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现在烂片横行? 第1页

  

user avatar   summer-tree 网友的相关建议: 
      

01


元旦到了,各大影院的院线上,又上映了一大波电影。

从吴君如导演、陈可辛监制的《妖铃铃》,到田羽生导演、韩庚郑恺主演的《前任3》,还有王俊凯、迪丽热巴、董子健主演的《解忧杂货店》,都各自占据了10%以上的排片,票房也都已经上亿。



猫眼票房,20180101,17:42

为什么那么多电影里面要单独拎出来这几个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噱头大,片子烂,演员都是超级流量,但依然碍不住满屏幕的尴尬。

其中《妖铃铃》最为恐怖,上映四天豆瓣评分已经降到了4.8,



按道理说,这部电影有了吴君如作为年长的情怀代表,有了沈腾、岳云鹏、papi酱作为流量自带粉丝,再加上陈可辛的艺术指导,评分不该出现目前的这种87%都是三星以下的情况,可它就是出现了。

而剩下的那些也好不到哪儿去。



《妖铃铃》里面,沈腾有一句台词,说:

三十年前的那个晚上,我和你妈都冲动了。

然后有的观众说:

一个半小时前,看这个片的我,也冲动了。

在他忍不住骂自己是傻X,人生这么美好,为什么一定要在2018头一天给自己找这种不自在的时候,有个问题出现了:

为什么烂片这么多呢?


02


其实烂片早就出现了。某某年某月,某小四拍了一部《小时代》,把一盆热气腾腾的屎端到了观众面前,收获了4.83亿的票房,赚得盆满钵满。

同期上映的还有一部叫《富春山居图》的神奇电影。

那之后,中国的烂片就刹不住车了。

马桶台快乐家族主演的《快乐到家》,大幂幂陈小春领衔的《孤岛惊魂》,小沈阳闫妮孙红雷在张艺谋手下磨出来的《三枪拍案惊奇》,还有惊艳绝伦的《笔仙》系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无论是演技派,还是国宝级导演,无论是古今奇谈,还是中西结合,全都烂得让人瞠目结舌。

转行做导演的演员,转行做演员的导演,看不下圈子混乱的编剧,受不了工资太低的盒饭,全都在拍电影。

而观众也都十分买账,这些电影的票房都不低,过千万的,过亿的,过几亿的,都收回了成本,还卖了个脸熟。

后来,流量时代来了。

几个idol靠着一个表情,在电影电视剧网剧里面反复刷脸,什么《夏有乔木雅望天堂》,什么《微爱之渐入佳境》,什么《何以笙箫默》《新娘大作战》,全都出现了。

而且票房更高了。

这些片子里不但看不到导演的诚意,更看不到演员的演技,瞪着眼一眨不眨的可能不是鱼,而是各种剧里的杨天宝。



不过必变这样,她也能拿到高达8000万的片酬,是成龙、周星驰这些老男人的两倍。

她真的值这些钱吗?

演技不够,可她自带流量啊。


03


其实,《演员的诞生》就是娱乐圈的缩影。

刚开始的时候,《演员的诞生》说:

节目以演技为视角,为有实力的普通演员和追梦人们搭建一个与业界大拿面对面切磋的真实平台。

人们以为,哇,终于出现了一档真实的节目。

可后来,郑爽笑场淘汰任嘉伦,欧阳娜娜蚂蚁竞走了郑昊,张彤赢了袁立,人们才发现,去TMD真实。



什么标榜演技,其实都是套路。

什么夸奖专业,不过全是戏精。

你看到的都是他们想给你看的,而这一切的一切就是为了炒作的噱头。

有了噱头就有了观众,

有了观众就有了流量,

有了流量就有了收入,

有了收入就能够制造更多的噱头,吸引更多的观众,创造更多的流量,获得更大的利益。

娱乐圈也是一样,所谓造星,就是为这个人吸引流量。远到岳云鹏,近到张云龙,走的,都是同一条路。

作为流量的观众,从来都没有让他们失望。


04


话剧《红色》里有一段台词,像极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好看,美丽,可爱,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生活,所有一切都很好。我们套上滑稽的鼻子和眼镜,踩在溜滑的香蕉皮上,电视把一 切变得快乐,人人都在哈哈大笑,从早到晚,一切都他妈的如此有趣,笑口常开。这是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利,对吗?我们是一个笑脸之国,生活在很好的暴政之下。你好吗? 很好。最近怎样?很好。你感觉如何?很好。你觉得这幅画怎样?很好。一块儿吃晚饭吧?很好。

