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职业运动员进入 30 岁后都有哪些转变? 第1页

  

user avatar   yun-dong-fen-zi-cheng-lan-wen-h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职业运动员进入 30 岁后该怎么转变?长跑选手说,我们即将迎来第二春了!


所有中长跑、长跑选手进入30岁后往往都会面临这个问题:要么选择逐渐告别田径赛道,要么往更长距离的路跑比赛发展,比如马拉松。

只是不像其它运动员的被动转型,这对长跑选手而言并不算是一个很痛苦的决定。因为人类身体的进化一直为了适应长时间的耐力输出,如果保持训练,人类的耐力(有氧能力)随着年龄增加下降程度是比较低的。相比肌肉爆发力的下降,耐力的衰减微乎其微。


一般短距离选手30岁之前就开始考虑生涯尾部的打算,参赛量下降很大,并且短距离往往有更多伤病,这些日益加剧的伤病也会导致选手力不从心。加上更多靠的爆发力,身体肌肉比例也更偏向中短距离——几乎没有短跑选手能换项往其它田径组别发展。

而所有的中长跑选手,职业生涯往往都惊人的相似:青少年时从中长跑开始,青壮年主攻5000/10000米比赛,等30岁以后如果还没有退役,也会逐渐开始更长距离,也就是马拉松比赛(距离定义上,中长跑通常指小于3000米、大于500米的比赛,长跑最主要指的就是两个距离,5000米和10000米,马拉松一般又会被单独列出)。


当速度不再是他们所向披靡的武器后,耐力就成了他们最可靠的战友。


列举一些30岁后在更长距离创造传奇的中长跑选手:


  • “长跑之王”海尔·格布雷西拉西耶(1973年):

田径史上最伟大运动员之一。19岁格布雷西拉西耶包揽了世青赛5000米和万米金牌,20岁拿下世界田径锦标赛万米冠军。然后开始不断打破世界纪录,1994-2000年期间(也就是他的21岁-27岁),15次创造万米室内外中长跑世界纪录,整个职业生涯创造了27个世界纪录……


29岁时老格第一次正式参加马拉松比赛,此时他的主项还是万米,并且发力在两年后的雅典奥运会,多少有点玩票性质。2002年第一场伦敦马拉松,第三名;然后2005年阿姆斯特丹马拉松,32岁,冠军;然后2006年,33岁的老格开始摇身一变,身份从史上最强5000/万米跑者变成史上最强的马拉松选手——当年,柏林和福冈马拉松都拿了冠军,后面的2007、08年,已经34、35的老格在柏林马拉松连续两年跑出马拉松世界纪录,并且2009年实现了柏马四连冠。

柏林马拉松和伦敦马拉松一直可以算马拉松里竞争最激烈、最可能诞生世界纪录的比赛,老格从20岁开始一直到32岁,都在5000/10000米保持最强战力,33岁开始称霸马拉松,冠军拿到手软且还破了两次世界纪录,路跑的风头完全不输给田径赛道。



直到2010年秋季第一次退役,老格还在当年迪拜马拉松拿下冠军,秋季因伤宣布退役没多久,就又复出了……他自己说,闲不住,觉得还能跑……那年老格已经37岁高龄,复出后也不是“养生型跑马”,各种半程和15公里路跑依然拿了不少冠军。经纪人说他已经告别创纪录生涯,但这个年纪的职业生涯仍有很强挑战性。然后又跑了5年,老格才算正式挂靴——他已经整整42岁了。

差不多30岁之前,他的主要竞争对手都在等他的生涯末期,没想到30岁以后又开始制霸马拉松,在田径赛道和公路上创造了两段传奇。


  • 凯内尼萨·贝克勒(1982年)

贝克勒和格布雷西拉西耶都是埃塞俄比亚人,他也是老格的铁杆粉,练长跑就是因为受老格的影响。他与老格相差10岁——某种意义上,它俩非常像科比和乔丹的关系。贝克勒也几乎完全沿袭了老格走过的路,老格是“长跑之王”,他是“万米之王”。

2001年贝克勒19岁,创造3000米世界纪录(7分30秒67),然后2004年,23岁打破室内/外5000米和10000米的世界纪录——打破的纪录也正是老格当年创造的。

2014年贝克勒32岁,他第一次参加马拉松,就在巴黎马拉松以2小时05分04秒拿了冠军,然后2016年在老格的福地柏林马拉松,以2小时03分03秒夺冠,距离世界纪录只有6秒而已。


他与老格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可能此前5000/万米落下伤病更多,马拉松的退赛率更高,目前来看想打破世界纪录比较难,不过参加的比赛依然是夺冠热门。2017年伦敦马拉松也仅落后冠军9秒而已。贝克勒如今36岁了,还没有宣布退役,依然还在跑一些马拉松。


就像很多人都在YY乔丹如果和科比单挑谁会赢一样,格布雷西拉西耶和贝克勒在5000、万米甚至马拉松上如果同场竞技,真的很难说最终的赢家。相同的是,他们都在30后(几乎)慢慢退出田径赛道,开始在马拉松上发光。尽管马拉松没有跑出过世界纪录,可依然没人会怀疑贝克勒的实力。


  • 埃鲁德·基普乔格(1984年)

