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哪些战争电影很真实,哪些很假? 第1页

     

user avatar   hun-yong-si-yan-li-chang-ch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部以孩子为主角,给孩子看的,N多人当年口中的“抗日神片”

先请大家看个4分22秒的节选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9772627362766848

4分22秒并不长,相信大家都能坚持看完,我们来回顾一下:

00:01-00:03(用时3秒)

我方将手榴弹打开后盖并放出了弦,插在面前土堆,以便快速投掷。

这三秒种内还有一个细节:区队长右边的杨小根,枪口没有刺刀。同时镜头告诉观众:这支部队埋伏在公路右侧。

00:11-00:14(用时3秒)

鬼子车队第一辆汽车遇雷,车队被阻,无法前进。爆炸后飞起烟雾,不像现在的影视全是火球

00:18-00:20(用时2秒)

鬼子车队被阻后,我方发起第一波进攻,这时我方歪把子频繁卡壳。

00:25-00:30(用时5秒)

我方因缺子弹,几枪后区队长发起冲锋,但没有一窝蜂冲下去,而是分波次,至少有两波

还记得前边那个没刺刀的杨小根吗?这时他已经装好了刺刀。

00:31-00:33(用时2秒)

鬼子歪把子也在频繁卡壳。

00:33-01:05(用时33秒)

我方冲锋是为了把鬼子赶到水中,那是罗金宝所在的预设阵地,预设阵地同样在土堆插好手榴弹,同时老队员在劝阻急于发起攻击的曹云金,要他们等待鬼子进入最佳攻击距离。队员们用得是典型的边区造卵形手榴弹,而不是如今影视剧常见的圆柱形手榴弹。

和前3秒一样,镜头告诉观众:这支部队埋伏在公路左侧。

01:06-01:14(用时8秒)

鬼子进入预设阵地,我方迅速投出所有手榴弹,投弹完毕后发起冲锋。

01:25-01:28(用时3秒)

区队长带队赶到,我方两股部队将鬼子合围在水中,展开近战。随区队长一起赶到的机枪手没有下河,而是就地卧倒在河岸上,用点射压制敌人。

02:52-03:00(用时8秒)

伪军持枪的手处于伸展状态,被嘎子迅速捉住咬手夺枪。而嘎子在夺枪后右脚后撤一步,拉开距离,同时采用抵腰持枪,防止敌人夺枪。

而且在嘎子捉伪军的这个片段中还有三个细节:

1、嘎子追伪军时,战场枪声逐渐稀少,预示战斗即将结束。

2、伪军手枪卡壳,无法射击,为嘎子活捉提供了条件。

3、嘎子在用左手夺枪的同时,右手迅速掏出自己怀中的木头枪,他抵腰持枪时用得是自己的木头枪。

03:31

区队长说了一句:赶快打扫战场,5分钟之内撤退。

03:40

还记得刺刀冲锋的那个杨小根吗?战斗结束,他的刺刀收起来了。

==回顾结束==

整个战斗从发起到撤离,在电影中用时不到5分钟,但我们通过回顾可以发现,短短几分钟的战斗处处精细,既表现了当时的武器性能,又体现了当年的战斗技巧,既表现了当时的人员素质,又体现了当时的部队纪律。

通过多个几秒种的片段,用小细节就能把基本的史实交代清楚。这种细节还不只一处,嘎子的“希希拉”演讲,片尾的“土坦克”攻坚,无论是根据地日常工作,还是敌占区拔点战斗,都有历史原型。这种考据严谨和“文以载道”式的表现手法,令现在的观众赞叹,令现在的“同行”汗颜。


无演职表版观看地址:【儿童/战争】小兵张嘎 1963年【CCTV6高清1080p】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fly-hip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举起手来》很假,完全无脑的在那搞笑,还是拿战争在搞笑。

我当时看的时候内心很鄙视拍这个的人。

《紫日》很真实。01年的时候在CCTV6上看到的,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对人性的刻画和对战争的残酷很有说服力的放在你的眼前。这么多年过去我还能清晰的记得最后日落的那个镜头。很敬佩拍这部电影的人,在那个年代有这样的视角,能有这样的画面。






