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后,天气凉爽了很多,夏天里除了傍晚的广场舞时间根本没什么人影的广场上,也渐渐热闹起来。广场边有个足球场,下午的时候经常会有小朋友踢球,都是六七岁左右的小男孩,家长围坐在球场边闲聊,时不时传来教练的口哨声和喊声,看着这些球场上奔跑着的祖国的花朵,甚至会让人对国足充满希望。
上周有一天,我在球场边遛狗散步,走了有一会,旁边一个小男孩背着小书包从球场跑出来,他妈妈跟在后面喊着慢一点,小男孩脚下踢着一个足球,好像在练习运球过人之类的动作,可能是刚学,还不是很熟练,一个不小心把球踢到了我家狗身上,狗狗吓了一跳,转头就对小朋友吼了几声。
小朋友吓得球也不管了,赶紧躲到妈妈怀里求保护。
当时我心里有点没底,担心遇上熊孩子父母找事的那种,毕竟这种事真的挺多的。就问了下小朋友,真抱歉啊,你没事吧。
孩子妈妈对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了句没事没事,不好意思啊。
我暗自长舒了一口气,想说几句客套的话。
然后这位妈妈蹲下对小朋友说,别害怕啦,你想想,如果你走在路上突然被球砸到会怎么样呢,是不是会“啊!”的叫出来呀,狗狗刚才对你汪汪叫就是在说,“啊,谁呀,吓我一跳”。小朋友认真的看着妈妈的脸,若有所思的样子,孩子妈妈又继续说,所以你把球踢到了狗狗身上,被吓到的其实是狗狗啊,那我们是不是要和狗狗道歉呢。
小朋友使劲点了点头,回过身小声对我家狗狗说了句,对不起狗狗。然后抬头看了我一眼就赶紧低下头了。
我对孩子妈妈笑笑,说,小朋友真可爱,以后要好好踢球哦。
孩子害羞的跑过来把球抱起来对我说,好的阿姨。
被这对母子温暖到忽略了被小朋友喊阿姨的心痛。。。
真好~
想起司马光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各种熊孩子熊父母的事情,让我们看到,现在的母亲越来越做不到“慈”了。这就导致孩子在无法判别是非的年龄以为妈妈的所作所为就是正确的,才酿成了各种熊孩子无法无天的尴尬事件。
发展心理学的种种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家长内心的状态,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巨大,只有家长有一个平静理性的状态,孩子才能够学会善良,学会理性思考。
这位妈妈做到了。
巧了,昨天出门买点东西,公交车上又遇到了这对母子。小朋友还是背着那个小书包,坐在后排的椅子上晃着腿。我走过去,俩人对我笑了笑,小朋友喊了声阿姨好,问我狗狗呢,我说在家睡觉呢。然后在母子俩旁边坐下。
前排坐着一个看起来三十多岁的青壮年男士,在刷抖音,外放的整个车都能听见。他下车前整个车里都在循环“想摘下星星给你摘下月亮给你”“隔壁的泰山嗷嗷嗷嗷嗷嗷嗷嗷”“卡路里卡路里”,听的我简直想打人。
过了几站这个男的抬头看了眼窗外,匆匆跑下车了。
小朋友说,那个叔叔一直在看那个视频,差点坐过站了。
妈妈对他说,坐过站了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他以后把时间都用在看这些视频上,就不只是会坐过站了,他可能会错过很多重要的事情。或许视频软件看起来很有意思,但是生活中还有更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和同学们一起踢球,比如看你喜欢的故事书,你要学会把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放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知道吗。小朋友点头。
妈妈又问小朋友,轩轩,你觉得他把声音开的这么大对吗。小朋友说,老师说公共场合不可以大声喧哗的。妈妈笑了笑说,是呀,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事物和不喜欢的东西,可是很多时候,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也喜欢,所以他们意识不到自己其实打扰了别人。你要记住老师的话,做一个讲文明的好孩子,知道吗。小朋友说,好!
当时我在一旁看着这位大姐,真的是心底油然而生的敬佩,对于我这种强烈讨厌在公共场合外放音乐的人来说,这番话真是太感动了。
她总是擅长利用一些碎片式的问题去教导小朋友一些很重要的道理,也会言传身教用平和的语言和得体的解释让孩子去感悟去体会。
看着小朋友那么懂事,我更加的相信,三观正直又善良温柔的母亲真的拥有很强大的感化力。
有读者就在后台问,能不能推荐一些给女儿看的书?
今天就来聊聊,适合用来教育女儿的书,父母自己看、给女儿看都是皆宜的。
这书单,上可屠龙、中可理财、下可驯夫,三位一体。
1、框架对了,书才能对
人对世界的认知,我认为是需要三个维度的:
第一个维度就是宏观认知。
第二个维度就是微观认知。
第三个维度就是技术认知。
比如说秦始皇,你怎么评价这个人?在三个维度来看,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宏观维度,秦始皇必然是千古一帝。
但是如果是微观维度,那秦始皇对当时的个人来说,就是压力比较大了,按照高晓松的说法就是:秦始皇太不平和了。
在技术维度看秦始皇又是一番景象:秦始皇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单位,为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管理技术基础。
所以说框架很重要,用什么样的框架,看见的内容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最典型的就是历史书,任何历史书都是有倾向性的,越好的历史书,倾向性就越强,两本好的历史书,甚至观点可以是冲突和对立的。
2、宏观认知推荐
一个人在宏观方面,我认为至少应该读这几本书:
1、《毛泽东选集》
不同年龄看,总能看出你最需要的思想精华。
总结一句话:遇事不决看毛选,总能让你抓住问题的关键。
你在穷,也不可能比当年的毛主席穷。当然毛主席确实是富农出生,但是那个年代,富农和赤贫也就是一线之隔,因为整个中国都太穷了。
所以现代普通人的起点对标毛主席,是没问题的。毛主席创业,是创的千秋万代的大业,真白手起家,他是如何从一个普通人走向伟大辉煌的,中途经历了那些问题?都可以在毛选里面看见,所以毛选才是普通人真正需要的“成功学”,或者说应该叫“成长学”。
不要觉得孩子小看不懂,因为肯定是看不懂的,很多人年龄很大了,都无法完全理解毛选,不要指望一下子就看懂,慢慢看就好了,能理解百分之一就够用了。
2、《李光耀观天下》
有一个事情,大众关注的不多,那就是李光耀对中国改革开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包括我们的制度自信,很多都有李光耀的帮助,李光耀是一个高度西化,但是骨子极度中国化的人。
他一辈子在西方教育环境下长大,但是完全把西方那套看透了,对中国应该如何看待西方的各种问题,李光耀给过中国很多重要参考意见。
李光耀是正统英国高等教育下的人才,但是他最蔑视的就是英美民主,在70、80年代美国如日中天的年代,他就彻底的蔑视西方民主,认为中国制度远远被低估了,他的远见是难以想象的。
当然有人可能觉得新加坡反华,对新加坡没什么好感,我说你觉得新加坡反华,是你被忽悠了,人生在世,全凭演技,中国军舰还不够多的时候,新加坡只能反华,演演又如何?
