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很多书看完了之后,回到生活中,还是该怎样就怎样? 第1页

  

user avatar   s.invalid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有个大学同学,这人很好玩。


当年流行星际争霸,男生几乎没有不玩的;而我呢,虽然水平不咋地,但在附近网吧还是没人能打败的;其他学校有人跑来挑战,也是我和几个朋友打回去的,所以在同级几个班里号称高手。于是此人就来请教了——带着个厚厚的笔记本。


这人真的非常非常的勤奋,而且非常非常的踏实。

他先从星际争霸的菜单开始,把点哪个开始游戏、点哪个造兵都记到本子上(这个是他请教别人的);然后又仔细问清楚每个种族都有什么初级兵、在什么建筑里造、中级兵先决条件是什么、如何造……以及每个兵种的攻防、长处、弱点、升级等等等等,记了一大本。然后天天就抱着个笔记本背……背完了就随便抓个人,让他拿本子提问,他回答,看答的对不对。


等把兵种资料都背下来了,他又来问怎么开局、开局有几种定式,等等等等;然后是经济、运营、微操等等……然后,我和别人对战,他就站旁边看,一边看一边问为什么……


就这样,他学了一年。


效果怎么样呢?

这么说吧,几个班里,只要是玩星际敢在网吧和人对战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能吊打他……



为什么?

是我藏私了吗?还是他学的不够踏实?或者是我的理论都是错的?那我怎么在几个班里打到无敌的?


基础没问题,理论没问题,可怎么学了一年,还是个菜鸟呢?


————————————————————————————

事实上,第一天他来问我,我给他的建议就是:扔掉笔记本,咱先去网吧开打。打完我再告诉你该怎么打。

他拒绝了。


然后,一个月后,我告诉他,如果你这个月是在网吧打的,每天两局,一个月60局打完,我保证你在班内打到中游水平。怎么样?去网吧?

他仍然拒绝了。


一个半月后,另一个被我各种吊打但对跑网吧挨揍仍然乐此不疲的菜鸟,已经可以和班里前五的一位高手打的有声有色了。

但他仍然执拗的记笔记,背理论……


就这样,一年后,他放弃了。

————————————————————————————

为什么?

理论很好,但不是你的理论。你以为你懂了,其实……你只是会背一些看起来很浅显的咒语罢了。



真正理解一个道理,起码要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什么

“是什么”即字面意思的理解。很多人,一个个字,认识;连起来组成一句话……不懂。

字面意思的理解是一切的基础;但也只是个基础而已。

——你觉得懂了,结果后来却又变得毫无影响,就说明你只是理解了那些文本的字面意思而已。

举例来说,我告诉那位同学,玩星际,要第一时间把开采到的资源用掉。或者变成兵、或者变成建筑、或者变成科技,总之绝对不能让资源积压——比如说,高手对战,水晶(游戏里的一种资源,相当于钱)绝不会积压超过2、300,除非他下一个要制造的东西需要更多的水晶。

他一下子就明白了。所以他只用6个农民采矿——不然水晶就太多了。


类似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工农业有一个剪刀差;于是我国就确定了一个基本国策,那就是制定个政策,强行维持工农业剪刀差。

一样的2货。


第二个层次:为什么

为什么作者要下这样一个结论?他遇到了什么困难?什么启发了他?怎么解决的?怎么证明解决方案有效?如何排除竞争(证明解决方案最优或较优)?

——学到了这个层次,做相关的具体事务时,大概就有点条理了,至少也不会像第一个层次那样2X了;但远还不能触类旁通、随机应变。

还拿星际争霸的资源举例。

为什么我会告诉他,绝不能让资源积压呢?

因为资源是死的。如果基地被推平了,你就是还有10万的资源,也不过是个数字罢了。

但如果让它变成农民,那么你采矿的速度就会几何级数提升;然后,极高的采矿速率可以让你初期很快就弄出一队兵或者快速攀上某个关键科技;足以镇住场子后,兵力/科技优势就可以保护你开第二个矿、第三个矿……

——资源带动武力和科技;科技和武力又是能拿到更多资源的基础;更多的资源带来更大的资源和科技优势……
——这种增长是类几何级数的。所以资源利用效率非常非常重要,前期的一点点迟缓就会被放大,甚至导致失败。

但他,却只听懂了字面意思——不能让水晶太多。
所以,他只用6个农民采矿。

最终,当他好不容易憋出两队初级兵的时候,我已经把地图上其他所有矿全部占完,十几个分基地加起来近100个农民采矿。
这高他十几倍的资源搜集效率,可以让我在同样的时间里,轻松建起兵营数十个、机场十几个。此时,我的第一队大舰已经把他团团包围,第二、第三队大舰正在十几个机场里面同时开工制造中(知道他的水平,我选的是更高人口的模式)……




