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各国坦克到中东尤其是阿拉伯诸国与土耳其表现很差? 第1页

     

user avatar   Halo_zoom 网友的相关建议: 
      

观察了叙利亚战争三四年了,看了200+的战地采访、战场实拍

对中东地区的战争情况有个模糊的了解

港真,如果你有一点基本的军事知识

看到骆驼叔叔们怎么打仗的你能被气死。

只能说,菜是原罪,战争里差距最大的永远不是兵器,而是人


中东地区,或者说全世界,除了几个发达国家和中国印度越南

正规军的水平,不是针对谁,在座的各位,黑的白的黄的,都是辣鸡。


在中东,我给各位看官介绍一下菜鸡互啄的阿拉伯大叔们是怎么打仗的:

案例一:作战素养——会挖土,就是精锐

自爆卡车,大家都听说过吧,装个几吨炸药,驾驶室前面加几块钢板,人工制导,单车猪突,到点结算,一声巨响,政府军至少一个排报销。

在叙利亚内战开始的那几年,几乎所向披靡,政府军闻风丧胆,毫无对策。

这玩意儿怎么防呢?很简单——阵地前挖条壕沟就行。

道理明白清晰吧?全军推广,换我国可能就一周的事儿。

那么从发现这玩意儿好使,到叙利亚军队普遍掌握这项技能,中间隔了多久呢?

三年。

这还是普大帝把俄军作为参谋下派到叙利亚的营级部队现场手把手教学之后。

就这种入门级土工作业,叙利亚军队中只有精锐部队才能掌握,并且能够坚持运用。

其他部队?挖条壕沟多费时间啊,看到自爆卡车来了我默念安拉至大不就完了?


就算是中东地区装备土豪度首屈一指的沙特,那正规军的战斗素质和战斗意志……

也就我国初中生军训的水平(可能还不到)。

但人家在乎吗?不在乎啊,你素养高了,万一前线振臂一呼,黄袍加身

那我这阿拉伯王子声色犬马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前沿哨所,按理说戒备森严吧?

暗哨流动岗?不存在的

轮流站岗?天气多热啊,这大过节的,影响我睡午觉

工事有视线死角?清理视线?有什么用,不是拉个伪装网就够了吗?


胡赛拖鞋军能够摸到距离哨所3米的地方都不被察觉,把沙特军队一锅端的案例不要太多。

这种事儿别说在中国,在越南都是不可想象的。

但这就是中东骆驼叔叔们的日常。

不服不行。


战术呆板就更不要说了,叙利亚某一次攻城战,有一个小区是战略要地。

政府军在俄罗斯参谋的建议下,攻占后只留象征性部队守卫,叛军进攻稍作抵抗就跑

叛军开心啊,呜哩哇啦就冲上去占领,一栋楼挤得满满当当

大家欢呼庆祝,打败阿萨德狗腿子,杀到大马士革,夺了鸟位,指日可待。


然后俄罗斯空天军就精准轰炸炮弹洗地。

炸的七荤八素后政府军发起反击,轻易夺回。

然后又只留小部分人防守,叛军反攻,又跑,叛军又开心啊

呜哩哇啦就冲上去占领,一栋楼挤得满满当当,然后……

如此操作了四五次

叛军的有生力量就被消灭的差不多了。

案例二:实战:命中全靠信仰,射击主要是壮胆

纵观整个阿拉伯世界,除开精锐部队,大多数治安部队都是烂泥扶不上墙的。

当然,精锐部队,是能上墙的烂泥。

一个据点,换我国三线部队能20分钟解决战斗的,放在叙利亚能啃2年。

游击队这些更不要说,除了老兵油子,其他武装分子的战斗力都是村口集合,铁棍械斗的非主流贵族。


大家如果翻墙去看看那些战地视频,中东地区的各种武装力量互掐的巷战记录,各种神仙射击姿势,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出来。

我们经常嘲笑黑叔叔,拿枪的时候手指不放在扳机上的就是精锐。

这点骆驼叔叔们说是不分伯仲也不是谦虚。

什么火箭筒发射前后面不能站人啊

枪口不能对着人啊

重机枪开枪前支架要杵稳啊

扳机不能一直扣着不放啊……

想多了各位。

没在步枪上面缠红布附魔就已经是对安拉最大的尊重了

其他的真的不要奢望。


叙利亚这两年要好点了,大家基本都知道瞄准射击了(可能因为不会的都已经挂了),但是普通士兵射击也基本上是乱射一气,扣着扳机就不停突突突完了就了事,至于说效果咋样?

听个响不就完了吗要求那么多?

案例三:重武器——你有装甲,为啥要我们保护你??

最后,说回本问题。

如果说普通的步兵互掐,大家还能通过积累战地经验琢磨创新战术战法。

偶尔让人眼前一亮。

那在重武器的使用上,中东菜鸡们真的是开玩笑一般的存在。

欧美大牌厂商的噩梦,一点都不夸张


攻城的时候,步兵呼叫增援,坦克来了,步兵们欢呼雀跃,然后就回去乘凉了。

大哥,你们厉害,你来了我们就放心了,小弟们这就退下,寨见。

俄罗斯教官都震惊了,你们步兵不上去掩护?

对方也非常惊讶:他一个有装甲的,需要我们这些没装甲的上去掩护?

港真,上次中国士兵说出这种话

还是1937年。

现在距离20后出生都只剩90多天了……


那些说什么坦克没针对中东地区巷战专门设计的答主

简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完全对穷人的战争没有基本的了解。


你以为约旦叙利亚这些中东国家仓库里几大千的坦克,是自己买的?

那就是冷战的时候(对,你没有看错)苏联(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为了拉拢这些小国家,三分卖七分送的老旧坦克。


现在的主流坦克,都有城市战套件,装上了就可以打巷战。

但你说让中东国家采购这些高大上的玩意儿?

想多了吧

买你导弹是为了向你交保护费

买套件这种上下不靠的有啥用?

仓库里不是一堆的坦克用不完吗?

仓库里都是老家伙,仔细找二战时候的T34都能找出来,这些坦克贴贴反应装甲差不多得了。

啥?你一个遥控武器站要100万?苏联大哥卖(song)我这坦克加起来才30万!黑心商,呸!


什么巷战的时候步兵炸墙穿屋两侧掩护,

什么抢占制高点清理高层反坦克兵,

什么清理射击死角

什么掩护侧后

你都有钢板了,还要我们爬楼帮你清场?那要你干吗?


步坦协同?

这两个还能协同??

我们坦克互相之间都做不到协同

还步坦协同

不存在的

甭想了

别说什么喵2,艾布拉姆斯了

就这种坦克兵直杠杠的自己冲进去刚正面

步兵在外面吃烤馕拉家常听响的打法

你就是支援人家高达,都是送,没差别的。


你说叙利亚战乱日久,精锐尽丧,不代表中东水平

那中东小强人,认爹小能手土耳其总行了吧?


别问,问就是砸招牌。

土耳其第一次越境进攻叙利亚境内阿夫林地区的库尔德武装的时候

第一天开打就砸了德国人的牌子。

一共就投入了50辆豹二坦克

当天就报销了10辆。

还有2辆完整地被俘虏。

卖坦克的德国人肠子都悔青了。

库尔德武装什么水平?

啥重武器都没有

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女游击队员

武装到牙齿的土耳其军队,开战3天愣是没前进一步。

最后终于平推了,对外宣称的战果是……缴获好多吨当地的橄榄油?


为啥同样是面对游击队

豹二在阿富汗战场就能成为北约国家的中流砥柱,参战几年战损一辆,

在土耳其这里就头天20%的战损率?飞炮塔的飞炮塔,被俘的被俘?


原因很简单,作战的时候,土耳其就把坦克直晃晃地开在开阔地点当固定火炮使用

杵着30分钟不挪窝

这是什么概念同志们?

我们的牵引火炮,自己动不了要靠汽车拉着走的。

从展开到开炮到撤退换阵地,就5分钟。


土耳其野战的时候,坦克开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

他们说这样视野好,你能说什么?


