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东亚文化在西方被日韩代言了的情况? 第1页

     

user avatar   wonder-47-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2年前我的回答是

“中国的发展时间太短, 还没形成规模化生产现代 工业娱乐产品的能力。“重点标粗。


今天我有了其他的看法。




中国的文化政策,

一羞于输出性文化,

二恐于生产暴力文化,

三又不想直面享乐文化。


那你还有什么可输出的?




娱乐,就是对人类动物性的挖掘和交互。 做这个, 就要勇敢直视深渊,不要躲开目光。


user avatar   miaoism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一个同样悲伤的故事:在中国,欧洲文化(甚至可以说整个非东亚文化)都被英美代言了。

汤唯演的那个《大明风华》,我看了三四集就果断弃剧想砸电视了。原因是听到了几个歪果仁竟然在说英语:one two, one two。朱瞻基跟汤唯介绍说,那是他爷爷永乐帝从澳门带过来的洋人,是来教明军火器的。

当时还是1400年左右,离1553年葡萄牙人占澳门还差一个半世纪。至于英国,要等到17世纪的明末才第一次派船过来。更何况,知乎的精罗或者军迷应该都知道,15世纪初,火器最厉害的根本不是西欧人,而是即将攻占君堡的绿罗马啊大名鼎鼎的噜嘧铳,就是明朝从绿罗马引入的。交流也不难,中间就隔一个帖木儿。编剧完全可以编做是帖木儿朝贡时送来的。

同样尴尬的还有:《长城》、《天将雄师》、《王朝的女人杨贵妃》等等。欧洲角色清一色英语对白。

你们想想,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是不是就这样:

外语=英语

外国电影=好莱坞

外国人=金发碧眼白人

万圣节:全世界人民都过的节日


user avatar   zhou-ding-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日韩是“文化现代化”的典例。

和工业、农业现代化一样,只要实现了文化现代化,即拥有规模化的产能,那么就拥有了输出能力。

我们用了整整四年精雕细琢出流浪地球,但是无论是好莱坞还是韩国showbox,这样的电影他们可以用流水线一年拍10部出来。而且可怕的是,你明明知道这些电影的套路和他们的快餐本质,但是还是很爱看。

流浪地球之类的精雕细琢,更像是大和号战舰,企图通过质量来弥补数量的不足。事实上,没有流水线的输出,我们无法占据文化大国的地位。

况且,很多中国人在国内根本不知道,中国社会与西方,乃至世界的意识形态差异本来就已经大到了何种地步。

国内某大学与帝国理工合作搞学生活动,发来的邮件是以“在xx的号召下”为开头的(中英直译)。得亏今年IC的研究生会主席是中国人,通过一番斡旋,活动才顺利开展对接。

我不止一次看到国内一些单位想与国外高校“合作”时,套磁邮件的思维差异。比如我们会在荣誉栏里写上自己是“先进集体”、“示范单位”。这同样是无法对应的。(这就好比帝国理工学院是伦敦市文明单位,该学院土木系被评为肯新屯区先进集体。)

要是一个英国人接邮件,一上来会完全摸不着头脑……

这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只是不一样而已。我们必须意识到,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和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都不一样,我们就是异类。我们本来就不需要通过别人的肯定或者否定来自我褒奖或者批评。

我们的文化也同样是异类,我最喜欢的电视剧就是《人民的名义》,但是显然这不可能输出。相比老版的三国演义,新三国虽然国内槽点颇多,但是偏偏后者更受外国观众喜爱。

我父母来伦敦看我的时候,有一次一起坐公交,人有点多。我爸弱弱地问我:“我们在这里应该算外宾吧,为什么英国人不会给我们让座啊?!”

我突然感到很难过,因为想起了国内无数人以己度人的思维。想“礼尚往来”,被外国人骗、偷袭。所以我在知乎上每天输出的一大块都是告诉国人不要用东亚思维以己度人。

我们可以卖力地搞文化输出,但是在现有框架下,对于西方来说实在没有吸引力。倒不是说“粗俗”或者质量低劣,而是外国人根本看不懂。

中国人看有字幕的吉米鸡毛秀也会觉得搞笑,但是一个西方人看郭德纲的英文版相声,看于谦“有几个爹”这样的梗,他会笑得出来吗?

笑不出来。我也笑不出来。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重点放在开头:

学校开运动会,你天天把体育课给占了上数学课,

然后但凡是开运动会就说隔壁体育特招生体育霸权,

说运动会比体育成绩是因为隔壁班武力高强行定义的规则所以我们才不行,

这特么不是有毛病是什么?