======================================================================








也就前一段时间吧,很偶然的。

我发现。

这两部影片居然是一个导演拍的。


user avatar   clark-wang-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推荐一部自己刚刚看过的英剧《我们的世界大战》一部真正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战场的作品,BBC出品。看这部作品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玩了战地1 ,让我彻底改变了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战地1的确很大程度上向这部作品致敬)

这部英剧用了极为新颖的拍摄手法去呈现了那个大多数人不熟悉的战争,故事的叙述也是极为少见的类型完全使用真实的人物,一集一个主人公

罕见的在一战电影中大量使用FPV镜头


除此之外这部英剧很大胆的直接使用航拍热成像,来直接展示真实的一战进攻方式

为了展示一战真实坦克的空间感,直接用Go pro镜头,给人带来前所未有的真实感

玩过战地1 的真的觉得这个地图太像战地,总之就是这部英剧拍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感。

道具的使用更是没的说,尤其是这辆坦克

这部英剧从每个方面都做到了电影水准,让我联系到之前一部同样制作精良的大气德国电视剧

《我们的父辈》,这是一个电视剧会超越电影深度的时代

想看的人可以直接搜索B站或者各大视频资源网站,都有高清资源


user avatar   dsasdsasdsad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决战之三大战役系列


user avatar   yifan-you-hua-sh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豆瓣8.9,唐国强、倪大红青涩出镜,远超战狼的国产最佳战争片


作者|电影夫人(头条号签约作者)

上世纪80年代,一部谢晋导演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红遍大江南北。

电影以1979年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以高干子弟赵蒙生(唐国强 饰)下基层连队当指导员,从最初与战士们的对立到融入这个集体为叙事线索,讲述了战争背景下普通战士的英勇无畏以及战争对战士们的历练、战后烈士家属的痛苦。



电影一经上映,就曾引起全国上下的轰动,不少观众在看完整部影片都是满含热泪,纷纷称它是中国最好的战争片。

之后不久,《高山下的花环》就荣获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第8届大众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等等,足以彰显这部电影的经典。



谢晋导演用平凡、写实的手法向我们揭示了那段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下的历史,以真实的战争英雄为原型,成功塑造了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等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

他们在战争中面对着血与火的洗礼,经受着生与死的考验,为了保卫国土完整和国家尊严,甘洒热血在疆场,舍死报国在他乡。



直到45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感谢他们,铭记他们,并且深切怀念着他们。

01位卑未敢忘忧国,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

电影开头,军二代赵蒙生被母亲动用关系下放到部队担任指导员。

在部队迎接他的,是电影的另外两个主角:连长梁三喜和炮排排长靳开来。

连长梁三喜家境贫寒,但尽职尽责,待人真诚,深受大众喜爱;靳开来四项全能,技术到位,但就是脾气不好、爱发牢骚。

由于部队处于边界地区,长期缺乏人手,更不用说干事了,赵蒙生的到来对部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但实际上,赵蒙生只是到军队镀金,走走过场,从而便于之后的“曲线转正”,他家境优越,养尊处优,所以做工作从来都是蜻蜓点水,俯不下身。

连长梁三喜为了让赵蒙生尽快熟悉工作,一次又一次的往后推自己的探亲假,尽管妻子即将临盆。



可赵蒙生却始终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根本没想在这儿驻扎下来。

战争马上就要打响,赵蒙生的母亲想方设法把赵蒙生调到后方,避开战场。

这直接逼急了梁三喜,不仅仅因为他辜负了自己的一片苦心,更因为他这种贪生怕死的行为是对军人最大的侮辱。

他当着赵蒙生的面严厉训斥了他:“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候,你们都涌到部队里来,现在感到吃苦了,又削尖脑袋要回大城市”。



接着,又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可以说是影片的高光部分,家国主义情结在此升华到了高潮。