是,那可不视野好吗?

隔着3公里就能看见你

方圆1公里就你和你的友车,不揍你揍谁?

两辆坦克就在那里一动不动,能够给反坦克小组短时间内7、8次从不同方向发起进攻的机会

就这战场意识

装上电磁炮都不好使啊!

事后土耳其指挥官总结的时候还说

为啥我们战损率这么高?因为我们的坦克没有主动防御装置。

得,不怪装甲不够厚,怪近防系统不给力了。


大哥,你看不出来吗?你被人家揍了七八发了

什么主动防御机制这么牛逼,能不换弹一小会儿拦截人家七八次啊??

军舰上一门售价上亿的近防炮都做不到好吗??

你要自己动啊!自己动啊!

你要想不自己动还能爽,那你也别等什么套件升级了

等中国什么时候搞出能量防护罩了你们再买吧。


唉,他们真的,素质就这样。

前线指挥官都这么想

你觉得坦克在中东的表现差很意外吗?

中国最新的外贸坦克没在中东地区翻车

唯一的原因,就是骆驼大叔们看不上我们的坦克。

(经评论区指正,也有因为我们以前卖/送的59就被骆驼大叔们糟蹋过的原因)

所以我们在中东没卖出去

要真卖出去了,拉上战场,在骆驼叔叔们手中,砸牌子也就是个时间问题。


这就是,傻人有傻福吧……


在中国的环境里待久了,会给中国网民们一种错觉,全世界的军队都是解放军和美军这种正规军

一个团的部队集合,随机抽100个人,练1分钟就能组团踢正步

打起仗来拳拳到肉,招招致命,电磁环境复杂,稍不注意就是战术核武器骑脸

动不动就是师级旅级的部队展开,一言不合双方就是几百辆坦克集群平原里拉开架势互怼。

仗仗都是朱日和,稍不注意就是连以上长官全员阵亡、一个团就剩一个指导员领着炊事班上刺刀冲锋。


实际上呢,骆驼大叔这种凡事应付应付,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外强中干才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军队的常态。

大家都是打工的嘛,反正打赢了也是你们王子贵胄赚钱,和我们吃军饷的有半毛钱关系?

别和我扯什么阿拉伯文明的伟大复兴

谁家有石油谁家没有,那都是真主的安排。

摸鱼肯定要摸鱼啊,不摸鱼没钱用,大家都要恰饭的嘛。

卖命是不可能卖命的,装备不会修,国民又懒又没有国家认同感,只有卖卖石油,买买装备,装装样子,才能勉强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

好在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个个都是废柴,阿訇说话又好听,超喜欢呆在这里面的。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坦克被击毁是很正常的,不应该用“变烂”去形容。

坦克不是航空母舰,是一种非常容易损失的技术装备,是一种消耗品。

以二战时期为例,一辆坦克到前线后的平均寿命只有大约三次装甲突击。

因此,在相对平等的交战环境下,坦克大量损失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更何况目前中东地区坦克的损失率其实并不高,用“变烂”去形容是很不贴切的。

欧美坦克的所谓坚不可摧。来源于不对称作战的低损耗率,和擅长制造fake news的西方媒体在前网络时代的尬吹。并不是坦克实际上的坚不可摧。。。。。。


user avatar   xiao-xiao-qiu-ran-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古德里安在《坦克,前进》里专门开辟了一篇讲坦克部队的兵种合同战斗。坦克是突击兵器,但不是无敌兵器。如同汽车需要发动机和车轮的配合才能在公路上行驶,现代合成军队实际是大工业社会产业链条在战场上的映射。一只平衡的合成军队需要装甲兵、步兵、炮兵和各个战斗勤务兵种的凝聚合成,才能形成较强的战斗力。阿拉伯国家的缺陷不在于军队,而在于这些国家不具备现代大工业所需要的产业链条,也就不具备支持合成军队所需的物资、人才、指挥体系和工业式的军事文化。

现代工业化的合成军队是极为昂贵的。即便有条件建立这样的战役战术兵团,要想充分发挥其战斗力,还需要源源不断的供应其优质资源和高素质人力,经常地进行演练,从而磨砺各级指挥-战斗人员的技能和协同感。否则,就像一个交响乐团,即便拥有最好的乐手、指挥家和乐器,却从不进行排练,那么要如何奉献精彩的音乐会呢?说到底,现代战争是合成化战争,而合成军队的战斗如同交响乐团的演奏,不但要有好的演奏家,还要有好的指挥家,更要有团结一心的凝聚力和熟练完美的配合协同。

其实不仅仅阿拉伯国家,当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的武装力量都缺乏建设现代军队的能力或意愿。阿拉伯人的战史和当前土耳其装甲部队在阿夫林的尴尬,不过是最鲜明易见的例证罢了。

ps:从战术层面来说,土耳其军队的攻势不像是现代军队应有的样子。用仆从军填沟也许能够安抚土鸡内部政局,但是基本的步坦协同,步炮协同和空炮协同恐怕就指望不上了,更不能指望相当复杂的步坦炮空四大兵种的合同进攻战斗呢?而且从战役学上来说,集中兵力是基本的原则。为了达成攻势突破,至少要集中一个或多个战役战术兵团,在一个关键方向上实施坚决的突击。南奥塞梯战争时,虽然俄军的行动多有疏漏,但是当两个摩步师投入战场后,战局就确定了。


user avatar   dan-chun-jun-ren-quan-dou-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抛开很多人说的兵员素质的问题之外,坦克被花式击毁才是常态。

坦克在现代是一种非常脆弱的武器:只有车体正面和炮塔对反坦克武器有防御力。摩托小时不多,几十个小时一小修,几百个小时一大修。大多数时候处于浑身小毛病的状态,悬挂传动发动机变速箱这些东西从坦克诞生,就毛病不断,当代各种先进mbt上面的各种零碎更是雪上加霜。

更不用说现在是一个矛远强于盾的时代,各种静破甲1000+乃至攻顶的atgm乱飞的年代,哪家坦克敢保证不会被掀炮塔?

现代坦克是一种非常脆弱,需要妥善维护修理和恰当小心翼翼的使用、与诸兵种紧密配合、由训练有素的车组驾驶和在正确的使用方法下,才能发挥自己的战术价值的兵器。坦克落在中东那群技战术一泡稀的军队手里,当然是被花式吊打。事实上就看俄叙军队在叙利亚的战绩,各种先进型号的T90的战损率并不高。

某些人产生(西方)坦克无敌的感觉,无非是西方媒体的宣传机器瞎几把乱吹,拿着海湾战争和之后的各种不对称战争中利用技术优势吊打各路连3bm22水平钢针都没有的老t72/62/54之流的战果胡吹,结果让一群人产生了一种坦克要是不能像二战的kv和虎式那样创造传奇开无双就是垃圾的印象,看见某种型号坦克被击毁就搁那一惊一乍。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组织训练,后勤补给,士兵素质,基层指挥能力,武器升级,战斗精神这些和武器一样是影响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越是先进的武器就越需要这些配套。

而组织训练,工业化思维的士兵要明显强于农业化思维的士兵(工业化意味着明确的组织架构和配合意识)。

后期补给,需要工业生产和工业运输能力与大量人才。

士兵素质,需要高强度的持续训练,只有工业化国家才负担的起。

基层指挥,需要大量的演习摸索作战方法实践指挥能力,同样只有工业国家才负担的起。

武器升级更是工业国家才能做的。

而以上几项,中东国家都不具备,只有土耳其是刚刚有点工业化的样子而已。


user avatar   zhong-jun-ai-guo-hong-cheng-chou-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得扔——中国俗语


