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三大游戏机平台都被 AMD 占领了?这是否说明现如今 AMD 显卡略胜 NVIDIA 一筹? 第1页

  

user avatar   shawn-zhu-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update 04-04-----------------------------------

额。。。。。。。。。。。虽然我不愿意承认,但是这里越发有显卡吧的趋势了啊,我原来只是想简单的写几句啊( ̄▽ ̄)


排行第一的某位“砖家”,完全不看我测试数据前面的声明,也完全不睬测试后写的结论,就单单挖出一句“
R9 285都能超过GTX 980”,说这毫无意义。这是典型的从一段文字中挖一句话然后忽略上下文来黑人的手法。希望大家还要注意。

这位专家还强调AMD现在是逆势市场,无论从研发投入、技术应用还有软件环境搭建上,AMD口号喊了不少,实事到是没办成什么,反倒是裁员的裁员、卖楼的卖楼。市场表现最能说明这个企业是不是受欢迎。。。。bla~bla~bla~~~

但是我只想说 卖大楼,研发投入不足,口风不好之类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呢?这不是华尔街的分析师或者AMD的stock owner才应该关心的吗?我们做为普通消费者进行消费选择的时候,第一步是熟悉自己的需求,了解清楚自己是重视性能功耗还是价格因素等等,在这个基础上,筛选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不是吗?如果这个产品是AMD就选择AMD,如果是nvidia就选nvidia。

但是在专家以及很多N饭的眼里,现在好像不需要这个筛选过程了,为什么呢?因为AMD都裁员卖大楼了,还看什么啊?直接上Nvida吧!我相信有部分购买N卡的人也经历过这个过程吧。

这让我联想到一个果粉在跟我谈三星S6的时候,实在说不出东西了,就说,三星是个没诚信的公司,所以它的东西肯定是垃圾的。OK啊,做为果粉你有这个信仰OK,我不干涉你,但是你别用这个做为理由去说服没有你那个信仰的人好吗?

我之所以会写这个答案,其实就是看不惯AMD或者AMD玩家现在受到的某种歧视,连一个公平较量的机会都不需要给了吗?大V大牛们振臂一呼,你们去买N卡吧,别想了,我觉得,如果你真的是小白或者无法有自己的判断能力,那这样也好。但是如果你是有判断能力的人,有这个时间和精力,还是应该自己去独立的比较筛选一番。记住,我写这篇答案的目的不是要说AMD强于nvida,只是希望接触和打消一些普通消费者对AMD的疑虑和误解。

----------------------------------04-03 update--------------------------------------

申明,认为数据,图表或者评测没有任何意义,也不愿意去相信的N饭们,可以跳过我这篇答案了,但是,你跳过以后请不要点反对or没有帮助,因为那些应该是在读过答案的基础上得出的,就像看了电影才有权给影评,这也是给作者一个最基本的尊重吧。

谈下我为什么主要在答案里去展示一些评测,不是我显卡用的少,说不出个人经历或者“小故事”。我原来可以说算是N饭,从geforce2 mx400开始用N卡,用过geforce4 Ti4200,geforce fx 5600,GeForce 9600 GSO, geforce gtx 460,移动端的geforce 8400mgs ,geforce GT555M, 当然,A卡就更多了,不一一列举。 这里面的一些显卡,估计有些年轻的朋友都不认识了。 所以有些人要说,我没什么生活体验,就相信数据,那真是误解我了。

我之所以不愿意去说自己的一些使用经历和体验去评价A卡和N卡,是因为在我漫长的使用A卡和N卡的经历中,并没有发现出哪方具有明显的压倒性的优势,倒是后来A卡的性价比不断提高,我才又更多的使用A卡。所以,我不喜欢自己弄一个小故事,说什么我用了某款N卡,它很差或者很好,某款A卡发热大什么的。这些真的没有什么说服力,我一个人的使用经验,甚至不能代表这个型号的感受,同样的geforce gtx 460,买了凄惨红和买了讯景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体验了,然后就可能出现买了凄惨红的大骂N卡容易花屏,死机,而买了讯景的可能从此成了N饭,我们普通人的使用量毕竟有限不是,样本太小了。

不过让我对nvidia第一次产生很强厌恶感的,是著名的G86

显卡门事件_百度百科

这次由nvidia硬件设计缺陷引起的事件导致大量采用G86核心的电脑蓝屏死机过热,我的dell也不幸中招,而nvidia没有给出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dell采取的补救措施居然是刷新bios,降低显示芯片的频率来减小发热!结果就是,我的电脑显示性能降低了一半,连玩war3都卡顿了!

