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80 后这一代的「职场人」,30 年后的社会角色或人生轨迹会是怎样的? 第1页

  

user avatar   NicoHsueh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很大,先分开来从几个方面来说一下社会现状。

-

1、社会阶层固化

在一定的社会时期内(这个时间往往还比较长),社会资源是固定的。现在的社会资源基本在一些60 后,70 后及部分 80 后手中。很难再回到普通民众手里。有多少人飞黄腾达,就有多少人无以为家;有多少人日夜笙歌,就有多少人露宿街头。

2、上升渠道基本被堵了

也许你在外面累了,想回家安稳点,但是你回你们县城去考个公务员、考个老师当当。你会发现,没有一定的渠道人脉,有时候就算你能力强,你也不见得能进得去这些事业单位。

更悲哀的是,如果你不足够努力,你还会下滑。你一年不上班试试,就你那点钱,保证活不下去。

3、新生行业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持

也许像近几年的移动互联网一样,未来会有新生的行业。但是现在通讯如此发达,出来一个新的东西,一下子所有人都会知道。跟风模仿者何其多。就算你抢得先机,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作为支持,你很难做大做强。然后眼睁睁的看别人把它做起来。

4、靠劳动收入,永远会处于一个收略大于支的状态(排除不善理财乱花钱的)。

所以,或许到了四五十岁,你我依然还是这个城市里来来去去的一个普通人。

-

可能上面说的,给大家传递负能量了,可我只是说出了现在的社会现实。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到目前为止,我的人生平淡无奇,没有曲折妖娆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经历,但我不妨说给各位听听,一起共勉。

-

2012 年夏天毕业,在上海,一个 UI 设计师。

我刚毕业的时候,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公司做前端静态页面,连前端工程师都算不上。月薪 3.5K,刚好温饱。这期间,我想提升自己,但是不管怎么努力,JQ、JS、PHP 等这些真正涉及到前端的东西怎么学也学不好。我想,在我付出很多努力的情况下,我都不能有所提升,我或许真的不是写代码的料。在后来,我慢慢的发现自己对设计很感兴趣,而且略有天赋,于是开始自学设计。身边的小伙伴打 dota 的时候我在学设计;他们出去旅游的时候我在学设计,他们周末逛街的时候我还在学设计。我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不断的练习,并提高自己的眼界。那年秋天即将冬天,我觉得自己可以胜任设计这个工作的时候,我离职了。

作为一个写的一手兼容性很好的页面的设计师,很快的我找到了第二家公司。月薪 6K。我开始专心做设计了,不过我只是想把这家公司当作跳板,我需要实际的项目来锻炼自己的设计能力。但同时,我也在继续关注前端相关的知识。在我设计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我居然也能慢慢的写一些网页效果了。这个时候我觉得我或许能到更好的公司试试。于是,那年夏天即将过去的时候,我再一次离职了。

很快的找到了第三家公司,就是现在的公司,月薪 1W 不到。部门经理以前是猎豹前端组的负责人,开发者组长跟产品经理来自新浪,营销策划组的组长来自阿里。而我的设计总监曾经是网易云笔记的负责人。这些人都很牛逼是不是,如果不是我不断的提高自己,而是日复一日的混日子,也许我一辈子也没法跟这样的人站在一起共事,一起愉快的玩耍是不是。在部门里,我只是一个做 UI设计的,默默无闻不起眼但我知道我对于他们同样也很重要。

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接触过 APP 设计。因为现在项目的需要,我花了一个多礼拜的时间去了解 Android 和 iOS 的设计语言和规范。而我的设计总监把这个安卓版的设计交给我。这是对我的信任和肯定,我知道这同样是我努力得来的。若我止步不前,不去学习 APP 的设计,总监不可能把整个安卓版的设计交给我来做。

从在学校里学习开发,到刚出来的时候做前端,再到现在做 UI 设计,我一步步的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而我自己的价值也在慢慢的实现着。

作为一个毕业不到两年的人来说,我对目前的自己还算满意。而且我觉得我的工资在同批次的人当中,也算看得过去的。而我更清楚的是,我还年轻,未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即使二三十年后的日子只是今天重复昨天,我也能活出不同的精彩。

虽然我也 一个人 每天挤着地铁,来去匆匆,偶尔加班,周末一个人看电影, 过着再也普通不过的生活。 在这个城 市里的痕迹轻到一阵风就可以抹去。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在那些飞奔而来的日子里,藏着精彩和等待,会在未来的某些日子里,不时的跳出来给我惊喜。

我的事情讲完了,很普通是不是。普通到你看完就可以忘了。而与这个故事有关的或许只有那些看似与你们无关的故事了。但这就是每一个普通人最真真切切的生活。

-

社会纵然已经如此,我们更不能自暴自弃。人可以没高度,但不能没厚度。一口吃不成胖子,我们可以慢慢来,一点一点进步。等到我们四十岁五十岁,纵然我们还是一个普通人,但我们必然会成为一个有厚度的人。到那个时候我们会有车有房,丈夫顾家,妻子贤惠,儿女孝顺。