新加坡是中国海外最大的投资来源之一,新加坡还有个中国市长班,就是各级政府部门派人去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学习,学成归来以后就能大幅擢升,你就想想看双方关系有多好。
李光耀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出生的高材生,成为一穷二白新加坡的国父,最终把新加坡建设成为亚洲的发达国家,也算一个很厉害的创业能人了,普通人创业是开个公司,李光耀创业是开了个国家。
你看了李光耀观天下这本书,就可以了解一个近代的顶级创业者对全世界和人生的看法。
3、《旧制度与大革命》
西方人对西方民主的批判之书。讲述了西方民主的荒诞性、虚伪性,不要以为西方人不批判西式民主了,批判起来火力可能比中国人还要猛。
作者是谁?托克维尔,在西方,这是如雷贯耳的人,如果说华盛顿是武装建立美国的国父,托克维尔就是美国精神构建的国父之一。当然,我说的是早期那个朝气蓬勃的美国精神,不是今天这个红脖废青美国。
甚至,托克维尔的很多观点都可以用来批闹民主的香港废青,只能说过于精辟。废青不是崇洋媚外吗?那我就用洋人的书来抽废青。
比如早在1852年,托克维尔就预言如下:
香港废青那种洋癫疯式的民主运动,不就是托克维尔说的对民主的滥用吗?
对美国的种族问题,1861年,托克维尔就预言如下:
还有些名言也很经典,比如:
旧制度灭亡的根源:穷人纳税,富人免税。
历史是一座画廊,但原创性作品很少,全都是复制品。
现代民主最大的起源就是法国大革命,托克维尔也并非反对民主,他还有本书叫《论美国的民主》也非常有名,对美国影响很大。
概括来说就是,他认为像香港废青、美国红脖那样闹事,最终带来的只有混乱,只会离民主越走越远,需要关注实际的治理问题,民主不是口号,而是实干的结果。
不过托克维尔也有西方人传统毛病,就是一味的仇视大政府,反对家长式政府,他就是喜欢西方那种小政府,民间想干嘛就干嘛,无法理解中央集权的伟大。
这个是西方文明根本性的缺陷、劣根性,由于过度的强调自由,导致对资本无序扩张他们毫无办法。
其实这和西方地理有关系,欧洲地理决定了欧洲不容易统一,容易出小国寡民的心态,欧洲文化就是小国寡民文化。
宽松的市场环境,确实是更有利创新,但是如果永远宽松,那相关的保障措施,何时提上议程?难道要永远野蛮生长?这是西方文明无法回避的答案。
虽然马克思是西方人,但是他思想,主要是在俄罗斯和中国发展比较好(都是东方国家,俄罗斯在西方人眼里=蒙古人),因为欧洲人就很讨厌马克思的那一套,非要俄罗斯和中国这种,东方传统的中央集权文化,才能让马克思主义有发展的空间。
美国人宁死不带口罩,真的是文化原因,西方对资本没办法,也是文化原因。
了解最经典的西方思想,托克维尔是一面镜子。
3、为什么推荐这三本书?
1、《毛泽东选集》是东方思想之大集成,是华夏文明+共产主义集成的东方经典。补充一点:虽然共产主义确实是西方传播过来的,但是共产主义压根就没有在西方生长壮大,发展的精华全在东方,所以我把共产主义算东方思想是没毛病的,而且你真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话,很多内容和共产主义是相同的。
2、《李光耀观天下》是一个相对现代的书,李光耀是一个中西结合的人,他非常了解西方,也非常了解东方,如果说要看中西结合的成功人士,看李光耀的书,就非常的合适。
3、《旧制度与大革命》了解真正的西方文明精神。西方文明现在分裂了,一块是白左文化,一块是保守主义,二者是尖锐对立的。从历史角度来看,保守主义才是西方文明的核心精神,白左有点像感冒,属于西方文明的病症。
长期看,要了解真正的西方文明,还是要了解保守主义。不过我也点名了一点,那就是保守主义的重大缺陷,对中央集权制度的极端反感,如果用大白话来理解的话:保守主义就有点像马云,动不动就是,你政府不要监管我,你这是扼杀金融创新懂不懂?
保守主义提倡的自由,确实是带来了很多创新,但是创新之后的监管,保守主义思想里面我看了很久,得出来的结论就是,西方人没办法。
为什么德州遭遇极端气候的时候,德州官员会说救灾是社会主义行为,不符合美国价值观?因为保守主义就是极端强调自由,很容易就发展成为社会达尔文主义,适者生存等等...
所以你可以去了解保守主义,但是对保守主义鼓吹的极端自由,你笑笑就够了。所以我是先推荐看毛选,再看李光耀,最后在看托克维尔的书,有了毛选打底,你就不会被托克维尔忽悠。
不是说托克维尔没有水平,而是说西方文明体系的代价。就是西方之所以创新比中国强,不是没有原因的,就是因为西方有极端自由的土壤,可以进行任何天马行空的实验,但是代价就是牛鬼蛇神满大街。
个人认为中国需要更多创新的土壤,但是适度开放就好了,不能学西方那种绝对自由,相对自由就足够提升创新能力了,而且西方绝对自由的最后,一定程度上毁了西方的治理能力。
4、技术认知+微观认知
技术认知方面:
1、我推荐吴军的《态度》。
你可以在这本书里面看见,大佬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子女的,这本书是书信集合,内容基本都是吴军和女儿写信交流的内容。
吴军是谁?背景有点厉害:学历是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曾经在Google做高级资深研究员、后来做腾讯副总裁,同时还是硅谷风险投资人、工业和信息化部顾问。
换句话说,是真大佬。毛主席是历史上的大佬,距离普通人还是有些距离,而吴军是现在的成功人士,距离普通人也有距离,但是参考意义更具体化,时间、时代同步.
而且刚好吴军的孩子,也是两个女儿,很适合对女儿教育的启发,大人小孩非常适合一起看。
而且吴军本身就是技术背景出生,换句话说,不是穷游西藏的文艺青年思维,是那种数字之美的量子思维,科学、理性、也富有人情味与诗意。
通过一个技术大牛对于生活细节教育的处理方法、看法,你可以见识到真正的精英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概括理解就是,吴军的书是技术视角看世界,你经常看这种人的书,一般不会落伍重要的技术潮流,也不至于被狗狗币这种伪科技创新骗。
个人提升方面,我推荐:
2、《可爱的中国》作者:方志敏
这本书是宏观下的微观,或者说是有宏观意识的微观书籍。是方志敏在国民党反动派狱中的11封遗书组成。
我认为这本书的能量,被严重低估了。
首先方志敏在这些狱中遗书,对中国的未来的预言是惊人的准确,而他当时已经马上就要被国民党反动派处死了。
而且当时的中国还是农业国,正在被国民党反动派鱼肉百姓、被日本鬼子侵略奴役,看不见任何未来,简直就是黑暗无边。
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方志敏居然在书中充满了自信,我说的不是那种盲目自信,而是一种对古老文明、对人民战争必胜的意志力。
实在是太惊人了。
就是说,今天的中国如此强大了,还有一大堆自卑的公知,但是那时候的方志敏,就已经完全在精神上站起来了,而且可以意识到中国是潜力无限的,并且为之而奋斗,这种精神意志力是无敌的。
为什么说普通人的微观个体需要这本书呢?因为普通人和财富的距离,就是缺了一个“意志力”。
