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读小说的用处到底在于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lu-yang-new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代来说

立足21世纪五分之一的当下

读小说没有用处,一般意义上的用处

读小说是与看京剧听相声同类的过时消遣

没有任何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意义上的用处

没有

也就是说

当代人一辈子不读小说对于一生的任何方面都不会产生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小说非但不是当代人的必须,甚至不再是当代人不可避免的事物

但是

我还是要说

从许多非必要无功能的角度

读小说

读好的小说

对于成长,人的成长,人的精神世界的成长是有益的

对于良知,理性和善良的人格是有益的

对于敏感、艺术和品位的养成的有益的

如果你乐于让自己拥有这些精神冗余

阅读少量优秀的小说很值得


user avatar   hesen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生活中,我遇到过一类人,和他们相处时能感到其身上有股自内而外的温润,谈吐举止周全得体,从不必担心他们笨拙地擦伤身边人的感受,以我观察,他们得以如此,离不开大量文艺作品的熏染,而欣赏文艺作品其实是一种关于“设身处地”的训练。


有个心理学实验是这样的,一些学生被安排听一位女性艾滋病患者的自述,他们了解到,这位女性是因为一场车祸后的输血而感染HIV的,在那个年代,艾滋病的发展还无法有效控制,所以这位患者说自己时常会陷入命不久矣的恐惧中,并被其深深煎熬,事后,实验人员要求同学们填写一份关于如何对待艾滋病人的问卷,听过患者自白的同学比对照组展现出了更强的同情,因为患者的故事给了他们一个不同社会身份的叙事角度,使他们对患者有了一种暂时的“设身处地”。


事实上,任何一种可以代入他人立场的故事都能给受众带来自己人生经验之外的视角,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文艺作品尤其如此。


史蒂芬·平克教授曾经介绍过一个观点,即西方历史中人道主义的兴起与通俗小说的流行存在着联系,原因在于,通过文艺作品了解其他社会角色的处境,有助于唤起广泛的共情,进而影响公众心理,《汤姆叔叔的小屋》让美国人民为废奴奔走呼号,《雾都孤儿》掀起了英国社会对童工的深切同情,《悲惨世界》让法国各界聚焦底层民生,而《白毛女》则让中国百姓对阶级压迫悲愤满怀,诸多经典文艺作品的情节直到今天还被时常提起,有些甚至沉淀为文化典故乃至民族记忆的一部分。


一个人在当下,要想周全得体地与他人相处,能够设身处地的感他人所感非常重要,即使这种“设身处地”只是暂时的,浅层的,乃至虚构的。


一个人如果从小生活在重男轻女的环境里,被灌输过女性脑子不好使的偏见,那么《女王的棋局》将修正此人的认识,如果一个人被灌输过针对性少数群体的仇恨,那么白先勇先生的《孽子》将动摇此人的立场,是的,我知道这些故事是虚构的,但它们带给人的感触却是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


一个人欣赏过的文艺作品多,往往也就意味着此人感受过的社会立场多,而正是这种对他人立场丰富多样的感受孕育出了温暖得体的举止。


我小时候总是搞不清什么叫“读书人的样子”,后来我明白了,在过去,书籍是文艺作品的主要载体,“读书人”这三字的重点不在于聪明渊博,而在于对世事艰难的广泛感受和同情理解。


“设身处地”曾是读书人立身的修为,在文化载体多样的今天,也应是文艺爱好者们的共同追求。


user avatar   zhu-wang-xiao-miao-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红楼梦、飘、简爱、活着

就我个人而言,题主谈到的这几本书,可以说是从古至今浩如烟海的小说中,写得极为精彩,也极为有趣的那一小撮了。

在我看来,问题描述中这些优秀的小说,以及市面上的名著,贵在“真实”二字。

坦白来讲,这些小说确实是编的,或者说是虚假的,但它还是符合显示逻辑的,遵规守矩的。

就好像评分如此之高的《大明王朝1566》,虽然剧情演的是虚构的历史事件,但实实在在讲述的,却是一个真实的本质,关于王朝内部的规矩法则,封建社会的权力、财富运转规律等等

唐朝人早就知道,穷措大作富贵诗,多用些“金”、“玉”、“绵”、“绮”字面,自以为豪华,而不知适见其寒蠢。真会写富贵景象的,有道:“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全不用那些字。
——鲁迅《而己集·革命文学》

就好比同样在描写奢侈华美的生活,《红楼梦》就是真正的贵族写的,诚恳的描述了贵族内部生活、富贵景象、人际关系和围城内的所思所想,而《小时代》呢,看上去则更像是暴发户的意淫。

