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哪些书让你觉得真正跳出了思维框架,观点新颖深刻,对你造成了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cui-ding-ding-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还是多看点《毛选》吧,别被一些新奇的观点扰乱对这个社会正常的判断。

1

《娱乐至死》这本书只是从大众娱乐有害的角度来说表达的一系列观点而已,要说它对错,那是不够精准的,只能说这本书太片面,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其实没啥大价值。

是的《毛选》上就有,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单一的、片面的角度来对大众进行嘲讽,完全没有做到唯物辩证法那样,把事物看成是联系的,内部矛盾发展运动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娱乐化让人舒坦,不用受累,人性会做选择,但是你的父母会不会让你这么选择,你喜欢的女孩子会不会让你这么选择,从小接受的价值观会不会让你这么选择,突然面临的困难会让你这么选择,社会运行的方式会让你这么选择吗?

人是跟周围有联系的,不是孤立的,自己老板、领导、好友、亲戚、家人等等都会对自己有影响,单单这类跟自己的交集都会影响个人的选择。

这还不算人是向往好日子的,想奋斗的,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娱乐只是一个人性弱项的选择,人还有更多正向的选择。当社会秩序稳定,国家发展向上,系统运作较为公平公正,人更多愿意自发向上,会克制人性的弱点,会激发个人的努力。

新中国建立这些年以来,中国能高速发展,是靠国人奋斗出来的,是靠tg领导出来的,娱乐至死并没有发生在国家主流人群身上,这足以说明了。

这种形而上学观点的书有啥好看的。

2

要看,也要看成系统,客观、全面、实践性强的《毛选》,这本书对个人实践和发展要有帮助的多。

通过《矛盾论》认清社会和实物都是靠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认清事物内部之间有联系,这样才能看清事物复杂的一面。

通过《实践论》了解个人发展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是有不同的情况,对于个人发展很有指导意义。

《实践论》就好比个人发展中的坐标系,我们到了什么地步,什么阶段,该如何自处,有了坐标才好分辨。

通过读《论持久战》,对国家的实力有更为清醒、全面的认识,不再片面的唯武器论、唯技术论、唯经济论、唯组织能力论。

不是老有人说越南会超中国,印度将来要超越中国,算个总账总会吧,这考验的是综合国力。

还有人说我们被美帝在芯片上掐了脖子要坏事,航发上面技术太差要坏事,这都是片面的。

《论持久战》的格局之高,论断透彻只准,是极为高明的,这些思路和方法才是值得学习的对象。

还有教员总结的左倾右倾主义错误,这是从逻辑上对问题直达核心,这种逻辑的价值体现在,从一开始如果逻辑都错了,那么结果肯定要失败,逻辑是讲因果律的。

平时在职场遇到了领导的打压就想离职,人际关系不会处理就觉得是性格不适合职场,这些都属于右倾主义错误,人在逃避问题这一块是很容易犯错的,只要逻辑上错的,之后的结论和结果都要完蛋,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可以这么说,能分清行为逻辑上的根子,是可以向强人那样富有远见的。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跟《毛选》学点真本事不香吗?

3

《毛选》是教员所作,屁股不会歪,立场坚定,为人民好。

教员的格局、智慧和能力这个不用大家说,写出来的东西不会差。

教员的内容是从实践中来的,很具备实操的价值,务实。

多跟最厉害的人学习不香吗?




专门建了读毛选的号,里面有更多的总结和思考,有兴趣的可以来关注公号“崔丁读毛选”


user avatar   xiaopangs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谢!我想推荐一本近期我读过的对我来说影响比较大的一本书,给我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然而世人却常调侃,后半句才是残忍的真相。在“天赋论”当道的时代,的确这样的调侃会受到大肆吹捧,且人们深以为然。在我读到马修·萨伊德所著的《天才假象:从刻意练习、心理策略到认知陷阱》(以下简称《天才假象》)之前,我也深以为天才只是少数的幸运儿,而大部分人都是平庸之辈。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体会到爱迪生说这话时是多么地真实又多么地真诚。

