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
如果没有大灭绝,恐龙发展的趋势也能看出来。
在森诺曼阶到土仑阶,因为地质和气候变化,有一次大的洗牌,肉食龙类和巨型蜥脚类被洗下去了,给了角龙类、鸭嘴龙类和虚骨龙类腾出了地方。
蜥脚类如此高度特化的形态繁盛了1.2亿年,也是奇葩。
巨型蜥脚类,动辄50吨以上的那种,在8000万年之前基本就绝迹了,但是还有几种圆顶龙、巨龙类(巨龙类不一定巨大)苟到了大灭绝,而且新出现了萨尔塔龙(也属于巨龙类)这一科。萨尔塔龙类普遍体型偏小,身披装甲。
而且这一科在大灭绝前又进化出了巨大的种类,就是阿拉莫龙。可以说是蜥脚类最后的辉煌了。
阿拉莫龙装架,右下角是霸王龙。这个是未成年个体。
细细数来,在大灭绝前的马阶,竟然能有30种以上的蜥脚类(白垩纪马阶总共发现200种恐龙),有十几种是萨尔塔龙科的。
但是新生代变化多端的气候,我不认为蜥脚类能坚持多久。毕竟蜥脚类形态太特化了,能繁盛1.2亿年,又苟活到了大灭绝本身就是奇迹。PASS掉。
肉食龙类是一种大型兽脚类,在世界各地都是顶级掠食者,例如美洲的异特龙科,亚洲的中华盗龙,还有早白垩纪的鲨齿龙,蜥脚类还能苟到白垩纪末,这一类想苟都没机会了。
南方巨兽龙
然后再说鸟臀目。
因为大型植食类的生态位被占据,鸟臀目一直没能进化出特别巨大的种类,直到蜥脚类走了下坡,鸟臀目迅速占据了优势并且大型化,尤其是一些几十吨的大鸭嘴龙。
最大个体山东龙,股骨1.8米。应该能上30吨吧。
按照现在发现的马阶的化石,鸟臀目能有90种,占一小半。但是鸟臀目没有后备力量了。
这90种中,属于优势物种的就是鸭嘴龙和角龙类,各有30种以上。在地狱溪等几个地层组中,角龙能占到已发现物种数量的百分之四十,鸭嘴龙能有二十。
三角龙
再就是十几种甲龙类
还有不到十种肿头龙
可以看出,鸟臀目的特点也是高度特化。
不特化的就是几种孑遗的鸟脚类,例如橡树龙凹齿龙等等,形态太原始,而且多样性不行,也是快灭绝的样子。
橡树龙 还是侏罗纪的形态
从上面看出,鸟臀目虽然在大灭绝前暂时兴盛,但是也已经高度特化,将来怎样很难说,反正是不乐观。
再说说兽脚类。
兽脚类里的部分角鼻龙下目的依然存在,而且进化出了新的阿贝力龙科。总共有二十几种。因为白垩纪末期劳亚大陆和冈瓦纳大陆的分裂,在南方的小地盘上竟然繁盛一时。
在侏罗纪是被肉食龙类(异特龙超科)压着打的,在土仑阶肉食龙类灭绝之后,在南方大陆就兴起了一把。例如大名鼎鼎的肉食牛龙。
就是在侏罗纪世界第二部预告里被霸霸一口秒杀的那个……没龙权。
这个科形态其实挺原始,竟然一直苟活到了白垩纪末。我不认为能竞争过北方的虚骨龙类(感觉地球进化史好像一直都是北方的把南方的给推了)。
前面几种都是“坟中枯骨”了,最有希望的就是虚骨龙类。
在土仑阶那次灭绝之后,虚骨龙和鸭嘴龙、角龙一样,迅速多样化占据生态位,例如暴龙超科、驰龙科、窃蛋龙、伤齿龙等等(虚骨龙有60多种,其中暴龙科不到十种)。
最先占据优势的无疑是暴龙超科,而且暴龙和角龙这俩好像一直是冤家,从土伦阶的图兰角龙和帖木儿龙,到坎帕阶的五角龙和血王龙,再到马阶的霸王龙和三角龙,从土伦阶怼到马阶,从亚洲怼到美洲,好像越怼越强。
三角龙有着植食动物的最高配置,滚圆的身体、低重心,咬力强大的喙嘴,一米多长的角,还有保护脖子的颈盾,是为数不多的掠食者需要靠体型压制的动物。一般的掠食者都能杀比自己重的猎物,好像只有三角龙强悍到等重的掠食者不敢杀。
暴龙类和角龙类已经军备竞赛到极为特化的程度了,暴龙类甚至前肢都退化得基本看不见了,只剩一口大牙。这样的角色也是只能繁盛一时,但是坚持不了太久的。
未来在手盗龙。
(还有哺乳类、翼龙和海爬,不定期更新)
搞不好还是真兽类和虚骨龙类共分天下。
恐龙时代其实也是竞争激烈的,并不存在永恒的压制,只要有潜力,总是有机会的。
统治白垩纪晚期和古近纪早期的虚骨龙类,在侏罗纪时混的并不比同时期哺乳类强多少(侏罗纪公园拿虚骨龙类做主角,无异于白垩纪公园拿剑齿虎做主角)。
如果当时真兽类已经进化成熟的话,虚骨龙能做到的,十有八九也能做到。
虽说白垩纪晚期虚骨龙类和角龙类的崛起,要感谢土伦阶的灭绝事件。但虚骨龙的崛起,主要还是真刀真枪杀出来的。
哺乳类既然从虚骨龙的后裔手中夺得了天下,那么在虚骨龙大家庭面前分一杯羹,并不是完全不能想象。
不过有一个很大的变数,就是在兽脚类演化主线,埃雷拉龙——角鼻龙——坚尾龙——肉食龙——虚骨龙——手盗龙这条线上,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前肢越来越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