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TVB的金庸剧比大部分大陆翻拍的同名剧在豆瓣评分高这一现象?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网上挺张纪中版金庸剧的常见的两大理由是:符合原著、场面大。

然而,请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现实中看过金庸小说的人多,还是看过金庸武侠剧的人多?

如果很多人并没有看过小说而是直接看的电视剧,那么是否符合原著重要吗?放到当下,你看了一部电影发了条评论,如果有人跟你说“你连原著都没看过,凭什么来评价这部电影”,你觉得这人脑子有没有坑?

如果一部文学作品经过魔改,受众群体扩大了、口碑变好了,反而说明编剧水平差是吗?

郭敬明拍《小时代》倒是非常符合原著精神,但你要说《小时代》就一定好吗?

至于“场面大”这个因素,只能说是加分项,而不是决定性因素。《新龙门客栈》主要的场景都在狭窄的龙门客栈里,但却比大场面的《龙门飞甲》好得多。

归根结底,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一部影视剧是不是好,大致就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剧情是否逻辑自洽。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如何魔改都不重要。比如徐克的《笑傲江湖》、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刘镇伟的《东成西就》等等对小说原著可以说是完全魔改了,但却是大多数人认可的经典。

第二个因素:演员的演技。这是观众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整体上说,高分TVB金庸剧中,主要演员的演技平均是高过李亚鹏、黄晓明等人的。

第三个因素:音乐等辅助元素。这一点不用说了,TVB剧诞生于港台音乐的黄金年代。在音乐这一方面,张纪中的武侠剧整体上是被吊打的。

当然,港台的金庸剧也不是每一部都比大陆翻拍的高。由于当年金庸小说也是热门IP,滥竽充数的改编剧也不少,低于大陆翻拍的也有一堆。


PS:

看了下面这么多的恢复,我想说有些人的脑子啊,怎么还是停留在“两个凡是”的阶段?动不动“金庸的小说已经很完美,任何改动都不行”、“不拍出金庸小说的神韵就是瞎改”之类的……我琢磨着文革结束都已经三四十年了,怎么金庸的小说反倒成了牢不可破的金科玉律了?

甚至于像这种说法:

金庸原著太出名,而且剧情堪称完美,极其适合翻拍成电视剧,所以很多人希望电视剧能符合原著,寻常的改编大多不过是蛇足之举。什么翻拍都如是,那些知名的,且质量上乘的作品,翻拍的好不好怎么判断?符不符合原著当然是很重要的一点。寻常的电影翻拍和金庸没什么可比性,不是一个等级的。四大名著你翻拍一个魔改剧情试试?看挨不挨骂。

先不说金庸自己就已经对小说进行了多次修订,咱们就说说影视剧本身。《倚天屠龙记》都看过吧?在豆瓣上,目前评分最高的版本是苏有朋版,其次是梁朝伟版,再次是马景涛版。但是这三部的开篇都是直接从张翠山和殷素素之间的故事开始讲起,而《倚天屠龙记》的前两章是什么?是《天涯思君不可忘》和《武当山顶松柏长》,这两章讲的是郭襄与张三丰之间的故事。怎么就没有一个编剧愿意把这段写出来?

很简单,没必要。这两章与后面剧情虽有关系,但关联度没那么高,即便需要这个背景,到时候提一下也就可以了。

至于说“不拍出金庸小说的神韵就是瞎改”,这也是让人想笑。

就拿《西游记》来说,且不说《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身高不足四尺、长得十分丑陋,猪八戒的形象也基本就是一头野猪,就说主题——现在研究《西游记》的学者很多都认为《西游记》本质上是一个修道之书,那电视剧《西游记》拍出这个主题和神韵了吗?

任何搞影视剧改编的人应该都知道一个基本道理,那就是影视改编的好坏与原著没任何关系。当年《白鹿原》改编的时候,电视剧的编剧找到陈忠实请教改编的问题。陈忠实怎么说?陈忠实说,写小说我是专家,编电视剧你是专家,你按照你们的要求去改就行了。

而且很多人应该听过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在影视剧中往往是二三流的小说可以改成一流的作品——比如《霸王别姬》。把二三流的小说改的更好,是不是也是“不符合原著”?这时候怎么就没人出来说这事了?只允许改好、不允许改差,改编也不是这个道理吧。

希望所有揪着原著不放的人能明白一个道理,任何艺术都有其独立存在的形式,评价一部作品也都应该基于作品本身,而不是它改编自哪里。这就像有人骂《上海堡垒》的时候,你非要说“原著挺好的,你为什么要骂这个电影”——人家也没骂原著啊,你激动个啥。


user avatar   wang-you-li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陆这边,尤其是张纪中,总是喜欢用历史正剧的风格写武侠,未必拍摄水平差,但拍出来就不像下里巴人的江湖。

香港导演也不是没拍过主旋律,结果建军大业武戏拍得跟黑帮火拼一样,周恩来和蒋介石的形象透着一股帮派大佬味儿,画面再精美也没法入戏。

人的审美不会凭空产生,什么样的土壤就只能长出什么样的庄稼,没有文化基础就出不了惟妙惟肖的作品。这也不止金庸剧,同样拍警匪片,风格的地域差异一目了然。大陆拍金庸剧就像郭靖学朱聪妙手空空,香港拍主旋律恰如令狐冲练降龙十八掌,不别扭才有鬼了。

至于“情怀滤镜加分”,这话听听就算了,跟“吴京票房多是因为主旋律符合政治正确”差不多无脑,信这个的,非蠢即坏。


user avatar   love-sala-94-77-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12年张纪中版的《笑傲江湖》豆瓣评分6.1;2020年豆瓣评分8.3

19班《倚天屠龙记》豆瓣开分5.0,2020年豆瓣评分5.8

中间发生了什么?

文无第一,强行给文艺作品评分,我分高我更牛逼,那是一种很脑残的行为。但是,偏偏又很多机构、媒体在做这样的事情。

评价文艺作品,第一个永远是政治正确;第二个才是技术方面的内容(拍摄手法、演员契合度、演技、年龄、颜值、服化道具、场景)

什么是政治正确?

多数人(看电视剧的人)认为对的事情。

金庸武侠剧的立意基础是什么?江湖。

什么是江湖?

在江湖这个世界里面,没有政府有关部门,人物的行为逻辑大多受强烈的情绪影响,不理智的程度非常夸张,强调义气和有仇必报等江湖气。

这对于95后,就是铁憨憨的行为。从小老师就教导他们,遇到什么事情要找警察叔叔,找有关部门。他们内在的行为逻辑是追求合理性。自然而然要求电视剧里面的人物遵循现实世界的一些规矩。

得益于刑侦技术、监控摄像头、移动支付的普及,什么飞车党、偷盗抢劫的案件数量最近几年大幅度下滑,因为遇到什么事情,人民第一反应——报警查监控,发朋友圈、新浪微博。出门在外不担心小偷,反而担心网络诈骗。

最直观的数据之一

1995年,中国故意杀人案受害人总数27356

2018年,中国故意杀人案受害人总数7525

TVB的金庸剧巅峰是90年代的五部作品在大陆只会越来越政治不正确。

香港金庸剧的内核是什么?

香港茶餐厅文化。

茶餐厅是香港饮食文化的代表符号。

因为茶餐厅离“生活”更近,最平民化,最普通。

TVB的金庸剧创作的逻辑就是市井风、平民风。

没有真实的场景,都是塑料的背景,很平民风的服化道。

因为TVB金庸剧的内核:你都落草为寇了,服化道差一点有什么关系?你是落难,还穿得好吃得好?

能动手就不要bb这么多,你是武林高手,拿刀吃饭的人,不是秀才,说话从来不会文绉绉的!

但是,这些内核越来越政治不正确了,尤其在2015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00后95后,看不懂市井风、平民风的金庸剧,他们更多的觉得主角脑残。

很多00后觉得,他们那些主角为了一本武林秘籍,争来争去。一把刀就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这是很扯淡的事情。

因为00后没有经历过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道理。

记得在支付宝普及之前,有一次我去某餐厅吃饭。

先付后吃。

我说:“xxx饭。”然后付钱。站在那里等老板打单。

等了十几秒。老板没有反应,我就说:“老板打单。”

老板竟然回我:“15块,谢谢”

我说:“我付钱了啊,刚刚付给你了。”

老板说:“没有。”

在那个年代,没有摄像头,没有支付宝,没有人证,我找谁说理去啊?真的为了15块找警察叔叔吗?

往往解决问题,就是靠谁声音大!!!

所以,我们这一代人,看《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看到男主角被冤枉,男主角报仇雪恨的时候,特别有共鸣。我们都幻想,自己是武林高手,在有理说不清的情况下,靠拳头大小解决问题。

但是,时代变了,现在的00后95后,没有这种共鸣。

为了收视率,为了市场,编剧导演只能求变!

变得江湖味没那么重了,而豆瓣老一辈人评价金庸武侠剧的第一个标准就是江湖味、市井味。

以19年《倚天屠龙记》为例

导演拍摄的出发点就不是江湖味,而是“好看”,让观众产生崇拜感、羡慕之意。

1、选角都是漂漂亮亮的小花小旦,造型都是一尘不染的,连年龄大的配角都是好看为第一要素。

在香港连登论坛,还制作了视频说,这剧怎么那么多美女(连灭绝师太都是美女)。

2、场景、服化道都是好看为第一要求。

立一个flag,如果19《倚天屠龙记》里面的演员火了,十年后,这剧就能上7分。参考笑傲的走势。

金庸武侠的土壤是市井,那个有理说不清的社会。

内地互联网时代下(支付宝、摄像头等的普及),这个土壤在缩小。

年轻人越来越get不到金庸的武侠精神了。

这是好事,反映了的是社会的进步。


user avatar   li-li-15-44-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TVB的更有武侠味儿。

什么叫“武侠味儿”呢?

1、用词,一定不能超过初中水准,才叫有“武侠味”,用了高中水平的词语,就叫“没有武侠味儿”,最好大量使用“哼”、“诺”、“岂有此理”之类的简单词语;一句话绝对不要超过10个字,超过10个字就叫“没有武侠味”,都是简单词语,一句话几个字,直来直去,就叫“有武侠味”

2、说话方式,一定不能像人物该有的那样,一定要照搬菜场小贩和大妈的对话方式,古惑仔那种说话水平才叫“有武侠味”,例如大陆那样像正经的体面人说话那样,就叫“没有武侠味”,tvb那样的不管跟谁说话都是指着鼻子“你如何如何”,才叫“武侠味”,

3、剧情设计,一定要跟菜场小妹和摊贩小哥的生活行为一致,例如小拳拳捶你胸口啦,例如带着妹妹采花啦,才叫“有武侠味儿”,凡是做点儿跟大侠/王子/公主/高僧等身份相称的事儿,就是“没有武侠味儿”

4、表演,一定不能复杂,皱眉、瞪眼、撇嘴,几个表情就够了,千万不能多,表情稍微复杂一点儿,就叫“没有武侠味”,罐头表情,才叫“有武侠味儿”

5、人物塑造,人物一定要特别脸谱化,坏人一眼看出来就是坏人,例如王伟演的岳不群,阴险小人野心家,从脸上就能看出来,这样才叫“有武侠味儿”,巍子那样的前半段谦和君子,后半段野心家,那叫“没有武侠味儿”,

6、节奏感,一定要说三句话就开打,三句不打就叫“没有武侠味”,文戏对话超过10秒钟就叫“没有武侠味”,

7、服化道,一定要特别简陋,配色特别单调,才叫“有武侠味”,服装配色稍微丰富,道具稍微复杂,就叫“没有武侠味”

8、一定是要在一个特别小的摄影棚里拍摄,才叫“有武侠味”,场景稍微大点儿,就叫“没有武侠味儿”

9、演员一定要特别丑,尤其是广东那边儿的鞋拔子脸,才叫“有武侠味”,稍微帅点儿,就叫“没有武侠味儿”

10、请各位大陆版武侠连续剧支持者,将这篇文章转到各大武侠论坛,谢谢。


user avatar   Sirius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贫道近来又刷了一遍张智霖朱茵版的射雕和吕颂贤版的笑傲,在反复混脸熟的一众TVB绿叶里,我发现了一个核心竞争力:TVB版剧里的主角非常有神韵。无论是陈小春的韦小宝,还是黄日华的乔帮主,或者张智霖的郭靖、朱茵的黄蓉,还是吕颂贤的令狐冲,无一例外的把握了独一无二的神韵,让你相信那就是xxx。

——————以下原:

请注意全冠清的眉毛、马夫人的表情眼神和肩膀、阿朱的眼神。

表情细节 https://www.zhihu.com/video/1107079634629455872

当然还有徐长老、段誉、王语嫣、阿碧。每个人的表情都很符合ta们当时的身份和事件与自身的关系深浅。

借用前面答主的图:论镜头语言——旋转镜头的运用。@未命名 原答案:

如何看TVB的金庸剧大部分比大陆翻拍在豆瓣评分高这一现象?

