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目前还不可以被体外人工制造,所以不存在标准人,所以理论上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绝对健康”的人,所谓“人皆有病”
2.既然“人皆有病”,那么人是否有病,那就是一个人的主观上的问题了 可以参考基辛格的威慑三要素理论:威慑等于能力(毁灭的能力)、意志(使用毁灭能力的意志)、感知(威慑对象对毁灭能力和施加毁灭能力的意志)的乘积
做一个修正
即
3. 人是否得病,是主观认知、理论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他人判断的乘积,其中任意一个要素值为0,则此人无病
例1:如果理论上不存在肿瘤和癌症这么个东西,那么就算有人得了这个东西,那也不是得了肿瘤和癌症。如果技术上无法判断这个现象是否属于病理性的,那么就无法判断是不是得病了
例2:自我感觉良好,老子就是健壮如牛(所谓掩耳盗铃和讳疾忌医莫过于如此,50、60后尤其多)
例3:其他人不给你下诊断结果,就是宣布你没病,那么你有病(理论上人皆有病)也是没病
90、00后本身就是生长在一个科学知识大流通的时代,在主观认识上就是要比前几辈深刻而且敏感,随着理论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病越来越多是正常的。
正常的社会应该是遵医嘱常去做检查,时刻进行健康干预,而不是症状出来了再去寻求治疗
这说明年轻人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了,很多人都疑病。
健什么康?什么健康?谁的健康?健康什么?老夫从来不在乎什么健不健康?我告诉你,就是莽,不要怂,就是干,睡你麻痹起来嗨,兄弟姐妹们,蹦起来,欢呼起来,让我看到你们的双手,请跟我一起摇摆,不要害怕,王勃活了二十六,霍去病活了一十九,甘罗十三岁不知所踪,怕什么,十岁够本,十五血赚,人生十八古来稀,二十老叟精神焕发。抖音刷起来,游戏打起来,微信聊天千千万,每晚晚安发十遍,一点不是睡觉点,三点刚刚到床前,五点天亮难入眠,翻身又是新一天!追赶新朝阳,挑战新希望,加油,追风少年……
别带我了,我不一样,我肋间神经痛,我先睡了。
你正在用实际行动解释什么叫做数据解读的bias。在统计学当中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数据是个客观事实,数据摆在那里,但从不同的方向解读,却可以读出完全不一样的结论。
首先你的数据来源于科普类短视频和直播。这个渠道首先就是有bias的,因为很明显年轻人使用这个渠道获取信息更多,而真正的中老年人。他们使用短视频和直播获取信息的频率要远远低于年轻人,他们可能从报纸,广播电视台节目甚至直接去医院等方式获得,所以你光看短视频领域的比例年轻人高那是一定的,可以说无论你用什么话题,在这个渠道都是年轻人的比例更高,哪怕你现在讨论离婚问题也是年轻人比例高,难道21岁以下的人连婚都还没结就已经开始关注离婚了吗?
其次,关注什么内容不一定说明什么事实,年轻人关注肿瘤科的短视频不一定是自己的身体有问题,也许是为爸妈看的呢?我还关注台海局势呢,难道是我自己要去打仗吗?
再次,我们并不知道年轻人关注某些视频的意图是什么。比如说在b站上的罗翔老师,他本来是讲刑法,但是却有很多人围着听他讲刑法,因为他讲的有趣。关注他,听他讲的人并不是一定要学习刑法,只是为了欣赏一个有趣的短视频。难道当代中国青年都立志于做刑诉律师吗?当然不。这里也一样,因为不知道都是些什么视频,更不知道别人关注这些视频到底是为了什么。所以你的结论根本不成立。
总的来说,你的数据解读把基本的数据解读该犯的错全都犯了。当然也就没有最后的结论了。
年轻人关注癌症才是社会进步。
为什么说年轻人关注癌症会是一种社会进步?非常简单,关注癌症就是在关注自己的健康。这一代年轻人,比以往的都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健康。通过关注癌症,可以延伸出年轻人关注到底要吃什么要做什么,才能降低癌症发病率,什么样的行为,吃什么样的食物会导致诱发癌症。
这些看起来是中年人才做的事情,实际上一点都不中年,关注自己的健康是好事,我有当医生的朋友,他说,对于很多人来说,不生病等于发财。因为生病,尤其是那种疑难杂症,会将一个家庭轻松击垮,会消耗很多的钱。年轻人不管有没有过体验,能够守住自己的健康,看好自己的钱包,可以说明国民健康意识整体提高。