如果你有百分之1方志敏的意志力,什么减肥啊,什么学习提升自己的赚钱能力啊,完全都不是问题,可以说秒杀之。
这种宝贵强大的精神财富能量,如果传授给下一代,那你孩子以后做什么成什么,因为她已经具有的钢铁一般的意志力。
我是不会推荐理财方面的书的,因为普通人最需要的不是教你如何成功的方法论,而是需要意志力,先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一切都好办了。
孩子亦是如此,越小越要给她输入意志力。这方面一定要输入最正能量、最坚韧不拔、最具有前瞻性的意志力。
为什么我不推荐个体微观提升看西方的书呢?因为民族自豪才是最大的个体提升根基。
很多公知、恨国党之所以会走上不归路,就是因为她们也许很自律、自理能力很强,但是根基缺乏爱国主义,如果一个人不爱国,就无法正确判断自己的根本利益所在。
许秀中、许可馨都是高材生,你很难说这些人做题不用心,许可馨身材也不差,很明显是自律的人,但是行为就和没脑子一样,为什么?就是因为她们的一切良好品质,都是脱离了爱国的底色。
就是说,你的个人品质在好,如果脱离了爱国,也就是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这种人是开不了公司的,也做不了伟大事业的,只会在历史的洪流中,成为意识形态冲突的牺牲品,俗称韭菜。
真正能有伟大成就的人,一定是爱国的、正三观的、有责任感的。
所以对于个人意志力、立志方面的书,我首推《可爱的中国》,里面详细的记录了,方志敏是如何对革命事业奋斗的。有了这种精神,最终孩子考上了清华、北大也并不是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
总结组合:
1、东方思想宏观视角靠《毛泽东选集》、了解中西结合宏观视角靠《李光耀观天下》、了解西方文明的核心精神靠《旧制度与大革命》。
2、学习技术角度的教育观,看技术大牛吴军的《态度》。
3、在微观层面进行个人提升,提升意志力,看《可爱的中国》。
当然吴军的书是系列,可以从态度开始顺着看,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也可以看看。
当然顺序很重要:
1、毛选
2、李光耀
3、旧制度与大革命
4、态度
5、可爱的中国
那些心灵鸡汤的书,我是不会推荐的,如果你的女儿从小是看这些书长大的,最后一定是真正的赢在起跑线,到终点线也不会落伍。
因为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
作者:每日怡见(sxjjzj77)
我父亲教育我的每一个方法,在正常人眼里基本都可以称之为“惊艳”。
把我惊艳的多少年都回不过劲来。
小时候我有个怪毛病:别人越不让我干什么,我就越想干什么,越禁止的严格,我就越好奇的紧,虽然看上去似乎无伤大雅,但实际上却蕴含着深深地危险,尤其是当我妈不让我碰电源插座和煤气开关的时候。
我父亲并非没有做过纠正这个毛病的努力,只是言传身教毫无反应,暴力输出收效甚微,有时候被打皮了根本不在乎,前脚刚挨完一踹,后脚就揉着微痛的屁股兴致勃勃的用火柴点邻居家晾的被子……
直到,那一天。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上午,我父母照例去了汽修店打工,爷爷奶奶也不在,家里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我父亲在临走前把我拉到院子里,用扫把棍神秘的在院子一角画了一个直径有一米多的圈,仿佛在搞什么神秘仪式一般。
我爹眯着眼睛,像个老神棍一样,一脸严肃的告诉我,今儿你老子我不在,你在屋子里看电视也行,在院子里撵狗打鸡也可以,想怎么造就怎么造,我都不管,唯独一点,绝对绝对不要踏进这个圈里,听明白了就给我重复一遍。
我懵懂的点了点头,然后重复:"绝对不进这个圈里。"我爹满意的点点头,补充了一句:"要是让我发现你进去了你等着挨收拾吧。"然后锁上大门,扬长而去。
我坐在家里看铁臂阿童木,但是心思却一点也不在电视上,昔日爱不释手的动画片此刻对我毫无吸引力,我的心已经完全被院子里那个莫名其妙的圈吸走了,每隔十来分钟我就出门看一下,一会看一下。
到了中午,动画片播放完了,唯一能有点吸引力的东西随之结束,我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这个圈上,鬼知道这圈究竟有什么魔力。
我不停的绕着这个圈子踱步——真·兜圈子。
兜可不知道多少圈,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的地方我又用小石头扔进去,没有任何动静,用小树枝戳了两下,也毫无变化,平平无奇。
越是平平无奇,我就越是好奇,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不然我爹的表情不可能那么意味深长,所以究竟什么秘密呢?
五岁的小男孩脑子里,不是妖魔就是鬼怪,更何况当时刚刚播出的西游记续集里,就有孙悟空用金箍棒画圈这一情节,所以我脑补了一部神话片的剧情,兴许我们家是有着某种神圣使命的传世家族,看守着什么了不得的魔头,世世代代不能忘记职责
我看着村子里别人家的砖墙和我们家当时的土院墙及古朴大门,愈发的坚定了这个剧情的合理性,一定是这样,我父亲一定是因为我年纪小,觉得我不能承担起这个责任,所以才不告诉我。
顿时我的心理就不服气了起来,这也太小看人了,我今天非得弄清这圈子里的秘密不可。
说干就干,我回到家翻开我的小箱子,从一堆或捡来或自制的玩具里找出了一根金箍棒,一柄伏魔剑和一个缺了半边胳膊的奥特曼,然后回到院子里。
我并不是一个冒冒失失的人,所以我先伸出一只脚轻轻的在圈子里的土地上踩,嗯?没有反应,然后一点一点往里面挪。
当时我的心情紧张无比,手机的奥特曼都攥出了汗水,生怕妖怪会直接把我拉下去,打我个措手不及。
然而当我两只脚都伸进去以后,想象中的妖怪没有出现,但是脚下的土地却有了变化。
具体的说,是地面塌陷了,我整个人像被妖怪抓住一样掉了进去,在一个坑里摔了一个大屁股蹲。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个坑,最少也有当时还没出名的《小时代》作者那么高,坑壁光滑,一看就是用锄头挖完又用铁锹修整过的,总之,一个身高一米出头的五岁孩子是爬不出来的。
坑底下除了一个傻孩子之外,还有有两根折断的竹篾及一片盖着土的塑料薄膜,事后想来,始作俑者应该是将两根竹篾横竖交叉放在坑上,再把塑料薄膜盖在上面,四周用土压实,然后轻轻的在上方撒了一层不厚不薄的土,我用棍棍戳是戳不动的,但是当我走上去的时候,效果就出来了。
此时,已经是中午一两点的样子,家中没有人,狗拴在门口,奶奶养的鸡在窝里睡大觉,而我,蜷缩在院子角落的坑里哭。
没有人听到我的呼救和哭声,没有食物,没有水,我从嚎啕大哭到小声啜泣,再到最后呼呼大睡,中间不知道经历了多长时间,虽然想来不会超过四个小时,但在我记忆中,他比我三年初中还漫长。
不知道什么时候,天色渐渐变黄了,门锁响了,我兴奋的站起来大喊大叫,是我爹妈回来了,我妈一脸无奈的走到坑边,略有心疼的对我爹说:"你也不怕把他摔个好歹,里面的棍扎着怎么办?"
