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郭德纲这个人当然需要从各个方面;而我想纯粹就郭德纲的作品方面做做具体分析和评价。
我的描述与分析,争取能做到四个字:掰开揉碎(因此写成了万字长文,慎点)。希望能对得起自己听郭德纲的这十年八年。让我们抛开与“台上”无关的东西,从头开始听郭德纲的相声,只听相声,只评价相声。
(郭德纲的本行是逗哏,因此此文主要评价郭德纲逗哏的相声作品,单口相声、单段太平歌词等均不涉及。)
90年代末郭德纲在“京味茶馆”、“中和戏院”等地演出传统相声时,网上无任何相关资料。
99年左右河北电视台录制传统小段集锦时,郭德纲终于留下了与王玥波合作逗哏的《谈吃》、《买月票》、《看京剧》、《舞台上下》、《唐山戏》、《日本梆子》、《杨乃武写状》、《杂学唱》,以及为王氏捧哏的《批捉放》等十余段资料。
这些节目中包含“学唱”或“歪唱”的节目占很大比重,郭德纲在这次录像中展示了表演人物的功夫,但更主要的是全面展示了其京剧、评剧、河北梆子、京韵大鼓、京东大鼓、太平歌词、竹板书的唱功。
2000年底的“千禧新春——天津曲艺名家名段欣赏晚会”中,郭德纲又留下了范振钰捧哏的《白事会》和《杂学唱》录音。(网上无公开链接,下节同。)
之后的录音资料,以2002年到2003年在广德楼的录音为多。网上这一时期的录音,有张文顺捧哏的《托妻献子》、《揭瓦》、《征西梦》、《找堂会》、《拴娃娃》、《白事会》、《卖五器》、《文章会》、《八大改行》、《英台修书》、《杂学评戏》、《学梆子》、《卖布头》,李菁捧哏的《口吐莲花》、《叫卖图》,群口《扒马褂》(何云伟、李文山)、《武训徒》(何云伟、李菁)、《抬寡妇》(李菁、史爱东)等等,节目类型较为全面,而学唱仍占较大比重。2004年,在某剧场(存疑)留下了张文顺捧哏的《拴娃娃》,在“华声天桥”也留下了张文顺捧哏的《学吆喝》、《歪唱太平歌词》、《山东二黄》,李菁捧哏的《双学山东话》,李文山捧哏的《八扇屏》等几段视频资料。
在这一时期,郭德纲新编表演传统相声的特色已经基本形成,而对传统相声的改编尚在进行当中,如《托妻献子》中“一死一生乃见交情”一段尚未有“被压路机压成白箭头”、“老头吃藕塞牙”等包袱;《征西梦》在日后也进行了继续改编和精简。日后观众喜爱的对《黄鹤楼》、《文章会》的整体改编也似乎均未出现。
04年10月,德云社进驻天桥乐茶园。随着北京电台文艺广播、北京卫视、凤凰卫视的逐渐热捧,更因为天桥乐演出的录像在各大视频网站上的广泛传播,郭德纲声名鹊起。同时,德云社开始正式出版发行北京电台录制的天桥乐录音及自行录制的录像。这些新编传统相声录像,网上主要有与张文顺合作的《找堂会》、《赌论》、《三节会》、《师傅经》、《杂学唱带大实话》,与于谦合作的《西征梦》、《揭瓦》、《醋点灯》、《卖吊票》、《论梦》、《论捧逗》、《梦中婚》、《大福寿全》、《怯拉车》、《怯洗澡》、《学聋哑》、《报菜名》、《文武双全》、《大保镖》、《卖五器》、《夸住宅》、《黄鹤楼》、《窦公训女》、《杨乃武写状》、《山东二黄》,与李菁合作的《梦中婚》、《论梦》、《富贵梦》、《批三国》、《白事会》、《卖五器》、《学电台》,与高峰合作的《口吐莲花》、与其他人合作的《天下无贼》、《羊上树》、《双学济南话》(王文林)、《八扇屏》(李文山)、《红事会》(张永久)、《叫卖图》(王世勇)、《双簧》(王玥波)、《梁祝哀史》(徐德亮)等等,以及群口《秦琼卖马》、《大审案》(张文顺、王文林),《翻四辈》(王文林、刘文步),《八猫图》(于谦、赵楠),《文武大训徒》(高峰、朱云峰、李文山、曹云金、刘云天)等等,不胜枚举。以上举例录像中有直接上传到网络的(左下角有录制时间),有正式出版发行的(左下角有“德云社”商标),有北京卫视2005年端午的电视专场,也有凤凰卫视2006年春节的电视专场,足见郭德纲在天桥乐时期一举成名。
在同时期,郭德纲因为已经成名,逐渐开始频繁走穴,在其他场所也留下了一些经典的(新编)传统相声录像,如与于谦的《托妻献子》、《论捧逗》、《文武双全》、《杨乃武写状》(05天津省亲专场),与于谦的《八大改行》、《文武双全》(带22个返场)(06解放军艺术剧院专场)等,都受到“纲丝”的喜爱,网上的播放量很高。
2006年10月末到11月初,郭德纲在德云社十周年庆典上与谢天顺合作表演了《托妻献子》,与田立禾、曹云金合作表演了《扒马褂》,又与李菁、何云伟表演了《大双簧》。而和新黄金搭档于谦表演的是两段新节目:《我是黑社会》、《我要反三俗》。我把这作为郭德纲由传统相声为主转向新相声为主的一个标志。
当然,此后郭德纲的新编传统相声表演还在继续,主要资料有《双簧》(07欢笑十年天津拜年)、《满汉全席》(07北京文艺台)、《九艺闹公堂》(07北京文艺台)、《卖吊票》、《扒马褂》(10五世同堂)、《夸住宅》(11谦手十年闭幕)、《汾河湾》(11十五周年,有重大舞台事故)、《武坠子》(12辛卯封箱)、《怯拜年》(12新剧场开箱)、《夸住宅》、《学评书》(13天津卫视跨年)、《打灯谜》、《杂学唱》(13开箱)、《扒马褂》(13.05北展)、《扒马褂》(14开箱)、《公主嫁到》(14.06北展)、《秦琼卖马》(14钢丝节)、《怯拉车》(15纲丝节)、《怯拜年》(15封箱)、《华容道》(16开箱)、《妙峰山》(16二十周年游轮)、《八扇屏》(16纲丝节,有重大舞台事故)、《扒马褂》(16纲丝节)、《福寿全带师傅经》(16纲丝节)、《电台风云》(17熊本)等等,兹不备举。(此节有付费链接。)
