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龍漫少年星期天》为什么会停刊? 第1页

  

user avatar   feng-di-zhui-zhu-wang-c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谢叶大佬的邀请。


看到这个问题真是百感交集,可以说龙漫是就是我的整个漫画编辑职业生涯。作为亲历者,在认真回答这个问题同时,也是顺便澄清一些大家误会的细节,同时对自己过去10多年工作经历做个回顾。

老样子,纯粹从我的角度来阐释事情,不讨论对错,不进行人生攻击,不引战。


我是2002年从部队回来后想投身漫画行业,经人介绍后投稿吉美漫画位于上海的编辑部(没错,当时我也想成为一名漫画家,很遗憾稿子被枪毙了。)不过来都来了,希望能有个机会入行,于是成为了编外工作者,负责帮杂志排版修图什么的。

当时这份工作只是兼职,本职是在影院工作(因为喜欢看电影)。

直到2004年,上海碧日(日本小学馆在上海的子公司,也是吉美漫画的创始方之一)和江苏少儿成立了《星漫》杂志,缺少编辑,承蒙编辑部主任周老师厚爱,于是我就得到了这样一个正式进入行业的机会。

当时有两本杂志《星漫少年》《星漫少女》,主编是从卡通王跳槽过来的、也就是后来《龙漫少年星期天》的“挂彩熊猫”,我当时主要负责星漫少年,另外招聘来主要负责星漫少女的薰酱,再加上一个美编——差不多整个编辑部核心就这么4个人,也就是后面龙漫少年星期天的核心成员。


星漫当时的作者可算是豪华,少年方面有后来斗罗大陆的主创木逢春,同人界的大拿十月天宫,于彦叔—于组的圣克鲁斯战队是我作为新手编辑兼魔兽粉的处女策划。少女方面有丁冰、曾亚芳等,奈何杂志身处不怎么好的时代环境(就是以前在彩漫帖子中提到的05年大萧条)所以星漫做了没多久,出版社方面就有点想快点撤退了。

当时上海碧日的领导顶着压力做出了一个非常艰难但却影响深远的决定,停了星漫系列杂志,将现有星漫的编辑团队转为和吉林美术出版社(也就是吉美漫画)合作。

几乎就是同时,吉美漫画改名成了《龙漫》(符合日本版COROCORO的风格),星漫编辑团队负责的少年版,便是《龙漫少年星期天》。


很多人觉得是《星漫》改名成了《龙漫少年星期天》,严格意义上其实并不是。

我一直从内心很感激当时领导的决定。特别是自己当上领导后更加体会到,要顶住各方压力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决定是多么的不容易——哎扯远了。


成立《龙漫少年星期天》(后文简称龙少)后,领导当时给了一个战略方向:

——即不能依赖日本漫画所带来的成果,我们真正的成绩是要做出属于自己的原创作品。

话虽这么说,但原创怎么做其实大家都处于摸索阶段,当时尝试了许多类型的作品,包括和韩寒合作的长安乱漫改,以及爱欧的《无尽游戏》小说(没错,在漫画杂志上尝试登轻小说)——总之当时的领导,在那样的市场环境下还能如此给予了我们充分的自由和想象的空间,让我们随便尝试,即便是失败或是现在看了简直就是瞎搞的行为,在当时实在是难能可贵的经历与学习。

07-08年前后,杂志主打的原创是爱欧的《无尽游戏》以及郑多强的《玄皓战记》,当时不存在推不推的说法,好的作品真的就是千锤百炼敲打出来的,《无尽游戏》可以说是集合了所有编辑的心血。

后来,编辑部觉得以《无尽的游戏》人气,可以尝试出版单行本。并向出版社提议却没得到任何支持,同时因为漫友能提供给爱欧的舞台相对更大,因此爱欧签约了漫友,于是《无尽游戏》的《龙少》版也就到此完结。

爱欧单行本这件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成为了编辑部与出版社之间一个隔阂,为以后的矛盾留下了隐患。


爱欧离开之后,《玄皓战记》毋庸置疑成为了当时杂志的顶梁柱,但爱欧离开所空缺的位置,缺让另一名新人作者得到了机会,那就是L.DART的《神契幻奇谭》!