就这,凭什么不被代言啊?不被代言才是太阳从西边升起来了好吧。

--------------------------------------------

文化输出水平奇臭,

还要怪世界文明的大框架给你框死了,

还要怪主流文明不接纳你。

就这,还能赢?

我们不说谁对谁错吧,

反正又单一又古老又臭的文化肯定输出不到多元包容洗脑水平一流的文化里去的。

补充说一下,多元是一种文化,不是许多种文化。

别人看到你逃还来不及,更不提你还水平臭了。

科技进步,世界文明在进步,国家的文化也要进步,不进步还想输出?

======

再多说两句,看到一些论调很气啊。

我先拿审美举个例子。

我喷过很多次了。

很多人都会说中国人喜欢白人女性那种美丽是欧美文化主流洗脑。

我可去你妈的吧。

我们假设,如果中国现在是全世界最有钱的国家。

那么你喜欢的女人,难道就是黑乎乎的,矮矮的,腿短的,肥胖的,塌鼻子的?

还是你喜欢的女人,就不‘白’了?还是你就不可以和欧美人审美方向有一定的一致性?

那中国古代是以黑乎乎矮胖的腿短的塌鼻子为美女?

王昭君黑乎乎的?

貂蝉矮胖矮胖?

李师师腿短塌鼻子?

这他妈不是神经病吗?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喜欢肤若凝脂,肌如霜雪的,怎么就是被欧美人洗脑了?

文化也是一样。

现代的,先进的,凭什么就是欧美的?

中国人不能现代,还是中国人不能先进?

不要一提现代化,就是欧美人文化霸权。

没有这个道理的,哪天中国统一地球,那么全地球先进的文化就都是中国的。

所以自己拉屎拉不出,不要怪马桶没吸力。

有些人,先把全世界人民喜欢的东西定义成欧美西方人的糟粕(比如肤白貌美大长腿),

再把一些连中国人没人喜欢的东西定义成我国文化输出的精华(比如孔子学院,比如程朱理学,比如禁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那他妈不输就有鬼了呀,就这你凭什么还想赢啊??????

中国14亿人是没有美人还是没有大长腿?是没有kpop还是没有音乐人?

是没有人会画漫画还是没有人会拍电影?

为什么没有啊?

水平臭呀!!!

把连国人都不喜欢的东西定义成精华,其他都是糟粕,是邪教,是电子海洛因,

只能偷偷摸摸打擦边球,那你告诉我怎么赢?

多元的,包容的文化在国内就行不通,在国内输光了。

导致我们连韩国日本都干不过,这就是东亚文化在全球被日韩代言了。

看清楚,不要说什么在西方,就算在非洲,可能人家都是认日韩的。

不是因为我们输出不了,也不是别人文化霸权,

是我们能输出的东西,能拿出去打的东西,在里面就死透了。

几十年来,也就当年河殇派那些拍农村有多苦的电影钻了个缝出去了,

那能算个屁文化啊……

唯一流出去的就是哭穷卖惨,妈的牌坊都塌了好吧……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香港有个说法,什么叫时尚,李嘉诚第二天腰里拴个草绳做腰带,香港的稻草都会卖光光。

真正的富强起来以后,抠鼻孔大赛也是高雅之事,总冠军是弹得最远的那根兰花指。

急啥嘛,日韩从来就是先锋官。


user avatar   kashiwagier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日本和韩国确实是打算“文化立国”,也到了那个经济水平,且作为非正常国家,其硬实力基本已经都到达了自身的上限,进一步走向世界,通过软实力输出会比通过硬实力输出效果要好很多。

而中国现在不是,文化产业在中日韩三国的定位并不一样,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对外的软实力缺失。

虽然可以笼统把问题归结为发展中国家无法和发达国家竞争第三产业,安全地把这个问题在经济范畴内软着陆,但这么说是不负责也不客观的。

日本成为列强已经一百多年了,韩国成为发达国家也已二三十年,中国开放才四十年,这些是历史事实,文化上大多数人都是“嫌贫爱富”,就像现在,在大多数国人眼里,西方文化几乎默认就是英美文化,其他以文化著称的像法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奥地利、埃及、希腊之类,似乎就没那么重要了,甚至连外语也是英语最重要,这无非是因为英国和美国是这三百年来的世界霸主,至于英美文化是不是真的那么“先进”“深邃”似乎就不那么重要了。

