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二战中意大利海军对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的作战运用? 第1页

  

user avatar   shang-xiao-ju-ji-s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战列舰是围绕有效投射火力设计的军舰,火控系统是其重中之重,前面几个答主把意军夜战表现差和避战的原因说了,我就简单说一下背后的技术原因。

从1940年之后逐步列装的主要海军强国炮舰火控系统,和上一代比较强调远程炮战的火控系统不同。以英国的AFCT MK.X为代表,强调和雷达配合,取得夜战能力;强调在大航向角、高速度变化率条件下接战;强调标绘能力;强调不校射(MK.X达到的水平)或尽量一轮校射就形成跨射——这个依赖于火控系统的目标获取能力和方位计算能力。

基本上可以看出,新一代火控系统是面向在恶劣海况、恶劣气候下的作战的——这个与一战时期强调舰队昼间炮战完全不一样。

英国海军进入战争时其新一代主力舰即广泛配备284型火控雷达,后来更延伸出284M型和274型。但意大利海军装备的德制FuMO24/40G型雷达被英美评价为极其缺乏测角能力以至于不足以担当火控雷达的任务。国产雷达装备数量少而且缺乏技术资料。

当然日本人也一样,他们的22改45雷达顶多是搜索雷达兼火控用途,也不算是专业火控雷达。

轴心国里雷达技术唯一可以看的是德国,他们有FuMO26/27型火控雷达,这个雷达对战列舰大小目标的观测距离是25公里,精度是0.25度。同期的284雷达相应的数据是22公里和0.5度,不过284M型迅速提高到27公里/0.08度,274型提高到36公里/0.05度。

当然还有防空火控问题,老掉牙的VT引信问题不说了,意大利给舰载90高射炮配备RPC炮座的同时却缺乏新一代战术级防空火控系统和舰队-航空兵指挥系统。

二战战列舰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战列舰巡洋化,这个以前卫级和衣阿华级体现的相对最为明显,这是建立在更新的火控系统这个基础上的——这方面轴心三国都差远了。

技术的落后使意大利海军倾向于保守的战略和主力舰战术,尽管意大利驱逐舰部队相对强调进攻,但意大利海军的驱逐舰池比日本海军还悲惨,也就可能比德国海军强点有限。缺乏航空兵协同更是大忌,这导致意大利海军多数时候是缺乏空中掩护的——它的整个舰队体制就比英美日德要差一个档次,到1940年意大利海军才建立起来基于无线电的舰队指挥系统。

包括意大利海军的潜艇运用也是这样,拥有数量不少的潜艇却无法发挥出作战效能。还是那句话,穷国就是勉强建立起现代化军事力量,那也是缺胳膊少腿的。

永远不是造舰两个字就能解决军备现代化问题的。


user avatar   yi-yid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应该先问几个相关的子问题:

第一,利托里奥的设计用途是什么?其是否有效地执行了其设计用途?

第二,利托里奥的实际使用效率如何?其是否,在多大程度上帮助意大利海军达成了战役战争目标?

第三,利托里奥的实际使用效率与其他同级别战列舰相比如何?与战列舰队作为一个整体相比如何?是否还有提高的可能。


首先,第一个问题,利托里奥第一批2艘,或者说意大利最早的2艘“35000吨战列舰”,是世界上第一批开工的条约战列舰中最早的之一,不考虑敦刻尔克没有之一。其建造决定发生于(第二次)伦敦条约之前,开工于1934年底。此时在敦刻尔克/斯特拉斯堡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条约战列舰得到批准或者下单——包括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意大利决定建造满吨位大型战列舰的决定是如此得早以至于法国和西班牙在焦虑之外对此深感疑惑,需要再三确认战列舰的建造并非骗取条约谈判优势的政治行动,而是货真价实的海军工程,这一点是问题里引用的The Littorio Class, Italy's Last and Largest Battleship 1937-1948里就有非常连贯的描述。

而之所以要在这么早的时间点上开工建造这么大型,这么现代化的战列舰是三方面的结果。

第一方面,项目被提上日程的直接原因,是1933年的“Deleuze Talk”。如果说华盛顿/伦敦条约是英美的军控项目,33年法意谈判就是法国自己的小军控努力。具体来说,截止33年,法军仍然对意大利舰队掌握有优势,然而这一优势随着对德压力的增大,法国恶劣的经济情况,以及意大利逐渐增加的海军投入而开始萎缩。解决方法就是谈判——而谈判进展并不顺利,双方都认为对方是对话无法进行的主要原因。

法意在海军上的矛盾非常简单:意大利拼尽全力也希望与法国在海军上取得对等的地位,而法国无论如何也不希望意大利在海军上取得与之对等的地位。结果就是巴黎和罗马都没有达成目的,或者说意识到了目的不可调和性(当然实际上有一方让步立刻可以调和)。法国开工第二艘敦刻尔克(斯特拉斯堡)后,意大利最终决定加以反应。

