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哪些冷门但值得了解的历史人物? 第1页

        

user avatar   yi-li-li-ya-de-ma-ku-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代炮兵战术之父,德国人,乔治.布吕赫穆勒。

一战德国炮兵上校,“蓝色马克思”勋章的获得者(一战德国最高军功章,只授予了122个人,其中只有两个炮兵军官)。你所熟悉的所有现代炮兵战术,不论是当代的计算机自动机算诸元,还是几十年前大规模采用的精密法,成果法,优补法等等,几乎全部脱胎于布吕赫穆勒的研究成果。

布吕赫穆勒和“蓝色马克思”勋章,讽刺的是,这个勋章的全称竟然是法文:Pour le Mérite

话说,战争爆发后,西线在1915年进入了所谓的“堑壕战”,双方都为了突破对面的战壕系统伤透了脑筋。

布吕赫穆勒逐渐发现,西线堑壕战中,那种动辄好几天甚至好几星期的炮击,并不会在进攻中产生多少积极影响。相反,这种机械的炮击不仅摧毁了敌人阵地前后的地面,还摧毁了绝大部分的交通设施,让接下来的推进极为困难;同时敌人也得到了足够的预警时间,他们往往先撤出阵地,等到炮击结束后,再回来,换句话说,这种炮击把炮弹都浪费到了空无人烟的战壕里,而敌人却可以逍遥的将预备队早早的准备好,等待反击;第三点,漫长的炮击导致了惊人的物资消耗,比如1916年7月的索姆河战役,英国人用1500多门大炮打了7天,打出去了163万发炮弹,到了1917年7月的帕斯尚尔战役,英国人再接再厉,用3200门火炮在10天内打出去了410万发炮弹,后勤部门因此加班加到要崩溃了。

布吕赫穆勒从1916年6月俄国对奥匈帝国发动的“勃鲁西洛夫攻势”中得到了灵感,在这次战役里,俄国人受制于弹药不足,不得不采用一种更经济的,短促而猛烈的炮击作为进攻的开场,结果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于是,布吕赫穆勒逐步提出了自己的炮兵战术主张,即:“我们(炮兵)的目的仅仅是打垮敌人的战斗意志,将他们牢牢钉在自己位置上,然后用压倒式的(步兵)进攻彻底打垮他们”。他将这种战术称为“中和战术”(Neutralization tactics),以区别于过去的“摧毁战术”(Destruction tactics)。

从左至右:俄军勃鲁西洛夫老爷子,英军兵工厂里的重炮弹和索姆河战役后堆积如山的弹壳

布吕赫穆勒在历史上头一个提出:炮击要细化为若干阶段。一个典型的分段炮击应包括:1.短促的奇袭—瞄准敌人的指挥和通讯中枢;2.反炮兵炮击—瞄准敌人的炮兵阵地;3.纵深炮击—瞄准敌人的预备队集结地区;4.收尾炮击—对敌人的前沿阵地进行一连串饱和式炮击。为了防止敌人发觉真正的进攻时间节点,布吕赫穆勒一般会在第1和2阶段中穿插一些引诱式的饱和炮击,让敌人认为进攻将至,开始将部队派驻前沿,这样布吕赫穆勒会立刻调动炮兵全力摧毁敌人前沿,给敌人造成重大损失。

在“米歇尔”行动德军炮兵中采用的7大阶段炮火准备列表

布吕赫穆勒还创造性的使用“毒气弹”来反制敌人的炮兵并掩护己方进攻部队的侧翼。他用轻型的速射炮向敌人的炮兵阵地发射混合毒气弹,以足够的发射密度,让非致命的“蓝十字”毒气(呕吐型毒气,当时的防毒面具很难防御这种毒气)迫使敌人炮兵摘掉防毒面具,然后用致命的“绿十字”毒气(窒息型毒气)瘫痪敌人的炮兵。用他的话来说:“我们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摧毁敌人的炮兵设备,而是让他们暂时失去功能”。同时,布吕赫穆勒还会将毒气弹发射到进攻部队的两翼,形成两道烟幕,阻止敌人攻击己方前出部队的侧翼。

从左至右:德军几款毒气弹,德军在用毒气弹炮击联军前沿

布吕赫穆勒的另一个革新是将不同类型的火炮赋予不同的任务。正如前面所说,当大家还在用榴弹炮进行反炮兵作战的时候,他用速射炮,因为他追求的只是瘫痪敌人的作战能力,而不是摧毁敌人的大炮;他让大量的榴弹炮侧重于压制对方的步兵,但是,又能保证这些火炮可以灵活的在压制敌人炮兵和步兵的任务间切换;重型火炮(150毫米口径以上),列车炮等重火力,则被集中起来用作对敌人纵深目标,如交通枢纽,指挥中心,后方集结地的打击。

从左至右:德军FK16 77mm野炮,leFH16 105mm榴弹炮,sFH13 150mm榴弹炮和Mrs16 210mm重型榴弹炮

为了达到让成千上万门火炮各司其职的目的,布吕赫穆勒推动德军改组了自身的炮兵指挥系统,将战役期间前线炮兵集中化指挥。他将反步兵的任务下放到师一级炮兵,而将反炮兵的任务集中到军一级炮兵,同时,重炮部队的指挥权上收到集团军级别,这样三个层次的各型火炮均可各司其职,并在集团军的指挥下灵活切换。

此外,对于炮击精度方面,布吕赫穆勒和德国军工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炮兵射程修正表就是这个时候发明出来的。在这之前,为了准确的击中目标,炮兵需要在观测队的指引下,对着目标发射几枚试射弹,然后在通过上下左右的调节最终准确击中目标。而因为每门炮的弹道属性都不同,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前,大批火炮都需要试射,且不说这样做多么耗时间,这么大的动静,都足以暴露任何战役企图。在布吕赫穆勒的建议下,德国军工部门在后方对几乎每一门火炮都进行了不同射程的试射,并仔细记录下每门火炮的弹道数据。同时,OHL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加入天气,湿度等条件参数,形成了历史上第一套炮兵射程修正表。有了这套表格,德军可以不经前线试射,就瞬间将大量炮弹精确的倾泻到敌人的头上。这种炮兵弹道测试和校正的原理,现在北约(NATO)还在用。

