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陈凯歌的《无极》到底烂在哪里? 第1页

     

user avatar   xu-zhao-yang-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想了想,还是更新一下吧。

其实说实话,写这个文,是真的被陈凯歌最近的一些言行给惹怒了。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霸王别姬》是我有生以来看过的最好的电影之一,它的可读性其实已经在四五代之间囿于电影艺术的表达层面跳出了很大一步,你会发现《霸王别姬》非常流畅,没有晦涩的感觉,而且常看常新。

在这里面,陈凯歌我觉得作为导演最核心的一点——他是天赋型,祖师爷赏的那口饭就落在他可能是至今极少数能够把“戏”这个概念传达给演员和观众的导演。对戏眼的精准把控使得陈凯歌可以对演员的表演能力最大化地插入到电影中,这是他真正对于艺术的意义。

相对地,美术层面陈凯歌可能属于优秀之列,但并没有很多人吹嘘的所谓镜头语言的考究——他的所有赞誉都是他在“戏”这个天赋上的外延,他的镜头只能说“有戏”,但真的要和顾长卫,张艺谋这样很扎实地在摄影和美术上做过系统的研究和个人风格塑造的大佬比,他只能是个潜力型——就算他八十岁了还是潜力型。

我之所以怒,是他对李诚儒的那段评价,因为那段评价哪是怼李诚儒啊,这是赤裸裸的对自己的背叛。

他陈凯歌混了这么多年,从出道到现在,作为第五代的领军人物,明明是他自己应该对戏剧艺术有最大的信仰和热爱,他竟然去评价一个梨园子弟是“过去的辉煌”。西皮二黄他从《霸王别姬》坚持到《妖猫传》,结果走不出“密”而沉迷于幻术的反而是他自己。

何其悲哀!



以下原文

一般创作者,是做了一盘饺子,然后倒了一碟醋,饺子做起来不讲究,醋也就随大流了,这叫商业片。

姜文比较牛逼,他为了一瓶醋做了一盘饺子,醋的格调太高,酿醋的讲究,前中后调都给安排上了,饺子就得配合这个醋,所以显得信息密度特别大,容易拉胯(比如太阳照常升起),吃的时候就必须得先吃七个再煮七个。有时候这个醋的味道比较淡,食材不能太浓郁,不然容易坏了格调(比如一步之遥),这叫有风格的商业片。

陈凯歌不一样,他是为了一双筷子做了一桌菜,筷子讲究,银箍象牙头,雕得特漂亮,顶上还给一圈珐琅,看着气派。可是这菜就不一样了,光图了好看,烤鸭金黄的,仔细看是涂了一层黄油,都没上炉烤,锅子锃光瓦亮看着漂亮,摆盘也喜庆,可是羊肉底下滴里搭拉一盘子血水都能做羊血了。更过分的是中餐桌子上愣是整了一堆半成生河豚,披萨,鹅肝,鱼子酱,甚至还支棱着一整个鲨鱼鳍,满桌是看着锦绣一片,一闻荤腥逼人,根本没法动筷子。这叫特么舍本逐末。

最搞笑的是,有一群人真的捏着鼻子动筷子了,但他们不能说不好吃,也不敢吐,就跟大家说没有理解大师的操作。我想他们大概是窜稀跑肚脱水导致出现了幻视,这样的人我们是应当给予包容的。


其实,说无极为什么烂,你就看最戳陈凯歌的是什么地方就是了。当年陈凯歌差点起诉胡戈,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疑似保持着公报私仇的态度,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胡戈作为一个创作者直接解构了无极的故事线路,这基本是对陈凯歌的文学创作能力构成了致命打击。

我一直说,我们的上一代人,在他们的经历里是缺乏一般常识的,再进一步说,就是在知识层面上保持着一种单一性,没有一个全面的基础知识体系,换言之就是像《夜航船》一样的匮乏。在这种匮乏之下,创作者一方面创作欲和创作力不匹配,另一方面又由于动荡年代,成长中缺乏自尊自信的建设,从而导致过剩的权力欲,这直接构成了“一刀切”“一把抓”“一言堂”的行事风格。

在这样的风格下,陈凯歌的创作第一缺乏常识,第二线条单一,第三一厢情愿。龙斌当年在《龙斌大话电影》形容《道士下山》是“家里的长辈借着年节聚会向你兜售朋友圈养生文章”,这个是恰如其分的。

他们最怕的,一是权威被质疑,二是匮乏被揭露,三是自尊被羞辱——胡戈全都戳到了,也不愧是新旧交接中最优秀的创作者之一,拿捏得极为准确。

但我不否认有自尊自信的人是存在的。他们同时代的创作者里,张艺谋导演和姜文老师就在其中。张艺谋导演也拍烂片,但他对质疑就坦然,而且年轻时的经历构建起来的人格相对朴实得多,也务实得多(虽然还是有个山寨黑泽明的不切梦想就是了),近几年来国师这个外号由贬义转向褒义就是明证。而姜文老师……这人太特么性感了。作为当代的少年偶像之一,他就很特立独行了,管你怎么解读,吐槽或者赞美,他真的能做到不回应,他的作品表达自己,但不向别人推销,也不强迫别人接受,这种骨子里的精气神是值得学习甚至膜拜的。

最后,陈凯歌只能说是上一代人的遗毒在当代的一个爆发,这样的人长期占据行业上端,不是一件好事。


user avatar   li-xiao-miao-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要说这个,我可就不困了。