黄日华版天龙10集,杏子林乔峰得知真相,这时候乔峰脸部和上半身给的是特写然后镜头环绕一周,同时配的是tvb专用的表示震惊的bgm,如果来写影评的话,观众十分容易理解导演这个设计的意图,得知真相的一刹那,仿佛时间静止了、乔峰的思维僵住了、实在难以置信无法接受,同时镜头环绕,似乎乔峰整个人都和杏子林和其他人物隔绝开来,完全是用来表现作为异族的一种孤寂感。平心而论,这是一个十分简单十分寻常的一种镜头处理方式,但就这么简单平常却非常的恰到好处。这个是360度环绕定格镜头的教科书式正确用法

第一集开篇乔峰和段延庆的大战,乔峰单腿铁板桥身子后仰,另一条腿抬起挡段延庆的铁杖,段延庆单拐拄地倒立,另一条铁杖伸出去扫乔峰抬起的那条腿。这时候导演给安排了一个定格然后镜头环绕一周,这个用法在张版最后一集也出现了,段誉虚竹飞身去抢乔峰自尽的断刀,用在那里还算可以理解,但用在此处,这个就是典型的失败用法。——以上引用。

我觉得安排这个旋转镜头的目的,是为了让观众知道这两个对战的高手很NB。可是,这两位在交手的过程中,定然是电光火石行云流水目不暇接,而这个却是一个快节奏的旋转镜头,乔峰的披风垂直底部向后、下摆垂直、甚至段延庆的头发都飘了半天——一下子就暴露了两个人摆出一个POSE在那里摆拍,高手过招的韵味一下子就没了。我对影视拍摄毫无了解,我就是一个修手机的,我都觉得这个旋转镜头失败透顶。哪怕是我,从几个不同角度一闪而过鞋棒相交的瞬间,在来慢镜头呈现一下这个瞬间的两个人整体画面,可能都要比这个头发飘飘的POSE更带劲。

20190510

演技始终都是核心竞争力。

此处张国强爆表模式演绎慕容复 https://www.zhihu.com/video/1109987490521485312

此处几乎全方位的展示了整个慕容复。

黄日华演绎心碎绝望的萧峰 https://www.zhihu.com/video/1112198933874479104

心碎绝望悔恨幡然,哭到红肿的眼,微皱的眉头,后面心如死灰的眼神。

以一敌三 https://www.zhihu.com/video/1112200015749095424

“你哋三个一齐上啊!”威武霸气以一敌三,打斗紧凑动作逼真,扔丁春秋的时候跺裂地砖,完美的打斗场面。咳咳,前文动图的pose摆拍???我忍不住大笑三声,啊哈哈哈

何美钿的钟灵,注意微表情 https://www.zhihu.com/video/1114589419390320640

除了拉手那个反应显得有点夸张,其它都很细致完美的展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小姑娘——钟灵

May 24更新 :插播非金庸剧:

有钱真系大嗮 https://www.zhihu.com/video/1115055366815186944

香港人拍剧,演员水平真是好。就这么一个片段,每个人的表情都非常到位。
演技才是核心竞争力。

May 28 补充

央视出品的李许版笑傲江湖是我相当喜欢的一版,无论是场景意境还是演技台词,我都很喜欢。对剧情的改编之类的不予置评。但是唯独打斗的镜头,哎真的是一言难尽。

依琳打竹子 https://www.zhihu.com/video/1116728745859424256

谁来告诉我,那些竹子刺过来根本刺不到她,她那么费劲打那些竹子是几个意思?

一个字:乱 https://www.zhihu.com/video/1116729191865032704

对这种似快又慢似慢又快的还摇摇摆摆的镜头,我是词穷。打斗的场面只有一个字:乱!

附:据说是网友自制的打斗片段

据说是网友自制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116743347909414912


user avatar   michael-98-5-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知道张纪中下了工夫,很可惜,我还是看不下去。

1.尊重原著不是照搬文字,而对原著的理解和改编后的整体感。小说和电视是两种表现方式,必须要改,不改就没法拍,问题是怎么改。举个例子,梅超风出场时的描写:

只见那女子绕着男子缓缓行走,骨节中发出微微响声,她脚步逐渐加快,骨节的响声也越来响,越来越密,犹如几面羯鼓同时击奏一般。江南六怪听着暗暗心惊:“她内功竟已练到如此地步,无怪大哥要这般郑重。”只见她双掌不住的忽伸忽缩,每一伸缩,手臂关节中都是喀喇声响,长发随着身形转动,在脑后拖得笔直,尤其诡异可怖。

作者写了这么多,只想说一个东西:阴森恐怖。至于骨头关节的描写,只是表现手法。如果作者愿意,他还可以增加环境渲染,但这都不是核心。

拍成电视的时候,香港没有对骨头关节做特写,却抓住了核心:恐怖!骷髅横飞, 小时候看到这个,做了很久的噩梦。梅超风号称铁尸,你照着僵尸拍就对了。你还记得梅超风魔性的大笑吗?

大陆版在文字上忠于原著,找了个舞蹈演员,还原了骨头关节细节。

然而问题却很大,他只抓住了形,没抓住神。原文写那么多,总结起来就一句:阴森恐怖。我看到这里一点都不恐怖,是千手观音和孔雀舞的感觉,大战在即,情绪紧张,突然来了个人对着探照灯开始跳舞,搞得莫名其妙,跳你吗逼啊。这叫无谓的炫技,还干扰了剧情!我看过书,我知道导演想说什么,就是表现手法笨拙了点。没看过书的观众就会被带到沟里,还以为来的女人是桃花岛文工团的。

我不怀疑张纪中的真诚,也知道他为拍这个花了大量功夫,据说还是在寒冬腊月专门跑到内蒙古去拍的,但从呈现的效果来看,不仅没有再现原著,还起了负作用,观众不买账。这段手舞导演可能很得意,以后梅超风都是一言不合就跳舞。

有的小说则是必须要改,比如《雪山飞狐》,虽然背景横跨百年,但整本书的故事发生在同一天,胡一刀和苗人凤比武的故事是一群人在炉边谈话谈出来的,属于回忆部分,胡一刀这个人从来没出现过。但是拍成电视的时候不论什么版本,全都把胡一刀复活了,这不是什么大问题。有人批评《碧血剑》把金蛇郎君复活了,不符合原著,这也不是问题。核心问题是你改编后的逻辑和故事流畅性。假如你改后逻辑不通,或者大家看不懂,那观众就要骂你不尊重原著了。

很多人说香港武侠更有武侠的魂,更有武侠的感觉,然而他们被人怼,比如黄药师有没有胡子?书上说有,朱茵版的黄药师就没有胡子,所以有人就说94版不尊重原著。那些支持他的又说不出个道理来,我明明觉得香港的武侠有感觉啊,有人说了,那是因为你怀旧,你老了。其实不对,尊重原著不是这样尊重的,有没有胡子根本就不是核心,这是钻牛角尖了。

2. 情节的推进和情绪的表达。 还是以此为例,郭靖遇到梅超风是在蒙古草原,半夜时分,当时形势危急,阴森恐怖,和江南七怪一起行刺。香港的表现干净利索,出场的恐怖,打斗的节奏都有。大陆的问题就来了,明明是大战在即,先来一段优美的手舞就好几分钟,再大量使用慢镜头,动不动就360度大旋转,再那吹风机吹吹头发,节奏一下就掉下去了,情绪根本就上不来。后面的打斗又拖沓,整体想表现的东西全都表现不出来。真想表现,几个镜头扫一下就够了。详略得当,小学作文老师都知道,怎么鼎鼎大名的大导演就不懂了呢?评论区有人说得好,同一个故事,TVB拍的情节更抓人。内地版的太拖沓,软绵绵的,看不下去。以我估计,张纪中把梅超风拍成那样,还不是为了炫技,只是单纯的不懂。

什么叫情绪的酝酿呢?我看过大陆的一个古装片,名字忘了,对手是“燕云十八骑”,先说他们如何如何厉害,人和马都是万中挑一,曾经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还极其忠心。把人的胃口吊得这么高,接下来该放大招了吧,没想到下一集,十八骑居然解散了,当时我就想说句我操,前戏搞得这么刺激,舔得老子就要射的时候她居然喊停了,你他吗的玩我呢?周星驰《007》有个枪毙犯人的情节,一个犯人说自己被冤枉,被一枪打死。一个犯人说有关系,被人用冲锋枪扫死,死后还用枪托砸一下。一个人更牛逼,会轻功,刚飞起来就被一个火箭筒打死。胃口就这样被吊起来了,周星驰在最后面,死法应该是最残酷的。没想到他花了100块钱就被放了,我们看到这里都哈哈大笑,反萌差啊。那个燕云十八骑就是这样搞笑。

3. 画面调色与外景。

毫无疑问,这是室内拍摄,调色典雅,有古代的感觉。服装合理,至少不会抢戏。你第一眼看过去,你会注意主角的表情和表演,这一个有灵魂的人,你会跟着他的思想走。我玩摄影这么多年,看到这种画面我是服气的,看着平平无奇,其实功力很深,远超于我,我来不了这个。就“天龙八部”那四个字的颜色我都是服气的,不光颜色典雅,外发光有高级感,整体还很搭。

这也是天龙八部,我第一眼看过去,卧槽,奶子好大!衣服很鲜艳,后面的花花草草也很清新,反正不会注意她的表演她的情绪,她的衣服在抢戏。这是外景拍摄,没有调色。我看了不会有古代的感觉,只会感觉某汉服爱好者在公园玩cosplay。这种画面我能拍出来,没有调过色。在剧中,她是王语嫣的妈。假如我是段誉,我就会问:天仙妹妹,为什么你妈像是从天上人间出来的?

调色有多重要呢,直接影响你的情绪和观感。举个例子,下面两张是一张照片,做了简单的调色,大家看看。

上图是朋友圈喜欢传的照片,看起来平平无奇,而下图就是古装的感觉,哪怕有高楼在。颜色也典雅,还有大片感,仿佛有不平凡的大事即将发生,看着也舒服。如果要拍古装武侠片,一定要用下面的调色。为什么下图的颜色看起来更舒服呢?据说跟人的生理有关。生理这个方面我就不太懂了,中学上生理卫生课的时候我只顾看插图了,没怎么看字。

这还只是简单调色,不是大师级。好的电影不光调色调得好,在拍摄的时候打光就已经把基调奠定好了。有人问,为什么古装一定要把天调暗呢?古代没有污染没有雾霾,天应该更蓝才对啊。原因我也不知道,我知道结果就行了。不光中国,全球都如此,可能是全人类的直觉吧。求各位导演遵照直觉,不要反人类。

现在是2019年了,大陆连这种图片都拍不出来了,现在拍的是下面这样的。这种画面我可以批量处理,手机美图的水平。

很多人批评香港的没有外景,格局太小,咱们的都是实景拍摄,大气磅礴。然而很多人喜欢香港的,是因为他们傻吗?不是。我好歹也玩过摄影,大气跟外景没关系。如果服装,调色,演员的表演跟不上,外景很容易抢戏,让演员hold不住。很多女人到了公园都喜欢站在花丛前拍照吧,好看的有几个?原因就是压不住。在公园遇到女生站在花前让我拍照的,我通常会把花弱化,保留意境即可,否则人是陪衬,花是主体。偏偏大陆导演对此还有迷之自信,一定要对外景一再强调。下面的图片大家看看,美吗?

京剧舞台上,几个人可以演绎千军万马,观众看得如痴如醉。观众并没有戏剧功底,也不懂美学,靠的是表演的代入感。很多实物道具都尽量弱化或符号化,就是为了降低实物干扰,使人专心到表演上。人是很敏感的,我在你面前露一个轻蔑的表情,哪怕只有0.1秒,你都能捕捉到并且心里感觉不舒服。电影里,演员一句台词太现代,一个眼神不对,或者服装哪个东西不属于那个时代,哪怕一束光线都能让人分心,就感觉出戏了。酝酿了半天的情绪一旦出戏,再入戏就很难。观众不是电影专家,可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看后总会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有些怪异的东西在里面。下面这图一眼看去我就不舒服,尔康是个好演员,可惜他再努力也没用,大环境在这摆着

像这种连汉服爱好者都瞧不起,你穿成这样去参加汉服活动,她们绝对把你衣服撕了。

有人说三国演义和水浒拍得好,我也都看过,颜色古朴典雅,没有对外景一再特写,有外景的时候人也hold得住。

慢镜头从来没出现过。假如武松打虎的时候一拳打出去,然后停住,来个360度的特写,打在老虎身上再来几个慢动作,在停住360度特写,然后再对老虎的眼神做个慢动作特写,再拿吹风机给武松吹吹头发,那就完了。

2019年新拍的《倚天》,走路给脚一个慢镜头特写,喝水给嘴唇一个慢镜头特写,除了说明你有牛逼的微距镜头外,没有任何意义,我手机也可以做到啊。还因此分散了剧情,拖慢了节奏。

我们再看看《笑傲江湖》

这是TVB版琴箫合奏的部分,电视里就是这么黑,因为是一个晚上,悠扬的琴声传来,然后逐渐激昂,然后逐渐加快,节奏感加强,声嘶力竭,有如《将军令》,两人施于内功在琴弦上,节奏继续加快,两人开始口吐鲜血,背后山崩地裂,最后倒地。两人相扶坐起来说:“正也好,邪也好,百年之后都归黄土,有什么分别?”然后大笑着死去,非常震撼。这首曲子很经典,很多人应该都记得。这一幕共2分钟。

这也是笑傲江湖,很多人说意境好,意境的确是有了,如果是摄影作品,我承认好。照片是静态的,你会反复看,以意境为主。电视是动态的,以人物和故事为主。这个画面问题就很大了,景色太大,人物太渺小,电视机屏幕也才那么大点,显得很空虚,女人都喜欢饱满充实的感觉。外景元素太多,太写实,环境干扰太多,画面太散,情节也太散,无法推进故事。我第一眼看去,注意力不在琴声上,而是纳闷:这哥们弹个琴爬那么高干什么?怎么爬上去的?你们坐那么开干什么?你俩可是生死与共的基友啊。这是一次生离死别,正邪两派用生命谱写一曲笑傲江湖,这是全书的高潮部分,笑傲江湖就是他们弹奏的曲子名字,也是书名。这个曲子也不怎么样,节奏太慢,说话也慢,快意恩仇就变得跟喝凉水一样,没有一点波澜,只看见两个人装冷逼了。

有人说这段的歌词很好,有古韵,大家鉴赏一下:

莽莽苍苍兮群山巍峨

日月光照兮纷纭错落

丝竹共振兮执节者歌

行云流水兮用心无多。

虽然我是个俗人,满奶子都是脑子,但是基本文学素养我还是有的,单看这词意境确实很高,有《诗经》的韵味,很有古风,比那些打打杀杀的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这我得承认。这首歌在中国也是顶配,赵季平作曲,易茗作词,宋祖英演唱,这三人我就就不多解释了,全是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三人搁一起,全中国没人比这个配置排场更大!