相比于为了不下乡而参军、为了调职才下部队的赵蒙生来说,梁三喜虽出生贫贱,但志存高远,心系祖国。



除此之外,梁三喜身上最值得歌颂的一点就是他诚实、朴实的高尚品质,一句“人死帐不能死”让无数人泪如雨下。

他在战前给妻子的信里写到,自己因给父亲治病欠别人和公家620块钱,如果自己牺牲了要妻子用他的550元抚恤金和家里卖猪的钱替他一定把账还上。

战场上梁三喜为掩护赵蒙生,壮烈牺牲,他胸前装的居然只有一张被鲜血染红的欠账单。

战争后,他的母亲梁大娘和妻子韩玉秀抱着他们刚出生未满月的女儿步行十几天才到部队,只为了还上欠款。



这种坚守“人死帐不能死”的诚实守信的精神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看来,依然震撼人心。

02大胆揭露军二代走后门,各种时代乱象展露无遗

相比一副人民子弟兵形象的梁三喜,靳开来是一个心直口快的武夫。

他与我们国家以往战争片中的英雄不同,他不是只出现在宣传画中或课本上高大上的“知识分子”。



他心直口快、做事一根筋,总是爱顶撞上司,所以领导干部也一直对他不看好,几次连里推选他当副连长,可上级就是不批。

直到战争开始前才被提拔为副连长,他打趣说:“战前赏了一个送死的官。”

出战前最后一顿晚餐,靳开来举杯对梁三喜说:“干了这一杯,烈士陵园见!”后来,两人果然牺牲。



战场上,他冲锋在前、吃苦在前,在全连没吃没喝的情况下,为了救活全连战士,违反纪律去砍甘蔗,那句“老子就不信200亿换不回一捆甘蔗”又何尝不是对当时政局的讽刺呢?

(资料显示:从1950到1978年,按照当时的国际价格计算,中国28年间援助越南总额达200亿美元。这意味着几乎每一位中国人,都缩衣节食从口袋里掏出20美元,送给了越南人。当时中国不顾本国大米、面粉供应紧张,花费宝贵的外币,从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家买来粮食,然后援助给越南,硬是一年援助越南3万吨大米以及300吨面粉、5吨葡萄干、1130箱酒及粉条、香烟、中成药、医疗器械等。)

但在踩到地雷壮烈牺牲后,却因为他的牺牲不是去堵枪眼,而是偷甘蔗,所以不被组织上承认是英雄,拒绝给他发军功章,这又何尝不是对上级各层领导们的讽刺呢?



