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本科院校是国内C9,专业方向是数学专业,毕业时拿到了统计学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
在大三的时候,我决定申请留学深造,主要申请方向是金融数学、量化金融和金融工程。
收到了纽约大学金融数学、金融工程专业研究生项目,杜克大学量化金融经济学研究生项目、波士顿大学金融数学研究生项目,以及密歇根大学金融数学专业研究生项目的录取offer。
最终,我是在纽约大学完成了金融数学研究生学位深造,并且在毕业后入职国际投资银行。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是从小到大,为了能够考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而拼命学习,而不去深究自己究竟喜欢什么。
直到大三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为个人将来的发展负责,彼时周围的同学们已经纷纷完成TOEFL和GRE测试,我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就是学科成绩。
在短暂的迷茫之后,我采纳了身边老师和家人的建议,选择出国留学这条路,并且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申请策略。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申请经历,聊一聊在标化成绩准备、申请项目选择,以及网申资料提交方面需要做哪些准备。
标化成绩包括三项内容,GPA、TOEFL和GRE。
GPA是本科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专业水平的集中体现,所以从大学入学伊始就要注意保持。
以金融工程专业研究生项目申请要求来说,top 10高校项目要求GPA在3.7+,top 30高校要求GPA在3.5+,top 50高校要求GPA在3.0以上,所以从大一开始就保持高段位GPA,对于后续申请大有裨益。
根据官方规定,TOEFL成绩有效期是两年,GRE成绩有效期是五年。
所以在大一或大二学年完成GRE测试,在大三或大四阶段通过TOEFL测试,是比较轻松且合理的申请规划步骤。
因为此前我并没有对自己的未来做任何有价值的规划,所以在大三准备TOEFL和GRE测试时,不但自己承受的心理压力比较大,而且严重影响了后面的网申工作。
TOEFL测试我参加了三次,成绩分别是101、108、109(R29, L29, S24, W27)。本身准备工作起步较晚,而且当时除了校内的专业课学习外,我还要兼顾校外实习、校内专业科研,所以根本没有固定的时间来进行系统性准备。在没有培训班老师进行专业指导的情况下,我主要是靠单词背诵和刷题来进行备考。
鉴于自己这样一段痛苦的备考经历,强烈建议小伙伴们要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尽快拿到合格的语言测试成绩。
可以肯定的说,全美top 30高校的金融工程和金融数学专业,都会要求申请人提供GRE成绩,并且要求GRE成绩在325以上。在大四上学期我才第一次参加GRE测试,与TOEFL一样,也是“怒刷”三次,成绩分别是318+3.5、322+4、323+4,最后拿到合格的GRE成绩时,已经是当年的12月。由于美国很多高校的研究生项目采取rolling申请制度,截止日期从头一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1月不等,而我的GRE成绩又迟迟不能达到要求,所以非常遗憾地错过了很多专业项目。
如果提前准备的话,也许我可以考到一个让自己更满意的分数,奈何历史不能做假设,要怪也只能怪自己没有提前规划好。
我在大四上学期进行高校及学位项目选择时,并没有花费太多精力去了解项目申请要求和高校方面的信息,只知道要申请美国的研究生项目,在就业导向的深造目标指引下,选择了自己比较熟悉的统计学、金融数学、金融工程、量化金融经济、金融和经济学几个大的方向,至于申请策略更是采用了简单粗暴的“广撒网,多申请”,希望通过增加基数来提高offer捕获率。
其实这种做法是十分低效的,当时根据各个专业项目不同的申请要求,我准备了大量的申请资料,填写了很多网申表格。现在回过头来仔细分析,申请项目中其实近半数都不适合自己,举例来说,经济学的研究生项目文科属性更明显,并且要求申请人有经济学领域文章发表,而商科类金融方向研究生项目,则重点关注申请人的工作经历,坦白地说上述两方面内容都是我不具备的,想要获得相关学位的录取offer,颇有些缘木求鱼的味道。
即便是以就业为导向,在选校方面同样会有差别。如果计划在毕业后回国就业,在高校选择方面尽量挑选综合排名靠前、名头响亮的大学;如果想先在美国积累一些工作经验,那么建议选择在领域内专业实力比较强的大学。比如巴鲁克学院(Bernard M.Baruch College,CUNY),我在申请之初并不了解,但是其金融工程和会计专业的实力,在纽约甚至是全美都是响当当的,在2018年福布斯发布的美国最具价值大学排行榜中,巴鲁克学院力压麻省理工、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位列全美第12位。因为其归属CUNY(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旗下,所以国内申请人对该所高校的实力未免有些低估。
