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特长真的那么重要吗? 第1页

  

user avatar   lan-tian-bai-yun-hen-kuai-l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重要啊!

有特长能救命啊!


我妈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

前年,她突然迸发出了对艺术的热爱,

有一天她看完电视,就对拉二胡产生了巨大的兴趣,还跑去老年大学报了个二胡班。

除了上课学习,一有空她还去广场上练习。

有一天我妈又在广场练习二胡,来了一个更老的 老太太,站旁边看我妈练了一会儿,说:“你坐姿不对,手形也不对。”

我妈一听就知道人家懂行,马上起身恭恭敬敬地请教:“我刚学,啥都不会,请您指点。”

老太太就很有耐心地教了我妈一会儿,临走之前还语重心长地说:“越基础的东西,往往越被人忽视,其实越重要,你先学会好好坐着吧。”

说完,事了拂衣去。

从那之后,我妈常常在固定的时间,去固定的地方,盼望着能再等来那个老太太。

过了几天,还真让她等来了。

老太太先挑出我妈的错误,然后表扬她有进步的地方,最后问我妈——为啥要学二胡?

我妈说她在电视上看人家拉《赛马》觉得特别高兴。就想啊,要是有一天,自己也能拉出这首曲子,一定也会很高兴。

老太太问我妈:“你听过二泉映月么?听了还高兴么?”

我妈告诉她听过,但是听的少,还是喜欢听欢快的曲子,让自己高兴高兴。

她们两人就这样慢慢聊了起来。

老太太已经快九十岁了,这里就称她为胡老师吧。

我妈问:“胡老师,您开二胡班么?我报个名。”

胡老师说:“不开,我钱够用了,活一天赚一天就让自己高兴一天!不操那个心了。”停了停,她又跟我妈说:“我有时候来这里溜溜,见了你,就跟你说两句,你也不必等我,我未必天天来,见到了就是缘分,见不到就随缘。”

话是这么说,但我妈坚信事在人为,只要天气好,她总在那个时间去那个地方等胡老师。

从开满桃花的春天,荷香阵阵的夏天,一直等到菊花盛放的秋天。

每次她都要用一个大食品袋,带一些水果去,

最开始她往往又原样把水果带回家,

后来水果带出去,就不常带回来啦!

我问她,果然是能常常见到胡老师啦!

这个善良的老太太,她知道我妈总在等她,就常常去赴那个并没有约定的约!

从春天,到秋天,

胡老师一直不让我妈拉曲子,一直在不厌其烦反反复复地纠正指导我妈的坐姿,手形,持琴、持弓,按弦、拉空弦等等。

有时候还会讲讲乐理知识。

我妈在老年大学二胡班的同学们都已经在拉《东方红》了,

我妈在练空弦,

二胡班的同学们在拉《八月桂花香》了,

我妈在练空弦,

同学们在拉《田园春色》了,

我妈还在练空弦……

我妈就有点着急啊,就问胡老师啥时候能指点她拉曲子啊?

胡老师说:“第一天不就告诉你了么?基础才是最重要的,拉空弦是要练一辈子的,不要着急!”

那就继续练吧。


过了中秋节,慢慢的天凉了,

我妈跟胡老师要了电话,两个老太太挑天气暖和的日子才出去。

我妈出门已经不带水果啦,带家里烤的地瓜。


冬至那天,我妈包了白菜肉饺子带去给胡老师,因为她记得胡老师曾经说过爱吃白菜肉馅的饺子。

那天晚上我到我妈家后,发现她神情有点恍惚,两只眼睛还有点红。

“妈你咋啦?”

“过几天胡老师就走了。”我妈说。

“她走去哪里啊?”

“去她外孙子那。”

“那她不回来了么?你咋还哭了呢?”