让敢于说真话的人不能说话,让真正立功的人蒙受不公平待遇,这就是那个时代。

靳开来不喜欢赵蒙生这种“军二代”,所以他也丝毫不掩饰自己对赵蒙生利用特权的愤怒,甚至说“要自费到北京去上访”。



这是在那个时代里十分少见的,中国老百姓在银幕上看到大众子弟和特权阶层的公然对立,即使在今天也很少有导演敢触碰这个底线。

战争临近,赵蒙生的母亲试图在最后关头动用关系,把赵蒙生从军队拉出来,她把电话打到旧日战友、现任军长雷震那里,这让雷震很恼火。

作为军人,保家卫国是天职,临阵退缩是耻辱,更何况在军队之中这么一个本应该纯粹的地方,竟然还出现了走后门、拉关系的不正之风,实在是令人震怒。



随即,他在大会上当着全体官兵的面摔帽子骂娘,那段“谁敢把后门走到战场上,我偏要把她的儿子第一个送去炸碉堡”的台词即使在今天听起来也一样过瘾。

谢晋导演借片中雷军长的口,对当时特权滥用的现象进行有力的鞭笞,这无疑也是非常大胆的。



雷军长说的是真话,因为在电影中他也让自己唯一的儿子“小北京”凯华隐姓埋名上了战场。

后来,儿子光荣牺牲,军功章送到他面前,他亦老泪纵横。

战场上,小北京凯华炸碉堡,连发两颗哑弹都没有动静,暴露了位置,最终被敌人打死。

梁三喜一看炮弹上的日期是1974年4月,怒吼道“批林批孔,批他奶奶的”,这也深刻地展现了1966-1976年社会“极左”思潮所造成的恶果。



然而,也正是这些尖锐的问题,成就了那个特殊的年代,也成就了中国军人的坚韧和顽强。

因为当战争真的来临,任何人内心的那些复杂、身份的高低贵贱,统统都不算数。

炮弹是不长眼睛的,子弹面前人人生命平等。

03战争必将永远残酷,我们永远守卫和平

这些年战争大片并不少,不过,和动辄追求英雄情结、电影特效,甚至于追求流量的大片相比,《高山下的花环》确实显得普通得多。



但把普通的故事讲好,便是真实与伟大的开始。

谢晋导演把镜头投向了所有平凡的战士和百姓,而每个战士身后,都连着一个家,且绝大多数都是贫穷的家。

正是无数个这样的家庭为中国的独立、稳定与繁荣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才痛定思痛,摆脱了当时的穷苦与落后。



连长梁三喜母亲有三个孩子,老大在三十多年前的抗日战争中被鬼子杀了,老二在1966-1976年间含冤去世,只剩下唯一的孩子老三也就是连长,却也在越战中牺牲了。

他甚至还没来得及回家探一次亲,也没来得及看着妻子玉秀临盆,更没来得及看看自己的孩子就牺牲了。



而他的老婆玉秀,深深的爱着连长,是一个真正的好媳妇,心地善良、持家、守孝道。

作为一个农家女人,面对着在家操劳的辛酸,思念丈夫急切的期盼,以及对丈夫逝去的现实,她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

但这一切都让这样一个传统女性在白天和众人面前不能表现出来,只有深夜跑到丈夫坟前,她才终于真正地面对自己,真正哭诉自己的心里话,令人再次感怀。



雷震,作为军区的司令员,也需要面对唯一的小儿子“小北京”凯华的牺牲,在给老婆写信通知自己儿子死亡的消息时,他的脸部抽搐,热泪盈眶,那是作为一个父亲的悲伤。



柱子,是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人,他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

父亲千里迢迢来看他,问他怎么样时,他说了一句:“我是轻伤。”可父亲掀开被子才知道,他的双腿都已经被截肢,他哭着和父亲说:“以后不去见奶奶了,怕她难过。”

他脸上带着的那种些许自卑甚至病态的情绪,足以牵动观众的情绪。



是啊,在战争中能够活下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在双腿截肢被命名为轻伤的情况下,我们很难想象,那些勉强活下来的重伤患者又会是什么样的?

多年后回看《高山下的花环》这部作品时,才发现人们之所以说它伟大,并不在于它对战争有多么翔实逼真、波澜壮阔的描写,而在于它对人性和正义的展开的发人深省的探讨、对战争本身引发的反思。



而这正是电影存在的意义,也是《高山下的花环》存在的意义。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user avatar   li-wen-qi-6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战争与和平 (豆瓣)

苏联版战争与和平,1968年前苏联版《战争与和平》耗时五年完成,耗资高达5亿6000万美元(1968年啊),是世界电影历史上投资成本最大的电影

在拍摄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争场景时,苏联版《战争与和平》动用了12.5万名演员和35000匹战马,并且每位“士兵”都有自己的武器和军装,这一数字等于当年拿破仑那次战役的前线人数,等于重新打了一遍这场战争,后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而美国版《战争与和平》在拍摄过程中仅动用了1.5万名演员,军装也只订制了2400套,和苏联版完全不具有可比性。无论是在拍摄、人物、道具上还是在音乐、忠实原著上,苏联版都更精心。当时苏联方面准备了695门法国拿破仑时代式样的

大炮

以及587门俄罗斯同一时期式样的大炮,其中20门是从博物馆里拖出来的。波罗季诺会战场面动用的

火药

量:12

卡车

发烟火药,8卡车枪支发火用火药,9卡车发烟剂。

人去楼空,寂静的莫斯科,迎接着法国人。相比苏军出动十几万人,把博罗季诺会战重新打了一遍。苏联为了拍摄《战争与和平》最丧心病狂的行为就是……他们复制了一个莫斯科。没错,这是一个假的莫斯科。已经现代化的莫斯科显然无法实地取景,于是当年苏联在莫斯科东北郊搭建了一个占地面积足有十万平方米的假莫斯科,包括居民住所、政府机构、文化设施甚至还有一个完整的克里姆林宫,堪称世界电影史上绝无仅有的布景。

然后,为了拍摄莫斯科大火,把这个莫斯科一把火全烧了...

