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始看,刚看到第四卷。
政治上不太行,有股日本军国主义味,也就是昭和味吧。
最主要的点就是无论帝国还是同盟,前线军人战斗,得胜必得升职。不由得想起日本的下克上,军部独走传统。
其他方面的政治理论和描写也有些粗糙
战斗方面则感觉像太空版的权谋简化三国演义。
待续
全部看完再补。
很久前看的,残存到现在的印象是:与对同盟方的政治生态及其对社会大众及军事得失的偏写实的描述相比,田中对帝国方面的描述理想化得甚至有点玄幻。在他笔下,一个拥有明君的帝国是可以把政治内耗压到最低,把动员能力以及君主的个人才能发挥到极致的统治机器。如果这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那只能说他太不了解真正的帝国运作机制,以及帝国体制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的约束。银河帝国的构架有明显的徳二的风味,而莱因哈特皇帝估计是借鉴了一些俾斯麦事迹的独裁改革家。但是在铁血标签背后,真实的俾斯麦也只是作风有点冒险的裱糊匠。不要说铲除旧贵族了,光是为了维持新教势力在国会的多数都有点力不从心。他的幸运在于下台得早,不用为后来的一系列坏事背锅。不是说当了皇帝或首相,又证明了自己的才能,所有人都会乖乖听话,所有资源能让你如臂指使地调配的。更何况莱恩哈特靠的是宫廷政变上位,跟随他的队伍中只有核心那么六七个人是他亲手带起来的,他没有崭新的,忠于他的基层管理队伍,所以自然地,他不得不依赖就的国家机器进行统治,这其中不可能不作足妥协。所以莱恩哈特直到死亡的开挂人生是经不起推敲的。以前在论坛里看到有人比对杨威利与莱因哈特的境遇后,认为威权体制也有这样那样的好处,适合用于改革期等等,命题本身对错不论,但这个推理是属于被带偏的。帝国体制是怎么样的,可能大明1566能给你一个更贴合实际的视角
米达麦亚自以为是霍光,实际上是尤米尼斯——纪念一次夜谈。
毛文龙可以嚣张跋扈,屡战屡败,瞎几把吹,只要他在敌后能牵制后金,
袁崇焕可以不要监军巡抚节制,可以辽事一言而决,一年领几百万军饷钱粮,只要他能控制那帮狗日的辽西军阀,不让后金破山海关是明庭的底线。
辽事败坏的大锅在于辽西军阀卖国卖友军,几十万明军死在辽东,只有关宁军转进如风。
袁崇焕可以杀毛文龙,只要他能控制东江军配合他在辽西的筑城,在他指挥下东江军能发挥更强的战斗力。
但是毛文龙死后东江军内斗崩溃,旅顺被攻破,三顺王投清送上重炮水师。
督师平辽平到京城了,烧的不是你家房子,死的不是你家亲戚,
毛文龙可以嚣张跋扈,屡战屡败,瞎几把吹,只要他在敌后能牵制后金,
袁崇焕可以不要监军巡抚节制,可以辽事一言而决,一年领几百万军饷钱粮,只要他能控制那帮狗日的辽西军阀,不让后金破山海关是明庭的底线。
辽事败坏的大锅在于辽西军阀卖国卖友军,几十万明军死在辽东,只有关宁军转进如风。
袁崇焕可以杀毛文龙,只要他能控制东江军配合他在辽西的筑城,在他指挥下东江军能发挥更强的战斗力。
但是毛文龙死后东江军内斗崩溃,旅顺被攻破,三顺王投清送上重炮水师。
督师平辽平到京城了,烧的不是你家房子,死的不是你家亲戚,
先读《明史》然后你就知道清朝为什么变成那个德性了。
阎崇年老师反正是要求先了解明史再看清史
先读《明史》然后你就知道清朝为什么变成那个德性了。
阎崇年老师反正是要求先了解明史再看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