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江苏人在外很少说自己是江苏人,对江苏省的认同感很弱? 第1页

  

user avatar   an-sen-yao-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人邀我这个,肯定是因为那个新闻……

太长不看版:

我们的开头,先不说什么历史地理,就说这所有人不出门太久了,非常思念汉堡的味道。

  • 没事,一日三餐没烦恼,教你做个秘制小汉堡。
  • 矮油你看,冰箱里正好有大馒头,还有昨天吃剩的扒鸭屁股,竟然还有臭豆腐,柠檬!
  • 得嘞,馒头劈开一半——馒头、臭豆腐、扒鸭屁股、加柠檬、馒头底
  • 看着加工后的惨状,你觉得太大了也吃不了,于是你把整个馒头掰开了一半,掉了点渣子,流了一手油。
  • 然后,你就看见馒头上密密麻麻的出现了字——
  • 这还吃个啥。

好了,故弄玄虚结束,正文开始。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是按照江苏人的一贯调性,跳开“江苏”这个词汇,去走向一个全国存在感都偏薄弱的城市——

盐城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呢?这个城市因“以煎炼海盐为业”,所以在汉武帝时代第一次设县,称之为“盐渎”,后来又改名“盐城县”,孙权的爸爸孙坚都在这当过县丞。

不过,如果我们看下上面那个地图就会发现,这盐城距离海岸线,足足有100公里,这古人晒盐还得坐高铁来回上班么?——其实,如果我们穿越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当时江苏的海岸线,还是这样的——

发现了吧,当年的盐城,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海滨城市,而整个上海的浦东地区还都在大海之下——那么到底是个什么原因,让“老天”在这2000年间馈赠了江苏省如此多的土地呢?

我们还是再来看一个好似不相关的问题——郑州、开封等城市,主要到底属于什么流域?

我相信除了不熟悉地理满脑子问号,表示“郑州、开封”在哪里的人外,大部分人应该下意识觉得,这俩地在北方嘛,黄河边上,自然是黄河流域啦——

那么我们放一张图就一目了然了——

其实,我们从小就听说过,说这黄河的下游因为泥沙沉积,很多地方河床极高,是个“地上河”,在开封一带比开封铁塔还高——却很少有人想过,既然这么高的河床,怎么可能还有支流汇入呢——黄河在河南一带,很多时候都是一个“光杆司令”的状态。

没错,其实在如今的河南省,其大半的土地,包括靠在黄河边的开封,都是属于淮河水系滋润下的土地——

淮河流域因为大部属于平原,所以水网极其交织复杂,其中的支流汴水、颍水、汝水,不仅塑造出了史书上著名的城市“汴梁、颍川、汝南”,尤其是上图中,一个非常闹心的区域——“沂沭泗水系”,则更是一个历史上极其重要的地带——

可以看到,在这一水系当中,分布着安徽的淮北、宿州;山东的枣庄、临沂以及江苏的徐州、宿迁等地,这里的语言、文化习俗都相对接近——我相信说到这,你已经看到一些端倪了,既然你们都是一伙人,为啥还要分成仨省呢?我们暂且不说。

在历史上,因为平坦的土地、密集的河网,这里很快形成了人口稠密的农耕带——历史上著名的泗水、彭城、谯国、兰陵、琅琊都是此处。

然而,凡是水多的地方,则又都是福兮祸所倚,时常泛滥的洪水,也让这里经常成为受灾遍地的流民、土匪之乡;四通八达又无险可守的此处,更是妥妥的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先秦的齐楚薛之战秦末的大泽乡起义、刘邦的芒砀山斩白蛇、三国徐州之争、唐末庞勋起义、黄巢之乱——相对安定了不到1000年,又轮到了近现代的铁道游击队、台儿庄战役、淮海战役等等。

问题是,这地方咋还能安定了1000年?被玉皇大帝开了光了?