这本电影时长六个多小时,分为4个部分,但很值得推荐。和美国版相比,苏联版才真正称得上“大气磅礴、史诗风范”。与美国版偏重爱情故事不同,苏联版就是实打实的战争场面。

老毛子表示:我打仗狠,拍战争电影也狠,好莱坞你们倒是来和我比比看。

苏联版与美国版的投入比较:

苏联版战争与和平制作背景揭秘——战斗民族是怎么拍电影的

(百度百科数据和维基百科数据有出入,这里提供参考)

关于票房:出口之后席卷整个西方电影市场,把当年许多好莱坞巨片打得一败涂地成功翻本。以日本为例,1969年正式公映,极为轰动,全日本总票房高达两亿五千万美元(1969年啊!!!),后来日本于1971年再度上映苏联版战争与和平,票房火爆依旧。当时在日本,苏联版

《战争与和平》

的电影票一票难求,买黄牛票都未必能买到。即便身处冷战高峰期,这部电影依然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摘录一下

@jo jo

的回复:这个电影超赞,不光场面大,细节也很严谨。电影第二部中的俄军和第三部中的俄军的军服是不一样的,因为历史上这期间俄军的确换过装。为了贴近历史,剧组又是额外的几万套军服费用支出...

其实俄国人拍的很多战争电影都很不错,因为他们拍得非常简单粗暴干脆,比如回复提到这个导演拍的《滑铁卢》也很宏大,比如车臣战争为题材的《炼狱》、《爆破》。至于美国人拍的战争电影,首推《黑鹰坠落》。


超过一百赞啦,补点剧照(原电影比静态图要震撼几百倍,可惜知乎不能发GIF)

照片来源是一个人人网相册,在此PO地址:

photo.renren.com/photo/

战争场面1

标准的方阵战术

战争场面2

战争场面3

战争场面4

娜塔莎,至少同样比较《战争与和平》的演出的话,不输赫本版

安德烈公爵

皇帝

舞会,因为题主只问了战争,但其实这本电影有大量的文戏,也比美国版要用心

给广大男同胞的福利,看看美版的关注点都在哪里


user avatar   gunirs-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人提这个:勇者行动(多图,侵删)


  1. 拍摄缘由:2007年,本片的导演迈克·麦克罗伊和斯科特·沃夫为美国的水上特种部队拍摄了一支视频,在拍摄的过程中,海军方面把最精锐的海豹突击队借给他们拍摄。(这部影片中所有遮脸的军人都是海豹的现役队员)在拍摄期间,他们和海豹突击队同吃同住,接下了深厚的友情。在那支视频的拍摄行将结束的时候,麦克罗伊和沃夫萌生了要拍摄一部讲述海豹突击队执行的一项阻止恐怖分子袭击美国秘密任务的电影。
  2. 这部影片中所有的枪械是真实的枪械,不是道具。
  3. 个人感觉这影片其实没什么剧情,但是好在其中的战术演示,真实展现现阶段下特种部队行动方式与细节:

高跳低开伞降(这个在战狼里面也有,可惜 他们是做的特效) 也只有美国有这种全球投送能力了

大号鱼雷

防反光伪装网

无人机

-----------------------------------------------------------------------------------------先这样


user avatar   yang-si-m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实的电影,首先要属于俄罗斯的《炼狱》。

感谢评论里面刚子提供的该片链接,链接如下。

tudou.com/programs/view

《炼狱》是近年来最真实的一部战地电影,电影中没有任何美好的东西。

摄影师用写实手法,刻意拍摄了许多以往战争题材片所未描绘过的惨烈场景。车臣雇佣军把俄军士兵的头割下来,挂在火箭弹上射向对方;俄军坦克手奉命把战友们的遗体碾碎。虽然是模糊的画面、单调的机位、幼稚的音效以及少得可怜的特技,但却排出了在场感,仿佛不是电影,只是战场上截取的镜头。

