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我们仨》是否被过誉?杨绛是否被过誉了?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wan-197308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下面列举杨绛这些年做过的事件,大家看看是不是过誉了,是不是和她自己立的清高优雅、淡泊名利、超然出尘的人设截然相反:

1.在2010年快一百岁的时候写信给钟叔河指责已经死了十几年的张爱玲,因为当年无论家世地位还是文坛知名度甚至美貌才华她都比不上张爱玲。当然她还要说张爱玲是大东亚共荣圈的人,所以她才特别不能容忍张。俨然忘记自己和钱钟书在沦陷区怎么和出任伪职的冒效鲁过从甚密的了(有人说冒并不是汉奸,这是要把他说成抗日志士的节奏?),也忘记钱钟书当时怎么给汪精卫诗集题诗的了,更忘记自己怎么写粉饰太平歌颂大东亚共荣圈的三四个剧本的了。

(杨绛写给钟书河的信件对张爱玲口诛笔伐)

(杨绛自述钱钟书在抗战期间的上海沦陷区与冒效鲁的来往)

(冒效鲁的百度百科)

(冒效鲁出任汪伪政府参事)


(钱钟书与汪精卫的来往是通过另外一个身份和胡兰成差不多的人龙榆生的纽带,这该让人说什么好呢?)

当然了,这也不是她头一次做这种事情。杨绛早在骂张爱玲的那封信件被曝光之前 就做过一件辱骂张爱玲的事情 有一次,一个粉丝拜访她,老太太兴奋过头,开始口无遮拦,在粉丝面前大骂张爱玲长得难看,满脸花生米(痘痘),而且非要嫁给一个汉奸,臭不要脸。粉丝听了深感震惊,也觉得很劲爆,回去后马上在网上爆料。杨绛听说后一蹦三尺高,逼着粉丝删除帖子。还要粉丝写下字条,承认自己有精神病,是自己意淫见到了杨绛,想象杨绛说了那么一段话,其实杨绛根本没有批评过张爱玲。因为那是十几年前的事情,网络传播力没有现在厉害,杨绛才能保住自己清高淡定的人设,要不然估计她的粉丝早该塌房了。 所以几年前钱钟书的信件被拍卖,虽然不违背任何法律程序和商业伦理道德,老太太依然极力反对,一旦曝光,不知道多少他们背后随意臧否人物的事迹又要曝光了。

(信件曝光前的好几年前 她粉丝爆料的她私底下如何攻击辱骂张爱玲,比信件里说的更加难听)

更可笑的是,据有心的网友考证,杨绛说的这位和张爱玲同学的外甥女大约也根本不存在,就是她辱骂张爱玲的一个工具人罢了

2.因为钱钟书的研究者李洪岩、范旭仑在《记钱钟书先生》里指出她几个谎言,如她根本不是和钱钟书一起留学只是陪读太太,她在清华研究院也没有毕业只是肄业,她吹牛说钱钟书留学得了副博士实际上只是学士学位,搞得老太太勃然大怒,在钱钟书昏迷不醒的时候,以钱钟书名义对国家版权局提出对李和范的控诉,销毁封存他的著作,并要求他公开道歉,赔偿五千元。


(名义上是指控对方侵害版权,实际上是泄私愤,因为对方指出她不过是清华肄业的陪读太太,副博士之争倒是其次)

(以钱钟书对范的肯定,肯定不可能对范提起控诉,只能说杨绛在钱钟书昏迷不醒的时候拿着老头子名义整死对方)

3.文革时候和钱钟书一起殴打咬伤邻居林非夫妇,后来钱钟书已经感到羞愧觉得很没有读书人的样子了,要求绝口不再提此事,她依然在晚年时候利用钱钟书知名度在《南方周末》多家媒体同时发表《从“掺沙子”到“流亡”》一文,污蔑对方先动手打了钱瑗,实际上杨绛的女儿当时根本不在场,钱钟书杨绛真是知识分子里能文能武第一家,真让我等后生佩服。

下面是林非夫妇写的杨绛俩口子怎么打伤咬伤他们的文章部分截图,还好人家也是有媒体发表途径申冤的,要不然真是被打了咬了还落了恶名啊!







4.钱钟书当年在出国访问时候,污蔑当年的恩师冯友兰在特殊十年坑害举报朋友,还逼死了人家妻儿(实际上人家一家子活的好好的呢),被人告诉了冯友兰的女儿作家宗璞,宗璞知道后到钱钟书家,要求杨绛写下她父亲绝对没有坑害朋友的字条并公开道歉(此时钱钟书也已经重病人事不省),杨绛怎么肯承认呢,果断拒绝,还在报纸上继续和人家打笔墨官司,气的宗璞愤而在自己的长篇小说系列“野葫芦引”塑造了刻薄精明喜欢侮辱人热衷传播谣言的尤甲仁姚秋尔夫妇,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活脱脱就是那谁和谁的写照哦,看了心照不宣!