建议同学们在搜集高校信息过程中,尽量做到全面,一种途径是通过浏览高校官网,详细了解专业和项目介绍、课程设置、教师情况、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另一条路径是通过联系已经在国外大学就读的学长前辈,咨询他们所在地大学的详细信息,就读体验和专业发展情况。借助多方面的信息整合,确认自己选择的高校和专业项目是否真正符合个人深造需求。
上面说到一些高校的学位项目采取rolling申请制,而我一直没有考出理想的GRE成绩,这就导致网申工作一拖再拖,部分10月就开通申请的项目,我一直到12月才提交申请。这也使得我虽然提交了申请资料,但是依然担心会错过录取机会,每天除了频繁的刷新邮箱和申请系统,就是在焦虑和忐忑中忙着准备期末考试、岗位实习工作,希望能通过这种表面上的忙碌,缓解内心的紧张。
后来我了解到,在网申资料提交后,可以咨询高校方面,跟进一下申请结果,同时与校友和学长联系,请他们帮忙做一下内部推荐。这样做不一定能确保被录取,但是至少可以在招生官和导师心中留下一些印象。
在第二年一月底,我收到了来自NYU Tandon金融工程项目的offer,其实当天我已经在网站论坛上看到被录取的同学晒出自己的offer,晚上我就收到了录取通知。应该说,经过等待的煎熬之后,这样一份offer对我弥足珍贵,而且心态也随之平静下来,
后续我又收到了NYU Courant金融数学项目的offer,出于感性因素,我没有再犹豫而是直接选择了这个学位项目。
其实,根据美国多所大学的要求,申请赴美留学,并且已经拿到多所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同学,只要在4月15日前决定要去的高校即可。根据这项规定,比较理性的做法是,在拿到一所高校项目的offer后,可以给项目情况相似、甚至情况更好一些的项目发送follow up邮件,跟进一下自己的申请进度,这样校方有可能优先安排你的面试,进而有机会获得offer。
根据我与项目招生负责人其他事项的咨询经历来看,通常在一到两个工作日内,校方就会给与邮件回复。
在确认接受offer交完押金之后,接下来就是办理签证申请、提交成绩单以及各类入学手续办理。
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在接到NYU Tandon金融工程项目的offer时,我一个人蹲在自习室里嚎啕大哭,对我来说,这一天我等得太久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大四准备GRE和TOEFL测试过程中,我承受了太多压力,并且出现了轻度的抑郁症。
在大四上学期,除每天完成课程作业之外,每周还有四天要到实习的企业上班,加班到八九点钟是常有的事。与此同时,我还要请专业老师帮忙写推荐信、完成导师布置的科研任务、写文书、改简历、录制申请需要提交的视频,一条5分钟的视频我录制了72次才算满意。而之前预约的GRE测试时间近在眼前,我却连单词都还背不过,做题也是经常出错。于是在各种压力的胁迫之下,我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这样直接导致白天的学习、工作效率降低,为了能够赶上计划进度,我又进一步压缩自己的睡眠时间。于是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我先是记忆力、专注力下降,进而每天心情也变得非常糟糕,发展到最后就是焦虑、怀疑、自责、负罪感各种负面情绪向我涌来,压得我喘不过气。
还记得在某个晚上,我终于忍不住给爸爸打电话,告诉他我感觉自己坚持不下去了,我是所有人的负担。
爸爸耐心且平静地听完我的陈诉,用非常坚定的语气告诉我,“女儿,你不是爸爸的负担,你是爸爸的希望”。就是这样一句话,将我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在家人的理解和鼓励之下,我找到了心理咨询师,寻求一些专业的帮助。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我开始参加户外运动,并且逐渐喜欢上了跑步。
不同于做GRE训练题,正确率忽高忽低、逻辑思维能力水平如何无法直观反映,运动软件可以清楚地记录我每天的跑步数据,让我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这些数据情况给予我非常积极的情绪反馈。尤其是在经过跑步初期肺部胀痛、四肢酸痛之后,循序渐进的里程增加,让我有一种突破极限的获得感。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凭借顽强的意志,不但走出了自己的“至暗时刻”,还完成了申请资料的准备工作。
这里我想提醒正在进行申请准备的伙伴,如果你感到疲惫、艰难,那是因为你走在上坡路上,为了梦想和责任,一定要咬牙坚持住。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情绪已经不受控制地向深渊坠去,也请正视情绪方面的问题,除了从家人、朋友中获得理解和支持外,也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帮助自己走出心理困境。
回头看自己这一段申请经历,应该说每一步都是命运的馈赠,那些没有将自己打垮的,终将会让自己更加强大。
导师背景
NYU(New York University)金融数学专业硕士,北京大学统计学、经济学双学位学士,留学申请方向金融数学、量化金融、金融工程等就业导向美国硕士项目,收获NYU Courant、NYU Tandon、Duke、Boston、UMichigan等项目录取。
目前在美国纽约某国际知名投资银行全职工作,有丰富的量化金融领域实习及全职工作申请经历,面试总数逾百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