那么,如果说淮河流域本身的水利、水灾,古代以来还能达成一个微妙的平衡的话,进入到南宋时期后的这件大事,就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区域、乃至中国的历史进程。

南宋时期,因为天灾加上北宋乱改河道的人祸,黄河本就脆弱的河道瞬时决口,向南冲向了淮河水系,水网密布的沂沭泗水网率先遭受了灭顶之灾——此处号称“黄泛区”,水系彻底紊乱,无论降雨如何,形成了所谓"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恶劣情形。

淮河以北地区已遭受如此大灾,淮河南部没想到自己也躺了枪——别看你现在大闸蟹吃的香,本来独立入海的淮河,河道出现巨大淤塞——最终只能一路向南,使得淮河南部无数地区水系、湖泊被填平、淤积,如今这一带的两个大湖“洪泽湖”、“高邮湖”就是这样的产物——

这样的一个乱象,直到清末时,在淮河流域肆虐了600多年的黄河才重回北方,建国后,又大力疏通淮河河道,最终修筑“苏北灌溉总渠”等运河使得淮河可以泄洪入海,但你会发现——

整个江苏省因为黄河的沉积作用——迅速“增肥”100多公里,但其海岸线,基本都是布满泥沙的浅滩,甚至是你都分不清哪里是海岸线的缓坡。

所以,你也会发现,中国东南沿海那么多省份,几乎每个省都有紧贴海岸线的经济较发达地级市,比如浙江的宁波、台州、温州;福建的福州、泉州、厦门;广东的潮州、珠三角、湛江;就连广西还有个钦州北海防城港——

但作为中国经济老二的江苏省,除了最北侧的连云港,竟然连一个港口性大城市都没有,只有空空如也的海岸线。

那么,如果是古代那个如此瘦弱狭小的江苏,真的曾是一个“省”么?

相信一定有人听过,“南京是安徽的省会”、“安徽人的耶路撒冷南京市”——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说说,这增肥前的江苏,到底和隔壁的安徽是个啥关系了。


如果我们把行政区划拖回到1300年前的唐朝,你会发现是这个样子的——

唐代的“道”这个规划,类似于汉代的“州”,本不是行政机构,而是中央统一划分的监察区域,地盘十分广大——然而你可以看出,就算是这么大的“道”,我们也能看出——

  • 如今的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也同属于“河南道”,其中包含我们前面所讲的“沂沭泗水系”区域,这一区域如今的方言也是和河南方言同系的“中原官话”
  • 而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区域,则属于“淮南道”;其中包含安徽的“淮南、滁州、合肥”等,以及江苏的“扬州、泰州”等,这一区域如今,大部方言也是被称为“江淮官话”的片区。
  • 至于长江以南的“江南道”,如今安徽的池州、芜湖、黄山、宣城;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则都属这里,这里除了奇葩的南京之外,已经基本都是南方方言区,关于这个我们一会会说。

总之,这一区域,正是我们开头说的那个“三层汉堡包”,本身就是由黄淮(河南)江淮(淮南)、以及江南地区叠加而成——而瘦弱的江苏和如今的安徽一道,更像是把这个汉堡硬生生从中撕开,但肉和肉还是亲,咋都和面玩不到一块去。

  • 那么这样的一个模式,到底是咋形成的呢?

时间走到宋朝,政区规划有发生了变化——

进入到宋朝,为了避免唐朝后期混乱的藩镇割据,尤其是混乱的重灾区河南道。宋朝变“道”为“路”,不过这不光是改了个名字的事,曾经的“道”变得更为细分——

首先就是,因为迁都开封,河南地区拆分为“京西路、京东路”两部分,逐渐有了如今“河南”、“山东”的雏形——而曾经的江南道,也被拆分为“江南路”、“两浙路”两部分,关于这部分,我们下文会说。

同时,又把曾经属于河南道的黄淮地区之宿州、淮北、连云港等地都已“割让”给了淮南路,成为了这一纯粹的北方区域南并之始。

你是哪里人?
啊我安徽宿州萧县的。
哦你南方人啊。
???
x恁娘!憨不拉失的!

时间进入到宋朝后半段,别看和北方契丹人打的不咋样,但对内部的提防和细分却从未停止,终于,淮南路也被重新分为“淮南西路”、“淮南东路”两部分——没想到正当铁血大宋沾沾自喜,黑龙江崛起的女真人12年时间就轻松灭掉了自己的宿敌契丹辽国后,迅速南下攻破开封,北方全部沦陷——只剩下被吓得不孕不育的宋高宗辗转海上后,在杭州称帝,史称“南宋”——

我们发现,自宋开始,因为淮南地分为了“淮南西路”、“淮南东路”,也就是说,在江淮地区的“安徽、江苏”雏形,自此肇始

  • 而在江南地区,本来以南京(建康)、黄山为界限分开的“江南路”、“两浙路”又分割成了——
  • “江南西路”、“江南东路”;
  • “两浙东路”、“两浙西路”。

