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人不自信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shi-zun-de-miao-jian-l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占不占理真的不重要。

主要是因为缺乏被群体认可。


user avatar   ying-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产生不自信的原因

从心理学的角度,我对自卑的了解,主要是根据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的理论为基础。

弗洛伊德提出将人的主观「意识」部分比喻为冰山露在水面上的一角,而」潜意识「却是冰山在水面以下的巨大部分,潜意识潜移默化支配着人的行为。


弗洛伊德还提出「童年阴影理论」,你在幼年、青少年时期,遭受的挫折、打击、或其他负面影响,如果没有及时引导,会产生心理创伤,因人的自我保护机制,大多被压抑到潜意识区域,而一旦被触发容易引发情绪或行为失控。


阿德勒是和弗洛伊德同时代的另一位伟大心理学家。他认为人自卑有三个最主要的来源:身体缺陷、娇纵和忽略。


阿德勒认为一个人在五岁之前,其生活经验已经决定了他成年后,解释自身遭遇和回应的方式,对于「对这个世界和自己应该期待些什么」有了基本的答案。


从社会学的角度,人的自信在逐步成长的过程中,同时会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


1.中国的教育方式(家庭、学校)。

欧美的教育是鼓励个性发展,不打骂,不打压,讲究沟通。我认识的很多来自欧美的老外性格都很活泼,健谈,自信。


刚出生或几岁大的小孩都是天性开朗,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但随着成长的环境,社会化的影响,家庭父母的教育、学校的教育都被教育你要怎么怎么样才能开心,你要什么样的前提才能开心,最后让人的负担越来越重。


并且中国的教育环境(家庭、学校)大部分是压抑个性的,比如从小就被要求不能调皮捣蛋,要做一个听话的孩子,不能随便吵闹,一吵闹就会被训斥或被打,刚开始还是会继续吵,但随着时间推移,年纪变大,吃到的苦头够多(断零钱、体罚打骂等),慢慢也就被驯服了,就像动物园里被拔了牙的老虎被大妈骑着拍照一样无奈。


同时还有一些因为父母对孩子的不重视,或工作原因与孩子接触较少,这种忽略也会造成孩子缺乏关爱和自信肯定的培养。


2.他人对你的评价(你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年幼的你,三观还未成熟,父母,老师对你评价,会直接影响你的价值感。


典型例子,父母要求严厉,即使你考到98分好成绩,他们也不会夸奖你,鼓励你,而是告诉你,不要骄傲,要思考那2分是怎么丢的。他们这样的行为,也可能是他们的父母也是这样教育的。


这种过于苛责的行为,日积月累会让你成为,过分追求完美的人,大家都知道这世界是没有完美的,除了处女座以外(这里是玩笑,不要当真,我不是处女座黑)。


太过刻意追求,自然会有压力,当你承受不了时,焦虑感会影响你的身心健康。

貌似,这似乎就是中国从古至今的教育方式,也让我们渐渐本来是天性开朗,也变得谦虚谨慎起来。

从小到大,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你也渐渐的习惯了,需要对方的评价,认同,你才能确认自己的价值感。

如果对方对你是负面评价,对你及打击,又让你很在意,如果你自尊心强,还会和对方争辩。

过分在意外部对你的看法,你的内心就越脆弱,就会显得不够自信,或者自信都来源于外界。

这种对追求外在条件认可的自信,也并非真正的自信,一旦条件消失或不具备,你就完全手足无措。


3.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学习、事业、爱情等)。

有了前面的铺垫,你现在自信心非常脆弱,俗称玻璃心。你对各种困难对你产生的挫折感的抵抗力是很弱的。类似于,在你已经千穿百孔的小心脏上,又多插几剑。


最常见的就爱情上的挫折,自信缺乏的朋友,在异性面前,不容易放得开。你看自信和恋爱就扯上关系了。你本来只是想表现的更好,却会适得其反。


学习、工作是你天天都在使用练习的,即使你再不擅长,时间一长,你怎么也会熟练,即使做砸了,大不了换个工作,工作相对容易找。而恋爱则不然,由于前面提到的自卑的朋友,很需要外界认可,而你缺乏自信,某种程度就是缺乏魅力和吸引力。


以上因素的日积月累,会让你的思维模式都处于较为负面的状态。常见就是遇到一些挫折或压力,就容易放弃,退缩,逃避。我遇到过曾经已经下定决心来参加我课程要改变了,但他的负面情绪一旦复发,就会萌生退意。


总结,内向者之所以不自信,尤其是后天内向者,和他们的成长环境与教育有密切关系,基本上内向和自卑两种状态是同时受到影响,有可能是先变得内向,然后影响了自信心而变得自卑;也有可能是因为遇到自信心受挫的事情经历太多,从而导致性格逐步内向。


自信真正来源是什么?

依稀记得小学二年级有节课,老师让全班的同学,每人上台讲一个故事。


其他同学都顺利完成,轮到我时却脑子一片空白,说了个开头就开始混乱,最后,已结巴到前言不搭后语无法讲完,被老师奚落之后,蒙着头碎步逃窜回了座位上。


此时,画面黑白,老师的声音形成回声,在我脑海中回荡。

『连个故事都讲不好!』

『连个故事都讲不好!』

『连个故事都讲不好!』

......


老师当时的这个批评,成了我童年的一个阴影。


而这个影响,至少延续了20多年。


这应该是我能想到,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非常打击自信心的时刻,也让我从此恐惧当众演讲。


每当看到好莱坞电影里的主角,关键时刻,就会进行一段慷慨激昂的讲演,激励低迷的士气,团结一起可以团结的力量,最终获得胜利,我也感同身受,主角就是牛逼,就是懂得如何激励他人,那种充满自信的话语和肢体语言,让你真真切切感受到,这样的厉害的人物,内心真是强大。


激发了我也想成为那样人的愿望。


如何才能做到像他们那样呢?


我尝试过,模仿他们的说话语气,姿势动作,但总感觉有点画虎不像反类犬,学不来。


我陷入了迷茫,自信心也越来越受到打击。


也导致了,我很长一段时间当众沟通表达,都处于很自卑的状态。


那是什么影响了我的自信呢?


自信真正来源是什么呢?


是提升了当众演讲能力就自信了吗?我提升了沟通能力就自信了吗?



