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美军史为什么没有上甘岭? 第1页

  

user avatar   excalibur-11-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曾经在美国的书店(比如洛杉矶的Last bookstore,纽约的Strand书店)战争史专栏里认真找过有关朝鲜战争的专题书籍,很可惜,真的非常少。除了大卫·哈伯斯坦姆《最寒冷的冬天》(几乎书店标配,有幸入手一本),基本没什么像样的专著论述朝鲜战争。

可是,前面有关二战的书占一个书架,后面有关越战的书也占一个书架,朝鲜战争的书少的可怜。

难怪美国人说朝鲜战争是“被遗忘的战争”(The Forgotten War),可能是前后的二战和越战过于残酷和持久,反倒让夹在中间的朝鲜战争显得微不足道。

其实,朝鲜战争作为冷战时期的第一场热战,意义非常大,几乎奠定了后期东北亚几十年的局势。但是,不管朝鲜半岛打的如何热闹,美国当时的战略重心毕竟还是在欧洲和北大西洋,在那里同苏联争夺欧洲和大西洋沿岸的主导权。

所以,朝鲜战争受到的关注就相对少很多,而其中的上甘岭就少之又少了。

如果说美国对上甘岭战役提的少,其实,我们对朝鲜战争后期的白马山战役提的就更少了。白马山战役(1952年10月6日至14日)发生于上甘岭(1952年10月14日-11月25日)之前,韩军韩9师在美国空军的掩护下,朝鲜境内铁原郡西北大约10多公里处的白马山,挫败了“万岁军”第38军,作为朝鲜战争中对志愿军唯一的获胜战例,韩国军方战后一直大力宣传白马山战役,击败38军的韩9师也因此被称为“白马部队”(백마부대)或“白马师”(백마사단),这支部队再后来还参加过越南战争。

另一个侧面,从美国的影视作品也能看到,有表现一战、二战、越战、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却很少有表现朝鲜战争的,我知道的就一个1959年的《猪排山 Pork Chop Hill》。许多美国朝鲜战争老兵也抱怨自己的国家倾向于忽视掉这场战争。

也许作为补偿,朝鲜战争纪念碑在1995年7月完工,而越南战争纪念碑早在1982年就已经矗立起来了。

最后:

位于华盛顿的朝鲜战争纪念上刻有一句话

“Freedom Is Not Free.”

对美国人如此,对我们更是如此。


朝鲜战争相关:

北纬17度线相关:


user avatar   hui-du-12-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一

首先,上甘岭是中方的叫法。美军关于进攻上甘岭的战斗计划是“摊牌行动”,另外,在中方的地图叫法,上甘岭这名字是山下的一个小山村名,主战场是597.9高地和537.7高地,这两个主峰阵地,包括围绕周围的一串小高地。战役暴发前,这两个高地分别驻有志愿军15军45师下面的1个加强连。美军管597.9高地和537.7高地,分别起名为“三角山高地”“狙击兵岭”或者是“598高地”“狙击棱线”。

之所以叫“狙击兵岭”,是因为山上15军的战士发起的冷枪冷炮运动,打得美军抬不起头,这里要说一点是,按15军的回忆,15军刚上阵地之初,对面的美军是非常猖狂的,他们可以大白天在外面晒太阳,也懒得修工事,全让朝鲜苦力作,志愿军这边敢打一枪,美军就还上一顿炮,所以美军很狂,15军在修好坑道工事以后,开展的冷枪冷炮运动,打得美军连拉屎拉尿也得躲在工事里不敢出来……