很多时候,一位真正作家所写出来的作品,并不是因为他想去写这篇作品。正相反,是这位作家被这篇作品选中,他必须将之写下来才能摆脱其纠缠,这是他的使命,也是命运赋予他的,对后世之人的怜爱。

作品文字当中所体现出的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和真情实感的区别,部分原因就出自这里。

为了让你相信那是他们被选中的命运,让你相信那曾是他们生命当中的一部分过往时光,他们会尽可能将其描述的面面俱到、细致入微、丝丝入扣。

这些文学的其中一部分意义所在,便是告诉人们,那些颓丧与消极都有人代你试过了,让你此后可以更放心大胆地去热爱这世间万物。

它们的初衷,是成为治愈读者的良药。

他们一定也不愿意看到,共情心理如此强大的读者,再来复刻他们的路,经历一遍这种痛苦。

他们可能更想告诉你:瞧,我的老伙计,事情就是这样,其中一条悲观绝望的路就是如此这般,我已经如实地告诉你了,读完后就当你走过了,现在——去探索另外一条完全不同的新路吧,无需成为我,不必重复我。

可我觉得看完书之后虽然有一些感悟,但无法渗透于生活之中。

小说和教科书的不同之处在于,小说只是单纯且忠实的在按照特定的真实世界运转规律在记录一个故事,至于感悟是什么,道理又是什么,很多时候作者并不会明述。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后世的读者,倘若读过此小说,便随时随地能够从中总结出规律,不同的人生时刻会有不同的感悟。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基于两个字——“真实”,只有真实的故事,才能悟出现实的本质和道理。

小说作者诚恳地对于现象的描述,细腻的描述来忠实地记录下真实的故事,这一点是最为难得可贵的。没有先入为主的论断,让每个人从每个年龄段从每个角度都能进行思考。

就像是牛顿,忠实地记录下了三棱镜折射太阳光的现象,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他得出了白光是由不同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混合而成的,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的结论,发展出了颜色理论。

而后世之人,根据这些现象的记录,观察到了那些像彩虹般的连续光谱当中穿插着的谱线,发展出了恒星光谱的理论,进而引发了一个名为“天体物理学”的新领域的诞生。

这就是在我看来读名著和小说的作用,不像是教科书式的填鸭教育,也不像《三十天精通C++》一样的功利性学习。

更多的,是讲一段缓缓流淌的故事,让你见多识广,启发你去思考和感悟,培养你的思维体系。

直到现在,虽然炒猪肝不太好吃,黄酒也不乐意喝,但饿的时候,总是第一时间想起他们,因为《许三观卖血记》。

遇到困难的时候,一想到有的人死了后连唯一买得起的薄皮棺材都装不下,还得把小腿折断才能下葬,我就满怀希望。难道我们活人难道也去折腿吗?我们是有思想的,遇到问题一定是可以解决的。

我很喜欢读《笑傲江湖》,却不敢再看第二遍《连城诀》,原因在于,我觉得金庸对狄云真得太残忍了,简直是要把人往死里逼。

后来才知道,《连城诀》是从金庸埋藏心底的一个儿时故事发展出来的,是他们家一位叫和生的长工,一个残疾驼子的真实故事做的改编。

于是,我愈发觉得连城诀其实是一部纪实文学,现实中人性的丑陋黑暗有过之无不及——即使我知道它是虚构的小说。

笑傲江湖里面还是有很多浪漫主义情怀的,而连城诀则是彻彻底底的现实黑暗,更有时会觉得这社会其实是比《连城诀》更可怕和残忍黑暗的存在,哎。

这便是那些优质小说带给我们的,不以智人个体的意愿和领悟与否而改变的本质规律,当你读来更痛苦时,便更有感悟,而我还在痛苦中前行和感悟,愿你也是如此,更愿你摆脱痛苦。

以上,谢谢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只有穷人才吃重口味比如辛辣食物,上档次的人都吃清淡的食物,注重养生? 
  淘宝上有哪些「价格不高,格调很高」的东西? 
  李纨是一个阴暗的人吗? 
  「合理质疑」和「杠」之间该如何区分? 
  怎么理解心窄路不宽呢? 
  pdf 编辑软件现在都收费吗? 
  在支付宝买定投基金1年半了,越定投亏越多,怎么办? 
  火车站改造是怎么进行的? 
  猫知不知道自己是只猫? 
  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常识盲? 

前一个讨论
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
下一个讨论
果麦文化称刘昊然、沈腾和尹正等大咖参演的韩寒大作《四海》亏损 700 至 900 万,是什么原因导致?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