一个人发的光或许照不亮全世界,但是只要能照亮身边的人就足够了。我们用尽所有力气,也不过为了做好一个人群中发光的普通人。

-

经历尚浅,阅历不足,惶恐答之。

以上。


user avatar   at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是2014年,不过我想先从30年前说起,也就是1984年的时候。

那时候几乎没什么“职场人”可言,有的只是公务员、国企工人、事业单位职工、当然,最多的是仍然被拴在土地上的9亿农民。
1984年时,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不会想到接下来30年间发生的这些事情:
两年后,第一家国有企业破产;
【此处原有一句政治敏感的话,于2018.1.9删除】
八年后,邓小平南巡导致改革开放的又一轮高速前进,几十万公务员下海,民营资本开始壮大;
十四年后,东南亚经济危机后,国内经济开始快速转型,国企改制、教改、医改、税改逐步影响着生活的每个方面;
十七年后,911事件给了中国十年宝贵的发展时间,这十年里,垄断国企、出口产业、制造业、能源、通信行业等以惊人的速度狂飙,一举把国家拉到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
二十八年后,城市化进程已经达到50%,被急速推升的不仅仅是房价,还有就业岗位的数量,以及带来的观念冲突、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埋下无数隐患。
三十年后的今天,当年的年轻人已经在退休边缘,尚且年轻的我们在想象下一个三十年。

过去的三十年里,很多事情、很多职业、很多观念都彻底地变了:
公务员起初是铁饭碗,而后被鄙视为不上进不赚钱,仅仅过了十来年又变回了抢破头的金饭碗。
做小生意曾被视为不务正业,后来一个个穿金戴银地发了大财,但时过境迁,纯民营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傍政府才有甜头成了共识。
老人越来越多、生育率正在走低,出口行业的老板们焦虑地盯着人民币汇率,年轻人还在继续流向大城市,不在乎这里的空气和交通有多难熬……

不是我不愿设想将来,而是三十年足够把一个行业从巅峰到谷底用力抛个两三次;或者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经过短暂辉煌之后再无后继。
过去三十年里,曾有无数人在剧变中被成批地抛下,如90年代的下岗工人、08年后东南沿海的加工企业、一身伤病回家养老的农民工、08年后才开始炒股的股民……
也成就了不少抓住机会的精明人,比如改革初期的倒爷、互联网泡沫时的大忽悠、做政府项目发家的小老板、几年前个个月入过万的北京房产中介销售、一上市能分到几百万的互联网公司前台……
忽然想起几年前房屋70年产权问题正热时,亲耳听到有位买房的中年人很豪气地说出这几句话:
“谁管它70年后的事?70年前有新中国吗?谁知道70年后共产党还在不在了?”

我今年30岁整,有家室有车房有一技傍身,但依然常感到生存危机。身边有人发了财,有人当了领导,有人十年如一日,有人混得不如意。我自己野心不大,发大财的事想也没想过,理想仅限于职位和收入稳步上升而已。
但这也不是喝茶看报聊天能做到的,别说我不行,就连最稳定的公务员也不行。要知道,只有4%的公务员能在退休前升到处级,剩下的这辈子最多落个稳定,想一直向上可没那么简单,很快就会遇到天花板。
金饭碗尚且如此,其他行业就更难说了。
如果是在一个缺乏变化的国度里,大部分人会原地踏步过着普通的日子,少数人会爬到比自己原本高一层甚至两层的阶级,更少数人会抓住机会一步登天,而一些懒惰不走运或投机失败者会掉到下层并且难以翻身。
但接下来三十年的中国里不是这么简单,有可能遇到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机遇和挑战。
同样聪明努力的两个人,可能一个青云直上,另一个原地踏步多年甚至因外界环境剧变而只能更换行业从头开始,然后平庸地度过后半生。
同样混日子的两个人,可能一个当上小主管然后安稳退休,另一个赶上失业裁员找不到原先档次工作只好干体力活、打零工,省吃俭用过晚年。

这里没有什么成功学的建议和暖心的鸡汤,只是很实在地建议一下:

开拓眼界,能让你在海上发现风雨欲来的前兆;

努力上进,能让你有力气把小船划到风暴之外;

就这些,愿诸君三十年后能变成自己期望的样子。


user avatar   han-dong-r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我们30年后的人生轨迹会怎样,而是我们自己选择30年后要怎样!


大部分回答都在考虑30年时间内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科技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是究竟是谁会决定这些转变呢?再过三十年,80后们应该是多大岁数了呢?