需要指出的是,郭德纲后期编演的传统相声时常出现这样的现象:由碎包袱组成的“垫话”特别长,甚至“正活”成了点缀,这种已经很难说是“传统相声”的作品在此就不列举了。
试总结郭德纲新编传统相声的三种方法:
一种是多在传统相声中增加“包袱”的密度和刺激性。
如《托妻献子》垫话中加入“压路机”、“吃藕”等包袱,《论捧逗》垫话中加入“入学”、“测谎仪”等包袱,《羊上树》垫话中加入“坐飞机”、“克隆”等包袱;又如《大保镖》正活中加入“我爸爸一道黄光”、“吃面”的包袱,又将“一扎眉攒二扎心”、“走燕郊、下甸、丰润、玉田”、“此山是我开”等几段贯口都改为包袱,从而增大了包袱的密度。
再如,将《夸住宅》加入“大肠刺身”的垫话,将《扒马褂》垫话的“夯盘”(生气)表演改为大喊大叫、动手撕扯以至于将人撂倒,将《武坠子》的扇子“打哏”改为扬面粉,增加了包袱的强度和刺激性。
二是仿照传统相声的主题,彻底更换同类型或相似的“梁子”。
如《西征梦》的梁子由“打白狼”变为“反恐”;《黄鹤楼》的主人公身份由普通人变为卖包子的;《文章会》的主人公在普通人、烤白薯的、拉车的基础上又增加一种卖煎饼果子的。
三是对传统相声原本的内容进行增删和重组。
如《大保镖》中,删除了“夜战八方藏刀式”之前的一段贯口;《找堂会》中,删除了“玲儿四岁”的一大段包袱。在组合方面,如拆掉《打灯谜》后半段和《八扇屏》前半段拼起一段新《八扇屏》,再如将《三节会》的“梁子”新编后同时作为《夸住宅》和《富贵梦》的垫话,而又将《卖棺材》的垫话拿来作为《富贵梦》的正活;在简单相加方面,如《文章会》和《大保镖》合成《文武双全》,《文训徒》和《武训徒》合成《文武大训徒》,又如表演《八大改行》时真的演唱八段。
应该指出,郭德纲的改编,除了使节目更搞笑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给老观众营造新鲜感。“天桥乐”时期的观众中,相声老听众的比例很高,郭德纲的传统相声多是学自音像资料,如果照搬老先生的原词,则很难满足老观众,所以有时需要刻意改编,甚至为改编而改编。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郭氏在很多节目中并不必要甚至并不合理的改编。
1.在理念方面,郭德纲践行了其“先搞笑”的宗旨,复归了相声的本质——娱乐性。
对现代人来说搞笑的节目他积极上演,对现代人来说不够搞笑的节目他便加入更多搞笑的包袱。上述“复归娱乐性”一语乃《相声大词典》对郭氏的评价,我认为中肯。郭德纲从而成功吸引了全国范围内对“相声”本身的关注,这无疑是其为相声作出的最大贡献。
2.在表演方面,郭德纲的传统技艺非常优秀,但也有弱项。
2.1.不仅口齿、身段等基本功扎实,包袱“尺寸”(表演节奏)拿捏成熟,在人物的塑造方面也颇有造诣,如《揭瓦》、《买面茶》、《梦中婚》、《论捧逗》等节目中,对市井小人物性格气质的刻画非常生动。
2.2.“贯口”是主要弱项,《报菜名》、《八扇屏》、《卖布头》等节目中的“贯口”都有用力过猛之嫌。
2.3.在唱功方面,虽然嗓子好,评剧、西河大鼓等水平高,但在学唱大量剧种曲种时也经常流入“用力过猛”卖嗓子的误区,杂而不精。
3.在创编方面,郭德纲的改编对传统相声风格形成了全方位的突破。
(此“传统”指40-60年代由当时的主流艺术家群体扬弃过的“传统”,并非“撂地”时期或更早时期的传统)
3.1.为追求包袱密度所做的删改,有时挑战了传统相声作品的经典性。
适当地加入或改造包袱,给了传统相声新生命。但如前述将《大保镖》中多处贯口改为包袱,又如将包袱不多但贯口精彩的《八扇屏》贯口移入包袱多的《打灯谜》中,这挑战了这些节目作为“名段”、“经典”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3.2.为追求包袱密度所做的增添,有时挑战了传统作品结构的一致性。
在一味追求包袱的前提下,“垫话”和“正活”中都常常出现“外插花”包袱,还有时出现与“正活”无关的长“垫话”,这挑战了传统节目中“梁子”(主线或主题)和“正活”(主要内容)的核心地位。而到后期的很多“传统节目”如15年版《叫卖图》中,主体已经变为碎包袱,“正活”竟然已经成为了点缀。
3.3.数量很多的“无厘头”风格幽默,挑战了传统作品内容的合理性。
这包括以《西征梦》中的包袱为代表的极度的夸张,又包括作品中大量不合理的语言和行为,又包括在结构上不能将这些不合理的语言和行为给“圆回来”,造成“大敞门”的缺憾(如著名的万能解释句“就说这意思”)。我倒不觉得无厘头和不合理之间有很明确的界线,但总之,这挑战了传统节目对“情理之中”的要求。
3.4.增加包袱的刺激性,以及数量上强调“给得多”,都挑战了传统作品尺度的中庸性。
添加不必要的性元素、“屎尿屁”内容,以及后期常见的台上喷水、扬粉、声嘶力竭、打架摔跤等“强刺激”内容,则无疑挑战了传统节目“宁可不够,不可过头”的中庸尺度。
