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从东汉到三国,人口的急剧降低是什么原因? 第1页

  

user avatar   cyhsim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政府基层控制体系的失效。

秦汉的县-乡-里制度是建立在人口自然分布形成的聚落结构基础之上的,而政府则通过乡官-里典的基层权力结构来确保人口上计,租赋征收和徭役兵役的摊派。从战国到东汉中前期这种深入基层的政治控制都得以有效实施,但是经过汉末动乱,人口聚居结构,依附关系的巨大变化,原有的乡里组织完全崩溃了。

这就是三国末年严重失实的人口记录形成的主要原因。政府再也无力控制境内的人口,必须依赖以豪强家族为中心的部曲,坞堡制度来间接控制人口,导致纳入官方户口记录的只是少数没有成为大家族荫户的人口和豪强本身,完全不能反映当时的真实人口分布。

我在其他回答里说过几次,中国古代人口数量的剧烈动荡,基本都是政府人口统计范围和能力变化导致的。相信汉末三国人口真的下降到东汉的七分之一,实在是有些无稽。首先东汉桓帝光和年间人口最高峰也没有达到西汉末年的数额,已经是政府基层控制逐渐失效的前兆,汉末动乱只是给予了本来就蠢蠢欲动的地方豪强一个绝佳的吸纳依附人口的机会。坞堡制度在汉末成型,历经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直到北朝前期,依然十分强盛。北魏中晚期,北朝政府才在一定程度上重建随着汉朝崩溃完全失效的基层控制体系。

北魏李冲谈到三长制实行之前地方的宗主督护制度时说:

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魏书·李冲传》

其实三国时的基层社会结构也据此不远。五十或者三十家民户依附在一个豪强家族的名下,不向政府独立申报户口应该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此这一时期的户口统计恕我直言基本没有价值。

西晋太康元年统计全国的户口还在1600万左右,两年之后的太康三年九接近2300万了,这根本就不可能是人口自然增长的结果。西晋政府在统一之初显然有清查户口的努力。永嘉之乱以后南北方坞堡林立,西晋前期稍微有所恢复的基层政权又崩溃了,北方在北魏统一之后出现了长时期的政治重建,因此到了北魏晚期的正光年间,按照魏收的说法,户口与太康时期相比“倍而已矣”,也就是说这个时期北魏统治下的北方在籍人口可能已经恢复到400-500万户,如果按照一户5人的汉代正常民户结构计算,北方在籍人口已经恢复到2000-2500万左右,考虑到户口隐匿终北朝一代都非常明显,这时期即使基层政治重建比较成功,也应该还有大量的隐匿人口,实际人口数可能在3000-4000万之间,与汉朝同地区最高峰相比相差不多。

南朝的户口统计则延续了东晋的水平,到隋朝统一前夕,陈朝的户口依然低的出奇,葛剑雄就指出南朝有一些县的在籍人口只有几十户,非常的荒唐,根本不可能反映实际人口,否则县治早就被裁撤省并了。


user avatar   mo-l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仅三国,古代任何战乱时期人口都会急剧较少,因为没人种粮。

乱世,会造成社会组织流寇化。可以说,三国早期,几乎所有势力都不同程度带有流寇色彩。

流寇就是军粮征收主要靠抢,农民不给粮被杀死,农民给粮要饿死,留点口粮可持续发展不存在的,因为军人也面临饿死的危险。董卓及继承集团,吕布,袁术都是流寇化军阀。早期曹操也是,对徐州人民来说曹操就是流寇,还有著名的杂以人脯。至于西北马腾韩遂本来就是反贼,种地是不会种地的,只有靠打野谷维持生活。山东完全被土匪们控制,所谓泰山群盗。并州是黑山贼和匈奴,幽州公孙瓒的尿性屯的粮食怎么来的很好想象。袁绍稍微靠谱点,注重发挥乡贤组织能力,所以袁绍死时百姓哭泣,安民方面算是瞎子界的独眼龙。不过他儿子袁谭侵略青州就不干人事,虽然是黄巾余孽先糟蹋的。

