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哈佛女孩」刘亦婷? 第1页

  

user avatar   jin-zhi-75-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句话总结,就是信息不对称。


简单做几个类比:


第一个例子:

我有幸聆听过“知心姐姐”卢勤的演讲。

她说的是要充分尊重孩子,成绩落后的时候,不用担心,除了分数以外,还有很多条路可以获得成功。

知心姐姐用她自己的儿子作为例子。她儿子成绩不咋滴,但是凭着乐器技能进了名校(具体哪家现在记不清了,貌似是清华。)

因为名校都有一个校园铜管乐队,各种仪仗的时候要摆出来的,某几个岗位特别缺人,具有相应技能的学生就能够获得大幅度的降分录取。

但是假如是根本不知道这个信息的外地人,就算你擅长这种乐器,你也没法走这条路。



第二个例子:

捧红韩寒和郭敬明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大家应该都听说过。

当年的学生对这个大赛趋之若鹜,主要为的还不是像这两位这样成名,而是大赛有一个附加的奖励,拿到一等奖的人可以特招进大学,甚至是名校,而不管你高考分数有多低。

(韩寒当年也有大学愿意录取,是他自己放弃了。)

而现在新概念作文大赛早就式微,很重要一个因素是赏格降低了。北大可以降个几十分,对学霸来说是多一条保险绳,对普通学生根本没有意义。为了参赛折腾掉时间精力,反倒不划算的很。

赏格为什么会降低呢?因为出现了作弊。刚开始这个比赛的影响力并不大,参赛者也不多,所以有不少关系户借这条天梯上了好学校。

说是关系户,其实这些人的父母也不是多么有钱有权,只不过跟比赛评委的圈子比较接近,得知消息比较早。比如说韩寒他爹就是上海文化系统里的一个基层工作人员,不显赫,但是在圈内。

没几年,那些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高校就反应过来了,他们降分录取来的并不是自己渴望的大才,于是就没有刚开始那么好的事儿了。张悦然本来要去清华的,后来也就进了山东大学。


第三个例子:

08奥运的时候,穿红衣服的林小姑娘和杨小姑娘的事情,可以说是这届成功的大会最大的一个遗憾。

当时很多人就纳闷,中国那么大,难道就找不出一个歌声足够好,又不处在换牙期的小姑娘吗?

问题的关键在于,人家根本就不是以全国范围来挑选人的。也就是向北京的小学、少年宫打听了一下,符合年龄的有哪些小姑娘唱歌好,外形也不错。

所以,林妙可的家庭背景也不过是,爹是个北京报社的摄影记者,妈是个大学教授。根本无力翻云覆雨。

这就不难理解,很多人削尖脑袋也要进北京,吃糠咽菜也要留在北京,的确是那里机会多呀。



再回来说刘亦婷吧。

在她的那个年代,中国的最聪明的那一帮学生,根本想不到,可以去考世界名校。他们能够想象的最灿烂的明天,也就是北大清华毕业以后,争取考研出国。

国外的高校该怎么申请?绝大多数人完全就是两眼一抹黑。

这个时候,刘亦婷身为出版社编辑的母亲机缘巧合,探到了这样的路径,在国外的熟悉这一套流程的人士指导之下,给女儿准备履历,使她符合了哈佛的招生要求。(各种成绩以及各种社会活动,我相信都是有意识地筹备的,否则就很难理解,一个成绩好的中学生怎么会去当时的电视剧里轧一脚。)

从这一点看,刘亦婷又比其他的中国学霸优秀到哪里去呢?



有人可能会对一点感到奇怪,为什么一个普通的中国学霸去申请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就愿意录取?

它不应该是设置特别苛刻的条件,只为选出最优秀的中国学生吗?