但我仍然给它打0分,原因还是一样,风格不搭!注意我的吐槽,是不搭,不是说他不好。古风好不好? 当然好,可惜整体不搭。

解释一下在此之前前面的情节,正派的刘正风结交了魔教的曲洋,在他金盆洗手大典上,左冷禅派人当着所有武林同道的面杀了刘正风全家,父母老婆,还有几个孩子,全都杀死,一个不留。曲洋在最后救他出来,一起合奏了这首曲子,名字就叫笑傲江湖。很多人以为笑傲江湖是说令狐冲的,实际不是,笑傲江湖是说这两人的。奏到最后,一起赴死。张纪中版的这曲子太慢了,太悠长了,这是笑傲江湖啊,快意恩仇呢?你刚全家被杀怎么转眼就高山流水就佛系了呢?你他么的是冷血动物啊,活该被杀!而港版的格调就是对的。“沧海笑,滔滔两岸潮“很多人都会唱,风格也是对的,曲洋说“正也好,邪也好,百年之后都归黄土,有什么分别?”这句话很棒,他已经看破生死,抛弃门户之见,已经准备好赴死,这才是笑傲江湖。后面在绿竹巷有个清心普善曲,用来催眠的,那个才是悠长的,这个高山流水曲子用在那个地方是可以的。大家提到武侠会想到什么?热血江湖,门派功夫,武林纷争,绝世高手,美女英雄,国仇家恨等,大陆武侠一样都没抓住,愣是给拍成了佛系。港版这一幕很燃,大陆版很丧,这一幕还非常拖,共7分钟,谁熬得住?

还有个问题,《笑傲江湖》曲原著里只是个曲子,没有歌词的。我一再强调,可以改编,但要符合逻辑。《沧海一声笑》是有歌词的,里面两个人边谈边唱,跟摇滚歌手一样,很潇洒很豪放,符合笑傲江湖的精神。张纪中版的也有歌词,但不是这两个人唱的,还是个女声,还是不搭,这也加剧了看片时候的剥离感。

有人说香港不用外景是因为缺钱,钱的确是一个原因,不可控才是主因。西方对外景的运用也是很慎重的,要大刀阔斧的调色和找角度以跟电影契合。同样是大山,《指环王》里的大山就有魔幻特色,《勇敢的心》里的大山就是大侠的感觉。

权力的游戏》不缺钱,也很少用实景,一旦采用实地外景的时候都是压低了色调的,让你隐隐约约有弘大的感觉,却又对外景没有具体的印象,避免外景抢戏。而大陆拍的大山,都是风光片的感觉,跟剧中人不搭。史塔克大人的气场很大,假如把他放到笑傲江湖的山里,一个坐山顶,一个坐山脚,照样hold不住。

这是《权力》的片头,它连实景都没用,全是电脑动画,还是很假的动画,跟搭积木似的,但是看的人都觉得大气磅礴,酷得不行,因为它所有的元素都紧扣核心,音乐,节奏感,切换速度,切换角度,颜色等。牛逼,但是又不过火。

这张画地球人都认识吧,你第一眼看过去,会注意她神秘的微笑,优美的手势,散落的头发,尖尖的下巴,丰满的奶子(这个只有我看出来了)。你们没注意到的是,她背后是意大利优美的山区景色,有大山,山顶有雪,有山间小路,有河流,有桥。这个风景画也是顶级的,整体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用色明暗得当,就算把人抽出来它也是优秀的风景画,可以跟中国顶级水墨画PK。我估计很多人以前都没注意到这个风景画,它一直都在那儿呢,你没注意到而已,因为作者用了很好的画面比例,让人把景色hold了,不抢戏,同时画面又不空不散,达芬奇同志没有纠结在风景上,哪怕它是顶级,这就叫水平。说起来很简单,无非就是个主次问题。

绘画大家懂了,假如照相该怎么办,人物怎么能hold住外景呢?看下面照片。

这是个地标建筑,去的人都喜欢合影几张。这张照片就犯了上面的毛病,外景太大,人太小,显得散。我是个文艺(zhuangbi)青年,我特别自恋,我想突出自己,要想压住外景该怎么办呢?

图片来自百度。

别人就跟我抱怨了:我也想压住外景,可背后那货几千年来都是人类最高建筑啊,让我hold住它,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办法还是有的,找角度,找位置,找距离,找三维透视关系。

这样就hold住了,背后那东西抢不了我的风头。

而我们的电视剧呢,衣服抢戏,化妆抢戏,外景抢戏,调色抢戏,全都在抢戏,任凭你演员再牛逼,剧也不会太好。更何况现在的小鲜肉连演技都没有。服装部分我就不讲了,已经有人分析得很透彻了。

这个场景很明显也是棚子,如果你不留意就不会注意这些,只会记得两个人在窗前喝酒。你要是专门留意这个,其实也不差,意境也是很高的,道具简单,古朴典雅,打光和调色都是一流的。看看那个镜头移位,是从下往上移动,定格在人脸上,十分顺畅。最高级的设计是让人感觉不到设计,但是又很爽。

这个镜头也是,后面是棚子,但是你看的时候不会太在意,因为表演实在太精彩了。镜头的移位,背景音乐的节奏,人物内心的穿插,全都是顶级。尤其是镜头移动时的那种高级感,每次看都觉得受益匪浅。这个情节拍了整整一集,用了多种镜头移动手法,一个细微的眼神,一个运镜,就可以把人的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有兴趣可以仔细看看,一旦看懂了,你会拍案叫绝。即使不懂也没关系,只是简单的觉得相当爽。

评论里有人说不要追求华丽的外景,我觉得应该看情况,并不是说场景小就一定好,场景大就一定垃圾。所有的元素都是为剧情服务的,包括外景,并不是为了外景而外景。我从来没有反对华丽的外景!一个超级华丽的外景打出去,有什么作用?你还能收得回来吗?演员hold得住吗?好比厨子做红烧肉,告诉你用的是陈年料酒,食盐是四川岩井天然盐,盘子是景德镇高级瓷器,佐料都是印度和阿拉伯进口,连服务员都是国宴培训的,最后你吃了一块:肉烧糊了。外景如同佐料,少了没味,多了抢戏。个中比例和滋味,需要导演细细琢磨品味,这是个技术活,是有门槛的,不然岂不是人人都是导演人人都是大厨了?当然,我也来不了,吐槽还行。

等到新一代导演的时候,不仅肉糊了,佐料也全都换成了味精。香港呢?用了一堆不太显眼的配料做出了畅快淋漓的火锅!我在这点评张纪中,是因为他还可以把缺点找出来,近几年的武侠么,已经没法点评了,全是缺点,我只能尽量在里面找一两个亮点。随着烂片越来越多,张纪中的武侠口碑会越来越好,跟他们比,张纪中还是能打的。

张纪中属于想拍好,但是技术不够没拍好。现在的导演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拍好。他们会找出其他的卖点,最大的小鲜肉加盟了啦,里面谁和谁擦出爱情的火花啦,谁的头发是今年的流行色啦,反正就是剧不好看。

这是华山之巅,很多人批评外景不够,实际上呢,我看的时候没有注意这个问题,这几个人的表演极其精彩, 人物形象也很高大。整体打光均匀,调色典雅,服装风格古朴又不失个性,很好看。

这个就是外景拍摄,青山绿水,花儿朵朵,女的一袭白衣,出尘脱俗,男的一脸痴情....我要吐了。评论里说张纪中的武侠片是纪录片的你给我站出来,你见过这么恶心的纪录片吗?

张纪中拍的那个《射雕》,喜欢的人就夸:张导拍的那个草原是真草原,成吉思汗是真的蒙古人,千军万马是真的千军万马,太有气势了,真是气势磅礴啊。问题还和前面一样,《射雕》主要讲郭靖的故事,这些背景只是陪衬郭靖的成长的,成吉思汗在里面只是个小配角。郭靖这个角色已经崩溃了,导演把草原描绘得越弘大,成吉思汗越牛逼,郭靖的存在感就越差,导演连主次都没有搞清楚!前面提到的梅超风也是,她也是配角。黄药师也是配角,你把他们整得这么有存在感,郭靖怎么办?全剧只有郭靖是男一号,其他的都是配角。《笑傲江湖》里四川青城派的余沧海,打架之前先来个川剧变脸,粉丝纷纷夸赞:好啊,有创意! 我还是给他0分,原因和前面一样。

近几年春节联欢晚会也倍受吐槽,舞台越来越大,感觉却越来越糟。

这是83年的上海滩,拍的时候发哥从没来过上海,这个转身的动作帅啊。再看看下面的,

这是大陆拍的上海滩,人家是真的在上海拍摄,还穿插了很多上海话。但是你看看,哪个更有旧上海的感觉?

4.台词和念白。大陆的基本是大白话,虚词口水词太多,念白太慢,没有底气。近几年的武侠不光有这些毛病,各种穷傻呆萌的念白也进入武侠里,听着就不像会武功的。香港的普遍是半白话,没有口水词,语速快,底气足,光听说话就知道他内功深厚。

什么是口水词,我举个例子。港版的台词是“今天叫各位前来,是共商对付乔峰之法”,到大陆就是这样的“今天啊,我叫大家来呢,是一起商量对付这乔峰的办法“。”这“字他们会用在每句话的开头,不信大家以后留意。这样导致废话特别多,同时也带慢了整个剧的节奏,让人感到拖沓。

同样是雁门关大战,TVB版是中间在最紧张的杏子林大战回忆起来的,萧远山抱着老婆痛苦的喊“夫人”。胡军版的第一集一开场就是雁门关大战,萧远山抱着老婆喊“娃他娘,你怎么了,娃他娘。。。。”。

《寻秦记》里项少龙刚穿越到了古代,一个女人拿刀指着他说:你是何人,来此何事? 大陆版的《寻秦记》刚回到古代,一个留着现代头发的萌萌哒的小女生在旁边问:你在那儿干嘛呀?

除了口水词,还有口水表情,我不会截动图,就不展开了。

张纪中的《射雕》引进到了日本,加了日语配音,很多人看了后都感觉变好看了,为什么呢?有人说,因为你崇洋媚外!对于这种情绪化的回复我一般懒得搭理,我来回答真正的原因。

众所周知,日本人是碎嘴子,日语都是短音节,同样的意思用日语说起来音节更多。比如“我”在中文里是一个音节,到了日语里是“瓦达西瓦”四个音节。“你好”在中文里是两个音节,在日语里是“空你奇瓦“四个音节。“早上好”在中文里是三个音节,日语就是“哦嗨哟或者伊麻思“八个音节。结果就是,同样的台词,日语比中文说的音节要多很多,原本慢吞吞的中文对白,配上日语之后语速就加快了,客观上整个剧的节奏就明快了很多,让人感觉变好看了。当然,世事无绝对,日语也有简洁的时候,比如“要出来了”在中文里是四个音节,在日语里“一库”,只有两个音节。这种情况比较少,只出现在特定的电影里,可以不考虑。

念白发音方式也很成问题,无论港剧还是美剧,人家说话是绷紧着的,用真嗓子说话,所以在生活中听美国人说话很一般,就是个英语而已,但是在电影里面就不一样了,很震撼。TVB 也一样,光听声音就知道是电影。大陆的发音是瘫着的,用假嗓子说话,声音也散,节奏又给放慢了。声音极其重要,比如美剧《越狱》,其实故事不紧凑,整整一季也就就挖了洞而已,但是说话紧凑,给人感觉随时有大事发生。可惜知乎不能发语音,不然我发个声音上来。

5. BGM,就是配乐,back ground music, 说BGM显得洋气。和前面一样,配乐的核心不是大气或优美,而是为情节服务,渲染气氛,关键时候还能推进情节,是电影的一部分。前面说过,《笑傲江湖》里来段高山流水般的古典音乐,音乐是好音乐,就是风格不搭调,两张皮,融不进去,让人出戏。TVB的《天龙八部》聚贤庄大战,背景音乐时而激昂,时而抒情,关键时刻节奏振奋,都在推近情节,从没冷过场,全程都在一种大战的氛围中。大陆版的没有背景音乐,显得很场面很冷,还慢,终于在大战的时候有了背景音乐,是Hans Zimmer在《勇闯夺命岛》的配乐,这一段配乐很出名,很多军事片喜欢用,易中天评三国用的也是它。Hans Zimmer是我最喜欢的好莱坞配乐大师,他的音乐就代表世界BGM最高水平,是好莱坞代言人,就像赵忠祥,他只要张嘴说话,就让人想到央视,“春天到了,小动物又开始交配了”。借用Hans的配乐也可以,港版也是大量借用了久石让的音乐,我吐槽大陆版音乐还是同样的问题:风格不搭!这段音乐是现代战争的音乐,还是交响乐,分分钟出戏。它配在《战狼》里是可以的。而TVB在聚贤庄大战BGM是琵琶音乐,一直都有,没有中断过,也没有冷场过,高下立现。