类似的,国外工农业剪刀差,是因为农业产品类似原料,不像工业品能够附加更多价值,所以市场价格上涨速率低于工业品,双方差值越来越大——相伴随的,是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生产成本也越来越低。

而国内的剪刀差,则是通过强行压低粮价来压制农村经济,实质上是掠夺农村,遏制它的发展,从而使得它与工业发展速度出现差异。

结果是,这个政策搞垮了农村经济(只是被7x年代以来的增长掩盖了),把差不多80%的人口绑在土地上,拖在赤贫线附近。

这实质上,是把全国80%的市场毁掉。于是工业品缺乏市场,后继乏力,根本养不起大企业,最终严重拖慢了发展速度(考虑下10亿规模的市场和2亿规模的市场,差别能有多大吧)。



不知道为什么,甚至可能字面意思“懂”的越多,造成危害就越严重。因为全被理解成歪理了。


第三个层次:他为什么能

为什么作者就能想到,而我却想不到呢?

——我们看书,不是为了崇拜作者,而是为了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并最终超越他。

继续说星际争霸问题。

大家都玩星际争霸,可为什么有的人就能找出这么多规律并有效利用起来;而有的人不光自己找不出规律、甚至别人找出来教给他,他还能死记硬背成歪理?

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这种能力,又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如果学不到这种能力,怎么可能打得过有这种能力的人?否则,你就是把人家的一切都学到手了,焉知人家不会临场给你个随机应变?


并且,和满载干货的硬科学类书籍不同,心理学之类书籍,水分是非常大的;人生感悟之类则几乎全都是水。


这就导致,这类书,理论是个半成品,甚至各种说法互相抵触;实践?那是别人的实践。


当他给你吹他的心理判断多么多么灵的时候,说不定悄悄藏起了好多好多判断失误当场出丑的案例;即便他真说对了,理由也未必是他所说的那个理由,而是因为他看到了另外的、没有在书中透露的细节。


所以,看这类书,更要努力理解到第三层,挖掘出作者自己都未必能用言语准确表达的、他的真正思路。


尤其是文学类书籍,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读者自己的人生经历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差一点就不可能“解”了“其中味”。。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哪怕是简单的星际争霸,听来的理论和实际动手已经有了如此大的差距;那些复杂的理论、以及它们所依托的基础理论,更是不知道转了多少道手了。

不把这差距补上来,只是看了、觉得懂了,那都不过是最浅层次的“字面上的理解”罢了。


——我见过很多很多人,理论背的很溜,临场一塌糊涂。他们都不过是“字面上理解了”。
——甚至,我国的传统,教科书上是一定要用黑体字把重点标出来的。背会这些,考试得分再高,也是连“字面上理解”都没做到。



——————————————————————————


经常有人说,读书读到精处,需要“越读越薄”,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当你只是字面上理解时,自然只能尽量把厚厚的一本书都死记硬背下来,然后……在岁月的侵蚀下忘掉……


而当你理解了为什么时,就只需要记住很少一些关键点,加起来可能也就是几页到十几页的样子——大概也就是我国教科书上的黑体字内容(但,前提是理解了为什么。否则还不如背整本书)——然后以慢一些的速度忘掉。


最后,当你彻底领会了精髓,在这个局部的知识领域,接近甚至达到作者的水平时,整本书已经变成了几句话或者几个指导原则——从此刻骨铭心,哪怕具体的字句早已忘记,却总能于举手投足间体现。



到了这个阶段,厚厚一本书?真正领会了精髓的,能当场靠这几句话、几个指导原则给你发挥出更厚的一本出来。




就好像玩星际争霸一样,千变万化的游戏局面根本不可能背下来;和你交战的那个人的脑子里面的逻辑回路,不可能让你了解的通通透透,更不可能背到滚瓜烂熟。

比如,你可以死记硬背“lost temple地图,人族造到第7个半农民时,派一个农民去造房子堵路口”——这口诀很对。

但实战中:

你那猥琐的对手却偷偷焊死了你一个农民,怎么办?
他在你路口造了半拉建筑,让你堵不住口,又怎么办?
他用探路的农民在你的路口巡逻(p)、并且时不时指挥着扭上两扭,让你干着急就是不能及时放上房子,又怎么办?
他用探路的农民拼命焊你造房子的农民,又怎么办?
他偷偷在你高地下造水晶、然后直接把兵营造你家里或者直接炮塔rush,又怎么办?
他运气好早早发现你,于是放5D,又怎么办?
……

