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认为哪一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最好?为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yang-bu-yi-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到2016年12月31日以前 我觉得最好的一届是2003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指挥尼古拉斯·哈农库特先生 大师已于2016年3月5日仙逝

Nikolaus Harnoncourt 生于1929年的德国柏林,在奥地利的Graz成长、受教育,主修大提琴,于1952年进入奥地利交响乐团。

1953年,他成立早期音乐演奏乐团( Concentus musicus Wien ) 此团创立至今已有五十年的历史,荣获过无数奖项,已是早期音乐风格演奏的代表。1972年开始,他在萨尔兹堡的莫扎特音乐院任教,将自己丰富的音乐经验、深刻的艺术思想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学生分享!

Harnoncourt 是位充满着叛逆特质的音乐家,他所诠释的早期音乐,充分表现他对艺术的独特见解,他让早期音乐脱离那死板、守规矩又带点考古气息的无聊表现。他的音乐完全合乎时代音乐演奏风格,而在这风格之下,他展现了完全的浪漫,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更散发出致命的吸引力,难怪N. Harnoncourt 常说,"I believe that music is a romantic art. I am a true romantic." Harnoncourt 排练时,严格地要求时代句法风格的表现,追求完美的精神,丝毫不与乐团妥协。指挥时,他简单有力的手势,炯炯有神的目光,活力十足的肢体语言,激发着乐团内在的生命力;自然地,共同创造音乐生命的艺术就洋溢在空气中了!

他强调音乐就是语言的表达,他对乐团的要求如此,对合唱团就更是如此了!当合唱团与乐团合奏时,他不断地要求合唱团对歌词的表现并不是只有咬字清楚,更重要的是歌词内涵的传达,要求大家要言之有物,因为音乐只是另一种说话的方式!

Harnoncourt 也写书。其中一本"The Musical Dialogue - Thoughts on Monteverdi, Bach and Mozart" (有德文、英文版),陈述他对音乐诠释的想法,值得珍藏!

这本 "Musik als Klangrede" 是Nikolaus Harnoncourt 多年来发表的短文、演讲稿的合集 images-eu.amazon.com/im

至于此书标题 "Musik als Klangrede",正是作者毕生努力的方向:使音乐家和听众更能精通和掌握各个时期不同的音乐语言。

书中分三大部份,第一,音乐诠释的原则,第二,器乐和音乐语言,第三,巴洛克音乐和Mozart。 书中谈到音乐在古代生活和现代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古早时期,音乐家大部份都在演奏“当代”的作品,而现在我们却常常演奏“以前”的音乐,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他也问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为何在现代,流行音乐仍是大部份人的精神食粮,而非我们所学到的古典音乐或严肃音乐(Ernste Musik),他认为,「这并非是音乐上的危机,而是音乐反射出时代的危机」。

常常听到一些有点无聊的音乐会,不禁要问:“什么是美?”,其实美感只是音乐成份中的一部份而非全部,作者提到一种“诗歌”的思考方式,因为欧洲的器乐发展兴盛,自成纯音乐,使人常忽略音乐仍是一种“语言”。

曾经看过一句很美的话,「音乐是情感的语言,旋律则是性灵的直接流露」(Musik ist in besonderem Ma? e eine Sprache des Gefü hls, Melodie ein besonders unmittelbarer Ausdruck der Seele),可是,我们经常演奏的是五十年前,或一、两百年前的曲子,他们就像“外文”一般,唯有把“文法”掌握住,才能尽情发挥! 这里节译出 "Musik als Klangrede" 的两篇短文 ( "我们生活里的音乐", "古典作品的诠释" ),让大家先对此书有概略的认识。

在此书中,有两个关键词需要先解释一下。Alte Musik即英文的early music,通常指欧洲中世纪至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但Harnoncourt把所有非当代的音乐都视为Alte Musik,因此不把它翻译为古乐,而译为「古典作品」。专长于古乐的Harnoncourt故意要巅覆Alte Musik的意思,这就好像有些从事传统艺术的学者故意说:「什么是传统艺术?三分钟前就算传统」,藉此要人们重新省思“传统”或“古乐”的意义。

另一个难以翻译的字是Klang,根据音乐百科全书MGG「声学」条目所载,德语中的Ton是指纯粹的音(正弦波),没有泛音;反之,Klang则指多音共发的声响,连独奏乐器所发出的单音,也因为它包含许多泛音而被视为Klang。在非声学专业的一般用语中,讲Ton的话只强调「音高」这个物理量(如Geigenton),讲Klang的话则涉及广泛的声音现象(如Klangfarbe),时至二十世纪,Klang这个字眼更牵扯到作曲与音乐美学的发展,理解时需要多加留意。

第一篇 我们生活里的音乐

从中世纪至法国大革命这段时间,音乐是人们生活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梁柱,理解音乐成了普通教育中的一环。时至今日,音乐在我们生活中不过是种点缀罢了,既然作为装饰品,它必须得“优美”,因此刺耳的当代音乐不受现代人喜爱,反而是古典作品(非当代的音乐)的和谐与优美吸引着现代人。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徒具美感的音乐根本不存在,我们对它的了解越深,就越能在它多层的语言中感到骚乱的一面,因此,重新对古典作品做一番了解,便也能让我们接近当代音乐。

法国大革命之后因政治情势使然,政府当局致力于将音乐简化至人人能懂的层次,其结果便是音乐院(Conservatoire)中施行的齐头式音乐教育,可悲的是,今日的欧洲音乐仍依循着这套模式向世界传播。我深信音乐家必须要接受新的教育,此教育方式必须要连接至两百年前的传统,而非像现在音乐学院中所施行的,音乐不是当作语言来学习与掌握,而只学技术。