据我发现大部分人的不自信,主要就是体现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


自信与自信在人际交往中的差别:


自信的人:喜欢交朋友。

自卑的人:害怕交朋友。


自信的人:笑容灿烂,惹人喜爱。

自卑的人:愁眉苦脸,惹人嫌弃。


自信的人:与陌生人容易打成一片。

自卑的人:碰见陌生人,容易嘴笨。


自信的人:可以谈笑风生,话题聊不停。

自卑的人:容易冷场,成为聊天终结者。


自信的人:遇到他人否定,可以四两拨千斤,高情商化解。

自卑的人:遇到他人否定,容易羞愧,焦虑而选择逃离现场。



自卑的人,更容易在意别人的看法,对外界的评价容易放大,对内心造成更大的焦虑感。

其实这往往是来至于你,童年成长事情受到各种负面影响所致。



这里说说我作为一个曾经的内向者是如何变得自信的故事。


我在10多年前左右,也和你一样,在面对一些沟通社交场景时,会表现很不好。


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参加一个朋友的朋友组织的Home Party活动,据说会有很多好玩的娱乐项目、以及有很多帅哥美女参加。


听上去感觉不错,就兴冲冲的去了,但到了现场,见到很多都是不认识的人,且他们都是三三两两的围成一个小圈子,想插话插不上,没法加入其中,然后开始紧张情绪蔓延,越来越放不开,害怕别人给自己不好的反应。


见到比较热情的帅哥美女,又开始内心戏,害怕对方不理会我,感觉对方很牛的样子,我这么默默无闻,最后连主动开口说话的勇气都销声匿迹。


尤其是见到比较漂亮的女生,就特别容易紧张,内心有很多话想说,每句话都会在脑子里,不断的反复过滤筛选修改,生怕说出来不够好,就算有想好的,也会卡在喉咙里出不来。


后来干脆躲在角落里发呆,最后灰溜溜的逃离现场,最后还给别人留下一个内向老实人的印象。


之后再遇到类似的活动时,都很纠结到底要不要去参加,即使勉强参加,多半也是扫兴而归。


会感觉和不熟的人聊天时,始终放不开,不知道说什么。

经历过好几次这样的状况后,我痛定思痛,觉得必须要改变这种状态,不然没法交到朋友,没法结识一些有趣的人。

于是就开始,学习各种提升自信、沟通、社交的方法,参加过演讲培训班,参加过很多社交活动,我记得我有一年的每个周末,我都至少出去参加两次聚会活动,各种类型的都会参与,德州扑克、读书会、桌游、酒吧、KTV、野外烧烤、重要节假日的热闹活动等等。

经过一年左右的学习、训练、反思,我发现自己已经不再社交恐惧,也能和陌生人轻易的聊起来,类似于跟着一个武功高人贴身训练了一整年,然后脱胎换骨大功练成的感觉。原来变得自信、会聊天也没那么困难。




每个人都会有自卑感。


自卑感,最主要和我们从小的成长经历很有关系。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长辈对我们的态度,都有直接的影响。

中国的教育环境,大部分家庭都是要么管教严厉,要么就是忽视、缺乏关爱。这两种教育,都容易让你自信心受挫,打击你的自我价值感,这就是很多朋友形成自卑感的来源。


过分严厉,容易导致你自己过于追求完美,过于苛责自己,过分在意他人看法。被忽视,容易导致自我否,患得患失。只有比较小的父母比例,是开明鼓励性的教育。

有些朋友,随着年纪增加,成长环境的变化,自卑感也会随之受影响。比如,到大学,或到国外留学后,就减少了管束,完全放开了。欧美的教育方式,提倡个性,鼓励创造性,而中国的教育模式,要听父母老师的话,压抑个性。


我就是在传统中国家庭环境成长,缺乏足够的鼓励性与开明的教育方式,父母也是忙于工作,会存在不够关爱的情况。不过在我上高中大学后,就没在严厉的教育,让我有相对自由的个性发展。


我在过往社交中,认识过一些美籍华裔。他们表面和一般中国人没区别,但他们的中文程度就像我们大部分学了10多年英语依然很烂的程度,自幼受美国文化教育影响,三观、人际关系都很西化,也就是典型的香蕉人,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就非常的活跃,人际交往非常放得开,很容易自嗨,完全没有中国人惯有的含蓄内敛,每每和他们相处交流的时候,都非常的欢快。



其实优秀的人也会有自卑感,比如,在他不擅长的方面。你可能只看到了对方最优秀的一面。所以,你不必为自己有自卑感,而自我埋怨是个废物。


俞敏洪在多次演讲中表示,自己曾有8年的自卑经历。


有自卑感不要紧,重要的是学会通过高效学习,进行自我提升,用「补偿心理」和找到自己的「天赋优势」,转化为动力,来增加自己的优越感,抵消掉自卑感。





每个人都可化自卑为力量。


因为人的内心里,自卑感与优越感会同时出现。


「补偿心理」是人处于自卑感时,为了避免自我完全失去心理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改变内在动力。


利用补偿心理,增强自我价值感,就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很多朋友在遇到挫折时,除了情绪低落沮丧外,也会同时有改变这个困境的愿望,这时你可以通过这个情绪转化为动力,来实现补偿效果。


也就是俗话说的,化悲愤为力量。


你通过后天努力,获得了某些成功,比如,只是比你的同龄人,同学要变得厉害了一些,你的优越感就油然而生,你会因此而变得自信。


更不用说,赚了很多钱,成为名人,改变了自己的社会阶层,甚至到了一定的极端场景,例如,你成为了中国首富,你会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可以请十几个功夫明星给你做配角,然后一一被你打败。


补偿有两种方式:


1.强化你的短板劣势。

有很多知名演说家,在成为演说家之前,要么是口吃,要么就是内向自卑。


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因口含石子在海边练习演说,终成演说家而闻名。


丘吉尔,也曾经从小口吃,但他没有放弃,通过种种努力,成为了知名演说家,而且同时还成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


有部奥斯卡获奖影片《国王的演讲》,讲述的是有童年阴影的乔治六世国王,一直患有口吃,经过专家的的指导学习,最终克服了恐惧,发表了二战著名演说,鼓舞了英国军民奋勇抗敌。


电影中,丘吉尔与国王见面的镜头,也透露出了丘吉尔作为曾经的口吃患者,甚至其痛苦,所以很支持与鼓励国王。



2.练就你的超强技能。

很多身体残疾的人,已经无法改变外观,就转向从事脑力工作。


大名鼎鼎的坐在轮椅,只能用机器说话的霍金,他是21岁换上肌肉萎缩硬化症,全身瘫痪,不能说话,只有3根手指可以活动,但他并没有放弃人生,而是转向做科学研究。


没有手脚的演说家尼克胡哲,他生下来没有四肢,但他父母和他自己没有放弃,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业,并开始演讲生涯,来传播人生不设限的正能量。


还有一位,叫做乙武洋匡日本的作家,他也和尼克胡哲一样,也是先天没有四肢,也是通过努力读大学,出书。但他比较奇葩、颠覆大众价值观的是,他结婚并有3个孩子的情况下,还自爆出轨了五个女人,甚至还有媒体爆料说他出轨达到50人,大家可以自行脑补。他的私生活我就不做过多评价,大知道有这样一个人就好。


以上这三位都是通过,增强其他能力来补偿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如何利用补偿心理,来提高我们的自信沟通能力呢?