作为一部电影,《无极》之烂,烂的面之广,影响之深,恐怕不仅仅是一个馒头的血案。

大家要明白,一部电影其实烂不烂,其实并不是只有故事,包括各个方面。

比如经常会出现:

这个电影,每个人看完都骂,结果还有类似的源源不断。

那个电影,每个人看完都夸,结果就此绝唱,再也没有。

无他,钱。

在中国影视这一块,投资方经常和观众是对立。

因为烂的便宜,回本快。

可在《无极》这部电影,投资方少数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了一起。

因为它很可能赔钱,而且赔大发了。

《无极》最后的全球总票房是34,209,279美元。

它的投资成本据说是4000万美元,目前我在网上找不到具体资料。

最直接的市场表现是,总从陈凯歌拍了这部他所说的“中国第一部原创魔幻电影”后,基本上没有投资方愿意再投资中国原创魔幻题材。

呵呵,他和投资方的这个“第一次”——魔幻题材合作,真的很不愉快。

反正连陈凯歌自己都不愿意再碰这么”伟大“的题材。

这就是用脚投票。

而张艺谋《英雄》成本是3000万美元,却全球总票房是176,210,019美元。所以,国师又拍了《十面埋伏》。

你以为一起参与制作的《无极》的人会觉得它好吗?

呵呵,反正香格里拉景区不会这么认为。

陈凯歌导演在景区拍完之后,啥玩意也不撤干净,什么场景建筑啊生活垃圾啦,就是国际大师大导演,什么手尾都等人给他收拾呗。

更别说,为了艺术,陈凯歌在景区里乱砍乱伐,破坏植被,造成景区至少要3-5年才能恢复。

所以,要香格里拉景区和当地环保局会对《无极》表示欣赏,估计很难。

最后就是整部电影本身。

警告,可能有点绕,因为陈凯歌为了炫技,全程都是两三条故事线。

其实,整部片子故事简单到不行:

一个注定爱而不得的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恋爱:与将军的错爱,与奴隶的错过,与变态的错误。

人物关系

为了给大家分析这部片有多烂,我亲自瞎了了遍。

我先给大家看一下正常的电影人物关系图是什么样的。

因为电影时间是非常紧张(120分钟),所以大多人都是此有相互关系的。

尤其是主角,会和多个角色有互动的关系,因为他是故事的开始。

而无极的人物关系图是这样的。

大家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主角张柏芝除了和光明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她和其他人物的关系都是单向的。

这就会导致一个问题:这个主角显得很不重要。

就是那那都有她,可是她好像跟废的一样,就不断被发生故事,一点主观能动性都没有。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表现人在命运前的无能为力。

可作为观影效果来说,观众最容易带入的是主角视角,可这个主角游走在各个关系之外,就会让观众跳戏,始终无法融入戏剧氛围。

而且这就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谁是男主角?

从关系图上来看,应该是昆仑。可是他和女主角的戏是几乎单向的。女主角没有对他有任何的恋爱,和他的戏份更少。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她误会光明是昆仑。

可影片展现出来就是倾城从头到尾都是光明谈恋爱,昆仑就像个藏在八百里以外的公交车下的阿杜,也许有心酸,但真看不见。

即便是有互动感情线上,倾城和光明之间也非常单一:恋爱。

一点戏剧冲突都没有,这就让观众觉得这两人好无聊。如果观众想要看谈恋爱,完全可以去傍晚的小公园看个大半夜。

所以,整个剧里唯一关系有互动而且有反差的角色关系是昆仑和鬼狼。

有暗杀目标又有身世纠纷,一明一暗,一善一恶,戏剧冲突非常明显。

于是,他们就成了这部电影里唯一能让观众有感触和共情的角色,可他们戏份又少的可怜。

故事是人发生的。

人物关系如此单薄,就像是塑泥人的架子不稳,情节作为塑泥人的泥土,多也只会塌得快,更别说电影里充斥的隐喻。

从人物关系来看,这部电影就是冲着形式主义去的,就打算不走寻常路。

导演作为影片效果的掌控者,陈凯歌导演在这部电影的野心是显而易见的。

剧本结构

然后,我说说剧本结构。

现在市场的剧本结构非常多:六步法,好莱坞十二幕,金羊毛戏剧结构等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

我就拿最经典的:三幕剧。

所有的剧本结构都是以它为基础的。而三幕剧是从希腊戏剧开始到莎士比亚戏剧成型,是千年来人类摸索出来的戏剧结构,也就是讲长片故事让观众感到最舒服的节奏。

按照电影120分钟算:开幕30分,发展60分,高潮30分,大致比例是1:2:1。

《无极》片长121分钟,还是比较经典的。

《无极》的开幕其实很简单:

在满神的安排下,倾城误会救自己的人是将军光明并爱上了他,实际上此人是奴隶昆仑,这也开启了她的人生悲剧。

观众之所以觉得乱是因为它在前33分钟一直保持着双线故事:倾城线和昆仑线,两线直到在影片33分才合并,却在影片37分昆仑跳崖结束,再次分开。

没错,你没看错。男女主角在影片已经进行了四分之一才相遇,遇见不到四分钟就爱上了然后分开

观众看完当然是一脸懵逼:

开始了吗?不,已经结束了。

整个开幕从满神开始,也是从满神结束,那就是她和将军一顿嘲讽,并救下他,让他去加深误会。这时,第一幕(误会结下)结束,转向第二幕(误会加深),但时间已经到了42分,开幕严重超时,再加上两条故事线合并时间太晚太短。