我爹则一脸云淡风轻:"不会的,我在房顶上坐了俩小时,看着他掉进去没事我才走的。"
从那以后,我似乎也不太过分的去与别人的指导对着干了,但是鉴于不久后我就上了学,所以这个功劳,并不清楚究竟是学校的教育,还是坑里的阴影带来的。
爸爸妈妈都不看我知乎,我就放心写了。
我读大学以后,妈妈常常告诉我说:“你安心去做你想做的事,写你想写的文章,拍你想拍的视频。在你喜欢的专业尽力学习,不需要考虑其他,不要有后顾之忧。如果你愿意一直读书,我们就一路供你读到博士。”
他们这么说,他们也这么做。
我从小到大想要读的书,他们一本也不落下的给我买;想要探索的新事物,他们会陪我一起尝试;我想保留的个人空间,他们一丝一毫也不会涉足。
关于专业,高考前我都在为究竟走文学还是艺术纠结。我知道他们一直希望我留在大学或是教育口安安稳稳地读书治学,怕我从艺太累,知道这条路太难。但我从小到大一路学来的主持表演编剧配音,都是他们毫不犹豫地为我找到他们所能找到的最好学习环境;我在电视台或剧组实习,他们也一向支持。我们的想法虽然有时相悖,但他们只会告诉我他们如何想,给我建议,然后温柔地把选择权交给我自己。
他们说,我们不愿你去吃这条路上的苦,但如果你真心喜欢,那么你就安心去试,我们负责给你留好后路。
有父母如此,我也只能感叹何德何能了。
如果说详细的经历,涉及到一次网络诈骗。
傍晚的课,老师讲得飞快,我一手翻书一手做笔记,勉强跟得上他的速度。看到手机屏幕亮了,一位朋友给我发来数条消息。
我看到信息数量,怕她有什么急事,就小声求同桌帮我拍下课件,拿起手机问对面发生了什么。
一个很拙劣的骗术,紧急入院,需要一笔加起来大概三千多的费用。她给我发来了很多哭泣哀求的表情包。
我当时想的是,如果确实是诈骗,那么我的损失只是钱;但万一情况是真的,对面可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我不忍心因为我的犹豫让对方面临危险。
于是我给了她。
当对面第二次开口时,我意识到这确实是假的。
当时心里并没有太大的波动,一方面正在上课,另一方面原本也做好了心理准备。
放下手机不再理会,静下心把课上完,走出去给妈妈打电话,把事情告诉她。
她一句话没有问我打了多少钱,也没有怪我大意,她很焦急地问我,人有没有事。
我被逗笑了,说我没事,网络诈骗,危及不到人身安全。
妈妈在电话对面安慰我,人没事就好,下次注意些。
我想起入学时老师的叮嘱,发生了事情一定要告诉警察叔叔,好给其他同学警醒。
好吧,那就走个程序吧。
妈妈一直问我自己能不能处理,要不要她帮忙。我安慰她说让我独立处理一次问题,没事的。
一位非常帅气温和的警察叔叔带我去办公室做了笔录,过程中问我说怎么你们这种看起来明明白白的小姑娘还会被骗,难道是他们防骗教育做得不到位。我被逗笑了,给他分析了一下诈骗者的手段,挑的时候恰好是来不及思考的紧张课堂时间或凌晨深夜,这个时候人的意识着实有些混沌。警察叔叔点点头,做完笔录开车送我回学校。
路上,他忽然问我,你告诉父母了吗?
我说当然告诉了,第一时间就给他们打了电话。
警察叔叔忽然笑了,他说,这两天很多被网络诈骗的小姑娘,都跟我说不敢告诉爸妈,怕挨骂,你胆子还挺大。
我想了想,好像是这个道理。于是拿出手机问妈妈,你为什么不批评我呀?
她很快回我说,理智点儿说,钱已经拿出去了,再批评你也没什么用了。感性点儿说,在我们心里钱哪里会比你重要呢。
我特别开心地给警察叔叔转述,她又发来一条:噢,不对。让你学会防骗和报警两个技能,这钱明明没有白花呀。
一次即评课,一个很俗套的题目叫梦想。轮到我,我说,没什么别的想法。我希望妈妈以后不要再做领导了,看起来似乎忘性会变大。还是选择性的,她记得住工作上所有细枝末节鸡毛蒜皮,但经常忘了我的生日。
然后坐下哭了。
后来我写诸葛亮的小故事,很多细节上的原型是参照我母亲。她是事业上标准的女强人,也是个极负责的工作狂。无私,也无我。我常常能从工作中的她身上看到仿若武侯事无巨细咸自躬亲的样子,读出师表,总觉得似曾相识。我写诸葛亮的细节说他记得住朝堂上每一位大臣的履历姓名,却记不得自家儿子的生辰;说他什么事都安排的干净妥帖,唯独忘了自己。这是我笔下的武侯,这也是我母亲。这些细之又细的细节史书不会告诉我,是我母亲用她的实际行动展示给我看,他的鞠躬尽瘁如在眼前。
我知道她比不得武侯,但她仍旧是至今我最崇拜的人。
写下来才知道,真是何其幸运。
不想抒什么情,反正他们也不看我知乎,那我就悄悄地在这里说一句我爱他们好了。
结束,企鹅来!
班里一个女生家里穷,但长得好看,被同校一个混混缠上了,后来纠缠中被教导主任发现,便把两人都训了一顿。
女生性子直,宁死不认错误,相反男生却知道这种事就坡下驴就好,结果女生被请家长。
女生父亲来了,她父亲是个憨厚的人,大家都知道主任在欺负人,但是万万没想到这个大叔也耿直,死活不认为是女生的错。
教导主任便说出了一句我听了无数遍的话:
一个巴掌拍不响。
他为什么不找别人?
据回来说当时情景的班主任回忆,女生的父亲想反驳这句话,但嘴巴笨,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教导主任露出了满意的微笑,突然女生的父亲仿佛下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他打了那个混混一个耳光,不知哪里来的勇气问:
你说,响不响?
那个男生当时就蒙了,大家都蒙了,之后再也没人敢欺负这个女生了。
以往我总怵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句话,因为我不知道怎么自证清白,我不知道我也不用自证清白。
但她父亲这一巴掌惊醒了我,原来这个局可以这么破。
一旦知道这个道理,便再也不会陷入受害者也有错需要自责的圈套了。
我们这前段时间发生了女孩自杀跳楼,原因就是大家都觉得一个巴掌拍不响。
教导主任,老师,同学,校长,甚至父母都觉得一个巴掌拍不响。
女孩子不知道怎么解释,其实她不需要解释,可是她郁结于心,最终选择了自杀。
下次再听到一个巴掌拍不响这种话,请给一个漂亮的回复。
对方定会对你刮目相看。
最惊艳的教育,是教会孩子,拒绝“习得性无助”,不要同情自己。
从一名儿童教师的角度来看,“自怜自哀(Self-pity)”确实是种最糟糕的情绪。“自怜自哀”的情绪会毒害人的心灵,很容易让孩子陷入一种“习得性无助”的怪圈。我宁愿遇上十个大哭大喊的孩子,二十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也不愿意见到一个对自己完全气馁,成日自我同情的孩子。
因为,完全气馁的孩子常常以一种无助的“受害者”姿态出现,想要鼓舞他们、赢得他们的合作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些孩子由于某些原因,变得胆怯退缩,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力量,不信任自己值得被爱,对生活完全放弃努力,既不肯竞争,也不愿合作。
遇到这样的孩子,我最头痛,因为帮助他们是一件艰苦卓绝的工作。首先,要找出他们如此消沉的原因,改变环境以帮助他们跳出“天生受害者”的循环,逐渐建立“我可以”的信心。这类孩子的转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否则非常难以完成。
我记得曾经遇到过一个这样的孩子。他之所以消沉无助,是由于他有一个过于成功的大哥。哥哥比他大10岁,当他还是个脆弱的孩子的时候,哥哥显示出的能力和野心已经让哥哥自己显得“像是个男人了”。父母对于哥哥的成就寄予厚望,同时对于孱弱的小儿子多少表现出失望。孩子心里明白,自己再怎么死追活撵,也无法在“男性化气质”方面超越大哥,所以干脆彻底的放弃。在学校,他遇到一点挫折就哭,就连鞋带扣不上这类很小的事,也可以让他完全陷入绝望的深渊,躺倒在地默默抽泣着,什么也不做,等着同伴或者老师来帮他系鞋带,再关切的扶他起来。
父母对小儿子的“习得性无助”,显示出完全的放弃和不耐烦。他们宁愿直接包办他所有的生活琐事,也不想好好去面对和解决小儿子的心理和情绪问题。这就导致父母习惯于把更多的鼓励、奖赏和期望放在大儿子身上,导致大儿子有了更强的变优秀的内驱力,而最需要鼓励的小儿子却得不到关注和鼓舞。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以后,我开始阻止别的孩子给予他特殊关照。特殊关照,意味着他和别人不一样,他比别人更弱更无助,需要更多关怀,而我希望他不要这样看待他自己。当这个孩子又一次坐倒在地,抽泣着说“我拉不好衣服拉链”,我并没有给予他及时的回应。他等了半分钟,又一次哼哼唧唧的哭诉起来,我用眼神制止了想要上前帮忙的别的孩子,只是温和的对他说:“我相信你知道该怎么做。”