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


1948 年 5 月,在将巴勒斯坦按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治之后,英国抽身而退。分治计划没有让任何人感到满意,并导致了新的以色列国和阿拉伯联盟正规军的战争。以二战的标准来看,在当地没有一个国家称得上拥有完备的武装,于是欧洲强国试图对该地区进行武器禁运,直至敌对态势缓和下来。 以色列国防军是由一些政治派别的准军事组织发展而来的,这些准军事组织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为了保卫犹太定居者而成立的。他们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装甲车辆在沿危险敌对的道路运输人员和物资时的实用性。由于武器禁运,普通的装甲车辆无法到手,但临时凑合的装甲卡车很快成了犹太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8年5月14日阿拉伯军团的入侵使接壤的阿拉伯国家的正规军与以色列准军事部队绞杀在一起。在 Mk.VIB 轻型坦克、 玛蒂尔达[Matilda] 步兵坦克和装甲车的支援下,埃及军队从其位于加沙地带的基地出发,沿着海岸线展开攻势。最严重的威胁来自于阿拉伯军团,他们向西攻向耶路撒冷,几乎把以色列切为两段。在所有阿拉伯军事力量中,阿拉伯军团是最正规的,他们拥有完备的装甲车辆及重武器供应。在 雷诺35.R步兵坦克的支援下,叙利亚军队从北方进攻,占领了戈兰高地下的许多犹太农业定居点。在战争的开始阶段,阿拉伯军队在坦克和装甲车辆方面占有明显优势,他们也因之取得了一些胜利。 由联合国发起的停火于6月11日开始,饱受战斗折磨的各方都很欢迎这次停火。以色列处于被征服的边缘,但阿拉伯方面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协调。阿拉伯方面很多初期的胜利是因为以色列没有能够对付阿拉伯坦克的重型武器。以色列人利用停火的喘息机会对各支准军事部队进行了重新整合,组建了Zvah Haganah Le Israel (Zahal),即以色列国防军(IDF)。遍寻欧洲和亚洲的垃圾场,以色列终于凑起了一支小规模装甲部队,主要由半履带车、多种型号的装甲车以及少数坦克。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两支机械化部队:第7机械化旅主要装备半履带车和普通卡车,在拉屯[Latrun]首次投入战斗,对手是阿拉伯军团。第 8 装甲旅下辖第82坦克营和第88机械化营,后者是一支乘吉普车机动的突击队,由年轻的摩西·达扬[Moshe Dayan] 率领。

7月9日,战端重启,以色列国防军开始了为期十天的反攻,他们的小型装甲部队首次成规模地投入战斗。结果阿拉伯军团最终停止前进。阿拉伯联盟国家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紧张起来,由于对埃及的意图产生了怀疑,外约旦的阿布杜拉[Abdullah]国王命令阿拉伯军团转入防御。阿拉伯各军之间仅存的一点微弱合作关系结束了,高度职业化的阿拉伯军团对以色列心脏地带形成的最严重的威胁也就此消失。现在埃及军队成了以色列面临的最大威胁,其在巴勒斯坦的装甲部队包括3辆 谢尔曼[Sherman] 坦克、132辆轻型坦克和139辆通用运输车。

第二次停火于10月结束之后,以色列国防军在南方展开攻势,而在北方面对叙利亚和按兵不动的阿拉伯军团则保持防御态势。第7和第8旅被调到了南方司令部属下对付埃及。埃及人被决定性地击败,但并非败于以色列小规模且训练不良的坦克部队,由半履带车运载的高机动性步兵才是击败埃及的主力。以色列国防军最后的进攻发生在12月,到1949年3月,以色列的前线已经推进至亚喀巴湾边的埃拉特。联合国又发起了一次停火,这一次,以色列国防军已经控制了现代以色列领土的绝大部分区域。

1949年停火持续了差不多十年之久。在这期间,参战的阿拉伯各支军队之间相互指责。叙利亚发生了政变。埃及国王被推翻,纳赛尔[Nasser]上台执政。年轻的侯赛因[Hussein]国王坐上了新的约旦哈西姆王国的王位。阿拉伯联盟资助巴勒斯坦恐怖份子袭击以色列的边境地区,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以色列的报复。世界各大国采取了共同的政策,限制该地区国家购买重武器,特别是坦克。


英国、法国和美国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控制武器的销售。 在对其小型坦克部队在战争中的表现进行评估时,以色列国防军并不感到满意,机械化步兵在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以色列国防军在1950年代初期的军事条令很保守,强调了步兵的作用。在1952年以色列国防军的演习中,第7装甲旅由于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坦克进攻而遭到了谴责,虽然如此,在1953年他们却又这么干了一次。当时总理本·古里安[Ben Gurion]在场观摩,在目睹了步兵在谢尔曼坦克面前四散奔逃的场面之后,他下决心从以色列微薄的国防预算中拨款购买更多的坦克。

有两个因素极大地支持了他的这个计划。刚巧,埃及支持了在阿尔及利亚境内针对法国部队的游击战,法国政府对此很恼火。所以法国决定支援以色列的军力,由此开始了一段结出累累硕果的军事合作关系,这段合作关系一直持续到1967年。


第二个因素是苏联势力开始逐步介入中东地区,特别是在埃及。 在1948年战争后,英国帮助埃及对军队进行了重新武装。然而,一方面由于英国和法国实施的武器禁运,另一方面由于对前殖民地宗主国挥之不去的憎恶感,纳赛尔转向了苏联寻求武器供应。1953年,在苏联的主导下,他与捷克斯洛伐克达成了一笔大规模武器交易。这笔交易包括230辆坦克,其中大部分是 T-34-85 ,也包括一些 T-54A 和 IS-3 斯大林 坦克;还有200辆 BTR-152 装甲运兵车以及100辆 SU-100 自行火炮。随着大量重型武器突然流入中东地区,法国和英国关于限制自己的武器销往该地区的决心开始削弱了。

法国向以色列出售了100辆 AMX-13 坦克、150辆 M-3 半履带车、60辆 50型105mm自行榴弹炮(采用 AMX-13 底盘上的105mm自行榴弹炮)以及60辆 谢尔曼 坦克,这笔武器交易使以色列的坦克总数达到了200辆左右,以色列因而组建了两个预备役装甲旅:第27和第37旅。


埃及与英国、法国关系的恶化预示着下一场战争。纳赛尔的一项重大工程是在阿斯旺建造一个大型水电站大坝,他希望通过外国贷款来资助该项目。1953 年苏联主导的军售使美国和英国从这个项目中抽身而退,而由于纳赛尔支持阿尔及利亚叛乱,法国也拒绝对该大坝项目提供帮助。纳赛尔于是决定将由英国和法国联合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国有化,以获得资金来为建造大坝付款。法国人本来就对纳赛尔干涉阿尔及利亚乱局不满,苏伊士运河事件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956年战争

1956年8月,一个英-法军事委员会开始制定夺取苏伊士运河的计划,该计划最初的代号是“哈米尔卡”行动,后来变更为“火枪手”行动。同时,由于受到了埃及从加沙地带发起的袭击,以色列也逐渐地警觉起来。如果以色列对西奈发动一次袭击的话,将会为英国和法国提供在苏伊士运河地区登陆的借口。英法的计划要求以色列于10月29日发起攻击行动,接下来,在10月31日对埃及的机场展开空袭,最终,英法联军将于11 月5日在塞德港[Port Said]登陆。 为了增强军队的实力,1956 年 7 月在海法[Haifa]附近地区,以色列又接收了从法国运来的 100 辆增强火力的 谢尔曼 坦克和 200 辆半履带车。这些 M50 超级谢尔曼 是为了对付埃及的新型 T-34-85 而设计的。坦克的改装工作由法国的布尔日兵工厂[Atelier de Bourges]完成的,包括更换一门 AMX-13坦克使用的 VO1000 75mm 高速火炮、一个新的火炮护盾以及炮塔后方的配重延伸部分。