这里不是吹彩虹屁,当时的L.DART是我遇到过的最具有漫画天赋,且充满干劲,从不放弃的人。如果大家能搜出08年前后我的博客,应该可以看到。

人不愿努力没关系,只要你天赋足够。

人没啥天赋也没关系,只要你肯努力。

就怕又有天赋又肯努力的人。

能够在出道前坚持每个月在网上画一部短篇,而且还能和用户进行正面交流反馈改进自己编故事方法的新人,我到现在还真没见过几个。

当时有读者说,L.DART是爱欧的替代品,要我说,金子总会发光的。


《神契》上刊后最初的反响其实不怎么好。综合排名大概在第4-5名这样子,在杂志中也就是中等水平。

我当时很好奇,这样一部作品,读者反响不应该是这么一个结果啊!

这个疑问让我有机会重新反思杂志的投票系统。

当时读者投票很简单粗暴:选出你最喜欢的3部作品。

我觉得这样的投票机制无法反映出真实的作品数据,于是修改成:给作品排名次。

同时也调整了投票系统的计算方式,把笼统的排名结果改成了针对每部作品的读者喜好数据。


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将作品从人气指数换成了读者忠诚度。

(具体的算法这里就不展开细说了)。


根据调整后的方式重新统计结果,发现《神契》的排名是第2(第一是柯南,第三是玄皓)。

玄皓当时的数据非常不错,编辑部再三恳求出版社考虑出版玄皓战记单行本。出版社可能也是担心爱欧的情况再次出现,于是终于决定尝试出版玄皓单行本。

结果,玄皓单行本销量很不错。

这件事加深了我对出版神契单行本的信心。

于是在某次出席北京书展会而下榻的宾馆里,凌晨2点,我准备了一堆材料去说服出版社领导。

领导对于神契的绘画功底一直是存有怀疑——没错,单从功底来说,L.DART肯定不如郑多强,但漫画并不是一个只看画工的产品不是么?

也许是因为有玄皓单行本珠玉在前,出版社同意在控制印数的前提下尝试出版神契单行本。

可以说,当时我也是卯足了一口气,虽然我相信数据本身反应的情况,不过必要的运营推广还是必须的。在本就紧张的杂志页面上争取到了一页,什么文字都没有光放神契草图,吊读者期待值。

而L.DART也非常给力,在赶稿的同时,对于我提出的很多无礼要求都一一满足,这也是我的运营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前提。

终于,神契不负众望地爆了。


在09-11年很长段时间,《龙漫》本身的销量加上单行本销量,其实是正向现金流。

而为了进一步扩大营收,降低编辑部的人力成本,出版社决定趁热出击,变为一月双刊,在这个当口,内部却发生了分裂。



编辑部与出版社之间存在很多理念上的不合,至少在我看来是很早就留下的。

除了爱欧单行本的事情之外,还有另一件事不得不提。

当时,挂彩熊猫通过关系,从起点找来了几部人气不错女频小说,类似现在的《楚乔传》啊《甄嬛传》啊之类的,希望说服出版社出版小说补贴杂志收入。

当时熊猫建议按照市面上女频小说的风格——即华丽的装帧、大量留空的版面、大小合适的文字、精美的插画,一套书分三本出,高价出售。

但最终出版社的出版形式是——简陋的装帧、几乎不留空隙的密集排版,密密麻麻小若蚊蚁的字体,缩水到5张的黑白插画,强制压缩在一本书里,廉价出售。

一句话形容——厕所文学。

理由是:为了节约成本。

虽然出版上这么随意,但是封面上人物鼻子偏差了一点,却让画师反复修改了好几遍,导致画师后来见到熊猫就一脸唾弃。


最后这书的销量自然可想而知。

虽然最后没听说出版社对挂彩熊猫给予什么批评教育,但总体上这事又成为了一个相互不爽的伏笔。


在开设双月刊的时候,因为一个项目,出版社与挂彩熊猫的分歧成为了彻底崩裂的诱因。

当时时逢陈凯哥拍摄《梅兰芳》,挂彩熊猫想整合自己的手头资源,趁热推出梅兰芳的漫画。无论是从商业角度还是从文化正确角度,在我看来这都是一个值得支持与投入的策划。

但是,挂彩熊猫和出版社谈崩了。

当时我问及熊猫原因,他说了一句:你还记得XXX那部女频小说吗?(就是上文提到的那事)

我说:记得!

他说:那你觉得把书做成那样的人,他们能做得好梅兰芳的书吗?