第二和第三方面,就涉及为什么要建造条约吨位许可下最大的战列舰了。第二方面来看,考虑到斯特拉斯堡对意大利的影响,这似乎可以视为德意志开始的,欧洲海域新一轮竞赛的连锁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德意志的万吨11in设计激发了敦刻尔克这样两万六千吨级的反应,而第二艘敦刻尔克下水之后,意大利决定开工三万五千吨的设计,德国则动工了三万两千吨的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然而第三方面来看,仅仅归结于军备升级也不全面。对抗敦刻尔克无需使用条约上限的大型战列舰——视利托里奥为俾斯麦/提尔皮茨/H的对应舰,则该舰明显在体量上过大,不可能只用于对抗斯特拉斯堡。利托里奥在设计之初就注定和敦刻尔克并非同一级别的选手,其目的也并非压倒敦刻尔克,而是要与其他国家的条约范围内最大战列舰一较高下的,这是意大利皇家海军对大口径大吨位舰艇的选择,只不过他们没有疯狂到退约去准备大和的程度。

结果当然就是斯特拉斯堡进一步增强了防御能力,以及最终的黎塞留。

总结来看,这样的从立项到设计到批准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第一,利托里奥的直接设计目的是与其他海军条约下最强大战列舰对抗,这就包括了华盛顿条约时期的纳尔逊,伦敦条约时期的KGV,升级条款时期的南达/北卡——以及黎塞留。

第二,利托里奥并没有通过提前开工而刻意追求完工时间。

利托里奥是完工时间最早的战列舰,在1940年6月前后到8月份两舰正式进入运行状态,主要海军国家中,所有条约时代开始以后战列舰数量如下:美国3艘科罗拉多,日本2艘长门,英国2艘纳尔逊,法国2艘敦刻尔克,1艘黎塞留(名义上7月入役),德国2艘沙恩霍斯特——意大利两艘利托里奥!如果只计数伦敦条约时期的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狭义“条约战列舰”,则法国1艘,美国0艘,日本0艘,英国0艘,德国0艘——意大利有两艘利托里奥。(虽然其远非工期最短的,其首舰开工时间早于KGV首舰26个月,而完工时间只早于KGV5个月到2个月,这意味着英国人大装甲产能大铸炮能力+中庸设计抢下了约21到24个月时间,也就是整整两年。考虑到39年UK进入战争状态生产受到影响而利托里奥在和平时期完工,实际时间可能更高一点。USN也仅仅用了33个月左右的时间完工南达,虽然北卡时间稍长。注意这只是个事实,是可以预期而无可指责的。产能更低,再武装力度更小的国家建造更昂贵复杂,更现代化的战列舰需要更长的时间是完全正常的。意大利皇家海军的假想敌,法国舰队的黎塞留——在完全体状态下纵然强大,直到法国沦陷后许久也未彻底解决其技术问题。)

然而如上所述,完工时间是开工时间较早的结果。英美日德意各方在30年代中对下一轮战争的爆发是有自己的时间表的,战前决策具体到每一年具体可用的主力舰数量与假想敌的对比。利托里奥并不是在这样的时间表下为了1940年参战而抢先完成的舰艇,意大利战前预计的战争爆发点是1943年,而不是1939更不是1940,其完工是偶然不是必然。

那么——利托里奥是否有效地执行了其设计用途?

答案是yes and no but yes——and no

利托里奥在与实战中遇到的老式炮舰交火时未落下风,然而其设计目标是要与条约战列舰对抗。其中隐含意固然是条约战列舰以下的老式舰艇也包括其中,然而将对射目标定义为条约战列舰,显然是意大利舰队对于其预计的交战时间里(1943年以后)不同的舰队构成的预计。总的来说,利托里奥设计目的是为了不将主力舰交火的优势交予对手,而盟军并未取得与利托里奥的炮战优势。这一点严格意义上意味着该舰达到了预计目的。

然而利托里奥没有经受过最严峻的挑战:这里的中间no并非意大利海军的原因,是历史没有给她机会。首先,利托里奥并未获得许多对抗盟军最强大战列舰的机会。直到法国明显即将战败前,意大利并未冒险与盟军开战。一如1914年,意大利狭长的海岸线和盟军此时对地中海的掌控意味着参战的风险是巨大的。而随着法国的沦陷,其舰队要么失去了短时间内完工的可能(让巴尔),要么被维希政府/德国控制(黎塞留,敦刻尔克,斯特拉斯堡)。交战自然不复存在。

英美新式主力舰并未在地中海地区长期驻扎。英军新舰几乎全部被锁定在本土,极少投入地中海复杂的环境下;而在珍珠港遭遇了重大损失后,美军新舰被召回南太平洋地区参与了当地激烈的交火。如果说与法舰的交火是历史没有给利托里奥机会,与英美舰艇的交火大概是地理环境没有给予其机会。在盟军同时控制直布罗陀和苏伊士的情况下,除非意大利舰队能够让船只长出双腿走出埃及(可怕),否则地中海地区注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难以对更广阔的的世界战争造成IJN甚至KM级别的影响。

利托里奥在严峻的挑战下结果如何呢?答案就是不如何:因为在低能见度下她缺乏对抗其他主力舰的能力。利托里奥本身的防御系统说的已经很多了,火炮性能异同。其火控,至少是在30年代标准下合格的——但是在40年代标准下不合格。地中海早期交火证明大战水平-战后第一代火控系统在远距离上只有良好能见度下才能发挥作用。利托里奥反复出现的问题就是无法有效最大化火炮优势打出战果。而这一点是被英美(自由法国)舰队在战争中期开始解决了的:更先进的火控系统,更强大的雷达设备——以及更完善的训练。夜间交火,烟雾掩护下交火之外——利托里奥在对抗海军新威胁,地中海战区里最大的战果贡献者之一的航空兵时从头到尾不及格。结果是其作为炮击舰载体有多好,这种载体发挥不出来就有多么可惜。


其次,第二个问题,利托里奥的实际使用效率如何?其是否,在多大程度上帮助意大利海军达成了战役战争目标?