另外纵观三国史,经常有互相抢割麦子的“计谋”,还美其名曰“野麦”。这可不是野生的麦子,农民种出来的。你割我的,我割你的,问过种麦子的没有?农民没粮食就要饿死。侥幸不死,他明年也不想种了,种了也被人抢走,这日子没法过。怎么办?逃,跑到流寇少的地方去种。这就出现新情况,农民流民化。

农民变成流民,意味着种田的人少了,那么军阀粮源减少,更加变本加厉的掠夺,形成恶性循环。关中,中原,到山东一代都这么毁了。东汉原本人口稠密地区,荒原化。曹丕时,洛阳近郊已经退化为森林,要专门派军队砍树开荒,到了这个程度。

流民也是很惨的,逃荒路上非常脆弱,经常会碰到有组织无组织的匪徒。实际上流民本身也会匪帮化,投靠有私人武装的豪强,这样安全一点。这就是丛林环境,一路互相火并是难免的。到了稳定点的地方,益州荆州,又有新情况,土客之争。对土民来说,流民是来争夺生存空间,还是武装流民,带着家伙来的,可怕。刘备入川前,益州土客斗就没消停过。荆州情况好很多,刘表平世三公才可谓确评,治理一方真是有手腕。可惜赤壁后三分荆州,成了交火前线。

群雄割据时期,就是这么个状态。农民死的死,跑的跑,没跑的往往也索性加入匪帮,反正种地肯定没前途了嘛。那么自然就会引发饥荒,饥荒后是瘟疫,气候异常什么的蛋不要扯了,就是饥不择食加抵抗力差加速传染。而且混战不结束,崩溃不休止。孟子说天下恶乎定?定于一,就这个意思。

那么三足鼎立局部都定于一后是不是可以恢复了呢?稳定下来,但是恢复是有过程的。因为乡村破坏不仅意味着人口死亡,更意味着生产力全面倒退。比如,没有牛。三国志里忘记谁了,大乱后找了200亩无主地种,结果老婆差点饿死。为何200亩地养不活两口人?基层结构被完全破坏了。他没有牛,估计犁也是找根木头凑活的,更谈不上育种,倒退到神农氏那会了。曹操搞屯田,田还在其次,借牛才是重点。而且各方也不消停啊,继续南征北战,都是先军主义,农民依然压力很大。

大体而言,北方社会经济恢复到较为正常状态是在曹睿时代,一个重要标志是重新用钱了。是的,董卓坏五铢钱后一直到曹睿才恢复。说明那时市场终于活跃起来,靠刀买单的时代终于过去,社会交易有了信誉需求。南方因为一开始破坏就较轻,又是北方流民移民对象,倒是在螺旋发展的。江南真正的开发自三国始,比如福建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地方治理自贺齐始。

数字上,三国末年人口应采纳晋太康统计377万户,1800万左右。但这不是最低点,三国最后50年形势是较为稳定的。人口低点应该在世纪初,较东汉巅峰至少有70%以上的减少。而且这个减少也不会是均匀的,中原十室九空绝不是文学夸张。




  

相关话题

  如果要拍《周瑜传》,以下选角是否合适? 
  英国海军战舰时代见敌必战是怎么回事? 
  如果全球所有国家都完成工业化,成为发达国家,会是怎样一个世界? 
  为什么王允在诛杀董卓前后,智商判若两人? 
  三国时期的人才是否一代不如一代?为什么? 
  如何评价德川秀忠? 
  大乌拉尔地区的民族历史与现状? 
  如何评价高顺?如果高顺像张辽一样投降,一生成就如何? 
  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 
  历史上有哪些「菜鸡」的人物战胜更「菜鸡」的人而青史留名? 

前一个讨论
这个描写怎么样?
下一个讨论
古代盛世标准是什么?嬴政,刘彻,李世民,李隆基,赵匡胤,朱元璋,朱棣,康雍乾三人时期,算得上盛世吗?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