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二战时德军比美军强? 第1页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打开突破口时,选择的攻击对象是罗马尼亚军。

志愿军在进行战役突破时,选定的对象一定是韩军。

而德军在西线进行孤注一掷式的最后一搏时。突破对象选的是哪国军队呢?

————美军。。。。。。

不选英军,不选法军,选的是美军。。。。。


user avatar   chen-zheng-ce-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的动机很明显,故作疑惑地抛出一个问题,然后坐等一场在“国力决定一切”统一战线下的对“德棍”肆意嘲讽的狂欢。

请题主先阐明以下问题:什么叫a军队比b军队强?

这压根就是一个zz问题,比问马云和马化腾谁牛逼nc一万倍,但吵起架来主要分为以下派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频道上撕逼,着实清奇):

1、单兵派,强调人种、人力资本、民族精神。这种夹杂着不少思想不正常的人。

2、技术派。喜欢扒拉武器数据,相对客观,但有点偏。

3、军队体制派/指挥能力派,比较看重纯军事问题中的软因素。

4、战绩流,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严格战绩流,只用既定战绩来说明问题;二是控制变量流,喜欢做一些奇奇怪怪的假设。

5、综合国力派,美利坚军队天下第一,我丢炸弹都能把欧洲炸平(总统做这种脑残决定真不怕自由的人们攻占白宫吗)

下面这段话会有一种地命海心的感觉(给电影写影评不需要有导演从业经历,大谈世界杯的人大都也没进过校队)

在我看来,用综合国力来解释军队强弱没有任何意义,经济的发展是漫长玄妙的过程,军队建设(尤其是软因素建设)周期却短得多。动辄搬出综合国力的人,只是把懒得思考的复杂问题,用一个更加复杂的、更加难以操作的笼统概念敷衍过去。

据我观察,不少综合国力派也就会拿出几个产能数据;倒是某些不懂后勤不懂生产力的小学生,经常分享出些军事干货。作为一个军盲和金融小白,我当然喜欢拿出干货拿出逻辑的爱好者,而不是那些用国力二字否定别人一切想法的大佬,即使看上去前者片面后者全面。

诚然,单兵素养指挥能力武器技术等都只是军队战斗力的一个侧面,但正因为只是一个侧面,这些细分话题才变得易于分析。比如,单兵素质高不能保证打赢战争,但在给定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提高单兵能力总没有坏处,而且具有可行性,如战前德军官兵训练。单纯的军事中的方方面面,有点类似于管理学或者工程学,比经济学要微观得多,也成熟的多。

综合国力呢?抱歉,几亿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可不像几百万的军队那么容易管理;生产力的全面提高,可不像研制出一个满足军队需要的武器那样迅速。大萧条过了一百年,宏观经济学也没给出让经济迅速增长的方法,甚至没给出让经济稳定增长的方法。

至于更加难以界定的战争潜力,那还得牵扯到zz机制问题。(别以为一打仗一动员老百姓都自动变成机器人了,你编个程序国民经济就成了完美的计划经济了)

退一步说,就算国力宇宙第一,如果采取更有效军队管理,选择更适合的装备,能不能少死几个大头兵?能不能少浪费些物资资源?

最后还是想表示,军力国力压根连个定义都没有,更别说对比。就算我告诉你在某游戏里美国工业指数100单兵指数80,德国工业指数80单兵指数85,你能说美军强还是德军强?

历史是用来学习思考的,不是用来发奖牌的。


user avatar   hei-jia-tai-b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陆军吧,不说海军空军,只就着题意写陆军
有问德国这么厉害怎么就输了的,知乎上有很多相关回答,不要来这里问我


除了1945年,德军还真就普遍比美军强,首先从1943年来,跟美军交手的德陆军就不是最精锐的德军,多数精锐的德军都在41-42-43-44年的东线打的差不多了,1943年德军一些部队的素质就开始降低了,新成立的部队也一般,因为训练时间缩短了,兵员质量也差了。