第二篇 古典作品的诠释

古典作品可以有两种诠释方式:以当代的方式,抑或回归历史的诠释。前者原来是最自然不过的,因为自复音音乐问世至十九世纪后半叶,当时所流行的音乐都是当代音乐,当十九世纪的人偶尔要演奏十八世纪的音乐时,他们会觉得现代化的处理是绝对必要的。时至二十世纪,Furtw?ngler或Stokowski这些具有后期浪漫派思想的指挥家,他们的处理(如将巴哈的管风琴曲编成管弦乐曲)则是十分个人化的。

回归历史的诠释则是个新兴的观念,这也反映着当代音乐在现代的失宠,如今音乐会的曲目以古典作品占绝大多数,此现象自复音音乐问世以来未曾有也!然而我们在诠释古典作品时无法像当时的人那么自在,对他们而言,那时的演奏习惯是再熟悉不过的。因此演奏实务的研究至今已成为一门学问,但相对的也出现一些学术考据正确,但却缺乏生命的诠释。

演奏习惯是与时俱变的,但人们并不是很重视这点,症结在于长久以来一个错误的观念:演奏技巧是慢慢进化至(当时的)最高层次。如今我们比前人更能够对音乐史做一个清楚的纵览,可知,音乐的发展不能以进步来论断,它只是反映着时代的精神。就拿记谱符号来说,它的精确使用是在十九世纪才逐渐完备,人们不应该对任何乐曲都单纯依照谱面演奏,而要知道同一个记谱符号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意义。持续到十八世纪末的「即兴」演奏,亦造成许多诠释的问题,此外还有各个时代中对声响的想法(Klangvorstellung),跟乐器、技巧及演出空间的音响效果都有关系,作曲家为当时的乐器写曲子,故许多古典作品以现代乐器变得几乎无法演奏(如巴洛克时期的管乐作品)。由此可知,要求如今的演奏家完全以古乐器或当时的技巧来演奏是有困难的,折衷的做法是先去弄清楚,

有那些未解的问题、那些乐器已经不再使用了。此外还有一条通往真正的「忠实诠释」的途径:音乐作品本身回答了诠释的问题,我们应该要去找到符合该乐曲精神的乐器与方式,做出生动的演奏。

2003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曲目

01 Johann Strauss II - Kaiser Franz Josef I. Rettungs Jubel Marsch; op .126 - 弗兰茨·约瑟夫皇帝进行曲  

02 Johann Strauss II - Schatzwalzer; op. 418 - 珍宝圆舞曲  

03 Johann Strauss II - Niko-Polka; op. 228 - 尼科波尔卡  

04 Johann Strauss II - Scherz-Polka; op. 72 - 诙谐波尔卡  

05 Josef Strauss - Delirien; Waltz; op. 212 - 谵妄圆舞曲  

06 Josef Strauss - Pêle-Mêle; Polka schnell; op. 161 - 杂乱无章快速波尔卡  07 C. M. von Weber;Hector Berlioz - Aufforderung zum Tanz; op. 65 - 邀舞  08 Johann Strauss II - Secunden; Polka francaise; op. 258 - 瞬间(二度音程)法兰西波尔卡  

09 Johann Strauss II - Hellenen-Polka; Polka schnell; op. 203 - 希腊人(海伦)快速波尔卡  

10 Johann Strauss II - Kaiser-Walzer; op. 437 - 皇帝圆舞曲  

11 Johann Strauss II - Bauern-Polka; op. 276 - 农民波尔卡  

12 Johann Strauss II - Lob der Frauen; Polka Mazur; op. 315 - 赞美女人玛祖卡波尔卡  

13 Johann Strauss I - Chineser Galopp; op. 20 - 中国人加洛普  

14 Johannes Brahms - Ungarische Tänze Nr. 5 -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15 Johannes Brahms - Ungarische Tänze Nr. 6 - 匈牙利舞曲第六号  

16 Johann Strauss II - Krönungslieder; Walzer; op. 184 - 加冕圆舞曲  

17 Johann Strauss II - Leichtes Blut; Polka schnell; op. 319 - 轻如鸿毛快速波尔卡  

18 Johann Strauss II - Furioso-Polka; op. 260 - 激情波尔卡  

19 Johann Strauss II - An der schönen blauen Donau; Walzer; op. 314 -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20 Johann Strauss I - Radetzky-Marsch; op. 228 - 拉德茨基进行曲

窃以为2003年选曲是最欢快的一届,我想这也是大师想向我们传递的一个信息:音乐本身就是让人快乐的。




  

相关话题

  为什么马云可以指挥中国顶级的中国爱乐乐团? 
  纯音乐是否能营造幽默的效果? 
  像古典音乐这类只有内行才能欣赏的艺术是不是圈地自娱、固步自封? 
  有没有中国人创作的歌剧? 
  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能够比肩西方交响乐的曲目与乐器有什么?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维也纳爱乐乐团长笛手实际有几位呀?如果只有一位的话原因能说说吗? 
  如何评价TwoSetViolin双琴侠? 
  12.28日傅聪先生去世,如何评论他一生的成就,对钢琴界的贡献? 
  严肃音乐已经死了吗? 
  中国音乐体系西化的利弊,和其出路,以及国民音乐素养的缺乏问题如何解决? 

前一个讨论
一首协奏曲,不同的乐章能用不用的伴奏乐器来伴奏吗,比如第一个乐章的伴奏声部是钢琴,第二乐章是管弦乐队?
下一个讨论
如何判断自己演奏的钢琴风格是符合作品创作的时期特点的。?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