而如将《文章会》与《大保镖》合并演出、《文训徒》与《文训徒》合并演出、表演“全本”《八大改行》以及时间很长的“大返场”等,虽然是取悦现场观众或制造噱头等具体原因使然,但这也很可能造成“审美疲劳”,同样挑战了传统节目在“不够”和“过头”之间的中庸尺度。
上述这些对传统的反叛,在观众中的接受情况是不同的,需要综合评价。例如,《西征梦》虽然情节极不合理,但是其荒诞风格是始终一致的,主线故事也完整紧凑,受到较多观众喜爱。
1989年,郭德纲为陶大为捧哏在“津门曲荟”表演的新相声《出洋梦》和《爆炸新闻》是网上郭氏最早的录音资料。彼时16岁的郭德纲在捧哏中日后艺术风格尚未见端倪。本篇述及其新相声作品,也以郭氏逗哏为主。
郭德纲的“我”字系列和“你”字系列创作,早在“天桥乐”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如在天桥乐茶园与于谦合作的《我要幸福》、《我这一辈子》,与李菁合作的《我要上春晚》,在中国大戏院与王文林合作的《我要上春晚》,在天津专场与于谦合作的《我要幸福》、《我是文学家》。但当时郭德纲作品的主流是新编传统相声。2006年是德云社的10周年庆典,是郭德纲事业前所未有的巅峰,郭德纲在十周年庆典演出中表演了《我是黑社会》和《我要反三俗》,同时2006年的前后诞生了大量“我”、“你”系列作品,故将第二阶段大致划为自2006年始。
这一时期,郭德纲已经冲出“天桥乐”,走向了全国。在各种各样的商演中,留下的经典“我”、“你”系列资料有《我要幸福》(05天津省亲)、《我要上春晚》(05天津省亲)、《我是文学家》(05天津省亲)、《我是科学家》(06天桥乐凤凰卫视)、《我这一辈子》(06天桥乐凤凰卫视)、《我要奋斗》(06青鸟健身专场)、《我是黑社会》(06十周年庆典)、《我要反三俗》(09我字专场)、《我要旅游》(09我字专场)、《我要恋爱》(11年天津卫视德云社十五周年)、《我要穿越》(12开箱北展)、《你压力大吗》(09济南专场)、《你得锻炼》(09济南专场)、《你本善良》(09北展德云嘉年华)、《你得娶我》(09你字专场)、《你得学好》(09你字专场)、《你要做善人》(09你字专场)、《你要折腾》(10北展)《你要高雅》(10工体从艺二十周年)等等,这一系列全部由于谦捧哏。
同一时期以及不再用“我”、“你”命名之后,郭德纲新相声的主要作品还有《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05天桥乐)、《北京你好》(某年北京)、《红花绿叶》(某年曲苑杂坛)、《婚姻与家庭》(09济南)、《好好学习》(12.05北展)、《屌丝青年之男儿当自强》(12国庆北展)、《追着幸福跑》(13.03北展)、《败家子》(13.06北展)、《老师来了》(13德国)、《义气千秋》(13天津卫视跨年)、《我和我的小伙伴》(14癸巳封箱)、《瞧这一家子》(14开箱)、《师徒父子》(15开箱)、《全家福》(20周年开幕)、《富贵图》、《爱情传奇》、《三人行》(20周年端午)、《学生时代》(20周年游轮)、《郭大文豪》(17熊本)、等等。除了《红花绿叶》、《三人行》是群口外,全部由于谦捧哏。10年之后的新作品在国内外巡演中通常有很多版本,此处皆只取一版。(此节有付费链接。)
1.在理念方面,郭德纲继续强调娱乐性,且其追求由“先搞笑”向“只搞笑”发展。
郭氏前期提倡“先搞笑”,而后期的新作品体现的是“先搞笑”的延续。郭氏后期一再重复“我给不了你别的,到我这儿我能让你很快乐,这就够了”的提法,而不再重复“先搞笑”的提法,这客观上便不会使人产生“搞笑后”还需要什么的联想。
2.在表演方面,郭德纲延续了成熟的技巧,但已经陷入自己的舒适区。
2.1.口齿、节奏、无实物表演等技巧毋庸多说,而善于塑造小市民性格气质的特点在前期的《我要幸福》、《我是黑社会》等作品中依然有充分体现。这些作品中表情达意真实生动,能使观众关注人物的心理状态而不仅是包袱内容。对比何云伟表演的《我要幸福》,两种人物状态是不尽相同的。
2.2.在后期,随着节目内容的同质化,郭氏的表演也趋向同质化,从而陷入自己的舒适区。因此其后期新作品的表演风格千篇一律,很难体现较高的技巧。
3.在创编方面,郭德纲的新相声分别有内容同质化和形式“脱口秀化”的两个突出特点。
3.1.对传统相声风格的突破见上篇,这些突破同样可以从新作品中得到体现,且极为明显。
后期作品因为题材和内容的同质化,所以具有经典性的仅仅是具体的“包袱”、“段子”或“母题”,而不利于产生一段完整的经典节目;这也使一段节目的结构散漫化,拼凑痕迹明显,即多有“碎包袱”,不同于传统相声结构的一致性。而“掏手机”、“大肠刺身”等包袱,更不合传统相声的内容合理性、尺度中庸性要求,不必多述。
3.2.郭德纲的新相声题材有同质化趋向,在后期具体内容更有重复化现象。
从《我》、《你》系列开始,郭德纲新相声的题材就有同质化的倾向。郭氏于16年《富贵图》舞台上明言:“在这个舞台上,郭德纲只占20%。(剩下的80%呢?)你、你媳妇、你父亲、你孩子。”
郭氏一再强调,用台上演员作为人物是快速将观众带入故事情节的需要;但郭氏回避的问题是:讲述什么样的故事情节?难道相声离开发财梦、上厕所、婚外情、亲子鉴定就没有别的的故事情节?