你除非要隐居,不然不可能不和人大交道。人际交往是作为社会人必要的技能。你可以不用成为社交达人,变成自来熟,变得很外向。但你需要至少可以掌握,在必须社交时,不会怯场,可以应付自如,可以和别人畅所欲言,交朋友。


所以,我的建议是,两个补偿方向同时做。


通过学习训练,强化你弱势项目,即「沟通社交能力」的同时,也在其他方面进行补偿,来作为你整体「自我价值感」的提升。


比如,你可以发展一门专长,并成为这方面的高手,甚至是专家。比如,你喜欢唱歌,但你还唱不好,那就去专门参加培训学习,唱歌是一个在社交时比较用得到一个才能展示。在KTV里能唱得好,在聚会时你能表演来活跃气氛,更容易会获得他人的喜爱。


你也可以发展其他,自己既有兴趣,同时还能给人带来价值的技能。比如,PPT、PS照片、摄影、英语、写作等等常用技能。





每个人都有天赋优势。


有本书叫《现在,发现你的优势》,是讲一套识别个人天生优势,并将其发挥为才干的方案,最终目的是将才干变为优秀的工作表现。


一言以蔽之,挖掘出你的天赋优势,并加以利用,会比你去花时间练就一个不是你天赋优势的能力,要更容易让你成功。


举例,假设你是一只猎鹰,你的天赋就是翱翔天际,那你为什么要去研究,如何像海豚一样在海中遨游呢?


当然,你到底是猎鹰,还是海豚,或者其他,就需要一些方法工具来协助你自我鉴别。


发挥天赋优势虽然和补偿心理类似,但区别在于,你补偿加强的是你本来就有的能力,你可能只是没发觉,或忽视了它的存在,进而浪费了你天赋。


就好比,一个2米高的人,就有了先天可以打好篮球的天赋之一,当然要打好篮球还需要灵活性,意识,肢体爆发力等等,但身高是篮球运动中一个非常突出的优势,如果你有打篮球的兴趣,又有这个天赋,为什么不用上?


虽然例子比较极端,但我可以告诉你的是,每个人都有某种天赋,你需要的是先找到它然后利用它,你会相对没那么费力的建立起自己的自信。



《现在,发现你的优势》这套方案的核心,有 34 个主导“主题” 及其成千上万的组合。


读者通过测试、讲解,来了解如何最有效地,将自己的优势和才干,转化为个人和事业的成功。


后来,我陆续发现,要想更准确的了解自己的优势特点,还可以做MBTI、DISC、大五人格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多种性格与能力测试。


这些测试,都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来了解自己的天赋、优于别人的地方在哪里。


至于,最终怎么走你自己的路,需要自己去选择与实践,践行到一定程度,你才会明白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





每个人都可以提升多维度能力


有人戏言,刘翔为什么跨栏这么厉害,因为他比跑步的会跨栏,比跨栏的会跑步。


如果单独每一项和别人比,他就不行了。


虽然是个玩笑,也可以从中看出,发挥自己的天赋优势,并进行多维度能力整合,更容易脱颖而出。



当你在某一项能力还不错的基础上,学习一些新的强技能或辅助技能,这些会附带增强你的主力技能。


比如,你是学IT的,你代码写得不错,但你不擅长与人沟通,不会高效的传递你的想法,致使团队工作效率低下。


沟通表达技能就是你需要加强的。


例如,我要教别人如何变得更自信,变得会沟通社交。但我不擅长写作,就无法把自己的理念通过文章或书籍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如果我不学习演讲分享,就无法深入浅出的给大家讲解内容。


为了让学员能学到更多内容,我不得不学习更多知识,但如果不会高效阅读、整合知识体系,就无法把输入转化为他们能通俗易懂的课件。


你在拥有某些特殊技能,同时通过文章、音频、视频等媒介传递出你的价值,并最终吸引到认可你的粉丝,你就变成了一个知识型网红。


找到你的天赋,并加以修炼成为你的标签,同时掌握一些辅助技能,让自己能力多维度化,你就不再羡慕别人多优秀,多牛逼,因为你知道你有超越别人的杀手锏。




自信真正来源是什么?


通过提升能力,带来的优越感、成就感,是可以抵消自卑感。但从我的实践与教学经验来看,只提升能力远远不够,部分自卑的朋友,因为长期的处于负面消极思维情绪中,已经形成了惯性。形成类似于肌肉记忆、条件反射、本能反应的状况。


他们会常常出现一种情况,当学习训练我的方法一段时间后,的确发生变化,人变得自信,也开始能说会道,于是就停止了学习训练,直到某一天他遇到了新的挫折,比如失恋,整个人的自信再次受到打击。


这就意味着,他以为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发生了改变,就彻底变好,可这就像减肥一样,如果你通过科学的健身与饮食习惯改变,减肥成功,于是开始松懈,又回到以前大吃大喝,停止锻炼的状态,被打回原形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要想在减肥成功得到保持,至少是需要维持一个最基本的运动与饮食的习惯。


自信也是一样,也需要在改变后,持续的训练积累,成为你的生活习惯。


消极负面思维,其实是一种从远古时期,进化而来的自我保护机制,是为了避免你陷入不必要的危险。


原始社会,洪水猛兽较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到了现代,已经不存在这样的危险,可保护机制还印刻在我们的基因里。


但这种保护机制,现在来看是过头了,阻碍了你去结交更优秀的朋友、你喜欢的异性、改变自己等等。


你在电视里看到蛇,即使没有任何的危险,你的大脑还是会突然警觉起来,这是一种自动化思维。


自我保护机制就是一种自动化思维模式,自卑的朋友,容易出现条件反射性的紧张、患得患失、在意他人看法。


此时,光提升能力无法彻底消除自卑感,还需要配合积极自信思维与能量管理。


在我的自信沟通理论里,人要做到真正的自信,需要三方面互相配合——生理状态、客观自信、主观自信。



生理状态(能量管理)长期处于焦虑情绪的朋友,容易失眠、精神状态差,会直接影响你的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效率。生理状态好,可有效提高你的整体自信,尤其是沟通时的自信程度。


客观自信,就是对应通过补偿心理与发挥天赋优势,来获得能力提升、成功经验积累,同时提升优越感,影响主观自信。


主观自信,就是学会如何消除负面思维,养成积极正面思考的能力,学会采用理性情绪来应对遭遇的挫折。


三者形成的面积的多少决定了你的整体自信的高低。


通过下图可知,三方面都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即可让你的自信程度较为平均值高,如果只关注其一或其二,则又有失偏颇。


就像应该人的饮食的营养要均衡,不能为了减肥而不吃肉,也不能为了贪图享受,而偏食不吃素菜水果。


这里列了七种自信状态的雷达图,其面积大小显示出综合自信程度的高低。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人是无法做到100%自信,但我们可以朝100%的目标无限进步。同时人的状态经历会随着岁月的累积而产生变化,有可能变得更好,也有可能会退步,所以你需要提高到足够高的水平,即使是退步也不至于退到及格线以下。


例如,假设三项数值各项满分是10分,你通过学习训练各方面素质都达到了6分,虽然你已经比你在改变前只有平均2分要高出很多,但毕竟只是刚及格,还处于不够稳定的状态,那你如果遇到挫折打击,或其他变故,自然是会产生退步,那你就会产生被打回原形的感觉。


自信真正来源,就是来自生理状态、客观自信、主观自信这三方面的综合结果。


迎刃核心自信,是帮助你破解过度自我保护机制的关键,是帮助你变得自信的核武器。



我如何才能自信的聊天?

