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电影《功夫》? 第1页

  

user avatar   dai-ni-tian-p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注意!!我不分析剧情,我只讲技术层面的东西,想看什么剧情、武侠、思想情怀的勿点。

就算放到现在,《功夫》都是顶级的商业片。

尤其是在声音方面,《功夫》做到了极致。

这也是为什么上声音课的时候,老师会拿这部片子作为案例来给我们分析。

那《功夫》的声音出色在哪儿呢?

我以电影前12分钟为例给大家具体分析一下哈。

电影里的声音包括:

  • 人声
  • 音乐
  • 音响

人声:对白、独白、旁白。

音乐:背景音乐,俗称BGM。

音响:除上述以外的一切声音,以音效为主。

人声基本就是台词部分啦,不用我说大家都懂。

我主要跟大家讲一下《功夫》里音乐和音响的运用。

这前12分钟按剧情可以划分为四段:

1. 黑吃黑:鳄鱼帮惨遭斧头帮灭门

2. 斧头帮“宣传片”

(不觉得跳舞那段很像吗,hh)

3. 黑场字幕

4. 贫困村风土人情“纪实片”

黑吃黑部分我已经在另一篇回答里更新过,而且特别详细,目前获赞8000+了,详情点击下方:


一、斧头帮“宣传片”

( 鳄鱼帮帮主死后——黑场字幕之前)

黑吃黑的戏码之后,本片最大的反派终于出现了——斧头帮。

那斧头帮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帮派呢?

哎,来看这一段。

《功夫》里颇负盛名的“斧头舞“ https://www.zhihu.com/video/1109045182909112320

这场戏特别有意思,只是用一段歌舞配穿插定格画面,就把斧头帮的斑斑劣迹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段舞所选用的背景音乐是《功夫》原创音乐《我不入地狱》,为斧头帮专用音乐,主要乐器有大鼓,节奏特别快,气势磅礴。

它在影片中总共出现两次,两次出现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

电影原创音乐:即专门为电影创作的音乐。
电影改编音乐:即把已有音乐直接拿来用,经过重新改编剪辑以适合剧情。

这次的作用是配合影片节奏、加强戏剧效果。

(等讲到它第2次出现的时候再分析另一个作用哈)

此外,这里还用了音效。

这一段不是出现了很多定格的黑白画面嘛。

在这些照片似的画面闪现出来的时候,都有一个“咻”的音效,跟老式相机拍照时的声音一样。

而这几个音效的出现,并没有破坏音乐的整体氛围:音效和音乐相辅相成,成了新的音乐。

这叫音响音乐。

这种声音运用在成熟的商业电影里很常见,代表作是音乐电影《八月迷情》。

小主人公踏上寻找父母的旅途中,听到了大城市的各种声音:

铁轨声、鸣笛声、风车、气流声、人群吵闹声、狗吠声、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

这些音响合起来形成了一段完整的音乐。

大街上杂乱的声音竟成了音乐? https://www.zhihu.com/video/1109058069551702016

二、黑场字幕

(6分58秒——7分13秒)

电影到这正好7分钟,开头部分结束,出现了黑场字幕。

短短两句话,相当凝练,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是一个社会动荡、黑帮盛行的年代,其中又以“斧头帮”最令人闻风丧胆。”
前面七分钟戏的总结

“唯独一些连黑帮也没兴趣的贫困社区,欲可享有暂时的安宁。”
引出后一场戏:贫困社区

我想问问大家:

不用这段黑场字幕影响剧情吗?

不影响。

那为什么要用呢?

很简单,我们分析一下,黑场字幕前后的镜头关系。

前面是斧头帮跳舞,配乐气势磅礴。

后面是贫民村一片祥和,配乐轻快舒适。

可以看出来前后的画面和音乐反差是极大的。

所以,我们不难得出,黑场字幕的作用是:

缓冲节奏,缓解观众的情绪。

让观众从刚才黑帮血拼的残暴情节中冷静下来,再去进入新的情境。

肯定又有人说我过度解读了。

但这个黑场从06:58 — 07:13,整整给了15秒的画面。

15秒是个什么概念呢?