我:……


梅兰芳最终还是在郭敬明手里得到了出版,还得了金龙奖。

代价是作为整个团队核心灵魂的挂彩熊猫,离开了龙漫编辑部。



我不能代表整个编辑部同仁,但至少就我来说,这件事已经让我对出版社产生了不信任。


挂彩熊猫很义气,他的离去没有影响作者的创作情绪,另外他也介绍了自己一手提拔的渡渡鸟加入编辑团队(龙少上另一部小说《诛神之夏》的作者)顶上了他离开造成的人员空缺。


不管怎么说,龙少的一切都还是在平稳进行中,在当时还是有很多事值得提出来说说的。

首先是从09年开始就向日本漫画编辑部推荐作者的工作终于得到了实质性的进展,作为杂志的人气王L.DART获得了在日本小学馆《月刊!SPIRITS》连载新作的机会——双刊加新连载,巅峰时期L.DART的创作速度也是没谁能比了。

此外,在和日本《HERO`S》杂志的洽谈中,也帮猩猩张争取到了连载机会。

除了日本方面,龙少也在网络方寻求合作机会。

10年左右是有妖气的萌芽期,我很看好当时几部很好的作品,包括雏蜂,拜见女皇陛下,镇魂街。并极力促使出版社与有妖气的深度合作。

在我的构想中,龙少的瓶颈是杂志的版面,而网络平台可以弥补作品量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对网络新生作者给予一定的支持。我很是期待老品牌与新生力量的这一次合力,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

但在这个节骨眼上,我被告知以后不要参与任何与有妖气的合作事宜,所有合作事宜由出版社方面主导。

我缓缓打出了一个?

官方说法是希望提高出版社这边编辑的绩效。

后来我一个朋友私底下暗示我,是不是因为太积极了让上层以为我从中得了什么好处?


有好处吗?请有妖气的人出来回答一下,我收了多少好处费啊?

不知真假,我也不喜欢去无端猜测,这件事我是出局了,但只要最终朝我想的方向在推进就行。

半年后,当我询问起合作进展时,出版社同事告诉我,所谓的合作就是出版了雏蜂,镇魂街这两本书,后续合作没有,至于书的装帧嘛……


从那之后我决定不再妥协,和出版社的间隙又大了一截。


在11年初,有另外一件事我觉得也必须提一下。

11年3月大地震的时候,我们编辑正在日本小学馆进行学习考察。地震本身没什么好说,在日本的见闻让我彻底改变了一些想法。

11年3月访问corcoro编辑部的时候,主编(佐上先生是非常好的人,多次为杂志和作品的发展方向出谋划策,提供宝贵建议。)拿出了一份讲述杂志如何从策划到出版到商务植入的全过程的影像资料。

这盘资料可以说是现实版的《重版出来》,非常生动有趣,然而……………

这些内容我05年已经看过了。

6年了,我也是有从业经验的,不是当初的新手,我不需要一个6年前的看过的影像资料来告诉我杂志怎么出版——虽然当片子看依旧很好玩。

于是我问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我想知道杂志创办经历最初阶段后,是怎样打开后续局面的?

主编居然回答我就是这么干!

有好作品然后商家会找上来谈合作等等。



于是,我明白了任何一种经验他都只是经验,经验可以告诉你前进的方向但无法告诉你如何前进。

我相信我们已经做出了在当时属于优秀的作品,但它的价值肯定在于商业变现上,而这一点上力并没有得到领导的支持。

原因第一没有成功先例,第二没有人知道怎么做。


当时的编辑部,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支持我的想法,就算有,当时大家都在忙于应付加倍的工作。在与有妖气的合作被出局后,我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去探寻其中的答案。

在后来的一系列合作、包括与luna女仆店的互动,我都亲力亲为一手抓,不过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我本身是做编辑出身,偏技术硬核,商务这块根本不是料,碰了很多壁,再加上双月刊的连载,作者和编辑都承受着双倍压力,直接反应出来的就是在11-13年期间,我自觉自己的工作状态非常不好,越来越没耐心。

在13-14年间,因为外面跑的多,与不同的想法接触多了,自己也有了尝试新模式的想法。

比方说成立龙少作者的独立工作室,成立属于作者的助理团队———这些已经在漫友和知音得到了推行。

那段时间还拖着作者们一起去昆山物色场地什么的,现在想来还是图样图森破。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最大的痛苦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当你想跨越一个巨大鸿沟的时候却发现身边没有人能帮助你的孤独感和无力感。

特别是当出版社方面将我们编辑部比作硕鼠的时候,我对出版社的最后一丝好感已经荡然无存。

结果便是和出版社的争执也越来越多,每次出版社提出要做更多好的作品时我就会公然反驳,我们的作品不够好吗?为什么你们卖不出去?