我妈不吭声,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跟我说:“人呐,还是得结婚生孩子,有了孩子,不管遇到什么沟沟坎坎,都能咬着牙活下去。”

“这话是怎么说起呢?”我问。

然后我妈就给我讲了胡老师的故事——


(防抬杠声明,前年冬至那天,两个老太太的聊天内容,我妈已经努力回忆,尽可能都学给我听了,但是我真的不敢保证我妈都复述完整了,比如帮胡老师活下去的那个佣人的儿子,到底是个什么身份,我妈一阵子说她记得是革委会主任,一阵子又说不确定是不是革委会的主任了。

我只能尽量多问问我妈,然后按照我的理解来写。如果有我不能理解,而我妈又记不清楚,说不明白的地方,请不必纠缠,谢谢理解!)

胡老师爷爷是做买卖的,到了她父亲和叔叔那一辈,买卖就做大了。

胡老师是按照大家闺秀的标准培养长大的。

建国前,胡老师父亲去世了,她叔叔跟胡老师母亲商量,一起去香港。

胡老师母亲故土难离,没有去。

那十年来了,

胡老师作为资本家女儿且有海外关系,首当其冲挨了整,整得还很惨。

她母亲已经久病,缠绵病榻又担惊受怕缺医少药,撑了一年多就去世了。

那时候胡老师已经工作,成家,且有了一女两儿。

被打倒后,胡老师的丈夫立刻与她离婚划清了界线,

而且他还主动揭发了胡老师的一些罪行。

紧随其后,胡老师的大儿子也主动与母亲划清界线,也揭发了胡老师的罪行。

胡老师是个明白人,虽然伤心,但想想大儿子为了自保,也只能这样了。甚至她还让她的女儿和小儿子也跟她划清界线,揭发揭发她。

但是女儿和小儿子只是跟她划清了界线,并没有给她编造出罪行。

剃阴阳头,做喷气式,挂牌子,游街,掏大粪,扫厕所,挨打,挨饿,

xxx们常常换着法子整她,斗她!

今天让她交代电台藏在哪了?

明天问她金条埋在哪了?

后天问她她父亲xx过多少女人?

不说就挨打!

用皮带抽,用鞋底扇嘴巴子,上脚踹。

每一天都苦不堪言。

后来她所在地区换了一个新的革委会主任,

这人的父亲曾是她家的佣人,

她家未曾亏待过这个佣人一家,并且还在困难时帮过他们。

所以对她的批斗就慢慢减少了。

只是每天还得扫厕所。

日子好过了没多久,红卫兵们又开始加大密度加大力度批斗她了,

一口咬定她家有埋藏金银珠宝。

又开始打她,不让她吃饱饭,不让她睡够觉,熬着她。

她生不如死,几次想寻死,可是连死的机会都没有。

他们把她关在屋子里,轮班换人审她,

不给她“畏罪自杀”的机会。

还是那个革委会主任将这事大事化小了。

她被放了出来,

他还找机会偷偷告诉她,是她前夫又一次举报了她,并且大儿子也作证说亲眼见过她藏金银珠宝。

这两人是生怕她不死啊!

胡老师更想死了!

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让她觉得活着就是遭罪,死了才是解脱!

红卫兵们时不时还要来斗她一斗,抽她一顿。

死的念头,一日重于一日。



天可怜见,

转机来了,

转机是大字报!

那个年代写大字报是一种潮流,

胡老师可是大家闺秀出身,琴棋书画都学过,一手毛笔字很是体面的,且还擅画。

然后她就被挑出来专门替造反派写大字报了!(我妈记不清是不是那个革委会主任帮的忙。)

造反派们让她怎么写,她就怎么写,草书楷书都行,还会画宣传画,图文并茂更是形象生动夺人眼球!

这样的大字报当然出风头啊。

造反派看她有用,就不怎么斗她,打她了,她可以正常吃饭,正常睡觉了。

能像个人一样过日子之后,胡老师就不想死了,她开始无比思念女儿和小儿子。

就这么着,日子又过了下去……


不死总会出头,

老天爷又给了她一个机会,

这次的机会是样板戏。

根据我妈的复述再加上我的理解来说——

样板戏等于是那个年代的现象级电视剧,

特别红,甚至红到人人都能唱两句的地步。

然后每个地方,甚至每个大工厂,都有自己组织的唱样板戏的团队,

大家别忘了,胡老师会拉二胡啊!

