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二战中东几个亲德政权的下场:
1941年4月,伊拉克亲英的首相赛义德被亲德的盖拉尼发动政变推翻,盖拉尼试图将英国势力驱逐出伊拉克,向纳粹德国求援,并出兵攻打英国设在哈巴尼亚的航空基地(主要执行训练任务,其实只能算是一所航校),但因军队实在太废柴,反被基地的英军打得伤亡惨重(尽管英军以少打多,也有一定的伤亡)。5月初德国派出了百余架飞机的容克特遣队转场至摩苏尔为盖拉尼助战,但仍被英军夺取制空权,同时英军由巴士拉派出陆军向巴格达挺进。5月底盖拉尼眼见英军即将攻占巴格达,仓皇逃至柏林,亲英的赛义德恢复统治。
推翻盖拉尼政权后,1941年6-7月英军(主要是澳大利亚和印度部队)继续向维希法国控制的叙利亚和黎巴嫩进军(法控叙、黎曾成为德国干涉伊拉克政变的通道),用5周时间将其攻占。在此战役期间德国开始了巴巴罗萨计划进攻苏联,拿下叙利亚刚好巩固了中东局势,消除了轴心国通过中东从南翼制造事端、策应侵苏的隐患。
接下来中东明显亲德的政权只剩下伊朗。在1939年,对德贸易占伊朗贸易总额的41%,德国还派出了大量的技术人员进入伊朗协助其修路开矿,试图在英法控制的中东楔入一颗钉子。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后,英、苏自然不可能坐视伊朗继续亲德,数次要求伊朗驱逐德国侨民,而伊朗以此举违反中立原则为借口拒绝。1941年8月底,英苏出兵南北夹攻出兵伊朗,3天内伊朗亲德的曼苏尔内阁被迫辞职,组成了以福鲁吉为首的新内阁,9月15日英苏进入德黑兰,伊朗国王礼萨汗出国流亡。
就这样,1941年4月到9月短短5个月时间内,伊拉克、伊朗两个亲德政府连同叙利亚、黎巴嫩的维希法国统治相继覆灭,而当时的沙特阿拉伯与轴心国势力渗透的东地中海距离更远(两者之间还隔着伊拉克),如果胆敢加入轴心国,德、意更加鞭长莫及,被英国镇压是分分钟的事情,对轴心国则毫无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