既然说到音乐,音效也想提一提,大陆的声音太单薄,明明都是五大三粗,声音很细。还有武打,看着出了挺重一拳,声音却pia pia 的。别说感染力了,这会导致剥离感,人跟声音是两张皮,不像是他说的,也会让人觉得别扭。感染力是比较高的要求,最低要求他都没达到。而港版天龙八部我们都知道,那是带低音炮的。不光音乐带低音炮,连人说话都带低音炮。说话带低音炮就比较厉害了,感染力非常强。这个除了配音员的声线调节得好,调音师也功不可没。

低音有多重要,几乎所有耳机都标榜自己低音好,有的甚至说自己是超重低音,低音是刚需。为什么呢?低音给人的感觉劲爆,够燃,有感染力。人家TVB那边大人物一出场,动次打次,低音十足。一掌打出去,低音能震得你菊花开裂。咱们这边呢,一掌打出去,pia pia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前面说《越狱》感觉紧凑,配乐也是功不可没,片头音乐一出来紧张感就到了。《权力的游戏》片头曲一出来就很深沉,有千军万马的气势,又有权力和谋略的沉稳,大气磅礴。

6. 编剧的作用。一个电视剧,脱胎于小说,却是个独立的故事,TVB的《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倚天》,故事完整又紧凑,你顺着电视剧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明白,不用去琢磨突然跳了戏,也没有什么违和的地方,起承转合还很溜,该玩大场面打斗的地方打得酣畅淋漓,该抒情的地方让你情不自禁。大陆的就坏了,连故事结构都是不通的,如果以前没看过,根本就不知道说的是什么,人物的表演,镜头的运用,外景的设置,台词的水平,都很违和。起承转合还不给力,节凑还慢。普通观众是不懂这些的,只觉得看着看着他给你咯噔一下,没看几分钟又给你咯噔一下,又说不出来道理在哪儿,还看个屁呀。

<天龙八部>经常有人讨论是黄日华的好还是胡军的好,吵得不可开交。支持胡军的理由很简单:胡军只长得魁梧。 我这么说吧,还是黄日华的好,他的好是全方位碾压的,剧情,服装,表演,BGM,念白水平,灯光调色,甚至配角的表演等,前面说过,TVB拍出的东西更抓人,是这些元素全部在起作用。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可能还跟黄日华的关系不大。因为这些完美产业链的配合,黄日华演起来可能还更省心,一个眼神一个微表情做出来,摄影师就可以全方位捕捉放大,呈现出完美的效果。胡军纵然魁梧,少了这些东西的配合和放大,胡军只能自己放大,为了表达情绪只能靠吼,显得很平面。同样,少了这些因素的配合与放大,香港影帝级的演员到了大陆都是面瘫。

这一幕极其经典,除黄日华的精彩表演之外,摄影师的功劳也不小,灯光师也功不可没,还有配乐师。纵使胡军再魁梧,他对抗不了一个完整的电影工业体系。拍到这一幕的时候,编剧火力全开,给乔峰编词。灯光师火力全开,摄影师火力全开,音乐师火力全开,配角火力全开,化妆师火力全开,剪辑师火力全开。乔峰把阿朱放坑里,又不埋,阿紫过去问,乔峰说:我埋了阿朱,以后就再也看不见她了。这就是编剧的功劳。胡军就没有这些,只能大声说:我好伤心啊。然后大吼一声,再打开吹风机吹吹头发,然后就把阿朱埋了。普通观众是不懂这些的,他们只觉得看黄日华的时候更爽,看胡军的时候很别扭,就会以为胡军的演技不如黄日华。但那只是表象,实际上胡军也是很好的演员,只是没有工业体系的加持。假设我们把黄日华和胡军换个位置,让胡军去TVB,黄日华来张纪中的剧组,结果黄日华是烂片,胡军版的是经典,因为tvb的那些优势会到胡军身上。

实际情况还真是这样,牛逼如发哥的人到了大陆也只能拍烂片。

7打光。有人说张纪中的片子普遍偏暗,港版的就明亮。他说的不对,整体而言,大陆版的亮,港版的暗。大陆版的亮是亮了,但是人脸暗,光线是背着人的。

这张表现得非常明显,整体是很亮的,但人始终在阴影里面,跟鬼一样。估计张纪中以他的审美认为这样比较飘逸,但是会带来上面同样的问题,人的存在感本来就差,再加上过大的服装,还背对着光,又被抢戏了。要是我是摄影师的话,我肯定不会这么拍,就是平时给别人拍照也不会这么拍。

再看香港版的,为了方便观看,我把图缩略在一起。

整体加了滤镜,看着就很温暖,饱和度很高,亮度偏低,最重要的是,光线都是直接照在人脸上,如图舞台的追光灯一样,人始终是主角!而后面的背景因为照不到光又被削弱了。这样打灯还有个好处,因为光线集中,鼻子眼睛脖子等地方有阴影,人的面部轮廓比较鲜明,显得好看。古天乐眼睛和鼻子有阴影,显得眼睛深邃鼻梁高挺,有立体感。大陆用的光线太散,画面散不说,人的脸也显得平面。

再看一张。

明眼人一下子就看得出来,除了光线外,衣服偏大,明明是M码偏偏穿了XXL,尤其是那条加宽的腰带。大概张纪中认为宽大的衣服显得飘逸,但是衣服大,人就显得小,存在感就差,还显得颓废没精神,因为撑不起衣服。个子小的人想有存在感怎么办呢?一般是穿紧一点的衣服,郭敬明深谙此道。

这是刘亦菲自己参加活动的衣服,尺码刚好,短款外套非常合适,精神面貌就焕然一新。别人都说刘亦菲漂亮,我在看神雕侠侣的时候愣是没get到,就看见一个面瘫的女人,穿了一件大了三个码数的衣服。我也不是性冷淡啊,荷尔蒙分泌挺旺盛啊。直到看到她生活照片才发现,她确实很漂亮,微微一硬,以示尊敬。

这个二逼照片毛病太多了,我懒得提,大家自己踊跃发言。

8 现在的武侠,已经跟武侠没关系了,都是古装偶像剧。找几个小鲜肉,找几个流量明星,瞪着或痴呆或呆萌,或木然或自以为很帅的眼睛,然后在网上发表点话题,打造了最帅的西门庆,打造了最萌的潘金莲,打造了最萌的郭靖,最傻的杨康等。他们认为过去的武侠片太老气,我们拍点年轻的鲜艳的,年轻人喜欢看这个。这是个自嗨,你随便到任何影评网站看看,最近两年的武侠片得分没有超过5分的。在《战狼2》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卖座的电影之后,我想导演应该醒悟过来,没想到电视剧还是在吃小鲜肉和流量明星的老套路。

9.关于武侠的风格,很多人说港剧先入为主,你们不能接受新的东西,不能接受大陆武侠的风格。其实大陆没什么风格,花花绿绿的服装,美图的调色,呆萌的演员,屎一样的演技,节凑拖沓,情节注水,风格不搭,这不算风格。iPhone可以谈风格,诺基亚也可以谈风格,山寨手机能谈风格吗?我看过韩国《一枝梅》,可以算武侠,讲的是大侠一枝梅的故事,跟香港的不一样。我看到第一集就知道很牛逼,剧情的节奏,镜头的运用,灯光的设置,情感的宣泄都充满了高级感,连背景音乐都是顶级的。

这些基础的高级配置先就不展开了,我就说下梅花。整个剧沉浸在梅花的花瓣当中,有花瓣但是又不能喧宾夺主,这也是基础配置。他们牛逼到啥程度呢?当情节紧张的时候,人的动作加快,镜头移动加快,背景音乐的节奏加快,连花瓣飘落的速度也都加快,像急风骤雨一样飘落。下图父子两人在院子绘画,情节舒缓,音乐也舒缓,镜头移动舒缓,连花瓣的飘落都是舒缓的,相当唯美。这可以算另种武侠吧,这才叫创出了风格,有兴趣的可以看下。有人说你们这些港粉,在里面出不来了。其实垃圾是各有各的垃圾之处,而优秀的却是共通的,即使我拿韩剧出来对比,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

我能接受韩剧,接受日剧,接受美剧英剧泰剧,甚至印剧,唯独不能接受国产武侠剧,不是情怀问题,也不是不能接受新事物,实在是太臭!

小鲜肉这个概念是从韩国传过来的,《一枝梅》汇集了韩国当红小鲜肉,我看了之后才知道,他们的小鲜肉是演员,是有过硬的演技的,顺便长得好看。咱们的小鲜肉么,只是坨肉,演技咱们就别要求了,人家去露个脸就是给你面子,片酬一个亿。

奶子大的可以加我,微信15221566359. 我有好东西分享哟!

最后,我以郭德纲为背景,写了个江湖小说。


user avatar   151412223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对一切拿港版情怀说事儿的观点

有些人开口就知道强调情怀,动辄说什么先入为主,更有甚者还把说情怀是唯一的因素,似乎内地翻拍版啥毛病没有,只是比港版差在情怀而已,这简直和常凯申有一拼了,剿匪都把自己剿到岛上了,还在强调不是自己无能,只是共军太狡猾。

情怀加成这事儿,不能说没有,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内地版致命的问题不在于情怀也不是所谓的和港版各有优劣,而是艺术水准上和港版存在明显差距。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观众先看的内地版,后补的tvb版,但是并没有先入为主的觉得内地版好。相反某些内地粉却是真正的先入为主,只知道情怀,具体例子我在后文中再举。

本文对比港版和内地版所说的差距,专指金庸作品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六部作品,也就是常说的六大长篇。

港版特指是90年代和新世纪初TVB李添胜监制的六部作品:94年张智霖朱茵版射雕、95年古天乐李若彤版神雕、96年吕颂贤版笑傲、97年黄日华版天龙八部、98年陈小春版鹿鼎记、01年吴启华版倚天屠龙记。

内地版主要指张纪中导演或制作的作品:01年李亚鹏版笑傲江湖、03年李亚鹏版射雕、03年胡军版天龙八部、06年黄晓明刘亦菲版神雕、08年黄晓明版鹿鼎记、09年邓超版倚天屠龙记。一部分会提及03年合拍的苏有朋版倚天屠龙记。

另外,张纪中版碧血剑确实拍出了高水平,我这个TVB粉承认,但是碧血剑不属于六大长篇,这里暂不讨论。同理,王新民导演的连城诀、侠客行也极好,但是90年代TVB没有相应的作品对比,内地粉非说这个比港版七八十年代拍的好,我也没意见。

下面谈对比。首先承认,说起艺术我是外行,但我可以举几个关于镜头运用方面的例子。

第一个是黄日华版天龙10集,杏子林乔峰得知真相,这时候乔峰脸部和上半身给的是特写然后镜头环绕一周,同时配的是tvb专用的表示震惊的bgm,如果来写影评的话,观众十分容易理解导演这个设计的意图,得知真相的一刹那,仿佛时间静止了、乔峰的思维僵住了、实在难以置信无法接受,同时镜头环绕,似乎乔峰整个人都和杏子林和其他人物隔绝开来,完全是用来表现作为异族的一种孤寂感。平心而论,这是一个十分简单十分寻常的一种镜头处理方式,但就这么简单平常却非常的恰到好处。这个是360度环绕定格镜头的教科书式正确用法

那么张纪中版也用了类似镜头,他是怎么用的呢?他放在了第一集开篇乔峰和段延庆的大战,乔峰单腿铁板桥身子后仰,另一条腿抬起挡段延庆的铁杖,段延庆单拐拄地倒立,另一条铁杖伸出去扫乔峰抬起的那条腿。这时候导演给安排了一个定格然后镜头环绕一周,这个用法在张版最后一集也出现了,段誉虚竹飞身去抢乔峰自尽的断刀,用在那里还算可以理解,但用在此处,这个就是典型的失败用法

我实在想不通,在段延庆和乔峰这场第一集的这场开篇大战,导演为什么非要给这个并不算优美的姿势来个定型?定型还不过瘾非得来个360度环绕围观?有没有美学专业的、摄影专业的给我解释解释,这个造型定格的美感、艺术感、观赏性都体现在哪里了?

这种迷之环绕镜头在张版的金庸武侠里可以说极其痴迷、滥用,天龙第一集这处滥用还不算最过分的,好歹它是用在打斗之中。而在第33集,导演居然突如其来的、莫名其妙的对玄慈方丈的那颗大秃瓢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360°的环绕镜头特写,一次特写就长达18秒,我都不知道怎么去理解、怎么去吐槽导演这种高深莫测的思维。

这就是成功的镜头运用和失败的镜头运用的明显对比,这种明显有问题的镜头语言,张版的粉丝从来不去考虑这种镜头用的合不合理,好一点的,就说是审美观不同,虽然你不爱看360°特写,但我偏偏就非常欣赏玄慈方丈这颗标准的大秃瓢。而更多的张粉,则是直接把一切问题都直接推到情怀上,直接就说是先入为主。

第二个例子,武侠剧中喜闻乐见的隔空对波。黄日华版12集,慕容复在琅嬛玉洞和鸠摩智隔空对波。这个镜头只有10秒,但是导演在剪辑时,毫不吝惜的居然切换了至少六个镜头,从慕容复倒地,翻身起身,发招的前摇动作,到鸠摩智的戒备,发招,火焰刀对气功波,慕容复再次倒地,整个简短的打戏一气呵成,节奏感紧张感压迫感应有尽有,尤其是慕容复发招时,居然给的是这个气功波的由远到进的特写,为了不到十秒的打斗显得爽快酣畅,剪辑师完全不偷功不偷懒,而且这种例子在TVB的金庸剧中比比皆是,不是个例,类似的还有黄版天龙第一集乔峰对段延庆,吴启华01版倚天屠龙记38集,张无忌对周芷若。

好了,现在有个别的张版粉丝,居然好意思告诉我TVB这种对波动作尬太中二,那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们来看张纪中版天龙八部23集33分钟,苏星河和丁春秋互怼火球的镜头,同样是对波,同样是五毛钱的特效,如果TVB的对波尴尬中二,请张粉解释一下,你这个对火球究竟比港版高明在何处?