关注癌症不止是钱包,自身健康的问题,还有更进一步的点就是:如果你要健康,那么你对自己的管理会有更多的约束而不是放任。约束就代表着自我控制,而一群人的自我控制,会形成一股新的风气,会成为一种新的潜规则(褒义词),进而抵制掉那些有损健康的行为,进而改变社会风气。打个比方,前段时间不是说年轻人不喝茅台嘛。年龄到不到另外说,酒可是一级致癌物。如果是不想得癌症的,就会从一开始拒绝酒。一旦越来越多人拒绝酒,那么原来的酒桌文化土壤就会被瓦解,酒桌文化将难以维持下去。
之后就形成一种新的风气,新的潜规则,大家都心照不宣,反正出去外面应酬团结什么都好,都是不喝酒的。有这样的风气在,即使年轻人年龄上去了,遇到生活中的心酸无奈也好,也不会死喝烂喝。
关注癌症,改变工具人的牺牲文化。我认为,旧时代的中国人是不爱自己的。这里的爱自己不是指自私自利那种爱自己,而是把自己当个活生生的人。我们通过老一代人就可以发现,老一代人有很多其实并不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体检不去,觉得自己没问题,有时候得了病之后,很久才发现,这是好事吗?这并不是好事。老一代人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工具人的味道很重。男人就该怎么样,女人就该怎么样,很多人都把自己物化了,把自己当作用不坏的工具,一辈子都在做任务,一辈子都在奉献,为了下一代,牺牲一切。
每个时代的人,使命不一样,一代人是牺牲,一代人是建设,一代人是发展,一代人是创新。如果每一代人都是牺牲的话,那说明白牺牲了,胜利果实都被窃取掉了。有很多老一代人即使生活条件好了,也没有停下来,去感受一下这个世界,去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声音。当然这不是他们的错,这是时代的伤痕。而现在的年轻人在工业时代后长大,很早就意识到选择,自我,他们把自己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知道生活中不仅有工作,也有家庭,也有健康,也有爱情,也有艺术,也有文学,也有科学等等。生活并不是一股脑的做任务,而是由很多东西组成,其中和自己有直接关联的健康,极为重要。年轻人关注自己的健康和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其实是一致的,不追求牺牲环境来换取发展,而是走健康,高质量的发展,有问题吗?没有问题。
在腾讯医典的2021年医疗健康科普短视频与直播洞察报告中,34.9%的年轻人,还没到21岁,成为关注癌症的主要人群,30岁以下有43.9%的人关注。你说这些年轻人年纪轻轻就中招了我是不信的,但是这么多人关注,肯定也不是突发奇想,而是事出有因吧?我推测,这些年轻人是在根据癌症来找出哪些行为容易致癌,然后根据今后的就业来进行判断,哪些是致癌大坑。如此关注癌症,这和年轻人胆子大的形象不符合啊。以前的年轻人可不是这样的,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这么谨慎?如果看一下房价就知道原因了。以前的年轻人吃点苦拼一下还是可以买房的,而现在的年轻人看到如此高企的房价,基本上已经判定自己没戏了,与其关注虚无缥缈的未来,不如把自己的健康保住。反正赚来的钱也买不起房子的,但是健康在的话,以后未必没有翻盘机会。没有房子,有肿瘤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
公关公司已经出动了,今夜是无眠之夜。
简单聊聊这种事情一般是怎么被公关没的。
最简单的方式,自然是直接找社交平台,要求彻底热搜,去掉话题词,但是因为阿里之前已经被约谈过两次,这种事情明面上应该不能做了。
但是, 明面上不行不代表没办法。
最常见的,一般是控制“热搜话题词”,比如“某某凡涉嫌性侵”事件,热搜上就只挂个“某某凡”的名字;而这次,明明是“阿里员工受侵害”,却非要把热搜词改成“阿里88”。
减少热搜话题词的信息量,就能减少点进去的人数量。
接着呢,就找大V发布相关微博,发布的微博就带着简化过的“热搜词”,但是微博内容与现在实际发生的事情完全无关。
比如现在阿里的事情应该是“侵害事件有没有发生”。但是就在刚刚这个时间点,却集中有一堆大V发布阿里的其他事情,这怎么看都不够合理。
凭借着高权重,这些大V会占据热搜下的前排,这么做,目的就是浑水摸鱼、模糊视线。
加上互联网讯息更新的快速,时间过去,大家很快就会把事情遗忘到脑后了。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希望这次事件不会被模糊掉,希望有罪的人得到惩罚。
等一个真相,而不是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