然后可以对着上面的地图看,估计女生在此已经降为个位数了。

其一:江南西路和东路基本以彭蠡湖(鄱阳湖)为分界,“江南西”就是如今江西省的前身,而江南东,则基本都是如今安徽江南地——芜湖、宣城、黄山等所在处,而他们的“省会”,竟然就是南京——所以这个“徽京”其实也是自古以来的。

其二:两浙中的“浙”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杭州钱塘江(浙江)钱塘以东为“浙东”,基本包含如今浙江省除杭州之外的部分,而“浙西”嘛——则基本都是如今的苏南大包邮区——苏锡常上海等地——没错,曾经的这里,都是“浙”。

也就是说,在江南地,西安徽、东江苏的模式,也自此肇始了。

但是到了这里你是否想过,这“安徽”、“江苏”的名称是咋来的呢?


其实和中国很多省份一样,比如甘肃来自于“甘州(张掖)、肃州(酒泉)”、福建来自“福州、建州(建瓯)”——安徽,其实来自于安庆、以及改成了奇葩名字“黄山”的“徽州”;江苏呢,则是“江宁”、“苏州”的合称,而江宁,正是南京所属府的古称,比如曹雪芹家的“江宁织造”、国民政府的“宁汉合流”,指的都是这里。

然而我们看下地图就会发现,——无论是“安、徽”,还是“宁、汉”基本都在江南一带,合着根本就没北方什么事。

既然这个汉堡包东西已经扯开了,那么南北又是啥时合在一起的呢?

  • 在明朝之前的元朝,对国家的政区规划贡献了著名的“行省”制度,要知道“省”这个名词一直都是中央一级机构的名称,比如著名的“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等等——等到元朝,地盘空前扩大的他们,则直接设置外派的“行中书省”演变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一直存续至今。

元朝的省不等同于汉代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这种监察机构,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地方实权单位——

——而明朝自建立起,大部分行政体系,都直接继承自元朝,当然也包括行省制度,只不过朱元璋给它改了个名,叫“承宣布政使司”,但俗称还叫“省”。

我们会发现,这里面虽然有的省大了点,但大致形状、名称都与如今非常相似了——唯独在东部,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绿色——南直隶——这是个啥玩意呢?

客观的说,中国历史上,在朱元璋之前,还从未有“自南向北”统一中国者,在天时地利下,这位要饭出身的明太祖重八兄,成为了神奇的第一人。

后世文人黑朱元璋的流言中,就有这么一个——

说朱元璋一次微服出访,正是南京城正月十五猜灯谜,其中一个灯谜中,画着一个抱着西瓜的妇人,长者一双大脚——谜底乃是“淮西女子好大脚”——朱元璋锦衣卫查之大怒,杀一街百姓。

虽然这玩意一定是被哪个被杀了全家的高官家奴编出来的,但这里面至少有两个信息,一个是朱元璋老婆马皇后是个大脚丫子,再者就是——朱元璋的出身,正是“淮西”

你看,这我们前面讲的东西不就用得上了,朱元璋本出身自淮西的濠州,也就是现在安徽滁州的凤阳,这濠州也就成了他的起家地。你会看见史书上大书特书朱元璋从濠州奇袭,拿下金陵(南京)城的故事,那么这个濠州(凤阳)距离南京有多远呢?

其实,朱元璋自从入主南京后,也基本都是在和控制湖北江西的陈友谅、控制浙东的张士诚打架,灭元这件事,基本上是统一南中国后徐达北伐顺手解决掉的。有了我们前面的介绍,你再读《明史》看见什么“淮西党”、“浙东党”,应该就不会觉得这些词汇陌生了。

如果我们看一下南京的位置,你就会发现一个很好玩的情况——那就是它正好是长江一路向北的一个拐弯处——它虽然位处“江南”,但是纬度比河南驻马店都南不了多少——基本相当于河南信阳的纬度——

所以,你会发现除了弱宋定都了更靠南的杭州,大多时候就算是南朝,也顶多定在这个中原—江淮—江南的交汇地带“南京”而已——而因为多次定都,南京也是纯粹的使用北方方言的地区,属于安徽中部常见的江淮官话

总之,以南京为首都的明朝就这么建立起来了,注意了,这可是以南京为首都的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不过老朱这人有个毛病,或者说是终明一朝的毛病——那就是贫苦农民出身的他,太在意屁股下这把椅子了,有明一代皇权空前增强,以至于作为皇权附属品的宦官权力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皇权如此,更别说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了——

