必就是一个好老师

我从来不认为天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因素,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上学比较早,小学时对数学没有什么兴趣,成绩也不突出。大概从初二开始,我才对数学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成绩也好起来。

现在有人过分强调兴趣是天生的,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比如我是江苏人,在上小学和中学时,经常跟着家长听京剧,对京剧逐渐产生兴趣、能听出味道来,但如果电台里播放的地方戏远离江苏,比如秦腔,我是一定会换台的。原因无他,就是接触很少,没兴趣。因此,要想培养兴趣,没有别的办法,就是多接触。数学也是如此,接触多了、多下了功夫,慢慢就会觉得并不那么困难;再多下些功夫,就能掌握得更好一点,开始有一些心得和体会,兴趣自然就来了。

但多接触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我知道现在不少孩子在小学时就开始上奥数,我认为现在奥数的偏难偏怪的许多内容,以及采取的强制灌输的学习方法,不仅不利于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反而可能让孩子对数学产生厌倦心理。

其次,要有学习的自觉性。我前面说过,我上小学时,因为年纪小,还很不懂事,学习没什么自觉性,上课思想开“小差”,成绩一般。到了中学,学习才成为一件自觉的事。

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也绝不是痛苦的事,它应该是一个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我看有媒体报道,现在有些中学在高考前要制造紧张与隆重的气氛,比如挂横幅、组织学生宣誓等,甚至要求学生到食堂排队买饭也必须拿书本来看,说是要充分利用时间,造成气势。我觉得这样很滑稽,非常过分。

相关内容: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把邀请给忽略了,现在看来还是来答一下。我在另一个答案里(zhihu.com/question/1986)对中国奥数提出了很严重的指控,说中国奥数是在毁数学人才。当时有人不同意,我正好解释一下。

我对本题的回答:

  1. 奥数应该属于小小众的科目么?
    国际奥数是小众。中国“奥数”是大众。
  2. 中小学生学习奥数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帮助么?
    玩奥数有帮助,学奥数没帮助。
  3. 奥数中的思维可以经过一定的变化运用到其他科目或者生活中么?
    可以,但是奥数没有明确思维。

有人说,自己参加过奥数,觉得在奥数中得到了锻炼。

没错,我本人也受过奥数训练,我也觉得得到了锻炼……这和我批评中国奥数不矛盾。

==========

首先介绍一下国际奥数

==========

@李楠 反应的是中国的情况。国际上,奥数是数学人才的重要来源。

下面有人提到 G. Perelman 和 T. Tao,还有一些外行不太了解的大神,比如 L. Lovasz,T. Gowers 等,都是当代数学教父级的人物。可以说奥数获奖选手在现代数学发展中撑起了一片天。

维基上有一个国际奥数中知名选手的列表(菲尔兹奖 沃尔夫奖等 en.wikipedia.org/wiki/L)里面竟然没有中国选手的名字。但中国是获得总分第一次数最多的国家(en.wikipedia.org/wiki/I)。为什么中国参赛成绩好像不错,却没有培养出数学人才?

国际奥数是小众的,其目的不是锻炼孩子思维,而是选拔早期数学专业人才,向数学研究队伍输送。奥数的题目,常规解法一般要涉及本科以上的数学知识,所以对于不掌握这些知识的选手来说,成功的关键是发散、联想和创新,是不走寻常路。这些正是数学研究中最宝贵的东西。

我上面提到的 Lovasz 的主要领域是组合数学,他的文章很有奥数风格,几乎从不引用别人,全部是自己创新的方法,从头建立起一个体系。这就是数学界对奥数选手的期望。

国际奥数的选拔,一般是某个孩子表现出不常规但是有效的数学思维,这一般意味着他高超的理解力和发散的思维方式,于是发现并且鼓励,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将其思维系统化,并且通过奥数给予承认,之后很多人会直接进入数学研究。

========

现在来说中国奥数

========

中国”奥数“是大众的。是个孩子就能学“奥数“,辅导班和参考书泛滥。我就咆哮一件事:这些辅导老师,和这些参考书的作者,他们奥数成绩怎么样??!!!

可以说除了国家集训队层次的教练(见 @周立 的答案),这些奥数产业中得利的人,自己的数学完全够不上奥数的档次,真碰到天才了完全不知所措,能否接受和理解孩子奇怪的思路都是问题。

中国奥数本质还是上数学课,只不过学一些考纲以外的内容,教一些平时不用的方法。这是应试,不是提高思维。

中国奥数的选拔,第一层是各中学中数学成绩优秀的。我们都清楚,由于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这一般意味着这个孩子上课和做题比较优秀。

接下来是各级区域奥数,难度与国际奥数相当。从最后成绩来看,选拔效果是不错的,我不怀疑那些国家队选手的能力。但是让人看不懂的是海量的炮灰……好吧这些炮灰制造了 GDP。

作为对比,美国奥数选拔,难度是层层递进的。

国际奥数是发现并完善数学思维,中国奥数是灌输数学思维。我说 灌输,是因为这些数学知识并不是系统化的,而是杂乱无章的所谓 “技巧”。这非常容易让孩子对数学产生誤解,以为数学就是耍小聪明,因此会出现 @黄炫冠 举的例子。这也能叫提高思维?