上甘岭战役或者说“摊牌行动”是美军精心策划的主动进攻,意图打破当时在朝鲜整条战线上联合国军的不利局面,因为当时在整条战线上,志愿军处于是积极进攻的活跃状态,大量组织营,连,排级主动进攻,大量消耗联合国军的有生力量,而联合国军因为总兵力捉襟见肘,根本无力还击。“摊牌行动”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美军组织的一次有限进攻,尤其是选中了“狙击兵岭”这个美军士兵怨念深重的高地,美军初级计划是投入2个步兵营,在16个炮营支援下进攻,当然后来兵力简直……最后经过双方不断的添油加码,进攻两个连级阵地的战斗发展到战役级别,也就是林彪后来说的“血磨子”级别,最终进攻者精疲力尽,铩羽而去。

再补充一点

战后志愿军15军的战史总结里,说过这样一句,在上甘岭,于敌同归于尽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统计到有名有姓的有67人。实际上还有很多无名战士。

战役中,按当时现场的战士目睹,他们曾经亲眼看到附近一个高地坑道口被美军发现,美军立即集中攻击机用重磅炸弹猛炸,旁边山头的我军战士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无可奈何,最后硬是看着美军把坑道炸塌,里面的战士全捂里面了,然后美军发起对高地的进攻,正当美军人群已经涌上山顶时,不知从那里跳出一个战士,冲到美军人群中于敌同归于尽。后来有人分析,这个战士可能是坑道里事先派出的观察哨,是整个高地唯一幸存的人,在战斗的最后时刻,他选择了最后的打击敌人!没人知道他叫什么,也不可能知道了。


今天,中美两国又一次走到了历史的交汇点,很多人在讨论现在的贸易战,有可能转为冷战甚至热战。很多人在说,中国今天的实力不够强,得退让,忍让。但如果重温几十年前历史,再回想当年那个上甘岭山头孤独的无名战士,他眼睁睁看着他的战友们在坑道里,被一点点炸塌,一点点全部闷死,那时,那怕有几架战斗机飞过,美军的攻击机也不可能这么肆无忌惮。再想想1年多以前长津湖的杨根思烈士,阵地上最后只余下他一人,他可以在山头清楚的看到远处美军机场在不停的转运伤员,运送物资。那怕志愿军有2门榴弹炮,也足够打乱美军的空运,可是志愿军没有!

现实足以让人绝望!他们胆怯过吗?他们退让过吗?不,他们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他们会去战斗!去打击乃至消灭敌人。无论生死,他们都是强大而无畏的战士,是让敌人胆寒的战士,他们的光芒必将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




以前国内有研究上甘岭军史的战史专家,曾经在美国遇上过一位美军专门研究上甘岭战史的人士,这位人士曾经就是上甘岭第一波发起攻击的美军第7师下面一个团长。他在战后收集了不少相关资料,出了一本鲜为人知的小册子,不过没有汉译本,国内战史以前摘录过他的一些。我凭记忆说下。

1、战前美军积极准备进攻情报,其中一项就是捕俘,这位美军团长带了一位前棒球选手士兵出发,成攻的抓到一个志愿军哨兵,可能是很瘦小,美军那个棒球手把志愿军哨兵夹在掖下就带回来了,回来一看,哨兵吐血死了,据说是活活的夹死了。

2、战事刚开始不久,又抓到一个中国伤兵,这个伤兵一个字不说,被美军认为是智商有问题,整个上甘岭美军共俘获志愿军50名左右。

3、战斗中,前沿美军不停的报告说遇上优势志愿军的进攻,弹药耗尽什么的,那个美军团长最后亲上阵地,正好遇上志愿军发起攻势,他亲眼看到志愿军战士穿过炮火无畏的进攻,美军团长大为惊异,认为这是最可怕的战士。

4、无论是参战的美军军官还是韩军官,都对志愿军前所未有的猛烈炮火印像极为深刻。韩军的阵中日记大量记载了志愿军在反击中用炮弹量,经常是为反击一个很小高地,可以一次打7000发以上的炮弹。

5、此战中,志愿军高射炮火力异常猛烈,掩护地面炮兵在白天也不断开火支援前沿(这在以前往是很少有的),美空军在某日的对地突袭中,有架战斗机被击伤,然后这架飞机干脆直冲志愿军地面炮兵阵地,共归于尽。美军记载后来追授荣誉勋章,志愿军内部没有相关记录。