于是烂片横行,流量成灾。

到了黄昏的时候,你站在楼上,一眼望去,满大街都是爱豆,满大街都是爱豆的粉丝。

他们拿着荧光棒和横幅,大声叫喊着为爱豆打call。

他们在微博、微信、知乎、报纸、时尚杂志上一掷千金。

他们强行为自己爱豆的电影“锁场”,买下几十张票一次又一次地在大荧幕上欣赏爱豆的盛世美颜。

他们不顾是非对错地支持自己的“老公”“仙女”,哪怕他吸了毒打了人,做的事情完全错误,也要为他洗白,静候自己的王归来。

我说的这些,2017年,你见得少吗?

正是因为这些事情的存在,电影才会如此之烂。

《this is us》里面有这么一段台词:



节目太烂不是编剧的错,也不是电视台播放的错,是你们的错。你们为什么要看这种烂玩意儿?正是因为你们的要求太低了,所以我们才安于现状。赚这种钱的我真不要脸,但把我捧上天的你们也真不要脸,所有人都不要脸。

该怪观众吗?

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人们追求的不过是一时的“很好”。

该怪爱豆吗?

他们只不过是商品,商品哪里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呢?

该怪导演吗?

导演能决定什么呢?一部戏你不导,也会有十万个你去导。

那么,怪钱?

钱就是资本,资本的存在,就是为了再生,怎么能去怪罪一件事物的本质呢?

这样看下来,谁都不能怪,谁都很无辜。但恰恰是这些无辜的人们,把一切都弄得一团糟


05


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

不要因为任何原因去看一部烂片。

不要因为任何原因去看一部烂片。

不要因为任何原因去看一部烂片。

世界已经够烂了,心情已经够沉重了,不要再去电影院给自己找不自在了。

如果你真的要去的话,那么,下次电影不好看的时候,请先反省一下这几年的自己,是不是为了潮流去看垃圾电影了?是不是在微博、朋友圈关注流量明星的绯闻轶事了?是不是给朋友们安利过这个男的真好看、那个姑娘特别仙儿了?

是的话,就请给自己来个大嘴巴子,也别埋怨导演、演员,你只是在为过去的自己买单罢了。


user avatar   love-sala-94-77-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中国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太快了,10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和地区20年甚至30年的路,导致了娱乐圈产能跟不上需求。烂片的数量和频率在短期内达到历史罕见的程度。

2010-2017年,7年时间,中国电影票房从100亿涨到了600亿,年度化增长率接近30%。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同期的gdp增长速度是8%。

高增长的的原因是什么?

正常情况下,电影市场高速增长是全年龄的时期,10代20代30代40代都要看电影。

然而,在中国,增长速度的贡献值集中在30岁以下的人群。

国外的平均买房年龄是38岁,我国是27岁。

国外的电影观众的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中国的电影观众主力在20-30岁。

这是根本性原因。具体为什么?这需要经济学大神来分析一下。

从结果论来看,年轻人是影视剧消费的主力。很多上了年龄的人(40岁以上,7080后),他们没有看电影看网剧的习惯。三座大山压着,影视剧对于他们而言,不是必需品。好看就看,不好看,理都不想理。

资本家把目标盯着20-30岁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看脸的偏多。大量的资本家涌入电影市场,他们要求在最短时间内最大化资本回报率。

随着这一批20-30岁(90后)的年轻人长大,他们到了40岁之后,对于电影的要求会更高,不再那么看脸了。

自然电影的质量就会上去了。

未来,随着20-30这个年龄段市场的饱和,将会涌现一批优秀的作品。其实最近几年关于青春类题材的作品已经越来越成熟了,佳作也不少了。

这个世界是量变引起质变的。

当初因为电影市场的高速增长,大家只为了速度,而不是质量拍电影。所谓的市场扩张期,等到不如成熟期,质量自然会上去。

只是这个过程需要时间。等到90后00后这一批人到了30-40岁,他们对于电影的要求自然会更高。

当初的烂片是这样拍出来的:

1、演员没有时间

没关系,替身,文替、武替、抠图、借位、念123456,能卖脸有流量就行了。

2、剧本没有写好

没关系,找一本知名小说抄抄就好

3、导演没有拍好作品

导演,我不背锅,这样的演员和剧本,谁来都不行。我不管,口碑差,烂片,不关我事,我工资一样拿这么多。

2010-2017年这几年,中国的娱乐圈是可以用躺着赚钱来形容啊。基本上,豆瓣上有名的烂片就是那段时间贡献的。

2011《孤岛惊魂》

2013《快乐到家》《小时代》系列《天机·富春山居图》

2014《爸爸去哪儿》

有这么一句话,当你站对风口时,猪都会飞。

然而,当这股风过了,猪会自由落体,坠入万丈深渊。


user avatar   liu-xiao-qiang-81-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必然是“烂片”横行的,如下理由。

第一:从市场的角度去思考,导演倾向于“烂片”。

电影有“雅和俗”的区别,雅就是装清高,装有学问,(也有真学问的),但受众的群体一定是不多的。那些小众的文艺片,人人都叫好,但票房卖的就是不好,有口碑无票房。而一些大家公认的烂片,却是没口碑有票房。

只有一个电影足够“俗”,他的消费者才会足够多。

在电影市场“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才是真正的常态。全球敢玩“原子弹”的有几个?但茶叶蛋人人要吃吧?茶叶蛋是更有市场价值的。

导演为了自己的电影受众广泛,必然倾向于足够“俗”,甚至有的导演怕观众不理解,主动把剧本的难度,降到“小学生阶段”呢。但非常可惜,有的导演手法太过于直白,让很多观众误认为了,这些导演侮辱他们的智商。

拍电影这种技术活,是非常有学问的。导演的智商比观众高太多,是从来没有好下场的。历史上就是因为有很多影片,比观众“高太多”,得不到观众的认可。一个导演拍摄出来的作品,必然受制于当时观众的欣赏水平。

比观众“高一点点”的导演是天才,既可以受到追捧,又得到了名声。“低一点点”的也是可以的,混个“垃圾导演”的头衔,也可以继续在导演圈里面混。“垃圾导演”观众顶多骂你两句,大家还是会继续看你的影片的。

拍电影之难,就好像炒菜,火候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

第二:电影是一个特殊商品。

电影是一种精神商品,这种商品有很多独特的特征。

特征之一:电影一重复就无聊,电影不会像盐一样,每天都要吃,天天吃也不生厌。电影这个东西,同一部电影看一次是好看,看两次就是无聊,一部电影可以让人看五次以上,已经是经典之中的经典了。

食盐这个东西,从古至今都没什么“抄袭”的说法吧?但电影这个东西,消费者是十分痛恨抄袭的,这就是因为,电影情节只要一重复,观众就觉得无聊了。

特征之二:观众总是会拿电影相互比对。

在电影市场里,消费者总是有一个不怎么好的风潮,就是会把所有的电影,去比对自己心里的那个经典,那个唯一。

好莱坞当年拍摄一个《大白鲨》,用一个十分简陋的模型,就吓坏了无数人。而如今这种经典电影之中的模型特效,在现在的观众看来,绝对是粗疏不堪的。

电影之中,有“标杆”之说。当一个新的电影,他的特效,情节,音效等全面超越以前的电影的时候,这个电影就会成为新的“标杆”。新的标杆一旦确立,这个标杆就会成为比对其他影片的一个标准。

《阿凡达》横空出世以后,几乎所有的特效电影,观众都不由自主的,跟《阿凡达》对比。可要知道,《阿凡达》花了多少钱啊,又用了什么样的梦幻团队,以及时间呢?所有的特效电影,都跟《阿凡达》对比,是不是太苛刻了麽?