要理解这一点首先要理解地中海战争的几个最基本分期。

1940年6月到1940年12月为止,就是战争的第一阶段,有时候也被叫做“the initial six months”——也就是“最初的六个月”。这六个月里是双方海上战略僵持的第一阶段。随着法国军队意料之外的崩溃,盟军在地中海唯一军事存在变成了英地中海指挥及其下的帝国盟友。而双方整体上呈现对峙的状态,意大利仍然掌握有中地中海一定程度的控制权,并且可以相对自由得对马耳他发起空袭,或者补给北非陆军;而盟军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东地中海的制海权,马耳他也承受住了第一阶段的袭击。僵持阶段最终以盟军的胜利告终,这部分是因为英军在空中的激烈抵抗和北非陆战中的决定性胜利给予了其越来越大的优势,也部分因为年底前的塔兰托之战瘫痪了意大利海军的主力舰数量优势,并且更重要地摧毁了其对塔兰托这个主要前沿基地防御能力的信心。

1941年初到1942年八月,德军开始影响地中海战局。德军在1941年1月到4月,巴尔干行动之前,对地中海投入了较大的航空兵力。这三个月时间标志着两件事的发生:1,在塔兰托之后,盟军或许了一定程度的优势,许多行动得以开展。这包括极其大胆,极其危险的炮击热那亚的行动。2,但是整体上来说,马耳他基地的打击能力仍然非常初步,尚没有得到有效建设,而德空抵达之后造成的损失——包括中地中海也包括克里特,进一步延后了打击力量的积累。1月份光辉被逐出战斗,4月份开始的希腊战役后,地中海舰队战斗力缩减希腊行动前不足百分之二十五。轴心国地中海航运直到这一时期结束后,1942年5月,没有遭受特别重大的损失——尽管其轻型舰队的驱逐舰和巡洋舰在持续性交火中遭受了相当的伤亡。

4月后,德军航空兵撤离后,盟军潜艇和航空兵逐渐活跃,地中海航运损失加剧,损失超过月度派送量三分之一,峰值超过百分之六十。这是地中海战争的第三个阶段——其中具体分为两个子阶段。第一个阶段是8-11月前的时间。这几个月中,德军潜艇尚未在地中海进行大强度巡逻,航空损失也有所下降,盟军享受了相当大的优势。而8月开始到11月-12月中,随着德军航空,潜艇的行动,损失重新上升。这包括皇家方舟,这一时期RN最好的舰队航母之一;也包括巴勒姆,第一艘改装QE,全部由潜艇在11月击沉。K舰队在12月中由水雷瘫痪,2艘QE改在12月中在亚历山大港被击伤。加上其他舰艇损失,包括地中海的其他损失和Z舰队,珍珠港地区的损失,盟军再一次在1942年初失去了中地中海的使用权。

1941年11月到1942年8月之后标志着战斗的最后一个阶段。这是我们最熟悉的马耳他护航阶段。这一时期,德国海陆空力量都保持了对地中海地区的高度投入,而盟军同样保持着相当力度的打击力量直到北非战争结束。因为1941年底的一系列打击和远东战争的扩散,盟军直到年中前无法提供增援;然而5月以后,随着IJN进入印度洋的风险缩小,大规模捕补给行动成为可能。而最终消耗战的结果是盟军在地中海的全面胜利和北非的解放,以及最终1943年的西西里登陆。

问题是,利托里奥在每段时间内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呢?

有必要先提出一点:利托里奥的燃料储备问题或许影响了舰队整体活跃程度,但是很少出现影响单次行动的级别。再一次引用问题里Ermingo Bagnasco的书,描述是这样的:

··· ···这一文件··· ···她们(利托里奥)的行动限制并不是来源于这种战舰本身的内部问题,而是来源于外部的不利条件,比如数量不足训练不足的空中支援,海军护航舰艇的数量和技术,缺乏雷达和对空防御措施(然而,燃料缺乏,并没有在文件中被提及)··· ···

这是全书可能唯一一次提到这个问题,再也没有了。

不是说燃料问题彻底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然而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没有燃料。哪一次行动是因为燃料问题取消的,哪一次行动来说。为什么:因为这些高优先级别的舰艇数量本身就少,保障程度还高。她们既不是储备消耗的罪魁祸首也不是分配不到的可怜人。