我觉得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就像现在很多人抱怨,哈佛大学减少了对中国学生的招生人数,甚至把中国和东亚其他国家划成同一个区来招生,使得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学生要比来自美国的竞争对手优秀很多,才有可能被录取。

其实,哈佛大学的招生理念一以贯之:培养优秀的美国学生。

为了让自己培养出来的美国学生更优秀,所以要让他们在成长期间接触更加丰富而多元的背景,所以,要招一些其他国家的优秀学生来给他们提供国际化的环境用。

所以在没有多少中国学生申请哈佛的情况下,标准可以相应的降低;有那么多人申请,当然就要挑三拣四,优中选优。

可以说,刘亦婷是赶上了好时候。



如今的中国学霸,当然没有刘亦婷那么好的运气,想上哈佛,同样是需要杀出一条血路。

但如果把范围扩大到整个美国,或者是全世界的大学,那信息不对称的红利还没有消失。

我认识的人里,有高中的时候就直接放弃高考,读了三年中加班,以加拿大高中生的身份申请加拿大的顶级大学,再以加拿大本科毕业生的身份(不算中国学生的名额),申请到美国顶级大学研究生的。

也有一边准备高考,一边申请了美国名气并不大,但就业相当好的女子学院,顺利成功赴美留学(缺点是,学校的位置比较偏僻,不在繁华的大城市,以及整个学校都见不到其他中国人。这样的学校往往并不在中介的备选名单上,需要自己去发掘。)

又有孩子中考的成绩相当烂,但是家长足够有钱,送进留美预备班里,老师强化三年以后,考近美国排名前一百位的高校的。

还有家里没什么钱,但是孩子聪明且足够努力,从初中开始学德语,申请到了学费不高的德国大学,顺利出去留学的。

以及,除了欧美以外,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比如南非,同样是用英语教学,毕业后同样可以申请欧美高校。

这些路,往往是有一个胆大的中国学生走通了,第二年,就马上有一群人跟上。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要感谢刘亦婷,如果不是她的成功以及出名的话,中国学生大举进攻世界名校的冲锋,可能会推迟好几年。

有这样的开拓之功,至于她本人有没有取得什么巨大成就,反倒没有那么重要了。


user avatar   bigfish-k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刘亦婷属于那种从小接受严格(甚至残酷)教育,最后走上了所谓“人生巅峰”的典型。你会发现,很多这种模式出来的人,他们的“巅峰”貌似都在学生时代,或者停留在二三十岁的阶段。(更:对于这一段话,我无意说刘亦婷的高光时代就在哈佛,她现在依然不错,也很低调,这就够了。我觉得倒是“哈佛女孩”这个词给了她太多束缚,让人误以为她的巅峰就在哈佛。我不欣赏她家庭的教育方式以及“成功”后的大肆宣传)

我更欣赏那些不是因为考入某某名校而出名的人。盖茨和扎克伯格不是因为进入哈佛而出名,也不是因为从哈佛辍学而出名,他们的闻名是因为他们干了一番事业,一番能造福世界并且能延续很久的事业。巴菲特不是因为毕业于哥大而出名,也不是因为师从格雷厄姆而出名,而是因为他创造了伯克希尔的投资神话,并且长久不衰。

我想啊,我们是不是把高考、研究生考试或者其他考试看得太重了,以致于让我们产生考入清北、考入哈佛就是人生的顶点这一幻象,而忽略了“进入名校只是对你过去努力学习的一种褒奖”这一简单的事实。

你进入了名校,确实应该为自己感到高兴,但这在我看来,远远不是“人生巅峰”,更不是值得拿出来宣扬的东西。否则,我们永远逃脱不了应试教育的魔咒——过分关注于备考的过程和考试的结果,而对之后更重要更漫长的没有考试的人生产生懈怠。


user avatar   liu-xue-sheng-ri-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些人可能还没意识到,那个精心设计一段神话,然后让众人顶礼膜拜、奉为励志榜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

今年六月,一篇题为《这位师姐告诉我们怎样在莞工考上哈佛博士》的文章,在留学生圈子里传得沸沸扬扬。

文中提到,东莞理工学院毕业生邓思嘉得到哈佛大学“硕博连读”的机会,即将就读法学博士学位。

这或许是个励志的故事:要知道,东莞理工学院近五年间在国内的排名徘徊在497-344名区间。从这样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闯进哈佛,该是一件多么令人称道的事情。

但仔细一想,却觉得有些蹊跷:美国的“法学博士”(Juris Doctor)虽然号称“博士”,但基本上没有研究任务,学制为三年,是个以培养律师为主要目的,高度就业导向的“职业技术学位”。在美国读法学博士,并不要求预先获得硕士学位,也更没有“硕博连读”一说。是不是哪里搞错了什么?