在欧战中,美国人取得的一切战果,跟东线苏德战场相比都是相形见绌的……

注意一个事,二战德军一共死亡失踪军人540万人,其中死于东线的为417万,死于其他战线的只有113万,也就是说

波兰+40年西欧战役+北非+大西洋海空战+英美战略轰炸+巴尔干游击战+法国游击战+盟军反攻等等等一系列事件,6年下来加一起的杀敌数也就东线战场的4分之1多点

―――――――――――――――――――
德国从19世纪开始不断打仗,普法战争,普丹战争又是普奥战争又是一战,本身就已经是个陆战强国,军事家和理论家也多,比如沙恩霍斯特、布吕歇尔、克劳塞维茨、老毛奇、鲁登道夫、马肯森、施利芬、兴登堡:德国的军事制度、军事思想和参谋制度也被多国所学习:


美国历史上就没打过正经的大兵团战斗,几乎没有运动战经验,一战美国陆军参战前只有17万人,当年决定参战后招兵买马,送到欧洲去让英法军人教导,到了实战已经是1917年底,当时首批形成战斗力的只有4个师:(1、2、26、42师),到了1918年8月才组建美国第1个集团军,1918年夏开始也打了几场大战(都是阵地战,莽就行了)那时西线德军也不太行了,战后美国德国都裁军:

美德20年代陆军兵力都差不多,甚至美国还要多一点,但德军保留的10万陆军都是一战精锐,很多二战名将这个时候都是参谋、营长团长级别的,比如古德里安1935年就是个汽车营长,德国军人服役时间也有所延长(军官25年,士兵12年),美国裁军则没有多少老军人了,这时美德就拉开差距了。

这时希特勒1933年上台,德军开始分批次扩充,到1934年就从10个师扩充到了26个师30万人,1935年达到40万人,很多德军一战官兵被重新招募为军官,陆军几年就达到百万人,到战前,德国陆军拥有53个师,包括35个步兵师,3个山地师,6个装甲师,4个轻装师,4个摩步师:

其中,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奥地利陆军并入了德军(德山地2、3师,第44、45步兵师是奥地利部队)

而美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穷的要死,到了1939年常备陆军还是17万,其中四分之一驻扎在海外(比如驻天津租界的第15步兵团,驻上海的陆战4团,驻菲律宾的“菲律宾师”),正规师只有3个,20万国民警卫队也训练不足,名义上存在9个步兵师,但只有第1-2-3师具有基本框架,其余基本都相当于旅,比如第1骑兵师仅有1200人,美军没有军级部队,更没有集团军级单位

美军驻外部队也水的很,驻天津的第15步兵团多年只有800-900人,1925年有3门37毫米炮

驻菲律宾的第26骑兵团,按编制应该满编1600人,到美日开战前,动员了一下才到800多人

西欧陷落后,1940年7月,美国陆军由17.4万扩充至24万,9月扩充到29万

到1941年7月扩充到了140万,12月珍珠港事件时,美国陆军到了160万人,2年时间,陆军动员了65个师

至1943年6月,达到500万

陆军航空队扩大了12000%,工兵扩大了4000%

在他们形成战斗力的时候,德军在东线都杀成啥样了

也就是说,总体上,刨除德军的制度,传统等方面的优势,光是训练,组织,行动上的经验就要远超过美军,德国的纳粹组织(冲锋队,党卫队),青少年组织,警察机构,也为德军提供了良好的兵员 。
(德国伞兵开始是警察大队改编的,党卫军野战部队有领袖卫队扩编的,有监狱看守扩编的,有警察扩编的,还有希特勒青年团扩编的)




重新任用大量一战老军官后,德军营以上指挥官全部都是一战老兵,大量的连排长也是老兵,这样部队素质会迅速提高,一些一战老战法比如“突击队战术”依然被二战德军步兵用来攻坚。

――――――――――――――――――――――――――――――――――――――

再就是新兵种上,德国也比美国搞的早,装甲师就不提了,还包括轻装师、摩托化步兵师(后改称装甲掷弹兵师),还有德国特有的歼击师,猎兵师
战前德国还组建了3个山地师,1个伞兵师,1个机降师。
德国人还根据任务和作战目的,成立摩托化军(后改装甲军),又将装甲部队和步兵搭配组合成装甲集群(后改装甲集团军),当时军以上装甲部队只有苏联德国,英美还在一边玩泥巴:
德国人在1940年还成立了第11航空军(后改第1伞兵军),也是较早成立军级伞兵单位的国家:

根据山地作战需要成立了山地军,后来在芬兰,高加索,巴尔干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芬兰的“挪威”山地军、在东线打到高加索的第49山地军,德国在山地方面的探索可比美国唯一的第10山地师强多了
中间德国人根据实战经验,把唯一的第1骑兵师改编成了第24装甲师,后来又根据东线环境成立了一些骑兵部队。
当然也不是说德国人搞啥都对,犯的错误也不少


德国对外侵略性的方针思想,也是提高德军素质的重要原因(多投入,多演训,多尝试),比如德军成规模的装备突击炮,给步兵师配备突击炮营,因为没有坦克,这成了很多德国步兵师的重要火器,这一步也是先于西方的。

――――――――――――――――――――――――――――――――――――――
还一个,德军重点部队会得到重点照顾,陆军的装甲师、虎式重装甲营、“大德意志”师、党卫军几大主力(警卫旗队、帝国、骷髅、希特勒青年团)、空军第1伞兵师、戈林装甲师,这些部队补给和兵员要好一些,记得“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大德意志团早期要求步兵最低身高1米8,后改为1米7。德军内部特别重视部队出身和历史。


德国打的多,进步也多,后期德军为什么指挥官层出不穷,因为会打仗的基层官兵太多,提拔就是了,这还不算希特勒大发脾气撤掉的军官们,但美军没这军官资源,部队都是新成立没多久的,指挥官也没啥经验,损失一批,来的也是新人。
―――――――――――――――――――――――――――――――――――――――

在德军高速发展阶段,减员低也是个重要因素:

打波兰,阵亡失踪1万3

打丹麦,阵亡10几人

横扫西欧,阵亡失踪4万5千多

不列颠空战,阵亡失踪4千多

打北非,1941-1943年阵亡失踪1万多人

打希腊,阵亡失踪7千多

打南斯拉夫,死151

这损失人数,在飞速扩充的德军来看不算啥事,1941年德国打苏联,半年死亡35万人,才算对德军有点明显影响,但德军往东线投入了几十万补充兵,再通过调动新部队和西线的十几个师,德军的人员优势仍然在

――――――――――――――――――――――――――――――――――――――

――――――――――――――――――――――――――――――――――――

到了二战,德国有一大堆将领,而美国几乎没有几个将才:

方面军、集团军群级:
德国有龙德施泰特、博克、莫德尔、凯瑟林、魏克斯、克莱斯特、李斯特、曼施坦因、莱因哈特、舍尔纳等人,这还只是出色点的,一般的我没写

美国有艾森豪威尔,布莱德利,麦克阿瑟,没了。

集团军级:
德国有隆美尔、古德里安、迪特里希、曼陀菲尔、赖歇瑙、豪塞尔、巴尔克、马肯森、魏廷霍夫、伦杜利克、胡贝、保卢斯、丰克、克卢格、埃贝巴赫、劳斯、霍特、海因里希、施坦因纳、布莱特,施韦彭堡,这都是扎眼的,不扎眼不说了

美国有巴顿、特拉斯科特,没了


我都奇怪,巴顿这种人书店里还有那么多传记,他放苏德阵营中太普通了好吗
打个西西里岛比蒙哥马利快了一点,这就大书特书?要不跟曼施坦因的占领克里米亚比比谁更快?同是司令,德军里随便挑个霍特、马肯森的战绩他都只能望其项背,跟德军一票44年升上来的司令比也勉勉强强,比如44年的胡贝,击穿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包围圈,把1个集团军救出来了,这比巴顿阿登解围厉害……就是苏军里面,也有卡图科夫、克拉夫琴科、列柳申科、雷巴尔科等一票优秀指挥官,他去了苏军也升不上去

成天嚷嚷给你汽油,给你油你就打到德国去,废TM话,齐格飞防线没几个人守,你当然想打了

军级:
德国大多数的摩托化军装甲军的军长都很出色,最出色的都已经升官了,还有没升那么快的比如内林、施图默、维斯特海姆、孔岑,党卫军后起之秀的吉勒;步兵炮兵军官在德军里不太好出头,爬的慢,舍尔纳这种山地兵出身的集团军群司令是少数

