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像奥匈帝国这种二元君主制是否注定会失败,能否通过改革,避免解体的命运? 第1页

  

user avatar   cai-tou-hui-f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电影茜茜公主里的

我觉得讨论这个问题一定要明白几件事:


奥地利与布达佩斯的矛盾,或者说日耳曼人与马扎尔人的矛盾不等于哈布斯堡皇室与匈牙利有矛盾,至少不能完全等同。


作为奥匈帝国皇帝以及匈牙利国王的弗朗茨·约瑟夫并不是天然就站在日耳曼人这一边,他作为匈牙利国王也可以站在匈牙利这边。


事实上把皇储费迪南用武力解散匈牙利国会计划公布于众的就是受约瑟夫皇帝资助的报纸。


哈布斯堡家族不管是作为普世帝国的皇帝以及二元君主制的君主,他们并没有一定要站在某一个民族这边。


更直白的说,对于哈布斯堡家族的人来说,帝国内的所有贵族才算是“自己人“,其他非贵族,不管是日耳曼人还是马扎尔人、斯拉夫人,对于哈布斯堡家族来说都是臣民而已。


这一点,德意志第二帝国威廉二世表现的更明显,他公开场合大骂英国,但是私下他穿英式高定西服,说英语,抽雪茄玩游艇,一切都尽可能模仿他的伯尼舅舅,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


威廉二世才是德国最资深的“英粉”!


事实上如果不是协约国反对哈布斯堡家的卡尔一世在一战后就会成为匈牙利王国的国王;如果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霍尔蒂将军非常有可能和佛朗戈一样,在自己生命最后时刻迎回卡尔一世,让哈布斯堡家族的人再一次戴上匈牙利王冠。

(匈牙利王国摄政霍尔蒂将军)

所以这个角度讲,哈布斯堡家族对马扎尔人的优待,绝不是没有回报的。


再说回奥匈帝国,奥匈妥协后虽然内莱塔尼亚与外莱塔尼亚龌龊不断,但在经济上维也纳和布达佩斯却非常互补。


托高关税的福,匈牙利农产品几乎是独占了奥匈帝国(中欧)市场,1901年匈牙利出口产品有72%输入到奥地利,主要是谷物。


从经济上说,奥匈帝国各地区在一战爆发前呈现紧密联系的关系,如果我们冷静客观分析一战以前奥匈帝国各民族诉求就能发现,除了部分匈牙利人以外,捷克人、克罗地亚人都没有要求脱离奥匈帝国,只是要求在这个帝国之内获得更多的权力。


也就是说,在一战爆发以前,奥匈帝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并没有显示出分崩离析的趋势,当然,由于奥匈帝国多民族现状,奥匈帝国在穷兵黩武或者说富国强兵上显得非常无力,但是这种军事和政治上的涣散不代表民族的分崩离析。

(克罗地亚首都耶拉契奇总督广场,1848年欧洲革命,这个克罗地亚斯拉夫人带领军队镇压了匈牙利人的起义,拯救了哈布斯堡家族以及奥地利帝国)

用华东师范大学高晓川老师的话说“直到“一战”爆发前的较长时期里,(奥匈帝国)民族自决的目标不是要求建立独立国家,而是民族成员自己决定自己事务的有限自治。”


奥匈帝国与斯拉夫国家的矛盾主要是和南斯拉夫的矛盾,并不是和自己国内斯拉夫人的矛盾,事实上皇储费迪南大公正计划把奥匈帝国从二元君主国变成奥匈斯拉夫三元君主国,如果费迪南大公计划能成功,是不是严重刺激匈牙利不好说,但是费迪南大公设想成功的话,无疑会大大缓解奥匈帝国军事与政治上的无力化,同时也缓解奥匈帝国国内民族矛盾。


user avatar   ku-er-wo-ta-sen-l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认为题主要搞清楚两个问题:

首先,1914年奥匈帝国的政治制度是否真的到了完全瓦解的边缘?

其次,“民族主义”这个最终将奥匈帝国撕碎的梦魇是如何被从笼子里放出来的,以及它撕碎这个帝国的力量究竟源于何处的?