复杂的炮火规划,加上大大提升的准确度,德军内部将布吕赫穆勒的整个炮兵作战理念称之为“炮火华尔兹”。而推进了这么多工作,布吕赫穆勒在OHL里受到了各种赞誉,鲁登道夫称其为:“战争中最卓越的士兵之一”,霍夫曼更是赞他是“炮兵天才”。

布吕赫穆勒的战术在最后的“皇帝会战”中得到了检验,德军凶猛的炮火和截然不同以往的炮兵战术,给协约国部队造成了巨大伤亡。配合“风暴突击队”战术,德军在1918年春季攻势中,取得了以往四年难以想象的战果。当然,因为资源的匮乏和盟友的崩溃,德军最终后继乏力,失去了夺取战争胜利最后的机会。但是布吕赫穆勒的战术,最终被全球炮兵采用,并在100年终不断发扬光大,不断进化完善。

安利一下,我的《第聂伯河会战》系列:




user avatar   wang-shi-tao-42-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康布雷同盟战争的阿尼亚德洛之战中阵亡于法军之手的雇佣兵队长皮埃特罗·蒙蒂Pietro Monte(1457-1509),本身也是一个在当时非常知名的武艺专家,留下了很多关于武艺和军事战术的著作。不仅如此,他与当世意大利的许多文艺复兴时期名人诸如达芬奇、卡斯蒂廖内和佣兵队长桑瑟维里诺都有交情,比如达芬奇曾在笔记里透露他与蒙蒂讨教投掷飞镖的技艺

卡斯蒂廖内在他的名著《廷臣论》更是将蒙蒂描述为精通摔角、运动以及各种十八般武艺的大师。在米兰期间,蒙蒂还担任过佣兵队长桑瑟维利诺的武术指导,也很受米兰大公路多维科·斯福查器重

后来意大利战争的局势风云变化,法王路易十二首先征服了米兰,囚禁了大公路多维科。失去了祖国米兰的桑瑟维利诺因为各种机缘投入到曾经的敌人法王路易十二帐下,而蒙蒂作为他的师傅却最终加入奥尔西尼家佣兵团,为威尼斯共和国服务。在康布雷同盟战争中关键的阿尼亚德洛一役中,蒙蒂作为威尼斯侧指挥官德·阿尔韦亚诺麾下的一员,跟随主将向抵达Agnsdello的路易十二的主队发起攻击,却遭到法军的三面包围,最后忠于职守力战而死。佛罗伦萨著名史家圭恰迪尼在他的著作《意大利史》中就对蒙蒂的勇战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威尼斯人在是役如果都能像他一样忠于职守的话,阿尼亚德洛一役的结局将会大不一样(暗讽避而不战的另一位威尼斯指挥官尼科洛·迪·皮蒂吉拉诺),甚至还据此附会地认为蒙蒂是出自光荣的托斯卡纳名门(然而蒙蒂其实是西班牙人)

尽管时人对他的评价很高,并且也相信他的著作影响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剑术流派,但因为诸多关于他的史料较为碎片,无法较清晰还原他完整的经历,加上他的作品在他身故以后传播有限,使得他在今人当中的名气远逊于曾与他有深交的友人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得意弟子桑瑟维利诺最后在帕维亚之战中以66岁的高龄出战,并在是役中光荣地为了保护法王弗朗索瓦一世而战死,也算是继承了师傅的荣誉了


user avatar   20shi-ji-yan-jiu-s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瓦西里·舒尔金(1878~1976),20世纪初俄国著名暴力极右翼组织“黑色百人团”创始者之一、帝国杜马议员、君主制的鼓吹者、反犹主义者、民族主义者、布尔什维克的死敌、参与劝说尼古拉二世退位、斯大林的铁杆粉丝(后期曾为斯大林没有称帝成为沙皇而惋惜)曾参加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他是诱使法国干预俄国内战的关键人物、并在人生的最后阶段预言了苏联解体... ...

这位老兄从19世纪70年代一直活到20世纪70年代,在其将近100年的人生中,留下了惊人的命运传奇,成为俄罗斯帝国末期与苏联前期的历史活档案。

▾1905年,“黑色百人团”在敖德萨游行。(该组织在苏联解体后又死灰复燃)

▾瓦西里·舒尔金,左:年轻时期、 右:晚年

舒尔金喜爱一切专制集权。他虽然反犹,但更厌恶对犹太人进行屠杀。

1920年,当各路白军人马被苏维埃摧毁后,他流亡国外。

从20世纪30年代起,舒尔金发现在斯大林铁腕统治下苏联日渐强大,越来越具有他心目中理想的帝国范儿,他转变了对布尔什维克的态度。正如他后来真情流露的写到: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我国已成为世界性的帝国。正是他实现了俄罗斯几代人奋斗的目标。GCZY日后终将会消失,但帝国 - 将永远存在!遗憾的是,斯大林不是真正的沙皇,但他却拥有沙皇的一切品质!你们共产党人不懂俄罗斯的灵魂。人民需要一位强悍的父亲来领导。如果
斯大林不是布尔什维克该多好啊... ...

与苏联宣传部那些为了仕途溜须拍马屁的人不同,舒尔金是真心喜欢斯大林。大清洗时期,斯大林表现出的冷酷,更加符合了舒尔金这个“帝王控”的口味。

▾1934年,流亡期间的舒尔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曾几次请舒尔金出山,但均遭拒绝。他十分明白德国佬并不在乎于俄国是,他们要的只是俄罗斯的土地。

1944年,纳粹完蛋在即,舒尔金目睹红军排山倒海般的反攻,他觉得这才是俄罗斯应有的力量!他决定不再流亡,哪怕布尔什维克枪毙自己,死也要死在祖国。同年,舒尔金主动向攻占了贝尔格莱德的苏军自首。

当时值班的一名年轻NKVD军官(内务人民委员部),惊讶的看着这个跑来找死的60多岁老头。但在查阅了通缉名单后,发现此人并不在册,这名年轻军官认为老东西是来捣乱的,于是告诉他“你走吧,我们根本就不认识你!”