5.因为她丈夫深得上峰宠爱信任,才指定她这个五十岁才学习西班牙半路出家的陪读太太,可谓西班牙语零基础的人翻译名著《堂吉诃德》的,结果被国内西班牙语的头号权威董燕生教授列为西班牙语翻译的反面教材,错误多达一百多处,并且因为杨绛的翻译功力着实有限,她直接省略了十万字没有翻译,当然了我们的杨老太太美其名曰“点烦”。杨绛一边在报纸上发表了温情脉脉的文章,表面虚心接受,实则皮里阳秋地指责董燕生的资历年龄都不如自己,居然还敢如此怼她,一边立刻组织了几十个根本不懂西班牙语的人攻击董先生,这已经脱离正常学术讨论的范围了!

6.杨绛的小说《洗澡》和《洗澡之后》不但文笔差立意低,也许很多读者还奇怪,为啥一向自诩道德标兵恨不得给自己立贞节牌坊的杨绛,却对插足别人家庭的女主角姚宓如此推崇喜爱呢,还不惜污蔑男主角端庄大方美丽优雅留学欧美的妻子杜丽琳多么俗气,因为姚宓的原型就是她一生未婚中年自杀的八妹杨必啊。杨必翻译过《名利场》,早年和同在复旦外文系教书的某个教授是情人关系,后来人家重新回到了自己妻子身边,特殊十年时候倆夫妇还自杀了,我们痴情的杨必也跟着情人自杀了,杨绛这是在小说里替她没有上位的小三妹妹圆梦呢,至于杜丽琳的原型,从身世到外貌气质,都像极了钱钟书年轻时候求而不得的燕京大学校花赵萝蕤(也是杨绛在清华研究院的同学,不过赵萝蕤研究生毕业了并且进一步到美国深造读出了博士学位,而杨绛因为要陪钱钟书出国留学做陪读太太,只是研究生肄业),在写任何小说都有原型人物上面,钱钟书杨绛真不愧是恩爱夫妻啊。

(钱钟书心中的白月光赵萝蕤弹钢琴的背影)

7.写《镜中人》一文各种描绘家里用了十一年的命运坎坷的保姆的外貌,虽说缺啥想啥,因为杨绛最缺的就是美貌,所以她攻击别人外貌也不是一回两回了,这篇文章根本不算啥,关键是,我觉得里面每一处描绘都像在写她自己,这里面的外貌描写大家看看,再对照一下我文里杨绛的照片,很有喜剧效果哦。她还说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我们的杨绛奶奶总是那么爱引用挚爱的夫君的名言),如果保姆丑是属实的,那她何苦对自己那么残忍,就像钱钟书对自己那么残忍呢?最逗的就是一句“婢学夫人”了,杨绛应该知道新中国都成立那么多年了吧,她哪来那么深的等级观念?






8.杨绛对于底层人民的恶意可不是只有《镜中人》一文,如她写的《记钱钟书与围城》中写到的钱钟书奶妈,因为人家死了丈夫和儿子,就是现成的好奶妈?我也是震惊了!穷人真是活该命苦啊,死了丈夫儿子才能做个好奶妈,好没有牵挂全身心伺候小主人钱钟书吗?这是人说的话吗?她到底哪来的优越感?哪来这么大的对底层人民的恶意?她死了丈夫女儿就是“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别人死了丈夫儿子就不配悲伤,还是现成的好奶妈?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对,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那篇选入教材的《老王》也是同样这个调调,老王对杨绛家有大恩,她就是这样形容恩人的?说他像棺材里倒出来的死尸?她到底是文笔太差还是心肠恶毒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9.也许是杨绛自己的婚姻太不幸福了,长久扭曲下她已经对任何情侣都口不择言了,如下图某个网友摘抄的杨绛两篇文章的部分截图,把别人又是比作苍蝇又是比作虫的,她就那么不喜欢把别人当人,那她自己是什么?第二处这个方五妹也是她家的保姆之一,做杨绛家的保姆真的太不幸了,当劳动力被剥削,还要被主人不当人看,在文章里各种羞辱,也许毛主席的做法是对的,就该让这种知识分子到乡下劳动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好好改造一下他们的思想!

10.杨绛对于虚拟的文学人物当然也不会口下留德,她在文学研究所研究了这些年,当然是有研究成果的,除了研究出张爱玲笔下的主角都是性饥渴,还研究出林妹妹有一双招徕男人的眼睛,活脱脱是王夫人那个腔调:这都是哪来的骚浪蹄子,好好的爷们儿都让你们挑唆坏了。终于明白贾宝玉口中的死鱼眼是怎么来的了。

综上所述,无论是杨绛本人还是她的《我们仨二者都被严重过誉了。

《我们仨》这样文笔堪称很一般的回忆录,要不是大众出于对钱钟书私生活的好奇,能卖出一千万册这样的天文数字?简直是图书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典型代表!总而言之,这书就是毫无文笔的流水账,是杨绛用来卖惨立人设装淡定,实则炫耀她高于芸芸众生的优越感的装逼大作,某位网友觉得它又可以叫《民国装逼指南之钱杨氏无处安放的优越感》,凡尔赛文学的经典范本哦! ​

至于她家两任空气一样不存在的女婿,我也觉得很无辜啊!