她成为了样板戏团的伴奏,

那个年代的样板戏团,还会去外面演出。

胡老师终于找到一次机会——

戏团,在她女儿下乡的知青点附近有演出,她哀求团长给她一点时间去看看女儿。

团长也是个善良的人,答应了。


女儿见到突然出现的胡老师嚎啕大哭,

这孩子本来也是当做宝贝一样养大的,

突然遇到巨变,爸爸带着哥哥斗妈妈,

妈妈处于生死危机之中,

她自己下乡当知青,干农活,勉强吃饱。

因为家庭成分不好,被歧视,被孤立,一直压抑痛苦地活着。

这孩子也已经萌生了活着太苦,不如去死的念头!只等着找个机会一了百了!

胡老师的到来,挽救了她。

胡老师现身说法,给孩子讲自己因为写大字报和拉二胡,从造反派的批斗下逃出生天,不但能活下去,还能来看看她!这说明什么?说明困难总会过去的,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总有熬出头的那一天。如果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妈妈没有你,妈妈怎么熬下去呢?是妈妈拖累了你!你走了,妈妈也活不下去了!

就这样,娘两儿抱着哭哭说说劝劝,给了孩子活下去的勇气。

临别前,胡老师让女儿给小儿子写信,小儿子下乡的地方太远,戏团去不了。

胡老师让闺女告诉儿子咬牙活下去,不要担心妈妈,妈妈一定会活着的!只要人都活着,他们娘三就一定能有团聚的那一天!

就这样,胡老师和她的两个孩子都活下来了。


苦尽总会甘来!

终于让他们等到了最后也是最大的转机——

1976年到了。

一切都慢慢恢复正轨,

知青回城了,

胡老师平反了,

胡老师恢复工作了,

两个孩子也有了工作,

孩子结婚,生子,胡老师帮忙养育第三代,

胡老师退休了,退休金还不低。

第三代长大成人又结婚了。

胡老师的女儿是看到自己的孙子孙女才去世的。

胡老师的小儿子还健在。

她前夫早早就再婚了,又有了儿女,不到七十岁就死了。

她的大儿子其实最可怜,

有句古话说:宁跟要饭的娘,不跟做官的爹。

我觉得这话还是有一点道理的。

胡老师前夫再婚有孩子之后,就彻底不管他大儿子了。

胡老师也被他伤透了心,

所以他就成为了父母双全的孤儿,

一辈子无依无靠。

他去世,胡老师也没参加葬礼。



胡老师的小儿子在我们这边——北方,

她的外孙子在昆明,

天冷她就在外孙子那里住,

我们这边冬天雾霾比较严重,胡老师会咳嗽。

春天会回到小儿子这边来。


去年的春天胡老师又回来了,差不多也是桃花盛开的时候。

别看老太太岁数大,人家脑子好,身体也好。

我妈盼星星盼月亮一样把她盼来了,一见到她,就赶紧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

拉完一首从老年大学二胡班学的曲子之后,

胡老师说:“你着什么急呢?日子那么长,得打好基础才行啊。去年犯的错误,今年还在犯啊。”

有些日子不见了,老太太还记着我妈曾经拉错的地方呢。

胡老师跟我妈说,她还会弹钢琴。

不过我妈没见过,我妈只见过她拉二胡。

都只是拉一些短小的,欢快的曲子或片段。

她跟我妈说,这一辈子受的苦已经够多了,命运安排那是身不由己。自己拉什么曲子,还是能做主的,就拉一些轻松欢快的,让自己高兴高兴吧。

去年冬天胡老师又去外孙子那里了,

今年到现在她还没回来呢,

也是因为疫情,也是因为外孙子不想让她再来回跑,正在动员她小儿子也去昆明长住呢。(小儿子退休了,在帮孩子带孩子。)



跟胡老师学二胡这几年,我妈常常跟我说她特别佩服老太太。

一个家里有佣人有司机有厨师的大小姐,能去扫厕所掏大粪,这种坠机一样的落差;

还有丈夫和大儿子一而再的落井下石;

都没把她逼疯逼死,硬是让她咬着牙熬过来了!

