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怎么才能听出交响曲各个乐章之间的联系? 第1页

  

user avatar   gui-duo-da-lai-z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卸腰。

“对于表达交响曲的主题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其他结构不行?”

整个古典时期的音乐写作,都可以概括成“形式大于内容”的原则。古典时期的交响曲四个乐章用快-慢-小步舞曲-快来进行写作,最通俗的解释,无非是为了造成情绪上的对比。古典时期的交响曲,是强调第一乐章的,所以第一乐章用奏鸣曲的形式,可以对音乐进行最充分的展现和发展。最充分的展现以后,可以平静一下,所以第二乐章是慢板,再过渡到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相当于更活跃了一步,最终在进行到第四乐章的快板。所以,后三个乐章,相当于一个情绪逐渐激烈的过程。

为什么要情绪逐渐激烈呢?因为你想一下,四个乐章快-慢-再到快的安排,总比四个乐章最开始最快,然后越来越慢要更容易为听众营造一个更引人入胜的情绪体验,这跟看电影是一个道理。你总不能开头半小时就把大BOSS打死了,后面一个半小时全是各种生活场景,是吧?跟读小说也是一个道理,你总不能把基督山伯爵复仇成功放在前10章,后面107张全在说他的日常生活,是吧?同样的,你也不能四个乐章都快或者都慢,是吧?没有对比,音乐是更难写的。最近为什么那么多人黑薛之谦呢?我觉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很多音乐观念就是有问题的,最明显的一条就是:递进的情绪请省略。稍有音乐创作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个观念是不利于音乐创作中的情绪塑造的。


古典音乐中的情绪表现,更多程度上是一种模式化的表现。所以,第一第四乐章偏激动,第二乐章要慢要抒情,第三乐章要优雅,所以用三拍子的小步舞曲。这些模式先给你定好,然后具体音乐写成什么样,就看各个作曲家如何在这个公式里面发挥自己的音乐想象力了。


题主问“为什么其他结构不行?”其他结构当然是行的,只不过,在古典时期,其他结构就不太被人们接受。因为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主流风格,而古典时期的主流风格就是通过上述模板框架来展现的。上面也说到,古典时期是“形式大于内容”,那么反过来理解,古典时期以后的音乐发展,某种程度上就是内容的重要性逐渐被挖掘出来的过程,或者说逐渐打破模板束缚,展现作曲家不同个性的过程。从贝多芬开始,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就被替换成了谐谑曲。这个谐谑曲跟小步舞曲的区别在哪里?小步舞曲,一定要优雅,但相比之下,谐谑曲的风格和情绪设定就会更加的宽泛,也更利于个性的表达。所以,贝多芬被称为“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作曲家,真不是别人随便说的,贝多芬在这方面的革新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贝多芬在其后的第六交响曲中,贝多芬就没有用传统的快-慢-小步舞曲(谐谑曲)-快的结构,而改用五乐章的结构;在第九交响曲中,贝多芬更是破天荒地用了快-谐谑曲-慢-快的结构。而贝多芬之后的作曲家,在进行交响曲创作时,都是会时常打破古典时期树立起的结构标准的。比如,舒曼的第三交响曲,也是五乐章,而且谐谑曲也放在了第二乐章。到浪漫主义晚期,打破传统结构的交响曲就更多了,比如马勒的。。几乎。。所有。。交响曲。再到20/21世纪,几乎没有作曲家按照传统结构写交响曲了。其中比较著名的例子有,格雷茨基的第三交响曲,三个乐章全是慢板,我是服的。


所以,概括一下来回答题主的问题:单纯从音乐欣赏角度来说,古典时期树立起的交响曲各乐章的结构模式,主要就是起一个情绪对比的作用。而这种模式,在后世,也是被打破了的。




  

相关话题

  你认为肖斯塔科维奇最伟大的作品是什么? 
  我听着贝多芬的鼎鼎大名的命运比脍炙人口的上海滩难听太多,为什么公认艺术成就却相反?后者远逊? 
  为什么现在再也出不了像莫扎特李斯特这种音乐成才?如果有,有谁呢? 
  为什呢有些音乐会不好听呢?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不是现代流行歌曲的鼻祖? 
  在贝多芬的交响乐中,你最喜欢哪一首? 
  对沈嘉柯这篇《李云迪不成钢琴大师,又有何不可》的看法? 
  有没有很甜很甜的古典音乐? 
  莫扎特全集的版本推荐? 
  总谱中移调记谱怎么去看,读实际音高? 

前一个讨论
明朝明英宗朱祁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下一个讨论
历史上对钢琴影响最大的三人或弹钢琴最好的是谁?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