而在内容的重复使用方面,以上述资料为例:如13年跨年演出的《义气千秋》,稍加丰富即于14年初封箱改名为《我和我的小伙伴》;而紧接着14年开箱的《瞧这一家子》中“吃奶”、“听半导体”、“擦黑板”、“穿校服”等等包袱又由《我和我的小伙伴》原封不动地剪切而来;又如16年端午的《爱情传奇》“正活”部分,包括“出家爱上女施主”、“关心于谦出差”、“吃豆腐”、“三点照”等包袱,全部由两月前20周年开幕的《全家福》而来,实际上两个作品基本只有“底包袱”的区别。
3.3.郭德纲的新相声在形式上,出现了“脱口秀”风格的作品,与传统的“叙述类”、“批讲类”均不同。
《五十年》这一段作品是任何关注郭德纲的人都不会忽略的。而《五十年》的形式,和这一时期郭德纲所有其他作品都不一样。《五十年》似乎像一段“批讲类”节目,但又不太像。究其根源,是因为这段节目本身就不像相声。因为“相声都是假的,但这段是真的。”
相声不仅仅是说话的艺术,而应该是表演或讲故事的艺术。就像《揭瓦》讲“我”的故事,但不是相声演员郭德纲的故事;表达了“我”的观点,但不是相声演员郭德纲的观点。但《五十年》讲的就是相声演员郭德纲的故事,表达的是相声演员郭德纲的观点。把《五十年》的几个“外插花”包袱拿掉,再看剩下的话,如果把这作为郭德纲接受媒体访谈时发表的一通“演讲”,或是写在博客上的一篇“杂文”,是毫无违和感的。
当然了,任何相声演员“垫话”中都可能和观众聊聊天。但《五十年》的问题就在于,把闲聊天和演讲作为正式的一段相声“节目”来表演,从而大大模糊了相声的“表演”和真实的“讲演”的界限。明白这一点,就能理解此后郭德纲的舞台是怎么变成他表达个人观点的工具的——讽刺记者、讽刺周立波、讽刺主流相声界,宣传“先搞笑”论,可都是在“台上”,而不是在“台下”。在“我”、“你”系列时代,《你要高雅》就是一段典型的此类作品。
3.4.郭德纲的新相声,依然有遵循传统风格的作品。
如叙述类的《我要穿越》,这与《我要幸福》、《我这一辈子》、《屌丝青年》等有“碎包袱”之嫌的作品夐乎不同,其“梁子”(主线)是独特而鲜明的,因此结构一致而紧凑,赋予观众熟悉的历史故事以“包袱”,是郭德纲后期“我”字系列中好评较多的作品。又如与“批讲类”有相似之处的《我要反三俗》,虽然是针对真实事件而发,但是作为一段相声,没有像此后《你要高雅》一样明言现实,演员并不代表“郭德纲”发声,而是设置了一个口是心非的人物“我”,他满嘴“我要反三俗”,其实是严于待人宽于律己,只是用口号掩饰自己的庸俗与低俗。这段节目的讽刺效果是非常强的,理应得到公正的评价。
《西征梦》是有意识模仿了《得胜图》、《打白狼》的“梁子”,而“包袱”均是重新创作,可以看作介于新编传统相声与新相声之间的作品。
《西征梦》的早期录音版本,是郭德纲和张文顺的两个版本,分别是广德楼版与天桥乐版。前者由知名爱好者“大饼叔叔”在网友间传播,文件名为《征西梦》,是02或03年现场录音;后者应是04-05年电台录音,于2006年出版。后者已经与更知名的于谦版大体相似,前者则更多地保留了这个作品的早期面貌。兹选取前者与后者的不同之处加以比较,必要时再与作为最终成熟版的于谦版加以比较:
张文顺前一版:
甲:世上有一个维和部队,大伙儿知道吗?
乙:联合国维和部队,太知道了。
甲:我们这要比维和部队高一个档次。
乙:那您这个是?
甲:我们是“老和部队”。
乙:比那帮人坏!“老合”嘛!(注:“老合”即旧社会江湖人)
甲:“老和”!“老得维持和平”!
张文顺后一版:
甲:准备成立这么一个“世界老和部队”。
乙:呵!哎哎……您这词儿错点儿。
甲:怎么了?
乙:世界维和部队。
甲:嗯!“老和部队”!
乙:唉,没有这词儿。
甲:“老得维持和平”!
于谦版:
甲:我是“老和部队”的!
乙:什么部队您呐?
甲:“老和部队”!
乙:“老合部队”啊?
甲:没听说过?
乙:没听说过!
甲:哎……你不看电视啊?
乙:电视上有吗?
甲:世界有“老和部队”啊!
乙:嗐!“维和部队”啊!
甲:什么叫“维和”?
乙:“维持和平”啊!
甲:“老和”呢?
乙:不知道。
甲:“老得维持和平”啊!
张文顺前一版中,甲先把正根儿“维和部队”自己说了出来,乙只能翻“老合”这个内行包袱,从而“老得维持和平”的这一解释也就出现得非常突兀,缺少铺垫,对不懂行话“老合”的人来说尤其如此。这就不如张文顺后一版中甲不说“维和部队”,由乙来纠正,从而“老得维持和平”这一解释的引出就比较自然。但最好的当然还是于谦版,对“老得维持和平”的解释有了更多的铺垫——由“维和”到“老和”,从而增强了包袱的效果。从这一例中即可以看出早期的郭德纲对艺术的打磨,而这种精益求精的过程,很可能新搭档于谦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内容上,张文顺前一版和后一版的差异主要在“我”到美国之后:前一版在见到布什后“我”在领钱途中发现白宫有“会计室”、“报销药费处”等机构,并入住了如民工窝棚的宿舍。第二天起床阅兵发表了一通荒诞的演讲,最后正面交锋时梦醒;而后一版中见到布什之后马上在宴会上遇袭而梦醒。前一版的包袱不可谓不多,但改为后一版也缩短了时长,使情节紧凑,“底”更干脆。后一版也有其他一些包袱为前一版所无,比如“大枪、手枪、绷弓子”的动作演示、“碧眼”与“闭眼”的谐音包袱、“扔鞋”的包袱等,这都体现了节目“拆洗”的过程。
张文顺的两版中,还有一些内行包袱在于谦最终版中被删掉了:
前一版:
……(在学校)
甲:然后我们大家一起背诵这个古典诗词。
乙:哦,古典诗词。
甲:“毛竹打,进街来,一街两巷好买卖;也有买,也有卖……”
乙:哎?呵!这是李菁他们发明的。
甲:有这个吧?
