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电影《流浪地球》首支概念短片? 第1页

  

user avatar   meng-yu-ling-q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想黑了,黑累了

严肃地说一说反而可能轻松些

楼上说了大刘自己说三体不好拍电影是因为主题太复杂,诚然这是个问题

但是攻壳机动队主题复杂不复杂,银翼杀手复杂不复杂?

异形的主题也没那么简单吧

就不说科幻,就说让你们黑得不像样子的《大鱼海棠》,都能用两个小时承载宏大的主题探索

更何况是科幻这种天然高立意的题材。

阶段式电影分集作品解决这个矛盾并不那么难(不是不难,但也不是最难)

科幻电影最难的是什么?

是文本实写化,是概念设定与审美系统在视觉化之后的庞大信息量

也就是说,看似“最不牛逼”的问题其实是最牛逼的,就是中国的工业系统本身就无法完成最基本的视听呈现,你说什么主题不好实现,什么表达太复杂电影时间承载不了,那都是后话,那些都只是提升科幻总体信息和完成高度的后面的那些零,而之前的那个1,你首先实现不了就都是零。

流浪地球,是我认为大刘的小说中需要重现的视听信息量最大的作品,不敢说超过攻壳机动队,但超过《星际穿越》应该是问题不大的,而后者我觉得五到十年之内中国拍不出来。

没错,比三体的视听信息密度还要高。三体你可以一步一步悠着来

而就一步一步来而言,实际上真的拆出来你会发现第一部三体大部分都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主题复杂吗?不外乎就是一个系统性的背叛主题,这个东西做一部电影,并不比现实题材的高主题信息影视作品——比如《霸王别姬》比如《无间道》难,当然了就中国现在的电影水平我也不认为有多少导演能够驾驭,但这仍然是“后面的零”

但流浪地球的故事文本量本身看似并不大,你可以用多视角的几个故事呈现统一的主题,时间线也可以控制在不长的范围,这都没有问题,问题是,你不是好莱坞,你没有成型的架空科幻创作的系统意识和系统技术储备以及系统的工业规模

注意啊,我没说“钱”和“特效”

咱就说最最最不需要钱,甚至看起来也不需要多少时间的台本问题,注意是台本不是剧本

会写科幻电影台词的人,我觉得在中国是不存在的

“现在是什么什么历多少多少年。人类距离什么什么东西已经过去了多少多少时间,现在人类正如何如何怎么怎么的计划”——这种开场白,low得现在网剧都懒得用了,电影里还是一堆一堆的

大刘自己?你问问随便一个哪怕是网剧的编剧,他的台词合格吗?

这就有一个很麻烦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才是我说的视听实写化的本质——就是阅读和视听媒体本质上是两回事儿,甚至最基本的说话,都是两回事儿,尤其是更不以对话和人物塑造见长的大刘的作品,更是如此,我们看大刘的小说,看他们这些人的对话,是看其所表现的核心信息,而对话本身的表达方式被我们忽略到了次席的位置——即使如此我们还是总说大刘不会写人物对话不是吗?

但真到了生活中你会发现根本就没有正常人会这么说话,而更更要命的是,你想要把它还原成“正常人怎么说话”,这在时装剧甚至古装剧中都没有太大问题,前者有生活,后者有历史,但你不知道一个科幻世界中的人在现实里会怎么说话,尤其是大刘的小说的人物工具性那么强,怎么让他们别说人物,先说对话,活起来,就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不信你可以翻阅,就算是被认为还算好的珊瑚岛上的死光在内的,中国所有的科幻电影(咦,不是说今年,啊不,去年,啊不,还是今年,是元年么?),其台词,统统统统是有问题的

这还只是语言这种低维度信息,如果是视觉呢?

比如说,小说里我们可以说“他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出了房间”请问椅子是是什么椅子?房间是什么房间?你不会就仅仅在一个房间里放一把椅子就开拍吧

你会说当然不会啊,服道化咱都有设计啊,但什么样的椅子和什么样的房间,就成了最核心的问题

我在前两个月评价《2049》的回答中就批评过其视觉呈现风格——这还是被豆瓣知乎文青奉为科幻神作的,低生活的构建元素不是很多的视听规模不大的作品,你能想象2049这样的视听偏差放大到流浪地球的信息量是什么结果吗?

你去查查看起来很“空旷”的星际穿越花了多少钱。

算了咱还是不说钱,就干想,对,你就拿出个脑子干想,你能保证你想象的细节的信息量足够满足流浪地球这样宏大视觉?