更多的疑点随后开始浮现。在邓同学晒出的“录取通知书”上,出现了哈佛法学院的纹章标志,而根据公开报道可以得知,早在2016年3月,哈佛法学院就因为该标志所代表的家族存在蓄奴“黑历史”遭受批评,因而终止使用了这一标志。这封推荐信,根本不可能出现在2018年。

邓同学,不知道你是说的,是哪里的哈佛?

--

“哈佛”这个词,是伴随着我们这一代留学生的魔咒。

2000年8月,《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横空出世,创下200万册的销售奇迹,“哈佛女孩”刘亦婷,成为了每一个人邻居家的小孩。那时候,很少有人知道去美国读大学需要取得哪些考试成绩,需要通过何种渠道申请。大部分人,只能看到自己所能理解的部分。

当时还在上初中的张运回忆道,自己读了刘亦婷的故事,只记得可以靠手攥寒冰锻炼意志力。《哈佛女孩》一书中摘选了一篇日记:妈妈让年幼的女儿捏着一个冰块,坚持数分钟,直到感觉“小针在手心上跳舞”。于是,张运也把自家冰箱里的冰凿下来,握在手里给母亲展示。他还记得,书中的刘亦婷可以握住冰块20分钟,而自己轻松就突破了这一记录,满心以为可以上哈佛了。

在此之前一年,高燕定在美国一所大学担任研究员,他的女儿和刘亦婷一起步入哈佛大学的校园。随着《哈佛女孩》一书的走红,有家长找到高燕定,问能不能帮助自己复制刘亦婷的成功经历。但他冷静地提示到:“她(刘亦婷)很优秀,也有机缘巧合,如果复制她的经历,别说哈佛,你进不了前三十的学校。”

高燕定并没有拍胸脯打包票,但在他的指导下,在2000年,又有一名中国高中生得到了哈佛录取。四年后,新东方第一次开设SAT课程,市面上出现了一个新鲜的词汇,叫做“留学中介”。

有人痛斥《哈佛女孩》是毒鸡汤。有人回忆道,每当自己的父母用《哈佛女孩》的方法教育自己时,就忍不住在暗地里咬牙切齿,巴不得刘亦婷上演一出“伤仲永”的故事,来用血淋淋的事实证明这种教育方法是错的。也有人说,要看到积极的一面,这本书的确为自己展开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

Jonna回忆道,自己曾经收到过刘亦婷父母的回信。Jonna生活在一个三四线小城市,父母对她并没有太高的期望。而当看到刘亦婷在申请文书中说“希望为改变中国的贫困现状而努力终身”时,在那个容易被理想主义所触动的年纪,Jonna却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种使命感。

她给刘亦婷的父母写信,寻求学习建议。她回忆道,“对十岁出头的少年,刘亦婷父母展示了极大的善意和耐心”。后来,Jonna也获得了出国交换学习的机会。她学的是经济专业,因为当时觉得“学这个可以推动社会发展”。

后来呢?刘亦婷有没有像她在申请文书中说的那样,“为改变中国的贫困现状而努力终身”?还是像一些报道中所说的,在美国的金融界辗转腾挪,甚少和华人圈建立联系?

Jonna觉得,这其实不重要。“人生路很长,实践不在于一时一事;如果在成长时,对当时的想法做了修正,就该被嘲笑吗?”