天龙八部第23集-电视剧-高清正版视频在线观看-爱奇艺

另外我说一句题外话,张版的天龙八部,已经可以说是所有张版金庸武侠的第一流精品,这里的武打设计、镜头剪辑,其中高水平的部分可以说与TVB版精彩部分不相伯仲、各有千秋了,但是奈何其中低质量的打戏,仍然远比不上TVB版的下限。

而其他个别版本的翻拍,其下限之低,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简直令人怀疑武术指导是干什么吃的,这份工资领的愧疚不愧疚。比如03版倚天屠龙记里的这一段武打,居然被该剧粉丝认为是很有意境的打斗(我也不知道这是个真爱粉还是反串黑)

03版倚天屠龙记很有意境的打斗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8015074429644800

【视频】03版很有意境的打斗,新版应该请这版动作团队来做【倚天屠龙记吧】_百度贴吧

另外再更新一下我所想到的一些其他问题,反驳个别张版翻拍粉经常强调的谬论。

远的不说,就说高赞答主 @Michael 这个答案下的一些评论:

有一位仁兄说了,你TVB一拍武林大会,全场只有十几个人。那么我请问,你心目中符合原著的那一版用了多少人,这位仁兄告诉我,“最少一百,两百左右,怎么了”。你还问我怎么了?金庸笔下的武林大会动辄是四五千人——“场上不计明教,已有四千六百余人”。TVB十几二十人你说不符合原著,你用了一百来人就符合原著了吗?这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吗?用金庸自己的话说:大王子当然胜过小和尚了。小和尚确是狗屁不如,一钱不值。大王子却是有如狗屁,值得一钱,这叫做胜了一筹。

当然,能举出了这种“胜了一筹”的例子,已经可以说是比较客观的张版粉了,更多的张版粉攻讦TVB版所举出了的例子,还不如五十步笑百步呢,根本就是半斤八两,爷俩比鸡Ba,一个鸟样,谁笑话谁啊。

比如还是这位仁兄,他说96版笑傲江湖里的笑傲江湖曲用的是电子音乐,不符合中国武侠的意境。那么我请问了,张版天龙八部用的BGM是《终结者2》《勇闯夺命岛》的配乐,你说鬼畜电音不符合武侠意境,那么你喜欢的版本用西方重金属交响乐就符合了?这不是明摆着双标吗?

这位仁兄还说了,央视版笑傲江湖的插曲《天地作合》要比港版的曲子符合原著。但是用他批判港版的标准来找毛病,《天地作合》不符合原著的地方也能找出来一堆。首先你歌词就不符合,笑傲江湖曲压根就没有歌词,你加了就是画蛇添足。其次旋律不符合,原著笑傲江湖曲旋律有快有慢,有高有低,一慢到底的旋律就不符合原著。第三你乐器也不符合,你说港版用电音了,但你也用西洋人的小提琴了,而且不是用了一星半点,而是大长段的用。

上述这种低级的攻讦不是一个两个,要是上贴吧去看,比知乎多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有的举起例子来,连半斤八两一个鸟样都做不到,往往举出来的张版正面例子还不如港版呢,比如早年某个张版粉楞踏马说95版神雕侠侣里的达尔巴不符合原著,还特别给我原著里达尔巴是个瘦子,我都不知道这种人应该怎么吐糟了。当然这也有可能是个反串黑,那就当我是说了一句闲话了。

再比如类似的言论也非常常见:

这种吐糟对不对?挑出来的毛病对不对?要我说没毛病,至少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再说个人审美不同,有的喜欢97版龙形真气的特效,喜欢黄日华发大招的前摇动作,这很正常,当然看不惯97版天龙这种动作设计也很正常。问题的关键在于,咱得一碗水平端不能双重标准啊,不能强行尬黑。比方说你觉得德云社伦理哏低俗,这没问题,但是你不可能觉得伦理哏低俗,但同时我偶像讲的屎尿屁就很高雅。你可以说某些人太不文明了,张嘴就骂草你姥姥,但是不能自夸我就很文明,我从来就不草你姥姥,我只草你妈,那只能说明你口味比较轻,不能说明你文明。你如果说港版龙形真气就尬到上天了,就天线宝宝了,那么请问,张版的打死阿朱的水龙、13集打灭灯笼的汽龙、打散辽国叛军的反光龙、打跑丁春秋的灰尘沙土龙,该怎么算?这就不尬了?这就不中二了?

这些水龙、汽龙、反光龙、灰尘沙土龙究竟比港版的龙形真气高明在何处了?完全解释不通嘛。看不下去龙形真气,反倒对水龙、汽龙、反光龙、灰尘沙土龙看的津津有味,这我才是绝对的respect。

张版粉丝说,TVB乔峰的广播体操不好看,我估计大概指的也就是黄日华版降龙十八掌的动作像是广播体操,比如这个:

那么以常理度之,想必张版武指设计的动作,不说特别好看吧,至少要比广播体操好看。比方说这个:

请问张版粉丝,萧大王在城门口的这一招伸展运动何解?从导演到摄像到剪辑,唯恐观众看不出这招伸展运动的尴尬,居然还给正反两面的特写镜头。是不是一开始就打算好了,只要有人说这个镜头用的有问题,马上就说是情怀、是先入为主?广播体操这个双标的问题暂且不谈,就说同样是堵城门口,看看TVB的镜头和特效是怎么用的:

矮要承认,挨打站稳,你这镜头用的不对就是不对,不要每到解释不清了就马上祭出情怀这个看家法宝来推脱自己的问题。哪怕再过一二百年,斗气化马仍然比不了四大名著,其间差距,不是一个先入为主就能解释的。

我常常听张版的粉丝说,97版天龙五颜六色的激光剑不符合原著。人家原著六脉神剑是无形剑气,根本没有颜色。香港的李添胜监制不知道六脉神剑是无形无色吗?我觉得可能性不大。如果要讲符合原著的话,我请问,张版用同一的无色气流,怎样来表现原著六脉神剑六种不同种类的剑气?六种不同的剑气都表现成一样,难道你就符合原著更高明?真符合原著的话你连透明的气流波动都不应该有。而且我个人觉得,用六种不同颜色来表现六脉不同种类的剑气,这个办法也非常有可取之处,既讲究的细节,也讲究了观赏性。粉红色的少商剑、橙色的商阳剑、黄色的中冲剑、红色的关冲剑、蓝色的少冲剑、绿色的少泽剑,六种类型,还加上六套不同的读条动作,这个动作导演的用心程度都体现在细节上了。甚至一个原创情节的细节都照应到了,鸠摩智学会了少泽剑,但因为是逆练,所以他的少泽剑就不是绿色,而是少冲剑的蓝色,这种设计恰恰说明了动作指导在干活,没偷懒,六脉都一样的张版粉丝就没资格嘲笑。

我还见过一些张版粉讽刺TVB表现的轻功,说是左脚踩右脚一直踩就上天了,还有人吐槽黄日华版天龙的第一集,说段延庆的轮椅怎么就直角开上峭壁了?

说得好有道理,轮椅怎么可能垂直起飞上山呢?这明显不科学,太中二了,太尴尬了,太low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看看同样的镜头人家张版是怎么样大气磅礴设计的:

人家可不会让段延庆垂直起飞,只会让段延庆原地升天。

有人说了,黄日华版《天龙八部》里面,一大堆这种仰拍“大头贴”的镜头代表什么,代表萧大侠“义薄云天”了?

摄影中如果要突出主角威严高大,那么仰拍是当用的基本办法,懂摄影的人,用一个由远到近的仰拍镜头来表述一种威严感,层次感,距离感,这是教科书式的正确用法,而不是某些张版粉章口就莱的情怀问题。比如:

相反呢,一个应该突出主角威严高大的时刻,你的镜头非要用一个由近到远的俯拍(突出人在天地间的渺小所常用的镜头),那就说明你违背了最基本的美学原理,所以观众就会觉得出戏,就会觉得别扭,这和先入为主没有任何关系

张版粉攻讦TVB版的不足,除了少数能实锤之外,多数是五十步笑百步,或是半斤八两。比如你说许晴比96版笑傲任盈盈漂亮,这就没啥好辩驳的。

但是还有一些指责属于似通非通,比如动辄说什么港版摄影棚小布景,张版实景拍摄大气磅礴,这就属于吹的不得要领了。你实景拍摄只能说明你剧组钱多门子硬,和旅游局关系好,能体现出来你作为一个导演的专业素养好坏、艺术水准的高低吗?说起布景简陋,最简陋的京剧,但人家是国粹,作为一个武侠剧,如果沦落到只能吹实拍风景好才能不被打脸的地步,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一个剧组,钱不多,群演不多,剧组所在地没那么多名山大川,但是人家能拍出来风评好的作品,能获得不错的收视率,这就说明人家把珍贵的经费花在了刀刃上,用一手烂的底牌打出了超预期的高水平。相反有的剧组,一手好牌能给你打烂,到了最后只能强调我这个武侠剧全程实拍风光美的不得了,这种行为我不说啥了,让金庸大侠亲自评价:“这一株,想来你是当作至宝了,嗯,这花旁的玉栏干,乃是真正的和阗美玉,很美,很美。”他啧啧称赏花旁的栏干,于花朵本身却不置一词,就如品评旁人书法,一味称赞墨色乌黑、纸张名贵一般。比如这位,我给你一方王羲之当年所用的蟠龙紫石古砚,给你一锭褚遂良用剩的唐朝松烟香墨,给你一枝赵孟定造的湖州银镶斑竹极品羊毫笔,给你一张宋徽宗敕制的金花玉版笺,再给你点起一炉卫夫人写字时所焚的龙脑温麝香。一切都给你准备就绪了,你也就只能写一个韦小宝的小字,而且还是连郭沫若都认不出来的那种。


随着评论区各色张版翻拍粉接踵出现,我再更新一段。

什么叫情怀加成?

十年前我看这个剧觉得经典,十年后我再看还觉得经典——这不叫情怀加成,而是这部剧本来就优秀。用中华小当家里的话说,好吃的东西吃多少次都觉得好吃。

十年前我看这部剧觉得经典,十年后我看了翻拍,觉得原版不如翻拍——这也不是情怀加成,而是拍摄水平进步了,欣赏水平提高了。

十年前我看这部剧是垃圾,但是十年后长大了,一看了更新版的翻拍,觉得还不如当初呢,忽然想起儿时看过的那部翻拍其实也挺好的——这才叫做正宗的情怀加成。以上这句话,说的就是那些动辄强调:“虽然张版翻拍刚出来的时候风评不好,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现在豆瓣上的评分也提升上来了”的张粉。情怀加成本身就是指原本不好的东西经过时间推移、尤其是更不好的翻拍出现而变得评价转高。

更何况,港版金庸和张版翻拍相距从时差,最长的相距不过十年,短的不过四五年,就这么一点时间上的差距,连一代人都没过,能培养出来什么情怀?

多年以来,我见过的港版粉和张版粉互撕,不能算少了。就我所见而言,坦率的讲,两版粉丝中低端的互相贬低的言论,可以说基本差不多少,但是中高端水平对对方的批驳,张版粉远不如港版粉。港版粉和张版粉下限基本都同级,但是张粉的上限却远不如港版粉的上限。

高端港版粉对张版的批驳,往往是立足于两版最根本的区别:两条不同流水线、两个不同体系生产出来的不同产品,由此引申出来对张版缺点的批驳,往往会是镜头、采光、剪辑、节奏、调色、布局、整体风格、设定包装等等的,总之是大而化之的体系上的缺点,抓神髓、抓本质,因为两者本身体系不同,所以这种缺点一指出来多半就是实锤,而且港版本身往往没有这些问题毛病。就好比你拿出来一张照片,或者一段视频,说这个调色有毛病,采光有毛病,或者说这个视频分镜用的别扭,它有毛病就是有毛病,一眼就能看出来,你非说这是情怀那也没用。就在这个问题下,很多高赞的回答就是这个思路。

而张版粉丝黑起港版则不然,往往从细枝末节小事入手,结果往往都是半斤八两,双标尬黑。这样的例子我在前文反驳了好几个,但是绝不仅限于那几个,这种黑法是张粉的常态,少有例外,动辄都是张版粉丝振振有词、洋洋自得,自以为黑港版黑得天衣无缝,实际上却是双重标准,破绽百出,不值一驳,看似有理有据,实际上都是模棱两可、正说反说都行,缺乏养分毫无意义的废话。这样的例子远的不说,我评论区下面就有不少。这里引用几个典型。诸如:

【港版不停删减,导致四大恶人和玄慈方丈丁春秋这类人物形象单一,变得无关轻重。】——你陆版没删减?你陆版翻拍都和原著一个情节不差了?“四大恶人和玄慈方丈丁春秋这类人物形象单一”——你陆版的四大恶人、玄慈、丁春秋的形象是怎么个复杂法?你给讲讲,你复杂到了何种程度?

