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北欧为什么分裂? 第1页

  

user avatar   bi-fu-wa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泻药。

但有言在先,目测这个问题讨论着讨论着很容易演变成,中国为什么是追求大一统的?进而再衍生出文化优劣说——民主与集权说……blabla

凡是在评论中提出此类问题的,一概都不会回复,因为没有办法解答,就如同我在投胎的时候不能选择一样——初始状态很重要

回到正题。

“统一”也是包括北欧在内的欧洲政治家、军事家的夙愿,但是欧洲的“统一”国家一直难以实现,而欧洲历史上出现的大帝国、大王国也很难持久。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源自欧洲与中国很不相同的“统一”方式。

首先有个前提:

部落这种形态在欧洲存在了很长时间,北欧尤其如此。今天我们翻译过来的Earl伯爵,北欧语中叫Jarl,其实就是部落头人。北欧的早期“国家”其实就是部落联盟,因此公主、王子满地走,而且这一阶段,伯爵们、英雄们往往是带有神力与神格的,这与我国早期炎黄时代的那种形式非常相近。

因此,这种部落联盟的传统也影响到了北欧国家后来的发展,在维京时代末期,出现的所谓挪威小王国,依旧是众多实力较强的部落联盟,王室的权威性来自于他是受各个部落承认与支持的周天子式的“共主”,那么我们不难理解所谓“世界上第一个议会”在冰岛诞生的原因了。

有一种说法认为,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晚至9世纪北欧才出现了独立的国家和国王,随后斯堪的纳维亚开始进入中世纪。

接着谈“统一”的方式:

形成大一统帝国的原因,比如中国一直有所谓的“伟大工程说”,为了治理黄河、为了抵抗北方游牧民族入侵,所以需要大一统帝国。而维系大一统帝国的成本很高,主要与信息传播的方式有关,欧洲不多见的大一统罗马帝国得以存在,与其发达的交通设施和信息传递制度密不可分。罗马帝国得以维系的基础,是在不断的对外扩张中获得土地与奴隶,从而维系帝国的经济,当扩张停止之后,帝国的崩溃就不可避免。因此罗马帝国在后期为了灵活应对各个方向上的奴隶起义与游牧民族入侵,也不得不出现了多帝共治的形式。

一言以蔽之:统一或分裂与否,需要经过成本与收益分析,统一成本与分裂成本呈正相关——统一的成本越低、分裂的成本越低,经过战争直接征服的区域总体来说更难以分裂。

包括北海帝国在内的众多欧洲统一体的存在之所以短暂,是因为它们虽然有征服的成分,但是更多是通过“共主联邦”得以实现的,这在欧洲历史上是一种常见的统一方式。“共主联邦”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被国际承认的主权国家,共同拥戴同一位国家元首所组成的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共主邦联和联邦制国家的不同是在于,共主邦联的成员维持各自的独立,而且这种关系没有永久性;但联邦制国家在国际上则被视为一个国家,而且通常还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在古代欧洲,多数共主邦联的形成,往往是由于某国君主绝嗣,另一国的君主以他的血缘关系继承某国的王位。有些君主在联姻后,嫁娶一国之君,以兼并更多领土。在议会制兴起后,也有些国家通过立法的手段,成立一个共主邦联,达致两国合并。未经法律手段定义的共主邦联,成员之间保持着很松散的关系,甚至还不及一个国际联盟。政治、法律、人民诉求的差异,如继承律例的不同,往往会导致这种邦联的解散。

注意,“共主联邦”这种统一方式往往由王室的血缘关系所决定,因而在法理上非常脆弱和松散。当共主的血脉断绝、或者共主的血缘继承的合法性已经非常远的时候,共主联邦就会濒临解体,比如今天的苏格兰问题其实就是当初两国合并时的残留问题——英格兰趁着苏格兰经济危机、饥荒以及与西班牙开战的关头,不仅不履行联盟义务出兵,反而为了避免苏格兰血统的、天主教的、亲法国的继承人获得英格兰王位,在安妮女王死后立法迎立第52顺位的继承人汉诺威选帝侯(这与早先两国之间的共主法律相违背),进而对苏格兰实行政治、经济、军事威胁,最终苏格兰在陷入了要么合并、要么国家破产的境地后,接受了40万英镑的“出卖苏格兰的价格”,两国得以合并——合并后经过清算,苏格兰全国的流动资本只剩41万英镑

而拿破仑统一欧洲大陆的方式,其实也是以一种共主联邦,比如他的头衔是;皇帝和国王陛下拿破仑一世,托上帝与共和国宪法鸿福,法国人的皇帝,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保护人,瑞士邦联协调人。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共主联邦这种形式与早期的部落联盟国家体制有着很高的契合度,而且是一种成本较低的统一方式。

共主联邦之所以在罗马帝国瓦解之后,成为欧洲“统一”的主流方式,一方面是各王室贵族之间绵密的血缘关系,使得跨国继承王位存在合法性;另一方面是战争的代价过于高昂,由于罗马衰亡之后的文明、生产力的大倒退,即使依照最乐观的数据,查理曼大帝所建立的法兰克帝国,鼎盛时期所能调动的全部军队大概是4万骑兵和10万步兵,而一般认为,帝国直属于皇帝本人的常备军是7000名骑士和大约1万名步兵。显然依靠这么单薄的兵力维持整个帝国统治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封建制度既有政治与经济上的合理性(低成本的委托治理),同时该制度一旦确立之后也难以扭转(多个诸侯的联合就能对抗国王)。