对不起,好作品是天时地利人和情况下出来的,不是你们说要有就会有的。现在这几部已经是我们4个人尽力而为的了,与其在没富裕版面的情况下要求更多好作品,为什么不想想怎样扩大已有项目本身的收益?

当时无论是提融资还是出售都被否决,我发现一切都陷入了一个无解的怪圈。

到了14年下半年的时候,我对于出版社只希望多做几部神契这样的好作品卖书的想法已经感到了彻底的厌恶。

屋漏偏逢连夜雨,薰酱因为深夜加班,回家路上坐的出租车发生车祸入院手术,而我本人也因为经常36小时没睡觉而身心疲惫。

我觉得再坚持下去也不会有任何的变化,十年来反复的扯皮已经让我和出版社的关系降到了冰点。当领导探寻式问起薰酱不在的情况下是否要考虑停刊的时候,我就顺便提出了做完今年我就走人。

在安排好自己每个作者的后路,确保他们不会突然中断收入后,我甩手离开了付出了十年青春的岗位。


纸媒的兴衰固然会影响杂志的销量,但对于内容本身来说、对于生产内容的编辑作者对于已经成型的内容品牌来说,些已经被创造出来的优秀作品才是真正可以延续的商业生命力。

后来得知神契被百万价收购的时候,我笑的像个傻子。

虽然一分钱没分到,但我还是要笑。

我笑是因为我们十年付出的价值得到了证明,我笑是因为出版社因自己的固步自封而将成果拱手让人。

我一直觉得外部因素是打不垮一个团队,要是垮了多半是内部出了问题。

这点放到龙少上来说就是:出版社与编辑团队存在的认知偏差从一开始就为未来留下了隐患,从理念不同导致团队核心灵魂离开,从战略上对于进退的不同看法导致信任危机,再加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因为没人主持全局而导致在寻求突围的道路上分歧更大。

任何时代都有最好的时候与最糟的时候,我并不感叹一本杂志的消失,我只感叹我们曾经熬过了最糟的时候,却倒在了黎明到来前的夜晚,而其带来的伤害,是某种曾经的信念与坚持的消亡………



ps:这里蛮对不起薰酱的,她从医院回来后发现杂志已经做完最后一期停刊了……



pps:龙少十年留下来的一些理念在如今的工作中也一直坚持贯彻,在这里顺便和大家分享一下:

1、绝对自由性。包括编辑在内享有任何能帮助自己达到最佳创作状态的自由。

2、对工作的专业性。自由的代价是自我专业性的体现。对工作的态度要专业,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和为何而做。

自由是权利,而专业是义务。

3、对技术的追求永无止息,必须坚持培养新人。人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需要时间和技术慢慢积累经验成长的。

4、领导要永远走在队伍的最前列。

5、也是最大的一条:编辑享有等同于创作者的优厚待遇!

如果有机会我会针对这条拓展了说。


今天5点半左右看到的邀请,边写边改了4.5个小时,涉及自身观点,写的过程中思绪比较复杂,对于出版社方面的描述肯定会有偏颇,我也很难从出版社的立场角度出发给予说法,相信出版社在很多于我看来是不明智的决策下,有着自己的难言之隐,所以请大家保持客观评论。

另欢迎其他知情人士补充。如有遗漏以后再补。




  

相关话题

  为什么日本人不把天皇娘化? 
  七龙珠在动漫中的地位怎样? 
  《钢之炼金术师》最触动你的是什么地方? 
  《死神》的漫画后期剧情是否存在失控的问题? 
  除伊藤润二以外,日本还有哪些优秀的恐怖漫画家? 
  经常玩galgame会有什么影响? 
  如何评价舰队collection2019年夏活【欧洲方面反击作战 发动!鹅卵石行动】? 
  见过最搞笑的弹幕是什么? 
  如何让自己成为真正的二次元?伪二次元和二次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为什么有人喜欢看老番而看不起新番?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牛津生物学家声称新冠疫苗研发很难成功?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CottonGame出品的解谜独立游戏《南瓜先生2:九龙城寨》?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