【港版丁春秋成了一个只会吆五喝六的胖子,大陆版丁春秋是个杀伐决断自诩高人的假神仙。】

——这就叫典型的“看似有理有据,实际上实际上都是模棱两可、正说反说都行,都是缺乏养分毫无意义的废话。”这种废话,只要想说,要多少有多少,毫无含金量,毫无技术难度,我也可以说,你陆版演的丁春秋只是一个丢人现眼的跳梁小丑精神病患者而已,港版演的是有野心有武力心眼狠毒的正宗反派。港版丁春秋怎么就杀伐不果断了?港版荼毒丐帮弟子、击退丐帮三老时候杀伐不果断吗?港版哪里没有自诩高人了?你陆版丁春秋演成了假神仙就洋洋得意的自夸,把这当优点炫耀,难道港版丁春秋就是照真神仙演的?

【港版天山童姥和李秋水简直跟农村妇女打架揪头发吐口水一样,大陆版李秋水和童姥在地下冰窖打斗才叫高手过招】——没有任何根据,没有任何养分,我还说你陆版的冰窖一战是俩智障棺材板冲浪呢,港版才是恰到好处,明快简洁,痛快酣畅,毫无审美疲劳——这用的都是你自己的废话句式。

港版鸠摩智上少林挑战,花拳绣腿,一施展轻功所有人都跟上了蹦蹦床似的,简直幼稚的可笑。】——你家鸠摩智战虚竹施展黄飞鸿的佛山无影脚不幼稚?不可笑?港版用蹦蹦床幼稚可笑,你陆版吊的钢丝就不幼稚不可笑?吊钢丝比用蹦蹦床高明在什么地方?

港版随意捏造乔峰和鸠摩智动手,鸠摩智吐血也就算了,还编了什么“世上能和小僧打成平手的没有几人”这种爽文套路。】——你陆版就敢拍着胸脯保证没有一个编剧原创的情节?金庸武侠本身就没少见爽文套路,编剧加点爽文套路又怎么了?乔峰大战鸠摩智那是合理YY,世上能和小僧打成平手的没有几人,那是网络流行语之一,是著名表情包之一,著名装逼台词之一,脍炙人口,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鸠摩智用拈花指对战少林高僧的时候,一位少林高僧说,国师说少林寺不如天龙寺也好,天龙寺不如少林寺也罢,正所谓佛无南北,没有差别可言。你知道这句话佛无南北的出处么,是禅宗,是六祖慧能第一次见到五祖弘忍说的一句 : 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你知道什么叫差距了么?你自己多看点书吧】——你陆版编剧可以给玄寂加台词,港版编辑就不许给鸠摩智加了?加了就该受你无理取闹的狂喷?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你做的,别人就做不得?


user avatar   dong-lin-shi-d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知道大家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朋友:明明是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但是TA却讲得索然寡味;

另一类朋友却是:明明故事情节一般,TA却能讲出跌宕起伏。

恕我直言,大陆拍摄的金庸剧在编剧方面比TVB差了几条街,属于能把好故事讲烂的那一类。

举例来说——

《天龙八部》,张纪中版一上来就是雁门关大战,但雁门关的故事是本作品最大的悬念之一(事关乔峰身世以及萧远山的复仇),对没看过原著或者之前版本的观众来说可谓无头无脑莫名其妙,对看过的观众来说则是一杆子见底毫无波动。

反观TVB版,编剧选择了一个书中没有直接描写的场景,不仅让乔峰、慕容复、马大元、丐帮长老、四大恶人等人物在同一场合出场,而且几乎每一个人都特色鲜明,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

类似“开局就告知悬念”的还有2003版倚天屠龙记,居然一开始就让全片最大的悬念成昆出场,不知道编剧的脑子进了多少水……


人物形象、场景设计等,不同观众可能看法大不相同;但剧情排布才是吸引观众的根本。很多答主吐槽说喜欢TVB版是情怀装13,恕我直言,要是没有TVB版剧情垫底,很多翻拍版本(如钟汉良版天龙之类)压根就没有多少人看得下去。


user avatar   daboluog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说明豆瓣的网友眼睛是雪亮的,说明他们在对书影音的认知和感受上比其他社区的网友还是要强一些,说明他们有着最基本的审美

现在很多人对比同一题材、不同版本的电视剧只看重演员的演技,这其实是错误的,电视剧是一个系统工程,就像老版《三国》和《红楼》的导演王扶林所言:戏剧艺术是综合艺术,不要把个人看的太高明。

但我们依然要在矛盾的普遍性中寻找矛盾的主要方面。

通常情况下,一部电视剧质量的好坏,跟演员演技、剧本、摄影、画面色调、配音、配乐、武打设计、节奏控制、服饰、场景、后期剪辑制作等都有密切联系,而这一切的决定权基本都在导演那里(一般来说,监制在电影里就是监制,在电视剧中则充当导演的角色)

前面 @Morty 写的很好了,李添胜在90年代中后期监制的几部金庸剧——94射雕、95神雕、96笑傲、97天龙、98鹿鼎记、99雪山飞狐、00碧血剑,几乎部部经典。这里面有李添胜对金庸作品非常熟悉、几乎可以背诵书里面的内容因而深谙金庸小说的精髓的原因,也有他自身导演天赋的原因,更有时代大环境的原因。

这7部剧里,95神雕、98鹿鼎记、00碧血剑都是公认的、无可置疑的金庸同名电视剧No.1的存在。94射雕虽然口碑逊色于83射雕,但这里有时代大环境的因素,也不排除有70后、80后儿时情怀的因素;96笑傲是No.1略有争议,但争议不大;97天龙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胡军版本,但综合口碑来看97版还是要略胜一筹;99雪山飞狐跟原著比改编部分较多,这跟当时TVB拿不到《飞狐外传》的版权有关,因此只能在《雪山飞狐》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虚构出部分《飞狐外传》里的人物,这部剧号称武侠情书,在我个人看来是实至名归的,里面的很多剧情和配乐真的很感人、很浪漫。

01倚天剧名叫《倚天剑 屠龙刀》,监制是庄伟建,他同样是TVB的金牌监制——尽管在拍摄金庸剧方面跟李添胜稍微有点差距,但他在选人方面很有眼光——用黎姿演赵敏,张兆辉饰演杨逍,吴启华演张无忌。虽然黎姿和吴启华都有年纪偏大的问题,但他们精湛的演技和独特的气质也是其他版本的主演们无法媲美的。尤其是黎姿,演出了赵敏“灿若玫瑰,令人不敢逼视”的风采。这一版倚天的主要竞争对手是03苏有朋贾静雯版,目前豆瓣评分TVB黎姿版是8.4分,03贾静雯版是8.3分,TVB稍稍领先。

说一句题外话,2001年是庄伟建封神的一年,他的另外一部作品《寻秦记》火遍两岸三地,一直到2006-2010年前后,我在大学期间每次去网吧玩都还能看到很多女生在电脑前追这部剧。再往后数三年,他监制的《大唐双龙传》同样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言归正传,再往前看,83《射雕》是永恒的经典,83刘德华版《神雕》则得到了金庸先生本人的肯定,89梁朝伟版的《侠客行》也是口碑最好的一部。

大陆翻拍的金庸武侠剧被公认为最好的只有两部——94年黄海冰版的《书剑恩仇录》和04吴樾舒畅版的《连城诀》,这还要感谢TVB这边在80年代后就没翻拍过这两部剧。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金庸剧的四部巅峰之作应该是95《神雕侠侣》、96《笑傲江湖》、97《天龙八部》和98《鹿鼎记》。

这其中95神雕的横空出世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我们就以这部剧为例来说一下为何TVB拍摄的金庸剧要强于大陆翻拍的。

首先说演员演技:95版神雕侠侣拍摄时古天乐和李若彤都是新人,新人往往意味着不够成熟,但也意味着可塑性强。当时他们能在如此重要的剧集里担任主角,这对他们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因此会格外努力的去背台词、研究原著、理解人物的心理。据说这部剧拍摄完后,李若彤好多天都不出家门,她沉浸在角色里不能自拔,多亏家人和朋友的开导才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当然,演员演技除了演员自身的天赋和努力外,还需要导演/监制的指导,这也是为何这部剧里无论主角还是配角举手投足、一笑一颦都是古典人物/江湖风范的重要原因。导演心理有一个什么样的江湖,他就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指导演员表演,这一点非常重要。还有就是,李添胜喜欢在配角方面用那些老戏骨,他们重复活跃于添叔的所有金庸剧作品中,他们高超的演技和对江湖深入的理解让他们表演起来驾轻就熟。

再说剧本:同港产电影一样,TVB剧集在90年代正式迈入巅峰状态。这个时期的TVB电视剧普遍的特点就是剧情连贯、紧凑、不拖沓,无聊的、不相关的、让人不耐烦的片段极少。而金庸武侠剧在94射雕身上完成试水后,95神雕直接达到了另外一个高度,体现在剧本上就是:废话更少、台词设计更精致、台词江湖气更重、剧情节奏控制更符合观众心理。

在画面色调上:李添胜选择了昏黄的中国古典油画的色调,这种色调让观众看起来会格外的温馨、舒适、踏实,而且与现实社会差异较大,更能体现出武侠/江湖的成人童话特质。每次你一看到这部剧,就会觉得这好像是另外一个次元的世界,这个世界是那么神秘、美好,它讲的明明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故事,却好像又凌驾于现实世界之上一样。另外,金庸作品的一大特点就是里面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东西、跟历史结合的也非常好,而这种昏黄的色调恰好可以体现出金庸武侠小说的这一精髓。

国语配音:就像石斑鱼之于周星驰一样,TVB国语配音组在配音上独一无二的味道为金庸剧增了不少色。如果说TVB版神雕侠侣的剧本、台词和画面色调能体现江湖气,那TVB国语配音组中气十足的国语配音则把江湖气诠释的淋漓尽致。他们的语言很有特点——好听、舒服,既不是内地普通话,也不是台湾腔,自成一格,独具特色。更牛叉的是,即便是同一个人配不同的角色,听起来也不完全一样。比如,国语配音组组长杜燕歌先生,曾经先后配过94射雕的郭靖、95神雕的杨过、96笑傲的令狐冲、97天龙八部里的虚竹子、98鹿鼎记里的顺治/吴应熊、99雪山飞狐里的陈家洛/福康安、00碧血剑里的金蛇郎君夏雪宜、01倚天里的张翠山,但是这些角色的声音听起来却不完全一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听一听94郭靖、95杨过、96令狐冲的声音,你能听出来是杜先生的配音,却也能发现郭靖就是郭靖、杨过就是杨过、令狐冲就是令狐冲,那种细微的差别真的让人拍案叫绝!

配乐:TVB的配乐是他们最大优势的之一,也是我除了剧集本身外最喜欢的TVB产品。他们大量的引入并改良了日本的乐曲,同时本土还有像胡伟立、鲍比达、黄霑这样的大神出现,这些人的音乐直接主宰了整个90年代跟功夫、武侠有关的香港影视剧,具有超然的历史地位。平时我们看的周星驰、李连杰的电影,TVB的金庸武侠剧,那些经典的配乐大多数都出自这些人之手,很了不起。以神雕侠侣为例,你能在这里听到宗次郎的《故乡的原风景》、胡伟立的《市集》、鲍比达的《少林雄风》以及贯穿全剧的哀伤背景音乐——来自日本的《徐州凯旋.母之死》。而且李添胜最牛的就是他会为每一部新剧选1-2首独一无二的曲子,同时还大量继承之前用过的曲子,这样观众们看起来既容易被带入剧情,又有新鲜感,会有一种最熟悉的陌生剧之感。神雕侠侣这部剧在香港播放时主题曲是非常好听的粤语歌《神话情话》,由天王周华健和齐豫合唱;在被内地引入时,电视剧的名字变成了《新神雕侠侣》,这是为了跟刘德华版的相区分,同时片尾曲增加了普通话歌曲《归去来》,同样是男女对唱,歌手是胡兵和希莉娜依。《神话情话》和《归去来》都很符合神雕本身凄美哀伤的主题,非常非常经典。我小时候看神雕,一听到归去来心里就会莫名的伤感;长大后看香港原版,听到《神话情话》也同样很喜欢,这真是一种很特别的感觉。

注意:上面这个嘻戏不是神雕里的配乐,放出链接只为与各位分享好曲。

武打设计:香港的功夫片武术指导是世界第一,这个毋庸置疑。这一优势直接让金庸武侠剧获益不少。虽然李添胜指导的这一些列剧武指并非同一波人,但他们始终能贯彻添叔的一个理念:动作干净利索、视觉效果飘逸潇洒又不失真实。这是香港影视剧的优势,也凸显了大陆金庸剧的最大劣势——当初李亚鹏的笑傲江湖能取得一点成就跟袁和平任武术指导是分不开的。而后来的大陆翻拍剧大多数都犯了一个错误:就是用慢动作和大量假的不能再假的特效来设计武打动作。这说明了导演对江湖的理解还不够,所以拍不出好作品。江湖是什么?是快意恩仇!我们看打架就是看那种激烈拼杀的感觉,你整个慢动作上来,是让我欣赏艺术体操的回放吗?每一次我在看到大陆武侠剧出现这种特效时,我都会忍不住骂几句国骂,相信我会继续骂下去!当然,动作速度太快也不好,容易失真,甄子丹版的精武门就是速度被人为加快而遭到不少人的嘲笑。其实不仅是整体感觉,细节也很重要,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黄日华的萧峰每次打完架或者特有气势的讲话时他的双手是怎么放的,一看就是大英雄、大豪侠,这些在大陆剧是看不到的。我们只会通过嘶吼来展现霸气、通过高大的身材来展现威猛,真是有形无神的典范。

服饰:很多人说TVB的古装剧服饰太烂,不比大陆剧的华美。我恰恰认为这是人家的优势——江湖豪客或者那些多情的女子有哪个会天天穿那种刚买来的新衣服去行走江湖?更何况那个时代哪有那么多如此精美的华丽衣服?那一看就不真实好不好?另外,你可以看看TVB版杨过或者萧峰的手腕,都绑着绳子,部分手掌也会被衣饰遮住,这种细节性的装扮更能体现一代大侠的英气勃勃。这些统统在我们大陆剧里看不到,我们这只会比拼衣饰的华美,那些美女脸上的妆容一看就是现代妆,也不知道导演是在骗自己还是骗观众。更何况,TVB也不是不华美,他们只不过是在需要的时候才拿出来。

场景:这一点同样被很多人批评。没错,李添胜导演的金庸剧为了节省经费,大多选择在香港本土或者广东取景,而且喜欢重复取景。很多时候受到当地地形地貌的影响,无法展现本该有的开阔大气的一面。甚至在神雕中还被观众发现杨过身后的瀑布都是人造的搞笑一幕。但有一说一,他们也有他们的优势——比如古色古香的建筑物能反映出古典的一面,比如他们的人造月亮又大又亮,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童话般梦幻感觉!