那孩子愣住了。接着,他又试了一次,还是很笨拙,没能拉好拉链。我鼓励他,说“这种情况下,你觉得怎么办比较好呢?”他开始将求助的眼光投向其他孩子。他们七嘴八舌的给他建议,有的说“再试一次”,有的说“换一件外套”,还有的直接用自己的外套演示怎样拉拉链。那孩子想了想,告诉我,他打算不拉拉链,敞开外套和朋友们一起玩,我平静的接受了。他看起来心情变得平和愉快了。这就是自主决策的力量:他没必要把每件事都做对,但是,他开始明白自己有做出决策的能力,而且即便是失败(拉不上拉链)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是什么世界末日。同伴和老师都平静的接纳了他的失败,这对他摆脱长期形成的“习得性无助感”来说很重要。
当然,要摆脱一个长期形成的负面心理习惯,是很困难的。不仅对于孩子是这样,对于成年人也是一样的。每个人活在世界上都会经历挫折,没有谁的日子是轻松容易的。但是,即便是心智坚强的成年人,每天自怜自伤的情绪也不得超过5分钟,否则就容易变得愈来愈消沉。现代人的压力太大了,“习得性无助”一旦处理不好,就容易演变成轻度抑郁。
最近在重读《挪威的森林》。里面的男二号永泽,绝对是个段数极高的“优质渣男”。他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却压根不把忠贞和感情放在心上,向来只考虑自己,将真心爱他的女朋友初美伤得体无完肤。
但是,这个让人恨得牙痒痒的“渣男”,说过的许多话都甚有道理。
比如,男主角渡边问他,是否也会偶尔对人生产生恐怖感。永泽说:“理所当然。但我并不把它当作前提条件……我要百分之百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达到极限绝不罢休。想拿的就拿,不想拿的就不拿,就这样生存下去。不行的话,到不行的时候再另行考虑。反过来想,不公平的社会同时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社会。”
“我并不是仰脸望天静等苹果掉进我嘴里,我在尽我的一切努力,在付出比你大十倍的努力。”
永泽在刻苦学习后通过了外务省考试,入职外交部。他对渡边说了一段话,大意是说,每当自己看到那些不努力却怨天尤人的蠢材,就气不打一处来,既然不努力,凭什么抱怨命运呢?他在分别时衷心告诫渡边:
“无论如何,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的勾当。”
以前我还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进入社会很多年以后,再回味这句话,竟然突然有了种顿悟之感。
说起摆脱无助感和“不同情自己”,我最服的,还数《乱世佳人》里的郝思嘉。
她经历了初恋移情别恋、丈夫去世不得不年轻守寡、母亲去世、父亲破产后精神失常、家园在战火中彻底沦陷、从富家千金变得一文不名,后来又为了生计数次改嫁等等一系列的人生挫折,让人怀疑这个富养出的娇滴滴的美人,命运怎么会那样坏。
她那双白皙的小手,曾经只需要接受追求者们爱慕的亲吻,现在却不得不亲手下田耕地、摘棉花、做各种粗活,还要照顾家里神志不清的老父亲和几个孱弱的妹妹。她拼命干活,为了填饱自己和家里好几口人的肚子。
郝思嘉在最绝望的时候也哭过,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抗争。她的名言是:
“等明天吧,明天我就能想出办法来,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像复仇女神一般紧握着双手,站在十二橡树庄园的满目疮痍中,对着天空高声发誓:
“凭上帝作证,凭上帝作证,他们休想打垮我,我一定要度过难关!当一切结束后,我再也不要挨饿,我的家人也不要。即使让我去撒谎、去偷、去骗、去杀人,凭上帝作证,我永远也不要再挨饿。”
问题来了:为什么面对同等程度的打击,有的人会变得退缩无助,而有的人则越挫越勇呢?
这不仅仅只是个人坚强与否的问题。正如我们以前说过的一样,所谓性格塑造命运,也许只是命运塑造性格。谁也不知道“命运”和“性格”,哪个才是大前提。
每个人的先天气质和后天环境的差别都很大,有时候我们以为别人脆弱,其实说到底只不过是我们幸运。
坚强一如郝思嘉,她的成功也是有缘由的。郝思嘉从小是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富养下长大的。
从父母到家里的奴仆再到爱慕她的追求者,谁都爱她,在那个女性被严重低估的时代,父亲就愿意把她这个长女当作儿子一样对待,教她骑马打猎,和她比赛,指着家里广阔无垠的土地告诉她“以后想嫁谁,凭你喜欢,我会把这一片珍贵的土地都赠与你”。
这一切造就了郝思嘉对自己的信心。后来,在战争爆发、家破人亡之后,瑞特出现了,他也无条件的爱着郝思嘉,支持帮助她的每一个决定,也接纳她性格里所有的阴暗面。
一个被爱得足够的人,身心是都能够得到滋养的。他们在遇到打击之后,更容易爬得起来,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自己配得上更好的人生。
因此,当我们察觉到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开始出现心理危机,正在向着“习得性无助”的深渊滑落时,我们更要强调爱的价值。倍感无助的人,更应该好好爱自己,或者向可靠的外界求助。我们一定要明白自己值得被爱,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充足的自我能量,才是治疗内心伤痕的一剂良药。
最后,我们不要让自己和孩子成为无助的“天生受害者”,就从教孩子不要同情可怜自己开始。好好爱自己,对人生有信念感,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
棉棉老师有话说:
大家好,我是加拿大的儿童教师棉棉老师,国内语言学硕士,后留学加拿大幼儿教育专业,取得了加拿大幼儿教师执照和婴幼儿教师执照。目前我在温哥华的一所私立儿童早教学校工作,担任儿童阅读老师,同时也在攻读幼儿教育硕士学位。
对我的文章感兴趣的您,可能也会喜欢我的新书:《北美精英幼师的科学早教法》
过往的知乎LIVE作品:
《加拿大幼师教您怎样给孩子讲故事》
过往我的五星好评live作品在这里:
《加拿大幼师,最想给国内父母的育儿建议》
《幼教专业,如何低成本留学移民加拿大?》
微信公众号和知乎专栏:
“爱丽丝与奇妙豆”
不定期更新,和您共享北美一线幼教的工作感悟,以及新鲜出炉的儿童早教案例。
突然想说说我的母上大人。
也不知道该说惊艳还是任性。
一
小学的时候,老师经常让父母在试卷还有作业本上签字嘛,然后我妈签了几次觉得烦了,就教育我。“你要不要学一下怎么签字?”我“?????”。
然后母亲大人苦口婆心啊,教育我。“老师让你签字是为了啥啊?让我们知道你考了多少分啊对不对,还有监督你们有没有好好做作业。但是麻麻觉得你自己会好好做作业的。所以你做完作业自己签吧,不许偷懒,妈妈相信你,不要辜负妈妈的信任哦(´-ω-`)”
是的我觉得她可能就是懒得每天签字了。但是小时候就觉得得到了莫大的信任,然后认真的学习了如何每次签我妈名字。
那种别人小时候考不好不敢给家长看试卷的恐慌我从来没有。“妈我考了一百,签字了啊”,“妈我考了八十,签字了啊”,“妈我们老师让听写,你要是做饭的话我默写了啊”
对啊就是从小被给了那么大的信任,怎么忍心辜负呢~还要去班里给小朋友们说“我妈让我自己签字哦(´-ω-`)”
二
初中的时候学校突然提前了早自习时间,我妈一时没适应过来,送我和我妹一起到了学校以后(我妹的小学和我的初中挨着),我急得不行说要去上课了不然迟到了。(小时候真的挺怕老师的,迟到了觉得很丢脸。)我妈说不行,必须吃早饭。
然后逼迫我吃了早饭,送我到学校。迟到了十分钟吧。我妈就和我一起进了学校,和老师说“我家孩子确实是一早就起床了要来上课,但是我要送她和她妹妹,今天一时没适应时间,她这几天闹肚子,必须得吃个早饭,我就带她吃个早饭了,对不起老师给您添麻烦,但是这个事儿怪我,给您工作添麻烦,您别怪她。”
能理解我的焦急和恐慌,也能站出来给我一个屏障。
三
还是初中,换了班主任。我被校园霸凌,我的新班主任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为什么她不打别人打你呢?”