反之,意大利人和英国,日本,德国一样,发现驱逐舰严重短缺会导致重型水面单位因为缺乏护航而无法行动。本土舰队长期面临有重炮舰没有舰队驱逐舰,主力舰无法行动的问题。在挪威时期就出现了。日本人进入战略防御阶段之后,也发现驱逐舰完全不够用,这回不只是舰队驱逐舰了,就全面不够用,护航舰也没有。考虑到UK战争中完工了四倍于之的驱逐舰和多得多的护航舰还找不到船,南太的IJN各指挥全面哭船少自然是正常的。德国人在挪威也体会到了同样的问题。这个事现实多了。

回到上面的问题:

1941年8月以后,1942年6月前,轴心国舰队表现及格。尤其是考虑盟军事实上失去了中地中海的控制权这一点。当然盟军本来就该失去——地中海舰队规模更小质量更差,夺取之才是不正常的事情。但是此时盟军失去了穿越地中海调度舰艇的能力(商船运输在意大利参战前就停止了)是一件相对重要的事情。这意味着这段时期利托里奥相对不那么活跃(实际上还是比较活跃的,只是战果少)问题不大。

而西西里登陆之前就不要考虑“有效运用”了。利托里奥可以开出去和盟军最终决一死战吗?可以——能造成较大损失吗?取决于海况和具体情况,至少可以造成一定损失。之后会死吗——会。有必要去死吗——没有。

所以我主要问题在两点上:1,1940年塔兰托之前,利托里奥进入运行状态之后(8-10月),这一段战争第一阶段中运行效率如何。2,1941年中开始到年底10-11-12月前,利托里奥级可以在避免盟军造成的航运损失中起到多少作用。


第一点:战争第一阶段中利托里奥的运用有效吗?

乍看之下似乎没有。利托里奥级在1940年8月开始进入运行状态,而此时马耳他尚未作为进攻基地使用,其防空火力孱弱的问题并不明显。然而意大利舰队并未采取激进的进攻措施,未能对英军战斗能力造成重大损失——这既包括地中海舰队相对可控的损失,也包括马耳他的运行能力并未被彻底摧毁。

这一时期意大利海上政策由两者决定:

1,1940年4月9号(利托里奥此时还没有进入运行状态),意大利参谋长会议开会讨论战争前景——而结论是军方放弃了直接进攻马耳他的准备。后续研究,包括法国投降之后的跟进,继续强调了这一点。做出决定的关键人员是海军代表Cavagnari,而他的担忧是盟军的两线存在:盟军在土伦/直布罗陀和亚历山大两个方向上都部署有完整的战斗编队,而一旦意大利舰队出港试图袭击马耳他,就面临着遭到两支舰队从两个方向上夹击的可能。

这一决定意味着在战争第一阶段,对马耳他的登陆战不会爆发,围攻由轰炸和海上封锁完成。

2,在意大利参战/法国投降后,海军决定继续这一政策,7月中,意大利修正了海军指令0号,也就是Di.Na.0。指令最初计划对东西方向的英军采取积极行动发起进攻,但是新的0号指令强调舰队的第一任务是阻止直布罗陀和亚历山大的英军舰队有效结合。

这一决定意味着意大利舰队不会采取积极地,纳尔逊式的方式在巨大风险下求歼盟军舰队一部。

问题是:这一决策正确吗?

当法军舰队仍然在盟军一侧时,意大利舰队无疑处于绝对劣势。对法国舰队的战斗结束后,地中海兵力随即缩减,英军显然既没有数量优势,也没有质量优势。问题在于:1,两段时期中间,对法战斗时,地中海英军兵力高潮达到了什么程度?后者决定了短期内地中海增援的最大值,也决定了意大利夏末之后短期内是否有能力发动行动打击兵力劣势的地中海东岸英军;2,第三阶段盟军兵力劣势的时间究竟持续了多久,严重到何种程度,意大利舰队是否有能力利用之?

1940年夏英舰队处于拿破仑战争以来最困难的时刻(用丘吉尔的话说,“最光荣(finest)”的时刻),其主要威胁,远东的日本舰队,并未在对华战争中蒙受任何重大损失,而其主要盟友中法国却已经协议停战,美俄均未进入战争。这意味着舰队必须在所有前线承担战斗任务:也就是法国和挪威沦陷之后的大西洋前线,本土防御,对法国舰队的处理问题,以及地中海与意大利舰队的交火。

本土防卫是重中之重,而法舰队的问题更加迫切。法国舰队,至少在名义上,此时仍然是世界第四大舰队。黎塞留被庞德判定为此时最强大的战列舰(利托里奥:啧)而敦刻尔克和斯特拉斯堡造成了更大的威胁。在大西洋前线,随着挪威和法国沿岸港口向潜艇和德空开放,所谓的“1st Happy Time”——也就是第一次欢乐时光正式开始,盟军在护航战中对轴心国的地理优势不复存在。尽管U艇舰队的运行规模并未回升到当年3月的年高峰,其兵力仍然进入了新一轮上升期直到41年中。航路损失也开始激增到警戒水平。

舰队部署的时间顺序是这样的:RN最早能够集结起可以与米尔斯克比尔法舰对抗的兵力的时间点是7月3日,这也就是弩炮行动。而不列颠之战“正式爆发”于1940年7月10日,此时舰队被从挪威和西非召回以组织防御。