乙:有这个。
甲:一直上了三年多,然后毕业了,就地就解散了。
乙:哎,毕业分配工作,怎么解散了?
甲:没人要啊!
乙:也难说,就他这七块板谁要啊?
……
后一版:
……(在美国机场)
甲:“您是郭先生吗?”我说:“是是是。咱们走啊?”“别,这我们后边都是迎接您的。”
乙:哦,都是?
甲:海陆空,都是军队。
乙:呵!
甲:一瞧我来了啊,把那唢呐、弦子、四胡、琵琶都抱出来了。
乙:美国也有这乐器?
甲:大扬琴,呵!我说:“谢谢,谢谢,谢谢!”(模仿奏乐)“当当……”
乙:呵,这琴拉的。
甲:呵,太亲切了啊。我估计这就是当初北京曲艺团跑的那几个人,你知道吧?“好,太好了,弹着吧!”
乙:用民乐欢迎你。
……(在白宫)
甲:来了四百多个军人。
乙:嚯。
甲:我说这都干嘛的这是?
乙:干什么的?
甲:“这都是给你预备的部下当兵的,你带着他们打仗。”
乙:听你调遣。
甲:我一扒头:嚯!还净熟脸啊!
乙:都是谁啊?
甲:什么孟凡贵啊、李嘉存啊……就这些人物。
乙:这真是“老合部队”啊!
事实上在这一时期郭德纲是非常喜欢内行包袱的。在此后这种包袱逐渐减少,可能也是由于观众范围急剧扩大的需要。《西征梦》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郭德纲作为逗哏相声演员,其成熟的传统技巧是毋庸置疑的;即使不免瑕疵,在同侪中也属于佼佼者。
郭德纲的艺术宗旨是一贯的,用其自己的话即“先搞笑”——捍卫相声的娱乐性本质。其艺术实践始终贯彻这一点,为了“搞笑”,旗帜鲜明地坚守相声的通俗艺术本位,旗帜鲜明地坚持剧场的核心地位,旗帜鲜明地拥抱市场化:这才是他真正的复兴“传统”之处。
正是“搞笑”的宗旨和理念使然,郭德纲虽然一度号召“传统相声”的回归,但其艺术实践既突破了90年代前后主流艺人的“吉他相声”、“电视相声”、“晚会相声”等风格,但也绝非回到40-60年代相声巅峰时期经主流艺人群体扬弃过的“传统相声”风格,而是对传统风格进行了全方位的突破。传统相声名段的经典性,节目结构的一致性、内容的合理性、尺度的中庸性,无一不为郭德纲所挑战。对这些突破和挑战,目前难以给出定评。然而在传统节目显著减少的后期,在“先搞笑”逐渐变为“只搞笑”的宗旨下,其新相声新作品题材和内容陷入严重同质化,表演风格也深陷入个人舒适区。另外,其开创的类似“脱口秀”的表演形式中,郭德纲将相声“舞台”变成了发表个人观点的“讲台”,这是极其值得商榷的。
写到此处算一段,也算纪念听郭德纲的一段时光。本文评价的始终是郭德纲逗哏的相声作品,其捧哏艺术属于“反串”,此不详述。另外,全面评价郭德纲,其海量单口相声和评书亦不可忽视,但这需要海量听赏经验与评书知识,如有方家能从《大话刘罗锅》至《坑王驾到》对郭德纲单口相声和评书作品,进行掰开揉碎的分析,则可谓功德无量。
一个拯救了中国曲艺文化的伟大人物。彪炳史册。不仅是扭转了相声的颓势,也使得曲艺工作者乃至曲艺爱好者重新获得了尊严。重新改写了中国曲艺文化的历史。使得喜欢河南坠子京东大鼓铁片大鼓河北梆子乃至评戏的人们重新得到了尊严。
本人80后。依稀记得初中时候的节日表演,一个小女生在电影院搭的舞台上表演曲艺节目的时候,台下的学生们的嗤笑声,他们像看傻逼一样同情的看着舞台上的表演者。
在那个还没有网络,文化没有多样性发展的时代,只有喜欢港台日韩的流行音乐才是年轻人的政治正确,连喜欢诗词都可能被人说成神经病,谁敢说自己喜欢河北梆子?身边人会把你当成怪物。
哪怕二零零五年左右,山西台某选秀节目,一个漂亮小女孩表演他们那里的地方戏,打扮成王宝钏唱晋剧,还要被现场观众不以为然的嗤笑。
侯跃文有段口吐莲花,将传统段子改编得非常好,与时俱进的将那个年代的名人加进了相声段子中,请神的时候“九请毛阿敏,十请刘晓庆”,“前锋叫马林,后卫叫高升”。十几年后,年轻的主流相声演员说这段的时候,请神的时候依旧原封不动的用侯跃文的台词,我相信这俩说相声的年轻人认识毛阿敏刘晓庆,他俩要认识后面那俩踢球的我是那个。人家都退役很多年了好不好!那俩人真的知道自己念叨的是什么词吗?真的知道自己请的那些“神”是干嘛的吗?他们只需要稍微加点新的东西就可以满足那些可怜巴巴的懂得知足的观众们。可是他们不肯,他们根本就没把观众当人看。人家有编制,领的是工资,由纳税人间接供养,不需要讨好台下的、电视机前的那些傻逼们。当时我心里有种很偏激的想法,这俩说相声的在我面前被千刀万剐我眉头都不会皱一下。所以当几年后听到郭德纲那句“五请周笔畅,六请李宇春”的时候,你们也能够理解我心中的那份感动吧。有些事,真的需要对比才能看明白。
那根本就是一个演员把观众当傻逼的时代,没有人尊重相声尊重曲艺。都不过是敷衍罢了。王谦祥李增瑞一出来就知道他们又要“达坂城的姑娘”“狗月狗的狗”了;说了十几年《妙趣网生》的姜昆,说了许多年《如何是好》的王平郑健乃至于唱了无数遍《海棠红》的师胜杰,他们一上电视我就知道他们会表演什么节目,从没有猜错过,准确率百分之百。陈寒柏一出来就知道他又要昧着良心说农民怎么富裕了;李金斗李建华到了二十世纪末还在把《潇洒走一回》当成流行歌曲演唱,你tm是在逗我?李金斗好容易弄段《新夜行记》,连续说了也有十来年了,就算是大便这么翻腾也没味了吧?无数相声演员把他们二十年前的成名作反复在各种场合上演,一字不改的说着早已过时淘汰的台词,蒙骗台下的观众。他们甚至在二十一世纪初把“帅哥”“靓妹”“哇塞”当成社会新潮流行语介绍给台下的观众们,观众们楞没有上台抽他们,这些说相声的简直是诈骗行业的耻辱。看来,穿越这种事情是真实存在的。
那个时候,除了曲苑杂坛和每年春晚,观众们何曾有机会听到新编的相声段子。
为何牛群冯巩独领风骚,还不是同行衬托的。
郭德纲,犹如一声惊雷,震撼了整个曲艺界文化界。
改变了太多太多东西。
人品另说,他对曲艺文化的伟大贡献,必将标榜史册。