基普乔格是最近几年马拉松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人——虽然他没打破过马拉松世界纪录。实际上他天赋异禀,16岁开始练中长跑,19岁就拿下世锦赛5000米金牌,在肯尼亚奈洛比市拥有一条自己名字的街道。

30岁前的基普乔格一直都在跑3000、5000和万米,成绩也非常不错,世锦赛和各种比赛的冠军拿了不少。2012年一到30岁,他也开始往路跑转变。他没有直接上马拉松,倒是跑了不少半程马拉松。然后从31岁开始,一直到现在,基普乔格都是最强马拉松跑者。

连续两年伦敦马拉松冠军、比世界最快成绩只慢了几秒、里约奥运会马拉松冠军——此前基普乔格在奥运会5000米拿过银牌和铜牌,四年又四年,想拿金牌是没可能了,没想到换项马拉松圆了金牌梦——里约奥运会,基普乔格32岁。


基普乔格2017年最有名的就是参与了马拉松的“破二”挑战,在蒙扎赛道以一种接近实验性质的方式用时2小时00分25秒跑完42.195公里,距离破二也只差了一点点。说他是一流的5000/万米选手,超一流的马拉松选手,完全没毛病。


  • 保拉·拉德克里夫(1973年)

大家都知道她是当之无愧的马拉松女王,世界纪录创造者(2003年,30岁)——如今过去15年也丝毫未见被打破的痕迹(*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分Wo和Wx,目前Wo纪录已经破,Wx还没破。可以看看这个:女子马拉松成绩中的Mx和Wo是什么意思?

而实际上,让拉德克里夫扬名立万的除了马拉松,还有更早些年(27岁以前)的中长跑和越野赛、障碍跑。30岁以后她开始在马拉松上取得更辉煌的成绩,三次伦敦马拉松冠军,三次纽约马拉松冠军,一次芝加哥马拉松冠军,两个世界纪录。


只可惜,称霸马拉松多年的拉德克里夫一直与奥运奖牌无缘,04年和08年都是因伤退赛,2011年已经38岁高龄的她在柏林跑出2小时23分46的第三名成绩,觉得等到伦敦奥运会还能一战,结果又受伤了。


拉德克里夫一直是性情中人。2005年伦敦马拉松时,32岁的遭遇尿急,就当场裤子一扯开始嘘嘘了……最后还是拿了冠军,并且还是真正法定的世界纪录。这张照片也成了英国当年某评选的年度照片之一↓↓


  • 丹尼尔斯·基梅托(1984年)

肯尼亚的基梅托是世界马拉松纪录的创造者(2小时02分57秒),2014年柏林马拉松,他当年正好30岁。基梅托和东非那些从小被发现天赋然后培训的不同,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不过跑的比较快而已。

2010年基梅托都26岁了,因为跑的快就被邀请参加杰弗里·穆泰的训练营——穆泰也是一个很出名的马拉松冠军选手。当时基梅托的身份更接近陪练,直到2012年才第一次到肯尼亚之外的地方比赛,那时候他都28岁了。


然后2012年他还是作为穆泰的陪练选手参加了柏林马拉松,拿了第二,冠军就是穆泰——很多人认为基梅托放水了,这样穆泰就能夺冠然后拿到WMM马拉松大满贯年终冠军的50万美金奖金。

是金子迟早发光。2013年,29岁的基梅托拿下东京马拉松的冠军,然后8个月后又拿下芝加哥马拉松冠军;2014年,30岁的他在柏林创造神迹,一举打破世界纪录。


接下来几年他伤病不少,不过他也“才”34岁而已,上演王者归来不是没可能。祝这个肯尼亚农民好运。


时间偷走了反应、爆发力、速度和恢复效率,兑现给你经验的同时,却忘了把耐力带走。想想很神奇,多数职业运动员在30岁后身体都开始走下坡路,开始转变自己的打法和风格,相反中长跑运动员很多却“越来越能跑”并且“跑的更远”了。

这自然与人类的生理有关,但有一点非常奇妙——有个说法,人类的耐力巅峰出现在28岁(待考证),但多数马拉松爱好者的PB(personal best,个人马拉松最好成绩)都出现在33-38岁左右。可能也因为年纪渐涨,更耐得住性子训练,比赛也更懂得倾听心声压住速度。



知乎专栏:运动分子




  

相关话题

  应该给执掌过曼联帅位的穆里尼奥平反吗? 
  如何看待前国足队长冯潇霆暗讽巩汉林? 
  如何评价穆帅表示:把曼联带到第二是生涯最大成就? 
  有人说足球其实踢的是圈子,那么目前的国足阵容能否代表国内最高水平?如果不能,该如何公平选拔队员? 
  2019 女足世界杯决赛美国 2:0 击败荷兰夺冠,如何评价本场比赛? 
  中国足球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如何评价 Doinb 在接受《青年说》采访时自述「在申请绿卡,希望能入中国国籍」? 
  哪一张关于马刺的照片让你想泪流满面? 
  周琦郭艾伦赵继伟这批年轻中国男篮能达到姚明王治郅的那一批中国男篮的高度么? 
  苏宁宣布停止运营江苏足球俱乐部,你有什么想说的?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大学生穿汉服被辅导员威胁退学?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3 月 30 号大连理工大学形势与政策课上因座位不足引发的三方冲突?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