朱元璋至此,效仿元制——让以南京为核心的江南、江淮、黄淮等大量州府,全部直接归中央直辖——建立起了一个规模巨大的“直隶布政司”,义为直接隶属。

可以看出,明朝的“直隶”基本等于如今江苏省和安徽省加在一起的样子——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之后,驻扎在北京的燕王朱棣靖难夺取政权,随后迁都北京,便又在北京周边设立新的“直隶”,也就是如今河北省的雏形——但朱棣并未废除南方的编制,而是把南京的直隶改名为“南直隶”,而且设立一个南朝廷进行运行,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这也就是为啥明朝总称呼自己为“两京一十三省”的原因。

问题是,这个南直隶和文化习俗相似的北直隶最大的差别,就是这一区域是几乎人工性质的把黄淮地区的徐州、淮北、宿州等地+江淮地区的庐州(合肥)、滁州、扬州+江南地区的安庆、徽州、常州、苏州硬生生的攒在了一起,是个非常纯粹的“人工省份”。

然而正是这样的划分——

  • 第一:直接的撕裂了黄淮地区扛把子徐州的能量,让它被南方的中心统治,再也不能联合山东、河南的小伙伴;
  • 第二:用本作为江南地区老大的南京,反倒镇压住本不老实的江淮庐州、扬州,稳定江淮地区。
  • 第三:瓦解东南势力,彻底撕开浙江,让苏州、杭州彻底成为两省

等到清朝时,不明所以的满人在南直隶地区延续明朝政区,改名“江南省”继续存续——如果说一个强力的政府还能利用“江南省”犬牙交错,一旦它彻底成为一个普通的南方省份,其内部的矛盾压力,都将爆发出来——

于是,一个必要的拆分,显得势在必行。不过,难道要恢复明前,把汉堡一片一片拆开?那老朱不是白忙活了——于是到了康熙的时代,我们要“撕汉堡”啦。

然而这种政区比较八嘎的是——安徽布政司的驻地,却是在“江苏布政使”的江宁,这南京彻彻底底成了个“安徽省会”,而江苏布政使的驻地,却是现在咋看南京都不顺眼的苏州

等到乾隆年间,才终于把“安徽省会”迁往安庆,然后让江宁统管苏北地区,又让苏州统管苏南,形成了奇葩的“一巡抚两布政”的格局。

一直到了近现代,安徽和江苏两省的问题也没完全解决——

首先就是安徽,这个纯粹的人工省份,并无一个真正的核心,北部地区一直认同徐州这个扛把子,而江南的安庆、芜湖等地又是新兴的工业城市,最南边的徽州物产众多,且靠旅游都能吃一壶——没想到最后却被新兴的铁路枢纽合肥拿到了省会,但省内各市都普遍对此不服,整体经济欠佳的安徽,宁愿投靠隔壁的南京,成为他们的耶路撒冷。

而对于江苏来讲,徐州仍然是北边的扛把子;江淮之间的淮安、盐城自给自足,鱼米之乡;江南的苏锡常,都是吴语区,也是工业重镇,宁可认上海,也难以对南京产生什么好感——以至于你听到一个人说自己是“江苏人”,只有三种可能——

  • 1,他是一个安徽人。
  • 2,他是一个南京人。
  • 3,2和1某种程度等价。

也别说,南京在江苏应该是有一个小弟的,隔壁不远的镇江。

这地方有个古名字,叫“京口”——元嘉草草,气吞万里如虎。

  • 其实,认不认“省份”从来并无所谓,因为历史无论如何流转,脚下的大地,仍是那片大地,江河虽泛滥,却也仍是那个江河,它们都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讲到这我才想起来一个问题,我好像把南通这个神奇的地方给忘了……

没事,过几年泥沙再沉积一下,应该就和崇明岛连在一起了,到时肉身成沪。

看来大地也是会变的呀。

有什么不会变呢。


user avatar   wuchangye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人脸识别技术成熟了吗?

这个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不知道还没有人记得劳荣枝,就是自1999年后潜逃20年的上古女逃犯。她是法医秦明笔下“人皮牢笼”案的真凶;也是影视剧《红蜘蛛》里的“美女蛇”;更是与法子英合谋杀害7人性命的女魔头。

然后这个人,在2019年11月28日,因为被商场的人脸识别系统识别而被捕。

略过其20年的逃亡轨迹和肢解尸体的残忍,其20年容貌的变化和隐形埋名为什么仍然会被人脸识别抓住呢?