舒尔金失望极了,他觉得自己应该是个名人!现在竟特么混到连敌人都不认识自己了... ...

第二天不甘心的他再次跑来自首,这回接待他的是一名年长的红军上校,当舒尔金报上大名后,上校思考了片刻,顿时激动的跳起来,抓住他的衣领咆哮道:“你就是舒尔金!黑色百人团的那个?”

舒尔金得意道:“恩~~~终于有人认识我啦!”

随后,他被连夜被装进飞机送往莫斯科。NKVD组建了个特别审讯队来给他“接风”

面对苏联人摆了这么大场面来安排自己,舒尔金欣喜若狂,他觉得自己很受重视!

他对NKVD的人说:“你们这么多人为什么要和我一起浪费时间?都给我出去!给哥拿笔和纸来!我将写下我的故事以及我对苏联的所有罪行!”

舒尔金连续写了满满好几百页,把在场的NKVD官员看傻了!他们觉得这老东西简直不安套路出牌。

由于舒尔金是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真正参与者,对他的审讯持续了2年之久。每当他被要求接受讯问时,屋里都挤满了前来听他“讲座”的NKVD官员。

当苏联人问他:“作为君主制的拥护者,你为什么参与逼迫尼古拉二世退位?”

舒尔金干脆的回答:“因为他是所有沙皇中最白痴的一个!!!”... ...

▾左三:舒尔金。1917年3月15日,他与政府代表让沙皇签下退位诏书

1947年,舒尔金被以“从事反苏活动”判处劳动改造25年,理论上像他这货足够布尔什维克枪毙100回了,但这哥们运气好!他赶上了1947年5月苏联新颁布的和平时期废除死刑法令(1950年又恢复)。

▾在劳改营服刑期间的舒尔金。当他在1953年3月得知斯大林去世的消息后,悲痛万分... ...

十二年后,1956年舒尔金获得大赦,提前出狱。

老伙计的晚年生活可谓相当惬意。苏联政府分配给他一套公寓,还给他每个月发放退休金... ...虽然要在克格勃的监督下生活,但舒尔金被允许撰写文章和回忆录,他混成了当时苏联文化圈的名人。包括索尔仁尼琴在内的大批作家、导演、跑来他家做客。

1961年,受赫鲁晓夫邀请,舒尔金作为嘉宾出席了苏共第二十二届大会(他是当时唯一还活着的沙俄时期帝国杜马成员... ...)。1965年,他又以主角出演了苏联官方宣传导演弗里德里希·埃尔姆勒的纪录片《在历史的审判面前》

▾该片的电影海报

▾电影中的舒尔金意气风发

舒尔金晚年一直处于无国籍状态,他拒绝加入苏联国籍,老伙计只承认自己是俄罗斯帝国公民。他于1976年2月15日,在98岁高龄时去世。

他曾在60年代的一本书中预言道:

一场晚期的民族主义风暴终将席卷苏联... ...乌克兰、克里米亚、格鲁吉亚、高加索、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鞑靼斯坦、西伯利亚... ...我们将失去所有个十四个共和国,最终只留下第十五个,那就是俄罗斯... ...

|

*©20世纪研究所

更多操蛋文章,可关注微信公众号:20世纪研究所

这个号太TM烂了!烂到没有一点正能量!


user avatar   landa-han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属断腕皇后-述律平

述律平(879年―953年),回纥族述律部人,她是辽太祖耶律阿暴击的皇后,因为辽史比较冷门,因此很多朋友都错过了这个充满传奇的女人,私以为她比中国历史上的女强人吕后、武则天和慈禧等人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契丹族各部落中实行的是氏族外通婚制,大约从耶律阿保机的三世祖萨剌德开始,契丹的耶律部与回鹘的述律部两个氏族间便结成了牢固的婚姻关系,述律平的父亲述律婆姑是回鹘人,她的母亲则是契丹耶律部的贵族,同时也是耶律阿保机的姑姑。为了加强两族的联合,原为表兄妹的耶律阿保机和述律平便被族人撮合,结成了夫妻,那年阿保机20岁,述律平14岁。

述律平从小受到良好的贵族教育,不仅善于弓马骑射,同时博览群书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足智多谋,与阿保机结婚后便一直跟随在丈夫身边东征西讨,为他出谋划策。精于权变、足智多谋的述律平日渐成为阿保机不可或缺的得力臂膀,这在平息‘诸弟之乱’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公元907年,契丹各部联盟的可汗痕德堇去世,契丹八个部族首领共同推举耶律阿保机为新任可汗。按照氏族的规矩,可汗三年选拨一次,由八部酋长共议,由于阿保机在成为可汗后,持续地为契丹开疆拓土,功勋卓越,因此他一连连任了三届可汗之职。随着时间的推移,阿保机有了将选举可汗的制度改为世袭制度的念头。而这个念头,也得到了述律平的强烈支持。