另外我补充几点关于上甘岭的印像

国内一直以来都在宣传上甘岭战斗中官兵的英勇或是坑道战斗,其实对于上甘岭来说,志愿军炮兵支援能力和后勤支援能力是战役能胜利的重要保障。没有这两点,不用谈战役的发展了。要知道,志愿军从1950年底入朝到上甘岭战斗不过2年功夫,其装备,战法,训练得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式的提高。

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在战前曾经认为,只要集中空炮兵火力,没有攻不下的阵地,在其后的上甘岭战斗中,联合国军付出的伤亡,投入的兵力是前期计划的N倍,依然败下阵来,这种结果直接导致了联合国军高层对战争前景黯淡。

回头再补充


user avatar   midair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位啊狼的评论纯属胡说八道

1、白马山和上甘岭是两场战斗/战役,时间地点无重合。上甘岭的规模(双方17个团)比白马山(双方7个团)大很多,白马山反而是个战斗。

2、38军在白马山一共投入部队番号上只有4个团,每个团只投入一部分兵力。就是这四个团全部死的一个不剩,也离“全灭建制”差的远得很。

3、上甘岭战役联合国军进攻部队为美7师和韩2师。与韩9师毫无关系,从上甘岭到白马山中间是志愿军三个军的宽度(38、12、15),一个韩9师能支持这么长的战线还发起攻击?改名叫整编第9军好了。

4、上甘岭-五圣山战斗志愿军部队为15军和12军的一个师。

再添加一点

5、“五个山头”用语模糊,上甘岭是个村,附近有两个山头(597.9和537.7),五圣山前倒是确有五个高地(含上甘岭的两个),但是并未丢失4个。经查,597.9高地有五个山峰,其中除了主峰外被联合国军控制,或许指此处。

6、同上,对于山头的描绘不清让人无法判断他描述的到底是整个上甘岭战役还是单指597.9高地的争夺战。双方都轮流占领两个高地多次,其中美军从未能完全占领597.9高地。联军最终丢失了整个597.9高地,仅占537.7高地的一部分。

7、两个高地表面都很小,只能容纳3-4个连。按他的标准联军的攻击和防御也是“添油灯”。

8、美军伤亡极低—————美军一个师在12天内伤亡了2000人,不知又有几盏油灯好添。

9、27个连全灭:这个连反驳价值都没有,对于战争的幼稚想象。15军在第一阶段一共组织了26个连参战


user avatar   jjdxbb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这场战役美军确实打的比较丢人。

之前志愿军秋季战术反击作战总体比较成功的,拿下了多个联军控制的高地,摊牌行动实际上是对这些战术高地进攻的有限报复,也顺便恢复一些士气。

范弗利特选的阵地是两个连级阵地,实际上比较突出,便于联军兵力展开和火力发挥,本身就是相对好打的阵地。参谋们普遍估计由于有16个炮兵营和空军支援,最高付出200人伤亡就可以达到战术目标。

可结果很打脸。美七师10月14日投入战斗,一开始准备都用2个步兵营,结果打成添油了,到25号已经动用了8个步兵营参战,付出了2000+伤亡(有的连队军官全部战死),还没稳定阵地。这个时候美军是不会硬抗的,伤亡比例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后撤补充。所以25日后美7师撤出战斗,把阵地交给了韩(wei)军2师负(song)责(si)。

韩国人对此安排非常恼火,《韩国战争史》里记载:当时军团这一措施立刻激起舆论,给人一种只顾减少美军伤亡的印象。

韩二师师长姜文奉回忆:那本是预定美军的进攻任务,可是它每天付出200多人伤亡也夺不回,受到报纸批评。因此就把任务交给了我师。换句话说,是叫我们当美国兵替身。所以接受换班任务时我就感到美国人韩国人同样都是人,这不是叫我们替他们牺牲么?