第一个原因,不管是电脑训练的过程,还是在线识别的过程,都需要对人脸的典型特征进行提取,主要包括全局特征、两个眼睛的特征,鼻子的特征、还有两个嘴角的特征。所以担心换了发型后打不开支付宝是多余的,女生留长发后遮住耳朵也不会影响人脸识别。人脸有些特征变化是很微小的。

其次,人随着年龄生长这些部位会有一些变化,会影响到人脸识别,但人眼睛上部的轮廓、鼻子两侧的颧骨、还有嘴角边缘区域的颌骨是不会变的,这也是劳荣枝逃亡20年后,仍被抓到的主要原因,当然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劳荣枝逃亡后,仍坚持健身、跳舞等,相貌特征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要不然凭目前的人脸识别还是很难抓到。

以上也可以看出,如果只是做了双眼皮或者是短时间内脸长胖或者变瘦也并不会影响到人脸识别的结果。因此,目前的人脸识别已经相当完善了。

2、人脸识别的隐私困境

然而为什么没有大范围的应用呢?原因是可能会与法律和道德相冲突。

(比如上图,给不同陌生男性开门这种隐私信息,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和失足没有必然联系,甚至可能是该女性的私德,不应该进入人脸识别领域。PS:网上选取的图片,真实性有待考察)

目前如果强制接入全员无差别的人脸识别,并不是一个好时机,因为隐私保护的相关法规并没有特别健全,这个时候接入会造成隐私泄露或滥用安全隐患。明年开始施行的《民法典》对人格权建立了独立的章节,从1032条-1039条都对隐私权进行了规范,但之所以说目前法规没有特别健全,原因有三:

1、《民法典》还尚未真正施行,要到明年的1月1日才开始“转正”。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援引原来《民法总则》关于隐私权的法条,一般要求侵犯隐私权的同时具有一定经济利益。隐私权的保护范围过窄。

2、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还有很多的补丁需要打,很多的解释需要颁布。法律在于实践,没有实践的法律是谈不上完善的。

3、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也没有对人脸识别做出特别的解释和适用。其中1033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三)拍摄、窥视、窃听他人的私密活动;(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1034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的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隐私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明眼人想想就知道,上面的那个“失足”截图中,违背了民法典规范的多少种信息类别。姓名、身份证好吗、联系方式、肖像、住址、电话号码(有打码)、行踪信息等等,如果大面积使用人脸技术,会不会导致这种情况渐成普遍?这可谓是现实版本“黑镜”了。

另外,IBM也宣布将不再提供和开发面部识别技术,并指责执法机构或私企滥用面部识别技术的行为了。在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在今年六月致国会的信中表示,IBM将不再提供通用面部识别或分析软件。IBM也将不再开发或研究这项技术。

信中说:由于人工智能的进步,人脸识别在过去十年中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此同时,提供相关技术的通常是缺少监管的私营企业,而这些技术也被证明存在对年龄、种族和族裔方面的偏见,这使得这些工具在执法和安全方面显得不可靠,并为潜在的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提供了机会。

3、人类识别的授权困境

所以人脸识别技术就算再成熟,真的那么适配目前的社会吗?

需要考虑的是,与用户或者公民签订“人脸识别技术”的是商业公司还是政府?(不会想一声不吭就识别了吧?虽然现实往往是默认地认为“你的隐私没有价值”)如果要求用户签订协议的话,那么对未成年人如何进行保护呢?要知道,《民法典》第20条下调了无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范围,8周岁以下的统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部分人的人脸识别协议怎么签?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人签订的人脸识别协议在法律上又该判定为效力几何的合同?

立法还尚未跟上,又怎么能仓皇普及呢?但若人脸识别有相配套的法律解释、司法解释,就能处理目前很多因为“人和操作者对应不上”的问题,比如未成年人对游戏进行支付和对主播打赏等等。

例如,国家对未成年游戏付费的规定: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未满8周岁的用户,不得为其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到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到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于现有条件(手机号、身份证授权等)没有办法检测谁是未成年人,所以实践中导致了两个问题:1、未成年使用成年人的身份证进行游戏,充值,最后被家庭发现产生诉争和讼累。2、成年人充值之后假托是家里未成年所为,要求退费。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人脸识别和法律授权、司法解释完全合拍之后,这两种问题当然也就在可能性之外了,但如果人脸识别与未成年民事行为能力这方面的衔接不跟上,怕是很难真正普及,这里面的法律问题还有很多。

总结:人脸识别好技术,法律保护不滥用

目前我国的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正在越来越好,除了明年实施的《民法典》独立出了人格权编,今年10月1日出台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以及明年的《民法典》,都对个人的隐私权做了更大的保护,对其他各方使用、存储、买卖用户信息做了更大的限制。假如有一天立法能更上(事实上已经在飞速发展了),人脸识别技术也就真正地成为一个普遍技术了。但还没有去毒之前,随意放出笼子可能会产生一些《黑镜》之恶,这也许就是社会不想看到的了。


user avatar   Exodus_van_Gain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讲一个比中国还成功的故事可以不?