再补充几句。郭德纲到目前为止最成功也最失败的作品是那个相声剧《中国相声史》。(优酷有视频)那是他最最用心的作品,其它德云社的演员在其中表现得也非常不错,令人刮目相看。那个作品演绎了从民国到二十一世纪相声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相声在不同时期的高潮与低谷。从清末民国撂地、在妓院里说相声,到新中国对相声的改造、文革时期的相声、九十年代相声的最低潮。印象最深的是高峰栾云平演绎的五十年代的主流相声,《打灯谜》:“建设社会主义——金日成(今日成)”。真的是一部很用心很有内涵很有文化的相声剧。德云社的演员们表演的也非常认真非常用心。
可惜的是。台下的钢丝们不买账,尤其那些凑热闹的年轻女观众们在看到这个相声剧的时候完全懵逼了,在台下相互间窃窃私语“我还以为是相声呢”。
到后来,他们终于愤怒了,感觉受到了欺骗,以他们的智商,根本无法理解台上的演员们在做什么。钢丝们在台下起哄、喊倒好:“下去波!”“相声!我们要听相声!”场面混乱、尴尬。可怜的德云社演员们在台上简直表演不下去了。最后登台的郭德纲无比的愤慨而又无奈。
后来,郭德纲再没有这么认真的说过相声。现在更多的时候,他都是在讲于谦的媳妇、以及怎么用勺子吃大便,那些钢丝们反而听的津津有味,认为那才是好相声。
有些人,好东西不喜欢吃,就喜欢吃大便。那也只好满足他们。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再补充一些。
前面捧得太厉害。说说他的缺点。郭德纲有学识而没有文化。先天不足,后天看再多的书也很难补回来。后天的努力,最多只能让他写上几句不合平仄的诗词,卓然于其他说相声的。由于缺乏内涵,性格不够沉稳内敛,使他只能做半个岳不群。
前一天录制安徽台的《飓风行动》,在台上热切的说,安徽就像我的家一样。表情真挚,令人动容。第二天回到天桥,在台上说,又去录那个倒霉节目去了,你们台下这些人,才是我的衣食父母。
他就不考虑一下我这个同时买了两张盗版盘的观众的心情吗……
做不成岳不群,给我的感觉倒像王熙凤:“笑脸相迎,两面三刀”“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外加流氓假仗义。例子太多,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就不赘述了。比如他和李金斗姜昆汪洋于万海肖鹰宋祖德王晓东侯耀华杨志刚刘文步徐德亮王文林曹云金何云伟刘洪沂苗阜王自健的那点矛盾。(你看,他的仇家也不是很多嘛。而钢丝们的反应,用《日在校园》里的台词说:“错的不是老郭,是这个世界。”)感觉做他朋友做他敌人都蛮痛苦的。不过他这人圆滑世故善于交际,不缺朋友。
他这个人吧,没必要的话说了许多,没必要的事做了许多。四个字:枉做小人。
心胸气量太狭窄,睚眦必报。偏偏有许多人把他的气量狭小说成真性情。他唯一一次真性情,大概就是侯跃文遗产案的时候了,侠肝义胆,令人感佩,倒叫人刮目相看。
一个相声演员能说好相声,除了他自己也多次提到的天赋和后天的刻苦,还有就是生活的历练吧,这三样他都有了。唯一缺的就是心胸气度了,纵使他卓然于大多数相声演员,到老了也还是到不了马三立那个段位吧。
从一些小细节上说说郭德纲对相声的改变吧。比如台下的喊好声。
印象中最深刻的叫好声,是看田立禾先生表演的下象棋。那是在一个类似茶馆的地方,底下人不多。当时田先生说到两个人下棋的时候抬杠,说到“臭棋先走当头炮”,然后对着台底下的观众说“您老几位下棋也爱先走当头炮”随即脸上露出夸张的谄媚的笑容:“您那是有步的。”台下传来天津爷们爽朗的笑声和叫好声。那笑声恰到好处,与田先生的表演相得益彰,融合到田先生的表演之中,成为田先生相声艺术的一部分。
郭德纲早期的相声也能达到这种效果。只是听台下的笑声和叫好声,就知道人家是真懂相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感觉没有了。总感觉有些人已经懒得来给他捧场了。
德云社的台下变成了群魔乱舞。尤其是那些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郭德纲出名之前从没完整听过一段相声的年轻女孩子。“亲一个!”“郭德纲我爱你!”“曹云金我爱你!”“拉链开了!”“小岳岳!”……我觉得自己素质不算太低,听到这些嘈杂的、影响节目效果、影响心情的噪音,有时候还是忍不住在心里默默的骂一句:“这帮傻逼”。——其实老郭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以后直接往台上扔戒指好了。
说到岳云鹏,只想说:一个人不能仅仅因为经受了一些苦难和挫折,就天然的判定这是一个好人。就好比郭德纲没得势的时候被人欺负,一旦得势,一旦取得话语权,就开始变本加厉的踩别人,报复曾经和自己有过节的人。曾经的苦难,未必会使他更加的悲悯和宽厚。
对岳云鹏印象极差,对王宝强印象极好。绝不存在什么偏见或歧视。而且他天生就不是吃相声这碗饭的。老郭捧他,无非是做给其他人看,“就是这样的二傻子我都能把他捧红,你出走,后悔去吧。”曹云金何云伟当然从来都不曾后悔过,但无良媒体总是用岳云鹏的走红来挤兑他们,不咬人恶心人也实在够让他们烦的。而这正是老郭的目的。
说起来,郭德纲与徐德亮何云伟曹云金李菁反目成仇,王玥波也与他老死不相往来。身边剩下的都是像岳云鹏张鹤伦闫云达之类的人。倒让我莫名联想到历史上的王安石。王安石斗败了司马光苏东坡欧阳修韩琦范纯仁,把他们发配到天涯海角。身边只剩下曾布吕惠卿蔡京之辈。
你的对立面你的那些敌人才是你的知己,才是最最了解你的人,而最后留在你身边的……都是一群什么样的垃圾!