可是,观众对电影的要求,从来不会管,自己的标准是否苛刻,反正一部电影超越不了自己心里的经典,他就是一个烂片。

特征之三: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差异十分巨大。

你心里的经典,在别人看来就是垃圾。电影由于是艺术作品的原因,会和个人的经验息息相关,不同人生阅历,不同年轻看一个影片,其评价会有惊人的不同。电影市场,几乎不可能存在人人说好的电影,一个电影如果90%的人说好,就已经是绝世经典,不可超越了。

总总的因素加在一起,烂片横行是一定的。

一个电影市场,如果不是烂片横行,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好莱坞比中国的电影烂片更多,只不过烂片进不来中国市场。印度作为世界上电影大国之一,也是每年烂片横行的。


user avatar   ying-tu-56-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拿开心麻花来说吧,曾经必出精品的开心麻花,是谁把它拧散了?

01


22岁的邓超在舞台跳起钢管舞,烈焰红唇,一袭抹胸黑色超短裙,搭配黑丝渔网袜,尽显媚态。
那是2001年除夕前夜。邓超缠绕的钢管就立在北京北兵马司胡同的中戏小剧场。


当时的邓超在中戏读三年级。一部《翠花,上酸菜》,让他在北京话剧圈一炮而红。话剧加演8年,成为北京商业喜剧的鼻祖。

导演田有良,是邓超当时的班主任。两年后,田有良想改拍霸道总裁电视剧。非典袭城,被迫中断。

投入的30万无处可用,田有良把邓超当年的《翠花,上酸菜》延伸出麻花系列。

为达到爆笑效果,田有良把热点、段子、相声甚至歌舞揉杂在一起。无良商贩往死牛肉注水,作罐头售卖;足球杀入世界又败于贿赂;明星家庭住址被当作头条报道。

制片人拿着剧本遍寻演员。有演员觉得剧情好玩,把剧本拿给谢娜看,谢娜又喊了何炅。

何炅看完剧本后,直接拉着谢娜从长沙飞来北京试戏,与导演一拍即合,在他的话剧处女作中,一人分饰六角。
主演团队中还有沈腾。那年,他刚从军艺毕业,软塌塌地倚在座位上,翘着二郎腿眯着眼睛等面试通知。自在的状态,被经过的导演一眼相中。

多年后,沈腾复盘真相,面色尴尬。
“我当时生了痔疮,实在动不了。”

一群没什么经验的演员、编剧,拧成了开心麻花。
他们模仿百老汇驻演模式,在中央戏剧学院的千人剧场一口气预定了40场演出。
票房惨淡。台下的观众和台上的演员一样多。有时,一场演出只能卖出7张票。
北京大雪纷飞,投资人站在剧院门口场,对每一位来剧院的观众鞠躬致歉,告知停演消息,赔偿来回交通费。
田有良不死心,与合伙人每天去海淀剧院门口蹲点,数人头,计算客流,决计再试一次。
最后,连主演都凑不齐了。何炅那时是芒果台当家主持,李湘退出后,他要接连主持央视与迪士尼合作节目、湖南卫视春晚以及之后的超级女声。
制作人千方百计算出何炅谢娜等主演的时间,插空在海淀再开9场。


笑声驱散了非典带来的未知和惶恐。9场过后,前40场的亏空被全部补齐。门口的黄牛平均赚了8000元以上。
团队租下海淀剧院最大的贵宾室,能坐50人。没想到现场700人中,500人没走,团队只得把桌子搬上舞台与观众面对面交流。
观众表白,“我不爱看话剧,但如果话剧都是你们这样,我愿意一直看。”
都市有许多悲喜,那些情绪深藏在记忆深处,被开心麻花一点点挖掘出来。
他们开始接商演。2013年冬天,诺基亚总部负责人从上海飞来北京,看完演出后,当即包场,“价格随便开”。
演出的成功,没能留住主演。何炅谢娜离场,初创团队只剩沈腾。
沈腾本想走。他去《东北一家人》客串,英达直言拒绝。
“你在这没什么发展,我们不打算要你了。”