文化认同,自然需要经济发展作为支撑,像上世纪50年代,日本提出要“贸易立国”,到了80年代开始喊“技术立国”,而到了90年代,日本开始了“文化立国”,正常的脉络似乎应该如此。

但我国的文化产业脉络,却并非如此。

在建国以前,就明确了“我们不但要……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

新中国是这样说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建设一开始就非常重视,重视到了超越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的程度,所以建国伊始,我们的文化,就有了一种和西方截然不同的画风(和苏联也不一样)。

这种感觉,对比下《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等当时作品和《耶路撒冷》、《苏格兰勇士》、《统治吧!不列颠尼亚》、《希望与荣耀的土地》之类英美爱国歌曲的画风,多少就能品出来了。

新中国很追求普世性的红色文化,既不要封建的,也不要资本的,它可能并不新潮时尚,华丽炫酷,但植根于普通人的朴素情感,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共通性,所以即便把“一条大河波浪宽”中的“大河”想象成密西西比河和多瑙河都没有什么违和感,这是当时国内文化的基本风貌。

但因为当时我国的社会发展程度跟不上(文盲率过高,加之经济落后,文化产品少,所以人们总体文化素养都不高),加之当时的国际格局,意识形态对立很严重,一直绷着敏感的弦,所以不论上下,都很容易出现将纯文化问题政治化和错误对待某些文化资源的问题,这也是那场大悲剧之所以会出现的社会基础。

而在这个文化大低谷之后,当新中国再次开眼看世界,发现差距又拉开了,甚至有了“世上已千年”的失落感,于是就有了一种基本上可以说是完全否定了历史传统和自身现实的反思。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国人自信心的一个大低谷,有种怎么都赶不上西方的感觉。

因为自知落后,所以肯放开学习,所以从八九十年代到新世纪前十年的很多作品在现在的网站上会让人感慨到发“这也能过审”的弹幕,而看多了流量明星(不论是唱歌的、演戏的还是写文的)等资本傲慢霸道的简单粗制滥造,再回顾八九十年代的过去,也会感觉到国内文化产品的“审美下滑”和文化上理想主义的消逝。

这个拥抱世界的求变过程,一方面丰富了国内文化产品市场,可另一方面,对于前三十年来说,却也相当于自废武功,因为这个过程,实际上不仅是继承,而是重生。

在国内,我们(的文创文宣)更重视民族化,在国外,我们(的文创文宣)更重视本土化(和当地环境结合),对阶级性和普世性的重视和强调大幅下降,甚至可以说是淡化。

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文化输出,(在官方角度)目的只是不让人继续以老眼光看中国,带来误会误解,减少一些因成见带来的差评罢了,能获得赞美和积极有意义的批评,就已经是超额完成任务了。

软实力的影响,实际上是因人而异的,同是东亚国家,文化就相对好沟通一些,像我们和日韩,有不同的地方,也有相同的地方,甚至相同的地方更多。

同理,同是西欧国家,文化交流也会更容易,像英国和爱尔兰,历史上的隔阂甚至仇恨很大,但在今天,如果不故意细分,很多外国人看不出来其差别,两国的年轻一代很多时候也是相互认可的。

而对于欧洲国家进行成功的文化输出,前提是对其理念的认同,单纯的“国力强大”,作用是很有限的,就像过去苏联所经历的那样。

尽管国力强大和幅员辽阔,有利于产生大气磅礴(至少规模宏大)的文化作品。

因为像对于“大一统”“自由”“权利”等等敏感却根本的理念的理解,中国(甚至东亚)和西方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文化交流时,重要的不是挑战这些基本理念,而是在不触碰这些本质的前提下进行纯商业的文化交流。日韩文化的市场化也好,现代化也罢,在这点上障碍比我们小很多,其文化产业链的完善和对软实力的重视超过我们,对所以相对中国来说,更容易在文化上被西方认可。

而在创造文化产品这方面,中国现在正在一个过渡期,一个是从纯官方主导到官方和资本市场相结合的过渡,一个是从中国制造(基于自身传统文化的再加工或引进外来文化产品相结合,甚至简单复制粘贴)到中国创造(有特色标准却超脱历史传统的文化原创)的过渡。