越南vinagame


越南网络游戏市场的起步比中国稍晚一点,从2003年开始,就陆续有破解版的网络游戏进军越南,越南第一款正式网络游戏叫坦克宝贝,据新闻说

第一网游如何炼成?《剑网1》越南历程全回顾 _国内网游资讯 _太平洋游戏网

2004年9月,越南vinagame成立,2005年初,《剑侠情缘》来到越南,从此,改变整个越南网络游戏的进程。

vinagame公司市占比非常极端,比中国最极端的时候都极端,2005年,刚刚起步的越南网络游戏市场,vinagame依靠剑网,占据整个越南网游市场收入的95%,简直是超级垄断。


2005年8月,《剑网》开始收费,刚开始vinagame想用点卡的模式,被玩家激烈反对,被迫改成月卡模式。2006年全年的《剑网》总销售达到1500万美元,雷军表示

雷军讲述海外辛酸:后悔没投资越南_天极网

这应该是雷军最后悔没去投的项目之一了。


vinagame的市占率比当年盛大集团还要极端,自然会受到当年盛大的同样待遇,与中国一模一样的是,自2005年9月开始,越南媒体突然指向网络游戏,这又和中国一模一样,什么电子海洛因之类,由于vinagame市占率最高,因此受到的打击最大。


《剑网》在越南的地位甚至可以说高于传奇在中国的地位,也是越南历史最悠久的网游之一,当然《剑网》在越南不叫《剑网》,叫《武林传奇》,嗯,诡异的名字,一度占据越南网游的70%的市场,震惊了雷军,运营商vinagame非常优秀,经常组织各种对抗赛,vinagame积极学习中国市场的推广经验,尤其是网吧这块,从2008年开始,vinagame免费给网吧提供网吧管理软件,但是要求网吧的桌面必须放置《剑网》的广告。


《剑网》在越南成功的本身,除了vinagame的成功推广外,本地化做的非常扎实,尤其是翻译这块,真是功不可没,我们知道《传奇》当年在中国,翻译也起了很大作用,举个例子


这把武器在中文传奇里面叫什么?叫炼狱,知道原版的叫什么吗?就叫大斧。


由于中文本身表达间接,比如说“降龙十八掌”,这要在越南语里面,得有26个字母,直译过去只有一个下场:乱码,甚至根本无法显示,因为超出对话框了,为了这个翻译的工作,vingame和金山来回矫正,包括名字,地理,历史背景等等。


在越南市场,《剑网》还有两个特别的优势


第一,由于武侠和中国古代文化在越南传播的比较广,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在越南早就流行,因此《剑网》这种游戏对于越南人来说不陌生。


第二,这点我敢说知乎的网友没几个想到的,就是中国特有审查机制。审查机制在中国早就被骂惨了,比如说《WOW》里面的骷髅之类的,中国政府要求所有的网游不能有过多的色情暴力之类的,这点看起来很操蛋,对于中国游戏开放商束手束脚,但是当开发商开发出这类游戏的时候,投放到越南市场,那就不一样了,因为越南政府也是这么规定的!所以中国游戏到越南反而删减的部分非常少。


可能大家还不理解这点重要性,越南本身就是一个小中国,越南政府长期在中国有驻点,中国政府一旦有各式各样的改革文件,一般都会被翻译成越南文,包括限制网络游戏在内,越南规定,网络游戏时间超过3个小时以上,经验和道具减少50%,超过5小时,完全无法获得经验和道具,同时禁止播放网游广告,从晚上10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所有网吧必须关门,学校200米之内禁止设立网吧


是不是很中国style?


当然,当年在金山的雷军说没钱投了,对于腾讯来说,钱这玩意,那还算个事?