6月开始RN主力舰兵力如下:

战巡:挪威战役之前就保持在本土的改造反击和声望(BCS,CiC旗舰)保持在本土直到8月初,此后声望被转移到H舰队,8月20日抵达直布罗陀。6月18日,胡德启程前往直布罗陀,于6月23日抵达,此时胡德为H舰队,CiC旗舰。胡德于8月10日返回本土,转隶BCS。

战列舰:纳尔逊直到6月内在维修/改装中,6月29日启程前往直布罗陀,但是7月1日被召回,7月24日变为CiC,本土舰队旗舰直到年底。罗德尼除9月初小改之外保持在本土。

巴勒姆6月处于维修中,7月2日维修结束开始热身,8月28日启航前往直布罗陀,准备护送戴高乐前往达卡。厌战从挪威前线撤离后5月10日抵达亚历山大,此后一直保持在地中海舰队,1BS,直到8月初开始小改,到16号结束,继续保持在地中海舰队。QE在现代化延寿中。勇士于6月26日启程前往直布罗陀,于30日抵达。勇士于8月9日离开H舰队抵达利物浦,29日随F舰队返回直布罗陀,30-31日开始穿越地中海增援位于东地中海的地中海舰队(真拗口)。马来亚于4月19日抵达直布罗陀,随即穿越地中海,于5月3日抵达亚历山大加入地中海舰队。马来亚在地中海舰队服役至12月16日,此时该舰启航穿越地中海(···)抵达直布罗陀增援H舰队。

复仇在哈利法克斯航线上护航直到6月21日抵达普利茅斯,随即前往达文港处理法舰队问题。4日继续执行护航任务,包括黄金储备,直到10月10日前往普利茅斯准备炮击夏尔堡。11日,大规模舰队和轰炸机编队摧毁了夏尔堡的船只集结,彻底终结了入侵的可能。拉米雷斯5月23日抵达地中海舰队,此后在地中海舰队服役至年底。决心5月21日从挪威前线替换至斯卡帕湾,6月4日前往直布罗陀,10日抵达。该舰在西非活动至9月份,在达卡被法潜艇雷击,进入维修状态。君权在4月20日结束哈利法克斯航线的护航任务前往直布罗陀,随后抵达阿尔及尔马耳他到亚历山大。该舰在亚历山大服役到8月12日,之后经运河进入印度洋。君权在9-11月处于维修状态,此后继续执行护航任务,先是哈利法克斯,随后是印度洋。

由此计算:RN此时13艘主力舰中(4艘R,除去皇家橡树;4艘QE,除去QE,2艘纳尔逊,3艘战巡),有5艘从未被应用在地中海附近。

这其中是:至少4艘主力舰长期保持在本土附近,一般来说包括2艘纳尔逊级(纳尔逊进入地中海的41/42-43年的事情了),以及至少2艘战巡(3艘战巡中的任意2艘)。

至少1艘主力舰处于维护/修理/改造状态——这是最低值,实际结果只会更高。

这样就意味着短期内RN能够进入地中海而不会决定性妥协本土防御的数量是7艘主力舰——东地中海3艘,西地中海最大4艘。暴怒号留在本土的前提下,不计算阿古斯,则航母数量最大为3——常见应为2,地中海东西侧各一。

巡洋舰方面:可以用于地中海的两支英军舰队数量总和也无法达到意大利舰队的水平。而这两支舰队均肩负地中海以外的重大职责:直布罗陀的H舰队(“海峡舰队”)要保护海峡以西的大西洋航路免受德军骚扰,而地中海舰队要时刻准备跨国运河抵达东方应对日军的威胁。7月10日不列颠之战正式开始前后,其巡洋舰队主要由6in及以下巡洋舰组成,这些小型舰队巡洋舰无法独立应对意大利8in编队,而此时既没有足够的8in大型巡洋舰也没有足够的战巡提供支援:8in大型巡洋舰(比如1CS)全部被锁在了本土舰队准备参与舰队行动,而其他大型巡洋舰(具体来说就是城,6in12炮万吨的伦约时期大型巡洋舰替代品)大部分在18CS——该舰队在本土保持高度警戒状态——一小部分在地中海。

如前所述,如果法舰队在盟军一侧作战,则必然盟军获得绝对优势。如果法舰队在轴心国一侧,则轴心国必然获得优势。而这样看来,如果法舰队处于瘫痪状态,不考虑岸基航空兵和潜艇,则RN如果集结最大兵力出海,其力量约为25-30艘驱逐舰,10-15艘巡洋舰(取决于诸如老C级的AA巡洋舰计算与否),5-7艘主力舰,2-3艘航母。这一兵力在数量上与意大利舰队纸面上可以集结的行动兵力相比略低,在火炮,防御,航速等方面上远要更差而在海空配合,防空能力,火控策划和通讯上有优势。双方都无法承受过大的舰艇损失。盟军不可能决定性妥协增援远东的兵力,而意大利不可能彻底放弃海防。盟军的兵力“优势”是不存在的——但是盟军战后出版物里提及的意大利兵力“绝对优势”也需要斟酌。虽然意大利舰队的兵力相对于东地中海的盟军来说有绝对优势,其兵力并不大于盟军在弩炮行动(7月)前后集结的总兵力。坎宁安当之无愧地可以宣布他用老式二线舰队承受了意大利海军的压力,萨默维尔大概也可以对法国舰队做出同样的宣告——但是这不代表意大利舰队的谨慎是不正当的。