这个过渡要成功,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


对创作者权益的进一步尊重和创作空间的放开,相关法律的进一步完善是产生更多更好文化产品基础。

如果总是带着镣铐跳舞,写点儿东西拍点儿东西都得自我敏感自我审查,生怕哪里不小心踩雷,那文化产品的上限就不可能高到哪里去。如果总是抄袭的人风光无限,原创的人却吃残羹剩饭,想要有好的原创作品就自然会是难题。

对传播途径的放开,没有墙的阻隔,让普通人可以自然而然参与到文化传播之中,直接与世界互联,有更透明的文化空间,是打破中西文化隔阂的基础。

放开国际平台的限制,推动国内的平台更加国际化,过不了十几年,就不用再讨论“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国家是否应该支持李子柒”这种可悲的问题了,因为人人都是李子柒。

促进国内各地区间文化资源的平衡和经济发展的平衡,不再文化和经济资源两极分化,是描绘出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中国故事”的基础。

当偏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能至少在教育资源上得到和大城市、发达地区同等的重视,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和人人平等后,我们的祖国才会“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文化输出和树立有吸引力的国家形象是个综合性的问题,就是这种感觉吧。



以往的相关回答,希望对感兴趣的朋友有所帮助吧。


user avatar   fei-fan-74-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什么是东亚?

东亚(日文:东アジア,韩文:동아시아,西里尔蒙古文:Зүүн Ази,英文:Eastern Asia)是亚洲东部的简称,一般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五个国家。东亚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洲—亚洲的东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主要有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主要山峰有珠穆朗玛峰、泰山、富士山、长白山等。

然而事实上这是太平洋西海岸,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

那么东亚文化是个什么东西?

准确的说,没有东亚文化的理论依据。

这是文明地带,发源地是黄河长江流域。

把这里描述成东亚,很明显是以欧洲作为中心画出的半径。亚洲在欧洲的东边。

这种论述就是以欧洲为核心,远离这个中心的文化圈为边缘文化。

换而言之,论点就是欧洲文化是核心文化,东亚文化是次生文化。

这是近代以来,始终坚持的西方文化史观。

但是到了现代,欧洲的优势正在减弱,而日韩文化正在进一步北美化,美国文化在日韩的影响越来越大,相对来说,日本的抵抗要比韩国要强烈一些,日本的宅文化正是抵御美国文化的中坚力量,但是美国文化的影响也处于日趋深入的状态。

这里面的现实问题就是:如何解释华夏文明。

华夏文明是一个很高级的文明形象,如果深入解读华夏文明,让越来越多的欧美人了解到华夏文明的思想内涵,文明成果,这无疑会损害欧美民众的文化自信心,长此以往,不就让东风压倒西风成为现实了吗?

文化上被矮化,则不利于欧美国家的领导地位,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崛起,导致欧美衰落。

从逻辑上讲,既然日韩有意愿成为欧美文化的次生文化,那么这正好符合欧洲文化是核心文化,东亚文化是次生文化在逻辑上的成立。

文化这个东西,重点还是宣传,就像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不也在开始接受所谓的东亚文化了吗?连问题都是这样描述的。

我们是华夏文明,文明,远远比文化高级。我们只是在地理上处于亚洲的东边,太平洋的西海岸,但是我们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在华夏文明的语境里,没有东亚文化这个东西。

日韩的文化主要构成,依然是华夏文明。所谓的脱亚入欧,不过是一厢情愿,事实上是做不到的。离开了中国,日韩毫无价值。

日韩文化是华夏文明教育的结果,虽然现代日韩接受了更多的欧美文化,但是华夏文明的根子,他们还是不敢几锄头全刨了,没有华夏文明,日韩文化就是一种死文化,没历史传承的文化。

欧美国家使用大量日韩表述,不过自我意识到正统华夏文明是不敢正面触碰的,没有和华夏文明正面刚的勇气。所谓偷梁换柱,所谓李代桃僵,是不自信的表现。

科学精神,实事求是,都是在有优势的事情拿出来炫耀的,一遇到文化和文明交锋,欧美虚伪的一面就表露了出来。

维基百科,意识形态太浓,看待这里面的东西,一定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所谓去芜存菁。

最后,所谓的东亚文化是以欧美文化,主要是欧洲文化为起点定义的边缘文化,我们没有必要去承认这个东西。

我们是正统华夏文明。


有些人是怎么看文章的?