我认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民族主义的力量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君主国里并没有造成决定性的影响。内莱塔尼亚各个政党并没有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去搞民族革命,而是选择去维也纳,去国会大厦里寻求自己的权利——因为维也纳的皇帝早就给了他们男性普选权,这样政治诉求(至少是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就得到了很大的解决。

奥匈帝国——至少是“内莱塔尼亚”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到二十世纪初是一个急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欧大国,工业化意味着交通运输能力的攀升,各地区间交流日益便捷,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的普及,而急速扩大的城市更像一口煮“乱炖”的大锅,把德意志人、捷克人、斯洛文尼亚人、意大利人和波兰人统统扔进去,最后捞出来的是却是奥地利人。

这样的一个进程,我认为可以称为在共同利益、语言和血统上制造一个奥地利国族。这个进程以维也纳为中心向内莱塔尼亚辐射,但进入不了匈牙利境内——这显然是被莱塔河对岸的法律给限制住了。

因此如果帝国能保持着一个相对和平的稳态,则完全有希望在几十年内在帝国的核心区域(也就是东阿尔卑斯地区,即内莱塔尼亚的西部)形成一个分布在从北部布拉格的市中心到南部克莱因的小山村,从波西米亚的德意志苏台德到施蒂利亚的斯洛文尼亚区的奥地利国族,其语言大概率是有着强烈斯拉夫腔的德语方言。

至于在内莱塔尼亚远远地向东方伸出的加利西亚,奥地利国族的认同可能只会波及城市,但这不妨碍波兰人在柏林和彼得堡的××统治面前成为奥地利皇帝的拥趸。

平心而论,在奥地利境内推动这样一种温和的民族融合政策是完全有其可行性的。

首先,帝国的最高权力掌控者皇帝,并不是任何一个民族集团的核心,如果皇帝认为他的身份首先是一个德意志人,那么他绝对不适合统治多民族的多瑙河君主国。

其次,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急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

最后,中欧本身就具有极其浓厚的移民和民族融合的历史传统。该地区的民族分布极为碎片化(指奥匈帝国时),既然二战之后能够通过有组织的民族迁徙来制造纯粹的民族国家,那么帝国完全有能力通过推动相反的人口流动,来加深民族杂居的状态,促进民族交融。

就拿我最熟悉的卡尼奥拉举个例子[1]:该地区是奥匈境内最大的斯洛文尼亚语区,但是其人口与德语州施蒂利亚境内的说斯洛文尼亚语下施蒂利亚相比还不一定能多到哪里去。在卡尼奥拉内部分三个地区:上卡尼奥拉,下卡尼奥拉和内卡尼奥拉,其中上卡尼奥拉和内卡尼奥拉主要的农村居民是斯洛文尼亚人,但城镇人口却有30%是德意志人,而在下卡尼奥拉至少有1/3的农民是德意志人[2]

所以,只要保持和平,维也纳的这边的工作还是比较好做的,但到布达佩斯这一边就是帝国的顽疾了。

因为这些马扎尔大贵族压根就不是普世主义者,他们是 @高林 姥爷口中的“民族沙文主义者”。这些匈牙利大贵族和自由主义者,在民主制度上只让6.5%的人拥有选举权,在民族主义上则推行强制的,而且是粗暴的马扎尔化。

奥地利部分的法律规定:凡是能在方圆5公里之内登记有40名同一民族(邦国籍)的适龄学童,就必须提供能为之实行民族语言教学的场所。[3]而在匈牙利部分,大约61%的中小学只使用匈牙利语教学,20%使用混合语言,其余使用其他语言教学。


如果说要改革,那么最需要改革的一定是外莱塔尼亚。改革的指导性原则当然是“民主化”和“平等化”,参照内莱塔尼亚,赋予成年男性普选权,合并莱塔河两边的立法机构且集中于维也纳。赋予匈牙利王国境内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上的平等地位,并且将小民族地区从匈牙利大王国中剥离出去。

通过将斯洛伐克语地区(墨绿色),特兰西瓦尼亚罗马尼亚语区(橙黄色),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本来就有自治地位)和匈牙利西部的“普雷斯堡-奥登堡-维瑟堡-布尔根兰[4]“德语区剥离出去,成立实质上与匈牙利王国平等地位的邦国,甚至潘诺尼亚平原上也应该划分为像奥地利本部那样的划分为诸多小邦[5],使得各地区政治与布达佩斯脱钩,并且直接对维也纳(全帝国议会或议会解散时皇帝的御前会议)负责。