想要使你自己够坚强与增加你的自信,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出胆量,去做那些你认为没有把握的事。


要想不嘴笨,能聊好天,就需要多练习,就像练习英语口语,越说不好才需要越多说才能练得好。


俞敏洪有句名言:你英语讲得不好,难受的是别人,怕什么呢?


换回来,你聊天聊不好,难受的也是别人,虽然可能会招致对方的否定或不悦,但你只要坚信你的聊天能力,可以在不断的训练中成长就可以了。


大家都知道,要在聊天时做到自信,就能表现好,同时还能和对方展开话题,能接话题,并且还可以话题持续不断,不会冷场尴尬,你可能也常常被要求说你要自信起来,但怎么做才自信,却不知道。


这里说一个我的小故事。

我在10多年前左右,也和很多来这里的朋友一样,在面对一些沟通社交场景时,会表现很不好。


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参加一个朋友的朋友组织的活动,据说会有很多好玩的项目,和有很多帅哥美女参加。


听上去感觉不错,就兴冲冲的去了,但到了现场,不知怎的,见到很多都是不认识的人,而且他们都是三三两两的围城一个小圈子,想插话却感觉没法加入其中,然后开始紧张情绪蔓延,慢慢放不开,害怕别人给自己不好的反应。


有时,也能聊上几句,就发现聊不下去,要么是说着说着就词穷了,要么就是感觉对方说的内容,自己不会接,没法延续,只能傻傻的听。

见到比较热情的帅哥美女,又开始内心戏,害怕对方不理会我,感觉对方很牛的样子,我这么默默无闻,最后连主动开口说话的勇气都没了。


而且尤其是见到比较漂亮的女生,就特别容易紧张,内心有很多话想说,每句话都会在脑子里,不断的反复过滤筛选修改,生怕说出来不够好,就算有想好的,也会卡在喉咙里出不来。


后来,干脆躲在角落里发呆,最后灰溜溜的跑了,最后还给别人留下一个内向老实人的印象。


后来再遇到类似的活动时,都很纠结到底要不要去参加,即使是参加了,多半也是扫兴而归。


会感觉和不熟的人聊天时,有点放不开,不知道说什么,很闷。


后来,经历过好几次这样的状况后,我痛定思痛,觉得必须要改变这种状态。


于是就开始,学习各种自信,沟通的方法,参加过演讲培训班,参加过很多社交活动,我记得我有一年的每个周的每个星期周末,我都至少出去参加2次聚会活动,各种类型的都会去,读书会呀,桌游呀,酒吧呀,KTV呀,野外烧烤呀等


总之是一年下来,至少接触过上千的陌生人,然后过滤掉后,至少也结交了20多个比较靠谱、志趣相投的有价值的朋友。


那你肯定好奇,我是具体如何做到的?这本书,将会一步步帮助你找到答案。


我回顾自己这10年来,为了改变自己自卑,嘴笨的毛病,走了太多的弯路,消耗了太多的日日夜夜,有时就是在迷茫与打鸡血之间来回摇摆。


我也遇到太多像我曾经那样迷茫的小伙伴,深知他们的痛苦,交不到朋友,对喜欢人开不了口,尤其是你和陌生人、喜欢的人、优秀的人、强势的人、上级或高价值人士等的相处时,有常见以下现象:


1,情绪不自觉紧张

2,自我否定

3,患得患失

4,在意他人的看法

5,感觉聊天比较累,越说,越不想说。

6,找不到话题,不知如何开口。

7,不会接话,不会延续话题,容易冷场尴尬。


总之就是,放不开自己,感觉被一股无形力量困住,有种无力感。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鸟,怎么拼命都飞不出去。


这就让人很挫败,本来想要在对方面前好好发挥,比如约会、相亲、面试、论文答辩、演讲等等重要场合,但最后都整段垮掉。


最后,就是越来越不敢与人沟通社交,陷入恶性循环的漩涡中。


经过长期的学习,实践,总结,我发觉在人际交往中,放不开,不善言辞的人,存在以下三个关键性问题:


1)缺乏沟通社交时自信心

2)缺乏沟通社交方法技巧

3)缺乏快速有效训练机制



这三个关键点,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与训练,是可以改变自卑,嘴笨,把天聊死的问题。


本书都是围绕着这三点来进行讲解。



1)你为什么会缺乏聊天时的自信心呢?


我们这里说的自信,是限定在沟通社交时的自信表现。


比如,你是一个程序员,在你的工作上,你很有自信,你在面对专业问题时,完全游刃有余。


但在人际交往上,就会出现不擅长的情况。


而导致你沟通时不自信又有以下三个方面。


1)成长经历与环境影响


2)影响人际交往负面情绪经验


3)影响人际关系的压力事件





1)成长经历与环境影响

一个人的童年时期,与父母、照顾者、老师的关系,以及他面对过往他人的评价,例如批评、赞美、鼓励等经验都会对他形成直接的自信影响。


家庭与家人是形成你最早社交关系的起点。都说父母是一个人最早的老师,父母或者是照顾者与你的朝夕相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形成了你日后与人处理关系的基石。


父母都会用自有的经验与学识来教育你,该如何与人相处。而这些方法很可能并不一定是对的,或是能让你能自由健康成长的。


比如,父母本身就有孤僻,暴躁,蛮横的性格,那在教育你时,也会伴随这些行为的产生,看你调皮,口头说了没用,就开始动手,即使你一开始还是很活泼的性格,但在反复的惩罚行为后,你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慢慢被驯服,你知道,如果不听话,就要挨打,你太弱小,又无力反抗,只能屈从,你与父母的关系,不是和谐相处,而是压迫与被压迫度关系。


再比如,有些父母因为工作关系、或是忽视教育,对孩子采取的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缺乏与孩子的日常互动。孩子幼小尚未成熟的心智得不到爱的滋润,会产生自己不受他人欢迎的负面想法。


这些与家人互动的人际关系的经验,形成别人如何看待你自己的观念与参照物,在这样的人际关系环境,会对你的自信形成重要影响。


但是很不幸,很多自卑不擅长沟通的朋友,在成长经历中,收获到的大多是负面反馈,缺少理解,接纳,赞扬,会惯性导致你在人际交往中经常处于被动,无法确定别人能否和你顺畅的交往,这种不确定性就会导致你在沟通中缺乏自信。


俗话说得好,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如果你在成长经历中,都是获得接纳,鼓励,包容,赞扬等积极正面的反馈,那你进行人际交往时,也会输出这样正向的表现,那就是不一样的结果。




2)影响人际交往负面情绪经验

除了家庭,学校就是第二个让你开始学习人际交往的环境,而我们很多负面的人际经历,都发生在这个阶段。


最常见的就是被霸凌、被嘲笑、被排挤。


被霸凌过的朋友,会容易形成负面信念,比如,没人接纳我,别人都拒绝我,没人值得信任。会对别人的评价特别敏感,尤其是对方批评否定自己时。


被嘲笑,多半是会因为老师一句不顾学生感受的随口批评,而让你在班上很丢脸,同时同学也处于看热闹的态度,哄笑一团。或是你有某些短处,被无聊的同学拿来调侃,比如长得矮,青春痘,太胖等等标签化的指责,这些都会对你形成一定的压力。