开篇说的是什么是东亚和东亚文化。

东亚是地理概念,东亚文化和东亚不是一回事,你没看见多出来文化两个字。

文化讲究是追根溯源,而地理是死的。

文化是由人类创造的,而地理,只要大陆板块不剧烈移动,那就是固定不变的。

并不能说这个地方叫什么,那么这里的文化就应该这样命名。

这明显是偷换概念。

亚州东部的文化源头是华夏文明,这是正本清源。

东亚文化实际上就是一个绰号。

妄图以东亚文化取代和矮化华夏文明。

今天要讲南北美洲的文化根源在哪里?

是纽约文化和里约热内卢文化吗?

天主教教皇在梵蒂冈,但是基督教的圣城在哪里?

这是可以随便变更的吗?

纽约可以代表新教文化,里约热内卢可以代表天主教文化吗?

耶路撒冷到底有没有价值?

这个地方是不应该被抛弃?

里约热内卢有巨大的耶稣雕像,有虔诚的天主教信徒,有天主教文化,有僧侣,有大主教。

那么,里约热内卢就可以和梵蒂冈平起平坐,由此取代梵蒂冈传播福音了吗?

你们可以带这个疑问,去问一问教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些人还是仰望欧美的时间太长了。


user avatar   sa-sa-li-an-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人家能流水线一年给你搞出足够的数量,你花了一年都没完成的玩意,人家一年能整出好几十样来。就好比人家都有完备的文化生产体系了,你还在这玩最原始的手工制作呢,而且,更骚的是,你手工精雕细琢的玩意,还没人家工业流水线造出来的优越。于是,在文化输出上你就没竞争力了。所谓工匠精神,传统什么的,都是忽悠你的,真正的文化输出是工业流水线,用最高的效率产出足够的传播数量,别管质量啥样,有数量轰炸就够了,好莱坞有好电影,但是也有烂片。可是拿到国外,照样有人愿意看,实际上,文化输出的本质,美国已经告诉你答案了,只不过很多人没看懂,就好比是,你考试作弊,别人都给你传答案了,你还给抄错了。

国内的氛围是,搞不出什么创新的玩意不说,还抱残守缺,甚至连老祖宗传下来的都快玩坏了。等于是,新的东西你没整出来,还把老的东西快整失传了。

比如京剧,总有人瞧不起样板戏,可现实是,那个年代的样版京剧电影恰好是京剧题材的创新尝试,并且获得了成功,使其更接地气,更让人容易懂内涵。反而之后,京剧逐渐小圈子化了,现在年轻人谁愿意看京剧?直接局限在几个老人的圈子里了。至于戏曲的教育依然是老一套,怎么玩都脱离不出那老几样,唱来唱去始终就是那几个老具备和老套路。都是几百年前老掉牙的东西,根本没法吸引年轻人,而一种事物一旦把无法吸引年轻人的关注了,别说文化输出,连传承都出问题了。没创新,没市场和生产流水线,你这玩意在国际上就没啥竞争力,只能圈地自萌。

在现代,意大利的一些歌剧年轻人也没多少人愿意听,为什么呢,因为也没创新成功,也没形成稳定的市场和生产流水线,相对于这个,年轻人都去看爆米花电影或者去打游戏了。日本的传统相声,演哥,能剧也都干不过快餐文化了。中国的相声能保持流水线快餐的,也就一个德云社了。德云社的成功除了郭德纲自己的团队硬实力,基本就是靠量产段子和另辟蹊径的表演来吸引年轻人的注意,虽然这种模式饱受相声界内部的嘲讽,但是人家就能吸引到年轻人的关注,不服不行。别说文化这行业了,哪怕是其他行业,如果内部没有大部分的年轻人存在,那么基本就是夕阳行业了。

这玩意不分什么优越和劣等,你传播和生产这块落后了,你就是去竞争了,不存在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是全球化大信息大数据时代,而不是在深山老林里抱残守缺,人家歪果仁也没那闲工夫和闲钱上你这学古典京剧和传统手艺。就好比中国人也没那闲工夫和闲钱去意大利学歌剧去。也没功夫去日本学艺伎和演哥去。现在传媒技术那么发达,搞传播这块,没以前那么麻烦了,有这种便利的平台,还搞不好,那就只能怪自己了,不是中国文化不行,也不是外国文化优越,而是给你机会你不中用。


user avatar   cao-feng-z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是个东亚国家,这个论调本身就是一个西方中心的建构产物。

中国是一个亚洲国家,其国家文化与典型的东亚文化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重合,也不是后者的子集。

我说得再直白一点:所谓东亚的那些标志性特征,包括而不限于农耕为主、精耕细作、内敛含蓄、人口稠密、吃苦耐劳,所有这些标签,你们要认你们认,在黑龙江长大的我,反正是不认的。