于是乎

中国企业海外大并购之进击的腾讯_搜狐科技_搜狐网

2008年,腾讯收购游戏公司VinaGame约20.2%的股份,并于2009年增至22.34%,后者目前是越南当地最大游戏运营商,并开发出一款类似微信的通讯应用Zalo。


我们翻翻当年的报纸,以《电脑报》2005年11月7日的报道为例


《剑网》奇迹与走出国门

本报记者蜡笔小新
发生在越南的 网络游戏奇迹

提起越南,大部分读者的印象可能仅仅是从东南亚旅行的介绍中得知的。这个国家,正经历着和我国改革开放一样的“革新”,IT 行业也在这个时代,悄然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生越南的互联网奇迹、网络游戏奇迹的土壤已然成熟。


2004 年 10 月。此时的越南没有任何网络运营商认为人们玩游戏应该交钱。就在这个月,越南公司
Vina Game 来到了北京寻找一款中国的网络游戏准备代理运营。此时他们竟然也面临着和中国的网络游戏创业前辈的尴尬:同样账面上只能拿出 30 万美元最后一搏,同样面临一个未知的前景不明朗的市场。
他们拿出这最后的 30 万美元选择了代理金山的《剑侠情缘 ONLINE》,由于游戏名称意译过去比较复杂,因此他们给越南版的《剑侠情缘 ONLINE》取名《武林传奇》。他们当然不知道,“传奇”这两个字对于网络游戏业界,特别是中国网络游戏业界,代表的是一个奇迹。

《武林传奇》于 2005 年 6 月正式公测,结果这一个开端惊人地与当年那个网络游戏奇迹一样:首日公测在线人数就突破了越南的历史最高记录,过了万人。在 9 月正式收费第一天 3 万多
付费用户把他们吓了一跳。而到了10 月,这个数字是 5万,到了11月初,这个数字已经是 6.2万,活跃账号有 80 多万,并在不断增长中。此时,越南各大网吧里,已经充斥着这款来自中国的网络游戏。而 Vina Game,也和当年盛大一样,淘到了越南网络游戏的第一桶金。

奇迹的另一头
这个奇迹无疑让 2005 年有些郁闷的国内业界有了当头棒喝的感觉。

“我的理想就是把金山的软件卖到全世界去。”,金山公司总裁雷军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显得非常有信心因此这个成功他认为是非常自然就发生了的。

谈到《剑网》在越南的成功,他显得兴致勃勃。当时金山考虑到越南市场容量并不算大,折合起来潜在消费人口 2000 万左右,因此就抱着大家友好合作,支援越南方面的心情把《剑网》的代理运营权给了 Vina Game而在分成等方面的条件也“相当优惠”,十分灵活。


30 万美元,同等金额在中国也许是很多渠道商代理点卡销售的入门保证资金。可以说在一开
始似乎《剑网》卖得似乎太便宜了点。然而 2005 年 8 月雷军应 Vina Game 的邀请到越南考察运营情况的时候吓了一跳。“走进每一个网吧都看到里面六七成的人都在玩《剑网》越南版,我拉住一个高中生模样的玩家询问,他说他们班上每个同学都在玩!”

“看到这个情景我就知道这游戏在越南算是成了!”雷军依然掩饰不住当时的兴奋。而越南方面则对收费还是有所顾虑,因为玩游戏收费在越南还是头一次,何况收费金额并不算便宜:月卡价格
6 万盾,折合人民币 40 元,只比中国版《剑网》便宜8元。

“我坚信网络游戏一定会响彻全球,因此告诉越方,收费后玩家过 3 万绝对没有问题,运营得好可以上 10 万。”后来的情况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

现在可以说,《武林传奇》确实已经成为了“越南的《传奇》”,在越南的网络游戏市场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上周我们有员工去武汉,在网吧中看到一种没有发现过的《剑网》,以为是私服,上去调查,却发现是一个在武汉读书的越南留学生在玩。”
尽管雷军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没有给记者透露具体数字,“这是商业机密”,他笑着说,“但是我们今年的确可以从越南的代理运营业务中收入不少。”

看来,奇迹的另一头,也未必不是奇迹。然而,这个奇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奇迹三要素:品质、题材、耐心

的确,国产网络游戏在内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走出去不是第一次了,但是为什么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这是一个让人很难理解的难题。

“品质是最重要的。”在和《电脑报》记者的讨论中,雷军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国产网络游戏‘走出去’要想成,要做到以下几点:别吹牛、好题材、慢慢来。”而这一切都是以品质作为核心的。

“要想在海外成功,就先不要吹牛,你就必须在本土市场成功你如果连本土市场 10 万人的市场规模都做不到,怎么做规模小些的海外市场?要在本土做成,品质就很重要。”
的确,国产网络游戏以前是走出去了不少,但是国内的玩家在看到这些“振奋人心”的新闻的时候,往往会非常纳闷:我怎么没玩过这款游戏?