我们来看一下克努特大帝如何建立北海帝国的:

公元1012年,八字胡

斯温

率军击败英格兰国王

爱塞烈德二世

,自称英格兰国王,死后由克努特继承英格兰王位。1016年,他和爱塞烈德二世之子

埃德蒙二世

订约共治英格兰,结果后者当年11月便告不治,使他完全统治了英格兰。1017年,他跟前英格兰王爱塞烈德的遗孀

诺曼底的爱玛

结婚。1019年,他的哥哥丹麦国王

哈拉尔二世

突然死亡,他因此继承了丹麦王位。


从上述历史不难得出结论,这是一个松散的共主联邦,通过克努特大帝先后继承英格兰王位与丹麦王位而来。以整个欧洲中世纪的生产力水平以及气候条件也可以判断,这样一个横跨冰冷北海的帝国注定是不会长久的。

而题主所提到的玛格丽特一世女王,她也并不是带领丹麦“统一”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而是通过联姻的方式建立了“卡尔马联合”。在这一体制下君主必须从上一任离世的君主的各个儿子中通过选举产生。各国虽然组成联盟,但仍然保留了各自的王国地位,而内政亦保持独立,并根据各地原有的法规,由当地的议会管治;不过外交和国防事务则由共同君主总揽

因此,卡尔玛联合的稳定在于三国共同选出一位共主;但是,丹麦国王并不总是可以兼任瑞典摄政或国王,这主要是由于各种利益关系,使旧君驾崩时,各国(主要是瑞典)按自己的需要而选出君主。注意,理论上来说三个构成国在联邦内享有平等地位,但实际上从玛格丽特女王开始,丹麦就一直以联盟老大哥自居,这也为联盟解体埋下了祸根。

卡尔马联合得以建立,其实是为了与德意志汉萨同盟争夺波罗的海及北海地区的贸易统治地位,玛格丽特女王的瑞典摄政头衔也源自与此。联盟成立后,瑞典人对于丹麦人经常与德意志地区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梅克伦堡及波美拉尼亚交战并不高兴,因为瑞典当时的经济以向欧洲大陆,特别是德意志地区出口铁为主,战争严重影响瑞典的收入。联盟初期,玛格丽特一世的怀柔手段使丹麦王室受到各国贵族的拥戴,但后来丹麦王室不断企图控制挪威和瑞典的内政事务,导致联盟的离心离德,实际上联合真正的稳定期只有五十年,剩下七十余年的时间里,瑞典与丹麦一直为统治权纷争不断。

而在丹麦通过武力镇压阻止瑞典部分贵族脱离联盟的之后,瑞典贵族干脆引来了汉萨同盟的雇佣军,经过三年战争脱离了卡尔马联合自立为王国。之后丹麦单方面直接把挪威降格为省,卡尔玛联合就此瓦解。

所以,总的来说——成本大于收益,统一瓦解。

但是,一旦出现新的共同利益或共同敌人,统一依然是个可以考虑的选项。

在19世纪前期,先是因为俄罗斯帝国在与瑞典的战争中夺走了芬兰,并与芬兰结成了俄罗斯-芬兰大公国的共主联邦,北欧三国开始再次靠拢。当普鲁士走上统一德国道路的时候,三国又在共同的威胁下先后与普鲁士进行了两次石勒苏益格战争,当时瑞典国王提倡把丹麦、瑞典和挪威统一成一个王国,但是由于第二次石勒苏益格战争中挪威-瑞典共主联邦拒绝援助而导致丹麦战败,以及随后德意志帝国的出现彻底改写了波罗的海地区的实力平衡,北欧诸国的总体实力即使再度联合也无法与周边俄罗斯、德意志、奥匈、法兰西和不列颠等各个帝国对抗,这个提议也随之作罢,这些国家也就慢慢退出了欧洲争霸列强的舞台,甚至在近代史中一度沦为其他帝国的棋子与傀儡。

但是谋求统一的暗流并没有停止。

虽然斯堪的纳维亚的大一统始终不能实现,早于1873年斯堪的纳维亚金融联盟正式成立,克朗成为共同货币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斯堪的纳维亚的合作关系包括了独立的芬兰,从1944年开始还包括了冰岛。1952年北欧理事会成立,斯堪的纳维亚一词的政治含义则被“北欧国家”取代。

先写到这里,有什么问题,留言之后再慢慢补充进来。




  

相关话题

  有没有什么对群体是坏事的意外,但对个体是好事的历史例子? 
  为什么曹操到死都不称帝? 
  如何看待某些“爱国人士”提出以下言论? 
  如果大顺联合准噶尔,能否成功? 
  官员与商业机构,二者在工作哲学、理念上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人鼓吹康熙是大帝和所谓的康乾盛世? 
  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图片,你最有感触的是哪一张? 
  唐高宗李治有何作为? 
  中日两国对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为何美国有如此多的民权运动英雄,只有马丁路德金取得了圣徒般的地位? 

前一个讨论
埃及阿拉伯语、黎凡特阿拉伯语和标准阿拉伯语有什么区别,以及与古埃及语、阿拉米语的联系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公开祭奠西沙海战烈士?





© 2024-05-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