第二点:至于利托里奥是否可以改善意大利舰队在1941年中(一定程度上1942)年末的护航困境。

不能。

盟军主要打击力量是航空兵,潜艇,轻型舰艇。虽然人称“世界上最大的驱逐舰(我其实不知道这个梗怎么来的)”,但是利托里奥不能反潜,防空力量基本上直到意大利停战不及格,更不是用来抓几艘驱逐舰的舰艇。这里无需解释。


第三个问题,顺便总结:利托里奥是战争中最有效的舰艇吗?

不是——战争中性价比最高,应用效率最高的东西是声望级/胡德/金刚/长门,QE甚至纳尔逊们,这些被榨干到一滴也没有的老舰,正好在舰龄尾声之前交出来最后一点价值。在新舰之中,使用效率最高的是从北极到南太平洋的北卡(和南达,当然),从41年挪威海峡到45年日本海的KGV和出勤率出奇高的沙恩霍斯特。

这是利托里奥的错吗?不能说完全不是——防空火力问题,后期火控升级问题(看了看评论里有有关利托里奥的炮术问题的内容:这个事是这样的,意大利火控设备本身在30年代是达标的:意大利同时拿到了英德一定程度的技术支持而其本身在火控系统上的开发努力是非常大的。其落后仅限于战争后期后期,盟军拿到最后一批火控计算机和第二代雷达组+AIC策划指挥以后。而意大利炮术就是另一个问题了,意大利舰队的炮术不能令人满意,其携带更多火控设备的大型巡洋舰表现并不强于托维的消耗品6in炮舰,而后者至少在战争早期远距离上命中率同样不容乐观,尤其是低能见度的情况,比如烟幕障碍后。意大利舰队交火之所以看起来能够对盟军取得均势,是因为其射程往往处于压制状态(8in vs 6in),或者盟军大口径炮舰根本无法进入交火距离,而且双方处于良好海况高可见度环境下。在双方进入正常交火距离后,意大利舰队表现均不能令人满意,尤其是夜间。这也是其轻型舰队蒙受惨重损失的原因之一),弹药和新炮的技术问题都是利托里奥的问题——但是更大程度上不是:这是意大利海空军整体战争构想大前提的问题,内部协调的问题。更是意大利地理环境的问题。东非意大利军队直接和本土失去了联系,北非补给虽然重要,但是对于盟军只是次要战区,而如前所述,与可以空袭珍珠港可以空袭锡兰的IJN不同,与可以在美国沿岸袭击商船或者在挪威北部和本土舰队捉迷藏的KM不同,意大利舰队的地理环境从来没有特别优越。地中海三个出海口中,博斯普鲁斯在中立的土耳其手中,对面是黑海舰队。其他两个,直布罗陀和苏伊士运河,全部由盟军控制。潜艇固然仍然可以活动,水面舰艇却必然被限制在了狭小的空间内。封闭运河的前提下,盟军可以像拿破仑战争时期一样暂时撤出地中海,而意大利舰队很难做出回应。这意味着很多对意大利舰队纸面实力的期待实际上从头到尾都是枉顾地理环境的设想。

而这就到了题目中意大利舰队对其运用的问题上了——利托里奥在其环境下被发挥出最大的效率了吗?或者说,如果说发挥最大效率不现实,发挥出“合格”的效率了吗?

或者说这样问:地中海数次英意舰队非决定性的交火中,如果利托里奥级为代表的,包括加富尔这类老式高速改造舰的意大利舰队选择猛打猛冲,追击到底,即便是面对与RN掩护兵力夜间缠斗的可能也不放弃,那么战斗形势会改变吗?战役形势呢?战争呢?

这样问题其实就有答案了。

意大利队利托里奥的运用可以稍微大胆一些吗?绝对可以,毫无疑问。

但是整体上运用方法(尽量在航空兵面前保护舰艇,选择相对有利的时机再进行决定性炮战,主要使用其参与舰队行动)上,基本上这样一款,速度优异,防御和火力上佳,远距离防御能力优秀的,但是诸如防空火控电子设备这些软实力随时间进展逐渐落伍的新式主力舰,也没有其他本质性不同的使用方法了。难道要开进亚历山大炮击军港或者携带掩护舰艇主动顶着对方火力冲进雷击危险距离上决战吗?这是属纳尔逊的,纳尔逊——教堂里躺着呢——还有16000码上大转弯卖自己的胡德。

