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城寨的日与夜
九龙城寨是一段关于香港过去的故事。
我对于香港的最初印象,来源于小时候看过的TVB电视连续剧。
而后,又读完了金庸的全套武侠小说。而金庸先生所有的小说都被拍成过电视剧或者电影。
所以,香港文化于我而言,常常是这两者的结合。
而于香港而言,金庸先生一定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我写过一篇关于金庸的文章,能稍许表达一些我对金先生小说的拙见。
若干年前,带着这些感受,我去到了香港。
在第一次踏足香港之前,我以为我对香港足够了解。
从80年代的连续剧《万水千山总是情》开始,续而是《霍元甲》系列,到万人空巷的《上海滩》,风云变幻的《流氓大亨》,爱恨情仇的《义不容情》,一直绵延到现在。
这其间所看过的香港电影更是纷繁复杂,难以一一枚举。
虽然都是戏剧故事,但我相信这是一段真实的香港历史。这些画面,故事,人,情感,做人的道理,贯穿了我成长的每一段。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影像教会我的,远胜于我阅读过的所有书籍。
2012年第一次去香港的时候,我以为香港没有地铁。我印象中电视剧上的香港都没有人坐地铁。
当然是我错了。
香港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很多很多的不一样。
我想象中的香港是一座城。
但当踏足那片土地之后,我突然明白:香港是几百万座城。
他们堆积在维多利亚港的两边。自生自灭。
其中之一叫:九龙城寨
九龙城寨是一座大型贫民窟,不法之地。
5万人曾居住在只有0.026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发地形成了无比复杂但清晰的路网,无数粗暴但有效的交通,十分魔幻。
50 年代,九龙城寨已然形成一个被严重孤立、摇摇欲坠的庞然大物。1952 年,这座城里已经有了 154 个毒品聚集地,11 个色情场所,7 个赌场和 13 个狗肉店。
但里面也并不只是“黄赌毒”,在如此挤迫的环境下,许多人还是过着老实的营生:牙医、杂货店、食品加工厂、五金厂、织布厂的生意蓬勃。
它虽然是一个被政府遗忘的地方,但同时也是一个亲密的社区,居民没有我们幻想的自卑,反而有股傲慢之气......寨子里大多数的居民生活的很自在。
没有一个贫民窟能像九龙寨城一样注重教育,里面的父母们会舍尽一切将孩子送出城外上学,希望他们有一天能从黑暗的底端爬出去。
1993年,九龙城寨被拆。
所以,我也仅仅是从书籍电影上了解到了它的一些历史和影像。
毫无夸张地说,整个九龙城寨就是一个奇景。
高低堆叠的建筑,密不透风,密密麻麻的招牌、巨大轰鸣声的飞机。
天线缠绕、肮脏湿热、不见天日,老鼠虫蚁与人同吃同睡。
有个科幻小说家写到:“我被迷住了,它就像一台机器,运转非常出色。黑黝黝的窗户使它看上去像一座巨大的蜂巢,既像是死的,又像是活的,那些窟窿仿佛在疯狂地吸收城市的能量......”
这些奇观令全世界所有的艺术家咋舌,给了他们灵感。很多科幻电影、游戏把它高度浪漫化和未来化。好像我们未来的城市就会如此这般。
曾经读到过这么一段话:
世间若有10分美,9分在耶路撒冷。
世间若有10分苦,9分在耶路撒冷。
我没有去过耶路撒冷,对那块土地的历史也是一知半解。
但这段读起来令人肝肠寸断,却又摄人魂魄的句子一直盘亘在我的脑海,时常会错位般地让我想到香港,想到九龙城寨。
我们能看到了这片城寨建筑的浪漫和美丽。
更不能不看到住在其间几万居民所遭受过的痛苦与哀愁。
所以,九龙城寨被拆除的原因是因为它就该被拆掉。
那些曾经无边的罪恶和丑陋就应该被灭亡。
不过,除了罪恶和丑陋,除了痛苦与哀愁,这几万个居民一定还有一些别的东西。
比如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比如他们的情和义。
在某次去香港路过天水围的时候,我想起许鞍华导演的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
描述了在天水围生活的普通人的故事,无知和孤独,给予和承担,教训和成长。
我突然觉得,作为一个游戏开发者,也许我也能通过九龙城寨的历史故事做点什么。
作为这段历史这些故事的旁观者,也许这些只言片语妄加猜测不甚准确。
但是,作为一个被香港电视剧和电影影响过前半生的人,我相信,九龙城寨的迷人之处,一定不是它曾经的罪恶和丑陋,而是它和生活在它中间的这些人所一直向往的光明与伟大。
就像《无间道》里面的一段台词:“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做人不该是这样的。”
见微知著,《南瓜先生2九龙城寨》会告诉大家这些故事。
当你破解了游戏中重重的谜题和机关,走出这座城寨的时候,希望能看到这些香港精神。
再一次,
我想把这个游戏献给:
每一个坚强不屈的灵魂。
每一片不断自愈的土地。
献给九龙城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