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从营销角度,如何评价Bilibili的五四青年节宣传视频《后浪》? 第1页

  

user avatar   hongchen10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首答献与小破站。我想从目标群体细分来说我一下我对这波营销操作的想法。


1. 内容创作者:

B站采取的竞争策略是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并以观众的观看体验为先,如此一来便牺牲了各种广告收入,因此,也就牺牲了内容创作者所受的平台激励收入。

但B站的定位是原创性视频社区,其中视频内容很大部分都是由民间内容创作者们发布的,这么一来,为了留下内容创作者,并激励其更多更好地创作,便需要其他方面的激励方式,而此次的《后浪》,其中大量剪辑了up们的视频,加上“你们只凭相同的爱好,就能结交千万个值得干杯的朋友。”“你们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了一个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快乐的事业。”等语句、热血的配音以及何冰老师激情的演讲,是能够激发起部分内容创作者心中的动力,甚至赋予了他们“时代的使命感”。


2. 视频观看者之“后浪”们:

B站的目标群体是年青一代,也就是所谓的“后浪”,而与B站关系最紧密的关键词似乎也从“二次元”转向了“年轻人”,该视频全片的主基调包括最后赤裸裸的“和1.3亿b站年轻人一起 表达自我 拥抱世界”就能体现B站对“年轻人”这个标签的战略级重视。

对于年轻人观众,我们可以细分为看完视频后热血沸腾的以及看完后无感的,另一种分法则是分为原本即是B站社区中的一员和非B站用户。那么,对于本身就是B站社区中的成员来说,即是对该视频无感,也不至于脱离该社区;而对于非B站社区成员,如果该视频成功地吸引到了他们,他们则会成为B站大社区的新一份子。所以对于B站来说,看起来就是有益而无害的。


3. 视频观看者之“前浪”们:

这里的“前浪”们主要指的是金主爸爸们。有的说法是金主爸爸们可能从这个视频中看出投资价值,即年轻人这个群体都在B站,但我认为,投资价值不是一个视频所能带来的,毕竟每一个投资决策的背后,都有着大量的数据与研究在做支撑,对于摸爬滚打几十年的大佬们,即便短时间内会被情绪所感染,但回过头来还是会理智地思考。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如此,在金主爸爸们的面前混混脸熟,说不定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但这或许不是B站此次营销的目标群体。


当然了,以上都是我的个人浅见,还不成熟,还望各位大佬轻喷。


user avatar   de-chuan-mi-m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流下了羡慕嫉妒恨的泪水,在B站做市场真是太幸福了。跨年晚会、百大UP主、横幅大二维码,再到今天的后浪演讲,2020年还没过半已经出圈了好几个传播,太密集了,做啥火啥。

除了B站,这两年几乎没有哪个品牌的市场部在这么玩。其它家的市场部都在干嘛?——都在背增长和转化指标。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两年,刷爆朋友圈的营销事件真的已经非常少了,尤其是这种纯走品牌流的路数。这个行业里的许多新人,很可能从来没有做过这种纯品牌宣传向的传播,大部分公司的市场部,也变成了混杂着销售支持和站外运营等各种功能的综合性部门。

只有B站,尤其是这两年,真是完美呈现出了一个市场部本来的样子,让人看到了品牌最初的意义:与用户对话,让用户喜欢。

而且它做得如此卓有成效,屡屡实现了让用户喜爱的最高境界——让用户不但不抗拒广告,还主动安利、摇旗呐喊。

估计这一波结束后,会有很多公司的市场部群起而模仿。但我的预测是,它们过一段时间就会放弃,因为根本做不到。中国只有一个B站,拷贝B站的做法不是困难,而是不可能。

B站的传播能成功,并不是依托于它的洞察和创意,虽然洞察和创意都是顶尖的,但成功的真正关键在于B站的基因。

这种基因可以被称之为造梗基因,造梗是什么?是社群的黑话,是用户的狂欢,是这个时代的流行文化——你可以用“能不能造梗”来衡量任何一个社交平台的想象力。黑话能够出圈成梗的核心,在于共鸣与反复。共鸣,使一大群同声相应的人,能够用同一句话表达心中所想,甚至找到组织;反复,则不断地强化、提炼,最终让梗得到固化。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弹幕实在是造福梗界的伟大发明。自由度比评论高,丰富性又比点赞强,这是B站拥有造梗基因的根源。当别的品牌在费尽心机地洞察用户,绞尽脑汁地讨好用户(然而收效甚微)的时候,B站能够轻而易举地从自己平台上的无数个流行文化中取材,而且几乎不会打偏。我曾经看过B站市场部一个非常特别的玩法,叫做“融梗”,一张普普通通的海报就能融十几个梗。这就是B站做啥火啥的原因,用户分享的哪是广告,用户分享的是自己创造的文化。