--

2017年,留学生日报的参会代表在美国波士顿,由燎原举办的中美投资峰会上,见到了淡出公众视野多年的刘亦婷。她以投资人身份参会,委婉地谢绝了采访。过去十几年间,坊间流传的,关于她的传说有很多,但大多不太能经起考证。

也许,我们都错了,刘亦婷既不是天才,也并不是什么沽名钓誉之徒。

时代的浪潮即将席卷而来,她只不过是礁石上腾起的第一朵浪花。

--

在刘亦婷之后,中国的大江南北,还流传着一个个“哈佛男孩/女孩”的故事。Richard回忆道,2008年的时候自己在上高二,有一次升旗仪式上,来了一位“要去哈佛读博士”的“优秀校友代表”,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校介绍经验。

讲话很精彩,但Richard留了个心眼:那时他在申请美国大学,甚至还不自量力地向哈佛送上了自己的材料。他隐约觉得,这位“哈佛博士”讲的故事,有点不太对劲。多年以后,Richard一时心血来潮,找到了那位校友在社交网络上的资料:倒也不太离谱,在马萨诸塞州的另一所学校,到哈佛开车也就俩小时。

他笑了笑,合上了电脑,

有些人可能还没意识到,那个精心设计一段神话,然后让众人顶礼膜拜、奉为励志榜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参考阅读:17年前火遍全国的哈佛女孩刘亦婷,现在怎么样了?


user avatar   liu-da-yang-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本书也就是一本成功学而已,营销的关键在于1,让你相信“我的成功可以复制”。2,刘亦婷确实长的不错,颜值就是正义。

问题是成功真的可以复制吗?不可以。

第一,成功人士的成功有外因。巴菲特成功了,人们炒他所谓的“价值投资”,问题是你要是没有巴菲特一样的当过两任众议员,还是有钱股票经纪人的爹,你再价值投资也没人家顺。再想想比尔盖茨没有在IBM董事会里的母亲,他的第一桶金能否赚到?你要是学比尔盖茨大学退学创业,百分之九十九都要在前两年就破产。

第二,成功人士有不为人道的内情。比如唐骏,成功了。会说自己伪造学历的小技巧吗?他只会说:“我是一个真诚的人”、“你不真诚就很难成功,如果不真诚的话你根本就做不到这一天。”这种鸡汤话常见于成功人士介绍经验,谁信谁傻。

第三,成功有时运。这个当然,不用细说。

具体到刘亦婷的成功诀窍,其实在于怎么拿到大牛的推荐信。但是这个东西,刘亦婷及其父母都不说。优秀到刘亦婷的这个程度的人其实并不少,但是可以拿到有说服力的牛推的确很稀有。换句话说,你如果有一个父母,按刘父母的方法教育你,就算把你教育的和她一样优秀,没有这封推荐信作为临门一脚,也白搭。

从一些信息里来看,刘亦婷的推荐人担任过美国高官,是著名律师及律师事务所老板。这种人一般不会随便写推荐信的,因为他们推荐个人也是对于自己信用的一种支出。怎么拿下他??那真是大学问啊。这么大的人情。。。

以我对西方社会这一套推荐制度的了解,她的推荐人又没有和她长期相处,共同工作过(比如一些博士博士后花了三五年给大牛工作,最后当然要到大牛推荐信);她的父母并非显贵,而且和大牛又没有交情;另外来说,刘连SAT都没考,托福也不高,其实很难说特别优秀。我看不出来她能用什么能打动人家大牛推荐人。但是人家就是做到了,有什么内情,她和她的父母从来没有说过。所以我认为刘亦婷的成功不能复制。这是个合理推断。


user avatar   wang-xiong-xiong-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是一个有科举传统的国家。刘亦婷能进入哈佛这样的世界顶尖大学,让中国人(大部分国人)误以为她学习非常非常突出。事实上,中国人还不清楚,美国上大学还需要推荐信,推荐信。中国人听都没听过。哈佛不同于清北。

哈佛不是考上去的

哈佛不是考上去的

哈佛不是考上去的

重要的事情说3遍。这样的大学,每年的在华招生名额只有个位数甚至只有2个的情况下(去年和今年根本没有名额),没有大佬或者名人的推荐信,哈佛根本不收你。哈佛根本不收你。类似西点军校,想去西点军校念书的必须要大佬推荐信背书。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温哈熊父子是怎么上的西点军校。