在1956年的战争中,唯一一支装备这种新型坦克的以色列部队是第37装甲旅的一个坦克营。 以色列的计划代号“卡代什”[Kadesh]行动。以色列伞兵对西奈半岛关键的的米特拉山隘[Mitla Pass]展开攻击,拉开了战争的序幕。接着,以色列机械化部队开始攻击加沙地带和西奈的埃及驻军。埃及在当地的驻军进行了坚决的抵抗,但是在11 月1日英法的空袭开始后,纳赛尔命令军队后撤。对于埃及军队来说,撤军的结果是灾难性的。战役的最后阶段演变成了以色列军队对埃及装甲部队的追击,后卫战斗不时爆发。在“卡代什”行动中,以色列击毁或俘获了26辆 T-34-85 坦克、一辆 T-34 指挥坦克、六辆 SU-100 坦克歼击车、40辆 谢尔曼Mk3 坦克、12辆 M4/FL10 坦克、15辆 瓦伦丁[Valentine] 步兵坦克、40辆 弓手[Archer] 坦克歼击车、60 辆 BTR-152 轮式装甲车。三辆 谢尔曼 装甲修复车、三辆 谢尔曼 推土机和283辆 布伦[Bren] 运输车。以色列的伤亡数字是172人阵亡、817人受伤,约30辆坦克和半履带车在战斗中被击毁。

英法联军的登陆于11 月5日开始。入侵的军队装备了充足的坦克,原因是担心俄国人或者埃及人驾驶的坦克会对登陆进行抵抗。装备 百夫长[Centurion] 坦克的英军第6皇家坦克团于11 月6 日登陆,而法军登陆的坦克部队是第7 快速机械化师之一部,装备 M47 巴顿 坦克和 AMX-13 坦克的第8龙骑兵团。此外,法军第2外籍骑兵团的一个 AMX-13 坦克中队负责为外籍军团提供支援火力。英法联军在战斗中遭遇的唯一一支埃及装甲部队是四辆 SU-100 ,它们是埃军第1装甲旅第53炮兵连派出的分遣队,当时第1装甲旅正在西奈与以色列军队作战。这四辆 SU-100 于11 月5日被英国伞兵摧毁。 1956 年战争在国际社会的一片怒火中结束了。英国、法国和以色列人之间明目张胆的勾结串通遭到了美国的谴责,后者逼迫英法联军撤军。这场战争被阿拉伯世界视为法国和英国殖民势力在中东地区的最后喘息,阿拉伯国家开始加速倒向苏联以获得军事支援。但约旦是个例外。1956 年,派驻阿拉伯军团的英国军官突然接到了离开约旦的通知,阿拉伯军团转变成了约旦阿拉伯军。然而,约旦找到了美国而非苏联作为其军事上的指导者。在 1960年代初,约旦开始接收 M47 和 M48 巴顿 坦克以装备两个装甲旅,而第三个旅则装备英国的 百夫长 坦克。 这次战争对以色列的军事条令产生了显著影响,作战部队的优先次序被改变了。

在1956年战役中,以军部队在西奈半岛的快速推进使以色列国防军决心对坦克部队进行现代化改造,坦克部队成了地面部队中的第一兵种。以色列国防军开始组建更大规模的战术编队,称为“师”[Ugdat],由装甲旅、机械化旅或步兵旅混编而成。这些新的战术使以色列国防军坦克旅的数量大增,从1956年的三个增长到1967年的九个。 1956年战争还挪掉了以色列向欧洲购买武器的最后障碍。埃及购买苏联 T-54A 坦克迫使以色列国防军寻求更先进的作战坦克。直到1956年,法国一致都是以色列的主要武器供应者,但法国自己也没有主战坦克,于是以色列转向英国,开始购买 百夫长


以色列采用的第二种新型坦克是美制的 M48 巴顿 。美国拒绝直接向以色列出售武器,但是作为以色列和联邦德国之间补偿协议的一个副产品,美国秘密地同意将德国联邦国防军的 巴顿 坦克转给以色列国防军。在媒体把事情捅出来之前,从1960年到1964年,总共有大约40辆坦克运抵以色列。之后美国同意以有限的规模继续向以色列直接提供武器,但直到1967年战争之后,美国才成为以色列的主要武器提供者。 1956年战争将埃及扎扎实实地推进了苏联阵营,大量的武器援助接踵而至。第一批120辆捷克制造的 T-34-85 于1956年运抵埃及,在西奈战役中被击溃的第4装甲师以这批坦克为基础重建起来。1962-63年间,埃及又接收了更多的 T-34-85 ,此外还有130辆 T-54A 。第三批大规模的订货于 1965-67 年间运抵埃及,这次是 160 辆 T-34 和 T-55 ,外加 25 辆 IS-3M 斯大林 重型坦克和50辆 PT-76 两栖坦克。 法国仍然是叙利亚最主要的军事保护者,于1949-51年间向叙利亚提供了40辆修复后的德国装甲车辆,其中包括 四号H型[PzKpfw IV Ausf.H] 坦克、 三式突击炮[StuG III] 以及 四号坦克歼击车[Panzerjager IV] ,此后又补充了从捷克斯洛伐克和西班牙购买的 四号坦克 。

但接下来一系列的政变将叙利亚推向了苏联的怀抱,而与法国则渐行渐远。在1960年代初,苏联开始向叙利亚提供 T-34-85 。从 1964 年 11 月开始,叙利亚与以色列之间沿戈兰高地爆发了“水战争”,叙利亚坦克部队也参加了战斗,使用的坦克包括 T-34-85 和一些 四号坦克 。在战斗中,装备105mm火炮的以色列新型 百夫长 坦克的火力轻而易举地压制了叙利亚坦克,所以苏联同意向叙利亚提供更多现代化的武器。随着第一批 T-54A 的来到,叙利亚组建了第 14 和第 44 装甲旅。到 1967 年战争时,叙利亚已经拥有了大约 750辆坦克和585辆装甲运输车


1967年战争

埃及鲁莽的外交政策以及动辄以武力相威胁,促使以色列准备在1967年进行一场针对其邻国的先发制人的战争。战争目的的焦点在于排除主要的威胁——埃及,方法是消灭其西奈驻军,接着转向叙利亚方向,对过去十年内的叙以边境冲突以牙还牙。最初的计划中并未包括针对约旦的作战,但侯赛因国王后来被拉进了冲突中。以色列的计划将以色列国防军机动兵力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他们的成功得益于阿拉伯各军之间长期缺乏协调,以及以色列国防军一贯精湛的战斗技能。 以色列国防军1967年在西奈方面的主力部队是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这是以色列国防军战斗条令改变的表现。一个典型的以色列装甲旅包括两个坦克营——通常情况下每个营有约50辆坦克,和至少一个搭乘半履带车的机械化步兵营。装甲旅与机械化旅或者步兵旅一道编成师,师在编成上各不一样。在1967年战争中,以色列总共有四个师,其中三个部署在西奈方向,一个部署在约旦方向后转至叙利亚方向。

以色列于1967年6月5日发起了战争,对阿拉伯各国机场的空袭取得了一连串惊人的胜利,因此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以色列空军几乎完全掌握了制空权。以色列国防军坦克部队差不多四分之三兵力部署在南方,目的是将埃及人赶出西奈。而当战争爆发时,埃及军队在西奈可用的坦克数是大约930辆。在西奈战线,虽然在战争的开始阶段曾有过一些激烈的坦克战,但总的来说,埃及军队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在6月6日早晨,埃及总参谋长阿米尔将军[Gen.Amer]向师长和旅长们发去电报,命令他们向苏伊士运河撤退。这是一个致命的决定,埃军司令部在1956年向部队下达过相同的命令,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有鉴于此,阿米尔将军的这个决定就愈发地令人惊讶了。一些埃及军官以这样的理由来说服他们自己:如果没有和美国串通一气的话,以色列是不可能进行如此毁灭性的空袭的,所以他们担心苏伊士运河可能很快就会再次遭到来自海上的袭击。同样麻烦的是,西奈的很多关键防御据点正在迅速沦陷。埃军对于如何撤出战斗根本没有做出任何安排,所谓撤退实际上是在敌人面前直接逃跑。等神智比较正常的参谋们说服阿米尔撤销这个命令时,造成的伤害已经无法逆转了,埃及军队仓促地向着苏伊士运河撤退,对敌人的抵抗土崩瓦解。