歇了心思的沈腾,自此常驻开心麻花。
他把过得苦的北漂同学凑到一起,从母校招来导演彭大魔、闫非,把婚后差点换肾的杜晓宇从病床上拉到戏台,还哄来常宝华的孙子常远。
那几年,他们发布用户调查问卷,甚至计划开发一套人脸表情识别系统,计算笑点时间、时长,包袱的精彩程度,规模化量产喜剧。
2006年,马丽坐在台下,将开心麻花《疯狂的石头》连看四遍。
马丽是话剧女皇。她和陶虹出演的《建筑大师》,是中国国家话剧院国际戏剧季的开幕大戏。
《满城尽是金字塔》在逍遥堂的小剧场喜剧上映时,马丽扮演的狮王刚一开口,台下就笑疯了。
何炅就坐在台下,他忍不住违反剧场规定,偷录下小视频,此后心情不好时就拿出来反复看。
沈腾也去看了。他觉得挺逗,好像没见一个女演员在台上这么有爆发力。
当时沈腾想,如果能让她来我们这儿就好了。
02
很快,马丽收到了开心麻花的救场电话。
极少化妆的马丽正式画了个妆,披散着头发,穿着吊带连衣裙来到剧场。
开门先听到一声“王炸”。
沈腾等人踩在凳子上,玩着斗地主,一旁的工作人员三三俩俩的玩着游戏或在吃东西。她想上前试戏,导演头都没抬直接把剧本丢过来。
“试什么戏,你的戏我们都知道。你们谁跟马丽走一下戏,明晚登台。”

那时马丽不爱说话。同台演员第一次见到她,以为马丽的瘦脸针扎错了地方。
沈腾则始终记得马丽当时的装扮。“吓死我了。脖子和脸两个色,看到导演声音还那样,差点就想退货了。”


很快,马丽加入斗地主小组。2011年,她正式签约开心麻花,不再串场。
她的粉丝从东北彻夜跋涉而来,又在看完演出当天从北京折返东北的学校。她们把钱用来给马丽献花,却没有在北京多待一晚的经费。
同年11月,《乌龙山伯爵》在深圳首演,华夏艺术中心千人剧场座无虚席。两个半小时的演出,六秒一笑点。有电视评论员在微博号召:大家有生之年都来看看开心麻花吧。
一年后的上海首演,北京数名粉丝自发自费前往助阵,一位随时待产的准妈妈将住院全套装备塞进行李箱。生孩子是小事,看麻花才是大事。
那场首演,1600个座位的剧场,再次坐满。
马丽在台上演出时累到睡着;搭戏的同伴被道具刮掉肉后,流着血继续演出。
很快,他们收到哈文的邀约。
2012年的春晚舞台,赵本山退场,沈腾取而代之。
开心麻花贡献了6个主演,两个小品。演出期间,常远家的电话被打爆,忙着接电话的家人来不及看一眼电视。
2014年春晚,马丽为了在《扶不扶》中演好一个老人,一个月内增肥15斤。
除夕夜,她从央视大楼出来,在回家路上看到了漫天烟花。
马丽心想,梦想实现了,是不是应该哭一下啊。
幸福来得太过猝不及防。
有人说开心麻花班底取代了赵本山,成为春晚上为数不多的笑点;也有人将其奉为有生之年系列。
那几年,开心麻花和马丽沈腾就是快乐。他们随着开心麻花,越拧越结实。
03
可马丽的幸福在不久后就变成委屈。
春晚过后,开心麻花启动大电影《夏洛特烦恼》。
沈腾是夏洛,艾伦是傻春,常远是孟特娇,马丽却不是马冬梅。
她在家等了三个月电话,等来一句,对不起,你恐怕不适合。
老板怕她多想,把她带去长沙和何炅谈合作。登机之前,原本由范伟饰演的校长换了人选。
马丽得知后,对着窗外云层许愿,希望饰演马冬梅的演员也有事儿。
“她要是不演了,我是不是就有机会了啊。“
落地第二天,导演打来电话。机会真的来了。
回组时,艾伦拍了拍她的肩膀,为她接风。
“就该是你的。”