一般电视广告的时长就是15秒。

对广告来说,15秒能交代大量的信息。

动作喜剧电影和广告特性很像,节奏很快。

所以,对本片来说15秒已经是不小的时长了。

把如此长的时间给一个对剧情推进没有任何作用的黑场,除了这个,我实在是想不出其他别的原因了。

黑场字幕还伴随着雷声,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

三、贫困社区“纪实片”

(黑场字幕——星仔出场之前)

声音在市井风情的展现和世外桃源氛围的营造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先说音乐,这一段选用的是改编音乐:《东海渔歌》第二部分“渔民出海捕鱼”

这首曲子放在这里,很好地展现了黑帮盛行下贫困社区生活的热闹与和谐。

其次就是音响,主要是音响组合下的环境音。

当你下意识去听这些环境音的时候,你会发现这电影的声音细节尤其丰富。

就看贫困村这一段,我就能罗列出不下十种:

  • 鸡、牛等牲畜的叫声
  • 翅膀扇动的声音
  • 扫地声
  • 擀面杖的声音
  • 自行车轮胎驶过地面的声音
  • 自行车铃铛声
  • 弹棉花发出的声音
  • 洗衣声
  • 猪吃西瓜的声音
  • 磨刀声
  • 人声音效(小孩的笑声、商家和顾客讲价的声音)

当然这不是一个画面同时出现的环境音,但也足够见其声音的丰富性。


主人公的出场

包租婆

在变身小龙女之前,包租婆的每次出场都会伴随着鸡的惨叫和牛的哀鸣

包租婆出手,必定鸡飞狗跳 https://www.zhihu.com/video/1109051868218679296

这是音效的另一个作用:塑造人物形象。

间接暗示包租婆是个泼辣、强势的婆娘。

包租婆出场可以说是《功夫》最经典的片段了。

这里最出彩的就是演员的表演,泼辣蛮横的包租婆、性格各异的租客,相当地有生活气息。

仔细听这段环境音的铺设。

“包租婆,怎么没水了”经典片段 https://www.zhihu.com/video/1109051702799503360

主要利用动物叫声:

  • 鸡打鸣
  • 牛哞声
  • 猪吭哧吭的叫
  • 鹅叫
  • 啪!(打露屁股的理发仔)
  • 鸡惨叫!

Over,结束,干脆利落!


包租公出场

包租公的出场自带《东海渔歌》的BGM。

是串起主要角色和展现社区风貌的一条重要线索。

首次登场,在擀面哥的店里。

吃霸王餐,喝酒、打嗝、用酒漱完口还吞下去,走之前还得顺两根油条。

不修边幅的外表、昂贵的睡衣,人物形象一下子就鲜明了:

邋遢、嗜酒、游手好闲、爱占小便宜,但有钱。

至于声音处理集中体现在他在裁缝店调戏阿珍的片段:

在包租公凑过去的时候,音乐转到了一个轻快的节奏型,阿珍转头一亲,音乐声快速渐弱,亲吻声很大,然后音乐快速渐强。

包租公调戏龅牙珍 https://www.zhihu.com/video/1109052479941095424


包租婆和包租公的“情趣”生活

这场“家暴”戏的声音设计真的特别赞。

  • (理发仔洗头的画面)
  • 家具倒在地上的声音
  • 远处玻璃破碎的声音
  • 鸡惨烈的叫声
  • 近处玻璃破碎的声音
  • (包租公画面出现)
  • 殴打时拳头破空的声音,配合两人不同类型的呻吟
  • (包租公摔倒)
包租公和包租婆的”情趣“生活 https://www.zhihu.com/video/1109053680652976128

包租公摔倒也做了处理。

先是摔在阳台缝上,经过楼梯木扶手。

再经过篷布,才跌落在地。

跌落之后,停了几秒,花盆又落了下来。

这么设计,声音立马变得有层次,依次是:

  • 身体接触阳台声
  • 布匹快速撕裂的声音
  • 落地声
  • 人们的哎呦声
  • 脚步声
  • 陶瓷快速落下破碎的声音

在包租公摔倒头部慢慢出血的时候,很安静。

只有一点抓衣角之类的声音。

连一直存在的动物叫声也没有了。

伴随包租公的一句“别闹了~”

哎,人们一阵唏嘘,所有的环境音(鸡鸣牛叫)又回来了。

节奏把控得相当好,喜剧效果又加强了。

感觉连鸡啊、牛啊之类的都在说:咳,原来没事,害我瞎担心了!