推进这样的改革必定是极为困难的,毕竟必然会触动帝国那一边布达佩斯的核心利益。但在弗兰茨约瑟夫皇帝执政的后期,工业化的先发优势,已经使得内莱塔利亚的实力超过了匈牙利,因此依托帝国的西部,对帝国的东部进行彻底的换血和洗牌也不是不可实现的事情。

哪怕西部的力量仍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那么上一次匈牙利的起义是如何被镇压下去的呢?答案是一个忠诚的盟友,一个强大有力的外部专制力量,只不过这次从彼得堡换成了柏林而已。

但实现了这样的改革之后,这还是一个双元制帝国吗?答案恐怕就已经是否定的了,当然你也可以尝试构想在匈牙利王国的体制下,推进民主化和普世主义改革,但我觉得这样就更加类似于神话故事了。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民族主义的力量真的能够立刻导致奥匈帝国的解体吗?恐怕还稍欠火候。在评价这个帝国的民族政策之时,我认为比较客观的说法是:有一半的政策还不错,另外一半有些严厉,但无论严苛与否,在那个时代的中东欧国家中都是正常的。

哪怕是在匈牙利,不同的少数民族对于强制性的马扎尔化政策,也都有自己的应对方式。比如匈牙利境内的德意志人[6]、犹太人和鲁塞尼亚人,往往倾向于接受马扎尔化政策,以便他们获取最大的利益;罗马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依托正教会进行的反抗最为猛烈;斯洛伐克人采取中间派立场;克罗地亚人因为其享有的王国内自治地位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真正在全帝国境内激化了民族矛盾的事件显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来任何一个不能自给的国家,在封锁期间都会出现这样的惨剧,但在奥匈帝国这里,出于其民族问题的特殊性,就演变成了烈性毒药。

这样一个二元制的君主国,没有能力强化其弱势的体制,也没有能力扩展疆土来确保供应。

那还要什么战争!?不如维持或者是用妥协的方法缓慢地修补已有的体制,然后窝在那里等着民族主义的烈火从头顶烧过去。毕竟在欧洲,纯粹的民族主义从一个褒义词变为一个贬义词,所花的时间也不过六七十年。

然后呢?

然后你会发现,如果这个帝国能从1914年开始,依靠一次一次政治妥协到苟现在,那么它应该更像欧盟,而不是传统看法中的帝国了。


[7] [8]

参考

  1. ^ 此处不是引用
  2. ^Gottschee德意志人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Gottscheers
  3.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Austro-Hungarian#Demographics
  4. ^Pressburg(今布拉迪斯拉发)-Wieselburg(今匈牙利之莫森)-Ödenburg(今匈牙利索普隆)-布尔根兰(今属奥地利)Following the breakup of the Austro-Hungarian Empire, ethnic Germans inhabited parts of four western Hungarian counties: Pozsony (Pressburg in German; Bratislava in Czech/Slovak), Vas (Eisenburg), Sopron (Ödenburg) and Moson (Wieselburg). The German-inhabited parts of these counties were initially awarded to Austria in the Treaty of Saint-Germain-en-Laye (1919). After local unrest and Italian diplomatic mediation in the Venice Protocol,[7] Sopron's status as part of Hungary (along with that of the surrounding eight villages) was decided by a controversial, local plebiscite held on December 14, 1921, with 65% voting for Hungary. Since then Sopron has been called Civitas Fidelissima ("The Most Loyal Town", Hungarian: A Leghűségesebb Város), and the anniversary of the plebiscite is a city holiday. However, the western parts of Vas, Sopron and Moson counties did join Austria and today form the Austrian federal state of Burgenland, while Pressburg/Pozsony was awarded to Czechoslovakia.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Sopron
  5. ^奥地利本部划分为:上奥地利,下奥地利,施蒂利亚,卡里提亚,蒂罗尔,萨尔茨堡和福拉尔贝格,7个部分。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Cisleithania
  6. ^ 特兰西瓦尼亚(西本比尔根)的德意志人除外
  7. ^ 《奥地利史:从开端至现代》,(奥)埃里希·策尔纳
  8. ^高林:怎么改革奥匈帝国才能使其不灭亡?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360363/answer/130366463

user avatar   tu-fang-jun-sui-s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举一个特殊的例子,福建东山岛。这个岛曾经因为某种原因变成了半岛,现在因为保护环境,当地政府又计划把它重新变回岛,完美契合题主的题目。