所以谁代表东亚,我觉得至少对我来说是不太在乎的,因为我并没有认同自己是一个“东亚人”,至少不是“那种”东亚人。


user avatar   lin-xi-63-55-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实如此......在西方世界,日韩=东亚,这在未来很多年都不会改变。

日韩强大的文化产业,将中国孱弱的文化影响力冲击的荡然无存,目前中国的文化符号依然是功夫、旗袍、熊猫这些上世纪的流行产物,没有新元素。

理论上.....整个泛中华区(近15亿人)的文化影响力被不到2亿人的日韩彻底压垮,毕竟两岸三地都是××啊→_→

自冷战以来,日韩已经完全取代了中国的文化生态位,他们已经习惯了没有中国的现状。由于日韩输出远比中国努力,恐怕这会长期保持下去。

很多人并没有认清这种文化劣势的代价,我们以韩国和日本最知名的两个领域——K-pop和ACGN来举例。

韩国ー防弹少年团

众所周知,BTS是全球最火的韩流团体,也是2019年Google搜索量最高的男团,推特点赞量打破了奥巴马总统的记录,是影响力最大的亚洲偶像。

以今年的单曲《Dynamite》为例,上线仅24小时点击破一亿,打破了Youtube上最快破亿的新纪录。而且还是在今年,他们举办了有史以来销量最高的线上演唱会,超过75万人付费在线。

火爆全球的偶像团体,粉丝数近千万,是一股很庞大的影响力,这类人一旦对政治领域发言,很能带动粉丝的参与情绪,就像不久前发生的事件那样。

因为他们的发言,中国的海外形象无疑又被丑化了一层,成了“对抗联合国”的毒菜国家,舆论场根本扳不回来。

而在全球大多数人看来,是中国网民玻璃心无理取闹,肆意攻击他国。

日本ー我的英雄学院

做为近年日本输出海外成绩最好的作品,剧场版北美票房超过《君名》,欧洲动画播放量高于《海贼王》,漫画海外销量超过了《巨人》和《鬼灭》,位列日本动漫本世纪海外成绩第一。

《星球大战》《复仇者联盟》都与其进行过合作宣传,可见这部集英社近年的台柱在人气上绝对是名副其实的。

一部火出圈外的动漫作品,死忠粉丝遍布全球各地,已经不只是单纯的二次元作品,它具备现实舆论的影响。所以堀越耕平的一念之间就会一片哗然。

一场争议事件,最终被舆论引导成了中国网民的“战狼行为”,是这边无理取闹,而作者道过歉后就没有错了。

一场口水战,打完了似乎让他们内心更加认为中国人完全不讲道理。


文化战线上溃不成军,吃了大亏,已经有太多现实案例可以证明了:

水岛努、山本宽、李孝利、朴宝剑....每次出现有人辱中,都是开始骂几句,再之后就不了了之,他们根本没事

明明是他们先挑衅,最终却变成了中国人玻璃心说不得。他们就是为西方媒体充当前驱的鹰犬爪牙,挑衅中国人民的情绪,再断章取义丑化中国人。

还记得这本轻小说吗?《在异世界开拓第二人生》,在西方事实上被视为“对抗ZG暴政”的牺牲品,他们只能看到被中国人炎上,认为是仗势欺人。

因为日韩的文化输出完全压倒了中国,导致他们站上舆论高地,每次RH事件在西方吃瓜群众看来都是中国的错,久而久之就会排斥所有的中国元素。

实体经济的高歌猛进,无法掩盖文化产业一败涂地带来的恶果,我们这些年一直在被动挨打,而且越陷越深。




     

相关话题

  如何写一手可观的老干部体诗词? 
  如何看待用炸药包炸碉堡? 
  三星堆向我们证明了什么? 
  会说汉语比起会说其他语言有没有优势?如果有,是哪些优势? 
  持有尚方宝剑的人能不能杀持有免死金牌的人? 
  「隋朝人口和耕地远胜初唐,贞观之治甚至大唐盛世都是假的」的说法是真的吗? 
  宋朝三百年为什么不能一统天下??? 
  历史上有哪些一开始不被看好,最后都一鸣惊人的人? 
  美国会进入历史的轮回吗? 
  元朝是否实际执行过四等人制度? 

前一个讨论
陈凯歌的《无极》到底烂在哪里?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美国大法官年纪越大越容易转向自由派?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