《东海渔歌》贫困村完整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109053770952142848

很多人说《功夫》的故事不如《天下无贼》,这个我不否认。

但《功夫》对细节的追求,对电影工艺的尊重,得奖是当之无愧的。

而且周星驰在《功夫》里对声音和音乐的追求时其他人不能比拟的。

原创音乐,香港配乐大师黄英华为《功夫》配乐的时间比其他一般电影多花了六倍。

改编音乐,周星驰组用顶级大礼堂,聘请顶级乐团,现场监督演奏。

相比其他电影的音乐改编只是后期剪辑而已,这用心程度不用说了。

任何一部优秀电影,都应该体现对细节的追求。


user avatar   luo-hao-98-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年长的影迷或许还记得,十五年前贺岁期间的新闻热点——

《功夫》与《天下无贼》同月上映,周星驰与冯小刚同台PK。

结果?

据媒体报道,《功夫》赢了票房,却输了口碑……

据媒体报道,多数人看完《功夫》,都像我看完《新喜剧之王》那样一脸茫然……

据媒体报道,与《天下无贼》赚到的热泪相比,《功夫》赚到的仅仅只是金钱而已……




北电的研究生梁小姐,甚至列出《功夫》的两大“失败”。

第一大“失败”:台词。

梁小姐认为,一部优秀的周星驰电影,就得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经典台词。

为了证明这点,梁小姐还举了几个例子(都是曾经被批评的“烂片”)——


他好像条狗啊!
——《大话西游》


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喜剧之王》


做人如果没梦想,跟咸鱼有何分别?
——《少林足球》



没错,《功夫》里,好像确实没啥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

但……台词,能当成评价一部电影的标准吗?

看完十五年前的热门“影评”,我实在颇感困惑——

那个年代的北电,到底都教了学生什么?

我们知道,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最讲究的是视听语言。

电影与电视剧的一个最大不同,就在于电视剧着重依靠对白引人入胜。

而电影,尤其是优秀乃至伟大的电影,则着重依靠画面和音乐冲击心灵。

《功夫》就是这样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它将视听语言做到了巅峰。

你或许想不起片中角色说了什么,可你绝无法忘记片头这段音乐旋律。


我不入地狱-黄英华 - 功夫 电影原声带


你也绝无法忘记,与旋律相辅相成的斧头帮之舞。



注意:舞蹈刚开跳时,只有一个大哥,带着两个小弟。

接下来,画面一转,是媒体报道有人在车中被斧头砍死。

警察挡住记者的镜头,说明根本无心追查真凶。

就这样,斧头帮愈发嚣张,跳舞的人变成了六个。



再往后——

酒楼、赌场、歌舞厅相继开张。

斧头帮二当家负责看场,师爷则在黑夜中收钱理账。

跳舞的人,变成了几十个、几百个、无数个……





从开始跳舞,到跳舞结束,只有一分多钟的镜头。

这说明什么?