美国有霍兰史密斯、李奇微、柯林斯,沃克,这几个人是有点能力的,但战绩不多,而且史密斯是陆战队的,李奇微是空降兵的,2333

德军参谋圈也有很多高人,德军编制中只有主官没有副职,没有副司令副军长副师长,主官指挥筹划依靠司令部作战处和参谋部,所以德军还有一些优秀的参谋长比如温克,从小参谋一路干到集团军群参谋长,还给总参谋长古德里安当过一阵副手,最后关头元首还任命他为12集团军司令解救柏林……还有一些参谋长比如布吕门特里特、蔡茨勒,威斯特法尔,梅林津都不错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当然也不是说美国陆军不行,美军搞两栖登陆是最强的,德国人在两栖登陆作战上最大只是师团级规模,运用在打挪威、巴尔干、苏联的岛屿上,跟美国动不动军级,集团军级规模就差的多,水准也低(西西里登陆第一波8个师登陆,德军第一波登陆能扔上去8个连都少)

美军后勤保障是最强的,通讯也是最强的,建制内的火力也是最强的,但带来的问题就是打的太稳,不会打运动战,这跟苏德军队经常搞师团营级的战斗群,长距离快速穿插突破的风格完全不同,德军经常是部队没到齐就发起突击,东拼西凑搞个战斗群就去捅突破口,美军没这个突击精神……

(英军也这样,但人家英军人少,英军一共就10―12个师反攻西欧,作战地域又是沿着荷兰丹麦海边低地夺岛,而美国是50个左右的师,美军具备实施运动战的条件)

美军有美军的优点

基层官兵素质、(德军诺曼底登陆前部队兵员素质就开始落后,水平参差不齐,44年夏开始动员孩子大叔入伍)

部队满员率、(德军多数步兵师都不满员,有的师辖2个团,团辖2个营,装甲师坦克不足100辆)

摩托化水平(美军步兵师配个坦克营,德军步兵师没有,步兵靠脚丫子,装甲掷弹兵师以卡车为主)

后勤保障,建制内火力,空地协调机制方面都是强于苏德的,1个美国步兵师差不多相当于1个半到2个苏联近卫步兵师,3个普通苏联步兵师。



不过美军缺乏历练,诺曼底吃了点亏,吃的亏也不如英国人多(英国人在卡昂跟党卫军第1、第2装甲军正面刚了2个月,对手有SS第1-9-10-12装甲师、装甲教导师、第2-9-116装甲师等一票强军,拿到东线也是个硬仗),美军那歼灭几个要塞师,击退几个装甲师的战果,在东线都不算啥
许特根森林美国人进攻吃了大苦头,好几个师丧失进攻能力,让莫德尔打的找不着北,那是没体验到42年苏军几个方面军打勒热夫一年打不下来的感受啊
至于什么攻占亚琛,攻占科隆,这在东线太平常不过了,德军进出哈尔科夫4次,除了第3次也没见谁多提一句
至于老早就出书强调的阿登战役,唉要不来感受一下苏军的突击?
101空降师坚守巴斯托尼?那听过霍尔姆吗?听过捷米扬斯克吗?听过劳班吗?
还有去年出书讲述的洛林坦克战,重创德军3个装甲旅,哎呦我去,你看美军找个坦克战多不容易……

还有巴顿,巴顿在西线发挥的余地不太大,借着诺曼底的成果,加上他的性格,第3集团军一路在法国跑的挺快,一路上都没怎么交手,到了8月底,盟军补给跟不上了,优先保障荷兰方向进攻,后来又要保障拿下斯海尔德河河口,东面的巴顿就停了下来,接下来2个月的时间里进展缓慢,在洛林―梅斯地区跟德军G集团军群折腾了好久,没有燃油,没有炮弹,空中支援少,双方几乎1:1的兵力对比,美军第3集团军只能以小股兵力一点点进攻,慢慢磨蹭

还是那话,美军缺乏历练;
过年在家,纯凭记忆手打,图是我平时收集的,就这样吧


user avatar   herzog-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德军初期的战绩确实很夺人眼球,一个月击溃法国更是让某些人被德国的强大洗脑。同样,德军的王牌也是如繁星一般,不出意外,大多是二战战史爱好者报的海陆空王牌第一反应都是德国人。同样,德国的军事装备也是引人注意的,老虎,斯图卡,乃至古斯塔夫轨道炮。。。都在二战军械库里留下了绚烂的一笔,让人们感觉:emmmm,德国军械很强。。怪不得它很强。