杨绛曾在《干校六记》提了第一任女婿,但居然把女婿的名字都写错了,女婿生前同学出来愤慨地指正,还被她狡辩这是钱钟书给女婿起的别名!我都头一次知道丈人还有资格给女婿起别名的,到底书香门第规矩多,只是改了名也不属于“我们仨”的范畴,只是因为他家太穷,真的很心酸啊!

(第一任女婿的生平)

《我们仨》倒是提了第二任女婿,但全名都没提,只提了一次老伟(全名是杨伟成),这实在是太一言难尽的家庭关系。也许杨绛看不起女婿的出身吧,如果女婿是什么高门大户的红二代官二代,她完全可以把书名改成《我们四》甚至《我们五》的,你们信不?

随便举例一个书中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方:

凡尔赛文学的鼻祖杨绛奶奶的文笔我们来欣赏一下,在英伦吃早餐没啥稀罕,你看她曾经的房东居然只提供牛奶给他们,太没眼力界了,不知道这是中国未来的文化昆仑及他的陪读太太吗?关键是人家喝的是牛奶红茶,而我们左右脚都分不清,坐个公交车能磕掉门牙的钟书君,堂堂的社科院副院长,副部级官员啊,天天做牛奶红茶端到床上给老婆喝啊,你们谁家老公做得到?

而且我一直纳闷钱钟书大师的家务能力到底如何,还是按需变幻莫测:当杨绛需要夸自己贤惠钱钟书离不开她的时候,钱大师左右脚都分不清,在老婆坐月子的时候哪哪都闯祸;当需要秀恩爱的时候,钟书君又突然对做家务无师自通起来,会伺候老婆月子,会天天给爱妻做早餐(还是洋气的英式早餐哦)并且送到床上。

更加值得回味的是,一个立顿茶包都让我们杨绛奶奶喝出了82年拉菲的赶脚,回国后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居然用中国的三种红茶叶调制出了立顿茶包,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让你一分钟回到英国贵族的生活方式,你值得拥有。


红茶倒只是小事,不过钱钟书杨绛明明得偿所愿登上了高位,能不能不要像下文这么吹嘘自己并且这样揣测别人?

下文杨绛的意思是:钟书并不想当社科院副院长这个劳什子官,副部级哪能啦,我们是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可是上峰胡乔木同志一定要他当,我们辞来辞去辞不掉,只能勉为其难当一下了,据说这个杨绛念念不忘要黑一把的另外一个副院长人选是季羡林哦!(季羡林大师此时不知道打了多少个喷嚏,啧啧啧)


为了突出她才是钱钟书生命中的唯一,她对钱钟书的父母,也就是她的公婆,还有小叔子们也是各种话里有话,大概当年公婆颇为看不上她。如下图,钱钟书带着女儿去武汉探望自己的父母,就说他们吃不好睡不好,不知道的还以为武汉是什么山沟沟里呢!

因为钱钟书公婆不喜欢她这个大儿媳妇,顺便也不怎么喜欢大儿子钱钟书,特别偏爱小儿子和小儿生的孙子,杨绛也是各种酸溜溜,这次写小叔子一家终于到缅甸去了,轮到钱钟书做公公最疼的儿子了。

最搞笑的是,杨绛一边在《漫谈红楼》里黑林黛玉长着一双招徕男人的眼睛,一边东施效颦林妹妹的经典桥段,她照照镜子好吗?林妹妹是人人都能自比的吗?


她这写的阴阳怪气的春秋笔法,真是让人不堪卒读,我都想给钱钟书打抱不平一回了,男人生前给了她地位待遇,凭啥死了之后被她这么贬低婆家? 她说娘家阔绰,怼婆家寒素,说男人蠢到左右都不分,家里啥事不会干......钱钟书在上世纪40年代跟杨绛分居很长时间,去了昆明和湖南,一个人也活得好好的,并没饿死冻死,杨绛怎么就矫情得好像她是男人的救世主一样?她忘记是婆家出钱给她去做陪读太太的了吗?要不然她只能留守在国内伺候公婆。她这样子也是没谁了!当然了,我们虚荣心过甚的杨老太太一定会强调她是留学的,要问留学的成绩单和学位证书,对不起,真没有啊,人家只有一张在国外大学图书馆看书的照片,请不要深究啦!


我估计很多杨绛粉都没有认真阅读过文本,她的回忆录《我们仨》实在太多一言难尽的地方了,这一页从她女儿的视角写了一个偷情的邻居,可能沦陷区的生活实在太无聊,多年后杨绛还对这些三俗话题念念不忘!真担心她女儿的家教!杨绛还各种明示暗示婆家偏心眼重男轻女,婆婆只喜欢顽劣的男孙,却对她生的美貌才华智慧兼备的孙女熟视无睹。

要我说呀,也别怨恨婆婆瞧不上你女儿了。一个才三岁的孩子,被娘教的从小就知道观察邻居奸情,还美其名曰“格物致知”,你让书香门第出身的老太太怎么喜欢这种儿媳教出来的被带歪了的孩子?不过杨绛可不这么认为,颇为自己女儿的聪明洋洋得意。


但全书也不是只知道炫耀,人家杨绛奶奶立人设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一边凡尔赛一边委屈,卖美强惨人设,她在回忆录一边强调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他们家已经分到了四个房间的大房子,钱钟书还能凭借翻译毛选的特殊身份带妻女去只有外国专家才能去的饭店,一边又矫情地说我们是清寒的知识分子,一辈子流离失所到老了才有定居之处(副部长楼哦,啧啧啧!)