被排挤,前面两种情况出现后,也会连带出现排挤你的现象。或者由于你某方面比较优秀,招到了妒忌,这也会让你感到不合群。






3)影响人际关系的压力事件


在我们还很年幼的时候,如果搬家,转学,换到了一个新的陌生环境,会遇到新的朋友,新的邻居,新的同学,新的老师,会有很多不确定性。


会打破你原有的节奏与人际关系,如果你刚好又碰到了不好太友好的人,或是严厉的老师,那你就会很有压力。


有部动画片电影《头脑特工队》,讲述的就是一个小女孩跟随家人搬到一个新城市,从新开始生活,而她正处于青春叛逆期,遭遇种种的人际交往不顺后,情绪崩溃离家出走,但还好小女孩有开明的父母,以及她积极面对问题的勇气,最终大团圆结局。


但很多朋友就没那么幸运了,在遭遇很多变故后,自信心是遭到了影响,而且会影响很多年。


我在小学准备升5年级的时候,搬家了。我换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以前的同学朋友全都没法见面,进入新的学校,可能是不适应环境的缘故,又碰上一个非常严厉的数学老师,被当众骂过好几次之后,就开始彻底厌恶数学,而我在换学校之前,数学成绩一直都在班上名列前茅。直到后面上初中,高中,大学都对数学非常恐惧。还好我现在已经不用学数学了。



沟通社交失败经历。


在以上的几种情况综合下,你虽然对沟通社交有压力,但你还是不得不在一些场合需要与人相处,例如,参加一些学校,公司的集体活动,朋友带朋友的聚会,面试,相亲等。


而一旦某一次的沟通中,出现了失败或负面的情绪,则会加重你的社交焦虑感。


例如,在参加聚会时,因为说出了一句话,而遭到其他人的嫌弃冷落,这让你倍感失败。



以上,就是影响你沟通时没有自信的根源。


这些境遇,如果没有及时获得心理辅导排解,就容易形成消极自我认识,会认为自己很多事情都不行。


而当我们同时发现,自己在外貌,身高,学习,收入,能力等不如别人时,则会进一步产生压抑,挫败,自我怀疑的负面情绪。


而这些情况会综合形成你对人际交往的错误认知。你在社交场合是,会自我审查,关注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别人会看不起自己,别人就会批评否定我。


进而,你已不再关注当下与人的沟通内容,享受交朋友的乐趣,而是去过度解读他人的想法,预测结果,灾难化理解可能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比如,对方只是没有接你的话,或只是对你说的这个话题不感兴趣,所以就反应冷淡,但你会多想,认为对方会讨厌你。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


每个人在先天或后天的成长环境中,都会遇到生理或心理的负面影响,这就决定了每个人潜意识里都有自卑感的存在。


不过,只要懂得如何处理,就会把自卑感作为改变动力,去寻求优越感,就会让自己超越自卑,成为一个自信的人。






2)缺乏沟通社交方法技巧


在社交时,缺乏能灵活应对各种情况的沟通方法,也会导致你没法顺畅的聊天。


我们都会说话,但如何说得好,能和对方聊得开心,就需要方法来作为支撑。


沟通完全可以通过拆解步骤,来让你清楚的明白,聊天的各个环节是如何运作的,有了这个系统的概念,聊天也可以有章可循。


这里简单的把一次面对面的聊天,拆解成如下环节:


(1)找到话题

(2)接住话题

(3)延续话题

(4)处理冷场尴尬

(5)拉近双方关系

(6)结束聊天


只要你某一个环节不会,不熟练,都会到导致把天聊死,但其实这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方法套路,后面的章节会给你讲解。




3)缺乏快速有效训练机制


我们作为人,想要学习掌握一个技能,甚至成为某方面领域的高手,专家,精英,除了有好的方法,厉害的老师外,就是要有针对性的练习。



这个针对性练习不是一个劲的猛练,比如跑步可以减肥,就每天往死里跑,你会发现不但没产生效果,还伤了膝盖, 从此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用进行体育锻炼,大多数人常常进行的是无效的训练。


进行“有目的的训练”才能真正有效的帮助你习得某项能力,训练的核心就是把你要掌握和提高的事情,进行有针对性训练,直至形成下意识的条件反射。


大家平常都用电脑打字,我相信你都是不用看键盘,就能很快的输入大脑想要的内容,根本不会每次去想,也不会去看,要输入的中文对应的字母按键在什么地方。


还有就是骑单车或开汽车,新手和老手的差别,就是熟练度,以及是否练成了下意识的直觉反应,熟练后都不需要过多思考,身体自动就完成了。


你在社交场合,每次还需要先在大脑里不停的想,等下聊什么话题会比较好,说什么样的笑话,漂亮话可以引起注意等等。你需要过多思考的行为,都说明你还不熟练,还练习得不够。


所以,要想建立起有效的下意识本能反应,要用3个F来构建。

1)专注(focus)

2)反馈(feedback)

3)修正(fix it)


1)专注。


很好理解,就是需要调整你的时间精力,有人肯定会说我工作忙,时间少,事情多,学业重,这些都是借口,谁难到就一定很闲吗?没有。


这说明你需要,同时进行学习掌握,如何时间管理、与精力管理。让自己能更高效的利用时间精力,来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比如,你平时也很忙,但有部上映的电影很好看,但快要下线了。你于是开动脑筋,和一个要好的同事商量,让他帮你顶班一次,事情就解决了。我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时间少,工作忙都借口,都是可以灵活调整,更何况自信沟通的好坏,与你的生活工作戚戚相关。


不要让自己的懒惰把你拖垮的机会,绝不!


2)反馈


就是每次把你学习和实践的结果告诉导师,因为你还不熟练的情况下,肯定会有很多不明白,做不到位的地方,但导师的经验丰富,很多情况都遇到过,他会告诉你哪里没做好,哪里做错了,哪里有问题,直接请教他,你会节约很多自己摸索的时间。


如果没有反馈机制,你会感觉不到练习给你带来的效果,很多人半途而废,就是没有给自己设定反馈机制,来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



3)修正


就是老师会在你反馈基础上,给出具体可行的,针对你个人特殊情况的调整策略。

然后你根据这个建议,再去练习,然后再反馈结果,如此周而复始,是不是你的问题就会一点点解决了呢?你如果想和进一步交流和给你练习反馈的建议,可以加我的公众号:迎刃(ID:yingrendao ),在后台给我留言。



很多人学习,因为懒惰,不积极,不反馈,不练习,自然就容易放弃和失败。



为什么我们要练习快速且有效?