是谁?是谁决定我们的人生轨迹呢?


以下是我写给全体80后的一封信:


致80后的一封信:中国的强大还需要三张关键牌


我们曾被视为“垮掉的一代”、“叛逆的一代”——每代人都在上一代人的担忧中成长,同时又都站在前辈的肩膀上继续攀升。但无论如何,我们的确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重大改变的一代人,具体来说:


我们会是了不起的一代人。

相比于我们的长辈们,我们更加了解现代社会。

相比于我们的后辈们,我们更加成熟稳健。

相比于我们的长辈们,我们更能够理解变化和进化的重要性。

相比于我们的后辈们,我们更能够了解变化过程的艰辛和代价。

相比于我们的长辈们,我们不必总把忆苦思甜挂在嘴边上。

相比于我们的后辈们,我们知道幸福生活并不是生来就有的。

我们是比较成熟地站在时代最前沿的一代人:我们最能够了解网络的优点和缺点,因为我们见证了它的一步步发展和变革;我们最能够了解虚拟世界的价值,因为我们见证了它的从无到有以及它对现实生活的贡献和冲击;我们最能够了解西方经济学,因为我们见证了它的强大以及它对人类直觉和道德的破坏力;我们最能够了解西方科研体系,因为我们见证了它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本质以及它的强大和堕落。


我们会是“辛苦”的一代人。

我们的生活是辛苦的,但是需要加上个引号。这种辛苦来自童年生活的衬托,别忘了我们多数是独生子女。而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失去了父母这个“保护伞”,辛苦自然是少不了的,而这才是人生常态。

此外,我们还不得不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现状。从某种程度上讲,80后所面对的现实是残酷的,这种残酷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而更多是精神上的——我们很难拥有崇高的理想,要知道没有了激情和理想的生活实际上是很可怕的。我们不仅想要养活自己,也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在飞速发展变革的社会中重新定义自己的生存意义,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只要社会并不完美,理想就能生根发芽,否则我们就没有足够动力去推动社会前进。我们需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依赖具有煽动性的外来势力,别人教的东西大多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

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面对某些强大的守旧势力,尽管所有人都希望有所变革,但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利益被触动,自下而上都是如此。我认为在这个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团结协作而不是互相站在对立面,放长眼光面向未来,不要过分纠结小我得失。


我们是责任重大的一代人。

我们曾经是很有个性的一代,而现在是时候把这种发散的个性收敛为我们成熟的智慧了。我们存有从小到大眼见祖国由相对困难落后直至今天巨大成就的完整记忆,因而我们更能够理解物质意味着什么——小时候的美食让我们至今都津津乐道,但对如今更加精致的餐饮却熟视无睹了。于是我们明白,物质是我们获取幸福的手段,却并不是最终目的。但是在追寻目标的道路上我们很多人却迷茫了。我看到,我们这代人拥有了更多物质之后,回报的不是感恩而是更多的抱怨,我们只知道向父母、向社会索取,却很少想过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翻开每日的新闻,可以看到,底线被不断突破,在各种极端行为背后是人们心灵的迷失和灵魂的空洞。这些都是资本主义的祸害,体现在新闻媒体领域就是“发行量至上”,本质则是“金钱至上”。儒家几千年的人本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似乎渐行渐远——也害得我总要去感慨人类的愚蠢和渺小。

中国正在迅速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踏实迈进,虽然大家可能对此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觉得时间将会证明一切。

虽然绽放之后就要枯萎,为何还要绽放?大自然的回答大概是为了下一次的绽放。而我不仅希望绽放,更希望祖国能够长久地绽放于世界之林。而若要绽放长久,就必须要与世界为善。我们应该努力从自卑和过去的阴影中解脱出来。以什么样的方式强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美国式的强大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终究是一个极度自私的大资本家思维。利益固然重要,但是眼里只有利益没有崇高的人终究是不受人欢迎的,我不希望我们国家的将来也如此——千万不要认为国家的形象和个体是区分开的,它们其实是相当一致的。所谓的崇高并不是要象美国一样强制地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同化世界,而是要光明正大地做给大家看,以自身的魅力去引导、感染世界。人都有向善之心,国家也有,只要有好的榜样,大家是能够虚心学习的。事实上我们是有这种文化基础的——中国一贯很强调包容与和平。

老一辈们正处在同入侵文化作斗争的艰难时期,他们不一定都能够真正理解这敌人有多强大,同堕落力量的斗争是异常艰辛的——这堕落的力量不仅来自于外部,也来自于内部,苍蝇从不叮无缝的蛋。我们暂时也别指望比我们更年轻的人能对此有所作为,他们的责任心和成熟度都还需要时间成长,我们要给他们做好榜样。