到了6月9日中午,以色列国防军的三个师已经沿苏伊士运河衔接起来,当晚,联合国停火协议生效。在横扫西奈的战斗中,以色列损失了122辆坦克,相对如此巨大的胜利来说,这个损失是相对较轻微的。对于以色列国防军这样规模的一支军队来说,如果坦克和部队指挥官损失太大的话,那么后果是严重的。埃及的损失是灾难性的,在敌对行动开始时的935辆坦克中,埃及损失了超过820辆:291辆 T-54A 、82辆 T-55 、251辆 T-34-85 、72辆 IS-3M 斯大林 、51辆 SU-100 、29辆 PT-76 ,以及约50辆 谢尔曼 和 M4/FL10 。装甲运兵车和其它型号装甲车的损失同样严重。


约旦前线的战斗于6月5日爆发。以色列最初的攻势由步兵和伞兵部队完成,只有少数装甲部队支援:两个 谢尔曼 营负责支援在耶路撒冷的步兵作战行动,在城北作战的阿里[Harel]第10机械化旅由两个坦克营负责支援,其一为装备 M50 超级谢尔曼 和20磅炮 百夫长 的混装坦克营,另一个是 AMX-13 坦克营。约旦步兵顽强地进行了抵抗。约旦第 60装甲旅的巴顿坦克沿拉马拉-耶路撒冷公路对以军发起攻击,但遭到以色列的空袭因而损失了不少坦克。等到次日杀出重围之后,第60装甲旅只剩下六辆坦克了。

以色列国防军的攻击得到了佩莱德师的增援,佩莱德师[Ugdat Peled]由一个步兵旅和两个装甲旅组成。随后,在约旦和以色列装甲部队之间爆发了本次战争中最激烈的坦克战,以色列在约旦战线上遇到了在训练和战斗决心方面与自己相差无几的对手。在战斗中,约旦人损失了他们两个 巴顿 坦克旅之大部,总共损失了179辆坦克以及很多 M-113 ,但他们也利用坦克炮火和无后坐力反坦克枪击毁了112辆以色列坦克。 在叙利亚战线方面,战争的前几天比较平静,双方只是对射炮火,发生了一些小规模的冲突。当阿拉伯方面在西奈和约旦河西岸遭到令人震惊的失败之后,叙利亚原本是有可能同意停火的,但以色列决心结束在戈兰高地居高临下的叙利亚炮兵对以北方城镇的骚扰。


到6月9日,以军三个装甲旅和一个独立营调到了叙利亚战线。叙利亚的装甲部队包括第14和第 44 装甲旅,另外还有几个营的 四号坦克 、 T-34-85 和 T-54A 配属给该地区的叙利亚步兵部队,此外还有一些反坦克连装备了 SU-100 。这些坦克和火炮大多被埋入地下,只露出炮塔。 最初的攻击行动于 6 月 9 日展开,曼德勒[Mendler]的装甲旅作为前锋,前面由推土机打头阵。戈兰高地的上坡道是一个可怕的天险,叙利亚人布置了雷场和反坦克炮以强化防御。以色列推土机和曼德勒的 百夫长 坦克营在上坡进攻的奋战中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但最终他们还是到了山顶。

6 月 10 日,叙利亚总参谋部做出决断,认为既然以色列已经攻克了最严密的防线,那么再继续抵抗下去是没有意义的。因此他们试图促使联合国达成一个停火协议。在同意停火以前,以色列国防军确保其部队已经牢牢地控制住了关键性的库奈特腊镇[Kuneitra]。虽然比起西奈战线来,在戈兰高地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坦克对决坦克的战斗,但在两天的战斗中,以军损失的坦克比在另外两条战线上损失的还要多。在险峻的山路上进攻使以军付出了约160辆坦克的代价,差不多占参战坦克数的三分之一。相对地,叙利亚损失了73辆 T-34-85 、 四号坦克 和 T-54A ,七辆 SU-100 以及一些 三式突击炮



73年战争:西奈战线


在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国防军取得了令人震惊的大胜。装甲部队在其中扮演的关键性角色保证了其在战后以军计划中的核心位置。然而在西奈的大捷却使以色列国防军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低估机械化步兵和炮兵的作用,对于全部由装甲部队组成的军队过度信任推崇。在接下来的战争中,这将成为他们的阿基里斯之踵。 在1967年战争中,埃及是大输家,以色列控制了整个西奈半岛,边界直到苏伊士运河。苏联愿意向埃及提供软信贷,为重新武装埃及军队购买新的武器。苏军也开始实施对埃及军官的大规模训练计划,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水准。在苏联的援助下,被击溃的埃军第4装甲师得以重建,同时又新组建了一个装甲师,并对许多步兵师实行了完全的机械化改装。在1967至1973年间,埃及接收了1260辆 T-54A 和 T-55 ,在 1971至1973年间接收了400辆 T-62 。新的运兵车辆包括750辆 BTR-50 、 OT-62 和150辆 BMP 。苏联总参谋部与他们的埃及同行通力合作,制定出了从以色列手中夺回西奈的新计划。埃军还获得了大量适合大规模横渡苏伊士运河的特制舟桥和两栖车辆,其中包括几个连的 GSP 履带渡桥,适用于航渡坦克。 苏联人还发现了以色列国防军军队结构中的不平衡性,他们认为可以加以利用,方法是加强埃及步兵的反坦克能力。

在1973年的坦克战中,几乎没有哪种武器能像苏联提供给阿拉伯人的反坦克武器一样起到如此巨大的作用。在这些反坦克武器中,最简单的是非制导的、肩射式的 RPG-7 ,在阿拉伯各军中,它被广泛地配属给了步兵狙击小组。更新型的反坦克武器是小型的便携式 婴儿[Malyutka] 有线制导导弹(北约代号: AT-3 耐火箱)。这种类型的武器在中东地区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以色列人在1967年就用上了类似的法制 SS-11 ,但并没有做更多的关注;同时埃及人也有同类武器的早期型号:苏制 3M6 大黄蜂[Shmel] (AT-1 甲鱼)于1967年开始服役,安装在 嘎斯-69 吉普车上,这套武器系统被称为 2P26 婴儿车 。


在 1967 年战争中,上述这些型号的武器都没有对战斗产生任何影响。但在 1973年的战争中则不同,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可用导弹数量的增多,以及导弹操作人员受到了训练。 埃及军队战斗力的最后一项提高是在苏伊士运河西岸建立的大范围防空网。其中包括战略防空导弹系统例如 S-75 (萨姆-2 盖德莱)和 S-125 (萨姆-3 果阿)以及移动式防空导弹系统例如便携式 箭-2M (萨姆-7),中程防空导弹系统 立方[Kvadrat] (萨姆-6根弗)以及雷达制导的自行防空高炮例如 ZSU-23-4 石勒喀[Shilka] 。建立这些防空系统的目的是布设一把导弹保护伞,以阻止以色列空军对地面战斗的干涉。 到1972年秋,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Anwar Sadat]确信,打破不利的外交僵局的唯一办法是发动另一场对以色列的战争。战争的目的是收复整个西奈,由于要对付强大的以色列国防军,埃及认识到达成这个战争目的的艰巨性,因此并不抱幻想。但他们认为仅仅在苏伊士运河东岸获一块可观的立足点便值得付出代价了。劝说叙利亚加入这个作战计划并没有费多少事。接下来要进行的是欺骗计划,即在戈兰高地和苏伊士运河地区隐藏军队集结的迹象。开战的日期选在1973年10月6日,原因是由于赎罪日假期,以色列国防军会受到干扰;同时以色列可能会认为阿拉伯各军会受到斋月的影响。进攻定在1973年10月6日周六下午开始,届时戈兰高地的以军士兵将迎着太阳光的方向作战;同时当夜晚降临后,埃及可以在以色列空军介入前获得好几个小时的缓冲时间在运河上架桥。