到如今,老太太高退休金拿着,身体没啥大毛病,脑子也清楚,这不就是所谓的“后福”么!

当年整她打她的人,没准早就墓木已拱了。

鲐背之年的老人,眼前还有儿子,还有一群她带大的孙辈,还有重孙辈,不用劳作,不愁吃穿,儿孙绕膝,乐享天伦,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如果胡老师不够坚强;

如果没有两个不离不弃的孩子;

如果没有故人之子(革委会主任)的关照;

如果胡老师不会写不会画也不会拉二胡;

50多年前,她就已经灰飞湮灭了。

所以她说的对,这五十年的每一天都是赚来的,每一天都要高高兴兴过。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爱和恨都埋在过往,

眼下最要紧是每天让自己高兴。


去日确实苦多,而来日已经不长,老太太这一生自立自强,熬过了酷暑,走过了寒冬,终于在晚年天天都是春暖花开!

她能枯木逢春,得益于书画二胡!

是他们,在无边的黑暗中劈出一丝裂缝,让她看到了萤火般的点点希望,才能咬紧牙关活下去!

我想,他们于她已不仅仅是特长,而是一生的陪伴,是性命的相托。

老太太说过,闺女的命是二胡救下的。

其实她自己,又何尝不是书画二胡救下的呢!



这个问题,到这里就回答完了,

谢谢您有耐心看完这么老长的回答!

快餐时代,这并不容易!鞠躬!


下面是一些题外话,与问题无关,

忙的朋友,就不耽误您宝贵时间了。


有几个朋友问我:“你妈妈现在拉二胡的水平咋样了?”

答案是:不咋样。

她是18年九月上的老年大学,到今年(2020年)九月满两年。

但是实际上,她也就学了一年多点,因为

老年大学去年放了寒假到现在一直没开学呢。

疫情期间,我劝我妈少出去,她就在家里待着,偶尔练习二胡。

为啥偶尔才练习呢?因为怕吵到邻居。

胡老师去年冬天就去昆明啦。

所以从今年春节开始,我妈就是处在既没有老师教,也没有机会练习这么一个状态。

你说她的水平能咋样吧。

春节以来,她每天就靠着看视频学二胡和乐理知识。

我儿子给她下载了一些APP,她每天还要在上面指点江山,一会儿说这个拉的不好,一会儿又说那个拉的不错。

我怕她太飘,就劝她,“妈,你确定你现在已经达到,可以点评别人的水平了么?”

我老娘勃然大怒,她说她虽然手跟不上趟,但是这几年没有一天不听二胡,耳朵可没少磨!听的名家多了,还能区别不出来好坏?

只有像我这样无知无识的人,才会不知道:审美是审美,水平是水平!

“好的好的,打扰啦,您继续点评吧!”


最近疫情转好,我妈每天上午和下午都出去练习。

前段时间,她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广场上发现了一个绝世好地方,一块绝妙大石头。

首先那里比较僻静,这就不会打扰到别人;

其次那里有一块供人坐着休息的景观石,而且这石头不高不低坐着正好;

最后景观石旁边还有几棵树,正好可以遮阳。

太好了,这里简直就是二胡演奏厅啊!

只是那景观石上大下小,看上去好像有点不稳。

我妈就跟楼下正在装修那家要了三块砖,

拿着去把石头支好了,

真好,完美!


这样我妈就不用每天背着二胡,再提着我给她买的折叠椅出去啦,楼高,少拿一样也轻松点。

大概一个月之后,

有一天早上,我妈去到那里,发现有个老头正坐在大石头上,看着远处跳广场舞的人们。

我妈搁旁边等了一会儿,等到跳广场舞的人都走了,老头还不走,我妈只好换地方了。

转天我妈去早了一点,又坐在了心爱的大石头上,

美滋滋!

广场舞的音乐开始放起来了,因为在远处,倒也不影响我妈。

不一会儿,昨天那个老头来了,一见我妈立马说:“起来。”

我妈问为啥?

他说这地是他占的,“昨天我就在这了,你不也瞅着了吗?”