(用蔡京他们比喻岳云鹏他们当然是高抬万倍不伦不类,只是抒发下我心中的一些小感慨。)
对于并不缺钱的郭德纲来说,失去这些朋友弟子真的是一件非常遗憾非常悲情的事情。难道他指望能真的和张国立冯小刚章子怡那些人建立多么深厚的友情吗?
尝试着说些好玩的小细节,也许到后面有些内容会显得上纲上线。
郭德纲在天津版《我这一辈子》中提到他的前辈抢劫银行后没选好路线,下午四点半还在劝业场堵着呢。而事实上劝业场那块是宽阔的步行街,从来不会太堵,还真不会出现抢劫完跑不出去的情况。他的另一段相声中提到齐白石画的一颗白菜就能卖上几百万,“这要是画一个长春道菜市场……”在郭德纲小时候,天津经济还不发达,长春道菜市场大名鼎鼎,天津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超市商场林立,一家菜市场自然不复曾经的辉煌。现在没几个天津人会提到这个地方了。他的同龄人依然知道这个梗,而八零后简直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郭德纲每到一个地方演出都会在相声里加上那个地方的地名以示亲切。
而我却在那段相声里听出他对家乡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心中不禁泛起一丝自作多情的感伤。家乡的风物早已不是他记忆中的样子,不是他当初离去时的样子。“少小离家老大回”,纵然衣锦还乡,也已物是人非。他,已经是个北京人了。
知乎上的大多数人,就算勉强瞧得上郭德纲,内心里也是瞧不上德云社的。
德云社的那些人,简单评价的话,四个字:下里巴人。
两种人最不喜欢德云社的那些人,一种是有文化有层次的人,一种是老实循规蹈矩的人。而如果一个人既有些文化又比较老实,一定会非常厌恶德云社那些演员:“一群臭流氓,垃圾。社会渣子。”“假如这个世界上没有相声这种东西,这些人现在都在监狱里呆着呢。”他们看到德云社那些演员简直能联想到上中学时候欺负自己的那些坏学生、小流氓、小混混,还好那些人上不了高中。
知乎上的985、211们是看不上德云社那些跑堂的卖烤串的家伙的,不是嫌贫爱富不是自以为高贵看不起人,而是三观实在不合,无法忍受那些人的素质。
真的是三观不合,就像郭德纲那句自认为真理的“听交响乐的又有几个真能听懂的。”钢丝们会认为真理,报以笑声和掌声。知乎上的精英们会报以冷笑嗤之以鼻。花钱听交响乐的人多着呢,难道人家都是在装逼?你自己眼界如此,又能怨谁。道不同,不相与谋。
而对于德云社演员的表演,知乎精英们恐怕更是欣赏不起来。看到他们举手投足的那股痞劲,满嘴的屎尿屁,流氓的扮相,嚣张的作态,偶尔想说些有一点点文化的东西结果错漏百出槽点满满反而更显出这些德云社演员的浅薄无知——用不学无术这种词来形容都像是在高抬他们。知乎上的大多数人,对于这种表演恐怕是欣赏不来的。
**********************
继续更新。
德云社的那些小子,就好像我们身边那些很会讨无知小女生喜欢的坏男孩。虽然缺点多多,但坏有坏的魅力。尽管是低俗的搞笑,倒也勉强算得上风趣幽默,他们的言谈举止自有吸引人的地方,很容易讨到女粉丝的欢心。
本质上,喜欢德云社演员的女观众,和看83版《射雕》喜欢杨康的女孩子是同一类人。(又是一个高抬万倍的比喻。)
关于侯跃文遗产案。
看到另一个问题里那些纲黑的言论,实在让人无语。郭德纲明里暗里做了那么多缺德遭人恨的事,好容易做了这么件有情有义大仁大义的事情,还要被黑……明明是千古佳话,偏偏要以小人之心度别人的心腹。郭德纲不是君子,可就算他对不起天下人,至少对得起侯跃文。
看看侯跃文其他徒弟的表现,实在让人齿冷。当真是人在人情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只有郭德纲不怕得罪人,勇于担当,不负故人,大有古人君子之风。以他的情商,难道不知道参合这种事最终会两面不落好,徒惹麻烦?他是何等人精!可为了帮助师傅的孩子,明知道得罪侯耀华这种阴险小人会有无穷无尽的麻烦,依然无怨无悔,虽千万人吾往矣!
我从不认为郭德纲是什么好人。只是他从小学评书学戏剧,看古典文学著作(哪怕是金瓶梅),中国古人的许多精神、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他,成为他内心深处价值取向的一部分。(就像评书戏剧对韦小宝的影响那样)
先天和后天的许多东西形成了郭德纲现在的矛盾性格,时而圆滑世故,时而愤世嫉俗,时而顺势而为,有时又一拧到底。坎坷的经历使他变得沉稳老练,可有时候一时冲动又不一定说出做出什么事来。
中途岛战役……
价格?在生死面前你给我谈价格?
如果一个人在家人去世以后,算计家人葬礼花了多少钱,一切从简,恨不得路边刨坑
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人?