同时,我曾不止一次听说用非常规方法解数学题被判错的情况,这完全是在逆奥数精神而行,中国的辅导老师也不鼓励在竞赛中使用非常规方法,因为这样太冒险,无助于提高竞赛成绩。想象一个数学天才在中国,我非常怀疑他的思路是否能被理解,他的解法是否能被接受,他最后是否还会坚持下去,他的发散思维是被压制还是被鼓励。

======

怎么对待奥数

======

我反对学奥数,但是我非常支持有能力的孩子玩奥数,对思维提高的确是有帮助的。

大家都应该练习跑步锻炼身体,但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参加针对奥运会的田径训练。

在中国奥数的现状下,我的具体建议是远离辅导班。


user avatar   baolongt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把邀请给忽略了,现在看来还是来答一下。我在另一个答案里(zhihu.com/question/1986)对中国奥数提出了很严重的指控,说中国奥数是在毁数学人才。当时有人不同意,我正好解释一下。

我对本题的回答:

  1. 奥数应该属于小小众的科目么?
    国际奥数是小众。中国“奥数”是大众。
  2. 中小学生学习奥数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帮助么?
    玩奥数有帮助,学奥数没帮助。
  3. 奥数中的思维可以经过一定的变化运用到其他科目或者生活中么?
    可以,但是奥数没有明确思维。

有人说,自己参加过奥数,觉得在奥数中得到了锻炼。

没错,我本人也受过奥数训练,我也觉得得到了锻炼……这和我批评中国奥数不矛盾。

==========

首先介绍一下国际奥数

==========

@李楠 反应的是中国的情况。国际上,奥数是数学人才的重要来源。

下面有人提到 G. Perelman 和 T. Tao,还有一些外行不太了解的大神,比如 L. Lovasz,T. Gowers 等,都是当代数学教父级的人物。可以说奥数获奖选手在现代数学发展中撑起了一片天。

维基上有一个国际奥数中知名选手的列表(菲尔兹奖 沃尔夫奖等 en.wikipedia.org/wiki/L)里面竟然没有中国选手的名字。但中国是获得总分第一次数最多的国家(en.wikipedia.org/wiki/I)。为什么中国参赛成绩好像不错,却没有培养出数学人才?

国际奥数是小众的,其目的不是锻炼孩子思维,而是选拔早期数学专业人才,向数学研究队伍输送。奥数的题目,常规解法一般要涉及本科以上的数学知识,所以对于不掌握这些知识的选手来说,成功的关键是发散、联想和创新,是不走寻常路。这些正是数学研究中最宝贵的东西。

我上面提到的 Lovasz 的主要领域是组合数学,他的文章很有奥数风格,几乎从不引用别人,全部是自己创新的方法,从头建立起一个体系。这就是数学界对奥数选手的期望。

国际奥数的选拔,一般是某个孩子表现出不常规但是有效的数学思维,这一般意味着他高超的理解力和发散的思维方式,于是发现并且鼓励,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将其思维系统化,并且通过奥数给予承认,之后很多人会直接进入数学研究。

========

现在来说中国奥数

========

中国”奥数“是大众的。是个孩子就能学“奥数“,辅导班和参考书泛滥。我就咆哮一件事:这些辅导老师,和这些参考书的作者,他们奥数成绩怎么样??!!!

可以说除了国家集训队层次的教练(见 @周立 的答案),这些奥数产业中得利的人,自己的数学完全够不上奥数的档次,真碰到天才了完全不知所措,能否接受和理解孩子奇怪的思路都是问题。

中国奥数本质还是上数学课,只不过学一些考纲以外的内容,教一些平时不用的方法。这是应试,不是提高思维。

中国奥数的选拔,第一层是各中学中数学成绩优秀的。我们都清楚,由于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这一般意味着这个孩子上课和做题比较优秀。

接下来是各级区域奥数,难度与国际奥数相当。从最后成绩来看,选拔效果是不错的,我不怀疑那些国家队选手的能力。但是让人看不懂的是海量的炮灰……好吧这些炮灰制造了 GDP。

作为对比,美国奥数选拔,难度是层层递进的。

国际奥数是发现并完善数学思维,中国奥数是灌输数学思维。我说 灌输,是因为这些数学知识并不是系统化的,而是杂乱无章的所谓 “技巧”。这非常容易让孩子对数学产生誤解,以为数学就是耍小聪明,因此会出现 @黄炫冠 举的例子。这也能叫提高思维?

同时,我曾不止一次听说用非常规方法解数学题被判错的情况,这完全是在逆奥数精神而行,中国的辅导老师也不鼓励在竞赛中使用非常规方法,因为这样太冒险,无助于提高竞赛成绩。想象一个数学天才在中国,我非常怀疑他的思路是否能被理解,他的解法是否能被接受,他最后是否还会坚持下去,他的发散思维是被压制还是被鼓励。

======

怎么对待奥数

======

我反对学奥数,但是我非常支持有能力的孩子玩奥数,对思维提高的确是有帮助的。

大家都应该练习跑步锻炼身体,但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参加针对奥运会的田径训练。

在中国奥数的现状下,我的具体建议是远离辅导班。


user avatar   xiao-tu-5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挪用押金属于可不是赖账,这是犯罪了吧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女博士嫁低学历男? 
  作为一个初学者,如何从入门到系统地学习心理学? 
  出生顺序对人的影响是怎样的? 
  为什么女生吃东西的欲望常常会大于男生? 
  范式(Paradigm)是什么? 
  为什么越是喜欢一个人越是想摧毁Ta? 
  如何评价「17岁女生被名校老师性侵」? 
  你倾向「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或者是「无善无恶论」? 
  怎么区别「分享」和「装逼」? 
  哪一瞬间让你觉得动物真的是「通人性」的? 

前一个讨论
三体中的红岸基地的原型是在齐齐哈尔市的富拉尔基么?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农民在公路上晒粮并放置钉板防止车辆碾压?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