电影最开始,十几个伤兵试图利用一辆公用巴士向后方医院转移。由于伤兵过多,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争抢上车的情况。两个车臣女狙击手使用狙击枪,将巴士击毁并且燃烧,车上几个伤兵被烧死,两个保护伤兵的俄军士兵被他们击倒,两人残忍的向他们身上打了数枪。

车臣军人在和俄军的对峙中,将一个被俘年轻士兵的人头活活切了下来。没有人头的尸体的四肢还在不断的抖动,随后用没有引信的RPG火箭筒发到俄军固守的建筑物上。这个人头从楼梯上坐着的十几名俄军士兵身边滚落下来。几个俄军士兵交谈:又一个人头!他们之前把机枪手的人头和睾丸都割了下来,把睾丸塞在嘴里发射过来,割俄军战俘人头的是一个带着头巾的阿富汗雇佣军,他一边割一边说:我们在阿富汗打败了你们,你们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现在我们一样能在这里打败你们。

这时候,两个车臣女狙击手还在找寻他们的目标,他们发现了一队俄军士兵,随即开枪击中其中一人的腿部。然后一个女狙击手不断开枪让队友无法去救这个人,另外一个女狙击手一枪击中其裆部,让这个人极为痛苦的死去。



炼狱里面的镜头,最后一张就是阿富汗圣战者将俄军战俘头砍下,用火箭筒发射到俄军阵地,用来恐吓。

整个影片没有多余情节,有的只是血腥,景色也是灰暗的。似乎的确是俄国导演用来表达某种让人头晕目眩的思想的道具。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

@sxc

邀请。非常非常感谢。

为了防止邀请我的sxc老师撤销邀请,我不得不截图。


@朱峰女士,你的答案,为了防止你进行修改,我已经截图了。没错,如你问题当中所说,礼貌是不是软弱?

当然不是。

我自问是一个普通人,在知乎得到关注多,也只是因为我勤勤恳恳,一个字一个字写得多,仅此而已。

我去咕咚网之前,当过记者,做过公关,我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是我深深知道,原创是品德,是节操。做记者,报道要如实,要客观,要中立,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

我为什么要在微信群“红包体育”里面和你抬杠,为什么要质问你,想必你已经不记得了,然而我记得清清楚楚。


我不关注你的微信号,那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的。朱峰女士,你说你没做过亏心事,那么想必在你看来,未经他人许可引用、转载他人原创的内容,不算是亏心事了。


你不记得的事情,我一点一点帮你回忆起来吧。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当你加入“红包体育”的时候,我对群主说了一句话。【我很高兴,我有不删除任何聊天软件当中聊天记录的好习惯。】


这里截图当中的日期是一直就存在的。至今我的iPhone 4S也一直在用呢,不可能改掉。


你为什么和我说抱歉,你忘了?2015年3月3日你所说的,是真的都不记得了?


当时我的反应,算是很克制的了,毕竟当着“红包体育”群里这么多人的面。

为什么我过了这么久,才再次在“红包体育”群里质问你,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知道每个人做自媒体不容易,想靠着才华变现,更加不容易,当时你肯道歉,说你会改,那么我也就得过且过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改了吗?如果你改了,你就不会不经过

@式微

同意,转载她的答案,而且还将她列为“第二作者”。

你的所谓声明,夹杂在你的正文内容当中,而不是正式开辟一个子栏目道歉,被诸多的信息噪声遮盖着,这就是你的诚意?

上述三张截图,是2015年6月17日早上8:43时截的。我现在还很怕诸多水军说我图片造假呢。下面两张图,是2015年3月3日晚上20:49时截的。那个时候,你的微信ID还没有“太阳表情”。

这个总不能说我作假了吧?



而你在面对我的质疑的时候,说了些什么话,你还记得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截图的原因。

二次编辑加了些东西,就可以等同于你自己的原创,是吗?


事实证明我当初心一软得过且过,才是真的错误。


你说了“最初开时,格式内容混乱,但转载内容标明了作者”——我还是那句话:用了我的东西,问过我吗?

你说了“微信对于转载格式有了新要求后,我们也跟着学习,把之前来源不明的全部删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不合规的转载“——来源不明?请看看截图,你自己说过的话,怎么就这么快忘了呢?”是从虎扑、知乎、直播吧很多来源的文章“,这还算是来源不明?