阿保机试图集权并世袭地位的做法渐渐引起了本部契丹贵族的反对,而首先站出来反对并且态度最坚决的正是他自己的亲兄弟剌葛。剌葛纠合叔伯兄弟迭剌、寅底石、安图等人,结成集团,发动叛乱,这就是历史上的“诸弟之乱。此叛乱共进行了三次,前两次皆因阿保机采取妥协的方式和平解决。913年二月,剌葛集团经过周密部署,发动了第三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叛乱。当时,阿保机外出,述律平留守行宫。剌葛率兵千骑,谎称朝觐,向行宫杀来,并且焚烧辎重、庐帐,夺去作为可汗象征的‘旗鼓’和祖先的‘神帐’。此时,临危不乱的述律平皮甲上阵沉着应战,她一面据险自守,一面调兵援救,率领亲军夺回了旗鼓和神帐,保住了行宫。随后阿保机向叛军反击,终于将剌葛等人擒获,至此,‘诸弟之乱’平息。 “诸弟之乱”被镇压后,念在手足之情,阿保机本想原谅弟弟们,但述律平坚决要斩草除根,在述律平的策划和领导下,进行了一场针对部族的大清洗,在这场血淋淋的权力斗争结束之时,有上百名贵族被处死,就连阿保机唯一的同胞亲妹妹夫妇也未能幸免。阿保机的部落终于在一片血雨腥风中归于平静和忠心。然而这仅仅是摆平了契丹八部中的一部,另七部贵族仍然在暗中做着推翻阿保机的准备。

公元915年,七部贵族终于等到了机会,在阿保机征讨黄头室韦部(古蒙古人的祖先)返回的路上,七部贵族一鼓而起,将阿保机劫持并要求他下台。一时寡不敌众的阿保机只好自动辞去可汗之职,带着迭剌部和契丹部落中先后被掳掠或归附而来的其它民族迁徙至滦河一带。就在这里,阿保机用汉族谋士的建议,模仿汉地建起了一座城市,并大力发展农业盐铁。很快阿保机的军事实力和人口数又雄居契丹八部之首,其它七部反而都要由它提供盐铁。一直在卧薪尝胆的述律平为阿保机提供了一个计谋,一个契丹版的鸿门宴。述律平向七部酋长提出建议:“既然大家都在吃我的盐,也该一起来犒劳犒劳我。”麻痹大意的七部酋长果然定下一个日子,齐聚在阿保机的部落饮宴。就在七部酋长贵族都喝得醺醺然,宴会气氛最热烈的时候,述律平一声令下,早已安排好的伏兵一拥而上,所有的来宾都不由分说地被杀死。就这样,阿保机重新夺回了汗位,统一了契丹族。

公元916年,阿保机筑坛称帝,是为辽太祖,定国号‘契丹’(后辽太宗时改为辽),自号‘大圣大明天皇帝’,封述律平为‘应天大明地皇后’,并在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营造皇都同年,辽太祖率军越过沙漠西击党项,述律平皇后则留守。室韦(古蒙古人)的黄头、臭泊二部,因见其后方空虚,乘机来袭。述律皇后再一次披坚执锐整军迎战,大获全胜,其声名大噪,威震西北。在攻陷幽州的战役中,述律平“掠其四野”(《辽史》),困死幽州的谋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攻陷幽州的成本。人献给阿保机一些猛火油,并说:“攻城时,若用此油点火焚烧楼橹,敌人愈是浇水,燃烧愈炽烈。”阿保机得到这个新式武器后,立即调遣三万兵马攻打幽州。述律皇后对这种举动却不以为然的说:“哪有用油攻人国的?”为了说服阿保机,她指着帐前的大树问阿保机:“这树无皮能活吗?”阿保机说:“不能呀!”述律平又说:“幽州有土有民,就与这棵大树有皮有叶一样。我们只须动用三千骑兵骚掠其四野,不出三年五载,它自然困弊不堪为我所有,何必一定用什么猛火油硬攻硬打呢?一旦不胜,反被地方耻笑。”阿保机听了她的话,觉得十分有理,遂取消攻打计划。通过采用述律平的袭扰战术,幽州也被契丹拿下。

述律平虽然足智多谋,英勇善战,但却是一个极其偏心眼的母亲。述律平一共生了三子一女,按照耶律氏和萧氏家族世代联姻的部落习俗,述律平的女儿质古公主嫁给了母亲的亲弟弟萧室鲁;而述律平的三个儿子则分别是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幼子耶律李胡。耶律倍 才华横溢,十分聪明,他曾经向父亲建议立孔庙并按时祭祀,而且对汉学十分精熟,他的丹青绘画甚至成为后来宋朝的宫廷珍藏。然而述律平不喜欢他的主要原因,正是耶律倍对儒家学术、对汉地制度的推崇。她认为儒家文化并不适合契丹民族,会把勇悍且藐视规矩的契丹人改造成唯唯诺诺的胆小之辈。——其实,真要照汉人的儒雅要求,耶律倍还不够格得很。他虽然学诗学画修心养性,可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血统仍然不时地要发作一下:好杀。对身边不慎触犯他的人,即使是姬妾宠婢,他都要施以烙刑。他的暴燥脾气把嫁给他的汉妻夏氏吓得魂飞魄散,以至于请求出家为尼以避丈夫的辣手。——不过就算这样,述律平仍然觉得这个儿子不象契丹人,不够杀气腾腾。

次子德光虽然文采有限,但是武略出众,这一点很合述律平的胃口。不过最让述律平喜爱的,还得是最小的儿子李胡。然而这并不代表李胡文武双全。事实上李胡既没有继承父母一丝一毫的文韬武略,更从没有为契丹国建立过任何功勋。他只有一身蛮劲,狠辣方面倒是和爹娘有几分相似,甚至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平常无故心情欠佳之时他就拿人黥面刺字消气;若是当真有甚么事起来时,他就要把人活活剥皮抽筋或者活活抛入水火之中淹死烧死。契丹人上至高官贵族,下至平民奴隶,没有不怕他的。可是不知道怎么地,述律平偏偏怎么看都觉得李胡是最能干的儿子。在这方面,阿保机和妻子的看法完全相反。阿保机曾经看过儿子们同睡时的姿势,见李胡缩着头躲在两个哥哥后面睡,非常不满地说:“李胡是几个儿子中最差劲的。”后来又让三个儿子在冰天雪地中外出采薪。次子德光不论干湿,首先弄了一大抱回来;长子图欲精选干燥的柴禾捆扎好才返回;而李胡怕冷又怕苦,胡乱捡了一些,一路上嫌累还丢掉了大半,才最后返回。阿保机再次对幼子大失所望,对述律平说:“大儿巧,二儿诚,小儿子则连谈都不必谈了。然而阿保机说也白说,述律平最溺爱的就是这个一无是处的小儿子李胡。