反观美国,并没有德军的那些所谓的神话。。甚至山姆大叔的开场秀还有些狼狈23333,至于他的装备嘛。。拿谢尔曼出来通常会被认为这玩意就是虎式的敲门砖。。而且美军也没用那么多的神话色彩与战争王牌。

至于反驳,其实很好反驳。美国他本身就可以自给自足。比德国国力强很多。虽说武器装备跟德国比没有那么多为人熟知的王牌故事。但是他们数量和质量不容小觑。而且美军强调立体化作战,对德军来说并不轻松。美军更是利用其资源优势,搞出了世界第一海军和战略轰炸机部队。。不可否认,美国陆军确实略显平庸。


user avatar   Fourthforce-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军人设太尴尬

两军交战,其中一方胜另一方败。败者之所以败是可以找出很多原因的,这些原因多多少少都起了作用,但有的时候很难说哪个作用最大。以美军为主体的盟军在对德作战中占有明显的兵力兵器优势,所以打赢了未必显得陆军本身打仗水平高,因为打赢了的功劳一定是会被美国的综合国力、陆航分去一部分的。但打输了是一定要被黑的,谁叫你整体优势大结果还浪输了。比如阿登战役美军被歼灭了2个步兵团1个野战炮兵营等部队,那么正常人的反应就是“你美军兵力兵器装备后勤都有优势怎么还被爆了?”

美国是当时工业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所以美国的各类武器装备产量都空前巨大。提及美军言必称飞机遮天蔽日、炮火弹如雨下。但偏偏坦克、坦克歼击车方面,美军的主力装备在战斗性能上明显低劣于对面的动物园。甚至王师在西欧上岸之前,军内一票话事人反对换装76馒头。所以宏观上看,美军的装备是最好的,但从微观上看,美军在西线成就了动物园的威名,经常被德军刷无双。被刷无双的战绩还多多少少被夸大其词了。那么自然要被黑

美军战前规模很小,战时紧急扩充,虽然美军总兵力超过1000万人却缺乏步兵,导致前线美军缺乏补充,影响了前线的进展。但“缺乏步兵、补充慢”本身就是一种“弱”

因此,美军给人的印象是一帮装备精良、后勤充足,还有铺天盖地的航空兵掩护的少爷兵在1944年终于上岸了,结果面对一群老弱病残居然一度打得举步维艰,甚至还在突出部战役中差点栽了。也谈不上有多么敢打敢拼。即,虽然人数、装备、后勤、航空兵支援上占有巨大优势却中规中矩,最多只能说差强人意

更不用说几年后在朝鲜,先是一度被挤到釜山防卫圈,然后终于快拿下整个半岛的时候被CCF一度收复汉城,后来在三八线僵持了2年,打上甘岭打不下,最后打完金城战役被迫和谈,面对一支来自落后的农业国家,几年前还是小米加(粒子)步枪(大雾)的军队最后被打得被迫停战,怎么说都要在题主等广大中国人眼里被狠狠地扣印象分

关于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种种问题,我国是整理了相当丰富的材料的,而基于这些材料又发展出了更多的宣传材料并在一些特定时期广为传播,给我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美军在志愿军面前暴露的问题其实打德军时也暴露过类似的,更不用说朝鲜战争阵地战阶段跟意大利战场有很大的可比性,都是在狭窄、多山的半岛上的阵地战。那没治了,美军必然是要被国人diss的

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情况参考:

代换一下就是条件很好的富二代/关系户靠疯狂砸资源终于艰难战胜了对手,结果下一把直接给浪输了,这种表现怎么可能让大多数人都心服口服……

另外,美军整体上平平淡淡,也没有多少有“传奇故事”的精锐部队(美军本身就没多少个师)。少数几个在欧战战场打出了名头的师里还有第2步兵师这种去了一趟朝鲜结果把人设给演崩了的

