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个人的看法:
一个很值得同情的、活的很苦逼的好人,一个内政上做的还不错、但是外战上志大才疏+对手太强队友太猪最终导致壮志未酬终生饮恨的倒霉皇帝,一个尴尬的孝子和一个失败的父亲。
打个分的话,大概可以打到70或者75。中国历代英主明君里排不上号,但是在南宋绝对是No。1了。考虑到他有那么个变态的养父而且在他养父和秦桧的阴影下作了太长时间的万年皇储,其实已经相当难得~
但是可惜,这世界上绝大部分时候是要拿结果话事儿的,没有那么多原由也没有那么多假如。特别在中国这种历史漫长、什么极端状态都经历过什么能人都出过的国家~
说他是个好人,是因为他真的是从小时候起就真诚的相信和向往着经史子集里那些光明的美好的东西,简单点说就是三观正的不能再正、一心向善。他的偶像不是自家的太祖皇帝,而是千古明君的典范唐太宗李世民;他系念最深可能内心里也最尊敬的一位大臣,是他小时候仅有过一次当面接触的岳飞。如果说给岳飞平反还是大势所趋不得不如此的话,那给岳飞最小的儿子改名、屡次安抚岳霖,甚至给儿子选太子妃时特意选了岳飞部将李道的女儿李凤娘,恐怕多少是私人感情的流露了。当然岳飞本来就对他有恩(岳飞生前两次向高宗建议过为他正名,还夸奖他说“中兴基业其在是乎”),但我一直觉得他对岳飞的追怀和感激,还有其他的东西寄托在里面,比如他始终没能实现、而且越到后来越明白已经难以实现的恢复旧疆的壮志,以及成为千古明君的YY。
但是岳飞毕竟在他登基前十几年就被害了。而且整个岳家军乃至整个南宋军队,都在秦桧的主持下被清洗的很厉害,战斗力下降严重。南渡初的一干重臣宿将如赵鼎李光韩世忠刘錡王德等也死的死老病的老病,只剩一个吴璘但远在西陲,不足以改善全局。换句话说,绍兴三十二年他接手的南宋,已经不是绍兴十二年左右那个军力远远超过金国、光复中原收复燕云其实都不在话下的南宋,也没有那么多好牌可打了。
但是赵瑗没看清这一点。因为自身天分也因为后天的教养,他的战略眼光没有什么独到之处,也不能识人。——对于领导者特别是一个想在对外政策上做出成绩的领导者来说,这两条都足够致命。所以登基后不久,当他抗住了太上皇赵构的压力终于启动了隆兴北伐时,却把北伐总指挥的重担交给了人中雪风张浚。当然,这里面有刚刚从流放地回来的张浚自度时日不多而不断忽悠他的成分;但是同样有他的老师史浩这样的大臣在劝他:臣恐北伐一旦有失,陛下终生不得复望中原。
所以到底还是他自己缺乏能力。张浚是什么人,是建炎三年在川陕搞出富平之败、玩完了几乎整个川陕战区和西军;绍兴七年突破岳飞张宗元叶梦得等一大堆文武精英的苦心劝阻、成功促成了淮西兵变毁掉了北伐大好局面的祥瑞大神。这样的形势这样的指挥者,又碰上金世宗完颜雍这样的英主,隆兴北伐不玩砸才是奇怪。(更多关于隆兴北伐的分析可以参考浮星槎的
【王师北定中原日】之 隆兴和战。珠玉在前实在不好意思再翻译一遍史料了。)
而再往后的时间,本来应该是宋孝宗卧薪尝胆总结经验教训以图再举的过程。但是很不幸,他一力主张的隆兴北伐的失败,导致了太上皇赵构有更多的能量来控制他,也导致了秦桧党羽的死灰复燃。同时他自己的眼光也还是成问题,既不能识别真正的人才也不能做到用人不疑,而且相当急躁总是急于求成,也就因此格外经不起失败和对耗。这些因素导致他当国数年中,宰相换的像走马灯一样。好不容易托付了一个虞允文,君臣相约几年后东西并进、撒了好大一盆狗血,结果虞允文又早早挂了。。
而与此同时,他的养父宋高宗活的健康而且滋润,一直活到了八十多岁;他的对手金世宗完颜雍也活的很健康干的很起劲,本来在完颜亮侵宋时风雨飘摇、汉人契丹人纷纷起义的金国又重新稳定下来,出了一个小规模低水平的“盛世”。
宋孝宗的后半辈子就是在这种憋屈中耗完的。当然在这段时间里他仍然努力的做一个好皇帝,比如即使在隆兴北伐失败后不得不和金国议和,他也始终拒绝遣返“归正人”(就是从金国跑来投奔南宋的北宋遗民、义军和部分女真将官)把他们交还金国(——这点实在比他干爹强太多了。高宗和秦桧主张的第二次绍兴和议条款之一就是遣返归正人,而且秦桧遣返的时候搜求不遗余力,除了自己几个亲戚能送的都送回去了)。比如他还是时时检阅军队、锻炼武艺,始终不忘北伐之志;比如他的内政治理的很好,法治清明政风宽和,现在的史学家一般都认为这是南宋政治风气最好、国家也相对富足的时期,所谓的“乾淳之治”。
只是所有这些成就都不是宋孝宗自己所能满足的。他最希望达成的功业始终是北伐收复中原。然而还是说,相比他的宏伟目标,他个人实在不够坚忍弘毅,以至终于熬到宋高宗去世之后,他自己的心气也耗干了,没过两年就匆匆让位给儿子(宋高宗1187年去世,宋孝宗1189年让的位)当了太上皇。只是倒霉的是他个人生活的运气都不如他爹,儿媳妇太过BH不说还挑拨丈夫和公公的父子关系,搞的宋孝宗晚景凄凉,去世的时候都没能看儿子一眼。
总之每次看这个历史人物的相关记载时,总会有点儿同情泛起来。——他这个皇帝在军事外交上做的很不成功,以至于有些不耐烦追究失败原因的人,会嚷嚷他的战略水平还不如他干爹赵构。但如果仔细考察隆兴年间的军事失败和政治动荡,会发现很多导致失败的因素,实在不能全由他自己负责:他本人被宋高宗压抑掣肘了太长的时间,前期没有机会接触和学习高水平的帝王术,后期不能自如的掌握朝政;同时南宋绍兴十二年之前握有的各种雄厚资源——从国力、军队战力到文臣武将人心士气——也都被他的养父和秦桧糟蹋殆尽了。所谓“高宗朝有恢复之臣,无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无恢复之臣”,确是痛语。
他一辈子个人生活中舒心如意的时候恐怕也不多,包括对宋高宗赵构的父子之情。——赵构对他是有大恩的,不提选为太子这件事,孝宗还作储君时屡遭秦桧陷害,也是多赖赵构信任保护的。但是两人在人品、志向、价值观念上实在差异太大。而要是他和宋高宗之间的感情真那么纯粹,恐怕也不至于听到吴皇太后向他转达赵构抱怨退休后生活费太少之后,就一面给赵构送钱一面重金答谢吴皇太后。
英雄豪杰活的可能辛苦甚至痛苦,但是好在明白痛快;大奸大恶更不必说,杀人放火金腰带。所以历史大潮特别是乱世里最倒霉的,可能永远是宋孝宗这样才具、心志不够上上人物,但偏偏还心中有善念有执念有那么点不甘平庸之念的凡人。
同情的根子,大约还是在这儿。
暂时写这么多。最后再推荐一次,对这个人物感兴趣的话,可以直接去看星大的《隆兴和战》或者《
宋孝宗》~
宋文帝之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