公元926年七月,辽太祖阿保机在征服渤海国后返回的途中,崩于扶余城(今吉林农安)。述律平并不甘心将契丹国的帝位传给自己讨厌的儿子耶律倍。为了达成变换皇储的心愿,她在阿保机去世后的第八天宣布,主少国疑,由自己临朝称制代行皇权,实际上这时候的耶律倍已经二十八岁了。临朝称制后的述律平,开始不遗余力地铲除她认为可能会妨碍自己易储大计的“异己”

《契丹国志》中记载了一段非常著名的故事。阿保机死后,述律平把跟随阿保机多年的百余将领的妻子都聚集了起来,然后她非常悲痛地说:“我如今寡居,你们应效法我!”(“我今寡居,汝不可不效我。”)随后,述律平又召集了那些将领和官员,对他们说:“你们思念先帝吗?”众人朗声回答:“我辈受先帝之恩,没齿难忘,永世难报,岂能不思!”述律平又说:“果真思念,那就去见先帝吧。”(“汝思先帝乎?”众答曰:“受先帝恩,岂得不思!”后曰:“果思之,宜往见之。”)

大臣们顿时懵逼不知所措,任何人在这种时候,都会做如此回答,只是所有的大臣们都没有料到,这样例牌的追思问答题的背后,居然是这么狠毒的计划,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了,根本来不及反应,百员大将就这样全部被拉去殉葬。此后,凡是被她起了疑心的官员贵戚,她都随便找件事情对此人道:“为我传话先帝。”然后便将其拉到阿保机灵前杀掉了事。这其中包括创制契丹文字的耶律突品不、祖父对阿保机有救命之恩的耶律铎臻、为契丹开疆拓土的耶律迭里等等。

最后,轮到汉族大臣赵思温头上时,他不甘平白受死的他,于是站在堂上不肯上路。述律平问他:“你侍奉先帝极为亲近,为何不肯去?”赵思温回答:“若说与先帝亲近,有谁比得上太后您呢?太后若能先行,臣当随后就到。”这句话一下子把述律平问住,满朝文武百官纷纷在心里点赞。述律平冷静了一下,说,“诸子幼弱,国家无主,不得往耳。”

但是这个理由似乎并不能服众,述律平的威严有崩溃的可能,于是述律平做出了非常震撼的一个举动-她抽出钢刀,一刀将自己的右腕砍断扔在了赵思温面前,然后说:“就先用我这条手腕去陪先帝吧。”吃了这一场亏之后,述律平殉葬杀人的把戏收敛了许多,连赵思温都放过了。然而这位太后顷刻间自断手腕的狠辣劲头,却比她从前逼别人殉葬更具杀伤力,从此后所有的皇亲国戚、满朝文武都对述律平畏如虎蝎,对她的主张再不敢违抗。述律平更改皇储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为纪念那只右手,表彰自己义殉夫君的节烈壮举,她专门在上京建了座义节寺,寺中建了座‘断腕楼’,并且树碑纪颂。此后,她也得了个‘断腕太后’的绰号。


user avatar   ning-nan-zuo-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朝有个叫俞振龙的探卒,探得了战死沙场的督师的死讯,然后天降横祸。

(卢象升)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一军尽覆。起潜闻败,仓皇遁,不言象升死状。嗣昌疑之,有诏验视。廷麟得其尸战场,麻衣白网巾。一卒遥见,即号泣曰:“此吾卢公也。”三郡之民闻之,哭失声。顺德知府于颍上状,嗣昌故靳之,八十日而后殓。明年,象升妻王请恤。又明年,其弟象晋、象观又请,不许……方象升之战殁也,嗣昌遣三逻卒察其死状。其一人俞振龙者,归言象升实死。嗣昌怒,鞭之三日夜,且死

他只不过是说了一句实话,结果却差点被打死,讽刺的是,这位恶贯满盈之徒却在后世成了忠君爱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忠臣。

小卒又做错了什么呢?

我就想知道这位所谓的忠臣在九泉之下又该何以面对数千屈死的冤魂!

正如 @首阳大君 所说的:

当最后的遮羞布被揭开,底下的真相是多么的不堪入目。

那你,还愿不愿意揭开这块红布?


user avatar   xiao-xia-y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斯维亚托斯拉夫一世(943-972年,962–972年在位)登上王位后不久,就开始开展战役,扩大基辅罗斯对伏尔加河谷和庞蒂克草原地区的控制。他最大的成功是征服了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的卡扎里亚(Khazaria,中国史书将其称之为突厥可萨部)。

尚不清楚卡扎里亚和罗斯之间冲突的根源,因此提出了几种可能性。罗斯人想要拔除伏尔加贸易路线上的卡扎尔据点,因为卡扎尔人对伏尔加运输的货物征收关税。历史学家认为,拜占庭帝国也可能煽动了罗斯人对卡扎尔人的反抗,卡扎尔人在罗曼努斯一世统治时期迫害犹太人后,与拜占庭发生了争执。

斯维亚托斯拉夫首先把卡扎尔的东斯拉夫附庸部落团结起来支持他的事业。那些不愿加入他的人,比如维亚提克人(Vyatichs),遭到了袭击,被迫向基辅罗斯人纳贡,而不是向卡扎尔人纳贡。根据编年史中记载的一个传说,斯维亚托斯拉夫向维亚提克统治者发送了一条信息,其中只有一句话:“我想向你进攻!”(古东斯拉夫语khochiu na vy iti)这个短语在现代俄语和乌克兰语中被用来表示对自己意图的明确声明。沿着奥卡河和伏尔加河前进,他袭击了伏尔加保加尔人。在这次战役中,他雇佣了奥格胡兹和佩切内格雇佣军,也许是为了对抗卡扎尔和保加尔人的骑兵。