很多“走出去”的国产网络游戏,往往并没有在国内进行正式运营,甚至连规模大的公测都没有进行过,像这样游戏品质当然难以保证,怎么不会影响运营商的成绩。而且这种“拿洋人当小白鼠”的心理,也极大伤害了海外合作者。因此很多“走出去”的国产网络游戏往往走的是“一锤子买卖”,在很低的游戏品质下,游戏往往运营一年便无疾而终,海外运营商也将其转为免费运行的“添头”游戏。可以说,粗制滥造是中国原创网络游戏在海外之路并不顺利的一大症结。

同时,以游戏品质为核心牵涉到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题材。很多国内厂商在自身条件不同的情况下盲目模仿“韩国模式”,操作的题材大走奇幻路线,而且是在对奇幻文化不熟悉的情况下操作这样的欧美化的游戏。结果是欧美的玩家认为这些游戏完全没有内涵,错误百出,而亚太玩家又毫无认同感(特别是在一些文化发展水平低于中国的国家),两头不讨好,只有失败。而立足于本土文化或者是文化圈的认同感,发挥自己的优势才是成功的经验。

而慢慢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很多公司选择海外代理商只看人家有钱没有,急功近利,不看对方的长期合作诚意。结果有钱的海外代理运营商不重视,往往只把这些游戏作为扩大的产品线的组成部分。而《剑网》在越南的成功就是因为金山看到了对方的诚意──后来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他们(Vina Game)的推广确实非常卖力,还搞了很多选秀之类的活动大造人气。”

看来,国产网络游戏长期以来走得出去,赢不回来的困局,并不是因为我们先天不足。经过数年的市场与玩家的考验,我们的运营与开发商在世界上对网络游戏可说是最为熟悉,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自信务实的心态,认真严谨的态度,以及精工制作的品质,只有拥有这些,我们的原创网络游戏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从代理国外游戏开始,然后注重线上线下培养市场,注重网吧推广,甚至连起家的本钱都有点像盛大:都是30万,当年陈天桥从陆家嘴集团辞职,而VNG的CEO黎洪明也是一样,他是从普华永道公司辞职的,而今天的VNG比曾经的盛大集团更加成功,它不但有王牌的网络游戏,而且已经推出了ZINGMP3,电子支付123pay,输入法laban key,网吧管理软件CSM,互动社区zing me,甚至还有个即时通讯软件zalo。


它是越南的盛大,又是越南支付宝,又是越南腾讯。


而且它已经准备赴美上市

以开发游戏起家,VNG有望成为第一家在美上市的越南科技公司

目前,VNG自主研发的游戏包括Sky Garden、Farm in Paradise and Dead Target 已经陆续登陆230多个国家;其聊天应用程序Zalo在越南和缅甸,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台湾等国家拥有超过7000多万用户。其管理团队预计2017年营收为1.8亿美元,相比去年的财务数据,同比上涨70%。


而同样依靠网络游戏起家的盛大集团,哎,不说也罢了,人家上市,它退市,还说个屁。




  

相关话题

  8 月 1 日江苏新增本土确诊 40 例,扬州 26 例,目前情况如何? 
  12 月 8 日,江苏南京出现 1 例新冠阳性人员,目前当地疫情防控情况如何? 
  江苏一夫妻驾特斯拉 Y 坠河,特斯拉辟谣称非试驾、警方介入,目前驾车男子已身亡,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为什么大多数人潜意识里不认为粤语是一门方言? 
  江苏足球队最终解散,富裕而发达的江苏为何没有企业愿意接手? 
  11 月 2 日晚江苏常州新增 3 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目前当地情况如何? 
  8 月 9 日江苏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50 例,其中南京 2 例、扬州 48 例,目前情况如何? 
  有哪些食品、日用品的称呼是天津独有的?你在使用这些称呼时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如何看待江苏南通一疯狗接连咬伤21人后尚未落网,面对恶犬,我们应该怎么办? 
  是什么原因让你决定留在/离开山东?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爱情公寓5》的评分慢慢升高?
下一个讨论
2020 年苹果会发布哪些值得期待的新产品?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