当然,祖国的强大还需东风,我们手上的牌不差,但是我认为,还需要三张关键牌。


其一是先进的技术——包括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我们需要想办法把先进人才留在这些领域,而不是全部送去研究西方经济学和金融体系。制造业能够为人类社会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和财富,而学习和掌控经济金融能够使这些辛苦挣来的财富不致被人骗走,两者都不能够疏忽。中国的制造业需要大量人才,这包括超级的科学研发人才和高级的技术操作人才。这一点,我们可能需要虚心向德国和日本学习。如果国家政策对这类人才的鼓励和扶植还不够,我们也不要着急,要能耐得住性子,总把责任往别处推卸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该做的事情就必须要做。我认为理想比金钱更重要,金钱给我提供生活上的富足,而理想给我们提供与人类的渺小和堕落斗争下去、以及与大家一起追寻美好和希望的勇气。


其二是教育。教育使人易于领导,难以驱使;易于管理,难以奴役。这种教育包括对自然科学的学习,也包括思想政治以及哲学的人文科学学习。虽然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科技的发展比之文化的进步和体制的完善更加迫切,但是,倘若“理”和“文”的人才可以双管齐下,我相信会更好地推动整体文明的进展。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中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重理轻文的问题。此外,中国教育的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教育方法和考评制度也还有不少可改进之处——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受挫严重,以致于过早地放弃了学习的机会,我希望大家能一起来解决这个难题。


再者是哲学。如果我们回顾历史上的德国,我们会发现他们拥有数量惊人的大哲学家和大科学家,这对民族的崛起是极为重要的。科学的重要性我已经提过了,而哲学的重要性则是需要被重新认识的,即便是人类目前最先进哲学体系之一的马克思主义也已经是十九世纪的理论了,一个多世纪已经过去,我们的时代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在这个时候,很多问题都需要被重新思考。我们中国哲学的根基是强劲的,只是在经历了近代以来上百年的变化之后,我们需要重新定义自己。没有最先进的思想,经济再发达也不过是个暴发户。另外,我们需要注意到中国人有个很大的优势,我们一直明白思想是拿来实际使用和创新发展的,而不是拿出去推销贩卖的——越是高深的东西则越曲高和寡,而非相反。


80后的同学们,相信你们应该能够理解我们的责任有多重大了吧,它是整个中华民族,甚至是整个东方文化的责任,更是年富力强的80后甚至是90后的责任。所以这篇文章其实是写给所有人看的,只不过它是以同80后的对话的形式所表达出来的。


我的这封信被发表在人民网上,我把它粘贴过来,希望有更多的有志青年能看到。


原文链接如下:人民网-观点频道:致80后的一封信:中国的强大还需要三张关键牌


user avatar   ren-yi-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开宗明义:未来的 30 年里,大家仍然要经历 2-3 次的洗牌, 10 年一次。生逢盛世,每个年轻人都需要参加这场障碍马拉松,有进无退。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人运之上,还有国运。每个个体,如同在暴风骤雨中不懈前行的旅人,找到方向走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


首先,潜在的洗牌

A, 金融行业的低端服务将陆续被互联网服务取代。

B, 水、电、气等生活必需产品的价格将进一步提高。

C, 地方债再次展期,但危机始终存在

D, 机场、公路、铁路、地铁建设即将放缓,投资即将放缓。

E, 企业环保成本不断增加。

F, 失业潮。


其次,以我了解的三个行业(IT 、轨道交通、石油石化)为例,说几个残酷的真相

A, 40岁以上的平凡应聘者无法与25岁的未婚年轻人竞争同一个职位(平凡指在行业人脉、行业经验、行业威望上都毫无过人之处);业绩平平的中层经理也难以找到同样的管理岗位。不能持续提升的人,路会越走越窄。

B, 人到40,老人70,小孩10岁。标准上有老下有小,事情千头万绪,经济压力巨大。中年人不会有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时间。当中年人一成不变、按部就班的生活后,他就失去了适应变化的能力,失业对他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C, 28岁以上未婚未育女性的简历通过率非常低。(我不是说offer不好拿,我是说通过常规的招聘网站投简历,获得面试的机会少。建议资深女性通过朋友介绍,猎头招聘的方式找工作。28岁的女博士建议通过导师校友介绍工作。)

D, 十几个人的小型公司随时会因为资金链问题倒闭。

E, 轨道交通行业在08年之前,普普通通,没钱没待遇没影响力。08年之后有投资,有管理费,有招投标,有各种各样设备和建设的合同;但是10年后呢?当融资困难时,行业不需要这么多管理、工程、建设、设计、监理人员呢?市场不可能长期保持现在的规模。以地铁为例,目前建设一条40公里地铁约需要30个标,150亿投资,土建我不懂,仅机电项目大约需要采购30亿的机车通信等设备,需要1000人以上的施工队干2年;没有新建地铁线,这帮人干什么去?