我妈说她一直在这里拉二胡的。

还给老头解释,她拉二胡怕吵到别人,所以才挑了这个僻静人少的地方。

老头说:“狗屁,你瞅着这三块砖没有,这是我捡的!你躲开!这地我用砖占了!”

我妈还企图跟他讲道理:“这三块砖是我从我家楼底下要的,我搁这拉琴一个月了,昨天第一次见你,公共场所,谁来的早谁坐,怎么就成你占的地了!真有意思!”

说完我妈就没搭理他,自顾自拉二胡了,

老头也不走,在旁边嘴里不干不净骂大街,

骂了一会儿,他拿出手机来,开始放音乐,

好家伙,老人机的声音就是给劲。

我妈实在让他吵得不行,但是也不走。

我家老太太也是有点倔。

最后老头骂骂咧咧走了。


结果勒,

当天下午,我妈再去可爱的大石头那里,发现三块砖没有了。

我老娘又找楼底下要了三块砖,不过这次她学聪明了。

她先把这三块砖用塑料袋装起来,然后扎紧口,再放到一个帆布带子里。

每天早上傍晚提过去,练完琴再带回来,也不嫌累!

我第一次看见她小心翼翼从帆布包里掏出塑料袋,再解开塑料袋拿出三块砖时,我真是忍不住想笑,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金砖呢!

就这么着,又过了一段时间,

有一天早上我妈去大石头那,习惯性地先放砖垫石头的时候,发现石头一侧的土被刨过了,松松的,而且还正好就是我妈坐的位置。

还完美避开了三块砖压出来的印子,

这要是我妈一个不留神,坐下去,石头一歪,极有可能摔倒。

这老头已经上升到故意伤害了!

我妈就是倔,她又把土填满了,踩实了,支上三块砖,继续拉二胡,还拉的更久了。

然后我老娘每次去,都得先仔细检查一圈大石头,确认无碍之后,才开始练习。


又过了一周,有一天早上我妈去练琴,

发现大石头上面抹满了排泄物。

我老娘一路念着:“莫生气莫生气,你生气中他计。”回家了。

回家就给我打电话,把我叫过去。又让我打电话报警,又让我找居委会,找物业。我看老太太气的直哆嗦,还得耐心给她讲道理。

“妈,你知道那老头叫什么名字,住哪里么?那个地方又没有摄像头,谁能抓到他?而且给景观石上面抹屎,就算抓到又怎样?就跟你说,以后把折叠椅锁在车棚里,你出去拉琴也不用提上提下。你换个地方吧,就算物业这次把石头洗干净,下次他还抹!谁能有办法?我去给你买只烧鸡吃一吃,压压火吧!”

吃过了烧鸡,我老娘兀自愤愤不平,

开始微信语音给我小姨,我舅舅,

就听着他们义愤填膺地骂老头缺德。

我寻思这回骂完了能舒服了吧?

不,

她还得找她亲爱的胡老师诉说诉说呢!

我又听她在语音通话里,如泣如诉给胡老师讲那个老头多么多么蛮横不讲理,占地为王,阴险使坏,最后撒泼抹屎耍无赖!

胡老师一言不发听着,

听着听着就哈哈笑起来了!

我妈有点被她笑懵圈。

笑了一会儿, 她开始安慰我妈,她说:“小某,他们手里有这个世界的通行证!”

我还是第一次听见有人称呼我妈“小加姓”呢。

还是挺新鲜的。

然后这个世界的通行证是个啥?

又听胡老师说:“你还记得我扫过厕所吧?”

我妈赶紧说记得记得。

“我扫厕所没多久,就发现总有人在厕所之外排泄,还把排泄物抹厕所墙上。后来我特意早早去守着,发现是过去伺候我的女佣。她见了我,一点没有被抓住做坏事的不好意思,反倒痛骂我是资本家,xxxxx……

我自问从未做过一件对不起她的事,她父母生病,她结婚,生孩子,甚至孩子上学,我都给过钱帮过忙,何况还有八年相伴的情分!