所以我还是那句话

流浪地球是比三体更难拍的作品,而中国有很多更适合影像化的优秀的科幻文本,首先就盯着流浪地球拍,是一种蹭热点的行为。


user avatar   max-55-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人是不是永远都拍不出真正的科幻片?

对于一个小学时就开始读儒勒·凡尔纳,中学时期订阅了6年的《科幻世界》的人,这个问题已经伴随了我几乎整个人生。

小时候壹哥收到的最喜欢的礼物是父亲送的一只双筒望远镜,那时候天天拿着望远镜看星星——说得装一点,我算是中国亿万个“仰望星空的人”中的一员。

而我们中看得最远的那个人,叫做刘慈欣。



这张照片我用过两次,因为它和我心中刘慈欣的印象非常符合——一个漂浮在宇宙中的灵魂。

如何去评价刘慈欣呢,中国最畅销的科幻小说作家?中国唯一的“雨果奖”得主?中国科幻最后的救星?我觉得都不对,最准确的评价也许是:中国最无奈的小说作家。

无奈在哪?无奈他生在了中国。

在上月的那篇文章——从《三体》到《流浪地球》:刘慈欣作品改编的前世今生(点这阅读)里,壹哥已经盘点过刘慈欣的《三体》改编电影经历一波三折,最终胎死腹中的过程。



一个小说家,经历了如此折磨,我相信大刘对于电影改编已经有了心理阴影。如果他生在美国,也许作品早就被搬上了银幕。

毋怪大刘的粉丝们对于改编他的作品,只有三句话:

不要让中国人拍!

不要让中国人拍!

不要让中国人拍!!

所以说回开头,在儒家文化中长大的中国人,是不是天生就不能拍科幻片呢?

有人就不信这个邪。



不信邪的人叫郭帆,是即将上映的新片《流浪地球》的导演,而《流浪地球》是刘慈欣的另一部短篇小说。

在《三体》改编失败的大环境下,郭帆依然选择去拍刘慈欣的作品,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冒险,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迎难而上”了,这是“视死如归”。

在近日上海电影节举办的“微博电影之夜——新浪潮论坛导演有话说系列”上,著名影评人周黎明面对郭帆导演第一句话就是:

“如果你们成功了,中国的电影里面从此就有了科幻片这一类型,如果你们失败了,我估计若干年就没有人再敢碰硬科幻了。”

所以《流浪地球》不单是一部电影,它也是中国科幻电影的一次探险。



导演郭帆

对于郭帆导演自己,其意义也许更加重大。作为年轻导演,第一部立名,第二部探索,拍到第三部电影,基本上就该大成了——对他个人而言,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所以,不管是从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还是从郭帆导演自己来说,这都是砸下全部身家的一仗,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所幸,从现在壹哥能收集的资料来看,这次很靠谱。

靠谱在哪呢?我分三点来讲。

一.改编的方式靠谱。

刘慈欣的作品之所以难改编,是因为小说中涉及到了太多艰深的理论和太广阔的格局,他建立了一整套“宇宙哲学”,这是极难被电影化的。

用科幻的术语来讲,它太“硬”了,不仅中国的电影人不行,好莱坞也一样不行。

比如《诗云》里,他将整个地球掏空变成了一个电脑硬盘,用来存储所有可能的诗歌;《球状闪电》里涉及到物理学前沿的弦理论;《乡村教师》里,“力学三大定律”成为解救全人类最后的武器……



刘慈欣小说《球状闪电》

刘慈欣可以天马行空,但电影是细节的艺术,这两者有着根本的矛盾。

《流浪地球》也许是这其中的例外。

《流浪地球》的故事设定很简单:科学家预测太阳即将爆炸,人类必须逃离太阳系。人类选择的方法是带上地球一起飞向远方寻找新的家园。



小说故事中的“钩子”,是人们经历了地球航行所带来的自然灾难后,开始质疑整个“流浪计划”本身,由此带来了猜疑,矛盾和杀戮,充满了人性深度。

而其中的感情,是所有人对于故土的眷恋。

换句话说,《流浪地球》可大可小,聪明的电影人可以选择一个细节入手,切开整个故事。



所以,整部电影的着力点可能并不在展现“流浪计划”本身,而是一群人的冒险故事——人类一往无前的冒险精神和勇气,可能才是这部电影想要表现的。

在宏大悲怆的背景下,这样着眼于细节的改编,才是电影创作者应该做的。

第二,导演的思路靠谱

中国科幻电影的罩门在哪里?