F, 以石油石化行业上游板块为例,某石油局14万员工,年产量只有800万吨原油,日产量2-3吨的油井还在开采;担子重,盈利能力不足,明显在走下坡路,而当地政府还在盖居民住宅。

G, 我有那么多同学在石油局做基层的勘探、调度、开采工作;在当地有房有车,孩子老人带,月薪三千三。当石油局效益下滑时,他们怎么办?下岗职工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最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未雨绸缪。

A, 做好语言准备、能力准备、人脉准备,应该每年问问自己:我今年学了什么东西,在市场上值多少钱,能做什么职位,有没有竞争力?

B, 资产混合配置,风险综合考虑。如果做孤注一掷的投资,赢了当然回报巨大,输了就难以翻身。

C, 有三五个共同成长的小伙伴,互相保驾护航。


总结,前途光明,行路艰辛,当拼搏前行

从没有一个时代,知识的获得和分享会如此容易:庞大的文献资料库,各种顶尖名校的公开课,在线教育、TED、Coursera……声音、视频、图片、文字都成为知识的一部分。

从没有一个时代,寻找专业人士会变得如此容易:Wiki,Quora、知乎、果壳、松鼠会,跨专业的人士将越来越多,思想和创意会得到更多的碰撞。

从没有一个时代,资本和技术的距离会如此接近:众筹平台、网贷平台、天使投资、风险投资。。。

从没有一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结识会如此容易:基于LBS的各种交友(约_炮)应用,兴趣小组活动,对搭讪的高容忍度。


80后已经在这个时代中获利了,别说人家70后工作轻松,毕竟70后上大学时还没有扩招,社会没那么开放,没有AV,没有日租,没有开房,没有手机,没有高速网络,没有丽江,没有酒吧搭讪,没有约炮。。。

可是,好逸恶劳是人类的本性。

天才创造历史,聪明人顺势而为,普通人载沉载浮,傻B逆势而动

======================================================

记录一下自己的学习历程,时刻警醒自己不要掉队。

2001-2005 本科。打游戏和看小说好像不算学习。

2005-2008 硕士。学了紫微斗数,手相,风水,Salsa,国标,日语,搭讪。

2008-2011 外企销售。学了控标做单搞关系,红酒白酒威士忌,还有论语和易经

2011-2013 国企项目工程师。学了项目管理PMP。

2013至今 国企项目经理。正在学在线课堂的课程


角色加点思路:

市场稀缺技能点,每年增加一点,十几年后就能以此为副业:紫微 风水 相术 国学

人际关系技能点,不用增加了。30岁以后,手头如果没有资源,那就难以在事业上结交人脉了。

调剂生活技能点,每年增加一点,有助于生活丰富:Salsa,品酒,骑行,健身等

业务专家技能点,能加就加,核心竞争力:项目管理、行业解决方案、行业发展趋势

关键人脉技能点,需要逐年累计信任感:医生、公安、律师、投资人、领导


====================================================


@Shawn Xiong

同问楼主怎么不做销售了,怎么转管理的?

我不存在转行业。我一直都在信息化建设的圈子里面,

以前是在项目中做厂商解决方案销售,属于丙方;

然后跳出去做甲方业务部门项目工程师,负责项目全周期;

现在做IT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筹备沟通实施交付,属于乙方;

08年认识的合作伙伴,现在仍然可以合作。


我的竞争优势,也正是在于我真正经历了项目所有环节,才能拿下更多的项目,从而能养更多的攻城狮和程序猿,继而能接更多的项目。


=====================================================


写一段暗黑的真相。我个人认为现在的职场人士,有前途的约10%-20%,混日子的约60%-70%,朝不保夕的约10%-30%。

@猪铁那些年入上百万的人是如何做到的?这一人群的平均年龄是多少?提到的

广州地税局的记录如下:

高收入人群的年所得集中分布在12万元至30万元之间,共有145091人,占申报人数的76.87%(以此计算年所得12万元以上共有188748人);100万元至500万元的申报人数为5482人;500万元以上的申报人数为422人,年所得30万元-100万元的申报人数为共有37753人。年所得在30万元以上占申报人数的23.13%,占广州总人口1800万的0.23%。

我工作6年,电话本里增加了500多人,基本属于白领,年薪应该都在12W以上,其中NB的人约占15%,理论上收入不菲,房子也不少。这个比例也是合理的,接近广州年所得30万元以上23.13%的比例。(毕竟年所得还包括了资产收入)

做销售时候认识人最多,同行、同事、客户、供应商加起来将近300人;

做甲方工程师时候大约认识60个同事,40个各行各业的销售、售前、老总;

做项目经理时认识30多个同事,20多个合作伙伴,30多个顾问;

在这些人中,能力强大见识广博战绩杰出的,随便数数:

第一份工作中的领导:凡是一线经理以上,大部分都是人精,非常NB,合计14人

第二份工作中的领导:10人以内,公司中高层非常有水平;有两个科长也是人精

第三份工作中的领导:不含局级领导,水平高有实力的有5个。

平级的同事中:

第一份工作:

NB的销售5人

NB的同事12人

第二份工作:

乙方公司副总级别:6人

乙方公司销售人员:2人

同事:6人

项目实施人员:4人

第三份工作:

出色的同事10人

加起来,从我个人的角度看来,人脉能力背景都NB的,共74人。约占我认识的总人数的15%。


user avatar   yoggc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提出来的这个问题很大,也是好问题。

其他人从历史、人性、鸡汤、外企、社保、科技、外国的凯文凯利,等等角度,各自接近完美阐述了这个问题。但缺少数字角度,我来补充下数字,来看看80后的本质和未来。

【70后的代表】

本文的主角是80后职场人,我们先从他们的上一代也就是70后入题,选取其中1975年出生的人,作为70后的代表。1975年出生的人,大致在1998-1999年大学毕业,首份工作如果在上海,则工资两三千快。这里,我们保守一点,按照税前2000元来计,这跟网上的各种报告的水平也相当。本来应该用统计局的数据,但统计局至今也不公布每年的应届生工资。

那么,1999年毕业时,上海房价当时多少呢?好不容易找到一张2000年时上海的挂牌价。年数久远,胶卷照片,放到当下扫描成电子版,就更没那么高清了。我们随便捕捉其中一条售房信息,比如这个徐汇区“罗秀二村”的小户型,总价6.5万,面积19.6平方,5楼。算下单价,3316元/平。这个2000年的价格,往前倒推1年,1999的单价应该比这3316再低一点。

果不其然,找了下官方数据,上海1999年的房价具体为3176元/平方

各地的社会平均工资,也就是当地普通职工月平均工资,各城市的社保局每年公布一次,这就是社保基数。我们从(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查得,1999年上海的社会平均工资为1179元。尽管这里以上海为例,全国也是类似的情况:1999年,大学毕业生工资接近当地平均工资的2倍

主要数据出来后,很容易计算出来,1999年的毕业生,大概一个半月(1.6月)的工资可以买1平方的房产,需要10.6年的工资买一套80平方的商品房。有人问“为何一套房子需要80平方那么大?我只要60平就够了!”拜托好吧,中国的房产是按照建筑面积来出售的,全球其他国家大多按照实际面积来,所以国内你买的80平方的房产,实得的使用面积能有60平,就已经不错了。

这里,10.6年才是我们的重点数据。1975年出生的人,在当时的上海,有个税抵扣房贷的好政策,并且他们毕业时很多开放商接受10%的首付,如果再找个同事俩人相恋一起买房,实际上毕业头三年自食其力买房,是毫无悬念之事,非常轻松,用不了我们数字推导出来的10.6年。

【80后的时代】

接下来,主角--80后,才登场了。方法一样,找出这三大数据。见下图所标,1985年出生的大学生大致在2009年毕业时,上海房价当年平均数在15800元/平

那么,2009年的应届生月薪大致多少呢?这方面,针对应届生的平均工资,居然统计局不公布,当然,因为城市有差别,所以我们主要以统计局上海调查分队公布的历年大学应届生平均工资为准,有些年份居然也不全,则从媒体的调查数据中获得补充,制表如下。可见,2009年大学生毕业时,月薪大概为2604元

接着,就剩下社会平均工资了,这个好办,社保局公布数字整理成下表(2017-2019为根据前面5年增长率预测值),其中,2009年上海社平工资为3566元/月

填入80后的数据,制表如下。80后的购房压力已经陡增,2009年毕业时,他她需要不吃不喝40年才能买套小房子。

如此收入房价的背离,必然导致我们所看到的80后极大的矛盾性。80后进入大城市后,有一小半“眼明手快”,能在大城市郊区找单价1-2万的楼盘下手,还有一大半则迫于各种压力打道回府。回到老家县城里,或者家乡的省会,发现单价也已经不低,草草购置了一套就结婚了。

这里大家看出来没有?80后的命运主要是时代的产物,而不是他的个人性格。虽说80后毕业所面对的是房价的急剧上涨,但更多的机会也在他们身上体现,他们在高速变迁的新经济时代大展身手,这是时代的造化。你看下BAT的绝大多数中高层岗位,都是他们;同时,几乎所有创业公司的股东、合伙人和高层,都80后为主。

80后的同学聚会,是贫富差距最大的聚会,同样是普通技术员,有人资产几千万,有人就那一套根本不会卖的房子,还在担心随时会到来的失业。

【90后的剖析】

要彻底了解80后,我们还得再看下90后。1995年的小伙子小姑娘,大致会在2017-2019年间毕业。仍以上海为例,2019年时上海的社会平均工资在8307元的样子,本科应届生工资为5594元。并根据前面十八年的房价趋势,大致预测下,则2019年上海二手房单价在8万上下