当然了,杨绛的过誉除了她热衷于写回忆录打造人设和广大文化层次不高的伪文青的跟风追捧,最关键的是上头有人。

钱钟书就是靠同为清华校友的乔木先生得到了翻译最高领导的文选和领袖诗词的机会的,后来杨绛又写了《干校六记》,自说自话地当起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广大知识分子的代表(实际上钱钟书杨绛在特殊十年期间并未吃苦,除了象征性去了干校一阵子,其他时间都好好的,还殴打咬伤了邻居林非夫妇),说虽然十年动乱如何如何,但乌云总镶着金边,这在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大行其道的当时,简直就是深得上层欢喜的一道清流,乔木同志评价该书“哀而不怨”,为这书和他们一家定了性,从此杨绛开始涂脂抹粉,准备走上人生巅峰了。

(杨绛在《干校六记》的自述,吃的住的用的都不差,受什么委屈了?她是家破人亡了?还是女儿下乡一去不返被迫嫁给当地农民光棍了?倒是在十年浩劫像泼妇一样地把邻居打了咬了,还一副全天下的委屈都让他们一家人受了的德行,她有啥资格哀而不怨?她配吗?配吗?)

当然了,她的人生顶峰是在丈夫女儿都去世后,连最熟悉内情的人都走了,再也没人阻挡她写回忆录了,那就可劲写,她说自己是古往今来第一美女才女,还拥有了天下人最羡慕的爱情婚姻家庭,她回忆录的总腔调就是:我们一家三口才是世界上最聪明美丽高贵的人,至于其他人嘛,哼哼!


(这犀利的眼神,从年轻到老就没变过啊!)

她后半辈子热衷于写回忆录立人设,除了要实现自己熊熊燃烧的玛丽苏之心,最大的动力就是要推翻大家对她是《围城》里精明市侩俗气刻薄心机套路男人的孙柔嘉的揣测。

但杨绛和孙柔嘉又实在太像了,举几个例子:

杨绛有一个很强势的姑妈杨荫榆 孙柔嘉也有一个很强势的姑妈。

杨绛的爹对亲家说 我培养女儿做了大学生,不是给你们钱家做老妈子的;孙柔嘉和方鸿渐吵架也说,我堂堂大学生,不是来给你们家做老妈子的。

方鸿渐腹诽岳父表面上和孙柔嘉父慈女孝,孙柔嘉在信件里爸爸妈妈叫的亲热,实际上对女儿教育并不肯多出钱,极度重男轻女;杨绛一边吹嘘她爸爸在众多儿女里最爱她,但实际上娘家也不给她出留学费用,以至于心高气傲的她要沦落到婆家出钱去做陪读太太。

孙柔嘉对公婆小叔子妯娌诸多意见,杨绛也是回忆录里各种明里暗里损婆家穷,是破落户,偏心小叔子,不喜欢她的女儿。

《围城》里面有一个片段,孙柔嘉受了苏文纨的刺激之后和方鸿渐吵架,后来不知怎么俩人矛头都转向了苏文纨,对她一通讽刺糟践,然后就和好了……钱钟书杨绛也是,虽然平时是出了名的一对鸡飞狗跳的怨偶,可是一起在背后编排造谣辱骂同事的时候还是很有共同语言的,如果是和邻居打架,那一个拿棍子打人,一个拿嘴巴咬人,更是配合的无比默契,矛头一致对外,以至于他们的cp粉经常造谣钱钟书为了维护妻女不惜拼了老命和凶恶的邻居干架!

诸位看官,你们说是不是一一对应啊?难怪孙柔嘉是杨绛一辈子的心魔,《我们仨》的主题就是,老娘不是孙柔嘉,我和老钱好着呢!

但有时候我又怀疑她写回忆录是来黑钱钟书报复他的,谁让老头子写了一个她毕生最讨厌的孙柔嘉呢。比方说这个网友说到的这段,我后来一查,确有其事。

而且还不止一次类似的事件,所以说杨绛就是一边立清高淡泊优雅人设,但她小市民家庭出身和很差的家教又不自觉让她露出底色,但最糟糕的还是蠢而不自知,居然写在回忆录里,不知道内情的还以为她是来高端黑自己家人的。所以钱钟书生前不让她写回忆录太正确了,他太知道老婆是个啥样的人。还有一个片段,是钱钟书一家三口和老丈人住在亲戚家里寄人篱下,亲戚婆媳吵架,钱钟书津津有味去偷听,回来学舌给杨绛和她爹听,他们一家子居然还听得还带劲,并且再次被杨绛写到书里,当作他们一家三口生活的温馨片段,妈呀,太辣眼睛了。杨绛这人是不是三观和其他人不一样?连什么是有教养都不知道?要么就是因为钱钟书把她写的太像孙柔嘉,她暗搓搓在回忆录报复老头子抹黑他形象?