《天才假象》一书的核心观点就是对“天赋论”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发起挑战,认为世人一直高估了天赋的作用,而忽略了“练习”的重要性。简而言之,成就卓越的并非天赋而是练习。书中探讨了诸多“天才”、“神童”现象背后的真相,所以不管正在看此篇文章的您所处在人生什么样的阶段,是迷茫的青少年,是焦虑的中年父母,抑或是垂暮之年,都必定能从《天才假象》一书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天才假象》的作者马修·萨伊德,是英国乒乓球名将,凭借自学考入牛津大学攻读政治学、哲学与经济学,以一等成绩毕业。他雄踞英国乒坛榜首近十年,并两次代表英国参加奥运会。现为《泰晤士报》知名专栏作家,英国广播公司时事节目《新闻之夜》(Newsnight)撰稿人,也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常客。

《天才假象》主要有三部分构成,下面我会着重介绍第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的内容是本书最核心的观点,成功的关键在于练习而非天赋。

马修·萨伊德作为一名屡创佳绩的乒乓球运动员,他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同时列举了其他成功人士的案例(并非局限于体育运动领域),结合心理学家安德森·埃里克森对小提琴手的研究,得出结论,在通往卓越的道路上,起根本和决定性作用的是勤奋,而不是天分。在埃里克森的研究中,所有进入精英行列的学生都是下了苦功的;凡是用尽全力的学生,没有不成功的。让自己脱颖而出的唯一方法就是志在必得地练习,练习,再练习。

而为什么人们更愿意相信是“天赋”成就的卓越呢,是因为这其中存在“冰山错觉”,也就是说人们只看到了结果而非过程,就下结论说,这一定是存在某种天赋。其实这些卓越人士所表现出来的“天赋”,是背后无数的练习造就的,人们如果看到了他们一点一滴地缓慢进步的过程,就不会再认为这是“天赋”了。

同理,神童现象的真相是,神童们都是很早就开始练习的,与同龄人相比,他们的练习时间是非常惊人的。音乐家莫扎特从3岁开始就接受高强度的作曲训练课程,美国高尔夫大师泰格·伍兹在18个月大时已经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场高尔夫球赛,贝克汉姆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带着足球到公园里一个小时接着一个小时地从球上的同一个位置踢球……而教育学家拉斯洛·波尔加对自己三个女儿在国际象棋这一技能的培养上,更是强有力地说明了“神童”是练习出来的。


那么,到底要练习多久才能取得卓越成就呢?答案是:一万小时。一万小时的练习并非是简单地重复,而是目的性练习,也就是刻意练习。

想要达到卓越,我们需要走出“舒适区”,竭尽全力地投入训练,接受“磨炼与艰苦不可避免”这一事实。当然这也并非全部,除了一万小时的目的性练习,还需要有正确的训练体系的指导,这也是萨伊德在开篇讲述自己的经历时强调的,能够接触到正确的训练体系的关键性。

人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在经年累月的目的性练习后,大脑会被反塑,最终与专业相关的大脑区域或机体会发生转变,也就是“天才”诞生了。目的性练习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改变你。而且,无论是在什么项目上,都能发挥这种作用。

就连看起来似乎是完全依赖于天赋的创造力上,实际上也是练习的产物。和走向卓越一样,只有经历了目的性练习的艰辛,人们才能完成创新。专家们之所以能提出创意,就是因为他们长时间沉浸在自己选择的领域中埋头苦干。换句话说,灵感降临的时刻不是意外之喜,而是对专业领域进行潜心研究后厚积薄发的结果。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苹果只是一个触发因素,而非决定因素。同样,在本文开篇所说的爱迪生的名言,那百分之一的灵感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积累的结果。

回到神童的现象,我们也看到身边有很多家长对孩子很早就进行潜能开发,但为何有所成就的只是极少数而已呢,这里又不得不提动力的问题了。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于动力源自何处。只有个体深刻地体会到了动机的存在,才有可能成功,反观诸多“神童”教育下的孩子,他们真的具备这样的源动力吗?未必如此。况且,只有动机也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动机的力量不容小觑,另一方面,必须再一次认识到成就卓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就是说茅塞顿开的瞬间开启了一个人漫长艰辛的卓越之路。