上映前,所有人都没底。沈腾想在镜头前抖个新包袱,总被第一时间拦下。怕票房不理想,团队负责人掏出100万营销费用,免费请粉丝看电影造势。导演闫非在上映前称,票房过5亿就裸奔。
积攒了多年的包袱和笑声瞬间释放。
2015年国庆,制作成本共2100万的《夏洛特烦恼》拿下14.41亿元票房,超过假期上映的所有电影。但闫非怂了,对裸奔一事只字不提。
夏洛特后,开心麻花净利润同比增长224.55%。电影为开心麻花带来的1.9亿元收入,相当于公司全年营业收入的50%。
“我这才知道被人用钱砸是什么感觉。”

沈腾提及当年被砸钱的经历,两眼笑成一条缝:“钱给的够多了”
欢呼声中,在开心麻花待了近十年的王宁悄然离开,关心者寥寥。只言片语的传言中,有人猜测王宁的离开是因为没在电影中获得袁华一角。很快,魏翔也走了。
沈腾马丽也分别成立了公司。
开心麻花不曾减速。
开心麻花成为明星产品,资本不断涌入。公司计划上市、登陆新三板,冲刺A股;又受票房影响,又一次次遇冷延期、撤回IPO申请。
2018年3月,开心麻花恢复IPO审查不足半年,再度撤回。很快,《李茶的姑妈》让它在新三板的地位也变得岌岌可危。
一年后,开心麻花发布了在新三板挂牌的最后一次年报。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超10亿元,但归属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少了70%以上。
资本迅速介入,人心在欲望中浮沉,开心麻花反而拧得没那么紧了。


2018年,马丽和沈腾以男女主演身份亮相《西虹市首富》发布会现场。
开心麻花片方随后将女主换成《我的少女时代》中的宋芸桦,理由是马丽不适合角色。
马丽的经纪人在微博下评论:“多冷都不如心冷。”
很快,沈腾也缺席了。《李茶的姑妈》上映,沈腾只扮演戏份极少的牧师,却被网友当作最大笑点。
2019年的新春贺岁档。沈腾同时接下《飞驰人生》、《疯狂的外星人》,都与麻花无关。
此后,有人追问沈腾对各自演出怎么看,他顾左右而言他。
“我们当年设想的特别好,我们一定要在观众讨厌我俩之前分开。”

最先作出反应的,还是开心麻花剧团。
3月29日,开心麻花讨论后决定向新三板申请终止挂牌。两天后,公司的下一轮融资也终止了。
他们对外宣传,此举只为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可众人心知肚明,开心麻花很难重启IPO了。这场商业浪潮中,已无人幸免。
演了这么多年喜剧,开心麻花的人都知道,他们演的是喜剧,命运却未必给他们安排一出喜剧。


user avatar   chu-yin-wei-lai-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事实证明多打逆风局能够提升一个武将的评价的。

你看那个张辽之所以有名不就是因为人家威震逍遥津了吗?

徐晃这么有名不就是因为他带着一批毛头兵深入敌后击败如日中天的关羽吗?(存疑)


user avatar   han-shan-yuan-huo-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事实证明多打逆风局能够提升一个武将的评价的。

你看那个张辽之所以有名不就是因为人家威震逍遥津了吗?

徐晃这么有名不就是因为他带着一批毛头兵深入敌后击败如日中天的关羽吗?(存疑)




  

相关话题

  《调音师》真实的故事经过应该是怎样的? 
  当下中国有哪些审美畸形的现象? 
  在霍格沃茨上学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目前看,「DC 电影宇宙」算是失败了吗? 
  吸烟有哪些好处? 
  如果哥斯拉出现在中国会怎么样? 
  如何看待刘强东称与奶茶妹妹在一起不是因为她漂亮? 
  看完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后有什么感想? 
  为什么武侠片衰落了? 
  作为张爱玲书粉看完电影《第一炉香》是什么感觉? 

前一个讨论
普通人是否可能比政府高层更聪明、或是看待问题更深刻呢?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最近朋友圈大火的文章《大棋即将下完,撤退已在路上》?





© 2024-06-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