但,只要真会玩了,那么不管战局有多复杂、不管对手脑洞有多大,你就是知道该怎么办、就是能猜到他的心;甚至还能反过来诱导他走进陷阱——没真正玩过、真正明白为什么的,是不可能理解这一点的。


————————————————————————


不仅如此。


前面我提过“局部的知识领域”这个概念:星际争霸的菜单算一个局部;某个兵种又是一个局部;科技树是一个局部;运营又是一个局部……



知识是立体的



所以,每一个局部,你都可以用类似的方式读“薄”;然后,当我谈及大局观、分析某个形势时,必不会再深入某个局部细节;而你,如果没有“读薄局部”这个基础,是不可能在这种话题上跟上我的思路的。


——非常明显,当你还处于“不让资源积压,是少造点农民呢,还是尽快把钱花出去”这个低级阶段时;听到我说“不对啊,他没开分基地,怎么才这么点兵?肯定在攀科技……我看看……嗯,太明显了,他肯定是想出金甲阴我”时,你绝对是在听天书。



如果你记到小本子上:“游戏打过前期,没开分基地,兵很少,就是在造金甲虫”——嗯,这句话是我说的,很浅显,每个人都懂。


但它是错的。


我说的时候还是对的,你记下来就错了。


——这和前面提到的心理类、文学类有些相似:根据我的经验/理论,认为他当前的建筑、兵员规模和正常不同,所以判断他在出科技兵种,这是理论;但判断他在造金甲虫,却很可能是看到了别的什么:或者是他的兵营/机场没有闪亮,也或者是发现了他藏在角落的几个运输机,而他造运输机的工厂却还在闪光,这却是理论的综合运用。



所以,必须先以局部为单位,把低级知识领域的理论消化掉,这才有可能跟上节奏,学会建立在它们之上的高阶理论。死记硬背只适合平坦的、没必要“动起来”、“用起来”的知识领域。


基础知识没有完全掌握,带着夹生饭,是绝对不可能掌握进阶课题的


—————————————————————————


实践中抽象出理论;抽象的理论才更容易发挥、推导;推导出更高阶的理论反过来又能指导实践;更好的实践修正并发展甚至升华理论……


理论的发展是如此困难;学起来想凭着对字句的记忆就一步到位?呵呵。


大道至简,但想深得个中三味,就必须自己在红尘中走上一回。

否则,背再多遍,也不过是个口头禅罢了。


口头禅一词来源于佛教禅宗,本意指不去用心领悟,而把一些现成的经验挂在口头,装作有思想,自以为懂得的道理,被列在禅之歧途中的一种。

user avatar   shi-hao-9-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据世卫组织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的平均寿命是78.5岁,是唯一平均寿命不足80岁的发达国家。比如德国平均寿命81岁,英国平均寿命81.43岁,韩国平均寿命82.66岁,加拿大平均寿命82.81岁,澳大利亚平均寿命82.9岁,法国平均寿命82.95岁,日本平均寿命84.17岁。为什么会这样呢?

1.垃圾食品摄入量大。

美国的垃圾食品大家都知道,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因此许多美国人就每天以汉堡薯条炸鸡作为一日三餐,餐后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这就是英文单词couch potato的由来。

当然有人问了,难道加拿大澳大利亚人不吃垃圾食品吗?可他们的平均寿命也比美国长好几岁啊?

那就要说到另一件事。

2.贫富差距大。

下图是一些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美国的基尼系数是发达国家里最高的,意味着美国的贫富差距是发达国家里最大的。


这和之前的问题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那些吃垃圾食品躺沙发上看电视的人主要都是低收入人群,中产阶级和富人是非常注意养生的。

美国的贫富差距远大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所以美国低收入人群占比远高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所以美国吃垃圾食品躺沙发上看电视的人群占比也远高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3.肥胖率高

由于前面提到的两个因素,美国的肥胖率高居世界第一。如下图所示。相信去过美国的人都能在街上看到许多胖子。


这些就是美国平均寿命比其他发达国家短的原因。


user avatar   huangshang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居民的储蓄越来越高,美国居民却很低,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中国居民的储蓄观念越来越强烈?


  

相关话题

  2018 年你读了哪些书? 
  人常见的思维盲区有哪些? 
  有哪些被过誉的书? 
  中学生想多点知识储备,提升整体素质,有哪些推荐的书? 
  独立思考的“意义”是什么? 
  你的藏书量有多少?对家中大量藏书有什么看法? 
  熟读二十四史的人都不简单,你同意吗? 
  2020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她是谁?她的风格和代表作是怎样的? 
  知行合一是不是太难了? 
  你摘抄过什么句子? 

前一个讨论
生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你考研的时候是怎么查找资料的?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