我相信,戴尔不给用户换显示芯片的原因很简单,因为nvidia没有给到足额的赔偿,据说nvidia当时虽然承认错误,但是只支付了1亿美元用来平息事件,而受到此次事件影响的笔记本,有几百万之多,包含戴尔,联想,惠普的热门型号。那么他为什么敢那么嚣张呢?很简单啊,如果你愿意起诉他,你就会得到赔偿,美国大量的用户起诉nvidia才得到换新机的赔偿,可是中国的几百万消费者呢?没法律意识,或者不愿意花费那么多时间和金钱,才任由nvidia宰割,有点像今天的大众,店大欺客,所以,从此我对nvidia这个公司的基本道德和诚信问题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有朋友提醒我还有近期发生的nvidia的GTX970 和980 涉及虚假宣传显存的事情,国外闹得很凶。就不细说了,大家有兴趣自己查证。

可能有些人在这里会提到AMD的MacBook Pro显卡门事件,但是我在这里澄清一下,这次事件的根源是连接 AMD 显卡与主板的无铅焊料出现了问题,也就说,是apple自己的责任!

-------------------------------------------update 回应某N饭-------------------------

有N饭反应A卡的发热量巨大对使用产生了影响,那么我们就以一个普通人购买一款中端显卡的case来先看下是否这个问题成立,为了规范价格,我们以京东价格做为参考,选择1500元档次的中高端显卡。

那么R9 285 和 GTX960就做为对比参考对象了。

根据3DMARK评分,两者性能在一个level

用FurMark进行满载拷机10分钟后,看显卡温度


从上面的图表来看,我至少没有得出“A卡比N卡发热巨大”,这个结论。

当然,N卡有一定的功耗优势,但是在大家都标配550W电源的今天,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值得纠结的问题,比如R9 285比GTX960在满载情况下多耗能70W,算你每天满载玩游戏5个小时(待机功耗两者差不多),那么你一个月也就多支出0.5*70*5*30/1000=5.25元!

那么有人要问了,既然都差不多,我凭什么就要每个月多花5块钱买A卡??但是你要注意,这个“差不多”只在DX11时代成立。

-------------------------------------------原文-----------------------------

知乎看来是N粉的天下啊,不过你们夸归夸,能否给出一点点数据或者测试做为理论依据呢?简单粗暴的一句:“因为便宜。”那是不是依照你们的意思而言,现在买AMD的玩家都是穷B或者智商不够的类型?

未来是DirectX 12的时代。微软自己都称,DX 12与旧版相比,它能向游戏开发者提供一个比较低级的API,从而减轻CPU或GPU的过载,更会提升所有微软平台的游戏的性能,包括XBOX ONE、Windows Phone。值得注意的是,DX 12可以降低游戏功耗,所以主机或PC平台的游戏移植到移动设备上会因此变得更简单。

注:AMD产品经理Devon Nekechuk在近日的公司图形30周年纪念大会上公开表示,凡是基于GCN架构的显卡,都会支持DX12。

那么我们不妨探讨下,在即将到来的DX12时代,N卡和A卡可能的表现是怎样。

转载AnandTech、PCPer、PCWorld的几篇测试数据:

使用的是3DMark API Overhead


它基于2013年发布的3DMark,由 Futuremark开发, 加入了对DX12、DX11、AMD Mantle API的性能差异性独立测试,这也是全球第一个DX12性能测试工具。


该项测试由微软、AMD、Intel、NVIDIA以及加入Futuremark基准开发合作计划的其他成员共同研发完成。


注:它只是个关注系统开销(Overhead)、绘制调用(Draw Call)的特殊测试工具,而不是模拟游戏场景的基准测试,因此更适合开发人员和技术玩家研究。也就是说该测试不代表不同显卡在未来DX12游戏里的实际表现。但是你要问这个测试有没有意义呢?我说有,因为测试所反馈的结果是在帧速率降低到30FPS之前,每个API每秒实现的最大绘制调用数量。DX12、Mantle就能降低系统开销,从而使得更多的绘制调用成为可能。绘制调用的数量越多,图形引擎就能向屏幕绘制更多物件、纹理和特效。


测试开始:

3DMark API系统开销测试界面:可选择分辨率和测试模式,包括DX11单线程、DX11多线程、DX12、Mantle


测试进行中

结果:

AnandTech:

独显的多核心利用率对比:很显然,高端显卡搭配的CPU核心数量越多,性能越好,六核心都得到了充分利用,GTX 750 Ti这样的中端卡就不行了。

另外,从双核心到四核心的提升很大,再到六核心就小得多了,事实上也只有那些最顶级系列的卡才能从六核心中明显再获益。

如果非要对比A卡和N卡,前者显然更胜一筹,R9 285都能超过GTX 980

六核心不同API模式对比:DX11无论单线程还是多线程都堪称“渣”,DX12真的是好猛好猛,比如说R9 290X,DX12相比DX11高出了足足16.8倍!