观众此时应该已经觉得很不耐烦了。

到了第二幕,其实这里的故事也很简单:

鲜花盔甲是找到它真正的主人。

这里让观众更加头大是因为第一幕是两条故事线,在这一幕有三条故事线:倾城线、昆仑线和无欢线,两两彼此交织,却始终没有合并在一起。

从观众观感来看,就是一张乱七八糟的网,一会儿这,一会儿那,到处都是线,可到处都是洞。

如果第一幕,观众还能明白一些,第二幕彻底凌乱了。

这一幕到鬼狼牺牲自己,把鲜花盔甲交给昆仑结束,此时影片已经进行到99分,整个第二幕时长是57分。

而且第一幕和第二幕之间的关联有点绕,不够直接:

倾城爱的是鲜花盔甲的主人,而鲜花盔甲的主人在第二幕拨乱反正。

所以,在第二幕的时间里,陈凯歌不但要解释第一幕和第二幕的关联,还要同时交待三条故事线,而且他还不愿意把三条故事线合并在一起,因为他要留在高潮,来一个信息的总爆发。

可陈凯歌导演很明显缺乏这种编排信息量的逻辑能力。但他也很聪明,也可能是自作聪明。

他用了大量的隐喻,来帮助他解释没时长解释的东西。笼子,风筝,羽毛等等都是用视觉隐喻补充内容说明。

这个思路是对的。

因为隐喻的确可以帮助影片节约解释的时间。。具体的,我在这个问题有解释。

可问题是陈导选择的这些隐喻:身披羽毛意味着鸟,笼子意味着没自由,被控制。

这些隐喻都是文学隐喻,不是约定俗成的象征,不是观众一看就明白的。

这些文学隐喻要视觉化,反而更需要大量的情节和时长去铺垫足够的戏剧氛围让观众去观察和理解。

最经典的就是《沉默的羔羊》,所有的隐喻,类似蚕蛹和蝴蝶,都是不同的情节铺垫,最后让观众恍然大悟。

而无极的故事线又多,关联又绕,为了同时推进三条故事线又节约时长,他又硬塞各种隐喻希望能帮忙解释,可选择的隐喻又太多晦涩,反而需要情节去铺垫。

雪上加霜。第二幕简直就是一团乱麻,所有角色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转来转去,实际上转了个寂寞。

当第一幕用了42分钟,第二幕用了57分钟,于是,留给第三幕的时间真的不多了→_→

第三幕加上片尾曲,耗时22分钟。

可大家还记得陈导在第二幕的三条故事线是要在第三幕拉起来的。

于是,整个第三幕开始的节奏就成了:

冲冲冲!

从99到105分钟,陈导真的是硬拉,把三条线硬扯在了一起。

主角们集中在这六分钟不到的时间里强联系:

昆仑获得盔甲,昆仑去找倾城,昆仑和倾城救光明,无欢审判光明杀王,昆仑说出真相,倾城和光明分手,昆仑和光明获罪。

6分钟,六个点。

在这六分钟里,故事节奏开始像脱缰的昆仑奔跑起来。

你以为在接下来的时间都如此吗?

不,剧情却在电影的105分嘎吱一声硬刹车,开始散步。因为从105分从121分,剩下的所有时间都发生在一个场景,一场小型话剧,一个情节:

无欢对倾城解释自己畸恋原因。

是的,第三幕在前六分钟光速进行了六个情节,接下来的十五分钟就讲一个。

我这么解释吧。这就好比公交车师傅飙车花了六分钟连过六个站,猛地刹车,改让一头牛花了十五分钟拉你们到了终点站。

……

然后导演通过无欢对倾城的执念,讲诉爱而不得的痛苦,就是整个电影的主题。

大家发现问题没有?

昆仑呢?

他大半时间都在树上吊着,看着无欢讲自己的故事,勾电影女主角,点影片的主体。

当时昆仑心声应该是这样的

所以观众再次懵逼了。

第一幕的男主角应该是昆仑。

第二幕的男主角变成了光明。

第三幕的男主角好像又是无欢。

于是观众开始了风中凌乱模式:

这是谁?这是啥?这到底图的啥?

总结下来,整个《无极》121分钟的剧本结构是这样的:

42:57:22

大致是2:2:1

大头胖肚小脚,就是一个鲁迅里的杨二嫂。

更可悲的是由于陈导啥都想讲,啥都没讲明白,海外版被直接剪成了103分钟。我在想应该是剪了审讯的那些戏吧。因为那些戏的唯一作用就是把跑飞的故事线拉在一起,没有也毫无影响。

至于演员表演,台词荒诞,剧情不知所谓,大家都说了很多,我就不赘述了。

其实,一个影片如果从最开始的人物架构就是不牢固的,基本故事结构也是不合理的,塌只是程度的问题。

就像是盖房子,地基(人物)是不牢,钢筋(结构)也是歪的,情节表演啥的这种瓦砖就是再好,这个房子终究是无法住人的。

最后,我说说影片的售后。

胡戈的“一个馒头的血案”实在太有名了。

陈凯歌把他给告了:人大约不能无耻到这样的地步。

当时才二十出头的胡戈回应:只要陈导不把他的电脑收走就行。

为了《无极》,陈凯歌怼天怼地怼百姓,从昔日好友芦苇到小记者柳岩,没人能说《无极》一句坏话。

陈凯歌这售后可以说做得不能再糟糕。

陈凯歌说五年内无人看得懂无极。

其实,无极这个故事一点也不难懂,只是陈凯歌把它搞复杂了。

为什么呢?