利托里奥的问题是令人绝望的防空能力(只能用绝望形容,极低的投射量,无法接受的火控和预警系统,以及恶劣的战区环境舰队大环境)+远距离炮术效果不佳,尤其是低能见度环境下,这个问题解决不了,炮舰再强也只能打出均势。而这个问题不影响基本使用原则:也就是远距离参与重炮交火。用法不是问题,利托里奥放在这里只能这样使用——而即便是使用方式正确以后,意大利无力解决炮术问题才是问题。利托里奥保证了意大利舰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重炮舰交火上一定程度的优势,他们在和意大利的敌人对射时未落下风,这不就是设计之初海军的期待吗?舰艇执行了自己的任务,海军也达成了钱花出去时候的想法。

只是海军想错了而已——他们既没有想到最终的对手会是英军,也没有应对英军舰队航空兵和夜战/中近距离交火的手段。

海军更没想到的是,莫尼要跟着小胡子征服世界——这就没办法了。

更何况,意大利海军在战争中的失败他是战列舰的问题吗?他不是啊。

他海空配合就是不行,空军打击能力就是不行,舰队防空就是不行,夜战能力就是不行,电子设备探测设备到策划信息处理通讯指挥都不行,不只是战列舰,巡洋舰到驱逐舰都不行。反潜虽然合格但是护航整体还是无法保证物资抵达。小型舰队交火败多胜少,造修能力还不及对手。不只是个“战列舰如果再大胆一点会怎么样”的问题。对面拉个烟雾掩护远距离炮术直接开始抓瞎,这个不行的。(顺便,有人去威尼斯搞一份意大利火控钟的手册吗?)

真的为解决这个问题冲上去就为了打沉个R级然后吃几发雷躺进船坞里到停战修不好,那才真的是何苦来。


我说两个事:1,给个太长不看版本:意大利海军对利托里奥的使用在其本身技术限制下是合理的,然而其本身远程全天候交火/对空的技术限制,造修能力限制,和地中海地理条件限制是绝对的。

2,斯特拉斯堡在法意谈判后增加了防御,沙恩霍斯特恐成最大输家。

3,因为挪威行动(纳粹宣传机器口中的挪威“大胜”)之后KM水面舰队可运行单位所剩无几,RN才可以在7月初集结兵力痛揍了法国舰队而无需妥协本土防御,这一点导致了RN兵力在短期内向地中海附近的集结(而且本身是一种实力展示,类似于意大利宣战前夕或者1936年埃塞尔比亚危机时的展示)进一步打消了意大利舰队尽早在马耳他基地建设完成前登陆夺取之/空袭摧毁之的可能。

墨索里尼认为挪威战役证明了登陆我也行,意大利军方对此愁的不行开始天天发备忘录自我打击。

挪威本身是个灾难。如果不是因为法国的突然崩溃以及挪威陆军完全无力抵挡,结果会很糟糕。而即便如此,舰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直到1942年都没能彻底恢复实力。如果考虑巡洋舰,则直到战争结束,则KM都没有彻底在重回挪威之前的水平。

4,再补充一个事情:各国新一代重炮舰开工到名义上竣工的时间(不考虑working up,技术问题调整等等,仅考虑铺设到入役)

利托里奥:2017天=5年6个月零8天。

黎塞留:1728天,也就是4年8个月零23天。

前卫:1671天,也就是4年6个月零28天。

俾斯麦:1515天,也就是4年1个月零23天。

大和:1503天,也就是4年1个月零12天。

敦刻尔克:1468天,也就是4年零7天。

KGV:1369天,也就是3年9个月。

北卡莱罗纳:1269天,也就是3年6个月零18天。

沙恩霍斯特:1071天,也就是2年11个月零6天。

南达科他:989天,也就是2年8个月零15天。

衣阿华:970天,也就是2年7个月26天。

和平年代建造的利托里奥的建造时间比满载七万吨的大和长,比主力舰建造经验出现断代却满载五万吨的俾斯麦长,比战时资源稀缺环境下举棋不定几番的前卫长,比主要对手的黎塞留长,比北卡南达KGV衣阿华敦刻尔克沙恩霍斯特都长。

计划变更资源不足到建造效率低沾了个遍。


user avatar   luckyhawk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句话叫做:海军的主管部门应该是外交部,而不是国防部。

里面固然有海军外交礼节多,外事活动多的意思,还有很重要的一条是:海军建设一定要看未来作战想定,或者说假想敌。

意大利海军的假想敌是法国,意大利所有战舰设计都是对标法国的战舰。维内托级是为了压制法国的敦刻尔克级。那么所有维内托级的利弊都要放在这个时空背景下考虑:

这个弊端影响对法作战吗?

确实,脆弱的防空让剑鱼这样的双翼机都能炸的很爽,但是法国空军和海军也没有这个能力吧?