埃及人严格按照时间表的安排横渡了苏伊士运河,构思和执行作战计划都非常出色。以色列巴列夫防线的防御工事被炮火覆盖,而以色列空军被埃及防空导弹所构成的一道厚重的保护伞远远地挡住。埃军两栖攻击分队乘坐 OT-62 和 BTR-50 渡河,等浮桥架设起来后,步兵部队陆续跟上。冲在最前面的部队是坦克歼击小队,他们将 AT-3 耐火箱 导弹沿着驰援巴列夫防线的以色列坦克可能通过的道路布设。第一次大规模装甲部队遭遇战不久爆发,埃军第130海军陆战队旅的 PT-76 两栖坦克和 BTR-50 运兵车试图突击通往米特拉山隘和吉迪山隘的通路,但却失败了。随后埃及人开始使用 GSP 履带渡桥将重型坦克航渡过河



当埃及发动进攻时,在西奈前线的以色列主力装甲部队是艾伯特·曼德勒将军[Gen. Albert Mendler]的第252装甲师。在1967年,大胆无畏的战术曾经大获成功,但在1973年它却成为曼德勒师所属各旅失败的原因。以色列坦克发起进攻时得不到步兵的足够支援,跌跌撞撞地闯进了隐蔽的埃及步兵阵地,阵地中满是 RPG-7 发射小组和 AT-3 耐火箱导弹发射器。由于在1967年战争中损失了太多的坦克指挥官,以色列鼓励坦克手们在作战时关上顶门;但这样一来,他们就没办法轻易地发现埃及的反坦克小组。以色列坦克在遭受惨重损失后被击退了。到10月7日周日下午,第252装甲师的坦克数量从约300辆下降到了100辆左右。此时,埃及已经将五个步兵师的兵力及支援的坦克和车辆运过了苏伊士运河,后面还有两个装甲师和一个机械化步兵师的主力。埃及第2集团军的兵力从大苦湖的北岸延伸到地中海,第3集团军则从大苦湖南岸延伸到苏伊士城。


10月7日,以色列将两个师调往前线,由阿弗拉罕·“布伦”·阿丹将军[Gen. Avraham ‘Bren’ Adan]指挥的第162预备役装甲师,和由阿里克·沙龙将军[Gen Arik Sharon]指挥的第143预备役装甲师。遭受重创的第252师重新整编后驻扎在南方埃及第3集团军的对面,以阻截对关键的吉迪山隘和米特拉山隘的可能的进攻。沙龙的司令部设在战线的中部,正对大苦湖的位置;而阿丹的司令部则要负责面对埃及第 2 集团军的西奈北部区域。以色列于 10月 8 日发起坦克进攻,经过血战后被击退,到当天晚上,阿丹第 162 师的坦克数下降到了120辆左右。如果把因埃及防空导弹网而不断增加的以色列飞机的损失也算上的话,8日对以色列国防军来说真是残酷的一天。以军转入防御以舔舐伤口,同时等待着预计中埃及的攻势。以军希望埃及的攻势能脱离开防空导弹网的保护,这样的话当埃及人遭到空袭时就又会变得不堪一击。

埃及的攻势于10月14日到来,三支装甲部队从第3集团军的阵地出击,另外三支从第2集团军的阵地出击。埃及的机械化纵队很快便将支援它们的步兵落在后面,与以色列人展开了经典的坦克对坦克的决战,在这样的坦克战中,以色列人在炮术训练水平和装备两方面都占有决定性的优势。当黄昏时,埃及人已经损失了260辆坦克和200辆其它装甲车,而以色列人只损失了约40辆坦克。这场战斗是自二次大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对决。


虽然埃军在对面虎视眈眈,但以色列国防军的领导人们——特别是沙龙将军——极度渴望夺取战略上的主动权,希望派遣一支分遣队渡河到苏伊士运河的西安,好把埃及的后方搅个天翻地覆。最合适的渡河地点是在大苦湖北端的德维斯瓦[Deversoir],埃及第2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之间在这里有一个大缺口。此次行动最大的阻碍是集结在中国农场周围的埃军,中国农场是一个大型农业试验站,由埃及第21装甲师和第16步兵师负责保卫。10月16日晨,沙龙的部队开始在运河上架设浮桥,但没有引起埃及人的注意。一小队伞兵带着几辆坦克过了河。与此同时,沙龙的坦克部队彻夜恶战,试图在中国农场南边的关键十字路口夺取一条安全通路。在这次战斗中,沙龙的部队损失了约70辆坦克,埃及人损失了约150辆坦克。


以色列国防军命令阿丹的第162师加入战团,10月16日下午,埃及第2集团军以两个坦克旅的兵力在双方争夺的十字路口发起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击,这次反击战一直持续到 10月17日的凌晨。在面积只有二十平方公里的狭小战场上,埃及人损失了160辆坦克,以色列人损失了80辆。当这场战斗正逐渐平息时,临近的埃及第3集团军加入了进来,他们派了第25装甲旅的96辆 T-62 赶来支援。但他们的行动被发现了,两个以色列坦克旅迅速赶去伏击,击毁了86辆埃及坦克,而自己仅仅损失了四辆。这次战斗是埃及在中国农场附近进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反击,以色列人获得了行动自由,开始将三个装甲师运过运河

以色列国防军部队在西岸的第一个任务是压制埃及的防空导弹部队,这样以色列空军才能攻击东岸的埃军桥头堡。 M107 自行火炮攻击了最近的埃军防空导弹阵地,坦克分队则分头去摧毁其它的阵地,沙龙部向北朝着伊斯梅里亚进发,而阿丹的第 162 师和马根的第252师则向南方展开,以切断埃及第3集团军与后方的联系。埃及人绝望地尝试摧毁德维斯瓦的以军桥梁,当这次努力失败后,他们转而希望通过联合国的调停实现停火,于是美国和苏联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交锋,但是由于大国们都希望停火,于是决定停火于10月22日至23日夜间开始。然而这次停火努力很快就失败了,原因是西岸的局势不明朗,以色列人向苏伊士城方向实施了最后一次进攻,以完全切断埃及第3集团军的后路。以军对苏伊士城本身展开攻击,但在血战后被击退,10月24日,第二次停火生效,在停火生效后也爆发过一系列的战斗,直到联合国紧急部队建立起缓冲区为止。在联合国调解过程中,脆弱的停火一直都维持着,1974 年 1 月,以色列同意在联合国的监督下,将部队从西岸撤回,联合国缓冲区最终建立了起来。

1973年战争:叙利亚战线


在1967年战争后,叙利亚成了巴解组织的主要基地,也成了阿拉伯国家中叫嚣战争最强烈的国家。苏联正式同意帮助重建叙利亚军队,叙利亚接收 T-62 和最先进的新型 BMP 步兵战车的时间甚至先于莫斯科的华约卫星国。叙利亚按照苏联方式组建了新的装甲和机械化步兵师,并按照华约进攻条令拟定了进攻戈兰高地的作战方案。 当10月6日的攻击开始时,以色列完全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然而,仍有一些以色列军官并没有上当,而且当时部署在戈兰的是老牌的第7装甲旅的部队。沿高地上“紫线”防御的任务交给了一个步兵旅和一个装甲旅:第 188 巴拉克装甲旅,后者包括四个营,共有90-100辆坦克,另有44辆 105mm和155mm自行火炮的支援。


第7装甲旅有105辆坦克,但当叙利亚进攻时只有其中一部分部署在阵地上。以色列的有利之处在于,他们曾经仔细地布设了隐蔽的火力阵地、雷场和坦克陷阱,以将叙利亚的攻势引入“杀戮之地”。尽管如此,200辆以色列坦克还是要面对叙军第一梯队的1260多辆坦克和数百辆其它装甲车辆。 第7装甲旅分散部署在沿紫线北侧的地域,从黎巴嫩边界一直到库奈特腊,充分利用了地形崎岖不平的优势。巴拉克旅负责防御从库奈特腊到约旦边界的地域,相形之下,这 40公里的区域更加适合坦克作战。叙利亚的攻势以三个机械化步兵师为前锋,从北至南分别为第7、第9和第5步兵师。第1、第3装甲师和独立坦克旅跟在他们后面,准备扩张胜果。每一个步兵师拥有约200辆坦克,并将其用于第一波的攻击中。