周星驰只用了一分多钟,且没使用任何台词,就做到了三件事——

一:迅速定下了影片的风格基调,即“杀杀人跳跳舞”的黑色幽默。

二:直白揭示了影片的社会背景,即“恶人越来越多”的残酷乱世。

三:合理预设了主人公阿星冒充斧头帮作恶的行为动机,即——


这个世界
满街都是钱 遍地都是女人
谁能够下决心 就可以争得赢
谁能够把握机会就能出人头地
现在机会来了
狠下心杀个人 正式加入斧头帮
那么钱和女人就全都有了



用最短时间,做到最多的事,还能让观众沉浸于此。

这,就是作为一名导演的所谓“功力”。

不过,单凭功力,并不足以让一部电影成为经典。

比如,冯小刚的功力,虽称不上顶级,可在国内也算不错的了。

但似乎,包括《天下无贼》在内,我们并不觉得冯小刚拍过什么经典。

在豆瓣电影的Top250榜单内,冯小刚也没有任何作品入围。

豆瓣电影的创立之初(2005年),《天下无贼》的评分是7.7。

多年以后,它被越来越多观众重新审视,终于涨到了……7.8。



周星驰,则在Top250榜单内,入围了五部电影。

豆瓣电影的创立之初,《功夫》的评分只有7.2。

多年以后,它渐渐涨到8.3。

最近,它甚至被贴上No.239的金色标签。

正如同里面的主人公阿星一般——

它居然从“输了口碑”的一介屌丝,逆袭成了万人敬仰的武林宗师。



这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

《功夫》到底比《天下无贼》强在哪?

要想搞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再次请出北电的研究生——梁小姐。

十五年前,除了“台词”之外,梁小姐还列出《功夫》的第二大“失败”:

剧情。

梁小姐认为,《天下无贼》吊足了观众胃口,所以是一部好电影。

《功夫》呢?

梁小姐如此说道:


我真的没法描述出影片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细究下来,这部电影就是《精武门》《大上海1937》《如来神掌》那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电影回忆录。
剧情的空洞,让一些观众在看到一半时,甚至出现了一些困意。



那么,《功夫》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与因空洞而犯困的梁小姐不同,我下面打算细细解读。

解读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首说唱(放心,绝不跑题)。

这首说唱,来自于当代重庆的江湖人士——GAI。


苦行僧GAI - 中国有嘻哈 第10期


表面上,这首说唱的歌词中,词作者分别描写了两个角色。

第一个角色,是“我”。

“我”是什么人?

先看这句:


看我的鞋儿也破
我的帽儿也破
看我的袈裟也破
但我心比你干净的多


这是在说,“我”虽然贫穷,却安于过着清闲纯粹的生活。



再看下句:


有钱过又如何?
我帽儿又如何?
反正遍地烧不尽的野草
还有扑不灭的野火


这是在说,“我”虽然无权无势,却依然是“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侠士。

就像《功夫》里的苦力强、裁缝师傅、油炸小贩、包租公与包租婆……

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贪图名利,甘愿在贫困社区过着平淡简约的日子。

而,一旦恶势力来袭,他们就不顾性命,去扑灭野火行侠仗义。



说白了,“我”是深藏不露的武林宗师,“我”是厌倦世俗的江湖隐士。

那么问题来了——“我”是如何一步一步,达到此等高深境界的?

我们接着看歌词:


倘若心无杂念
方能够修成正果
从前的匪徒
现在也要斩妖除魔


这是在说——

修成正果斩妖除魔之前,“我”也曾是一名心中充斥杂念的匪徒。



再看下句:


如果我没猜错
你也肯定被卖过
你想要正经地活
可是这时代这世界不正经的太多
于是你忘了童年的书
学会了同流合污
学会了一切不在乎
因为这里的神经病太多


注意,这段歌词里,角色从“我”变成了“你”。

“你”又是谁?

实际上,“你”就是从前的匪徒,也就是从前的“我”。

说白了,就是成为武林宗师、成为江湖隐士之前的阿星。



许多年前,在阿星的童年时代,他还是一个拥有清澈双眼的小孩。

他天真地相信,正气必能战胜邪气,每个陌生人都是善良的好人。

街边乞丐说他是百年一遇的练武奇才,他就倾家荡产买下《如来神掌》。

碰见哑女被人欺凌,他虽然身躯瘦小,也还要冲上前去。



傻不傻?

傻。

像谁?