常青藤原本就是美国上层社会子女读书的地方,学习成绩在录取的时候根本没有我们中国人想象中那么重要。(亚裔Sat成绩平均比白人高250分,比黑人高450分,Sat总分1600)。不信的话,可以看看资料。或者想一下,马英九的女儿和奥巴马的女儿,肯尼迪家族是怎么去的哈佛。当然了,能去哈佛的学生,尤其是亚裔学生,分数成绩也确实很高。

刘亦婷能上哈佛,根本原因不是她学习有多优秀,成绩有多好,后来她的发展历程证明了她在学术上也没有突出的论文,事业上没有太突出的成就。要是在国内,她或许连985《人大,复旦,中大,南开》都有点玄,事实如此。

刘亦婷没有成为总统,市长,部长,议员

刘亦婷没有成为行业领袖,尤其是商业大亨类人物

刘亦婷成为著名学者了吗?没有,她根本没往学术路走

刘亦婷成为体育明星了吗?没有

刘亦婷成为娱乐明星了吗?没有

曾经有个哈佛教授透露个哈佛招生的秘密,书名叫《常青藤的绵羊》。政治家后代,富豪后代,体育明星,学霸,校友子弟,其他。

哈佛为什么要首先亲昵政治家后代呢?这个很好理解,因为政治家控制这个国家,掌控国家大权。比如奥巴马女儿,罗斯福家族,布什家族,肯尼迪家族,马英九女儿,中东王子等。

富豪后代也是重点对象,为什么?因为哈佛需要巨大的捐赠才能维持运作,富人的捐款可以给学校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校友子女,体育明星,尤其是橄榄球 明星也可以成为重点照顾对象。此外,娱乐圈明星子女后代也是。

学霸君也是,各种学术竞赛的金牌得主也可能成为哈佛的学生,为什么,因为哈佛需要他们这些学霸装点明面。但本科生学霸不多。

说了这些,你应该能想到,与上面这些人相比,刘亦婷到底有哪些优势?真的看不出来啊?要知道刘亦婷也不是哈佛的知名校友,哈佛的校长曾经亲口说,马英九【中华民国总统】才是哈佛的著名校友。

我知道很多人拿我的回答来攻击我是屌丝,臆想而已,可是我也是按照正常逻辑来推测而已,希望不要人生攻击。

给大家举个形象的例子。下面有6个学生申请哈佛。条件如下:

甲同学,成绩70,父亲是哈佛大学毕业生,现任参议员或者国防部长或者外交部长,或者市长。

乙同学,成绩100,典型学霸,父亲是无业人员,母亲是超市收银员。为人木讷寡言,不擅长交际,推荐信为他的学校校长。

丙同学,成绩80,父母为小公司职员,但是推荐信为参议员或者某某协会主席写的,而此人又和哈佛关系密切。

丁同学,成绩60,少数族裔,芭蕾舞冠军或者橄榄球主力,取得全国性比赛冠军。推荐信是高中学校校长。

戍同学,成绩95,各科成绩比较均匀,都是85左右,无特殊才艺。推荐信是学校老师。

岑同学,成绩80,但是参加过全国计算机大赛,拿冠军,推荐信是他的教练老师。

各位猜测,哈佛会录取什么人?甲丙丁岑这4个同学均有很大机会被录取。中国国内的高考状元好像没有一个被哈佛录取。不知道我的猜测对不对?

zhihu.com/question/2702


她能上哈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应该是她的推荐人。她的推荐人拉瑞,政府议员,法律协会主席,含金量极高,她虽然不是什么亿万富翁,但是身份地位都有。这样的人给哈佛写推荐信,加上哈佛本来有意在华培养学生,机缘巧合下,刘去了哈佛。