同样,得出90后的大城市买房难易程度:大致是95年工资可以买1套80平的房产。这张二手房单价历史和趋势图中,蓝色的部分是大城市房价快速破万的过程;红色部分是1万到2万的过程;紫色部分则是大城市房价在高位继续突飞猛进的时期。

大家看到没有?在这个红色买房系数上,1985年的人从心理和行动上,已经达到极限,可以说1985到1995年出生的人,每早出生一年,则在房子上节约了5年半时间【(95.3-40.5)/10】,换句话说,85后晚买房一年,则需要再多打工五年半来填补自己的迟钝所致的缺口。

【80后分85前85后】

这里大家看到规律了没有?实际上80后得分85前和85后,其中这个房价收入比突破40的时候,已经是家庭经济较好的大学生能承受的几乎是极限。此后再想靠工资在大城市买房,已经不大可能。

再进一步,用到职场人身上来,可以这么说,从2016年开始,打工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廉价的投资,也是收益最低的体力、脑力和精力投资,无论你是否是硕士博士海龟毕业,亦或者是小城市的富二代,即使来了大城市,实际上也已经被大城市扫地出门了。

看下社平工资的变迁,如下图所示,原先大学应届生的收入≈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2倍,中间经过2008年,前者已经低于后者,往后在2018-2020前后,会有一个时间点应届生工资可能只有社平工资的一半。也就是20年来,大学生工资增长的相对速度,只有平均工资增速的四分之一

【房价规律】

我们将上海房价20年历史趋势图拿出来,添加上年度增长率。大家注意看下,不是光告诉你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楼市发展轨迹,很多规律也是其他小城市可循的。上海房价上涨主要在于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2002-2007年“房价突破期”

此时的房价从较低水平上涨,正值国家1998-1999年分税制改革的尘埃落定,与此前的包税制不同,分税制将大部分税收从地方收回到了中央国库。地方政府为了增收,先在90年代末开始贱卖自己手上的地方国企。卖得差不多了,才发现土地是摇钱树,于是2000开始卖土地给开发商。高额土地出让金体现到房价上,自然从两年后的2002年开始,因此可以说2002年是大城市高房价的元年

此后一年暴涨一年“控制”,总体向上,在2007年将一线城市都送进了万元大关,二三线城市也大体破了5000。此间房价基数较低,增长是经济自然发展的过程,属于经济规律范畴。

  • 第二阶段:2008-2012年“四万亿”

这个四万亿是为了面对全球金融危机,2007年9月份雷曼破产,很快美国出了个8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国则处于控制房价的连续加息通道中。央行行长周小川同志3天前还针对记者信誓旦旦保证会继续加息,不想3天后央行大幅降息,几乎将前几次的加息都一下子降了下来,周行长这次打脸很重。同时,温总理宣布了中国的四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主要是对基建和房产的刺激。

这里,大家看下林毅夫的大实话,这四万亿,实际上是30万亿的总投资( 当年“4万亿”实际投了30万亿)。后来美国也发现8千亿刺激规模小了点,步履蹒跚才慢慢走出金融危机。而中国的30万亿已经是美国刺激规模的七八倍,从而顺利地将本身就不处于本轮次贷危机前沿的中国,带出了经济危机。体现到房价上,2009年下半年和2010年上半年,房价报复式增长,尽管在2011-2012相继推出了限贷和限购政策,也刹不住了,将大城市房价送进了2万元时代。

这个第二阶段,主要是特除原因所致。与此同时,二线城市则进入了万元时代。整体来看,这第二阶段房价增长主要在2009-2010年,但确实起到了承前启后并让各地房价翻番的作用。通常都觉得“四万亿”是温总理的,其实那是金融危机初期一个集体意志,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之一。

  • 第三阶段:2013至今“高位翻番”

在这场一线始于2013二线始于2014年的第三阶段,房价这轮上涨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因为此时房价已经很高,一线城市接近3万元均价,重点二线比如南京、杭州已经接近2万元大关。其实,这第三轮增长才是经济规律的作用,即使没有那四万亿的五年,这个第三阶段高位翻番也不可避免。

第三阶段,就是中国阶层固化的核心时期。体现到房产上,晚出生一年将付出10年的工资所得。如果说四万亿是将地基提高了2米,则这次上涨便是将钢筋水泥加固,并装上了门窗和钢化玻璃。

【00后10后以及未来三十年】

我们描述了70后、80后、90后的历程以及应届生工资、社平工资、房价历史,到了归纳和探索未来的时候了。见下图所示,房价在过去每个十年增长了5倍,20年就是增长了25倍,这25倍(蓝色部分),是阶层固化的核心原因。大城市有产者,有时甚至一年能不知不觉中获得小城市工作一辈子所得,这是二八原则加速成型的标志,为数不多的大城市周边将集聚全国80%的经济,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