后期剪辑制作:前面说的剧本节奏问题,其实除了跟剧本本身有关,后期剪辑制作也是一大重要因素。而李添胜导演的金庸剧往往都会在每一集中插入几处楔子,楔子往往是一段充满江湖气的配乐和一段反应主题的固定画面,比如神雕侠侣就是杨过和小龙女并肩而立的场景。受此影响,大陆后来拍的还珠格格等剧也都爱这么搞,这么做的好处有两个:1、帮观众重新集中注意力;2、给观众重复加深对经典画面的印象,从而增加对剧集本身的好感。

令人遗憾的是,老一辈的影视剧人才们都在逐渐的退出舞台中央,TVB本身也没落了。以前的经典恐怕再难超越了,那种TVB独有的感觉恐怕永远都只能在影像中寻找了。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同名公众号大菠萝盖,每天都会有干货等着您!


user avatar   shu-hu-go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了张纪中监制的《射雕》、《笑傲》、《神雕》、《天龙》、《碧血剑》(张坂《倚天》不在讨论范畴,听说因为资金不足成烂尾了)以及王新民导演《侠客行》、《连城诀》外,新翻拍的,评分低那是活该

那么回到张纪中的为啥比TVB低

首先,TVB有情怀加成

很多人第一次接触金庸剧的时候,首先接触到的是TVB的武侠剧

而且,你以为TVB情怀加成内没有掐架吗?

NAIVE!

古版刚出的时候,很多长辈的记忆是刘德华,陈玉莲!古过要不是颜值逆天,早让口水淹死了

而十五年前,大陆射雕刚上的时候,蓉儿在很多人心里是阿翁

但最近这两年,B站等地目力所及,蓉儿成了朱茵

所以说,TVB的武侠剧首先是有情怀加成的,当然我也并不否认TVB80~90年代的一系列武侠剧有很多精品这一事实

其次,张纪中翻拍的武侠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差的也就《倚天》、《侠客行》,《倚天》江湖传闻是拍着拍着没钱了

《侠客行》确实是烂

但之前的这些大胡子的翻拍,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笑傲江湖》的初创时期

彼时大陆已经很多年没有拍摄武侠剧了,而且当时大陆的文艺圈(请注意不是影视圈,而是整个文艺圈)对于武侠的态度相当的轻贱

五四以来,从瞿秋白、胡适开始,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无论左右对于武侠小说以及言情小说都几近嘲讽之能事

有从文学批评入手的,觉得武侠小说无足观者

也有从国民性入手的,觉得武侠小说(尤其是仙侠)对于国民简直就是毒害,瞿秋白有诗言:济贫自有飞仙剑,尔且安心做奴才

大陆的文艺圈别管其他,当年承接五四的心气也是有的

香港被目为文化沙漠

王朔彼时骂金庸,虽然王朔不招人待见,但声援严家炎的更少,金庸可以在大陆翻身

一方面是因为读他小说,看香港TVB电视剧的年轻人75后,80后开始长大了,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权

另一方面,李安拍武侠电影《卧虎藏龙》拿了奥斯卡

但也只是一个开端,长久以来的影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至于《笑傲江湖》剧组组成以后,剧组内通读过《笑傲江湖》小说的寥寥无几(包括导演黄健中以及很多主创人员)

选择《笑傲江湖》的原因也很简单,这部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不多能入彼时文艺圈法眼的武侠小说

然而,倒霉就倒霉在这

大陆拍政治寓言电影,电视剧绝逼不在西8区之下

西8区有《纸牌屋》、《国务卿》什么的,大陆也有《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天下粮仓》、《宰相刘罗锅》等等

辛辣之处比起西8区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具体到《笑傲江湖》偏偏玩砸了

整部电视剧中人物的定位与设计极为脸谱化,程式化严重

尤其是最后来个大决战,把原著《笑傲江湖》里的黑色幽默直接拍没了

你可以说最后打打打,杀杀杀你看得很过瘾,但这不是笑傲江湖啊

原本,岳不群稀里糊涂地死在仪琳的剑下,任我行的日月神教可谓如日中天

结果,就在开展霸业之前,任我行扑街了

这种事情想想就很有黑色幽默的感觉,而且金庸创作《笑傲江湖》的时候,已然是创作的大后期,《笑傲江湖》还在创作时,就直接开始写了《鹿鼎记》

而这个时候的金庸已然笃信佛法

虽然《笑傲江湖》被解读为隐逸者小说,归为道

但在任我行等人的节点上,还是佛家的“无常”

更何况《笑傲江湖》作为一个政治寓言小说,历史的巨大玩笑同样也是金庸书写与表现的环节

任我行这样匆匆死亡,在历史上政治强人的暴卒还少吗?亚历山大大帝,柴荣,赵匡胤等等,等等,甚至是一个帝国,大唐在中东与阿拉伯怼的昏天黑地,看起来一副国力强盛的样子,结果安史之乱一起,整个帝国崩了

大秦刚刚剿灭六国,一代人都没死呢,陈胜吴广一起,帝国崩塌

这就是政治或者是历史最大的无情之处,处心积虑,结局却是“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百岁光阴,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这样的结尾绝对不是可以用一场看似爽快的大决战完成的,因为内涵不同

总的来说,央视版《笑傲江湖》想追求大格局,从里面随处可见的意境画面可以看出这版的野心与追求,但根基塌了,追求的大格局反而成为了这版最大的败笔与束缚

格局想要大,却把隐喻的东西拍实了,这就落了下乘,反而把大格局拍小了

我举个例子

三国演义,罗灌水虽然“尊刘”“贬曹”但没有“黑曹”,我大魏肉脯都没写的

曹操的处理是枭雄,比之英雄不遑多让,甚至英雄豪杰气更为浓郁,这样的人翻云覆雨,操纵天下,是何等英雄!与这样的人硬肛到底,又是何等的英雄!

但其他的如说唐,如隋唐,如说岳对立面的那些反派就很扁平了,还有《水浒》

就差明着写隋炀帝,宇文化及,完颜老四头顶长疮脚底流脓了

这样脸谱化的创作,平白了将大时代的风尘变成了人数多的好人打坏人,隔壁村组织组织人马也能看得见

水浒里说坏人,第一反应肯定是阳谷县三人众啊

但是,要不是有兰陵笑笑生,水浒第一坏人一准是王婆,因为王婆说出了“潘驴邓小闲”这样大格局的作恶的道理

比之李固之流,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至于高俅,那不过是佞幸,坏人,高太尉且排队吧

说这么多,就是想说明央视的《笑傲江湖》崩在哪里,典型的谋篇布局出了问题,导致有佳句无佳篇

二、《射雕》、《神雕》的探索时期

有了《笑傲江湖》的不成功案例以后,张纪中在继续翻拍金庸武侠电视剧的时候,审慎了很多

首先在剧本创作上开始尽量贴合原著,金庸对于自己小说改编电视剧,有一条自己的红线,那就是电视剧不要随意修改自己的原著

金庸自己做过编剧,当然知道编剧对于小说是有改编权力的,但如何改,如何保留原著神韵,不瞎改,金庸自己也是门清

当然,也有与时代脱节的地方,比如83射雕在铁血丹心环节的魔改,金庸表达过不满,但结合当时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与港人对自我身份的纠结,83射雕对于杨康戏份的强化,尤其展现杨康对于亲爹,养父,贫穷,富贵的纠结,笔者到现在都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改编

扯远了,回说张纪中版的《射雕》

采取稳扎稳打策略之后,大陆的优势一下子就突显出来

金庸武侠小说的一大特征是其笔下的江湖大多都与历史联系的很紧密,一是因为金庸本人的功底很好,二是偶像大仲马的影响

射雕将南宋中晚期的风云放置在小说中,且不单纯的作为小说背景板,这笔功力就足以吊打很多作家

如何保持历史与小说的关系,让二者在电影中成为一个整体,实话实说TVB根本做不动

TVB的《射雕》无论是83还是94,历史仅仅只是郭靖成长的背景版

成吉思汗的崛起与郭靖的联系相当弱,简单来说,看TVB的《射雕》南宋风云只是游戏里玩家要做的一个任务,大时代风云上的染色是江湖的习气

83还好一点,因为83的江湖习气还没有那么深,毕竟蒙古部分也有身份认同的冲突

但总的来看,在TVB里蒙古与南宋的冲突,已然被华筝,郭靖,黄蓉三角恋给替代掉了

大胡子的《射雕》则不同,历史的风云激荡与个人的江湖奋斗,层次分明又浑然一体

漠北黄沙与江南流水浑然一体,一如小说

这么说,把郭靖拿掉,大陆的《射雕》,成吉思汗依旧是一代天骄,但拿掉成吉思汗,郭靖就失去了基石

大时代下,个体固然可以保持自己的自由,但要让这个自由超越时代,那就是痴人说梦了

大陆《射雕》里漠北风云的主演巴森

不好意思放错了

这张才是,巴森老爷子(看成巴依老爷的,别怪我镰刀锤子铁拳)可以说是国内成吉思汗的特型演员

其他蒙古群像如托雷等人,一水的蒙古汉子,膘肥体壮,膀大腰圆

成吉思汗给哲别赐酒,哲别跪在地上,引吭高歌,这也是唯一一版把展现成吉思汗的驭人术,隐忍,豪气等性格侧面拍出了的一版

大胡子不愧是跟过老三剧组的主儿

英雄史诗跃然纸上,好到金庸都强调拍的比原著写的好(金庸原话的语境指扎木合与成吉思汗诀别,但没有前面的铺垫与这些演员的表演,金庸也说不出这话)

这样的一位人物,催动马鞭,鞭挞寰宇,其后郭母大义诀别,郭靖成为侠之大者,挟领江湖对抗庙堂数十年

功业与功业背后的白骨,战争与和平

这就是史诗啊,同学们

格局广阔,所谓的江湖五绝,华山论剑,又怎比铁木真那一句“你要战,便作战!”

引领江湖风骚又如何,在风云弄潮儿眼中不过只是几个血溅五步的江湖异士罢了

因此,只有将史诗的格局拍出来,郭靖才能成为郭靖,因为他就是那名站在鸡蛋一边的人,他才是伸出螳臂的英雄,他才配得上在襄阳城外对杨过说,与你郭伯母谈过很久,最后也无非八个字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么说,大胡子版的《射雕》大漠群像,吊打所有版本,可谓前无古人,后面也不见得有来者...

说完庙堂群像,再来看看江湖群侠

大胡子这版的老五绝(除了张纪中客串的王重阳)大抵还是与原著比较贴切的,而且这次在人物刻画与塑造上没有过多的脸谱化

比如东邪黄药师

虽然是东邪,但黄药师的行为并非邪气,而是魏晋中人

讲个故事,阮籍对待世人只有两个脸色,一个是白眼,一个是青眼

成语青眼有加就是出自阮籍,看不上眼的,我多看你一眼算我输

看得上眼的,那真真是在我眼里拔不出来

嵇喜上阮籍家吊丧,阮籍白眼以对,等到我们家嵇康嵇叔夜,嵇中散来的时候,阮籍立马换了脸色,青眼有加

嵇喜,嵇康是兄弟

我固然很待见曾江的黄药师,但论及真实的黄药师,曾江比不过曹培昌,黄药师的邪,并非邪气,而是魏晋的放诞

我以骨头为火把照亮黑夜,因此黄药师才有对忠臣孝子的跪拜

这是起自嵇康之血的风范,安能责我避世,不见穷途之哭乎!

再到尤勇的西毒,孙神父的洪七公

尤其是尤勇的欧阳锋,雍容大气,明面上不见奸邪,实则笑脸自有三分恶,软语暗藏一脉毒

老几位的演技也是毋庸置疑,再至江南七怪,全真七子诸人大多也是立的住的

再看风情,《射雕》的背景是南宋

比之TVB的戏台服装,看啥都觉得是明代(没有冒犯明代意思,因为那些TVB服饰也不是明代,而是承接中国电影诞生后,对于古代想象的戏服,只是明代是最后一代汉人王朝,因此调侃下,正经明粉别介意)

大胡子的《射雕》,虽然在服饰形制上也有很多问题,但古朴的氛围是从这些服化道上营造出来了,尽管也有红围巾这样的骚操作

从上述这几点来看,大胡子版的这版《射雕》从谋篇布局,最大表现《射雕》的史诗气,以及各色配角的营造,对历史样貌的表现,几乎都可以作为武侠电视剧的教科书

但是,郭靖,杨康全垮了!

黄蓉半垮!

直接毁掉了前面我吹逼的所有东西!

我NM!