但是,有多少品牌能拥有这样的基因?其它品牌的市场部,即使把这些玩法都复刻一遍,估计也会大打折扣。我看到过不少更有趣的创意,也只有泛广告圈内的人会关注,互相欣赏一番,最后便成了典型的品牌自嗨。

说到品牌自嗨,这也是近两年才有的词。在前互联网时代,恰到好处的洞察+创意+投放,一句just do it就能够收获一批拥趸。在早期social传播时代,玩些逃离北上广类的事件营销,也能引来好奇的围观。

而现在这一切,都失灵了。当用户能够自己塑造梗的时候,谁还愿意去追随品牌梗?商业总是会驱动资源和能力向更有效率的地方富集。缺失用户基因的品牌,很快会发现做品牌宣传太费劲了,一个爆款都出不了。风口行业或是不差钱的大厂,也许还能砸钱搞一搞大事件,刷刷存在感。过了风口的小公司,花了钱也做不出爆款,大可不必强求,索性直接市场下沉,把ROI作为最核心的考核指标,倒更加有意义一些。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在B站这样的公司做市场真的挺幸福的,它拥有这个时代难得拥有的品牌爆款基因,也越来越擅长利用这种基因去和它的用户对话,未来几年,它都可能依然是流行文化的策源地,是话题焦点的塑造者,也会是少数几家依然在做着品牌的市场部。


user avatar   a-san-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老蓬这已经是很明确了:中国学生别过来,还要回来的话,我可不能保证会发生什么。

理智的人应该想办法离开美国,而不是现在还心存幻想地考虑怎么过去。

诚然中美只要不打世界大战,最终还是会有和好的一天,也许就在大选后,也许三五年,也许等到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但这个过程必然需要付出很多的代价。

如今还试图往美国跑的学生,就有可能成为这个“代价”。

写了篇感想:

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喜欢可以关注公众号“三叔看世界”,并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哦


犹记得早在3月份那会儿,当我发现欧美国家居然没有办法搞定疫情、进而开始甩锅给中国之后,脑海当中立刻写满了“第三帝国”四个字。

从那之后,我又写了不少文章警告还在美国的中国人,如果有条件就请尽量回来,最起码不要继续留在美国,否则犹太人曾经的遭遇可能就是他们未来的命运。

从那之后到今天,差不多也过去将近半年时间了。我看到很多原本计划在美国多留一阵子的人已经踏上了回国的飞机,甚至连14天隔离期都结束了。

各位,未来你们一定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历史上,第三帝国对犹太人下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某篇文章里,我就相对具体地分析过希特勒上台之后,为何那些犹太人总是心存侥幸不愿意第一时间逃离,直到后来想走也走不掉的原因。

对于犹太人的种种束缚,总是乍一看好像没有特别严重,受害范围也不算大,但不知不觉之间,舆论已经形成了一种“必须消灭犹太人”的意识,犹太人注意到自己在德国成为社会另类,哪怕是街头小娃都会怒斥杀死犹太人。

历史上发生过的这些事情,如今都在美国一步步上演。

如果说之前中美之间打贸易战,还可以被理解为国家竞争的一种形式,那么从特朗普开始喊出“CHINA VIRUS”之后,就已经在强化一种中国人和美国乃至其他“自由国家”的人不是一个物种,中国就是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意识。

大家不要觉得懂王看起来像是个小丑,但是当他利用自己强大的舆论工具来推广这个词之后,受众们就会逐渐接受这个设定,下意识地认定中国要对疫情负全责。

所以,特朗普顺理成章地将“中国负责论”写进了下一个任期的章程,毕竟铺垫完毕了嘛。

之后就是对“中国群体”的一种妖魔化宣传,方式大概可以有:

1.中国破坏美国安全(tiktok跟华为);

2.中国正在阴谋颠覆美国政权(拜登亲中论);

3.很多中国人都是来美国窃取情报的。

当网内网络上有不少人还在自满“哎呀,原来我们厉害到能够左右美国啦”的时候,站在普通美国人的立场上,会如何看待我们呢?