斯维亚托斯拉夫在965年左右摧毁了萨克尔(Sarkel),可能也洗劫了(但没有占领)克里米亚的刻赤。在萨克尔,他建立了一个名为Belaya Vyezha的罗斯定居点(“白塔”或“白色堡垒”,东斯拉夫语对“萨克尔”的翻译)。他随后摧毁了卡扎尔人的首都阿提尔(Atil)。在斯维亚托斯拉夫的战役后不久,一位阿提尔的访客写道:“罗斯人发动了袭击,没有留下葡萄或葡萄干,树枝上没有一片叶子。”卡扎尔战役的确切年代尚不确定,也存在争议;例如,米哈伊尔·阿尔塔莫诺夫(Mikhail Artamonov)和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提出,萨克尔的陷落是在阿提尔(Atil)被摧毁之后发生的。

尽管伊本·豪卡尔记载了斯维亚托斯拉夫对萨曼达尔(Samandar)的洗劫,但这位罗斯大公并未费心永久占领高加索山脉以北的卡扎尔腹地。在返回基辅的路上,斯维亚托斯拉夫选择打击奥塞梯人,迫使他们屈从。因此,卡扎尔的后继势力继续在该地区不稳定的存在。卡扎尔皇权的毁灭为基辅罗斯主导穿越大草原和黑海的南北贸易路线铺平了道路,这些路线曾是卡扎尔人的主要收入来源。此外,斯维亚托斯拉夫的远征导致了斯拉夫人在萨尔托沃-马雅基文化地区定居的增加,极大地改变了森林和草原之间过渡地区的人口统计和文化。


如果原始记载和考证无误的话,那斯维亚托斯拉夫堪称俄罗斯历史上最天才的军事家之一了,因为根据地图计算,光是他的东方远征总距离就长达4600公里左右(基辅-喀山-萨克尔-阿斯特拉罕-刻赤),从河南到新疆都没有这么长。

更何况,此后斯维亚托斯拉夫还挥师南下进攻保加利亚,最巅峰时兵锋甚至一度直指文明世界的中心君士坦丁堡,虽然最后被拜占庭帝国击溃败亡,但也不丢人,可谓虽败犹荣。

红线为斯维亚托斯拉夫继位时的基辅罗斯疆域,橘黄色为其势力巅峰期。

斯维亚托斯拉夫远征发生在五代十国-北宋初年,虽然这么说有点养马神教的意味,但这事可能还真说明了只要有骑兵就一切皆有可能。亲卫骑兵(Druzhina)和波耶骑兵(Boyars)据称在10世纪已经成为了基辅罗斯的核心主力,何况远征中大公还雇佣了大量的游牧骑兵,并且他的对手也是游牧民族为主。连续攻克多个游牧国家都城,将其政权摧毁,说明敌军骑兵主力很可能在战役过程中被有效的歼灭了。

即便他可能也带了步兵,并且通过伏尔加河的船运保证后勤,但能让这些步兵远离本土如此远还进行了一些强攻城市的行动,其领导力是可以想见的。

不过,可能也正是因为靠身披锁子甲的重骑(亲卫骑兵和波耶骑兵)虐周边民族太爽,使得基辅罗斯在防御力方面和对防御技术的发展确实也远远不如东方大国,所以蒙古骑兵杀到时也可以说是兵到即灭。


user avatar   liu-zhong-qi-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阳大君 。首阳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或者说很令人悲伤和深思的案例。巧了,我这也有一个差不多的案例,这个案例不太出名,这个案例的主人却很出名。,他就是缔造了仁宣之治的明宣宗朱瞻基。

宣德三年秋九月,宣宗亲自带领军队巡边,遇到兀良哈人,一顿穷追猛打,打了一个大胜仗,而后又命令诸将搜山谷,捣虏巢穴。

过了几天因为冬季的祭祀日期迫近,宣宗打算返回京城,但是之前撒出去捣巢的人马才回来一半,群臣建议等一等,祭祀这种事情,派一个亲王去就行了。宣宗问了一句话:事祖宗与待将士孰重?

激动人心的地方来了,本来以为宣宗会大发一番议论,然后说还是将士重要,这才是仁君的标准形象嘛,后世的书中在写两笔,这体现了封建君主的民本思想,简直完美。可没想到,画风居然是这个样子的。

孔子言:‘吾不与祭,如不祭,必不可代。’有如诸将更五日未至,亦可俟耶!今朕留将士二万于此,以俟未至者,必以明日班师。”遂命都督任礼、太监杨庆等率官军二万留俟诸将,毕至则归。


套路太深,不是很懂。你要是从军事角度说,仗打完了,留不留在这都一样还说得过去,可是宣宗竟然是因为一场祭祀要撤军。对于一个封建帝王来说,那么多将士的安危都不如一场祭祀重要。人家直接回去了,你死不死和人家似乎关系不大。

回到首阳说的,

当最后的遮羞布被揭开,底下的真相是多么的不堪入目。

那你,还愿不愿意揭开这块红布呢?


user avatar   y-winter-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Ibn Battuta(伊本·白图泰,又译作伊本·巴图塔或伊本·拔图塔),摩洛哥的穆斯林学者,公认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旅行家之一。

1304年,白图泰出生于摩洛哥的一个柏柏尔人家庭。自从他20岁去麦加朝圣后,便开始了他漫长的旅程。

他游览了大部分伊斯兰世界和许多非穆斯林国家,包括北非、东欧、中亚、东非、南亚、东南亚、东亚(中国)和西非。现在一般认为他的旅行路途长达117000公里,经过了现在的44个国家的国土,是蒸汽时代之前,有记载的旅行最远的人。



伊本·白图泰的大事年表:

1304年出生于摩洛哥丹吉尔。

1325年6月从丹吉尔出发途经北非,1326年4月抵达埃及亚历山大,原本打算往上埃及渡红海但失败,1326年7月回到开罗,游经耶路撒冷大马士革,1326年9月抵达麦加(已经被旅行迷上的他,决定不再回家,而朝下一个目的地,当时在伊儿汗国统治下的巴格达前进)。

1326年11月离开麦加,穿过现今沙特阿拉伯境内的茫茫沙漠抵达了巴士拉,然后他转向东北,朝圣了圣地伊斯法罕,再折回西南,经过设拉子、纳杰夫,抵达巴格达。白图泰在巴格达遇见了伊儿汗国的大汗不赛因,随着他一同去了伊儿汗国首都大不里士

1327-1330年间寄居麦加,做第二次的朝圣。 但是他无法满足于定居生活,很快他再一次踏上旅程。

1330年这次他首先沿红海南下,经过埃塞俄比亚,到达也门亚丁,然后他借着季风,沿东非海岸一路往南,相继访问了摩加迪沙、蒙巴萨、桑给巴尔和基尔瓦。随着季风转为南风,白图泰往北回到了亚丁,然后他又向北访问了阿曼,直到今天的霍尔木兹海峡。结束这一切后,他又回到了麦加,为下一次旅行做准备。

过了一年,据说德里的苏丹听说了白图泰的故事,决定邀请他去印度。白图泰于是先出发去小亚细亚,因为当时和德里苏丹同族的塞尔柱人正统治着那里,白图泰认为在那里可以找到翻译和向导。他从今日的黎巴嫩海岸出发,搭乘一艘热那亚船,抵达土耳其港口阿拉尼亚,从那里,他穿过整个安纳托利亚,到达黑海海港锡诺普。从那里,他又搭船穿过黑海,抵达克里米亚的卡法港。从卡法出发,他一路往东穿过草原。

1332年5月他遇上了金帐汗国大汗月即别,随着他回到了伏尔加河边的首都萨莱,据说白图泰这次旅程最东到达了阿斯特拉罕。恰好月即别的一位拜占庭宠妃有孕,月即别决定派遣白图泰陪同这名宠妃回故乡生产。

1332年6月到保加尔城。

1332年7月启程前往拜占庭君士坦丁堡。

1332年底,白图泰抵达君士坦丁堡,见到了东罗马帝国皇帝安德洛尼卡三世,这是他第一次旅行到非伊斯兰城市索非亚大教堂的宏伟令他赞叹。完成任务之后,他回到阿斯特拉罕,向月即别大汗报告。然后他动身渡过里海,穿越中亚的草原,经过咸海,抵达撒马尔罕和布哈拉,在那里,他终于找到了翻译和向导,向南经过今日的阿富汗,进入了德里

当时的德里苏丹国是建立在非穆斯林国土上的伊斯兰国家,刚刚经历过一场叛乱,因此苏丹穆罕默德·宾·图格鲁克非常急于延揽熟悉伊斯兰教法的人才,以巩固其统治。白图泰在麦加居住多年,饶有学识,于是被任命为卡迪(法官)(1333-1342年7月)。但是图格拉克喜怒无常,因此白图泰有时生活在宠信之中,有时又被猜疑笼罩。因此,他决定离开。这时恰好苏丹要派人出使中国,白图泰立刻自告奋勇。这样,他既能离开德里,又可以访问新的土地了。

从德里一出发,白图泰一行就遭到了印度教信徒的袭击,几乎丧命。在到达南印度的港口古里之后,出航的船队尚未出发便遭风暴。三艘船中两艘沉没,第三艘被迫拔锚启航,两个月后被苏门达腊岛的统治者擒获。白图泰当时正在清真寺中祷告,幸免于难。但是,他也不敢回德里,只能托庇于当地穆斯林统治者之下。很快,印度教徒推翻了穆斯林的统治,白图泰仓皇逃出,流落马尔代夫

1343年8月后他在马尔代夫他停留了九个月,在此期间,他被任命为当地的大法官,甚至被迫娶了国王的女儿。但是,白图泰不想留在马尔代夫,于是他很没有节操的随意判罚,惹怒了国中上下,终于,他被赶出了马尔代夫。接下来,他去了锡兰,看到了亚当桥。但是他的船随后先是遇上风暴,又被海盗抢劫,使他被迫又折返古里,然后又是马尔代夫(白图泰:mmp)。

这一次,他立刻找到了一艘来自中国的船只,并顺利地经过马六甲海峡,沿着越南海岸北上(途经孟加拉、苏门答腊、占婆)。

1345年或者1346年到达了当时元朝的主要港口泉州,他提到当地的艺术家会因为安全因素,绘制当地外在人口的画像。白图泰赞赏他们的手工艺、当地的丝绸、瓷器,像李子及西瓜等水果,以及纸币的方便。他描述了泉州制造大船的工艺,也注意到中国料理及市场上贩卖的肉类,像青蛙、猪肉(穆斯林不吃猪肉)甚至是狗肉,而当地的鸡也比他家乡的要大。

从泉州出发,他又去了杭州。白图泰沿着京杭大运河一直北上去了北京(杭州至北京一段可信度存疑)。他在中国的时间大约是在1345年或1346年到1348年或1349年。

1348年或1349年在杭州,白图泰决定要回家。他首先坐船回到古里,但是他不敢面对图格拉克。于是他穿过阿拉伯海去阿曼和巴格达,在那里,他得知伊儿汗国陷入内战,阿不塞因已经死去,国家已经崩溃。这样,他决定回去麦加,经过大马士革的时候,他得知黑死病开始蔓延,他的父亲已经死去。白图泰立即决定要回摩洛哥的家乡。经过撒丁岛,他回到了丹吉尔,发现母亲也在数月前过世。此时,已经距离他离开家乡大概有25年了。