要是没有推荐信,无论如何,以她的成绩,她都没有Sat成绩,托福成绩只是一般般的啦,托福成绩刚刚够国外大学的准申线,别说去哈佛,去美国一般的好大学都去不了。没有那个重量级人物的推荐信,哈佛的招生官估计会把她的简历直接扔垃圾桶。推荐信是什么?国外太重要了,类似站台保证。美国不像中国这样,以分数录取学生。虽然美国也有类似中国的高考,但成绩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还有很多操作空间。当年的数学大神张益唐,因为和导师莫宗坚关系不好,没有导师的推荐信,最后去超市和餐馆打工。

刘亦婷成功进入哈佛后,国内掀起一股错误的观念,宣扬她是多么多么的努力,多么多么的聪明伶俐,却很少发现她能被哈佛录取的真正原因。那就是,她的成功不是因为她成绩好,也不是她多努力,这些的权重在哈佛招生官眼里太普通了。能申请哈佛的学生,哪个不比刘成绩好?哪个不比刘聪明?除了那些公主王子和其他特定富二代。

最后,不得不稍微提一下,刘亦婷上哈佛,不知道她妈妈,或者她本人和那个推荐人有没有其他不为人知的东西?人家和你萍水相逢,为什么要给你写推荐信?从后来的信息得知,推荐人并没有收过她们的钱,不知道刘亦婷和她妈妈到底付出了什么代价才拿到推荐人的信?

有很多人对我有疑问?现在一一列举。

1,刘亦婷到底是不是学霸?

我觉得这个问题答案非常明显。的确,对于普通人来说,刘亦婷的确是学霸,但相对哈佛这样的学校,刘亦婷是学霸吗?不是。

学霸起码有许多成绩支撑吧。很多人拿刘亦婷是成都外国语学校的成绩来说事,那只不过是模拟考试。事实上,刘亦婷没有高考成绩,也没有Sat成绩,只有托福成绩,而且托福成绩还是刚刚够哈佛的准申线,这样的学生是学霸?

要是刘亦婷参加高考,获得四川或者成都市高考状元,我相信很多人也不会有那么多疑问?毕竟成绩摆在那。可笑的是一个没有高考成绩没有Sat成绩,而且托福成绩刚刚够线的人被她妈妈说成是学霸进哈佛,不觉得讽刺吗?

2,推荐人为什么要帮她?

很多人说推荐人拉瑞有权有地位不缺女人。错错错。

刘强东有的是钱,结果呢?

克林顿堂堂总统,结果呢?

查尔斯王子呢?

这些比拉瑞牛的多的人都倒在女人下面,凭什么拉瑞就不会倒?

很多人质疑没有证据。这种事情,刘亦婷和拉瑞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不是我这个外人能得知的,我不是当事人,但是从种种逻辑思维来看,大概只有天知地知,当事人拉瑞知,刘亦婷知。


user avatar   clarkyu-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跑个题。


当年这本书风靡的时候,我妈也买了一本,但是她一个字都没看,塞给我,说“你好好看看,人家是怎么变优秀的”

然后我真的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惊叹于刘亦婷的优秀和她妈的新鲜教育方式(反正和我妈不一样,我就觉得很新鲜)。后来我和我妈发生冲突的时候,我试图引用书里的案例,说人家刘亦婷的妈妈就blablabla,不会像你这样,结果她这时候就变成“那都是写出来的故事,别听书里瞎扯!”

我:“喵喵喵??!!”

后来类似这样的书我又看了一本---曾子墨的“墨迹”,也是惊叹哇竟然有这么厉害的人!摩根斯坦利好高大上!投行好牛逼!