(感觉钱钟书在地下快按耐不住了)

杨绛奶奶真不愧文坛长青树,百岁影后,演技之佳,别说骗了不少路人了,差点把自己都骗过去了,若没有看过照片,总觉得我们的杨绛奶奶必然是一位赛过林徽因阮玲玉周璇的大美人,实际上呢?

下面每张合照里剪头所指就是我们最美丽的杨绛奶奶,人群里最靓的那个崽,就是这样的她,据她老人家回忆,让钱钟书一见钟情,让清华七十多个男生追她,让费孝通到老还念念不忘,你们相信吗?反正我是信了,你们信不?




每次看到杨粉津津乐道的杨绛如何拒绝费孝通我就很无语!

一个美女年轻时很多人追,稍微自恋点,都可以接受,甚至跟不同男性有点第四类情感,也可以接受;但如果一个老人,不管她美不美,到了晚年,说自己年轻时很多人追,还一再表示某人终生爱恋自己,而自己明确拒绝,我会觉得很违和,这种老人,也算为老不尊了吧,除了一家之言,有别的证据证明她的话么? ​​​

我说的就是杨绛这位老白莲,吹自己年轻时候有72个男生追,到老了,还要造谣丧偶的费孝通对自己念念不忘,就算大家能忽视你那张无论年轻还是年老都不能直视的脸,相信你吹的牛皮,你能对比你去世早的人多一点尊重么?欺负死人不会说话从而垄断话语权是最下滥的事情了,这事儿梁思成那个不要脸的后妻——爬床保姆林洙也干过,这吃相着实难看了点。

费孝通不过是好心去看望一下死了老公的老朋友,就被杨绛自己YY男人对她有想法,活像过去村口的寡妇看哪个从她家门前走过的男人都是对她有想法,忙不迭要做出一副贞洁列妇状,表示不从,老娘守身如玉!杨老太太,年纪一大把了,请自重吧!费孝通一直对两任太太情深义重,怎么就看上她了?怪不得费孝通先生说杨绛到老了都看不开,这是怎样深的执念啊!

(看看人家费老和原配妻子,一对燕京大学高材生的结婚照片,人家有什么理由对无盐女杨绛一辈子念念不忘,倒是对死在山区考察的爱妻真的怀念了一辈子)

这不禁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清末题材的电视剧,剧中某个老头子得意洋洋自己老娘得了个贞节牌坊,死对头讽刺他,那是你娘丑,守节没啥大不了的!所以貌美主动守节和貌丑被动守节根本是两回事,杨绛显然就属于后一种!

曾经也有记者追着问唐晓芙是谁? 杨绛也故作娇羞状期待男人说是她。但是钱钟书很刚,咬牙不认,最后挤出个dream girl,太不容易了,在悍妇的统治下有个言论自由不容易啊!

老钱腹诽,老子都差明着说你就是孙柔嘉了,心里有点数好吗?我心里的唐晓芙是那个燕京校花赵萝蕤啊! ​有你什么事儿吗?做人要有自知之明!

还是有个网友说的妙

杨绛本人的真实人生全在《围城》的孙柔嘉身上得以体现,而《我们仨》这本书显然又用力过猛!

某次看到豆瓣矫情文青凹造型,忍不住和好友吐槽,她说,《我们仨》这本书分明应该和《围城》搭配着看,男人对婚姻和两性关系的嘲讽、挖苦、幻灭,女人对婚姻家庭的粉饰、吹嘘、意淫,这样看起来,这俩口子真是神仙伉俪,天作之合!

要我说,也不是每个婚姻不幸福的女人都像杨绛那么喜欢意淫虚构不存在的幸福,杨绛也算被老公嫌弃的黄脸婆里最矫情虚荣的古往今来头一份了,《我们仨》里的每一句假话,都有《围城》里赤裸裸的现实左右开弓对她啪啪打脸,所以杨绛要在《围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爆得大名后,在后记写了一篇《记钱钟书与围城》,试图以作家他老婆的身份垄断对小说的解释权,并且此地无银三百两地告诉大家,我不是孙柔嘉!最后在结尾加一句欲盖弥彰不打自招的话:钱钟书写的都是捏造,我写的才是事实!


因为《我们仨》的畅销走红,让老玛丽苏尝到了甜头,于是又一本大作当当当诞生了!《我们仨》是从杨绛和钱钟书的婚姻生活开始自夸的,但下面这本书则从杨绛一出生就开始自夸了,不忍直视。

《听杨绛谈往事》这本书堪称比《我们仨》更加凡尔赛的存在,该书由杨绛口述,吴宓那大逆不道的不孝女吴学昭执笔。(说起这位吴学昭,那也是个奇葩,曾经做过清华校长蒋南翔的姘头,后来上位做了填房,十年浩劫时期也是整人斗人一把好手,年轻时候各种唾弃批斗自己的父亲吴宓,后来吴宓翻红了,各种以父亲代言人的名义上窜下跳,吴宓和钱钟书因为钱钟书种种举动早已经师生失和,吴学昭倒是和钱钟书家里那个不省心的戏精遗孀杨绛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果然守寡的老女人一空虚寂寞冷就容易搞事情)

开头才看了两页就看到了杨绛老太太无孔不入的玛丽苏自恋之心,整本书都在描述我最美丽(图一带你认识有清华72个男生追的杨绛玉雪可爱的小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岳云鹏婴儿版),出身最高贵,连接生费都比所有兄弟姐妹加起来的贵,虽然我排行老四又是女孩,但我其他兄弟姐妹都是出生在无锡乡下的,只有我出生在高贵的京城,不是独生女,胜似独生女,虽然我还是个矮棒槌,可是爹莫名其妙就是最疼我,连给我唱的催眠曲都是日本的歌谣,洋气的不得了,我爹妈最恩爱……

后面应该还会有我最爱学习,成绩最好,学校里属我最清新动人,最多男生追求我,可是老娘看不上那些俗人,人群里只看中了那个世界上最聪明的钱钟书,生下了世界上最可爱动人的baby。

你们先感受一下!