又怎么样呢?到最后她还是宁愿舍近求远,从她家走大老远,来我打扫的厕所捣乱。

有情有义的不过是这样,

你说的那个人,你都不知道他是谁,他给你捣乱你有啥想不开?

那块石头,他也坐不了了,再说石头也不用你洗,你气啥?”

我以前看过一个故事,

是说一个小孩丢了鞋,还是鞋破了,我也记不清了,总之他就很痛苦,他就哭啊哭啊!一直哭!直到他看见一个没有脚的小孩。

我妈就好比是那个丢了鞋的,

胡老师是没有脚的。

我妈有点不好意思了,

在一个走过了九十年人生路的老太太跟前,

说自己脚下有块小石头,确实有点害臊。

我妈赶紧转换话题,又问胡老师啥时候回来?

胡老师脑子好使着呢!

她停在这个话题不走,继续说:“你今天早上没练琴吧?你找那块石头坐着,不就是为了练琴么?可是现在你为了那块石头没练琴,还气得不行。这不是本末倒置么?”

缓了口气,胡老师又说:“从你第一天跟他斗气争石头,你就落了下风!你有跟他斗气的功夫,拉拉空弦多好呢!你有二胡,他有屎,你跟他可不一样,跟这种人斗气就是自己瞧不起自己,也瞧不起二胡!”

说完,胡老师就主动跟我妈聊起了拉二胡的事。

此后我老娘对这事就绝口不提了。

姜还是老的辣!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古人诚不我欺。

朋友们,我这半天写不下去了,因为我妈不接我电话了。

从昨天到今天,我妈快让我烦死了!

我问了她快上千的问题,她烦透透的了,

我也是为难我姥娘了,本来她就没啥文化,

再让她使劲回想三年前胡老师说过的话,

确实为难她了。

要不今天就先到这吧,

等我老娘啥时候又待见我了,我再问问。

再次谢谢你们!

所有看到这里的朋友!

辛苦啦!

太难得了,能有耐心看完这么长的回答!

鞠躬!


现在是8月22号中午十二点,我来继续唠。

我对音乐很无知,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所以在这个回答里关于音乐,我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朋友指正,但是谢绝抬杠骂街,挖苦讽刺哈!谢谢了。

我妈是18年9月上的老年大学,但是她六月底就去报了名,人家告诉她快放暑假了,九月再上课吧。

她就花二百块钱买了一个二胡,天天背着出去寻找组织。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梅西说他可以免费离队,而巴萨说不行,你不能免费,合同的违约金是七亿欧。各执一词的结果就是去打官司。但梅西说巴萨是他深爱的球队,他不愿和球队打官司。

其次,即便打官司,由于巴萨不想梅西离开整个西甲和西班牙都不想他离开,所以无论在西班牙国内打还是体国际体育仲裁法庭直接打。最后的结果都不会是7亿直接免掉让他免费离队,即便结果偏向球员,最后的判决也可能是各让一步,也就是梅西可以离队,但是不能免费,但不需要7亿,打个折,很有可能3亿左右,近一半还是要的。那所有所谓的有兴趣买家谁愿意掏3亿?考虑到明年有可能就能免费签,那何必今年直接掏3亿?


user avatar   liu-jamie-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北方人,可我从来都不搓澡。

太疼了,真的。

小时候试过一次,我感觉就是……

搓澡阿姨把我当成了搓衣板,在上面清洗澡巾一样。

现在倒是皮糙肉厚了一点儿,可我已经对搓澡的阿姨产生心理阴影了。

绝对不会靠近她们半步 Σ( ° △ °|||)︴


user avatar   jiang-feng-you-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数据不可信,还有个原因,有关调查是什么调查?是哪个专业机构还是部门发布的?

数据来源有什么论文支持不?

—————————————————————————

评论设置了已关注才能评论。

我自己确诊过,所以不相信这个数据。

作为一个十大几年的老病号,来回复发,我已经过了有人为我发声就高兴的年代了。

因为他的目的未必是帮我,结果更是未必对我有益。

很多人说好多没去看过,那这9000万数据是咋来的。如果按照某个比例,这个数字岂不是应该更大?