如何保持动力呢?萨伊德提到了思维模式的重要性。一种是固定型思维,一种是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定量的,不会变化的;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是“能力渐进论者”,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得到提升。能最终达到卓越的人都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因此家长更多的功课是要在如何帮助孩子养成成长型思维上。

在如何称赞还在这点上,萨伊德也在书中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我们应当称赞一个人很努力,而不是很有天赋;我们应当强调勤能补拙;我们应当教导自己和他人,把挑战看作学习的机会而不是威胁,把失败看作进步的阶梯而不是对缺陷的控诉。一定不要轻易夸孩子“聪明”!

为何萨伊德要一再强调成功的关键在于练习而非天赋,是因为“天资成就卓越”的说法,会使个人和社会公共机构丧失改变自我与社会的动力。书中谈到了麦肯锡与安然公司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了这种论调的巨大危害。

《天才假象》一书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从心理学效应和认知陷阱入手,提出了在通往卓越的道路上如何运用心理策略让自己保持成功以及避免一些认知陷阱带来的危害。

总之,这是一本能使人的思想发生变化的书。假如能认知到书中的核心观点,即便不能成为人群中数一数二的成功人士,也能将自己的效能不断地提升。


user avatar   huo-xing-dui-c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我只想说,秦某水这样的坏种,是现行法律对轻暴力人身侵害惩罚过轻,给惯出来的。

轻暴力人身侵害,即以屈服受害人为目的凌辱殴打,对受害人造成的人格凌辱、精神威胁,往往大于实际造成的人身伤害程度。而我们现行法律却是只以轻重伤确定后果,而忽视对施暴者侵害目的的惩罚与制裁。

所以,黑社会、流氓混子、校园霸凌等施暴者,都热衷于使用反复的轻暴力,来使被害者屁服。单次轻度殴打造不成入刑的伤害程度,但时不时反复频繁的这样侵害,对受害者及第三者心理的伤害威胁震慑,是远超于一次入刑的重伤害的,但现行法律对这种施暴者的惩罚是无力的。

秦某水说白了,就是利用这种法律空白的老手了。为什么为我们眼中小事就殴打老兵?就跟野兽圈地一样,他这类人在当地的威慑力,就是靠这种反复轻暴力建立起来的恶名,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恶名传扬下很多事不依靠再施暴就可以达到目的。比如收个保护费、吃个霸王餐之类。而这次会被惩罚,更多还是因为老兵年迈和酒醉失了手,如果是个经打的年轻人或者他没醉掌控好程度,大家想也想得到结果,他肯定不是第一次这样干了。

所以要避免悲剧的再发生,我一直呼吁应将反复轻暴力施暴者与偶尔发生的轻暴力行为分开,建立对单个施暴者反复施暴,或多个施暴者对单个受害者反复施暴的累计刑罚制度,加大对前者的惩罚力度,而不是等这种人失手打伤打死人,法律才作为。

老兵被害虽要重视,但非要到打死老兵才重视,不义已是海面下的冰山了。




  

相关话题

  英国留学生回国就业真的有这么难吗? 
  哪里能认识文静的喜欢看书的小姑娘? 
  女朋友或老婆(男朋友或老公)要你的 QQ 密码,你会告诉她(他)吗?为什么? 
  有什么好的生物科普书籍可以推荐? 
  你遇到过最垃圾的客服能垃圾到什么地步? 
  你最喜欢的日本城市是哪个? 
  你读的哪本书让你爱上了某座城? 
  买了几本小说被男朋友说装逼怎么办? 
  为什么会有女大学生选择裸贷? 
  如果要给 00 后大学生列个书单,你认为哪些书值得推荐? 

前一个讨论
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为什么不和买早餐的阿姨计较那一块钱?
下一个讨论
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展现在哪些方面?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