韩国人预感果然很准!换防的这一天,志愿军开始抽调炮七师两个营,炮二师五个连,60军野炮两个连增援上甘岭地区。该地区志愿军火炮数量超过130门(不算各种口径迫击炮,大概5个炮兵营),两个高地总面积也不过两个足球场大小要承受双方20多个炮兵营轰击,想象一下山头的感受。当然志愿军后面随着战役继续,又从周围抽调了大量大口径榴弹炮和火箭炮参战。


具体战役过程很多文字都有记载,我就不具体说了,反正双方基本上炮兵放开了往阵地上轰,韩二师一个营一个营一个连一个连的往阵地填填上,按他们自己记载11天伤亡超过6000人。后期韩二师上来的基本都是韩军新兵了,甚至组织不起来像样营级规模的进攻了。我记得这一时期有个战斗英雄胡修道,一人就守住某阵地一天,打退了韩军41次攻击。

联军司令官克拉克后面在回忆录里写:我们死伤的人数8000以上,大部分为大韩民国之官兵,得不偿失。

当然,虽然很丢人,但也不是说美军史就没写。《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一书中就有不少对三角山和狙击兵岭(即上甘岭)的回顾,我贴一点出来。

“摊牌”行动得到了一个令人嘲讽的结局。10月25日,韩军第2师接替了美军第7师的阵地后,又开始参加夺取狙击岭的激烈战斗。中共部队和南朝鲜军队为占领高地打了好几个回合,但任何一方都未能取得对高地的完全控制权,所以当韩军第2师授命去攻打“三角山”之际,它仍然没有摆脱狙击岭的战斗。
   10月30日,中共部队以3个营的兵力把598高地从韩军的手里夺了过去,11月3日,敌人经过一场激战后又占领了珍妮·罗素山。此后,中国军队对韩军穷追猛打,死伤人数剧增,11月5日,詹金斯将军中断了对“三角山”的进攻。
   攻占狙击岭的战斗持续到11月8日,这时韩军部队是“摊牌”以来第14次部分占领高地。在这后半个月,来自中国军队的压力减弱了,威胁韩军的巡逻队以及探照灯也减少了。
   至此,6个星期的艰苦奋战过去了,联合国军司令部所属部队控制了狙击岭的一部分,但失去了整个“三角山”。在“三角山”5天战斗中,他们由最初的2个营的兵力发展到2个师以上的兵力,死伤人数由200人增加到9000人。尽管中国人大概在这场战斗中耗费了10000名士兵,但是他们丝毫不感到缺乏兵力,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表现了为夺取有战术意义的高地,他们是愿意付出重大牺牲的。“三角山”之战,中国军队以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扭转了白马山之战的败局,挽回了面子,并且迫使联合国军停止进攻。

向伟大的志愿军将士致敬!




  

相关话题

  穿越1950年投朝 得知仁川登陆情报 能否设法伏击美国舰队?如果成功,能否挽回战局? 
  为什么清朝政府能容忍朝鲜使用明朝年号还收容明朝遗民? 
  丁宝桢处死安德海,为何没被慈禧穿小鞋? 
  美国为何没在国共内战的时候全力支持国民政府? 
  沙俄向西伯利亚开疆的动力在于哪? 
  将来中国会不会出现一次怀旧复古的阅兵? 
  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冀朝鼎的具体措施是怎样的,能瞒过宋子文,却对国民党造成巨大冲击? 
  穿越1950年投朝 得知仁川登陆情报 能否设法伏击美国舰队?如果成功,能否挽回战局? 
  周厉王时期国人暴动,周厉王为什么不调动军队镇压? 

前一个讨论
《蜘蛛侠 3:英雄无归》北美定档 12 月 17 日,截止目前中国大陆待定,国内还有希望引进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迪士尼真人版《白雪公主》的选角?





© 2024-05-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