虽然承受了异常猛烈的叙利亚炮兵的炮火攻击,但以色列坦克还是挡住了10月6日叙军的攻势。推进到反坦克壕的第一波敌军被粗暴地赶了回去,叙军随后的几波攻击部队使用架桥坦克和拖拉机突破了反坦克壕,但被以军局部反击阻截。在随后的夜战中,第7装甲旅成功地守住了北方的阵地,但是在南方,由巴拉克旅负责的较开阔的防御阵地被攻占,以军遭到了严重损失。叙利亚第 5 步兵师的第 46 坦克旅在拉菲德[Rafid]附近形成突破,到拂晓时,他们已经可以俯瞰加利利海上的以色列定居点了

叙利亚司令部迅速地将第1装甲师和第15机械化旅推上战线间隙。以军第78预备役装甲旅的部队各自为战,与巴拉克旅残余的坦克结合起来,孤注一掷地试图将紫线防线被撕裂的部分堵上。大约以色列20辆坦克面对的是600辆叙利亚坦克。到10月7日下午,许多以军坦克被叙军的坦克炮火和机动的 RPG-7 射击小组击毁。而又有三个预备役装甲旅在丹兰纳[Gen. Dan Laner]将军的指挥下投入战场,他们一到达战场便一个连一个连地立即投入战斗,基本没有协调组建大规模建制部队的机会。到10月7日周日晚,以军的抗击措施起到了成效,叙军没有再形成新的突破,以军各支部队开始联合起来。


以军第 7 装甲旅紧紧地守住了俯瞰“泪谷”的山坡,在“泪谷”,130 辆叙利亚坦克起火燃烧,到10月9日周二下午,该旅幸存下来的部队马上就要被叙军第7步兵师无休止的攻击摧垮了,剩下来的少量还能开动的以军坦克几乎用完了弹药,从很多关键性的山峰上撤了回来,此时重建的巴拉克旅的13辆坦克及时赶到,楔入了叙军的侧翼,击毁了30辆叙军坦克。在以军第 7 装甲旅阵地下方的低地,躺着叙军第 7 步兵师和阿萨德共和国卫队总共260辆坦克着火的残骸。另外还有超过200辆其它装甲车辆,如架桥车、 BMP 步兵战车和 BRDM 装甲侦察车散乱地遗弃在山谷里。而以色列第7装甲旅最初的105辆坦克中只剩下七辆仍能开动。虽然在过去的历次战争中该旅的战斗记录已经很辉煌了,但这四天中在库奈特腊以北的紫线的英勇防御战斗是史无前例的。

10月10日周三早晨,以色列的反攻开始了。重建的第7和第188装甲旅从库奈特腊以北向前推进,而兰纳的第 240 装甲师属第 19、第 20 和第 78 装甲旅则在南方进攻。虽然叙利亚人在前几天的残酷战斗中已经流尽了鲜血,但他们还是充满斗志,进行了顽固的后卫防御战斗。10月12日,兰纳得知敌军正在他的右翼酝酿一次大规模的攻势,这一次他的对手是前来帮助叙利亚人作战的伊拉克第3装甲师,在后方不远处还有约旦的第40装甲旅。然而伊拉克人却令人费解地停了下来,给了以色列人时间,在次日敌军进攻前组织一次大型伏击。在战斗中,伊拉克人腹背受敌,在撤退前损失了 80 辆坦克。


10 月 18 日,伊拉克和约旦军队发起进攻,但却没有相互协调好,结果有60辆伊拉克坦克和20辆约旦坦克被击毁,在战场上燃烧。这次战斗是叙利亚战线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装甲部队交锋。 与之前的几次中东战争不同,1973 年战争结束时,双方都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埃及军队成功地达成了萨达特的战略目标,即打破关于西奈前途问题的谈判上的僵局。在战斗过程中,他们挽回了因1956年和1967年战败而遭到玷污的形象。埃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顽强的埃及步兵,他们坚定的防守击退了战斗开始阶段以色列坦克的反击;此外埃及军事领导人也功不可没,他们表现出了高度的专业水准。在几年之后,萨达特折冲樽俎,最终将西奈赢了回来。 以色列国防军的声誉在这次战争中受损,原因之一是由于情报失误,使得局势在战争开始阶段一度危如累卵;其二是由于战术上存在问题,在战争初期的西奈战场上坦克部队遭到了严重损失。然而以军在戈兰高地的防御战仍不失为20世纪最伟大的战斗之一,沙龙强渡苏伊士运河的行动提醒人们以色列国防军仍然拥有不容小觑的实力。在克服了导致最初失败的自满情绪之后,以色列国防军迅速地采取了新的战术,然后在两条战线的人员和装备均处于绝对劣势的困难条件下,娴熟地实施了作战行动。叙利亚军队则完全没有达到其战争目的。当本书完稿时,她仍然没有能够通过外交上的手段拿回因战场上的失利而失去的东西

引自

《中东坦克战1948—1973》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打惯了羽毛球,不容易打好网球;

开惯了骆驼,非常不容易开好坦克;


user avatar   wo-zhang-mou-ren-bu-da-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补充一下,大家普遍认为阿拉伯军队是弱鸡,那我们换一个军事强国的例子,以色列中东小霸王,吊打各路阿拉伯,可是在历次中东战争中其坦克损失也是非常巨大的,以第四次中东战争为例,曾经发生过以军一个坦克旅差点被一个埃军步兵师全歼的战斗,当时埃军使用的是苏联第一代反坦克导弹AT3,整个战争以军损失了近千辆坦克,其中半数都是被反坦克导弹击毁的,近几年中东的各种反政府武装,都已经不是我们印象中抗RPG打坦克的乞丐武装了,有各路大佬一直送先进导弹,阿拉伯军队坦克在好人员素质在强,也架不住他们用导弹来回射啊!

以下是原答案 很多答案都提到提到人的因素,不可否认中东几国军事素质实在是令人捉急,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近几年,大量的先进的反坦克导弹被输送到中东各大战区,什么俄罗斯短号,美国陶氏,标枪,中国的红箭。那是应有尽有,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手里的反坦克导弹已经多到用来对付步兵和狙击手目标了,叙利亚政府军在数年之内损失了数千辆装甲坦克车辆,我认为这已经不能简单的归罪于坦克使用方人员素质的问题了,难道你们认为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和极端分子的人员素质比叙利亚政府军要高吗?我们想想如果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塔利班和伊反美武装也有大量的先进反坦克导弹,你们认为人员素质过硬的美军,面对打一炮换个地方的武装人员,坦克损失会少吗?反美武装只有RPG,即使这样他们也为美军装甲车辆造成过损失,如果他们有数量众多的反坦克导弹,我怕是美军也扛不住!


user avatar   nan-gong-bei-bei-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主要因为警戒不够,人员素质差,坦克使用方法也不对,而且有的坦克单车警戒,反应还慢,步兵也不掩护坦克,坦克成员也呆,几乎没有反应,按个按钮就完事都不用动弹。

坦克三要素火力,机动,防护(现在还加上事态感知和信息化),它是突击力量,进攻型武器,哪怕防守时也是大多数作为机动打击和反击力量来使用。

中东的坦克被击毁的视频大多数是反坦克导弹,而且是治安战居多。先说反坦克导弹的制导方式,基本就是半主动和主动式。

半主动得持续照射目标,几乎直到导弹击中目标,主动得先给坦克拍个红外照片(坦克与背景的),再记住了后发射不管。对付方法,高速的机动,拉烟。现在的坦克烟雾基本都能遮挡激光,改变红外坦克与背景的红外特征(坦克与背景,导引头只认坦克和其背景组成的特征)。而且导弹飞到最后真心慢。