四核心不同API模式对比基本上和六核心下差不多,但是Mantle这次普遍不如DX12(虽然差距并不大),说明在四核心上DX12效率更高一些。


双核心不同API模式对比:DX12还是很猛,A卡还是很猛,Mantle也还是不错,但是很明显两个核心有些不够用了,毕竟其中一个要留给显示驱动,所以在DX11多线程模式下,N卡毫无提升,A卡反而退步了。


PCPer的测试系统用了一颗Core i7-5960X,模拟了不同核心数量和超线程开关与否,考察的主要是不同独显的差异。

GTX 980:

R9 290X

该测试说明:对于GTX 980,DX11多线程模式略优于单线程,DX12则大大好于DX11,最多提升几乎6倍。而对于R9 290X,DX11多线程确实几乎没用,DX12则凶猛异常,最多提升足足19倍!Mantle甚至达到了20倍!!


PC world

R9 290X: DX12下比DX11提升了大约14-15倍,Mantle提升也有13-14倍之多。


AMD自己的PPT

R9 290X、R7 260X在此项测试中,DX12模式的绘制调用分别比DX11模式下高出大约15.5倍、9.5倍!


FX-8370这样的八核心,至少能将六个核心几乎完全发挥出来(也就是超过六核心就意义不大了)。


以上测试简单就是想说明,在DX12时代

核心越多、频率越高、超线程开启,DX12性能就越好。而多核心,高频率,这恰恰是AMD的强项所在。


从以上测试还可以看出,DX12的优化效果和AMD自己全力推广的Mantle非常相似,而在AMD鼓励对Mantle 1.0感兴趣的开发者尽快转向DX12或者OpenGL Next的大背景下,我们甚至可以大胆猜想,DX12就是Mantle技术的某种改良版本,如果这是真的话,在DX12时代,AMD或许将赢得自己真正的帝国反击战。


-----------------------------------------------------------------------------------------

有些N饭说,不相信评测,也不相信数据,只相信自己的感受,我就联想到当年Intel

I5在评测里吊打AMD全家的时候,很多A粉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说,实际使用真的差不多,同价位感觉AMD多任务更轻松之类的时候,大家是怎么嘲笑A饭现在空有情怀,只能编故事之类的,然后各种打油诗就黑上了。说亲身经历你们说是错觉,靠情怀,说数据你们说是装机工水平,所以到底要怎么样你们才满意啊~~摔!


---------------------------------update------------------------------------------

有些朋友谈到了游戏优化问题,那么我们来看看NVIDIA当初大力宣传的PhysX物理加速现在有多少游戏支持呢?


去NVIDIA官网PhysX - 技術總覽一看,这让我大吃一惊,这不还是当年发布这技术是推广的老游戏吗?当年演示技术时用的batman,黑手党2,居然现在还在做为主力宣传,这写可都是5,6年前的游戏啊!

而做为《地铁 2033》的续作,《地铁:最后光芒》不会有任何NVIDIA用户独占PhysX特效!几乎可以说,NVIDIA已经渐渐放弃PhysX加速这条路了,或者说游戏厂商也没兴趣陪老黄玩下去了。至于原因吗,很简单,现在CPU性能愈发的强大和过剩,根本不需要让GPU在帮忙了。至于主机的情况,大家看看问题就知道了。


而AMD主推的Mantle情况如何呢?