我认为在现在,华语电影数量够多的时候,是一个很好的时间讨论《无极》。

认认真真地讨论它,分析它。

因为在我看来,虽然陈凯歌本人是无意的,但它是中国商业电影实验的一个巨大失败。

这种失败本身是有价值的。

首先,无极是陈凯歌本人的一部“自大”的狂作。

这种自大从影片制作开始就闹出苗头,就是陈红当任制片。

这就会使制作成本可以最大限额地提升。

作为商业电影,成本是关键。

多少米做多少饭。

如果这个不考虑清楚,那么影片即便是得到社会认可,也没有可持续的生命力。

因为电影是先投资再收获的文化产品。而且不同成本的电影安排档期也是不同的。

大家经常吐槽的国产恐怖片,很烂很烂。

但这种片子用来填充一些午夜场,或者是人少的时间,有的人这时候进影院,well,不完全是为了看电影,只是需要一个黑黑的,有背景音的空间。

所以,它成本很低,它是有收益的。

《无极》一下投入那么大的成本,完全没有事先市场调查。目前受众对此接受度有多高,反正陈凯歌拍的,还能亏?

结果,啪叽,亏了。

亏的原因不是票房不够好,而是它的成本太高。

2006年大陆票房总冠军就是《无极》。

《无极》全球总票房34,209,279美元,中国票房18,000,000美元。

而当时国内最高票房好像是国师的英雄也就4000万美元左右。按照票房分账,到顶,无极也最多能从国内收回1600万美元。

所以,说白了,陈凯歌花4000万美元的成本冲的是当时的海外市场。

奈何海外不接受!不接受!不接受!

而2006年,中国还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却撑起《无极》一半以上的票房。

陈凯歌指桑骂槐说中国人没品位不前卫。

实情怎样,你心里没数吗?是我们中国人不懂你吗?是您上洋人那没讨着好,回来和中国观众撒邪火吧!

当时中国能给你的票房都给了,你想要的是张艺谋在海外挣的是1.3亿美元。奈何人家不给你啊!

国师站着把钱给挣了,您连情色片都给人拍了,人家还是不鸟您。您怪谁?!

所以不是中国人不支持你,是欧美人看不上你陈凯歌。你要骂就去骂欧美人去,你不是英文很好,你去骂他们不懂你陈凯歌的阳春白雪啊,怎么不见你吱声啦?

然后,陈凯歌的自大还体现在无极制作过程中。

当时的新闻里就已经透露一二。

文中说上图这个魔宫是和当地政府协商留下的永久建筑。

就是这么个东西永远留在香格里拉……

呵呵→_→

真是雷霆雨露,皆是陈导的恩惠啊。

实情是当地环保局根本没有同意。

《无极》不顾当地环保规定,违规搭建场景,随意浪费,破坏植被,遗留大量垃圾。

原因就是他陈凯歌是大导演,是国际大导演,周围的一切都理所当然地配合他。

哪来他配合别人的?

此事发生后相关人员问责。

而陈导挥一挥衣袖,依旧是老艺术家。

影片效果来看,这是陈导的野心之作。

我相信作为学院派的陈凯歌导演肯定比谁都了解三幕剧,了解戏剧节奏,了解人物框架。

可他通通忽略,因为当时他相信通过他的导演能力能超越所有教科书上的限制。

他要给世界看一种完全新的电影叙事,一个宏观的,一个大的戏剧世界。

这个电影叙事将打破前面的所有。

所以,他随心所欲,极力展现自己的导演技巧。

一个明明可以主线说明的,不,分两条线。两条线不够,分三条线,然后用话剧的形式结尾,进行艺术的升华。

他认为自己的导演才能已经超越了所有人,只需要一个爆点,他就能改变世界。

他不会把自己局限在自古以来的三幕剧或者是好莱坞模式。

太庸俗。

他要给大家看看什么是艺术。

可他忘了自己是拍商业片。

商业片就是大众电影,大众的观影习惯是日积月累的。

三幕剧也不是谁定的,是一代代剧作家,一代代剧团,一代代电影人摸索出来的。

这是集体的智慧结晶。

这是基础。

为什么芦苇看完会愤怒?

因为他看到了陈凯歌在无极里对于编剧对于叙事规律对于过去电影人的傲慢。

他觉得谁都不如他。

叙事是有其规律的,就像再复杂的数学也是要从12345开始。

规律不是谁定的,是一代代摸索出来的。

无极如果只是一种尝试,我会佩服陈凯歌导演,因为他敢于做实验。可他拍《无极》的目的是称王称霸,不服我就骂。

而这就成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导演的风气。

如果是做实验,那么就会吸取教训再来。可如果是称霸,一旦被打击,就会一蹶不振。

陈凯歌拍无极无疑是后者。

《无极》的烂在前期,不知规划,不知节制!

《无极》的烂在制作,傲慢自大,破坏环境!

《无极》的烂在影片,形而上学,好高骛远!