请注意动图1左侧的人,还是一个人拉着另一个人跑的。图2直接躲过去了。这就是为什么坦克重视0到32千米每小时的起步时间。因为和大部分导弹的速度和矢量力相比,坦克这个速度有很大的优势(一定的距离上)躲过反坦克导弹,差不多就是每秒一个车位距离。

另外坦克烟雾伪装装置,每个坦克几乎都两种,榴霰弹(时间短,效果略差,有使用次数),瞬间炸开一个弹幕,直径八米左右,散开就是长几十到一百米不等(还可以用来打步兵)的烟墙,导引头卧槽(*`へ´*)人呢?这什么东东,圆圆的卧槽还散开了(里面有铝热剂或者磷等易燃物可以短时间改变红外特征使导弹失的,导弹没指引一下就转偏了)。热幕(成型略慢不过效果超群,可重复使用),更不用说,红外特征就是几百米的一大片亮,导引头当场懵逼,我靠(`Δ´)!好刺眼。







看看这些动图(里面还包含别的车辆),如果车长或者驾驶员拉烟成功,大家觉得反坦克导弹击中坦克的几率大吗?这就是闪光弹加烟雾弹,瞬间眼前一白,然后就一大片烟。反坦克导弹的结构和飞行方式(有大部分还是靠自转来偏角)还决定它哪怕一秒不导航直接飞走(无制导的RPG那诡异的弹道,如图一)。

再加上坦克机动力0到32千米起步时间5到10秒不等,一般都6秒多到8秒多秒,移动一个车位了。

而反坦克导弹的速度虽然号称160到300每秒,但在射程后半段根本保持不了这个速度,发动机早就灭火了,靠滑翔过去的,速度可能在50到100之间。为什么不离近点,被发现就是死,一般都能远就远。

再次使用这图,这速度好像30米每秒都不到。



https://www.zhihu.com/video/1087928122602549248

再看看,反坦克导弹的速度这是陶式和标枪,接近后可能自己就减速了,可能为了更好的瞄准。而且那么大的烟迹,百米开外就能看到,而且飞的几乎随时偏离目标,这飞行轨迹真心蛋疼。

所以综上所述,反坦克导弹能反制坦克,但坦克成员如果一旦及时采取反制措施,被击中的几率将大幅下降。这还没谈坦克的主被动装甲,激光红外告警干扰装置,主动拦截装置,和高速机动对反坦克操作者的干扰呢。所以坦克被反坦克导弹在开阔地甚至行进进攻途中轻易的在远处命中,就是中东人不行。

最后补充,坦克的正面小角度观测能力极佳,步兵可以以坦克为中心,坦克背靠一个掩护,正面朝向开阔地或者不复杂的地形,周围制高点由传感器,步兵暗哨警戒。有人说坦克不应该保护步兵吗?错了,在战场上,永远都是优先保存高战力,步坦协同,说白了就是步兵给坦克打下手,坦克给步兵挡子弹的主要原因是,他自己不行(▼皿▼#)还得靠步兵占领,肉侦,掩护,消灭它顾不到够不到的目标等(坦克无法高速机动的地形,甚至先让步兵徒步先上,它坦克大爷在外面机动架炮,有人打步兵,它就轰谁,除非步兵死绝了或者对方没人了,坦克不在越雷池一步的,还有更不要脸的,步兵正面,坦克包抄)。

所以,中东部队完全用错了方法,哨所居然用坦克增加战力(还不拉伪装,不挖简易坦克工事,人家都是坦克突然冲了出来,边机动边火力全开,中东就摆在外面停着),还山地戈壁地形。还不如把哨所周围做好区域编号,到时候死守工事,呼叫155覆盖敌人所在的地方,毕竟加强工事比较容易,有本领你们拿反坦克导弹打。中东土豪,买个几百门自行火炮还是小意思。然后彩虹无人机过来补刀,和在避开火线的远处观察纠正道,就算打下来也不死人。嗯嗯,哨所的人,没事,石头加钢板混凝土像堆多厚就多厚。

所以不是坦克太垃圾,是某些大爷……算了你们还是火箭布雷吧,一路把热点地区铺满,铺满!


user avatar   hai-g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坦克作战从二战开始,面对复杂阵地就已经开始尽量步坦协同作战了,尽量不要把自己后门留给敌人。即使这样,二战里也还是有大量的坦克损毁,反坦克武器也在疯狂发展,但是坦克还是最有效的武器。


现代战争里,现代化武器的发展一日千里,欧美强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反坦克导弹,包括咱们的红箭系列。效果都是杠杠的,但是坦克基本理念却变化不大,现代坦克的理念还停留在冷战环境里,现在美国M1A1.俄制的t72、t80、t90,英国的挑战者都是为了应对冷战里环境而设计的,根本就没考虑过,战争会发生在在中东或者在中东大规模使用坦克。
这些年坦克进步的一直只是技术与工艺,但是面对的环境却却日益复杂,从设想中的冷战正面战场和核生化战场,变成复杂而危险的都市丛林,但是却没有专门根据中东战场设计过坦克。


在中东面对的情况十分复杂,如果是欧美军队面对的战场,导弹射手会藏在城市某一角落发射出导弹,而协同作战的步兵尽量肃清周围敌人,但是总会有射手会找到空隙发射导弹,从而击毁坦克,但是损失比例还不是太高。
例如梅卡瓦系列坦克,已经完全根据中东城市情况经过几次大改,对于城市反坦克导弹和燃烧瓶等现代城市游击战争专门设计过,应该是最适应中东的坦克,而且表现在中东十分抢眼,可是依旧会有梅卡瓦最新型被击毁的事情发生。



但是所有的坦克到了中东,情况发生很大变化,中东大部分军队没有欧美军队的素养,也不熟悉坦克的性能。

每一个会操作坦克的人,都像过去的师傅一样,不可能把坦克操作技能教给其他人。最夸张的是,炮手只会开炮,装填手只会装填。

但是每一次都是把坦克当成一个可以依靠的碉堡,而且又没有肃清周围潜在敌人的意识。

总是把坦克置于险地,两次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指挥官总是用落后的指挥系统,去对抗作战意识和武器超过伊拉克的多国部队。于是美制武器美名天下扬。

进入现在反恐作战,军队素质连掉多级,坦克后面跟着的永远都是把坦克当成避弹衣的士兵,把坦克推向火坑。

叙利亚战场也是如此,欧美设计的坦克,都是根据自己作战理念而来,坦克从出生那天起,就是适合本国军队与作战理念的,从t72t80,美制m1a1-a2,德国的豹2系列,英国的挑战者,法国的勒克莱尔。都是这样。而中东国家从来没有根据本国情况与作战理念设计过坦克,永远都是拿来别国最先进的坦克来用,但是从来没有考虑过本国环境,也许可能就根本没有人考虑过,这样的情况无论什么坦克来了,只要不是坦克设计国来人作战,基本不可能有什么太抢眼的表现。

不过有一批设计师已经开始意识到这种情况了,并且开始亲手改变这一切,而且产品也出来了,愿敌人的导弹保佑他们,愿美国保佑中东,阿弥陀佛,无量天尊 。










     

相关话题

  迫击炮班一分钟就能把炮弹都打光,然后他们干什么? 
  从古至今,有没有仅靠民兵、志愿者队伍就打赢强敌的成功例子? 
  056的吨位都用在哪里了? 
  为什么很多美国大兵在退伍之后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如何评价俄罗斯新型坦克所用的2A82滑膛炮? 
  如何看待中国第一门舰载电磁炮样机首次露面? 
  如何看待法新社报道塔利班宣布「大赦」政府官员,敦促其恢复工作? 
  特种部队进攻一所房屋时候,第一个人先破门而入,然后剩下的人再进去,第一个人是不是特别不公平? 
  古人佩刀为什么刀柄向后? 
  现代坦克的作用和古代重装骑兵的作用类似吗?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如今知乎上还有这么多人反对「自由」?
下一个讨论
日本出动所有陆军力量能否占领斯大林格勒?





© 2024-05-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