我说“她给我的理由是我课间操瞪了她一眼。”
我们老师就一副和稀泥的样子,说这事儿就算了吧让霸凌者越发嚣张。
后来才听说,那个霸凌者,在本地还有点势力。(干哥哥什么的混夜场的吧)以及给老师送礼了。
我告诉我妈以后,她带着我爸还有家人来了学校。
和我班主任说,这个事情我们还是希望学校能好好了解处理一下,学校不处理,我们就自己解决了,到时候闹起来也不太好。
再后来,我的班主任就开始要求霸凌者给我道歉。
爱憎分明,有理有节。
四
我妈我爸从我小时候开始,持续收养过五只猫,两只狗。都是流浪猫或者生下来要被扔掉的狗,捡回来养着。
我记忆特别深刻的事,我家养过最久的淘淘,一个月的时候就被捡回来了,养了一个月以后闹肠炎,我妈教我用小勺子一点一点喂他葡萄糖。
晚上狗狗难受哼唧,我妈让我抱着他哄他睡。那时候我十二岁,抱着两个月的狗狗,折腾到后半夜才睡,我妈也在旁边陪着。(不过她睡了)。
所以我后来觉得很多人说我会照顾人,都是从照顾猫狗学来的。
五
我有个亲妹妹,我妈从小教育我怎么教育妹妹。
所以二胎的矛盾?不存在的。从小就知道怎么哄孩子。感觉玩儿了好久的养成小游戏。
我妹叛逆期,和我妈冷战的时候,我妈就打电话给我,你管管你妹。
我说好嘞好嘞,然后就去调和她俩的小矛盾。
我和我妹感情好的不得了,以及养成了很温柔的性格啊现在。
六
我和我妈吵架之后,如果是她的错,她会冷战一会儿就过来说“宝贝啊,妈妈错了”,然后抱着我。
后来我青春期顶撞我妈以后,我也会过一会儿去抱着她“妈妈,我错了”
所以从小我就觉得,大家很平等。不因为你是父母你就对。
而且学会认错,道歉,改正,不害怕道歉。
七
如果她生气了就要我哄她。
“我妈妈怎么这么美呢”“哎哟这是哪儿来的十七岁的少女呀”“哇这个可乐鸡翅真的好吃,妈你真棒”(/≧ω\)
怎么办我妈就这么可爱。
八
虽然她在我小学第一天就忘了接我放学,然后在我回家之后笑嘻嘻的说“哎呀麻麻忘了你今天要上小学啦”。
虽然在我三年级的时候我们俩下跳棋看错时间导致我下午直接迟到一个小时。
虽然她在我初中出了车祸以后和我说“哎呀你这个骨头比人家挡风玻璃还硬啊”。
虽然我因为异地高考错过了考后全班聚会嚎啕大哭是她在给我爸录视频“你看她哭的好丑啊哈哈哈”。
虽然她在我上大学以后回家突然发现我的房间被布置成了我家狗的卧室。
虽然她在我家破产以后紧张兮兮的说“你会不会因为家里这样嫁不出去啊,怎么办,妈妈没法给你准备嫁妆了。”然后哭唧唧的听我安慰,哄得她开开心心的,像个小孩子。
但她还是那么优秀,我妈天下第一萌(//∇//)
1.14更新
我给我妈看了这个回答
我妈呀,她一直担心我会不会因为家里情况变不好了,我就被朋友们看不起了。
但是这也是我妈教给我的,人呐,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
很小的时候家里没什么钱,我很羡慕别的小朋友们有各种酷炫的文具盒。就是那种三层带九九乘法表的印着虹猫蓝兔的文具盒。
然后我妈看出来了,就给我讲她小时候骑自行车走几里地去上学的故事,给我说好好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
不过最后还是给我买了酷酷的文具盒~
那时候我妈给我买了好多书,看完会考我各种书里的故事啊道理啊,我都答上来,再给我买下一本。
然后带我去办借书卡,我从小到大,每到一个城市,都回去当地办一张图书馆的借书卡。
这是北京的
这种看书的好习惯,大概也是我妈培养的吧。
1.24更新
昨天我买回家的火车票,没买到有座的就随便买了个无座。然后一个好朋友知道以后给我买了张机票。我给我妈说了这个事,然后给她发了机票通知的短信。
我妈直接查了票价,给我甩过来。
这就是我酷酷的妈!
1.29更新
其实很多人评论还有私信我,我都看了。但是因为最近加班所以没有一一回复。
大家说羡慕我有这样的妈妈,恩。谢谢你萌~
但我的家庭,不是传统意义上温馨又幸福还一帆风顺的家庭。也经历过一些家庭中不太和谐的部分。
所以我深知一个好的妈妈,一个好的爸爸,对孩子成长有多重要。
希望大家以后也能成为,酷酷的家长~
与君共勉(虽然我还单身科科)
更新~
破一千赞了。
前两天和妈妈起了争执,大概就是她觉得有件事是“为你好”,然后我说这件事我不会做因为我不觉得是为我好。据理力争失败后我有点生气了就怼了她。
然鹅。。。
事后。。。
是的没错我怂了!
父母会慢慢的跟不上时代,信息不对等的我们和他们难以沟通是很正常的事。所以会有摩擦矛盾什么的。
也许有时候我们是觉得自己占理的,就像小时候爸妈惩罚你他们也觉得自己占理,但可能现在我们发现我才是对的,你是错的。
这种时候不要杠,晓之以理很重要,动之以情也很重要。毕竟,他们真的是“为你好”。只不过他们不知道怎么才是好。
我很开心大家觉得这个答案有帮助。
谢谢你们。喜欢我妈妈。啵叽~
希望大家不光以后成为很棒的爸妈,现在也能成为很棒的儿女。
再一次感谢。
送你们小花花。
毕业典礼学弟妹亲手做的(●✿∀✿●)
不拼命省小钱,才是最大的省钱之道。这是我父亲教我的。
这里的省小钱不是说省吃俭用,而是指不要在所谓的优惠、羊毛上花太多时间。绝大多数情况,你会薅羊毛不成,反被商家薅。
很久以前,我曾经也是一名羊毛党,但我现在却遵循时间就是金钱的原则,各种薅羊毛、返利、好评返现、打卡返现,几乎一律无视。
为什么呢?因为父亲和我说,我的时间是可以兑换挣钱能力的。我多看几本书,多写几篇文章,多研究几个产品,就可以提升自己的价值,让自己未来的劳动产生更高的收益。
并且,你永远都没有商家精明。在你为了薅羊毛而投入宝贵的时间精力时,实际上你已经被这家商家所套牢了,很容易多花不必要的钱。
来说说一般人很容易跌入的大坑吧。
大坑1 薅羊毛反被薅
有一位超级佩服的大学同学,办了100多张信用卡,通过参加各种“薅羊毛”的活动,每年靠刷积分就可以攒够旅游的免费机票和住宿。
我跟着她玩了一次卡。那时候我正好装修新房,刷了11万才换了个空气炸锅。当时的要求是每周刷5笔168元(网络交易每周只算1笔),连续刷8周。
我感觉脑子都快炸了,还多出来很多不必要的开销,比如为了凑笔数去买一些性价比不高的保健品。
一个空气炸锅,当时也就六百多块钱吧,我花了那么多时间和冤枉钱,真的很不值。其实我把这个研究花钱的时间省下来,动笔写文章,做翻译,做家教啥的,这些钱还不是分分钟挣回来?
