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先说利益相关吧:小掌柜,从事中低端服装批发,不过和那种大的品牌关系不那么近
我觉得这几个品牌遭遇的问题共性并不多,更多的是自身的经营问题。
而且题主提到的大品牌其实境遇还算相当不错。他们的扩张策略相当的有成效。真正遭遇寒潮的是我等下游是普通零售店,网店和服装超市的杂牌/贴牌货
尤其是今年整个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杂牌的销售情况普遍都挺惨的。而这些大众品牌普遍还行,哪怕遇冷,总体也是平稳的。
而提价我觉得也是有预期的。我们这个市场上营业员的用人成本两年里至少上升了30%。而工厂里我没有直接管事,不过成本上有20%以上的涨幅也是可以预期的。
这算是工价提升到合理水平和整体物价上涨的共同作用吧。
说有什么可以总结的经验,我不敢替这些大众品牌总结,还没这个资格。我只是说一点我自己经营时看到的
订货周期十分漫长。或者说流转很差。不只是大牌,部分杂牌也有春季订秋季的货这样的。一旦市场增速低于预期,压货的情形就十分悲惨。
比如去年的暖冬,我们一些顺便做羽绒服的客户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那些羽绒服后来50一件处理,我都替他们流眼泪
可是这次是羽绒服,下次是谁呢?
市面上流转比较快的是打底衫和夏装,贴牌的厂家可以做到隔天出货。定制新款也就是一周左右的时间。在售的款式通常可以控制在三天的库存。二级批发商甚至可以做到每天五到十个新款,这就比较厉害了
此外前几年服装行业发展的算是不错,现在增速一下来,竞争就显得激烈起来了。然后也算出现了一些比较凶狠的竞争手段。比如对下游大量的赊账,无底线的退换货政策。
虽然也算是正常的竞争行为,不过普遍化以后,客观上对厂家的库存和资金健康造成了损伤。在之前也算还好,但就今年的市场状况来说,有点雪上加霜的意思。
再回到题主的问题来,国产大众品牌提价扩张的结果如何?
——总体结果是良性的。市场有所扩张,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前提下保持了一个平稳甚至稳中有升的态势。
至于有什么教训,则是差异性的问题。具体不同的品牌,不同的策略,会总结出不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