当然了,最后我既没有去哈佛,也没有去摩根斯坦利,我和两位优秀女士唯二的共同之处大概就是性别和都考了托福。。

所以我现在只能安慰自己---“那都是写出来的故事,别听书里瞎扯。”

然后我就再没看过优秀人士的自传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意高票回答的结论。

但是,想讲日本人的起源,只看日本是不行的,本回答希望把视野放到广阔的东亚,把韩国人的起源,日本人与炎黄部落的关系等一并讲明。

历史隐藏在层层谜团中,谁都不能得出百分之百正确的结论,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结论先奉上

35%祖先为矮黑人

35%祖先为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扶余部落(原本为炎帝部落的一支)

20%祖先为典型华夏汉人

以下是全文目录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2)伟大的东北大地

(3)日本的起源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研究人种起源与变迁最准确的是Y染色体检测,有一个段子,表白时男生对女生说,我有一条祖传的染色体想送给你。这条染色体,就是男性独有的Y染色体。Y染色体只传男,突变少,易检测,而父系又代表着权利与支配,因此Y染色体检测祖先受到人们的认可。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人类历史的大幕被揭开,人种的变迁呈现在人们眼前。

全部人类起源自非洲,10万年前,最古老的一支矮黑人,其基因标记为D,走出了非洲,最早在5万年前,就到达了亚洲,他们广泛分布在东南亚,过着采集与渔猎的悠闲生活。

纯种矮黑人长这样

但不久后,与其差不多同时期走出非洲的棕色人种C,也到达了亚洲,C立刻开始了对D的杀戮与征服,D或被同化,或被驱逐到亚洲的各个犄角旮旯,现在东亚D基因只集中存在于日本(35%),西藏(40%)。

C集团也并没能统治亚洲多久,3万年前,黄白种人的祖先走出非洲,一支向北,成为白种人,一支向东进入亚洲,他们就是华夏汉人的祖先—O集团。O集团具有良好的技术与文明,C与D根本不是其对手,O集团旗下的O1、O2,迅速占领了中原最肥沃的土地,开始农业耕作,人口爆炸增长,建立了灿烂的文化,而C集团则被驱赶到了北部,成为了蒙古,女真等族的祖先,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也存在大量的C,这些C也构成了韩国本土文化的基础。

5000年前左右,生活在藏羌的另一个O集团—O3,大举东进,一举征服与同化了在中原进行农耕的兄弟集团O1,O2,占领中原,成为了现在汉族的主流。现今的河北,山东等都为O3的天下,O1则被赶到了中国南方,O2现在只集中存在于东北的满族和日本韩国等。这一时期中国已有了记载,皇帝炎帝战蚩尤、周武王伐纣等,是不是就在说的这一段历史呢?

至此,现代亚洲的雏形就已经显现,各个民族的构成也清晰起来,汉族的血缘最统一,70%以上的O基因,其中03占50%以上,可以说我们不仅是文化上的民族,还是地地道道血缘上的民族。日本人除了55%的O之外,还有35%的D,这也构成了大和民族的独特之处,韩国除了大量的O也有2成C,文化独树一帜也有相应的基础。蒙古有高达5成的C,并把其C基因传到了欧洲各地,足见蒙古帝国的伟大。值得一提的是,蒙古王氏基因C3(蒙古人20%),和日本本土基因D2(日本人35%),在汉族中完全没有出现,看来汉族对于侵略者的抵抗很彻底,而蒙古和日本,却各有20%的O3存在,汉民族强大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东亚各个民族的兴衰史,其实就是一部基因的兴衰史,基因战争远没有结束,以后的进程值得期待。

(2)伟大的东北大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吉林人,读书时,课本里全都是中原王朝的兴衰史,我对于东北大地的历史完全没有了解。

最近在翻阅了各种资料后,我不禁感到,原来这片土地这么牛○

东北大地上主要生存着三族人

东胡—蒙古的祖先

肃慎—女真,满族的祖先

夫余—创立高句丽,后被灭国,语言消失。其中,东胡,肃慎,结合我们之前的基因分析,都是被O集团赶到北部的C集团,游牧为生。而夫余不同,是O集团的一支,地地道道的农耕民族,其基因极有可能是现今已不存在与汉族O2b