《天下无贼》中,与儿时的阿星一样——

傻根也天真地相信,正气必能战胜邪气,每个陌生人都是善良的好人。

男贼王薄骗他说女贼王丽得了没钱治的绝症,他就捐出自己的五千块钱。

碰见有人需要输血,他虽然见血就晕,也还要冲上前去。



是的。

某种意义上,傻根这个角色,其实跟阿星异曲同工。

某种意义上,《天下无贼》其实讲的也是江湖上的事情。

所以,十五年前,很多人把两部电影放一块比,并不是全无道理。

而,在我看来,《功夫》之所以能笑到最后——

除了视听语言的功力,其实更重要的还有“剧作核心”。

所谓剧作核心,是指人物的内心和行动,及影片的思想与主题。

剧作核心,也往往是判定一部电影能否成为经典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这一点上看,《天下无贼》不仅难成经典,甚至可说是三观尽碎。

不信?看我继续做拆解式分析。

我们知道,阿星与傻根一样,都遇到了江湖骗子。

不过,阿星旋即就被坏孩子一顿暴打,知晓了世间的残酷真相。


哇 如来神掌啊
才卖两分钱一本呐



因此,阿星的天真,渐渐被恶念侵蚀。

他忘了童年的武侠书,学会了与人同流合污。

学会了对一切不在乎,成为了最粗俗的匪徒。


从此以后 我明白好人没好报
我要做坏人
我要杀人



可悲吗?

先别急着判断。

我们再看傻根。

与阿星不同的是,傻根并没有知晓世间的残酷真相。

王薄用自己的性命,成功让他避开了黑暗,保全了他天真的观念。



幸运吗?

感动吗?

抱歉,这看似催泪的一幕,实则却是最大的残忍。

要知道,傻根是位二十一岁的成年人。

但,从创作者到片中角色,却都没有把他当作成年人看待。

编剧甚至还抹灭了,他作为一名独立个体最基础的知情权。

一路上,他的身边尽是豺狼虎豹,他的钱包也被人数次调包。

然而,他却对所有一切都不知晓,就像一个被大人哄骗的巨婴。

多年以后,我们重看《天下无贼》的台词,是否感到莫名的恐惧?


真希望他能够永远一直这样睡下去
这样他就不会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
永远都活在天下无贼的梦里
答应我不要让他知道身边有那么多贼



为了保护对方,就蒙住对方的眼睛,在四周围起高墙,阻挡信息流淌。

在我们的文化里,无论政府还是百姓,观念上总有这样一些陋习——

把无知当成纯洁,把愚昧当成厚道。

把蒙蔽当成善意,把习惯撒谎当成成熟的标记。

由于王薄和王丽的“保护”,傻根直到下了火车,都没受到任何伤害。

同时,傻根也没有任何成长与改变,只是继续傻下去而已。

可以想象,下次他还会大张旗鼓露富,就像未成年的巨婴。



让一个成年人,活在无知与愚昧之中,才是这世上最残忍的暴行。

那么,什么才是这世上最仁慈的善行?

我们说回阿星。

多年以后,灵魂已经扭曲的阿星,到街边抢劫一个少女。

抢劫完了,阿星才被一根棒棒糖猛然打醒——

原来,眼前被自己伤害的少女,正是当年那个崇拜自己的哑女……




这一刻,阿星痛苦无比。

他何其迷茫,他只想逃避。

他辱骂肥仔的话语,其实全是讲给自己。


我就说你是烂泥扶不上墙
回家养猪去吧
打死你




我不想再说,这段情节的视听语言,是多么专业多么经典。

我只想说,阿星的成长与改变。

影片后半段,包租夫妇闯进贼窝,要跟火云邪神决一死战。

决战之前,他们还带了件东西:钟。

这个钟,有两层含义——

一层,是要给斧头帮“送终”。

另一层,是要为阿星敲响警钟。


自古正邪不两立…
我不入地狱 谁入地狱




决战的最后关头,包租婆借钟扩音,以狮吼功击败了邪神。

邪神双腿跪地,向包租婆求饶认输,于是包租婆扔掉了钟。

就在此时,邪神掏出暗器,扎的包租夫妇措手不及……

原来,邪神之所以是“天下第一”,并不是因为苦练的武艺。

而是因为那个在所谓成人世界中最被惯用的伎俩:撒谎。

从邪神脸上,阿星看到了丑陋的自己。



哑女的棒棒糖、包租夫妇的警钟、邪神的无耻无情……

诸多复杂的情感,在阿星脑中盘旋,把阿星搞得好乱。

终于,他将原本要用来对付包租夫妇的武器,对准了邪神。

他朝邪神打去,结果武器被劈成两半,自己反被一顿痛击。

邪神把他打成烂泥,并问他:“你为什么要打我?”