维内托级满足了它的设计要求:压制敦刻尔克,并面对法国未来的380主炮战舰(黎塞留级)不处下风。

打不过大英空军?这题超纲了。


user avatar   shi-feng-60-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何止是乱,简直是叹为观止,超乎想象~

听一个靠谱大佬朋友聊过,现在流行的一种飞鸡玩法,空姐每月排班不固定,但核心城市都会有,比如北京,上海这种飞的多的。就在当地找老板月租,一个月固定给多少钱,然后每次飞过来之后联系打上一pao,最骚的是在一个地方不止找一个老板付费,她开好房间,安排老板按照顺序一个个来报道,时间管理大师。还有啥双倍快乐什么的,听着就刺激。

现在国内航线空姐,工资大概一个月也就一万多,有的就万儿八千的,再看看朋友圈,天天吃喝玩乐买包包,可能嘛。有的洗地的说就不能家里条件好啊,拜托,家里条件好的谁愿意闺女做这伺候人的活……这类空姐的人生规划基本就是,快活玩上几年,再钓个金龟婿,继续做少奶奶,吃喝玩乐买包包。能愿意做微商医美啥的那都属于特别上进的。

不否认一定有洁身自好的,但辨别成本太高和准确率不高,所以婚恋远离空姐~

————————

更新:洗地的好卖力……

这个大佬朋友是国内某上市公司子公司高层,年入300W左右,喝的嗨了给我们见识了一下,微信聊天记录,照片,以及航司内部员工查询的截图等等等等。而且不止一个,因为她们还会相互介绍,问你去不去其他城市出差,在那边有没有需求。以及聊天记录里面还有他们有些机长选妃的情节,大开眼界。所以说这就是一个圈子,而且不是一个小圈子。她们其中不少人还有男朋友及老公,她们这个群还会相互打掩护演戏,水准很高,并以此为荣为乐。不知道评论中的各位会不会也是被哄骗的那一类。如果你们非要说都是编造的,而请便。我也是听说后大为震撼,和大家分享下。

水里掺酒和酒里掺水是两个概念,所以我的表述是不否认一定有洁身自好的

————————

————————

评论区很热闹,再多聊聊

我是市场线条的,平时也有商务宴请唱歌二场以及安排客户带走的情况,贵单纯上进空姐团体和这一大类最大的区别在于,这部分空姐们是又当又立啊,收钱还矫情。在一个饭局上碰到过这种空姐,是一个朋友带的异地“小女友”,全程玩手机冷淡脸不耐烦,完事撒娇要逛商场。也遇到过那种饭局公关,烘托氛围,照顾全场,劝酒啥的,那叫一个尽心尽力。这一对比,高下立判。

评论区内分四类,一类见识过的,一类听说过的,一类不信的,一类找茬洗地的。不信的那部分才是最可怜的,和湾湾是一样。其实没有步入社会之前,我也是这类的。步入社会之后,只要有一点机会,你们就会知道,这个圈有多乱。

还是那句话,婚恋远离空姐…诸君自便

——————————


竟然还有注册小号来洗的~腻害腻害。就这高科技的脸,假不假…

真没想到这么多评论,翻了下↓目前大多兄弟都是比较信的~还有一部分洗地的以及利益相关的洗地。我也很中肯的说了,不否认一定有洁身自好的,你们这么急干嘛呢,自己不是那一部分?

上班划水,再聊个故事。有个认识的女生,挺漂亮身材也好。学啥啥不行,干啥啥不会,作业就是抄,毕设全靠买。撒娇卖萌专家,非常会使唤男生干活。经常不同的男生送礼物,请吃饭,有同学有朋友有网友有游戏认识的有贴吧认识的等等等,并且我知道的当时有段时候还是有固定男友的。其朋友圈子和朋友圈那叫一个丰富多彩 。平时就爱美妆,动漫,看剧之类,毕业之后啥也不会,吃苦工作也做不了。后来去当了空姐,朋友圈依旧是歌舞升平吃喝玩乐~就那消费水准,年薪50w估计都撑不住。三十多了,没有固定对象没结婚,一直抱怨找不到真命天子。

评论里还有些为空姐叫苦的,说飞夜班啊,几点起啊,连续飞啊,多辛苦啊!我就奇了怪了,你特码就干的这个工作啊,不然呢,美美的上天,安静的坐着?你们这工作强度已经是诸多工作中比较轻松的了。去过工厂嘛?去过工地吗?见过设计出图,广告设计,会展布展,通信保障等等等嘛,哪个工作轻松的?你们这想法就有问题,也就是你们风评差蛀虫多的根本原因:不愿吃苦只愿享乐。工资支撑不了,只能想其他办法了

所以就我目前自身接触的以及听到的,极少听到有正面评价的~你品你细品

就酱紫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中央情报局(CIA)的武装力量? 
  如何评价帝俄海军1890年代服役的留里克/俄罗斯/格罗姆鲍伊三艘装甲巡洋舰? 
  如果有人出兵中国伙伴巴基斯坦,中国会直接出兵相救吗? 
  想了解现代步兵军队战术,有哪些书籍或教科书值得推荐? 
  美剧中计划project和行动operation有什么区别?比如阿波罗计划,回形针行动,蓝皮书计划? 
  有哪些美国说说而已,却被中国造出来的武器装备? 
  为什么在海战中打中司令塔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二战中的战舰仍然要给舰桥最好的保护呢? 
  军队某些严酷的训练长远看对士兵的身体健康利弊如何? 
  为什么觉得栓动步枪比自动步枪帅? 
  军舰的上甲板和主甲板分别是什么,有什么用? 

前一个讨论
有什么句子或者诗不是出自同处,组合起来确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
下一个讨论
对于党妹最近翻车,大家怎么看?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