我认识我们好几个医院的心理科大夫,门庭冷落,如果像这数据统计的,岂不是每天应该门庭若市?

我从来没有那种自己抑郁,全世界都有问题的观点。

有抑郁症治疗就好了。没必要总是呼吁和夸大。

————————————————————————

觉得数据有问题,我们单位大概有一千多人,我几乎都认识的。加上社会交往,加入了几个心理咨询的圈子,我身边确诊的人数不足五人。

我所在的四线城市,大概有四百多万人。但身边接触到的抑郁症患者很少。在心理学圈子里已经包含了很多有点问题,有的确诊,有的没有确诊的人。所以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按照统计,十几分之一的抑郁症。。。这个就很神奇。。。感觉有点哗众取宠。。。。这个周刊,你是认真的么?

因为这个数据感觉明显失真,所以也不知道该说啥。

不过抑郁症的诊断总觉得还是比较随意的,国内的心理学圈子也比较杂乱。之前有一次坐网约车,司机正好是我们这医院心理科的大夫,聊了一会儿,嗯,挺不专业的,开车的过程中,和媳妇吵了一路。。。。

倒不是因为他的斜杠职业,而是确实感觉不对路。

总体几年求医的经历,感觉除了精神病院没去过,其他的感觉都就那么回事。当然这方面和我所在的地区医疗水平有关。。


user avatar   a-san-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老蓬这已经是很明确了:中国学生别过来,还要回来的话,我可不能保证会发生什么。

理智的人应该想办法离开美国,而不是现在还心存幻想地考虑怎么过去。

诚然中美只要不打世界大战,最终还是会有和好的一天,也许就在大选后,也许三五年,也许等到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但这个过程必然需要付出很多的代价。

如今还试图往美国跑的学生,就有可能成为这个“代价”。

写了篇感想:

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喜欢可以关注公众号“三叔看世界”,并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哦


犹记得早在3月份那会儿,当我发现欧美国家居然没有办法搞定疫情、进而开始甩锅给中国之后,脑海当中立刻写满了“第三帝国”四个字。

从那之后,我又写了不少文章警告还在美国的中国人,如果有条件就请尽量回来,最起码不要继续留在美国,否则犹太人曾经的遭遇可能就是他们未来的命运。

从那之后到今天,差不多也过去将近半年时间了。我看到很多原本计划在美国多留一阵子的人已经踏上了回国的飞机,甚至连14天隔离期都结束了。

各位,未来你们一定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历史上,第三帝国对犹太人下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某篇文章里,我就相对具体地分析过希特勒上台之后,为何那些犹太人总是心存侥幸不愿意第一时间逃离,直到后来想走也走不掉的原因。

对于犹太人的种种束缚,总是乍一看好像没有特别严重,受害范围也不算大,但不知不觉之间,舆论已经形成了一种“必须消灭犹太人”的意识,犹太人注意到自己在德国成为社会另类,哪怕是街头小娃都会怒斥杀死犹太人。

历史上发生过的这些事情,如今都在美国一步步上演。

如果说之前中美之间打贸易战,还可以被理解为国家竞争的一种形式,那么从特朗普开始喊出“CHINA VIRUS”之后,就已经在强化一种中国人和美国乃至其他“自由国家”的人不是一个物种,中国就是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意识。

大家不要觉得懂王看起来像是个小丑,但是当他利用自己强大的舆论工具来推广这个词之后,受众们就会逐渐接受这个设定,下意识地认定中国要对疫情负全责。

所以,特朗普顺理成章地将“中国负责论”写进了下一个任期的章程,毕竟铺垫完毕了嘛。

之后就是对“中国群体”的一种妖魔化宣传,方式大概可以有:

1.中国破坏美国安全(tiktok跟华为);

2.中国正在阴谋颠覆美国政权(拜登亲中论);

3.很多中国人都是来美国窃取情报的。

当网内网络上有不少人还在自满“哎呀,原来我们厉害到能够左右美国啦”的时候,站在普通美国人的立场上,会如何看待我们呢?