因为,在你长期的受挫折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改变方法,是可以给你快速带来正反馈,你体会不到效果,就会很容易放弃,因为你自信心已经很脆弱,不太经得起再次失败的影响,一旦受到失败,就会容易产生放弃改变的行动,那自然就又回到了原来恶性循环的轨道上。


以上,就是我们要想自信的聊天,需要改进的三个方面。

1)缺乏沟通社交时自信心。

2)缺乏沟通社交方法技巧。

3)缺乏快速有效训练机制。

有了解决问题的框架,你在细节执行起来,就不会感到迷茫。

让自己开始变得自信起来,是你不再嘴笨的首要关键,变得自信的过程,就是你不断做害怕的事情,并最后成功了。

【拓展阅读】

如何区分有效社交与无效社交?

参加陌生的聚会有什么技巧吗?

在和女生交往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

自信来源于什么?

有哪些人际关系方面的小技巧可以保护自己?

内向、不善社交的人如何建立人脉?

约会时除了吃饭看电影还有其他推荐吗?

和喜欢的女生聊天 15 分钟以后就找不到话题了怎么办?


user avatar   knowyourself-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文末有针对“如何打破自卑的负面循环”的更新)

其实一定程度的不自信/自卑感,是每个人都会体验过的,也是正常且健康的。而持续的、恶性循环的不自信/自卑却往往会是不健康的。题主问不自信的最根本原因,我们就来聊聊这种持续的自卑是如何发生的?它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一个人持续不自信/自卑的状况是怎么持续的?

临床心理学家Melanie Fennell(1999)在《Overcoming Low Self-esteem》一书中曾经作出了这样的流程图,来解释自卑感在生活中持续产生的过程:

图解:1.核心信念,是一种关于自己的本质的评价,自卑、低自尊的人常常抱有这样的核心信念——感到“自己无法满足别人的期待,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会令人失望”(p.13)。(形成核心观念的时候我们往往还太小,没有余力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自己面临的负面经验)

2.生存法则指的是我们用于维系自己自尊的,指导生活的策略与指导方针。比如,很多自卑者、低自尊者会发展出严格的自我要求,来维系自己的自尊——“我要力求每件事情都做好,否则我就无法获得我想要的东西(比如他人的尊重、自己的幸福);一旦有一件事做不好,我的自我价值就会粉碎”(p. 19)。

3.触发情境指的是“一个人的生存法则可能会、或者已经被打破的情境”。比如,A的生存法则是“我要力求每件事都做对”,那么他的触发情境就是那些让他感到可能会犯错、会被人批评的情况。比如,A的老板忽然给A布置了很多任务,却又给了很少的时间完成。


那么,A在生活中的自卑可能就是这样不断持续产生的——A接到任务后,感到自己可能会无法把任务做好,他会开始这样想:“怎么办,我这么不够好,我真的可以完成吗?”(核心信念的激活)。他开始不能自控地想象可怕的后果:“如果我做不好会,老板就会发现其实我是个糟糕的人,他会对我失望,觉得我其实无法胜任我的工作”(负面的预期

他越想越害怕,开始出现焦虑反应:头疼、冒冷汗、手抖,腹部疼痛,感觉无法思考。同时,为了阻止预想中的可怕后果发生,他做了很多无效的行为:整日整夜的工作、试图把每个细节都做到最好。结果,手忙脚乱之中,他反而开始犯错:丢失文档、搞错细节、电脑也不配合地出故障。他却又觉得不奇怪,对啊,自己就是不够好,不是早就料到会这样吗?(核心信念的确认

一旦确认自己确实不够好,他开始不断地产生自责的念头:“你果然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他感到沮丧,原本和朋友约好周末出门,他也婉拒了,在家中闷闷不乐,思考将来还怎么工作(抑郁感)。这种抑郁感让他总是想着自己不够好(核心信念的持续激活),并且在下次遇到其他任务时,再次做出负面的预期。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持续的、恶性循环式的自卑感形成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阿德勒心理流派(Adlerian psychology)的创始人Alfred Adler最早提出“自卑情结”的概念,自卑情结源于人们的自卑感,但它更持续,有自卑情结的人会在很多方面、很多时候、持续感到自卑。它更像是一个让人难以逃脱的恶性循环,最终使得个体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或否定。

他认为自卑可以被分为原生自卑(primary inferiority)和次生自卑(secondary inferiority)(Warta, 2008),而原生自卑与次生自卑之间的纠葛就会使人陷入一种自卑的恶性循坏,人的自卑情结就产生了。


1. 什么是原生自卑——不断否定孩子的父母,会给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

原生自卑产生于儿童时期,是人们在面对外在环境时所体会到的不足感(insufficiency)(Sicher, 1991)。这种不足感可能因为个体生长发育的速度落后于同龄人、出生于贫困的家庭环境、或者不当的家庭教育等等。

其中,不当的家庭教育是导致原生自卑形成的最常见原因。不当的家庭教育可能使得个体在童年时时刻刻都感受到无助(helplessness)、始终认为自己比别人弱小/愚笨,或觉得自己只能依赖别人等等,而这些都是个体最初自卑感的来源(Wexberg, 2016)。

例如,父母不断强调孩子的缺点、所犯的错误,或恐吓孩子说“别人都能把书念的这么好,你为什么不行?念不好书将来长大有什么用?还不是就是混吃等死?”长期处于这样的家庭教养之中,会让孩子始终认为自己就是比不上其他人,从而产生最初的、根深蒂固的自卑感。


· 人在面对原生自卑时的自我保护

Alfred Adler认为人都有自我保护的倾向(safeguarding tendency)(Ansbacher &Ansbacher, 1964),它有点类似弗洛伊德所说的自我防御机制。不同的是,自我保护被个体用于抵御外在环境对个体造成的负面影响(例如我们在与他人比较时产生的自卑感),而自我防御机制则是用于解决来自个体内部超我(内在道德标准)和本我(内在冲动)之间的矛盾。

因此,Alfred Adler认为儿童在面对原生自卑时,会发展出一个虚构的目标(fictional goal)来帮助自己从自卑的感觉中解脱出来(Ansbacher & Ansbacher, 1964)。这种虚构的目标通常能够给人以努力的方向,带给人积极正面的感受,减轻自卑带来的负面感受(Mitchell, 2015)。

例如,儿童时期家庭环境十分贫困的人,认为自己“一无所有”而感到自卑,这种无助的感觉,会让他们虚构出一个拥有很多很多金钱财富的目标,帮助他们平衡此时此刻自卑的感受,从而获得继续生存和努力的动力。

儿童时期家庭、人际环境恶劣,遭遇了很多创伤的人,容易虚构出一个“长大要做孩子的拯救者”(包括老师、心理医生等)的目标,帮助他们平衡痛苦和无助感,找到活下去的勇气。


2. 什么是次生自卑?