相比之下,德军中有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这种在补充上有一定特权的全军样板部队,有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帝国装甲师这种在补充上有特权的党卫军种子部队,有第1空降猎兵师、赫尔曼·戈林第1空降装甲师这种代表空军的地面作战部队,有维京装甲师这种混入大量外籍志愿兵的部队,不仅有多年的征战史还有各山头间的故事,本身话题性就很强。苏军虽然没有这么多花样,但也搞了重新编制番号的近卫军,还搞了各种地名荣誉称号和勋章头衔,“荣获XX勋章的近卫红旗XX第X军/师”这种番号相比于平淡无奇的数字番号听上去就很NB。反观美军,基本都是老老实实起数字番号最多加个绰号,战斗历程又比较短,自然会给人觉得像白开水一样没什么味道。相对有名的大概就是靠电视剧出名的尖哮之鹰师,以及大红一师、马恩磐石师、全美师少数老牌精锐


哪怕是美国人自己也不会过多吹捧二战中的美国陆军。德军可以吹自己经常以少打多。假设不是以少打多能不能赢姑且不论,反正历史上从战争中期开始德军确实兵力不如对面日常以少打多那就吹以少打多好了。苏军可以吹自己指挥好、战绩在反法西斯同盟内部最高

美军能吹什么?美军一上来就是在苏军牵制了大量德军的情况下配合其它各路西方盟军与兵力远低于自身的德军交战,以少打多是吹不了了。歼灭的德军远不如苏军多(战争末期被解除武装的德军除外),贡献最大也很难吹。西方盟军合计歼灭德军约六七十个师(战争末期被解除武装的除外),扣掉按照希特勒的命令死守XX要塞结果最终被歼灭的、扣掉被堵死在北非最后被迫投降的、扣掉累计的损失太大被自行解散的,最后货真价实合围并歼灭的只有鲁尔口袋,以及一个跑路了很多人的法莱斯肉锅(但还是有部分被围部队整建制被歼灭)。甚至对鲁尔口袋的歼灭也比较墨迹,如果不是莫德尔当了次好人,1945年4月21日自杀前签发命令叫B集团军群投降,B集团军群还是有点能够撑到战争结束的希望,好歹混一个“虽然被合围但坚持到战争结束都没有被歼灭”的名头

苏军也有像克拉克一样把敌人直接放跑的时候(下西里西亚进攻战役,不过科涅夫的目的是避免打坏西里西亚工业区),也有像法莱斯口袋一样没把被围敌军全歼甚至基本没吃到的时候(科尔孙·舍普琴科进攻战役一半德军突围、乌曼·博托沙尼进攻战役大部分德军突围)等等,但是苏军还是能拿得出不少把敌人全歼或基本全歼的战役。美军则是把少数的在运动战中围歼敌人的机会败掉大半,只有鲁尔口袋是彻底围死但是歼灭的动作有点慢结果对面在临近终战时先投降了

甚至吹美国在二战中的作用/贡献的套路都已经便乘了贬低陆军的重要性,吹租借法案、吹战略轰炸、吹海战,但少有敢于拿美国陆军(不含陆航)去黑苏军德军的硬汉。美国陆军的战绩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是一个被战略性放弃的话题


简单提一下美军的问题

1940-5年,美国陆军各军校仅培养了不到14万名军官,其中还包括仅2万名高射炮部队和岸炮部队军官。而战前美军规模又很小。所以美军空有大量武器装备,却没有足够的团队去使用这些兵器,地面野战部队规模与本国武器产量和本国军人总数存在一定反差,而且即使是89个师(另有2个师被裁掉)中也有很多是1942年及以后才组建,1943年及以后才离开本土向前调动的。所以美军也谈不上什么小而精,纯属战前缺课太多战时补课都来不及,装备数量优势很大却不能充分加以发挥,账面兵力很多而战斗部队却不够用,而不多的战斗部队中又有很多成军较晚缺乏经验,谈不上有多优秀


更多情况参考:



简单概述一下美军在欧洲站区的战斗历程

美军内部最初是设想过直接1942年就登陆西欧,但这不符合邱中堂从“柔软”的下腹部进攻以便在以便确保大英帝国在地中海的利益的宏大格局,于是邱中堂不仅苦口婆心地加以劝说,还派出加拿大军队去迪耶普怒送一波人头,用加拿大人的生命换来盟军血的教训,法兰西打不得,左倾盲动主义要不得,盟军现在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挺进亚平宁,去当山大王