80后的第一个孩子大多是00后,在他们2029年大学毕业时,就算房价只涨了2.5倍,不到之前增速的一半,则一线房价也已达20万。收入方面,社会平均工资(橙色部分)过去20年增长了7倍,同期,这应届生工资只增长了2.8倍(黄色部分),可见应届生工资增长率大幅落后于普通工人工资的增长,更遥遥落后于房价的一骑绝尘,大学生收入增长过慢是阶层固化的另一大主因。就算未来十年这个数字能翻倍,初步结论也是:应届毕业生的工资需要121年才能买房(绿色部分)。

以上两点导致80后其子女,即使在大城市奋斗过,也待不下来。很可惜,每年的毕业生前赴后继进入北上广,却不知这是给他人作嫁衣裳,努力工作是在为房东打工,为大城市贡献统筹的社保。

在可预见的未来30年,甚至300年,人的思想、行动、意识和人生发展,还是会以身体作为载体,所以一切跟吃穿住行相关的硬经济,仍然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和中流砥柱。包括房产在内的硬经济,将阶层进一步固化,无论科技、互联网、物联网、共享APP、新能源、自动驾驶等等软经济如何发展,都改不了这个属性。软经济只是硬经济的佐料,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参与了新经济,以为这就是社会,就好比尝了下胡椒粉的味道,他她就觉得这是整道菜甚至整个宴席大餐的全部。

【失业危机】

在1994年,国家人事部下发了《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要求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尽量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后,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明确规定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必须采取公开考试的办法来录用,这才在国内公务机关引入了相对公正的考试竞争制度,大学生多了一条“考公”的就业之路。此间,正是80后毕业的时间,轮到自己时,想进入公务员队伍就多了一道考试门槛。且毕竟录取率很低,所以80后进入公务机关的机会并不多。

此外,银行、证券、医院、学校、水电气煤等等事业单位,也很难进,公开和非公开的各种设限,让80后更难进入。

此时市场中的企业,从2000年开始了“国进民退”的过程,至今都让只能进入外资和民企的80后耿耿于怀。

80后毕业多年后,又参与不了以软件、IT行业和金融为代表的新经济。

以上原因,导致80后的事业极其不稳定,他们的中年失业比以往的45岁提前,具体来说也就是从36周岁的本命年开始。

80后的子女成年就业之时,社会硬经济和硬资产已经固定成型,子女们所碰到的这间公司、那家单位、另一座工厂、这个商场,大多被国有单位或者比他们大十岁的70后所把持和控制,跟他们80后的父母无关。正常来说,80后父母拉着00后的第一个孩子,抱着10后的二孩,不断花钱,节省不了啥开支,好不容易支撑着子女慢慢成年,但大多数在担心着会不会随时失业。


总结下,列出80后相关未来特征:

80后长大的历程,正是经济和阶层固化的过程,不可逆;

80后分为85前和85后,也是贫富差距最大的一代;

80后的子女成年后,再进大城市照样待不下来,主要是去旅游的;

80后的中年失业危机,提前十年会从35-37岁时开始;

80后骑墙的处境,造就了他们这一生“自我但实现不了自我”的矛盾性格。


以上,是我列出的80后相关特点和问题,从比他们长十岁的70后就业时,到80后的儿女进入社会时的本世纪30年代,跨度40年,列出了爱思考的题主在地铁里没有想到的问题,也列出了其他学识渊博的答者没有解答的部分,期待能给80后命题做一个补充。

有人说“你就只会提出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吗?”

我也一直在思考、尝试,并身体力行,期望有破解之道,也在想80后包括90后财务自由的可取方案。如下主题链接的最后一个,“打工如何实现财务自由”,就是我目前归纳的解决方案,有此方面兴趣的同仁,可以一起探讨。




  

相关话题

  技校 中专真的去不得吗? 
  30岁的女人依然一无所有,感觉人生无望怎么办?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都选择躺平? 
  学历真的很重要吗? 
  80后说说我这十五年,你怎么看? 
  体制内被不断谈话,说你能力态度不行,然后干多错多,然后威胁如果继续这个态度以后就没晋升机会,该怎么办? 
  如何看待越来越多高学历人才加入制造业,会不会成为趋势? 
  单纯善良到傻 自尊心强 ,不懂人心险恶的人适合做什么? 
  做老板助理,有什么细节要注意? 
  你为什么从中国移动离职? 

前一个讨论
面对当前许多公务员或官员声称自己薪酬过低的情况,「爱干干,不干滚」是个合理的回应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美国要求孔子学院中国教师限期离境、拒提供续签?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