看该书的其他部分也是实在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就说这两页吧,一个“婢学夫人”就让我想起她在《镜中人》一文里如何千方百计地对家里的保姆进行外貌羞辱,保姆阿姨学她烫发,她就破口大骂人家是“婢学夫人”,都新中国了,她哪来的阶级优越感和对劳动人民那么深的恶意?脑子有病吧?觉得自己多高贵?

至于钱瑗公派留学这事就更值得说道了,她以四十多岁高龄能去英国留学本来就是靠做社科院副院长的老子钱钟书开后门,她不仅资质不行,百分之百复刻了老娘的外貌和智商(通俗点说就是和她娘一样的丑和蠢),大学时候成绩垫底,而且本科根本学的是俄语,如何碾压其他有良好英文功底的竞争对手获得公派留学的名额,真是有个好爹胜过一切。

好不容易去了英国,杨绛还要给蠢货女儿挽尊,明明是她太笨不思进取读不出学位,非要说成不在意学位,国家派你公费留学难道是送你去旅游的吗?这好算严重浪费公共资源了吧!

真是有实力想去留学的人轮不到,蠢的人有机会不珍惜,这世界就是那么不公平!


看下图杨绛这个履历一定是来搞笑的,杨绛虽然言必谈清华,可是她既没有在清华获得任何学位,也不曾在清华做出过任何学术成果,大概唯一在清华就读的成功业绩,就是以自己的中下之姿套路了家庭出身、才华、样貌都不知道比自己高出几个段位的钱钟书,也难怪对清华念念不忘。为了怕男人跑路,自己的研究生学位没读出来,就急吼吼地跟钱钟书出国做陪读太太去了,美其名曰为了爱做牺牲。她之于钱钟书和钱家,分明是高攀,还要喊着自己下嫁!自己家穷的留学学费都出不起,还要靠婆家养,居然还吹娘家阔,说婆家穷。所以家境不错又有儿子的女士也要注意了,千万别让儿子在学校就被这类女的套路去了,要不然娶杨绛这么个得了便宜还到处诋毁婆家的儿媳妇进门,偏偏控制欲强的要命,哭都来不及!

最后放一篇分析杨绛为何爆得大名的文章









最后再说一个《我们仨》的幕后推手的八卦吧

三联出版社的董秀玉和沈昌文一手策划了《我们仨》的出版和营销,但他们到底是什么牛鬼蛇神呢,一个董秀玉在活字文化事件中(可以去百度或者豆瓣搜索一下,资深老编辑剥夺年轻编辑的著作权和署名权,还用种种方式恐吓对方,让对方在出版业举步维艰)的嘴脸已经够难看,另外一个沈昌文居然还伪造学历冒充大学生,这大概就是他们积极出版杨绛的书,和她惺惺相惜共情的基础吧!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过誉谈不上,毕竟两位都算耆宿。但能一贯地读出狡猾来,心中隐隐难受,那么聪明的一对儿冰雪玉人,如果攻克核潜艇静音难题,或者空间站碎片防护,肯定比别人高明。

所以,人生啊,我会莫名其妙地会感慨顾廷龙有子顾诵芬,邓石如有重孙邓稼先之类的故事。

越来越老,就越像个故事会了,这就是历史数据积累的负面效果。


user avatar   hkhiuhiuhoihjpoj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钱钟书去世得早,杨绛活得久,他们的故事都靠她编。钱钟书被初恋女神拒绝后,杨绛倒追倒贴钱钟书。钱钟书遗言是明确写了不准为他写传,杨绛还是为了虚荣心违背了。

杨绛翻译的作品是业界认为最差版本。对女儿不好对男人倒是围着转,丑女多作怪就是她,还喜欢自吹自擂,《我们仨》里吹嘘自己在清华被70多个男生追过。你信吗?她长这样:

而且她本科考不上清华只是一极其普通的大学毕业,研究生清华肄业,心思不在学术上没法研究生毕业,至今没有研究生学位。


user avatar   wei-pi-pi-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女真人和原辽东军为主的重甲步兵(包括各种工程兵,像推盾车的)、重甲骑兵。

以蒙古人为主的冷兵器轻骑兵。

以三顺王(孔、尚、耿)军队、佟氏武装为主的汉军重炮兵。

以原辽东军火器兵为主的火器营。

全员重甲,全员骑马机动。

1、后金军的甲胄、装束、武器,与大明辽东军基本一样,这个之前我科普过,这里不再赘述。

后金、清军在关外推行剃发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战场识别。不然两边打起来,都不知道该砍谁。