1943年5月,困守突尼斯格勒的德军向盟军投降,北非的战事以盟军大获全胜而告终。盟军歼灭德军非洲集团军群(曾用名:非洲装甲集群、非洲装甲集团军、德意装甲集团军),但这个集团军群是德意混编,下属的集团军只有2个:第5装甲集团军、意军第1集团军,德军大约只有13万人,加上意军大约25万人,绝大多数是因海空补给线近乎断绝而在最后时刻投降,从这个角度上讲海军、空军/航空兵才是北非战局的胜负手,相比之下,地面战斗反而更像是下酒菜,这大大影响了印象分,更不用说德军在1943年初还秀了一波操作,在凯塞林山口重创美军第2军第1装甲师,虽然对于挽回在北非的局势似乎并没有什么卵用也确实没有什么卵用,却严重拉低了美军在群众严重的印象分。时任美军第2军军长的弗雷登道尔中将则被很快调回国内,从此未再领兵作战,其指挥岗位由巴顿接替。可见凯塞林山口战斗打得很烂是美军都认可的

相比之下,几个月前在钢铁城凉凉的第6集团军(含被围后转隶给该集团军指挥的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有33-36万人(含4-6万希维人),但因为卡死在了苏德战场南线的重要铁路枢纽上而被苏军强行歼灭,以至于最后时刻被抓的只有约10万人

美军在欧洲战场的首轮亮相总算过去了,随后是从西西里岛北上攻入“柔软的下腹部”。首战西西里岛,客观的说美军打得还行,但1943年的德国空军翅膀还比较硬,配合高射炮、岸炮还是成功撤走了岛上的大多数德军和一部分意军,由于德军的成功撤离,严重拉低了此战给人的印象分

随后就是在亚平宁半岛的山地上的艰难战斗。其中包括1944年初的安齐奥登陆战役,原本想抄了德军的后路,结果被德军堵死在桥头堡,好在没有被推下海,但也无法实现预定目标。同期围绕卡西诺修道院乃至整个古斯塔夫防线展开了4次大规模会战,前3次都未能突破德军防线,几个月里战线几乎没有推进,给人以梦回一战(加里波第登陆+战壕战)的观看体验,必然又被扣印象分

经过几个月的拉锯战,终于苦尽甘来,一方面盟军终于从正面突破了古斯塔夫防线(然而第4次卡西诺战役的头功却要属于人送外号盟军中的苏军的波兰军队),一方面困守桥头堡的第6军(彼时该军的军长已经由怨声载道的卢卡斯换成了特拉斯科特),似乎终于可以展现一下真实的实力,围歼几个德军军级单位了。眼看着亚历山大终于要把盟军拖出会场的时候……

(黑线表示第6号公路。可见第6军完全有机会切断这条公路从而配合友军歼灭德军几个军。而红线则是历史上实际的进攻路线)

美军第5集团军司令克拉克(就是那个打输了金城战役然后被迫签字停战的克拉克)给第6军军长特拉斯科特的命令居然是让他带上手下3个师直接冲进罗马搞个surprising的新闻,而不是围歼德军重兵集团,无论是亚历山大还是特拉斯科特及其手下3个师长都无法说服克拉克。最后煮熟的鸭子飞了,凯塞林将德军相对完整的撤退到下一条防线,并在之后还节约出了几个精锐师用于支援其它战线。本来以为要被凯塞林喂饼喂到吐,结果还真喂饼喂到吐了

1944年6月6日王师终于登上了髪国的海滩。毫无疑问,肯定是大手笔:

大手一挥就是340多万盟军实施霸王战役。同期西线德军总人数不过大约188万人(包括后来在龙骑兵战役中抗击盟军从髪国南部登陆的德军在内一共188万人)。其中包括少数精锐和大量被挑剩下的较差的步兵兵团,前者是在东线被打残以后后撤补充的一些装甲师,以及一定程度上徒有虚名的空军空降猎兵师等,后者则是普遍成军较晚、装备较差、兵员质量堪忧的步兵师等,有的甚至刚刚从后备陆军转入野战陆军。相比之下同期在东线作战的德军中还是有一些自巴巴罗萨战役以来一直奋战在前线的老牌步兵师(尽管还是使用了一些成军较晚的步兵师甚至空军野战师、治安师来顶替被歼灭/裁撤的师)

这样的情况难免被人说是“摘桃子”。毕竟苏军是凭本事歼灭了苏德战场上的德军甚至整建制消灭师级或更高级单位,迫使德军不得不投入一些成军较晚的兵团顶替空缺,而盟军则是享受了苏军牵制、歼灭大量德军,因而在西欧大量使用较差的兵团的福利