恶魔,一个似乎无处不在、无恶不作、无所不能的恶魔。

恰似从中世纪就被称之为撒旦伙伴,千百年来各种阴谋论层出不穷的犹太人。

可想而知,这些美国人走在街头,看见实实在在的“中国人”(可能只是亚洲人)时,心中将产生怎样的恐惧。

所以,当美国高层开始一步步将“中国人”从正常秩序中剔除时,遭遇到的阻力就会非常非常小,最终有了蓬佩奥的这段发言:

也有了美国部分高校赤裸裸驱逐中国公派留学生的现象:

你瞧,这两招乍一看温情脉脉,仅仅只是“考虑限制入境”,亦或者是仅仅只针对“公派留学生”,大多数在美中国人的利益似乎没什么影响。

巧合的是,历史上希特勒也曾经这么干过:

1933年,纳粹政府颁布法律恢复了对公职人员资格的限制。该法律试图将纳粹的反对者排除在外,这些反对者包括犹太人和政治反对派。公职人员必须提供关于其父辈和祖父辈宗教信仰的文件,证明他们属于“雅利安”血统。如果不能证明,就会被开除。

很多犹太人想了想,好像也只是公职人员才受到限制,他们做生意或者当个公司职员啥的又不受影响,怕个球?

等怕了,也晚了。


当前,疫情、经济萧条、大选等多重因素,导致了中美关系短期内不可能稳定。

甚至不排除在某些意外的状况下,发生擦枪走火,毕竟光看最近湾湾跟南海的局势,明天打起来都不奇怪。

乐观主义者可以认为,只要熬过今年困难期,明年一切就要恢复正常了。

但谁又能给未来一个明确的保障呢?

只要两国紧张关系骤然升级,普通人在大国对抗面前,必然是脆弱无力的。

今天也许还能想办法买到去中国的机票,明天所有持中国护照的人就有可能失去自由。

以中国当前实力,保障大陆范围(甚至第一岛链内)国人的安全,问题不会很大。

但距离能够将航母开到珍珠港甚至洛杉矶港的那一天,估计还有很长很长时间。

只是真有这一天,也就不存在中美关系紧张了。

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需要我们做出很多努力,甚至于很多的牺牲与代价。

而目前依然在美国的每个中国人,都有可能成为“代价”。

所以,哪怕是今天刚下飞机的人,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幸运儿,都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而庆幸。

就算未来中美摩擦进一步升级,我们还是可以坐在空调房间里敲键盘,当个吃瓜群众。

当然了,那些想要继续留在美国的群体,也纯属个人自由。

毕竟1美元的炸鸡特别好吃,美国政府不管对自己做什么,“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嘛。


其他的随口答:

扎克伯格到底做了哪些恶?

历史上都有哪些突破普通人想象的真实事件?

外媒称印度国有炼油企业已停止从中企购买原油,你怎么看?

9 月 1 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 620万,新增100万确诊仅用22天,针对疫情目前美国主要在做什么?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甘肃一女子超市盗窃被抓后反扇女店员耳光,店家因金额小最终选择不追究? 
  为什么婆媳关系中,很少见人提过儿媳妇欺负婆婆?真的没有这样的事吗? 
  父母严厉好还是放养好? 
  有哪些慈善基金会和救援组织是靠谱的?为什么? 
  为什么有些人越穷越要生孩子? 
  如何评价小(xiong)学(hai)生(zi)用弹弓打车玻璃,被车主暴打,小学生跪下自扇耳光这件事? 
  如何看待微博上对美国枪击案发时路过的中国人不开车门的评论? 
  父母之前因为小事骂过几次妻子,妻子总躲着我父母。可我父母已经改变,如何劝妻子放下心结? 
  如何看待深圳宝安虐童事件?小女孩遭受父母的暴力虐待,全家都拿她当出气筒,小女孩是否会有长期心理阴影?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神回复」?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红旗 H9 起售价 309800 元?
下一个讨论
怎么看待《脱口秀大会》第三季李诞对脱口秀演员norah说的:“做喜剧不要让人太有压迫感”?





© 2024-05-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