次生自卑则是指,产生于个体成年时期的自卑感,即当成年后的个体发现,自己并没有能力实现自己虚构的目标或内心的标准时,所感到的自卑(Warta, 2008; Wexberg, 2016)。引发次生自卑的事件,可能是失败的求职经历、不理想的学习成绩等等。


· 次生自卑会迫使人们回到原生自卑找寻原因。

次生自卑会唤起人们心中的恐惧、羞耻、脆弱(这些与原生自卑紧密相连的感受),和对原生自卑的记忆。那些有着原生自卑的人,在面对次生自卑时,会倾向于认为就是因为自己很无助,自己比别人弱小,或者自己总是需要依赖别人,才让自己没有能力去实现心中的理想(Warta, 2008; Wexberg, 2016)。

成年后发生的事,仿佛是对幼年时自卑的佐证。他们很难相信失败是一时的,他们自身还可以做到更多。

这样,原生自卑与次生自卑的纠葛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原生自卑使得人们为了自我保护而发展出了一个虚构的目标,这个目标却又让人在成年后产生了次生自卑,次生自卑往往又会把我们带回到自卑的原点。就是这个看似矛盾的循环把很多人困在了自卑的情结里。

值得一提的是,一次偶然的打击并不会让人永久地困在自卑情节里,而是从小到大,一次又一次的困难、挫折、失败不断消解个体的自我价值感的同时,个体又遭受到了来自父母、同伴、老师、同事的嘲讽和指责,才使人在自卑的情结里越陷越深。


------------更新来了------------


来说一说如何打破这种自卑的负面循环。

首先,在提升自尊、自信的“自救”之前,我们需要把次生自卑和原生自卑分割开来看待和处理。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一些原生自卑,你需要更好地理解到过去对你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你需要经常提醒自己,你对自己的评价可能是过低的。你也需要不断告诉自己,你现在遭遇的挫折并不是因为你小时候就体会到的那种,“自己不如别人”的感觉。而只是一个可以被处理的现实事件。

你需要认识到你的环境已经并且可以和过去不同了,你可以、也有机会重新获得一个对自己的评价,但必须从不断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小评价开始积累。把恶性循环变成正性循环。


接下来,我们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来自Fennell的认知行为疗法里的方法,来结束这种循环。

1. 打破负面预期

低自尊与自卑情节都会让人容易做出负面的预期,他们常常将预期混淆为现实,于是为负面结果的可能性焦虑不已(p. 23)。人们常常因为这几种原因产生负面预期:

1)高估坏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坏的结果不一定发生,却倾向于认为一定会发生。

2)高估问题的严重性。就算发生了不好的情况,后果也不一定很严重。

3)低估了个人应对最坏情况的能力。即便最坏的情况发生了,自己也不一定无路可走。

4)低估了外界的支持。在焦虑中认为自己是孤军奋战的,很少想到别人可能会给予自己帮助。


Fennell在书中提供了“负面焦虑预期验证记录纸“(见下图)。我们将继续用A作为例子来解释记录纸的用法。

A的负面焦虑验证记录:

情境:没有按时完成老板的任务,在任务中出错。告诉老板时,老板显得并不高兴。

情绪和身体感觉(百分比为感受强度):焦虑 90%,害怕80%,伤心80%;发抖40%,出汗50%

焦虑预期(百分比表示对预期的相信程度):老板一定觉得我不够好,会把我开除 60%

替代的想法(百分比表示对想法的相信程度):


1、老板不一定把我开除。因为之前B也犯过比我更大的错误,但是老板并没有这么做;而且,老板并没有明确表示要把我开除70% ;2、老板可能只是会指出我的错误,给予我建议。因为之前犯错的时候,老板显得很耐心70%; 3、如果真的被开除,我也可以找到新工作 60%

如何找到替代的想法呢?你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p. 29):支持我负面预期的证据是什么? 不支持我负面预期的证据是什么?一个更现实的可能性是什么?有没有现实的证据支持这种可能性(e.g. 过去类似的经验,现实中对方的行为)?如果最坏的事情发生,自己可以做什么?

注意,自己的想象并不能作为证据(evidence),比如,你觉得对方很生气,但这是你的个人猜想,而不是事实(对方真的表达出愤怒)。

在写下替代的想法后,A感到放松了些。但是验证负面预期是错误的最好方法是行动,用现实中发生的事实来证明自己预期的错误。所以记录纸中的最后一步,是用来记录人们做出的验证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

实验:和老板沟通,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老板给自己更多时间完成,并且给出自己设想的解决方案。结果:老板表示理解,并且分析了问题在哪里,得出下一步工作思路。


实验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人验证自己旧有的思考习惯是否准确,自己过去的行为是否有必要,哪些想法与现实更一致。它可以让你获得具体的经历,这些经历和你过去的负面预期不同,从而让你产生、并支持你的新的观点:也许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p. 35)。


2. 提升自我接纳,对抗自责心理

有些人也曾留言给我们说,觉得自己身上真的是一点优点也想不出来。他们却没有意识到,敢于向陌生人说出自己的问题证明了他们的勇敢。低自尊和自卑的人很容易因为内心的自责,而对自己的优点视而不见,对此,Fennell建议人们把自己的优点、技能列下。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看见自己的闪光点,在书中,她给出了一系列问题来帮助人们发掘自己(p. 44)。


你有什么积极的品质?不用完美地拥有它。没人能做到百分百地诚实不撒谎。如果你有,就写下它。

► 你有过什么成就,不论它们多么微小?

► 你有什么天分或才智,不论它们多么微小?

► 其他人喜欢或者欣赏你哪些方面?想一想一般人们会夸你什么。

你有哪些你所欣赏的人的品质?有时候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会更容易,我们可以用他们和自己比照。

你没有哪些缺点?既然有些人更容易想到负面品质,不如先想想,自己是不是残忍、冷血等等,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么你肯定是和这些不一样的人,可以将这些写下。

一个关心你的人会怎么评价你。设想一个你所知道的尊重、支持你的人会怎么形容你?如果你有很亲近的朋友,并且你很信任他们,那么可以让他们帮你一起列出一个他们喜爱你的清单。


在我们对自己的优点有了初步认识后,要做的是养成对自己优点敏感的习惯。所以,推荐有一个优点记录本。可以买个小本子带在身上,这样一遇到良好表现的例子,就可以写下。在记录的时候,不止写下自己的品质,也要写下对应的例子。例如,“今天和C打电话,当她说到自己丈夫时,听起来有点紧绷,我立刻注意到她可能出了问题,于是我提供了帮助(善解人意)”。这样就可以把你抽象的正面品质具现化,而长此以往,你会更加注意到证明自己品质的事,更倾向于想到自己的优点。


除了上述的方法外,Fennell还在书中介绍了其他的实用工具,推荐大家去书中(《Overcoming Low Self-esteem》)查阅。改变低自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并不是看完回答或者书本就能立刻好转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在日常进行反复的练习。希望练习的过程也是你不断感受到来自自己的力量的过程。

(欢迎你们来评论区练习打卡)

以上。

相关文章 解读“自卑情结” | 旧文回顾:不断否定孩子的父母,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我不值得拥有那些最美好的东西”|导读:如何提高自尊水平?(内含测试)

了解更多与心理相关的知识、研究、话题互动、人物访谈等等,欢迎关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


user avatar   li-er-gou-14-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喜欢烘焙,刚开始,偶尔做做蛋糕,面包。我的建议准备如下就好,其他东西可以根据喜好慢慢添制。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user avatar   yige-dian-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何婉琪 儿子何东舜铭