然而在吃到这样的福利的情况下战况却不理想。到7月底发动眼镜蛇战役之前,美军才刚冲出令其头疼无比的藩篱地带。相比于物质、人力上的巨大优势,这个表现很难说很优秀。随后虽然盟军终于打出了快速的进攻并在法莱斯口袋合围了大量德军,却又在关键时刻出现差错,导致大量德军突围

随后是向德国的冲刺,在这个过程中追歼了一些德军残兵,结果还是因为种种问题在9月开始陷入僵局,战线逐步稳定在德法边境附近

1944年12月德军发起了突出部战役,西线盟军在总兵力和陆战部队兵力相对于德军都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在阿登森林一带部署了第8军等部4个步兵师1个骑兵战斗群等部队不到10万人,立了个“德军应该不会从这里打过来,我们在这里减少兵力兵器密度应该没意思没问题”的FLAG,结果被德军25万人突袭了。虽然希特勒的异想天开的计划实现不了,但是美军第106步兵师2个步兵团和一些师属部队被德军围歼。是德军最后一次成建制歼灭对方团级单位(而且还是吃得很干净,几乎没人突围的那种)。整个1944年,德军歼灭的更大规模的作战单位也就是市场花园战役中的英军第1空降师,参战人员中1174死亡5903被俘失踪1892撤退(含伤员)。如果不是 蒋公更能送,整个反法西斯阵营最后的被歼灭大概就要算到美军头上。苏军侧最多只有被重创的,以及重创后自己解散的(最后一个被解散的是1945年2月被围后被重创的近卫第6集团军步兵第14军步兵第378师,但突围的不少,解散时至少还有2000人)。甚至,如果不是跟希姆莱关系好的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第1装甲团团长派普本身战术素养未必特别高,错失了围歼美军第99步兵师主力的大好机会;如果不是梅斯要塞之前已经被攻克而且时任第3集团军司令的巴顿认为第8军方向危险比较大提前制定了第3集团军北上增援的计划因此战役开始后立即按照原定变更部署计划北上支援,美军在突出部战役还能输得更惨点

1945年2月,盟军终于彻底突破西墙防线深入德国境内,至此大约已经被阻滞了5个月。1945年西线的战斗中规中矩,谈不上什么亮点,最后在易北河胜利会师。在这个过程中,仅1945年4-5月就解除了超过450万德军的武装

至于意大利战场更没什么亮点,最大的亮点可能是C集团军群高层在希特勒还没死的时候就开始跟盟军秘密洽谈投降事宜,1945年5月2日就大致谈好了条件(更有不少德军在双方高层谈妥以前就擅自投降,美军的春季攻势于5月2日结束时已经抓到14万以上俘虏),因此C集团军群实际上早于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向盟军投降


总结一下就是美军没有很多有传奇色彩丰富的精锐,也没有打得特别出彩的战役彰显指挥能力的高超,美军的风头差不多都被各种同行(包括己方阵营的航空兵/空军,海军,本国强大的工业系统,战争末期对敌人的政治瓦解,从尸山血海的苏德战场里摸爬滚打出来的苏军等)抢光了。甚至在这种情况下还偶尔栽几个跟头。那么它被黑就是很正常的

最后,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席卷兽穴的风暴




  

相关话题

  怎么评价叶利钦? 
  历史上面对内忧外患时总有主和派和主战派,那么你觉得有几成胜算就该【战】呢? 
  为何郑成功不攻打东南亚? 
  伊姆兰·汗总理被罢免,针对巴基斯坦局势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如果全世界女人联合起来,都不结婚,男人如何避免灭亡? 
  为什么我感觉几乎全世界都在反华,却不反殖民掠夺世界几百年的欧美? 
  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若集中全国兵力,能打赢本土的自卫反击战么? 
  如果当年日本人在沦陷区搞土改会怎样? 
  英国决定打击ISIS,为什么反战人士流泪? 
  哪些战争算是联合作战?除了一江山岛战役还有吗? 

前一个讨论
打仗为什么会花那么多钱?
下一个讨论
二战时期美军的谢尔曼坦克与苏联的T-34坦克相比较那哪一个更加出色?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