后来我又跟着她去买基金,因为新开户时有红包,所以我开了一堆账户。结果我发现,红包所适用的产品,赎回的时候都要手续费,红包都贴进去,还不够我亏的手续费。
而且那些基金平台逢年过节动不动就发红包,我为了不“浪费”那些红包,就被套牢了,难免会买垃圾产品。
最后我把这些平台全卸了。
大坑2 凑满减反花冤枉钱
第二个大坑就是电商活动。我发现现在电商搞活动竟然全都得凑满减,满300-30啥的,买个东西还得烧脑。我已经忙到没时间了,只想买个东西而已,竟然还要考我数学!!!
在这种漫天广告、还精准推送的购物环境下,我为了凑满减,一不留神又会买莫名其妙的东西,于是陷入了穷——想省钱——更穷的死循环。
还有一点,满减都是先抬高价格,然后让你又要抢券又要凑金额,不得不买一大堆东西回去,还浪费了很多计算满减的时间。要知道,买家永远没有卖家精,羊毛都出在羊身上。
戒除看到红包就要用掉,看到凑单满减就一定要凑满的坏习惯。反而可以让我们避免很多额外的开支。在改变了错误的消费观以后,你才能在投资余钱的时候也做到理性不冲动。不然,银行送的一桶油一袋米就又把你骗进去了。
因为我讨厌烧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我自己的微店从来不搞任何满减、套餐啥的。虽然微店是封闭流量,我也没买任何推广,但我的店马上就皇冠了,回头率高达31%。当然,如果我搞了那些活动,转化效果也许会更好,但我觉得实在不符合我的风格。
大坑3 为省小钱徒增心事
再来说说现在教育行业最流行的“打卡返现”,就是买一个三四百的课程,每天使用它进行跟读录音等操作,一年内用满300天左右,就可以全额返现。
乍看很合算呀,反正课程我本来就要用的,又不是每天都需要打卡,打卡也不需要发朋友圈,那我就打呗。
但是,当我打了十几天以后,我突然产生了一种生理性疲劳。如果我每天都用这个APP,那就相当于每天省了一块钱。为了一块钱,每天都要被强迫做同一件事,真的毫无乐趣,还像吃避孕药一样,生怕哪天忘了……
于是我果断放弃了打卡,在需要的时候才用APP,不需要的时候就不用。因为我自己就是销售此类课程的,我知道确实有很多客户都完成了打卡,得到了全额返现。我其实还是很佩服他们的毅力的,至少这样肯定学到了很多东西。
比起返现,我更加情愿花钱换取自由自在地学习。学习一旦变成任务,真的是毫无乐趣呢。这三百多块钱,我用省下的时间把它从别的途径挣回来不就得了。
类似的大坑还有,明明只要付一点小钱就可以获取很多资源,或者雇人帮自己做事,却非要浪费大量的时间自己找、自己做,最后还做得不专业。
我老公就能花2小时给自己和娃剃头,把好端端一个女娃剃成了西瓜太郎,自己的头越剃越不对称,最后几乎剃光了……
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不找Tony老师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8454065526169600大坑4 和老师砍价
买东西比价砍价很正常,但是和一个老师、或者师傅砍价,是最不明智的。你拼命砍价,对老师来说其实是在否定他知识的价值,甚至是有侮辱性质的。就算他答应了,也不会那么用心地教你,回答问题。到后来还是自己吃亏。
我买贵的东西可能会砍价,但找老师上课从来都不砍学费。觉得贵了就不买,不要浪费彼此的时间,还让人看不起。
当然,看到这里肯定会有人反驳我:我朋友通过薅羊毛、返利、打卡、砍价等省了多少多少钱……
对于学生、上班很闲的人来说,这些是很好的省钱甚至挣钱办法。
但是,我确实觉得自己的时间很值钱。我的时间可以用来挣钱,并且挣钱的能力只会随着经验积累而越来越强。
认为时间不值钱,钱才值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而拥有富人思维的人,会花钱搞定低效率的事情,把时间投资在高效率高回报的劳动上。
所以,在淘宝买东西的时候,我看到好评返现的纸片都是直接扔掉。拍照写好评加微信要红包,得花我十分钟时间。十分钟挣2-5块钱,我一小时才挣多少?有这十分钟我还不如陪娃读读书,玩下玩具……
大坑5 没钱就不理财
不管有多忙,不管有没有钱,财是一定得理的。
只有有了余钱,才有必要理财。这是典型的穷人思维。套用一句十年前的老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只有先去理财,才会有多余的钱。
因为我家的日常花销也非常大,每个月要三万以上。所以理财只能先从节流开始。节流不是说让你省吃俭用,降低生活质量,而是合理规划消费,避免不必要甚至有害的消费。这不仅包括金钱消费,还有我前面所说的,时间上的浪费。
在手头没有余钱的时候,想要理财,就必须要记账。现代人用现金越来越少,喜欢刷信用卡和花呗提前消费,所以感觉不到钱包被掏空的失落感,容易非理性消费。而在听我爸的劝告开始记账后,我终于感到了每一笔钱花出去的肉疼,不必要的开销一下子少了很多。
开始记账后,我学会了提前规划每个月的开销。先预计这个月的收入,然后规划每一类消费的额度。比如说,我会规定自己每个季度给自己、还有给娃买多少套衣服,超出以后就算有活动也不多买。
记账类的APP有很多,比如“随手记”或者“挖财记账”之类的。如果不想用APP的话,也可以用“微信记账本”小程序,或者直接在支付宝和微信里查看账单。尽量多用手机端支付,少用现金,方便记账。
总结
以上的内容,说白了就是财商教育。“财商”这个概念其实已经火了很多年。世界著名的财商教育家罗伯特·清崎说过:“财商、智商、情商是现代社会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质,其中又以财商最为重要。”
一个人的智商和情商,决定他可以赚到多少钱,而财商却决定了他能不能有计划、理性地花钱,并且以钱生钱。所谓有钱,不是指你拥有多少金钱,而是指你能否合理支配、利用这些财富。
最后,自己拥有高财商,并且把孩子也培养成高财商的娃,才是世世代代最省钱的好办法。
来看一看,西方社会对于孩子财商教育的普遍要求是什么。
3岁:辨认钱币,认识币值;
4岁:学会用钱购买简单的商品;
5岁:明白劳动才能得到报酬;
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学习攒钱;
7岁:观看价格标签,并与手中的钱做比较;
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能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
9岁:可以制订自己的用钱计划,并能和商家讨价还价;
10岁:懂得节约零钱,在必要时可购买较贵商品;
11岁:学习评价商业广告,发现价廉物美的商品,并有打折、优惠的概念;
12岁:懂得珍惜钱,有节约的观念。
我一直在扪心自问,在教娃之前,我这个大人,做到了吗?