他虽然姓何,但不是赌王的儿子,他是赌王的亲外甥兼亲侄子。对,他是乱伦之子。

他是分析此事的金钥匙。

比较重要的信息是长房二女何超贤将长房四女何超雄、何婉琪儿子何东舜铭、二房长女何超琼列为被告。

这基本上体现了赌王家族的派系站队情况:

长房早已失势,大太太早死,长子早死,两个女儿也是富豪中的破落户。但是从被告情况来看,长房四女应该跟当权的二房关系尚可,至少可以作为一个装点门面的稻草人、掩盖长房被边缘化的残酷真相,在此基础上,本就破败的长房自己也四分五裂,二女和四女不和。对比报团的二三四房,不知道应不应该总结出“团结就是力量”这句真理。

长房衰落符合其他所有人的利益,他们占据的名分大义和先手优势让父亲忌惮,也让其他庶母和弟妹眼热。

毕竟在多疑的皇帝眼里,嫡妻嫡长子都该死。

其他庶妃庶子们:爸爸说得对!

二房当权,名分上虽是妾,但比无名无份的三房四房好一点,加之长房早死,二房地位得天独厚,唯一特殊的一点是,目前是离异无子的长公主何超琼当权,(赌牌、政治地位、与中央沟通渠道都在何超琼手里)而不是二房独子登基,这大概是一个平衡多方势力可以暂时让众人都有盼头的选择,类似于皇太极死了,为了统治阶级稳定多尔衮自己不登基而是拥立幼子福临继位,不过二房独子和次女都是掌握实权的,这里也要考虑二房独子的性格,他貌似是一个跟父亲对抗的孤僻儿子,只生一个女儿,跟门当户对的妻子关系稳定,几乎没有花边新闻,处处跟父亲反着来(赌王风流、多妻多子、爱出风头),所以也许是他不愿意出面做头号人物。

很多时候长女会跟父亲更亲近,这属于经典人物关系了,强势的父亲,受宠且能干的姐姐,以及处处与父亲对抗的小儿子。

三房小透明,符合三太太的性质,一个小护士在几方势力斗争最激烈的时候被推出来打破僵局,类似于在李治有意引导下,王皇后和萧淑妃斗法白热化时推出来的小尼姑,尼姑和护士都是特殊职业制服play,可惜三太太不是武则天,但也不差了,比李连杰太太强。

四房近年来最活跃,儿子上综艺,被群嘲,娶了名模,被群嘲,生了长孙,还是被群嘲。但还是火了。四房是仅次于二房的实权派,在赌王晚年很受重视,四太太也算是旧时代的平替版邓文迪。一般而言,赌王晚年的夺产风波最大的变数就是四房斗二房,当然现在看四房自己也知道没得争,但他们也知道斗不过也要斗,至少能多得到一些。

比较有趣的是何超贤连带着把何东舜铭也给告了,这就比较耐人寻味了,何东舜铭虽然姓何,但是他不是赌王的儿子,他是赌王亲生妹妹何婉琪的儿子,但他也不算是随母姓,因为他爸爸也姓何,他爸爸是赌王的堂弟,也就是说何东舜铭是何婉琪和堂兄弟乱伦生下的儿子。

何婉琪排位第十,人送外号十姑娘,是一位女强人,赌王家族似乎有女儿当权的传统,所以十姑娘一开始是赌王哥哥的得力助手,类似于贾探春的感觉,从这个角度上,何超琼也算是和姑姑类似的命运,不过赌王后来借的四太太的手夺了十姑娘的实权和股份,(不知道何超琼会不会继续步姑姑的后尘...),再后来四太太接手了十姑娘的权柄股份。这也导致何婉琪和赌王结仇,后来赌王试图缓和关系,但十姑娘拒绝了,而何东舜铭的身世也是十姑娘在跟赌王打官司的时候爆料出来的,说是赌王拿儿子的身世威胁她。不过十姑娘还是败诉了。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赌王死了,十姑娘的仇人就剩下一个,那就是四太太。

所以现在可以看出一点有趣的事情,本来十姑娘早已失势,而何东舜铭更只是一个有血缘关系的外人,但是却深度参与遗产家纠纷,还是和二房当权长公主何超琼一起被告了,这可以推断他跟二房关系不错,甚至利益相关,这也符合逻辑,因为十姑娘和二房有着共同的敌人:四房。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嘛。

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十姑娘还有一个更大的仇人那就是赌王,而四房是赌王晚年的得意人,二房跟四房曾在媒体斗法,但是赌王和稀泥,事实上支持了四房,从那以后二房太太识趣地常驻加拿大,半隐退状态,这可以推断出两个事情,一个是四房是赌王晚年推出来控制局面的触手,主要是用来制衡太子派二房,类似于武则天晚年重用男宠制衡太子李显,继续类比的话,三房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武家人的缓冲作用,再继续类比,长房就是在李治默许下被武则天先后斗垮的两个太子儿子;第二个重点是,被赌王防备的二房面对四房的攻势,选择了与四房和赌王同时有仇的在野党十姑娘联合,这里十姑娘类似于五王中的一个,其实这里应该还有其他几大财阀甚至政治的参与。

如果上述推理成立,那么基本可以确定,赌王晚年一会骂二房一会四房的做法并非全是老眼昏花,至少骂二房那些应该是真的,他真的防备着二房。

唉,其实赌王的制衡之术是有效果的,很有智慧...不过人老了其实制衡不制衡区别不大,虽然高寿,但他晚年真的还能体会生活的快乐吗。

人笨万事难,人老事事休,这是规律,没办法的,养儿防老这个说法...


user avatar   chen-qing-yang-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


user avatar   shengjingjian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天津崩的是核酸结果码,这个没出事以前就没多少人查,一下子出上千万查询崩溃了,辛苦的是一线检测人员,确实干的不好,但是并不妨碍普通人出行生活,去超市地铁医院也不查这个。

西安崩溃的是一码通,出行都离不开,相当于天津支付宝的健康码。崩了就得卡在半路,进不去公司,上不了地铁,进不了超市。

那对老百姓生活真是重大打击,完全不一样的啊?

天津要崩了健康码的话,那天津人自己就得骂死马云了。




  

相关话题

  为什么一直不愿意与自我交流?以及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朋友厌世非常严重,我感觉劝不动她了怎么办? 
  为什么讲究道理的儒学理教地位越高,社会风气反而越不好? 
  年轻人应该活成陌陌广告里那样吗? 
  被日本称为“neet”的一类人,如果生活在没有微电子设备和互联网的时代,会是什么样子? 
  你为什么讨厌马云? 
  你家宠物有什么特别委屈的瞬间? 
  猪会觉得自己悲哀吗? 
  心理阴暗的人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对于这样的人有救吗?如何化解心理问题? 
  你跳进过哪些特别烧钱的坑,那是什么感受? 

前一个讨论
我朋友学八字学魔怔了,认为人生是程序,有一双大手在操纵对生活绝望了怎么劝他?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孙文海的《中国各阶级收入统计表》2019?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