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结构,包袱,大伙儿说的差不多了,我聊聊其他的。
这个节目在各个小剧场疯狂压场,光在大逗就来过三回,我也是听了很多遍,见证其一点点成为春晚版。原来是贾旭明先上场,然后再把冯巩引出来,俩人先互相作诗,什么:远看竹竿顶个桶,近看脑袋有点儿肿,若问此公他是谁,他的名字叫……底下起哄:冯巩!然后是侯琳琳是有抑郁症什么的,大伙儿都说的够不够的了。
1月10号审查之后,黄昆明部长(毕福剑,我给你对黄昆明)不是很喜欢,具体是不喜欢这人还是不喜欢这活我就不知道了。然后组里又开始各地找节目,也让我弄,我根据《成语新篇》我改了一个《话说成语》,也是传统文化题材,等于就是作为冯先生替补,那阵子也是改了九稿,台长看完觉得还不错,同意给领导看看。
最后2月5号在一号厅联排完,把我们大逗相声的两对儿都拿下了,确实我们舞台效果也不成,都搁到元宵晚会了。只留了冯先生一段儿相声,人家上大台的经验要比我们丰富得多,确实效果也更好,也根据领导的意见做出了修改。人家压了一百多场,改了100多稿,是有道理的。后来把春丁拿回去了,他们大年三十也是待命,后来前面超了一点点时,要求他们压缩到六分钟,所以节奏被打乱了,包袱也删减了许多,确实一比,从表演经验以及压台程度上比冯先生团队差一大块,这是我们年轻演员的普遍问题,我去我也泥。
结构上,各位说的我都同意,喜欢相声的人也都看得出来对于酒令啊 百家姓啊等节目的借鉴,贾哥的创作能力也是很强的,随风的人设也很准确,侯琳琳可能能力稍差一点,冯四爷也是后台紧着给他说,舞台最终的呈现结果也是很好的。
但我仍然不理解,大声嚷出一些诗句为什么要鼓掌……所谓的“涨夯要尖儿法”。就跟酒令里,要是每回这边都“五月初五,端午节!!!”,然后就得要个掌声……多闹得慌啊。当然我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去了比人家演的差多了。好多答友都说,这是冯巩近年来最像相声的作品,因此很好,可见先把大家的期待降低是多么重要……
从演员上,《我爱诗词》的贾旭明,《单车问答》的李丁……我是不是该去整整牙~正月十五,央视元宵晚会是我跟叶蓬的《话说成语》,您也可以听听,看看够不够格当冯先生的替补,我觉得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