我们可以看到,充满了最新的大作,战地,文明,COD,古墓丽影,神偷等等,而且和仅仅优化某些物理特效的PhysX不同的是,Mantle可以实现硬件的针对性优化,可以完全发挥出GCN架构的全部特性,提升图形运算系统的整体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显卡的特性和性能。这跟我上文提到的DX12优化,非常相像。而这仅仅是在现在,当DX12全面取代Mantle以后,可以预见,几乎所有的主流大作都会为AMD做优化。


那在驱动优化方面,本人有一台N卡的笔记本,所以亲自尝试过nvidia引以为豪的

我经过多次试用,给我的感觉就两个字:糟糕


我用这款程序尝试优化设定了《CS GO》,《War Thunder》 这两款游戏可以说是国际知名的大热游戏了,但是给我的推荐设定,要不是过于保守,要不就是过于夸张。

在它的所谓优化下,游戏当然是流畅,但是那是以牺牲大部分特效和画质换来的,我觉得只有是连游戏画面设定完全都看不懂的小白才有使用的价值,以上两款游戏我都自己摸索尝试了很久,才得到了满意的设置,既保证了流畅,又有很好的画面,而我自己摸索出来的设置,跟GeForce Experience给的,简直大相径庭。

因为本人已经卸载这款软件,所以无法给出详细截图。


其实这类软件AMD也有啊,只不过没多大宣传罢了,功能跟nvidia的差不多,还多支持语音聊天和截图功能。

Download AMD Gaming Evolved App Powered by Raptr

现在支持322款游戏,基本主流大作都有


至于有些人说的,AMD驱动不如nvidia,那是在ATI年代,那个时候AIT的驱动发布频率非常低,有时候几个月才发布一次,导致有些游戏BUG无法及时修复,而且可调节的选项也不如N家,但是现在AMD驱动经常一个月发布几次,可调节的选项也非常丰富了,以前我用N卡可以在驱动里轻松超频,但是现在,反而是A卡可以超频,N卡需要自己用第三方工具,所以,驱动说,根本就如同”日本车皮薄不安全“一样,不值得一驳。


------------------------------------------------------------------------------------------

有些大神提到通用计算的问题,不好意思,我不是这个领域的,所以没什么发言权,看过一些AMD的OpenCL和CUDA的速度对比测试,都是近几年的,感觉指标上都满出色的。

有位大神提到说在AMD网站上,开放文档,工具全部都找不到,所以AMD垃圾,但是我随手google了一下,就发现了The AMD OpenCL™ Zone,这个排首页第一的页面里似乎是提供了蛮丰富的工具和文档的。

但是还是那句话,我没搞过通用计算开发,所以我没发言权(隔壁的科大博士就是搞这方面的,现在在IBM实习,哪天我详细问问他好了)

以上的对AMD的评价,仅仅针对普通人所关心的游戏这方面。


-----------------------------------------update 关于视频硬解方面----------------------------

有朋友提到A卡和N卡的硬解问题,在这里稍微说一下,在民间其实一直流传一种说法,叫A卡画质好,N卡速度快,其实这个速度快,指得是N卡解码的速度,这个我必须承认,至于A卡画质怎么样,对不起,我不是专业人员,不能对这个结论妄加评论。


N卡靠着它的PureVideo技术在在VP1,VP2......到VP6阶段,解码的速度和支持的格式确实是一直优于A卡的UVD1,UVD2......系列,直到R9 290X发布, 还不能支持VP9、H.264、H265/HEVC格式中UHD也就是4K分辨率的硬解。而nvidia在发布GeForce GTX 750/GTX 750 Ti 的时候,就已经引入了支持4K硬解的VP6。


不过,事情正在起着变化。


随着R9 285的发布,AMD引入了全新的UVD5 Decoder ,最大的改变是终于支持硬解4Kp60

那么效能如何呢?权威网站Anandtech正好给出了测试

该网站是这样评论的,AMD现在在视频解码这方面,终于追上了nvidia的脚步,有点晚,但是拿着不到别人一半的研发经费,也总算是做到了不是吗?




  

相关话题

  工程上存在那么多不确定情况,为什么计算机不能利用它们产生真随机数,而只能根据逻辑产生伪随机数? 
  创之轨迹的卢法斯大家如何评价? 
  《原神》里大剑角色是什么时候不再吃香的? 
  如果把蛮族之王泰达米尔射程增加到600,那他能去打射手位吗? 
  VR在全球年销量早已超过百万量级,为什么大家还不看好VR? 
  如果全国抵制欧美的3A游戏,中国会有类似品质的游戏内容产出么? 
  对于这一条add指令,ALU是不是会被使用2次来分别计算有效地址和数据?而且是在1个阶段内还是2个阶段 
  为什么编程语言对异步编程都是很晚近才开始支持的? 
  如何评价RPG游戏《NTRPG2》? 
  同样作为国产zeldalike的风来之国和原神,舆论氛围为何大相径庭? 

前一个讨论
高三毕业生,军校值得去吗?
下一个讨论
乌方表示希望对布查事件进行全面透明的调查,并向国际社会公布相关结果,事件会如何发展?





© 2024-06-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