《无极》的烂在影响,断源魔幻,避重就轻,毫无担当!


user avatar   li-zhi-lu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用那么多分析,

就是烂在没有根。

导演是影像叙事者,没有生活,就是空中楼阁。

当华北浪革的《县城》配上无数文艺片或《马大帅》的影像时,那种力量感扑面而来,把人的心脏揪紧,

酒精、烟草、霓虹灯管、人和人搂搂抱抱打打杀杀的气息,

这些陈凯歌几十年前可能懂得,但现在早就忘了。


港片之所以有过黄金岁月,就因为大陆看到了繁荣、金钱、光怪陆离,西方看到了道义、枪战、赛博朋克,其实对香港人自己是搵食、市井、真切生活。

离开了香港的喧嚷,很多北上的导演往往交不出好的答卷,

浑身的艺术细胞像霜打的茄子迅速干瘪了。


改开后的导演有个众所周知的富矿,就是华语现当代文学。

文学的滋养,编剧的才能,让他们不费力就能找到好故事翻译成影像,

《霸王别姬》与其说是拍出来的,不如说是写出来的,

这都是评价陈凯歌的老生常谈了,不用多说,

只不过,一个聪明人最大的自知之明就是承认自己的瘠薄,然后在更新的人生体验中变得充实而茁壮。


同样面对人生之路的庸常,国师选择了谦卑,本子好就拍的好,本子烂就拍的烂,一如既往当好翻译角色,

赵本山选择收徒,用徒弟的人生阅历丰富作品,保持乡土本色,

陈导选择自信,在不停干瘪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自豪,越来越自信,这让我很不能理解。

据说徐克、韩寒等在创作力最旺盛,才华最凸出的时候,身边有能让他们灵感喷薄的女性,甚至不止一个,

贾厂长的片子,涛力全开的时候往往也是佳作,

那今天陈导到这个地步,最应该埋怨的是满神洗发水吧。


user avatar   zhang-ting-61-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陈凯歌从无极开始的电影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他非常想对观众装逼,但观众看懂了他装的逼,这就使得双方都非常尴尬。


user avatar   tian-yuan-nan-qu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烂就烂在导演对他的定位——中国第一部原创魔幻大片。

这个定位直接导致中国再也没有史诗级的魔幻大片了,因为《无极》亏到了姥姥家,没有投资方再敢碰这个领域。

这个问题近些年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还有加剧的趋势,因为年青一代的贾樟柯,宁浩这些叫好又叫座的导演更擅长拍摄小众小人物小格局小故事的小电影。

不是说小角色不好,但对于一个痴迷《指环王》《霍比特人》的影迷而言,看不到国产的《指环王》甚至是国产的《纳尼亚传奇》总归会有些遗憾,我相信跟我一样的人不在少数。

近些年叫好的电影里只有《流浪地球》有一定的史诗感,但是科幻毕竟还是跟魔幻不同,剩下的无论是《我不是药神》还是《白夜追凶》都满足不了魔幻粉的荷尔蒙,以至于看了张艺谋的奥运会开幕式一般的《长城》都能开心好久。

作为一个好的魔幻作品,不论是电影里的《指环王》还是游戏中的《魔兽世界》,其宏大背景与故事情节应该有所匹配,我不是说讲爱情不好,但是冲着魔幻名头去的观众有多少是想看爱情的?

问问《指环王》的影迷们,多少人是冲着亚拉冈和亚玟的爱情戏码去的?

魔幻这个定位必然意味着史诗感,圣盔谷之战里援军到来的那种激动!是洛汗骑兵冲锋那种豪迈,是幽灵大军收割时那种欣喜……要让观众们看着精灵王子吕轻侯一箭干掉猛犸象之后才恍然发现自己快尿了。

《无极》呢?是打着满汉全席的招牌端上来一盘炒细面,炒细面也不是不好吃,但你别过度包装,我一直觉得,《无极》换上《贫嘴张大民》剧组的服饰道具,把满神换成隔壁大妈,这就还是一部不错的小市民生活电影,有出轨,有欺骗,有暗恋畸恋三角恋……

至于什么鲜花盔甲,什么蚊香皇宫,什么蛮族,跟故事主线有联系吗?全片里能够给观众交代清的大背景只有北公爵灭雪族还算有点宏伟,可惜戏份也只是提了一嘴……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陈凯歌的父亲叫陈怀皑。生卒年月:1920年9月23日-1994年11月28日。

因此上以1994年11月28日为界限,陈凯歌的电影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在1994年11月28日之前,陈凯歌的电影和同时期张艺谋的电影没啥区别,表现手法非常传统。质量也有保证。其中就包括《霸王别姬》。

在1994年11月28日之后,陈凯歌的电影陡然进入魔幻。首先就是《吕布与貂蝉》,其中吕布的牛魔王造型可谓是惊艳了不少人。显示出陈大导演的艺术探索。

之后就是著名的《无极》。虽然这个片子当时很多人感到看不懂。但是凡是看了之前的黄磊的牛魔王附体的吕布。你就不会这么惊艳了。

之后因为票房惨败。不得不重新回到传统题材,指导了《梅兰芳》和《赵氏孤儿》等传统题材电影。等市场对他重新有了信心,又开始搞《妖猫传》这种东西。

可以说:陈凯歌是一个能完美指导传统题材的导演。但是他不甘心平庸,想一次次挑战魔幻题材。毕竟当时好莱坞已经在搞这个方向了。尽管效果差强人意。

因此上,说到底,陈凯歌其实是一个庸才。之前的成就很多都是他爹给他做了指导的结果。对于陈凯歌来说,他一直想突破他从他爹那里学来的传统题材电影的指导,想突破自己。但是一次次显示出力不从心。

因此上说,《无极》拍的不好,等于在骂陈凯歌这么几句话:

陈凯歌1994年11月28日之前类似于《霸王别姬》的成就,是抄作业。是他爹辅导的结果。
陈凯歌离开了他爹,就原形毕露了。暴露了菜鸡本质。而陈凯歌的突破和探索,进一步证明了其菜鸡本质。代表作就是《无极》。
别看他爹都死了二十多年了,陈凯歌仍然是一个只能生活在他爹阴影里的废柴。

这也就是为啥《无极》成为了陈大导演的逆鳞。


user avatar   li-de-bao-99-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真的,今天再看无极,居然觉得很好看,虽然剧情雷人,造型夸张,逻辑不清,人物奇葩,不知所云。但是好在画面精彩,动作戏也不错。看得出是用心制作的。我想最大的问题便是这作品没有一个好的编剧,如果好好发挥,说不定可以拍成指环王那种三部曲。


user avatar   liu-yi-long-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极就是烂。

别洗了。

我只点出三个问题,你就知道,无极,为什么烂了。

一丶满神

(满神就是导演本人,剧情推不下去了,就现身出来,强行推动剧情继续开展,同时当一个语文老师,给你读阅读题答案,总结整段剧情的内涵,思想,把电影弄得和高考的阅读理解一样)。


这个角色的出场,有什么意义????

当画外音,给观众剧透????

导演不知道观众最讨厌剧透党吧。


还一次不够,连续好几次???

哪怕按照导演的说法,这是命运的化身。

暗示无可违背的命运。

那我要问一句了,那一个创作者,会让命运在自己的作品里翻来覆去的出现???

无论是人通过奋斗,改变了命运,还是拼尽一切,仍然无法逆天改命。

这个命运的昭示,是只能出现一次的。

魔戒,也只有开头展示的,戒指在哪里创造,就在哪里毁灭。


哪有无极这种三番五次出现指指点点的。

而且还一点变化都没有的。

大姐,你都全知全能了,去糟蹋别的电影好不好,干嘛破坏这部电影。

电影里的满神,就是现实中的导演,生怕自己想要表达的内涵,观众看不出来,所以专门安排了一个老师,在电影里面说教。

我这部电影的内涵,是这样的,巴拉巴拉巴拉,叨逼叨,叨逼叨。

一部作品,作者三番五次的跳出来,说我的设计是这样这样,你看出妙处没有。

就是一部垃圾的作品。

好的作品,不是作者推动人物前进,而是人物自己写下自己的命运。

导演这种,像驴拉磨一样,时不时的站出来,给驴一鞭子,推动着磨继续推的表现,只能说明,导演不会推磨。


谁能喜欢????


被人,玩弄的操纵感是观众和角色最痛恨的事。

哪怕,要突破常规,命运多次的出现,也要换个样子出现。来暗示命运的改变。

看电影,就看一个未知,一个趣味。

要是什么都知道了,观众哪有看下去的心。


而导演,在戏外的表现,和满神一模一样,高高在上,一副求我指点的高傲模样,自然会遭来反噬。

老子是来看电影的,不是受你说教,更不是被你批评的。

戏里戏外,双重的傲慢,自然会让观众恨的牙痒痒。

满神,就是导演的化身
导演嫌戏外说的不够,还要到电影里,给观众上课

二丶风格的严重不统一

好莱坞做奇幻电影做的最多,经验也最丰富。

做奇幻电影最重要的一个关键。

那就是要角色的实力要平衡。

实力太强的一定要削弱。

实力弱的也要给他发挥的空间。

简单来说,画风要统一。

漫威就是最经典的例子。

科技,异能,变种人,魔法,完全不是一个画风,怎么整合起来???

很简单,不同力量体系对打,削弱强的,强行五五开。

魔法太强,就削弱。只能简单的控制人心。

超人对打,也只是拳拳到肉。

一定要克制。

同体系开打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发挥。

复仇者联盟,鹰眼和寡姐,和雷神,绿巨人一比,完全就是渣渣。

面对齐塔瑞人的入侵,人类政府更是屁用没有。

但是,电影公司就很聪明,想出各种办法,来削弱强的,给弱者表现的机会。

鹰眼,通过叛变,给足了戏份。

寡妇,安抚了绿巨人,也起了作用。

人类最后发射核弹,也有出场的机会。


让大家可以在一个画面内出现而不维和。

最经典的纽约之战,网上的分析很多了。

巧妙的长镜头,让每一个角色都充分的表现了自己的特色,而且不违和。

六个画风不搭的人,也能完美融合在一起。

这才是真正展现电影工业实力的地方。



无极,就问题大了。

从开头以一敌百的将军,还算是武侠风。

到了王宫,就变成搞笑风了。

圆环套圆环,是个什么鬼????

到了满神,就是神话了。

还有各种台词,又是哲学的文化风格。


然后是刘烨,一下子变魔幻风。


然后是时间穿越,回到过去。


嗯,突然又讲起科学了????