在家中没有待多少时候,白图泰又出发去当时在穆斯林统治下的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当时卡斯提尔的国王阿方索十一世正举兵威胁攻打直布罗陀,丹吉尔的穆斯林们组织了一些志愿者去守卫该城,白图泰也是其中一员。但是阿方索随即死于黑死病。所以等到白图泰抵达安达卢西亚的时候,威胁已经解除。于是,白图泰一路游览,最北到达瓦伦西亚,然后经过格拉纳达回家。回到摩洛哥后,白图泰发现自己居然还没有游历过这个国家,于是他又出发去圣地马拉喀什,发现由于黑死病,已经成为空城。于是他又去了摩洛哥当时的首都非斯,游览一番后,回到了丹吉尔。

在丹吉尔,白图泰听说了撒哈拉沙漠南面的神秘国度——马里帝国,据说当时世界一半的黄金都产于马里。白图泰于是决定要去马里。

1351年秋天,白图泰出发去马里,穿过撒哈拉沙漠后,他先抵达了古城塔阿扎,然后他又向南旅行,沿着一条他认为是尼罗河的大河航行(实际上那是尼日尔河),途经马利、廷巴克图、加奥,最后抵达了马里的首都尼亚尼,见到了国王曼萨·苏莱曼。之后,白图泰踏上了归途,在廷巴克图,他收到了摩洛哥苏丹的命令,命令他立即回乡。

1353年12月回到摩洛哥,回到丹吉尔之后,摩洛哥苏丹阿布·伊南·法里斯派了一位学者伊本·犹札调查白图泰,这位学者记录下了白图泰的叙述,将其命名为《伊本·白图泰游记》。白图泰随后在丹吉尔担任当地的卡迪,1377年逝世后葬于丹吉尔。

游记在随后的岁月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19世纪,才被西欧的学术界重新发现,1853年到1859年,法文版在巴黎出版,引起极大的轰动,后又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学术界认为,这本书的大部分记述都是可信的,为研究14世纪的世界各国提供了许多素材。

白图泰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当时伊斯兰世界的每一个国家。在蒸汽机及火车发明到来以前,他可能是旅行路程最长的人。在阿拉伯世界,白图泰获得了崇高的声名,摩洛哥人将其作为英雄加以纪念。近代天文学家更是以其名字命名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


user avatar   reseted15790918196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凯吾尔·扎克尔

对这位的汉文文字记载特别少,网络上能找到的只是他儿子简介里的这段。

阿不都拉·扎克洛夫的父亲凯吾尔·扎克尔,是伊犁一带思想进步、非常活跃的知识分子和社会活动家,新疆“天山社”(民间商会)会长。“九一八”事变后,于1934年8月被当时的进步组织“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吸收为重要成员。1943年9月27日,与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及一批少数民族进步人士一同在迪化(乌鲁木齐)被反动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

他为抗日宣传和募捐物资,宣传国家认同,消除族裔仇恨等等,不应该被忘记。


user avatar   wang-wei-wei-43-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两天读到一本名为《新疆游记》的书,作者是广州国民政府财政专员谢晓钟。他奉命前往新疆进行财政调查,一路上留心风土人情,对西北地区的开发问题做了较为系统的思考。

我根据谢晓钟这个名字查了一下网络资料,这才知道先生也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湖南名宿,早年在日本留过学,后来既是国民政府的中将,也是湖南一带教育界的著名人物。他的生平简历我不打算抄资料,百度百科上就有,我就大致说一说《新疆游记》这本书吧。

一开始,谢先生从湖南出发,经京汉线来到北京,接着又从北京转向奉天、哈尔滨,看上去是南辕北辙,但这却是进入新疆最便捷的路线——顺着中东铁路经过西伯利亚进入新疆只需要三十天,路上也不用担心土匪。可惜,谢先生在哈尔滨办护照竟然没办成,只好选择第二套方案。

第二套方案是左宗棠进疆的路线。谢先生从哈尔滨南下,进入河南境内,一路向西到了陕西境内,海兰线铁路当时还没修好,过了西安没几站就只能雇小轿车进兰州了。沿线的驿站和村落历经兵祸,五十多年依然没有恢复元气,沿途大片土地抛荒,百姓生活在一种麻木懒散、毫无生气的状态中。民国开创以后种种荒唐的政令从豫西一直传到了陇西。

谢先生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西北有良田而无人耕种,有矿山而无从开采,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那时候欧陆正在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在东北已经开始进行长远布局,沙俄将中国劳工贩卖到欧洲战场上修筑工事,十月革命的大炮还没有架到克里姆林宫的窗外,谢先生只能把他看到的那些潜在的富国强兵之策记在笔记里。

哈尔滨到齐齐哈尔之间有黑土若干,适合耕种;甘肃有软儿梨,可以惠农;玉门关外有石油,开采甚易;某地有铜矿若干,可惜转运不易……

谢彬先生一直到去世都没有看到自己的设想成为现实,他去世两年后陶峙岳将军宣布起义。之后,玉门油田上出现了新中国第一口油井,星星峡外的苦水井成为新中国通往新疆的第一条长途通话线路检修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始了大规模的屯垦……




        

相关话题

  南郡关羽绝北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起了多大作用? 
  十字军东征为何会失败? 
  皇太极的原名就是「皇太极」吗? 
  如果墨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影响中国那么多年, 中国是不是早就发达得更快了? 
  如何解释藏族人口不到千万分布的地域却很广? 
  如何看待新闻:疑似明朝舰队发现澳洲? 
  毛主席在历史各时期都用过哪些化名? 
  为什么曹操会在196年表刘备为镇东将军? 
  为什么萨达姆·侯赛因这么痛恨库尔德人? 
  为什么历史教科书中把黄巢作为正面人物评价?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2021 年中国造船业接单量超越韩国成世界第一?
下一个讨论
《华盛顿海军条约》真的能够对各个签约国有约束力吗?难道某个国家违反了,还能被发现吗?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