我媳妇是她姥家最后一个出嫁的姑娘,在家极受宠爱,实打实的千金之女。
婚前,她姥爷召见我。听媳妇说过很多她姥爷的事迹,80年代初就能挣下数万元的家产,那个时候出一个万元户了不得,她大姨结婚,她姥爷给的嫁妆光现金就让她大姨一跃成为万元户。那个时代重男轻女的多,比如我妈,为了照顾几个弟弟妹妹早早就不上学了。她姥爷不仅不分男女要求几个孩子全都上学,而且一个个都上了大学,还出了北大的,就连养在他家的小叔子都最后上了北大。可以说她家的家业都是她姥爷打下的基础,所以我一边对老人家很神往,一边又很怕见到老人家,谁让咱把人家最心爱的外孙女给娶了。
我一直以为这样的老爷子是不怒自威那个类型,谁想见到了一个乐呵呵很慈祥的老爷子。跟我掰扯了不少老北京的事,完后拿出来几件东西,跟我说,要不是这几件东西让我媳妇小时候给祸祸了,他怎么也得再给我媳妇添一笔嫁妆。
然后我就看到了我媳妇小时候捣蛋玩坏的一堆古董字画,品类繁多,能看出我媳妇爱好广泛。有一个茶壶里被我媳妇塞进去了一个不知道啥木雕的木鞋,一对,不知道怎么塞进去的,壶还好好的,就是拿不出来,显示出我媳妇对立体几何的高超理解能力。姥爷说,他被我媳妇气的,血栓都通了,就这样,他都没舍得动我媳妇一根手指头!
立时我就对老爷子肃然起敬,光看着那堆破烂我脑子都嗡嗡的,老爷子竟然能忍住,不愧是见过世面的老爷子!
一次家访,家长担心自己江湖气太重,专门请了他的一个亲戚来陪我聊天。
那个亲戚六十多岁,农民,但是那谈吐,每一句都是人生的精华。
那天聊了很多。跟大家分享一下他教育孙子的两件事。
孙子六年级时,有一天告诉爷爷,班里有个女生喜欢他。
老人问孙子:“那你喜不喜欢欢她?”
“喜欢。”孙子红着脸,低着头。
“好啊!”老人说,“你把她带来,我先帮你看看?”
孙子跑到校门口,带来一个姑娘。
“我孙子太有眼光了,这么漂亮的姑娘!”老人连连称赞。
“爷爷!”小姑娘甜甜地喊了一声。
接连几天,小姑娘都会来跟老人打招呼。老人也会带点小零食、水果分给两个孩子。
“你跟你妈妈说过没有?”有一天,老人问女孩。
“没有,不敢!”女孩很直率。
“不怕得,爷爷帮你说!”老人倒是很热心。
其实,老人早就跟女孩的妈妈联系上了,还商量好了应对策略。
老人随时激励孙子:“好好干哦,不然你怎么配得上人家,人家那么优秀!”
时不时还告诉孙子,做男人的担当、责任。
私下里,女孩的妈妈也会向老人打听女儿的动态,老人也热心地告诉她并给她出主意。
半个来月后,女孩主动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
妈妈因为早有准备,也没太惊讶。“哎呀,我们的囡长大了!有人喜欢,好啊!”她照着老人说的,鼓励一通。
后面因为一件小事,两人闹翻了。因为有两个大人在旁边引导,两个孩子也没有太大影响。
“跟孩子保持好的关系,随时知道他的思想动态,你才可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帮助他。”
老人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非常睿智,既没有破坏孩子心中的美好,又没有让两个孩子因早恋而影响学业。
有一天,孙子告诉爷爷:“我想离家出走。”
老人很诧异:“为啥呢?”
孩子就开始诉苦:作业又多,还要上辅导班,爸爸脾气又臭,妈妈又唠叨……反正一大堆。
爷爷听完,坐下来,说:“唉,我咋就没想过呢?”
接着也开始诉苦:一大把年纪了,每天要种菜,做饭,扫地、接孙子,儿子有时候还嫌饭菜不好吃,有时候做好饭还要等……
“要不,我们两个一起离家出走。”
“好啊!”孙子找到了同盟,兴奋异常。
“你有多少钱?”
“300块。”
“咋弄到的?”
“一个多月没吃早点省下来的。”
“哦!厉害!但是太少了,我这里有3000块。凑在一起?”
“好啊!”孙子更兴奋了。
“你想过去哪里了没有?”爷爷问。
“没想过。”
“那不行,要想好了再出发。”
老人拿出地图,祖孙俩开始研究路线,制定方案,计算开销。
经过计算,非常节俭地生活,3300元够两人花销一个多月。
“钱花完了咋整呢?”老人问。
孙子不吱声了。
“不怕得,我们可以乞讨,或者捡垃圾卖。没钱住旅社了,还能睡桥底下。”
“那不行!”孙子说。
“那咋办呢?”
“算了,我们还是不出走了。”
一次可能的离家出走就这样轻松化解了。
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尊重孩子,跟孩子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更新于有108个知友追更了这个回答。感谢知友们,你们的阅读、赞同、评论、收藏和喜欢是我创作的不竭动力。
今天讲述一个外婆的故事,这也是一件真事。
那年开学的第二天早读课,一个新转来的孩子从书包里取出一个信封放到我面前,就回座位早读去了。
我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封长信,足有三页信纸。字迹隽秀流畅,工整清晰,署名是孩子的外婆。
从信的结尾可以看到,外婆是在起床后写的信,马上要送外孙上学了,匆忙停笔。
在信中,外婆描述了孩子的情况。
孩子是家中的独子,从一个郊县来省城读书的,孩子的母亲是县医院的一名医生,父亲县矿业公司副经理,父母为了孩子读书,辞去了郊县的工作。
孩子原来在城中心一所外界评价很高的学校上学。
由于没有上过幼儿园,加上同学们都用普通话交流,孩子上学后很不适应。原来的班主任老师不太喜欢孩子。家长也跟老师沟通过,但没有效果。
到了二年级,孩子就不太喜欢上学了,说自己在学校没有朋友,回家后也常常闷闷不乐。家长再次求助老师,老师干脆说孩子可能有问题,建议找心理医生干预一下。
整个暑假,家长就开始给孩子寻找学校,准备转学,开学,孩子便来到我的班级。
外婆希望我观察一下孩子,如果真的有问题,也可以考虑去找心理医生看一下。
读完信,我的心是沉重的。就像有几个同事说的那样,一个独生子女在一个班,只是一个班集体的几十分之一,在一个学校,只是学校的几百分之一,几千分之一,但在一个家庭,那是家庭的百分之百呐。
观察几个星期后,我没有发现孩子的任何异常,相反,在这个孩子身上,我发现很多超过其他孩子的地方。
学校要开运动会了,我请体育老师帮我筛选运动员。我的筛选标准是全班参与,把在该项目中有优势和潜力的孩子跳出来,分组训练。
在选拔跳远项目的人选时,那个孩子跳不远,但对老师讲解的动作要领理解很准确,就被选入跳远项目的训练小组,同时,孩子还参加了100米短跑的训练。
运动会比赛当天,孩子的母亲、外婆、外公都出现在了赛场上。孩子打破了跳远项目的校记录,还夺得了100米项目的冠军。按照学校运动会规程,他一个人就为班级加了几十分。
从领奖台下来,孩子激动地给远在内蒙的父亲打电话,报告自己的成绩。
挂掉电话,孩子幽幽地对母亲说:“我想打个电话告诉张老师,我不笨。”母亲满眼泪光,紧紧抱住儿子。
张老师是孩子原来的班主任老师。
运动会闭幕式上,我让他代表班级上台受奖,全班同学都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午间生活,我为孩子们准备了象棋、跳棋、五子棋和很多图书。午餐过后,孩子们可以玩一会儿棋。孩子跟他的外公学下象棋,四年级的时候,我就不是他的对手了。
孩子还跟外婆学会了转八角巾,在一次主题中队会上,孩子为全班同学表演转八角巾。接下来的一个月左右,每天中午,班里都有几个孩子跟着他学转八角巾。
五年级时,我给孩子们讲一篇短文,文中提到白杨树的叶子白白的。我告诉他们,这是一种北方的树。
寒假,那个孩子到内蒙玩,专门给我带回一片白杨树的叶子,那片叶子的背面,真的覆着一层雪白的绒毛。
这个孩子现在在北理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