然后是法庭审判,又变法制频道了。

我真服了,导演怎么想到的。

混搭。

这是奇幻电影的大忌啊。

因为太难平衡,让人一看就觉得假,就出戏。

三丶剧情没有说服力

那就是看似充满深意的各种台词,各种反转,完全没有说服力。

这个就很要命了。


导演在电影中安排的种种变化,说服力都不够。

导演想表达的概念太多太多的,但是完全没有足够的画面,和逻辑,说服观众。

只能用干巴巴的台词,还是多国语言的,来试图说服观众。

最大的缺点,就是胡戈的恶搞标题: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因为一件小事,而导致反派黑化的逻辑,在日本的作品里是最常见的。

举个经典的例子,就是蜡笔小新的剧场版。

蜡笔小新的剧场版里的反派,多数是因为一件小事黑化,然后得不到就要毁掉。

最后被蜡笔小新一家,用家庭的爱的力量,让坏人改邪归正。


典型的,因为自己常用的温泉衣帽柜被人占了,然后就彻底黑化,温泉也不泡了,澡也不洗了,一门心思要毁掉所有的温泉。


小时候吃大排档,被父母责骂,所以长大后要毁掉所有大排档。


结婚的男人,在家里没地位,所以想要建立机器人帝国。


等等等等。

但是,看这些的时候。


观众们都接受的。

原因也很简单。

1.这是搞笑动画片,可以夸张到极点,可以不遵循现实。

各种现实中做不到的事,动画中都没问题。


2.最重要的,虽然夸张,但是反派的理由,是符合逻辑的,而且有说服力的。

动画组为了让反派的理由有说服力,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

那就是详细表现了反派本身处于糟糕的环境,受到了无处不在的压力。

才会因为一件小事,心理承受能力到达了极限,突然黑化。

比如《B级美食》中的反派,出身上流社会,但是从小受到父母的严厉操控,稍有出格的事,就会被处罚。

反派小时候就要吃西餐,要当上流人,不能出一点错

好不容易有勇气尝试大排档的炒面, 结果被父母发现,辱骂这是下等的食物,直接给他扔掉了,还被惩罚,他就没有吃到这份炒面。

炒面,就成了他的心结。成年后,一心毁掉大排档。


《机器人爸爸》这一集中的反派,更典型。

娶了上流社会的女性,借着岳父的光,升任高级警官,但是在家里妻子女儿完全不尊重他,处处侮辱他,轻视他,在外面还要扮演一个性格乐观的好人形象。

反派在家里,受尽欺负,,晚上还要分床睡,连正常的夫妻生活都不能满足

然后黑化,想要重新建立大男子主义的社会。将已婚男人们全部抓走,替换成了钢铁机器人,重新成为一家之主。

可以说是老实人使坏。

这些都是很符合现实逻辑,也很符合心理学的。

日常的小事,无处不在的压力,会让一个看起来很正常的人,突然间爆发。

这就是现代病。

蜡笔小新,就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成年人心理未被满足的童年事件,以及压力下的爆发。

虽然是幼稚的动画,但是都能说到观众的心里去。


很容易得到社会观众的共鸣。


但是无极的导演呢???

一件小事表现出来了,其他的铺垫呢?????

谢无欢公子内心的压力在哪里????

抓人的时候,可以一脸高兴的。

没有丝毫铺垫,反派的黑化,一点说服力都没有啊。


这些东西,不是一句简单的,“你毁了我做好人的机会”台词,就可以说服观众的。

这就是无极最大的毛病,想要表现的太多,但是没有用画面,用电影语言说服观众,而是干巴巴的台词。

这就是无极最大的硬伤。

说句难听的话,导演的水平,还没有日本幼儿动画片导演的功力高。

更新:

搬一个匿名用户的评价,对于导演的所有电影都适用。


一部好电影更像一个记录或者一个报道,旨在细致入微,还原你眼中的事件原貌。而这个过程越细腻,越能展现你想传达的东西。
“他想要的太多”,以至于把观众都当成学龄前儿童,生怕人看不懂事儿,爱在电影中“讲道理”而非“摆事实”,道理是碎片化的,脱离叙事就散了。道理不对吗?也不是,只是乏味空洞。
每一部好电影都是拍片团队和观众共同完成的,你造了事,我们来读,故事完整逻辑严谨细节丰盈,自然回味无穷。
整了些个玄而又玄的东西,只想讲自己想讲的理,能说的你都说死了:我们看电影干什么???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zhihu.com/question/3189

导演,无极当做了自己的课堂,拿着教鞭讲最粗浅的道理。


补一个我死活没想明白的点。

选择原声,而不是配音

导演哪来的自信,让演员原声表演的???

电影是视听的艺术。

演员的声音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声音的快慢,高低,节奏,音调,内容,都为观众提供了重要信息。

而电影的画面,也必然要和声音配合。

声音是带有标签的。

不同地方的口音,就让你知道他的身份,经历,知道他的背景。

他的声音,和角色是匹配的,你才相信他的角色。

反过来,他的声音,和他的角色不匹配,你就不会认同这个角色,进而也就不会对这个角色投入感情。

举个例子,威尔史密斯,虽然是黑人,但是口音是典型的受过良好教育的黑人上层阶级。

所以他演的所有角色,都是正面或者富有的黑人。

他演不了黑人混混。


而妈惹法克侠 塞缪尔 杰克逊,就是典型的底层黑人口音。

所以演的都是混不吝,耍狠的黑人。

你听他的口音,你就知道,这个人不好惹。


而说脱口秀的黑人,比如卡特,普遍都是街头混混的口音,俚语用的多,说话俏皮,和天津人说天津话一样幽默。

他说笑话,你就爱听。


权游里的老兰尼斯特,还有王学圻,他们说话,一听就是稳重,自信,权威的人物!