恶魔,一个似乎无处不在、无恶不作、无所不能的恶魔。

恰似从中世纪就被称之为撒旦伙伴,千百年来各种阴谋论层出不穷的犹太人。

可想而知,这些美国人走在街头,看见实实在在的“中国人”(可能只是亚洲人)时,心中将产生怎样的恐惧。

所以,当美国高层开始一步步将“中国人”从正常秩序中剔除时,遭遇到的阻力就会非常非常小,最终有了蓬佩奥的这段发言:

也有了美国部分高校赤裸裸驱逐中国公派留学生的现象:

你瞧,这两招乍一看温情脉脉,仅仅只是“考虑限制入境”,亦或者是仅仅只针对“公派留学生”,大多数在美中国人的利益似乎没什么影响。

巧合的是,历史上希特勒也曾经这么干过:

1933年,纳粹政府颁布法律恢复了对公职人员资格的限制。该法律试图将纳粹的反对者排除在外,这些反对者包括犹太人和政治反对派。公职人员必须提供关于其父辈和祖父辈宗教信仰的文件,证明他们属于“雅利安”血统。如果不能证明,就会被开除。

很多犹太人想了想,好像也只是公职人员才受到限制,他们做生意或者当个公司职员啥的又不受影响,怕个球?

等怕了,也晚了。


当前,疫情、经济萧条、大选等多重因素,导致了中美关系短期内不可能稳定。

甚至不排除在某些意外的状况下,发生擦枪走火,毕竟光看最近湾湾跟南海的局势,明天打起来都不奇怪。

乐观主义者可以认为,只要熬过今年困难期,明年一切就要恢复正常了。

但谁又能给未来一个明确的保障呢?

只要两国紧张关系骤然升级,普通人在大国对抗面前,必然是脆弱无力的。

今天也许还能想办法买到去中国的机票,明天所有持中国护照的人就有可能失去自由。

以中国当前实力,保障大陆范围(甚至第一岛链内)国人的安全,问题不会很大。

但距离能够将航母开到珍珠港甚至洛杉矶港的那一天,估计还有很长很长时间。

只是真有这一天,也就不存在中美关系紧张了。

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需要我们做出很多努力,甚至于很多的牺牲与代价。

而目前依然在美国的每个中国人,都有可能成为“代价”。

所以,哪怕是今天刚下飞机的人,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幸运儿,都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而庆幸。

就算未来中美摩擦进一步升级,我们还是可以坐在空调房间里敲键盘,当个吃瓜群众。

当然了,那些想要继续留在美国的群体,也纯属个人自由。

毕竟1美元的炸鸡特别好吃,美国政府不管对自己做什么,“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嘛。


其他的随口答:

扎克伯格到底做了哪些恶?

历史上都有哪些突破普通人想象的真实事件?

外媒称印度国有炼油企业已停止从中企购买原油,你怎么看?

9 月 1 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 620万,新增100万确诊仅用22天,针对疫情目前美国主要在做什么?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Bilibili账号“大猛子ym”? 
  现在B站是不是缺少一种感动? 
  作为全球最具价值品牌之一的可口可乐 (Coke),为什么不开设直营零售店,推广生活方式和品牌理念? 
  如何评价b站开年新番《卫宫家今天的饭》? 
  为什么现在的女性死宅会被很多宅男摁头饭圈? 
  如何分析FGO第二部的序章剧情? 
  如何看待 B 站 UP 主耗时两年制作视频分析仓鼠锤卢本伟开挂始末? 
  如何评价哔哩哔哩2020年及2020Q4财报? 
  如何评价B站up主“蓝天上的流云”被极端女权人肉并被围殴? 
  如何看待某粉丝被史图馆拉黑? 

前一个讨论
相对于日语原名『のんのんびより』,《悠哉日常大王》这一译名(特别是“大王”二字)是怎样而来的?
下一个讨论
《海贼王》比《火影忍者》不足在哪里?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