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时候相比,可以用很多原因解释成年人的不快乐。
压力、责任、欲望,等等。
因此,我们往往很容会直接得出结论:越长大越不开心。
如果用幸福度,来替代开心这个概念。长大并不意味着不快乐,起码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
北欧三国挪威、丹麦冰岛国家经济政治状况都不尽相同,但是幸福度占据全球前三。那里的人们估计较少发出越长大越不开心这种感叹。
除了地理位置接近,这三个国家都是发达国家。这是不是说明有钱才能快乐?
这种观点很容易反驳,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美国人民无疑是全球最快乐的。
反而,不快乐却和钱息息相关。
如今的中国成年人,格外的不开心。
近二十年来,消费主义盛行中国。“时间就是金钱”这些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被奉为指导生活的金科玉律。因此时间一旦没有被用在赚钱上,就会产生深深的焦虑。人们深受影响却浑然不知,以为这是自古以来唯一的活法。殊不知,我们刚刚过上这种生活才几十年,可它却像病毒一样迅速流行。
从前的生活很慢,可以简单概括为生产型社会。举个例子:一个人如果在一个月内生产一年的粮食,那么这一年余下的时间任他逍遥自在,无忧无虑。
而伴随着生产力的过剩,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能会不停诱导消费者产生反复消费的欲望。比如用媒体广告暗示,或者直接轰炸你的意识:
手机要常换,家具要常换,车子房子都要换。想换,拿你的时间来换。想换得多,换得快,你得挣得多,挣得快。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永无止境的换下去。
而赚钱的目的如果仅仅用来满足物质欲望,很容易让我们产生负罪感。
换言之,工作或者赚钱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自我实现,而是为了一个有原罪的消费欲。
这种带有原罪色彩的消费欲不论在主流宗教的教义,还是在中国的传统士大夫价值体系中都遭到歧视。
挣不到钱或者挣钱速度不够快的焦虑感,花钱时的负罪感。两种痛苦在心里纠缠。
人的物质欲望是填不满的,因此如果用“满足欲望”作为“开心”的指标,那么永远也无法真正的开心。
面对这种困境,人们也想出来了一些解决方案。比如,一种说法在北上广白领之间广为流传:跳出舒适区。
实际上,这是一个要格外小心的陷阱。很多人只是期望期望通过“跳出舒适区”来解除挣钱速度不够快的焦虑。
那么如何才能快乐呢?
我认为提供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案是非常可疑的。
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做一份工作或者赚钱的意义”问题,如果不把它与人的个人价值实现联系在一起,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
不会吧!越长大越开心呀!
也许是个性乐观,从小就很开心,成长中挫折不少,升学路坎坷三番几次,但《关关难过,关关过》越长大就越开心,笔者今年都六十五了,天天开心呀!
说句重话,问题在你自己,如果不放下情绪,理性思考,脑子转不过来,自然不开心!
很多人不思考或懒得想:老靠着划手机得来的信息和看看视频,不懂判断是、非、真、假,那结果肯定快乐不了?不如意、不开心的事十之八九。
可能你是会思考的人但又想太多了,没来由想的都在钻牛角尖,更开心不了!正面思考和良善人生目标配了套,心灵收获大,物质上过得去,咋不开心!
可能笔者说了你更不开心?可能也不信,但信不信由你!
结论是《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思考,放下情绪,确保自己永远开心!》是每个人自我实现的责任,快点长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