他们演的也是这类角色。

你听声音,就相信他们就是那个人。

演什么人物,就要有什么人物的声音。

说直接点,电影时代,声音的技巧高于演技。


聪明人,就要有聪明人说话的声音。

BC的福尔摩斯,作为聪明人,特点就是说话快,长句多,词汇丰富,而且声音平稳有力。

演傻子,就要有傻子的声音。

雨人的角色,声音就要重复,颤抖,说话简短,句子不成逻辑。


反例就是包贝尔。

听声音,你就知道这是一个没底气,小聪明,气短的城市混子。

所以接替王宝强演囧系列,就没有王宝强的憨厚,让人出戏。

演大人物的反派富家子弟,也是一点气势都没有。

他的声音,听着就发虚,发飘。

让人不相信他要的角色。


甄嬛传等古装戏,一大批女演员,不能用原音,只能找季冠霖配音,就是因为原音不适合古代戏。

你听原音,不相信她是大家闺秀。

这戏就没法拍了。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强调。

声音在电影里的重要性。

好的表演,必然有好的声音。

一部电影的好坏,至少40%取决于声音。

而无极呢???


导演请了那么多大牌搞音乐,搞音效,应该是对声音特别重视的。


那你为什么搞来的主演,一个比一个口音重????


你找那么多重口音,导演的深意在哪里????

拍现代剧都不敢找那么多,那么严重的口音。害怕把自己营造的的小资情调破坏掉。

只有搞笑的情景喜剧,为了偷懒,专门让演员说方言,口音重,为的就是强化演员的地域身份,搞刻板印象,把现实中的各个地方,各个民族的成年老梗,用到电视剧中。

比如东北口音,必然你瞅啥,瞅你咋地。

上海口音的小男人,抠门。

北京话的京痞子。

广东话,穿拖鞋收房租的靓仔。

外国话就更多了。

印度口音,印度人抠门,人多,种姓。

俄罗斯口音,毛子的硬核风格。

德国口音,没有幽默细胞。

意大利口音,骚浪贱。

等等等。


问题是无极。

你一个魔幻电影,那么重的现实存在的地方口音干什么????

魔幻本身是要超脱现实的。

魔幻电影,追求的就是一个疏离感。

有现实的投影,但是绝不相同。

按照给你辩解的答主的说法,要搞一个完全抽离现实的魔幻世界。

但是你那么重的口音,一下子就把人从魔幻拽到现实了啊。

魔幻世界里面哪里来的日本人,韩国人????

一张嘴就是韩国口音,日本口音,让人很出戏的。

还是日本将军,韩国奴隶。

暗示韩国是日本的奴隶???

你什么意思???

说句难听的,晚几年拍无极,要是赶上韩国抵制日本的运动高潮,无极是第一个倒霉的。

还有国王,一口太监音。

无欢,一个大将军,香港口音不说,话里话外的语气虚的要死,一点公爵的样子都没有。

那么好的音效,配合让人出戏的口音。

导演脑子里想的是什么????

你想用奇怪的口音表达什么?????

难道真是像胡戈说的,日本人为了谢罪,来中国当城管。


托尔金的魔戒,还创造了精灵族等等语言。

星球迷航,也有克林贡语的创造。

你拍魔幻戏,没有创造新语言也就算了。

连口音都不改一下么???

别人拍幻想类电影,那也是全部统一的啊。

全宇宙都说日语,或者全宇宙都说英语,法语,汉语。

不搞什么有的没的。

一部魔幻电影,4个主演,3种口音,你当是香港外国人的汉语学习会么???


最基础的演员配音都搞不明白,还是大导演???


user avatar   austin.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挺搞笑的提问啊……

斯诺登都过去这么久了,

不会还有人不知道拉登塔利班什么的一开始都是美国资助的吧?

恐怖组织?

美国不管它们,它们发展的起来吗?

大部分恐怖组织不就是美国为了搞俄罗斯或者其他人搞出来的代理人吗?

====================

嗯,对了,不懂的可以去看这个,

神解读!姜子牙讲的其实是美国本拉登和斯诺登的故事_哔哩哔哩_bilibili


user avatar   lie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需要,我已经几乎两年没用过有线充电了。

把常用场合都部署好无线充电以后,真的不用操心换手机换充电器之类的事情。

其实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取消耳机口之后,各位是改用L口耳机C口耳机,还是改用无线耳机?我曾经以为会普及L口或者C口耳机,然而现实就是无线耳机开始普及。

无线充电座普及之后,由于它没有插拔,所以她的寿命其实远比手机要长。

--

所以,如果你没有无线充,强烈建议你尝试无线充。




     

相关话题

  动画电影中,哪些视觉效果是考验制作技术,比较难以实现的? 
  《La La Land》这个电影的缺点在哪? 
  如何评价电影《木乃伊》和《木乃伊归来》? 
  如何评价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如何看待《夏洛特烦恼》导演状告影评人“发文声称电影抄袭”胜诉,影评人文白赔偿 8 万元的一审判决结果? 
  如果电影《沉静如海》里敌对国家年轻人的爱情发生在日本军官和中国少女之间,各位怎么看? 
  如何评价 2017 年第 89 届奥斯卡提名名单? 
  有哪些绝妙到「一句台词就是一个电影」的文字? 
  把国内烂片的泛滥、动漫的幼稚等都归罪于广电总局是否正确? 
  著名武侠演员王羽于 4 月 5 日早晨去世,享年 80 岁,你对他有哪些记忆?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拜登宣布成功当选美国总统后,全网出现了许多「拜登吹」?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东亚文化在西方被日韩代言了的情况?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