这个可爱的小岛位于福建南部,靠近广东的部分。古称铜山,是郑成功抗清的根据地之一。是东山县的所在地,拥有铜山古城,关帝庙等多处名胜古迹。

东山岛

铜山古城

动漫感十足的关帝庙

但是,在1953年(没错就是1953年)邪恶的国民党反动派打破了这个小岛的宁静。原因是当时朝鲜战争处在最后的谈判阶段,我军重兵集结朝鲜。东南沿海空虚,这让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了“反攻大陆”的希望。被无数果粉吹嘘“狡如狐猛如虎”,实则费拉不堪,在淮海丢弃十几万大军的常败将军胡琏率领金门守备队偷袭我东山岛守军。

7月16日,也就是朝鲜停战协定达成前的11天。国民党军一万大军及自称最精锐的国民党空降兵偷袭了东山岛。当时我军驻岛只有一个半营的公安人员(没错就是公安叔叔)。面对汹涌而来的国民党军,不慌不忙防守反击。固守待援。最终在福建军区援兵的配合下,我军共歼国民党军3000余人,炸毁坦克2辆,击沉登陆舰艇3艘,击落飞机2架。国民党军余部登舰溃逃。其中最搞笑的是有的国民党空降兵因为降落伞挂在树上被公安叔叔俘虏。有国民党飞机因为飞的太低而被机枪击落。而常败将军胡琏又一次狼狈不堪的逃回了金门。

东山岛防守战胜利官兵合影。

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也打碎了国民党反攻大陆的美梦,但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如果国民党再次入侵怎么办?我军大部队能不能及时增援海岛?而一个孤悬海外的海岛县,怎么发展经济,发展物流,方便与大陆部分县市的交流。

于是当地县政府决定,修筑八尺门海堤,变海岛为半岛,在堤坝上修建一条公路,便于平时物流与战时运兵。于是在1960年,经过几番辛苦,八尺门海堤终于建成,东山岛由海岛变成了半岛。

八尺门海堤

然而五十多年后的今天,东山岛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随着交通工具的进步,海运,空运都很便捷,跨海大桥也早已修建。一个全封闭无底端涵洞,底部海水无法汇流的海堤已经不是唯一的交通选择。而由于八尺门海堤的存在完全隔断了海水,造成了海堤部分海水严重富营养化,导致海水缺氧,藻类滋生。严重影响了当地养殖业。而今天费拉不堪的台湾,也早已经不是什么军事威胁,海堤在军事上也变得没有意义。因此当地政府又有计划,拆除海堤,恢复东山岛岛屿原状(跨海大桥底部有涵洞,没有完全隔断海水,因此不算把岛变成半岛,而海堤完全隔断海水)。

如果这一计划实现,八尺门海堤拆除,那么东山岛就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因为人类的原因,这个岛在不到七十年的时间里由岛变成半岛,又由半岛变回岛屿。经历了一个奇妙的循环往复的变化过程。


user avatar   luo-xie-92-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wait...這個地方不是割讓給蘇聯了嗎?現在屬於俄羅斯啊。

說話確實硬氣,一般來說俄羅斯也不會去打芬蘭,但是上趕著當小醜這不好吧...

還有,蘇芬戰爭主力不是烏克蘭人?

不會忘了和蘇聯簽的協議內容了吧?主動撕毀協議,美國也不會當你是正常人啊...要是俄羅斯先背刺也就算了,主動搞事情是瘋了?就不能悶聲發大財?

當領導人不用學歷史和地理?


user avatar   leoasa-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明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有什么关于榆次的冷知识? 
  明朝西厂创始人汪直生平何如?如何看待他的历史地位。 
  「法兰克」这个词是怎么演化为「法兰西」的?另有德国的「弗兰肯」地区又有什么关系? 
  50年代的农业集体化(不算1958年后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有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吗? 
  《南京条约》中为什么英国要选择香港作为殖民地? 
  攀比历史长度的风气是从何时何地流行起来的? 
  为什么古代西方的战争格局都这么小? 
  为什么宋朝这个朝代名将这么少,是否是因为宋朝军事拉胯的原因? 
  为什么英文维基百科包括很多西方历史图集里面唐朝的地图不包含蒙古高原和高句丽?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皮耶鲁齐的新书《美国陷阱》?
下一个讨论
古代的佃户到底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他们都要交哪样的一些租金,有没有自己可支配的收入?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