是中国人缺乏想象力吗?我们曾经写出《山海经》、《镜花缘》,我们吟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我们有刘慈欣——中国人不缺想象力。

中国科幻电影的罩门,是电影的工业化不成熟。

科幻电影是特效最为密集,对电影工业化要求最高的一个片种。在上影节的“电影工业化之路”论坛上,郭帆导演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现在还在骑自行车,好莱坞早就开上了车。工业化是必经之路。”



导演郭帆在测试道具

何为工业化?有人说,中国的电影投资不比好莱坞小多少,这还不算工业化吗?

诚然,中国电影公司不缺钱,我们可以请来最专业的特效团队为我们服务。但钱并不是工业化的标准,一整套分工明确的专业流程才是。

而在中国的电影行业里,并不存在适应科幻电影的一套流程。

郭帆导演在拍摄《流浪地球》时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的科幻电影没有前人铺路,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甚至要凭空创造出很多以前不存在的部门。



《流浪地球》主创团队

所以,这次拍摄本身其实就是一次冒险,郭帆其实是在给未来所有的中国科幻片导演趟路。

除了人的因素,《流浪地球》对细节的追求也让人刮目相看。

郭帆导演在前几日参加的上海电影的论坛就分享了一个场景:这个场景需要非常多的显示屏,这些显示屏本可以用CG后期填补,但是为了保证演员脸部反光的绝对正确,因此郭帆导演专门找人定制出大量显示屏,演员表演的时候,他真的要在屏幕上操作。



“因为真显示屏的光会照出空气中的灰尘,演员在真的显示屏上操作,会留下指纹。这些细节,观众是能看出来的。” 郭帆对主持人说。

没错,《地心引力》、《星际穿越》、《2001太空漫游》等科幻经典也是这么拍的,没有捷径——这种对于真实度近乎变态的要求,只有工业化的电影产业才可能支持。

第三,主创团队靠谱

《流浪地球》的主创团队,是一群勇敢的人。

这不光是因为他们敢于挑战“科幻片”这个禁忌的题材,更因为他们愿意竭尽全力去把这部电影拍好。



《流浪地球》主创团队

那位说了,谁拍电影不想拍好啊?

但是没人跟钱过不去,郭帆的第二部电影《同桌的你》,早在2014年卖了快五个亿,接下来不拍个《同床的你》都说不过去,但他没有那样做。

而且就算郭帆接了《流浪地球》,他也可以选择不追求质感,平平常常地去拍一部“特效大片”,他也没有那样做。

他选择的,是用绝对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部“中国科幻首秀”。



这一点,在吴京身上的体现最为明显。和郭帆一样,吴京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曾经对媒体说过:

“我为什么支持郭帆?是因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那个曾经像傻X一样坚持着的人。”



坐拥中国单片最高票房宝座,他可以选择的电影题材是无限的,但他偏偏选了《流浪地球》,来一起为中国科幻电影冒险——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壹哥不知道。

在今年4月27日举办的全国院线国产影片推介会上,吴京曾当着所有影视圈大佬的面力挺《流浪地球》,他说:

“中国需要有自己的科幻电影,这部《流浪地球》,成了是英雄,输了是烈士!”



在吴京的微博上可以看到,他被郭帆导演“虐”得很惨:



穿着厚重的太空服拍戏,这是非常艰难的。就算硬汉如吴京,也几乎难以承受中国第一部真正科幻电影的折磨。

但是吴京扛下来了,郭帆扛下来了,整个《流浪地球》的团队扛下来了。

不管电影里的故事如何,我们正在电影外见证一场“勇敢者的游戏”。



说了这么多,壹哥就是想表达对于这部《流浪地球》的无限期待,电影正在后期制作中,预计年内上映。我相信这次伟大的冒险,终将迎来它耀眼的结局。




  

相关话题

  如果人的寿命可以买卖,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如何评价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经典科幻电影《人工智能》(《AI》)? 
  一个拥有魔法的现代文明是什么样的? 
  三体中的红岸基地的原型是在齐齐哈尔市的富拉尔基么? 
  《流浪地球》之后,中国的科幻电影将打开哪些新的发展可能性? 
  刘慈欣的作品除了《三体》还有哪些值得推荐? 
  刘慈欣的《全频带阻塞干扰》疑似即将拍成电影,你期待吗?你觉得这部小说的改编会成功吗? 
  给《流浪地球》电影打一星的都是什么人? 
  如果真的像三体里描述那样,把42亿人赶到澳大利亚,会是什么结局? 
  我国航天部门会不会组织相关人员观看IMAX版<星际穿越>?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2018巴西大选中自称川普粉丝的极右翼民粹派领袖博尔索纳罗?
下一个讨论
大疆如此成功,它对中国军用无人机的发展有促进吗?





© 2024-10-3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0-3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