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因为中国人穷。
首先要意识到,养老的运作不是事业,而是产业,是产业就要和钱挂钩。西方的养老模式能够运行有两大原因,一是政府对于养老产业的补贴买单,二是欧美老年人足够富裕,能够购买机构养老的生活方式,毕竟人到老年积蓄较多,欧美青中年又不需要找父母要钱。
但是中国的状况截然不同,一是政府极为穷困,连针对少儿的教育、针对青中年的医保社保都没钱,所谓新常态之后更是一片凋敝,不可能为它认为毫无价值的老年人出钱。二是中国老年人是青中年最重要的经济来源,老年人的积蓄需要让渡给子女,以便购买房屋等大宗商品,在房地产市场畸形的中国,这一支出足以致命到老年人无法为自己购买任何养老服务。
目前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已经快逼近 20% 了,数量两亿多,是学龄前儿童的一倍多。幼儿园、少儿教育产业这两年火得一塌糊涂,到处都是广告位。与之相比,养老院、养生村、护理社区、老年公寓这些名词有几人在现实生活中遇见过?
老年产业的基础是老年消费,老年消费的前提是老年人有钱,这个道理很简单嘛。关键是中国的政策几经变动,从「养老靠政府」到「养老不能靠政府」,从九十年代存款每月 50 元到现在通货膨胀到一份外卖 50 元,房地产价格一路上涨,就业环境越来越恶劣,老人的钱都拿去给儿女消费了, 哪里有钱自己消费呢?
所以产业方面还是要瞄准趋势,当前中国的消费群体趋势就是单身——房屋太贵买不起房,养孩子太贵不想生孩子,对个人自由生活比较看重,因此最好的选择就是不婚而单身。单身青中年的生活状态一般是:居住面积不大;食物需求量不大;向往异性社交;有表达欲;不喜欢人群扎堆的地方;整体购买力和消费欲望较强。
符合这些条件的产业,食物方面这几年已经开发完毕了,一个人做饭太费时间是共识,外卖产业从而火了起来,还带动了最近的所谓共享厨房产业;异性社交以陌陌为代表完成市场收割;居住需求以链家为代表的产业完成整合。此外基本就是虚拟消费了,满足表达欲的各种短视频 app 等。比较意外兴起,目前资本还没有大力投入的前景产业是猫舍,因为居住面积小,养狗不方便而且饲养较繁琐,许多年轻人都奔向了猫爪的怀抱。
如果想做大众市场,最好就是瞄准青中年,老年人无法作为消费群体。如果想做小众市场,盯着养老产业也不合适,因为有钱老年人更愿意住在海景别墅,有漂亮姑娘作医护检查身体,从而给自己延长寿命,他就是这么做的。
未来数年间,中国养老肯定会作为一个重点话题,频繁以政策性的、社会学的视角出现,但是指望它产业化,甚至突飞猛进基本是没指望的。以上还只是从现实经济角度说,没有把人们的孝道认知、老年人对养老消费的意愿等因素考虑进来,这些加进来那就更不用提了。
另外移民产业也是可以考虑的方向,虽然做移民的公司本来就很多,但是他们的客户对象是富裕阶层,移民方向也是美加澳等发达国家。中国当前凋敝、前景堪忧的情况下,其实普通人也有很强的移民愿望,西方发达国家并不是第一考量,泰国、菲律宾、俄罗斯等区域的永久居留权其实也是很多人向往的,跑路是刚需,不在中国朝鲜老挝就行,所以非高端领域的移民也是前景很好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