他没有回答,而是用尽最后力气,又朝邪神打了一下。



这说明什么?

此时此刻,阿星的英雄主义,已经被彻底唤醒。

何为英雄主义?

今何在认为:“看清强权的强大,然后挑战它。”

罗曼罗兰认为:"看清世界的真相,然后热爱它。"

如来佛祖认为:"看清众生的本质,然后宽恕它。"

打通任督二脉后,阿星与邪神展开终极对决。

如来神掌的攻击,让邪神再次求饶认输双腿跪地。

而阿星,即使目睹过前车之鉴,也依然选择了相信邪神的诈欺。



傻不傻?

嗯……不傻。

因为,阿星的“相信”,跟傻根的“相信”已经大不一样了。

阿星的相信,并不是出于无知和愚昧,而是出于真正的宽恕与纯洁。

当邪神再次掏出暗器,阿星再次将其制服,并把暗器里的毒针取出。

接着,暗器变成了一朵金花。

金花升上高空,又渐渐变成了美丽的莲花。





什么意思?

佛经有云:花开见佛性。

此处的“花开”,指的便是莲花。

没错——莲花,即是佛的象征。

莲花为何能象征佛?

莲花,并不生长于干净的雪顶之上,而是在烂土之中独立绽放。

也就是说,莲花见惯了世间的丑恶,却依然能保持自身的纯洁。



纯洁,并不代表无知。

纯洁,是出淤泥而不染,看破世俗而高于世俗。

出于无知的相信,会让恶人抓住把柄;

出于纯洁的相信,则能度化恶人,使恶人平静。

被彻底打倒后,邪神问阿星:“你这是什么掌法?”

阿星答:“你想学啊?我教你。”

邪神痛哭流涕,跪在地上认真说道:“我输了。”

这是因为,从阿星的话中,邪神领悟到——

当他学会最强武功如来神掌的那一刻,佛性就已泯灭了他身上的邪恶。



现在,我们回想一下《苦行僧》最后的那句核心歌词:


我要从南走到北
我还要从白走到黑
我要人们都看到我
但不知道我是谁


这是在说——

从一介匪徒到修成正果,“我”品尝过了人生道路的种种滋味。

到最后,“我”只想深藏功与名,做一个与世无争的平凡百姓。

就像影片结尾,阿星在一家店内,靠卖棒棒糖维生。

正如同包租夫妇等等那些武林宗师,阿星也成了一名江湖隐士。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城市还是那个城市,但不同之处就在于——

阿星脸上的无知与暴戾已经完全消失,而多了份泰然平和的纯洁心境。



至此,阿星相继走完了佛教典籍中的人生三境界——

看山是山(无知愚昧);

看山不是山(扰乱心扉);

看山还是山(纯洁回归)。

而,《功夫》也历经岁月的洗礼,得到了它应有的正名。



添加公众号:

luowj1996

不定期推送有独立思考的高质量影评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电影《长城》(The Great Wall)? 
  《复仇者联盟4》有没有把一手好牌打烂的嫌疑? 
  《从海底出击-Das Boot》这部电影里的人们,大汗淋漓的时候为什么还要穿着毛衣?因为潜艇各区域温度差别大? 
  《哥斯拉大战金刚》里为什么造机械哥斯拉就是错的? 
  《飞驰人生》中有哪些隐藏的梗? 
  为何央视六套播外国影视作品不用原声? 
  为什么魔兽世界不出新电影了? 
  魔戒只有隐身的功能吗?是否还有其他隐藏功能?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出版 20 周年,你有哪些与哈利波特的难忘回忆? 
  大陆编剧和外国(主要美国)的编剧待遇差别如何? 

前一个讨论
你们见过怎样恶劣的滴滴司机?
下一个讨论
那些经常约的人难道真的不怕感染HIV嘛?





© 2024-06-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