你说了“暴力行为冠以道德名义,缺又恰恰选择了一个认真做事的自媒体下手,无论是出于要稿费,还是炒作涨粉,都不会实现的”——暴力冠以道德的名义?我质问你,就是暴力,你不告而拿,拿了我的答案,也拿了知乎上别人的答案,这种偷窃行为,就是道德的?


另外,请弄清楚,到底谁在炒作?我只是把原文作者式微老师带到了“体育红包”群,让她自己和你说清楚,这就是炒作?式微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没有成功,自己写了篇专栏,以正视听,这叫炒作?

你说了“另外。。。您在背后诽谤我的许多聊天截图我已经给了律师。我们没做亏心事,我们礼貌但不软弱,真的,用法律途径解决,只对我们单方面有利啊。但您若真的要这样苦苦相逼,请也不吝给我一个您的地址,给您去一封律师函”。


我在背后诽谤你?请把截图放出来,让知乎用户都看看,我到底怎么诽谤你了。


你没做亏心事?没做亏心事我会质问你为什么不经过我允许转载了我的内容?


说我苦苦相逼?到底谁逼谁?“咕咚-李旸”是我在“红包体育”群里的ID,那是因为之前说过要标清楚所在的企业、媒体和姓名,所以我这样写。


我再说一次: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我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我的内容;我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式微老师的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式微老师的内容。


知乎上的回答问题,是我业余时间所为,工作忙的时候我只能下班回答问题,晚上写公众号内容,或者把知乎的答案放到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去。关于足球篮球的内容,和咕咚网没有一点关系,全部是我自己的业余创作。


而你,直接找到了咕咚创始人、CEO申波先生,也就是我的最高领导,去质问我的行为是代表咕咚,还是代表个人。


我在知乎的ID和个人说明写得清清楚楚,没有和咕咚有任何的关联。你没有经过我个人的允许,转载引用我在知乎的内容,被我质疑你转载了别人的内容,居然好意思说是“法律层面的诽谤”?居然还去和我供职的企业对质?


到底是谁苦苦相逼?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把知乎用户的文字答案,变成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放到视频当中去,是吗?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未经他人许可,擅自转载、引用他人在知乎的原创答案,是吗?



最后我很想问一句:你既然深知自媒体人的成长有多么不易,为什么你还要去做“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其他自媒体人的内容”这样的事情?


最后,是我放出的所有截图的具体信息。



我在这里声明:我是知乎用户李暘,在知乎的每一个答案,在知乎的每一篇专栏文章,不敢保证完美无缺,逻辑严密,没有错别字,但全部是我自己的原创内容,任何人未经我许可,转载、引用、抄袭我的答案,即为侵权行为。


user avatar   cpcliu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凤凰社:

比尔转述邓不利多的话, 只要不把从巧克力蛙的卡片中撤下来,他们做什么他都不在乎。

邓不利多卡片:

被公认为当代最伟大的巫师

邓布利多广为人知的贡献包括:

一九四五年击败黑巫师格林德沃,

发现龙血的十二种用途,

与合作伙伴尼克·勒梅在炼金术方面

卓有成效,邓布利多教授爱好室内乐

及十柱滚木球戏。


虐。。。




     

相关话题

  在电影中无论如何都要挖出子弹,取出子弹对受害者的健康有那么重要吗? 
  中俄为什么不能联合研发四代机? 
  如何评价电影《蜘蛛侠:英雄归来》(《Spider-man:Homecoming》)? 
  如果没有希特勒,二战会爆发吗? 
  2022 年春节档电影,你最期待哪一部? 
  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后,乌克兰究竟损失有多大,对乌克兰有哪一些恶劣影响? 
  拿破仑时代,在战场上受伤了有多大存活率。? 
  东风快递在全球「快递行业」的地位如何?有何特点和优势? 
  如何看待中国国防教育现状? 
  《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为什么会票房不好? 

前一个讨论
工作比较忙的人,适合养什么狗做宠物?
下一个讨论
敌后战场除了百团大战还有什么战役?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