2、明军的红衣炮是找葡萄牙人代工的,后金(清)军的红衣炮,才是国产的。后金的铸炮技术,原胜于同时期的明军。

明军的红衣炮,都是从澳门运过来的,后金第一次入关的时候,葡萄牙人将红衣炮运到涿州,发现了后金骑兵,葡萄牙人死活不往前走了。这时,被崇祯打为阉党的冯铨主动出资,招募家丁、乡勇,这才把这些炮运到了北京。

明军装备的红衣炮少得可怜,松锦大战中,十几万明军装备的红衣炮不足二十门,而同时期清军一年就可以造六十门。

下面为松锦大战之后,清军缴获的明军火器。

松山之战,获红夷炮5门,发熕炮2门,大将军炮146门,二将军炮737门,三将军炮1237门,行营炮200门,佛郎机33门;

锦州之战,获红夷炮7门,发熕炮1门,子母炮3门,大将军炮18门,二将军炮147门,三将军炮176门,行营炮33门,佛郎机12门;

塔山之战,获缴获红夷炮1门,发熕炮2门,大小将军炮409门,佛郎机37门;

杏山之战,获红夷炮2门,大将军炮6门,二将军炮122门,行营炮182门,佛郎机65门。

清军共缴获大小火炮3583门,其中红衣炮仅15门,佛郎机也只有百余门,其他大多数火炮都质量低劣,不堪使用。

说说后金将红衣炮国产化的过程。

孔有德投降,他在登州跟着孙元化打过工,孙元化是火炮专家,所以孔有德的几个部下,像王天相与金世祥也学习了不少火炮知识,对原理、架构都很精通,结构制造就没有问题。

然后需要解决的就是制作工艺。当时后金军中有一名汉族工匠刘汉,他精通冶铁技术,以复杂的退火、淬火程序处理火炮的不同部位,造出的铁炮接近钢炮的水准,质量已超越欧洲同时期水平。

崇祯四年,后金成功仿制了明朝的红夷炮,因满人对“夷”犯忌讳,故改称“红衣大炮”,定名“天佑助威大将军”。相较明朝的红夷炮,后金版的炮架先进,高低角可调,转向也方便,并有瞄准装置。

皇太极在八旗军设置新营“重炮军”,满语为乌真超哈,汉旗军都统佟养性任总兵官,曹振彦任教官,开始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重炮兵。

3、入关初期的清军,从人员构成上来说,是吴三桂辽东军(4万,打完李自成后约2万)+三顺王辽东军(1万)+佟氏兄弟手下零散投降的辽东军(1万)+祖大寿系辽东军(1万)+建州女真本部(2万)+努尔哈赤、皇太极掳掠的东北索伦诸部壮丁(1万)+漠南蒙古军(3万)。

以上人数为估算值,但误差不会太大,合计约11万人,原辽东军占了约半数,这就是入关前后清军的全部家当。

入关后,姜瓖的宣大军8万、河南地主武装约10万、南明江北四镇23万、左梦庚部(左良玉之子)约8万,先后投降清军。

这才让清军有了绝对的兵力优势。

而后期抵抗清军的,湖南何腾蛟,主力为原李自成大顺军的李过、高一功部;东南郑成功,主力为原海盗集团;西南孙可望、李定国,主力为原张献忠的大西军。

基本就这么个情况。


说明一下。

辽东军所谓的“军事地主制度”,就是明朝的卫所制度,即军籍即户籍,平常当地主,打仗的时候每户抽丁上阵,打仗→抢人、抢地盘→分地、种地。

努尔哈赤把这一套学来,搞出了八旗。

在清军入关前,关外最大的三股地主势力,即为吴襄系(辽西走廊南侧)、毛文龙系(辽宁半岛沿海)和祖大寿系(辽西走廊北侧)。在清军入关时,这三大系都给清军打工了,你说这得分多少地。

有很多朋友会说,人家毛文龙就占着个皮岛,怎么成地主了?

其实呢,在毛文龙死之前,东江所控制的地域甚至要大于明军在关外控制的地盘,请看下图:

图中深红色部分,即为毛文龙屯过田的地方。

所以,满洲不等于女真,八旗更不等于女真,它是一种满、蒙、汉相结合的军事贵族团体。

八旗军的主力,就是辽东军+爱新觉罗宗室+北方来的野人女真、海西女真+漠南蒙古。

上文所谓“祖大寿系”,并不是祖大寿一个人,而是一个利益集团,简单列一下辽东军投降后金军的情况。

李永芳,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游击,带500人投降;投降后金后授三等总兵官。

这位仁兄有点意思,明明是一个地道的汉人,投降后却处处满洲化,最典型的就是给他的儿子起名,请看:

三儿子,李·刚阿泰,后官至宣府总兵;四儿子李·哈什库;五儿子李·巴颜,一个汉人,官至正蓝旗二把手,后封一等昭信伯;六儿子李·呼图礼;七儿子李·胡拜;八儿子李·克胜额;九儿子李·克德。

个性不?