在这里援引李德山老师对于扶余历史的研究。

夫→番

余→徐

番国,与徐国,合并称夫余国,而番国与徐国都来自于共通的祖先——炎帝部落,该部落本来农耕于中原(一说于江南),战败后北上,于东北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势力遍及辽宁吉林朝鲜半岛,而起源与炎帝一说,又恰恰可以解释其O2基因与农耕文明的来源。朝鲜半岛三国鼎力时,百济与高句丽都为扶余后裔。而新罗则以韩国原住民C为主,文化与扶余不同。最终,新罗政权统一韩国,虽然他们后来建立了高丽王朝,但其本身与高丽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新罗语言也成为了主流,也就是现今韩语的前身。扶余最终灭亡,但扶余的血统O2b,还大量留存在韩国(35%),中国满族(20%),日本(35%)。

(3)日本人的起源

讲到这里,大家也基本推测出日本人的起源了吧。

日本人的基因检测结果如下

35%D 矮黑人。

35%O2b ,汉民族基因O的兄弟,只大量存在日本,韩国,满族(满族是O2还是O2b目前还没有确切资料),上课追溯到炎帝部落。

20%O3 典型的汉民族基因。

其它还有一些棕色人种的C,不过和蒙古人的C也不相同

D与O3的来源已经不必说,但是O2b的来源是否是扶余还存在很多争论。

对此,语言上的分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语言种类上看,学者白桂思的研究指出,与日语最相近的语言就是古高句丽语,这是O2b旗下的扶余人的语言,也就是说,扶余人的语言在韩国被C集团的韩语取代,而在日本却被保存了下来,这正好解释了日语与韩语的不同之处,也佐证了基因研究的结果。


可以看到,他们的外貌有非常大的区别,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O系与D系基因的区别。

一直以来,日本都是绳文人的天下,弥生时代,来自朝鲜半岛的O2b与O3登陆日本九州,他们带着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文化,不断同化与驱逐着D集团,现在也能看到这种趋势,九州地区O较多,古代权力中心关西的O也比较多,北海道与冲绳则D比较多。

最后上一张平成天皇的照片,典型的弥生脸


天皇家是哪里来的?

大家猜猜看

是O3还是O2b呢?


参考:

图片百度百科

数据分子人类学论坛

复旦大学有很多相关研究,感兴趣的可以去围观


其他答案

日语有没有类似英语中词根的东西帮助记单词? - 张铭的回答 - 知乎


user avatar   6hu2t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抖机灵】

1902年,英日同盟建立,日本民众欢呼雀跃,因为日本从此被纳入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利益分配系统,开始成为列强的第一步。

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中国民众欢呼雀跃,因为中国被纳入了资本主义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系统,开始成为超级经济体的第一步。

然后二十世纪80年代,日本最喜欢看的,就是采访一堆白人,然后看他们如何夸日本,并且在酒吧雇佣白人陪酒女来现实面子。

二十一世纪一零年代,中国人开始喜欢,看一堆在中国的白人做节目,然后看他们如何夸中国,并请了一堆白人来做广告。

历史都是一种循环,十几年走了日本七十年的过程,也算不错了嘛。东亚中日韩三个民族,虽然彼此互相嫌弃,但骨子里真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不可否认,世界上有许多对于日本/中国 ,感兴趣有好感的欧美人。只不过,许多我们看到的,已经被做成生意了。




  

相关话题

  为什么校车颜色都是黄色? 
  孩子过年收到的压岁钱,家长都是如何管理的呢?会让孩子自己支配吗? 
  父母对孩子的三观形成起到多大影响? 
  和慢热内向的孩子相处,家长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女性越来越多不想生孩子? 
  孩子老是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不到三岁,总偷偷拿东西吃,打不得骂不得,讲道理也听不进去,怎么办? 
  小孩今年七岁上一年级,性格倔强,被老师批评总是昂着头,被认为是不尊重老师,老师一直针对他,该怎么办? 
  孩子今年六年级,数学一塌糊涂,作为家长该怎么帮助她提升成绩? 
  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最后得到的是「我恨你妈妈」,我到底该怎么对待孩子?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梅西在两场世界杯小组赛零进球,满分 10 分能打几分,问题出在哪?
下一个讨论
孙悟空可以和美漫中的哪个超级英雄单挑并且取胜?





© 2024-11-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