先说,郭靖怎么垮...其实这个问题我在

这一回答中已经回答,简单地来说,李亚鹏对于郭靖的理解出现了极大的偏差,导致李亚鹏的郭靖呈现出低龄化、智力低能化的表演特征

郭靖虽然在《射雕》《神雕》通过无数人的讲述表达郭靖=傻子,但细看金庸塑造的郭靖,其并非是一个智力低下之人

这一点通过对比可以很好地看出,影视史上最著名的傻子形象是阿甘,阿甘同样具备郭靖的一些特征,笨,单纯,善良

但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则在于对问题的思考方向,阿甘的思维很简单,他的妈妈告诉他什么,珍妮告诉了他什么,但阿甘本人从不反思

郭靖则不同,郭靖会反思学武功到底好还是不好,杀人到底对还是不对,这一思索已经接近了人类本源的三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来,我到哪去

也就是说,阿甘是一个比标准智力低下的人,而郭靖则是一个标准智力的人

阿甘从来不会思考为什么他服役期间,为什么会把枪拆卸组装的又好又快,在阿甘的认知中,他这么做是因为沙展告诉他要这么做

郭靖在桃花岛听到三大高手比拼时,在纳闷为什么三人都有机会将对方比下去却做不到时,会想明白三人确实是非不为也,实不能也,由此对于武功的认知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到了后期,郭靖运用《武穆遗书》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伟大的军事家,著名的爱国将领,北伐的坚定拥护者,河朔义军的领导者,大宋行营后护军的统领,绍兴年间的旭东黄,鄂王,武穆——岳飞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啥意思呢,临阵打仗,兵法运用,要因时因地制宜

飞哥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军事天才,他的将略思维,郭靖可以跟上,运用

这绝对不是傻子

而在李亚鹏的演绎下,郭靖就成了一名动辄噘嘴,昂首,语速滞缓的心智有问题的貌似少年的小孩子

阿甘说话的时候都是正常语速

退一万步,即便大家都认为郭靖傻,但傻子真的不是智障!

李亚鹏的这番表演,也严重拖累的周迅,周公子的烟嗓或者是公鸭嗓有一说一,并不符合国人对于传统美人的现象

但时间越久,审美越多元化后,对于这个还是可以包容的,外加周迅一贯灵动的演技,黄蓉即便达不到阿翁的评价,但也可以称得上一句在角色塑造上成功(因为角色的塑造并非只在声音,还有形体,表演等等)

但是李亚鹏的郭靖与周迅的黄蓉在一起表演时,李亚鹏的郭靖从来没有跟上过周迅的表演,始终是慢了半拍甚至是一拍

郭靖可以比黄蓉的反应慢三十里甚至是九十里,但在表演上李亚鹏绝对不能慢过周迅,因为表演是一个互相成全的过程,对手出招后,另一位没有接住对方的表演,整场戏就垮掉了

举个小例子,黄日华与翁美玲在处理郭靖与黄蓉时

阿翁的黄蓉始终是灵动的,但黄日华的郭靖在表演上则是极力地去衬托阿翁的黄蓉,因此在小动作与小表情上非常丰富

阿翁开始推理,黄日华的表演则从啊?还有这事?(疑惑)到原来如此(恍然大悟),再到蓉儿你好聪明(佩服)

两人的表演是互相补充的,阿翁负责动,黄日华负责静,观众不会因为看阿翁的灵动感到疲惫,也不会因为看黄日华的沉静而感到无聊

李亚鹏则是全程木讷着,任凭周迅如何灵动,我自岿然不动,与周迅的表演始终无法达成互动

在观影起来,就始终会觉得两人在一起真的是因为剧情杀,而不是李亚鹏的郭靖有什么特质吸引了黄蓉要跟他在一起

并且靖蓉是所有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主人公里最有少年感的一对,因为金庸花费了很多的笔墨去描写两人的少年心性,无论是学游泳,爬瀑布,还是两人的东游西逛,始终都是少年人会做能做的事情

而到了其他主人公那里,无论是令狐大公子还是张无忌,还是杨过他们与任大小姐,敏敏,周芷若,小龙女之间,一定会有一个人始终在扮演成年人的角色,而非两名少年

因此,我才说郭靖垮掉了,周迅的黄蓉被拖累到半垮

至于杨康的垮,首先是因为外貌,我当然不是说周杰不好看,但对比杨康,周杰是不达标的

金庸武侠主人公要论谁武力值第一,石破天,张无忌,大成期郭靖,萧大王等人的粉丝可以战到明年去,金庸说张无忌第一都不好使(确实不好使,因为根据文本描述各自都有各自的缺陷)

但要说主人公里颜值第一,舍杨过其谁!

杨康是杨过的爹,一个人的基因源自于母亲也源自于父亲,更何况《神雕》中各种论述杨过眉眼之间都是杨康的样子

周杰的样子实在是镇不住刘德华、古天乐

就别说周杰了,94版是罗嘉良的杨康,照样被批嘛

其次,人物塑造,必须承认的是,在原著中杨康的戏份少的可怜,金庸对于杨康的处理也较为简单,是一个为了荣华富贵丧尽天良的坏蛋

读小说的时候,这样的塑造可能还不太容易看出缺点,但在影视化以后,放大了人物角色,这种塑造人物的问题,也可以说缺陷就会被放大出来

杨康的行为如果全部忠实于原著,那么杨康在表演上就是一个机械的坏蛋,这样的人物非常无趣而且无聊

他所有的作恶都是如机器人般的程式化作恶,我举个例子,比如抗战片,鬼子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那也就是一般的恶人处理方式,被我英勇的八路军灭了也就灭了,问起来观众也不会有大多的印象,鬼子嘛不就那样

但如果给鬼子加上不一样的东西呢?比如让鬼子也有对家人的温情,这样的人做起恶来,是不是就更让人记忆深刻,一个无法推己及人的鬼子,仅仅对自己的家人温情而不体恤别人的痛苦,知小礼无大义,这不是禽兽还是什么?

更何况杨康的作用不仅于此,杨康与郭靖作为双生子,杨康的定位就是郭靖的镜子,两人同样都有选择荣华富贵,背弃国家亲人的机会

两人都可以选择作恶还是从善,他们的生长尽管环境天差地别,都根源都是一样的,被一个强大的异族权贵养大,而且异族权贵对他都非常好,视如己出也不是吹的

完颜洪烈要把地位传给杨康,郭靖要是听了铁木真的话打了大宋,按照蒙古的尿性,郭靖那一准儿可以裂土封王,除了四大汗国外,还得有一个宋国

然而在小说里,杨康的处理单薄了,他纠结挣扎是看不到的,只是一个为了作恶而作恶的主儿,丰满程度远远不如欧阳锋

因此这个人一旦“活”起来,在表演上就无法成为演员对于角色理解的支撑

演员无法做到深度的表演,就只能是常规的走流程,但观众绝对不想要这样的一个表演,因为这样的表演不入戏,不走心啊

而03射雕在杨康的处理上恰恰太跟着原著走了,本来周杰在外形上就吃着亏,戏份上又不能有所发挥,杨康就这样也垮了

顺便吐槽一句,94射雕,杨康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垮的,而罗嘉良与周杰垮掉的原因几乎一模一样...只能说,射雕里的大坑从来不是郭靖而是杨康...

选角的问题,可以说是这一阶段大胡子武侠剧最大的梦魇

《神雕侠侣》、《鹿鼎记》无一例外都垮在了男主身上,这两次的严重程度,我都不想细说了....

尽管不想细说,但还是要针对《神雕》多说几句,虽然答主最中意的是李若彤的小龙女,公允的来说天仙的小龙女从外形上看,可是说是最贴近原著的...

但杨龙一如靖蓉,从来不是一个人就可以拯救这个组合的...车轱辘话,我也不想多说了...

三、《天龙八部》的错落与《碧血剑》的完满

大胡子03年的《天龙八部》处于《射雕》与《神雕》之间,按照笔者的归类,它应该是张纪中的探索,但03《天龙》呈现的结果却是令人满意的。那它是否应该是张纪中的探索呢?答案是肯定的。笔者将他放在第三部分与《碧血剑》一起写,是因为只有这样比较,才可以看出《天龙》的探索与《碧血剑》的圆满。

《天龙》的成功并不是金庸的成功,而是通行武侠剧的成功。如前文所说,金庸的武侠小说与历史联系都相当紧密。《天龙八部》也不例外,《天龙八部》甚至是《鹿鼎记》外,历史背景与历史关联最为复杂的金庸小说。

坊间传闻,张黎(《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的导演)最想拍《天龙八部》,就是其看中《天龙八部》复杂的历史背景。而且《天龙八部》是金庸唯一一部,直接在小说里特别跳出江湖,单独为庙堂写作一章的小说。向太后、宋哲宗、苏辙等人与故事毫无关系,金庸却单独拿出来书写,这个其中包含了金庸对历史如何逼迫个人的思考。

萧峰、段誉、虚竹、慕容复、四大恶人、玄慈、慕容博等等天龙群像,他们身上有佛教“求不得”的宿命悲剧,更有历史对于个人的挤压。三十年前雁门关外的血案,是宋辽的不合导致,是历史整体局势对于个人的碾压。设若是贞观年间,中原担心突厥潜入少林偷取武学吗?突厥,薛延陀,西域哪个是李世民的对手?

也正是历史对于个人的挤压,才让萧峰血染雁门关。个人永远无法阻拦历史的脚步。

03《天龙》唯独没有这些历史思考,历史彻底沦为背景板,被彻底解构成了江湖故事。从这一点出发,03《天龙》与TVB《天龙》其实并没有本质区别。这样的武侠剧拍出来,只要画面,音响,表演,动作足够,就可以交上让人满意的答卷。然而这些,是国人心心念念的武侠吗?这样的武侠最终只能走向末路。

上世纪香港武侠电影的衰落,未尝不是家国情怀逐渐减少,娱乐逐渐增长,导致武侠电影大同小异,使得大家审美疲劳,以至于武侠电影无足观。

从后续的大胡子武侠电视剧来看,拍完《天龙八部》,大胡子显然也注意到这样的问题,在《神雕》《鹿鼎记》里也在力图让大陆武侠变得与众不同起来。于是历史的比重在这些电视剧里也逐渐加重。只是效果被主角的糟糕与某些不可言说的删减冲淡。

到了《碧血剑》,这个小成本电视剧里,大陆擅长的历史与武侠终于结合到了一起。关于《碧血剑》金庸直言,他写的主角其实是袁崇焕,并非袁承志。只是当时笔力不济,写作效果未达预期。只好在写了小说后,又在后面补写了《袁崇焕评传》。

关于袁督师的评价,暂不讨论。金庸想写历史的雄心,却可从他想用暗笔塑造袁崇焕第一男主角的雄心中可见一斑。所以《碧血剑》这个早期金庸稍显幼稚的小说,要想拍好,一定不能局限在袁承志,温青青,阿九的恋爱中,而是历史对于个人的挤压。袁承志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都一步一步踩在明末历史的节拍上,见证了大明的覆灭,看到了李自成的败落,与满清的崛起。而袁承志自己呢?在历史的挤压中,只能像一个小孩子一般哭泣,什么也改变不了。

袁承志本来一心想望李自成得了天下之后,从此喜见升平,百姓安居乐业,但眼见今日李自成和刘宗敏的言行,又见到满城士卒大掠的惨况,比之崇祯在位,又好得了甚么?满腔热望,登时化为乌有。
再走得几步,只见地下躺着几具尸首,两具女尸全身赤裸。众尸身上伤口中兀自流血未止。袁承志这时再也忍耐不住,握住李岩的手,说道:“大哥,你说闯王为民伸冤,为……为百姓出气,就是这样么?”说着突然坐倒在地,放声大哭。(《碧血剑》19章)

在大胡子的《碧血剑》里,江湖与庙堂在叙事上彻底融为一体。并且极为突出的一点,张纪中的《碧血剑》突破了金庸的小说,崇祯,袁崇焕,李自成这些代表着历史的人物,较之金庸的传统历史观念更为贴近近些年的研究,人物有缺点有优点,更为立体,也更为复杂。

比如崇祯与袁崇焕,袁崇焕并非一个无辜的英雄,他与崇祯之间的裂痕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妄言五年平辽,擅杀毛文龙等等都在崇祯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而非只是简单的反间计。

可惜的是《碧血剑》毕竟是小众的,远比不上《天龙》《射雕》《神雕》《笑傲》《鹿鼎记》,尽管它为大陆金庸武侠树立了一个良好的范例,但影响始终是有限的。

而大陆武侠其后在娱乐化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这不得不让人唏嘘,当金庸等武侠小说可以在大陆拍摄后,没想到它的第一步走完,就成为了余晖……

如今讨论起大陆金庸电视剧与香港金庸电视剧,范畴却是十几二十甚至是三十年的东西,如此结果,还需要再去争论吗?

(填坑完毕)




        

相关话题

  怎么评价《影》中孙俪的表演? 
  为什么总是有人低估游坦之的武功?游坦之比丁春秋慕容复都强吧? 
  《无间道》里刘德华最后是真的想做个好人吗? 
  怎么去评价97版天龙八部主题曲《难念的经》这首歌? 
  为什么都觉得黄日华演的萧峰比较好,可我感觉胡军演的萧峰才是最好的? 
  有哪些根据书改编的电影比原著更精彩? 
  2022 年春节档电影,你最期待哪一部? 
  开心麻花的成功能给电影创作者带来哪些启发? 
  如何评价张纪中拍的武侠剧? 
  有没有很奇葩但是又很好看的古装造型? 

前一个讨论
怎样有效反驳极端中医黑?
下一个讨论
金国连着灭了辽国,北宋这两个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什么水平?





© 2024-11-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