孙得功,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游击,开广宁城投降;投降后后金封爵封三等梅勒章京。

石廷柱,瓜尔佳氏,汉化满族人,投降前为关宁军广宁卫守备,协助孙得功开广宁城投降;后历任昂邦章京、总兵官、镶红旗汉军固山额真、镇海将军,因战功卓著,死后追封太子太傅。

金砺,汉族,投降前为辽东军武堡都司,协助孙得功开广宁城投降;投降后金后战功卓著,官至川陕总督,加太子太保,授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孔有德,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参将,带3000人投降;投降后初封恭顺王,后改封定南王,顺治九年因被李定国击败,自焚而死。清廷破格予以厚葬,并追谥为武壮。

耿仲明,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参将,带3000人投降;投降后初封怀顺王,后改封靖南王。顺治六年,因其私藏逃人,多尔衮追查不休,耿仲明畏罪自缢于进军广东途中的江西吉安。

尚可喜,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副将,带军民万余人投降;投降后初封智顺王,后改封平南王。康熙十五年被其子尚之信逼迫而死。

祖大寿,汉族,李成梁管家祖承训之子,李家衰落后辽东最大的地主家族,吴三桂之娘舅。投降前为大明辽东军总兵,先是被围大凌河投降,再是被围锦州投降。投降后授汉军正黄旗总兵,跟随清军入关。

祖大乐,汉族,祖大寿之堂弟,投降前为关宁军副将,松锦之战后投降;投降后无记载。

祖大弼,汉族,祖承训次子,祖大寿之弟,投降前为关宁军副将,松锦之战后投降;顺治时授散秩内大臣,隶属汉军镶黄旗。

祖泽远,汉族,祖大寿从子,投降前为关宁参将,松锦之战后投降;投降后战功卓著,官至湖广四川总督,一个人管半个南方,爵位为得世职一等阿达哈哈番。

祖可法,汉族,祖大寿养子,大凌河之战中作为祖大寿的人质被扣在后金营中,祖大寿降而复叛后归降后金。皇太极对其信任有加,授汉军正黄旗副都统。后跟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关,战功卓著,封为左都督,充任镇守湖广的总兵。

祖泽润,汉族,祖大寿从子,投降前为大明锦州副将;投降后战功卓著,为汉军正黄旗固山额真。

吴三凤,汉族,吴三桂长兄,投降前为辽东军参将,大凌河之战后投降;

张存仁,汉族,投降前为辽东军副将,大凌河之战后投降;投降后因其文武兼备,备受多尔衮赏识,先后任兵部尚书、直隶三省总督,爵位为一等精奇尼哈番。

洪承畴,不介绍了;吴三桂,不介绍了。

东北黑龙江流域的索伦诸部,也是八旗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雅克萨原住民,达斡尔族博穆博果尔叛逃,皇太极北伐,一次性抢回来近5000人;

尼布楚原住民,茂明安蒙古人,一千余户南下,加入后金;

索尼的赫舍里氏、沙尔虎达的瓜尔佳氏等等,之前都不是建州女真,都是从北边过来的。

真正的建州女真,能凑出一万壮丁,就顶天了。


user avatar   chu-li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微博上有个lsp博主问:为什么每次做春梦都是在快要进入正题的时候就醒了?

有条评论说:系统无法加载未缓存文件

来着画画的花椰菜

我觉得元宇宙也是,在人类未真正踏入星辰大海之前,元宇宙根本做不到完全模拟真实的宇宙。

在硬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提出元宇宙的概念,基本上可以和骗投资人的钱画等号。

而且在元宇宙中完全有可能出现《赡养人类》中哥哥文明的“终产者”,里面有一切的物品都需要用户付费体验

注意! 是体验而非获得所有权

甲可能因为需要续费才能继续使用他三个星期前刚换的发型

乙会遇到像《黑镜》中“两万五千英里”的主角一样在因为没钱屏蔽广告而吵闹里入眠的窘境。

总有人宁可在狭小破旧的飞船中忍受将他的尿液循环了上百遍的饮用水和吃腻了的食物,也不愿在虚假的世界中拥有整个宇宙。

向往自由的鸟儿是关不住的




  

相关话题

  小说《1984》里的双重思想有什么用? 
  有没有比较好的政治、官场的小说、电影、电视剧? 
  末世小说里,什么情况下人类会对有异能的人动手? 
  为啥网络小说这么喜欢分段,甚至段末用逗号? 
  有哪些像三体社会学、李狗嗨法学、天才疯子心理学、货币战争经济学、魔圆哲学、黑塔利亚历史学这样的搭配? 
  文坛有哪些优秀的武侠小说作家?各有什么代表作? 
  为何中国的书籍改为横行排版?日本书籍为何坚持竖列排版? 
  用网络小说的所有智障桥段写一部小说会怎么样? 
  以 “孟婆说我盛汤姿势不对” 开头写一篇作文? 
  为了阻止改编权被平台乱卖,网文作者选择停更。作者和平台的权益应该如何划分? 

前一个讨论
螺蛳粉品牌「好欢螺」回应顾客吃到虫卵称「商业诋毁时有发生,将核查依法维权」,若属实造谣者会面临什么?
下一个讨论
现在的中国汉族人和东汉时期汉族人长的一样么?





© 2024-05-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