这个世界上,养宠物的分了两种人,一种是pet owners,一种是pet parents
前一种拥有宠物,但是宠物就是宠物而已,在这样的人手里,制造的流浪狗流浪猫也最多
养宠物就是为了自己开心,不需要的时候就弃之如敝履
后一种才是是真正的把宠物拥抱进家庭里,作为家庭的一份子
既然是一家人,自然也要共同面对生老病死,以及死后的归属
宠物的离开对于家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心理波动
和宠物之间的依恋关系越深厚,在宠物死去或丢失之后,主人的心情就越是悲痛
很多没有养过宠物的可能很难理解
我自己也经历过家里猫猫的逝去,那种宛若丧亲的悲痛,是无法缓解,无法抑制,无法消除的
虽然明白这种离别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想到他的时候,想到世界那么大却再也找不到他的痕迹的时候,那种失落最容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爆发
我家的猫猫“云杉”是病终的。。。
那种悲伤又源自于内疚,又源自于痛失所爱
这种没有照顾好他的负罪感让我背负了很久,他身上有我们一起的美好时光,有长达4年的人生回忆
可以说他的离开,带走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那时候市面上还没有体面的丧葬服务,只有在宠物医院进行了火葬,甚至连道别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让自家的宠物能有尊严的离开,也让家人能够好好的送别宠物,尽量不要留下遗憾,这样是最好的道别
西瓜视频上这个为宠物善终的提供服务的摆渡人
其实不光是摆渡了宠物,也是摆渡了家人的伤心和难过
尤其是对于家里有小孩的,宠物的意义甚至比对大人的意义大,宠物的离开对孩子的伤害也特别的深
我还记得爸爸去哪儿里面,夏天家的狗狗走了,可以看到夏天当时的反应
从彷徨,到伤心,到恐惧,到哭泣
而夏克立是如何向夏天解释狗狗的离去,我觉是得值得所有家长学习
小孩子其实更多的是想着以后还能见到自家的狗狗,夏克力用以后会在天堂想见弥合了创伤,而在摆渡人那里,可以用小挂坠、小雕像、小墓碑来制造一个怀念的港湾
摆渡人的有句话让我触动很深
生命无分贵贱无分物种
很多人都纠结于为宠物举办「豪华葬礼」是没有必要的
这算是知乎上的热门吵架话题了
那……什么是豪华……麻烦给个坐标……是家庭年收入的多少百分百?
王思聪的狗能坐私人飞机,他的狗还能带两个apple watch,我相信等他的狗狗走了以后会得到一个大家看起来过于豪华的葬礼
但是对于王思聪来说,这些都是他缅怀一个家人一个伙伴的方式
对于城市普通家庭来说,找到一家能提供宠物临终关怀和丧葬服务的机构,将自家宠物的最后一程安排的妥妥帖帖,有经济实力的就立一块墓碑,还在奋斗当中的就买个漂亮点的骨灰盒
有时候对于处在悲伤中的人来说,一些仪式感一些形式感,更多的是为了过心中的那道坎,为今后缅怀和怀念留下一个寄托的地方
我甚至在知乎上看到有人说宠物去世后处理方法是吃掉……
那就省钱了,那还省了一顿饭钱,但是我想问问,心在哪里?
我希望以后摆渡人这样的服务越来越多,只有宠物丧葬行业逐步发展,价格就会平民化,也会有更多的服务种类选择
对于宠物的主人来说,也是量力而行的事情
毕竟陪伴是无价的
单纯的用价格来衡量生命的逝去和家人的缅怀,也是没有意义的
借用视频里面的一句话就是
他们能够这样对待自己的宠物,那对待朋友家人也会有更深的感情,也会有更好的态度去面的这个世界
在国外,这是已经是一个发展成熟的行业
每年以喵和狗为主的动物丧葬行业带来的是数十亿的产业
对于宠物的离世,主要是有三种服务
第一种是火化,这其实是在欧美最常见的服务,毕竟美国和欧洲许多地方禁止居民将动物尸体埋在后院
第二种是宠物葬礼,一般会有专门的林地来安葬宠物,我在一个纪录片里面看到一位英国老人,他家里从40年前开始所有的宠物都埋在同一个宠物林地里面,每失去一个宠物都会增加一个小小的墓穴,上面有宠物的石雕和照片
第三种,是道别服务,这也是情感最充沛,也是最需要技巧的一个业务,需要将宠物的遗体进行打扮和除味,让家里人有机会做最后的道别
以英国为例,整个英国有50家有牌照的拥有火葬场和墓地的宠物安葬公司
因为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希望给自己的宠物一个更加正式的送别仪式,一家宠物安葬公司每周要进行200多次火化,在他们的官网上可以查到价格,仓鼠天竺鼠是42英镑,大型犬是187英镑,火化一匹马的价格是900英镑
在美国,有个专门的机构叫做Pet Loss Professionals Alliance (PLPA),现在有会员超过200万人
这个机构会为会员提供宠物临终服务,举办葬礼,进行火葬或者土葬,如果有要求的话,甚至可以将宠物做成标本永久保留,不过这项业务现在越来越少的人选择了
说回到咱们国内,其实现在没有明确的政府统计数据表明咱们国家有多少的狗、喵或者其他的宠物
根据亚洲宠物展览会发布的《宠物行业白皮书》,中国的猫和狗的数量在2019年猛增8%以上,接近1亿只
仅为猫和狗提供服务的宠物产业价值就高达280亿美元(2020亿元人民币)
但是这些服务大多聚集在食品和美容上,在丧葬上的发展还在起步阶段,很多宠物医院逐步开始提供宠物火化服务
很多人在宠物逝去以后选择的是自己土葬,我见过很多在小区绿化区里面埋葬动物的
其实这也要蛮注意的
从动物卫生防疫要求来看,土葬的宠物尸体最好深埋于1米深的地下,埋葬处应远离水源,而且要撒上石灰消毒,或先焚烧,再填埋;动物尸体上,应该覆盖生石灰或者20%以上浓度的漂白粉
宠物尸体被埋葬后,一些病原体会自然死亡,但有些病原可以在尸体原的骨髓中存活一年,而其中的芽孢菌类可以在土壤中存活数年,这对环境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这样的操作很多宠物主人其实是没有做到的
所以建议大家还是在选择正规的宠物丧葬服务,让自家的宠物走的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