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特别逗的,真事儿。。
有两个哥们儿大学毕业一起开家具厂。。。
第一年分完红,一人有25万左右,小A觉得路子挺稳,就先买了套房。
我们这边13年左右市内第一梯队的小区挺好的房子也就5000一平米,一共50万出头,当时首付15万左右,基础装修10万刚好花完。
小B也觉得路子很稳,就去提了俩C200,办完40,首付+各种税24左右。。。
14年他们也挺顺的,大概一人33+,但是当时的股市很热,投了不少进去,15年股灾大家懂的。。
反正一人亏了不少,但他们都是基本一起操作的,盈亏差距不大。
总之15年中,小A还是拿了25万出来准备提个车,然后因为他有房,还得了些利息优惠,省了5000好像。当时320M首付+税办下来只花了21万。
然后小B这个时候准备买房,最逗的来了。。同一个小区房子涨了差不多800不谈,因为他车贷还有本息接近20万没还,房贷没通过,后来只能让他老妈来买。。。
16年我们这儿竣工了很多廉租房和易地扶贫房,小A拿到一个大镇的扶贫房橱柜工程,当时差不多1500户,差不多500万的项目,保证金就要打款50万,成本大概280万左右。。除去可以欠供应商的钱大概100万,他们还要凑230万。。
小A因为有房有车,贷款比较轻松,拿了120万。。小B只有车,房是老妈的名字,他老妈似乎很怕他冒险,办贷款很磨叽,最后耽搁了。。。小B只拿出25万。。。
最后两人又七拼八凑总共拿出170万,剩下的工程按比例外包了。。
工程做完结款并没有遇到什么刁难,最后按出资比例小A分到差不多130万,小B只分了30万,然后两兄弟从此开始出现差距。。。
今年,他们的公司还在一起搞,但是小A持股80%跟其他人开了家电影院,到目前(2019.5)为止生意还可以。。
这就是先买车和先买房的差别。。。
…………………………………………………………
补充说明几点
一、当时大家都是单身,对妹子的渴望比较高,加上其实家里都有住的,其实都倾向于买车。。。小A没买车只是因为还没拿驾照。。。
二、小A跟我是高中同学,我们是文科生。。小B跟我们同校,是理科生。。他们这个厂虽然是小A出于爱好提的,但小B实际充当了设(chao)计(xi)工程总监的职务,而且小B零售业务也很强,很多个人业务都是他在联系。。。年收入能过50其实他很牛逼了。。所以并不存在小A带小B做生意。。
三、中国嘛,除了开发划时代的产品,要爆发最常见的路子一是靠关系、二是靠房子(涨价和拆迁)。小A这波爆发正好踩中了信贷对房子的高度认可外加一波之前没想到的关系,的确是运气好。。。
四、之前跟银行的朋友聊到,他表示如果你资产很多现金流很好,豪车就是资产。。如果你资产少现金流少,豪车更多往负债考虑。。。当然,这个不绝对,喝酒聊到的。。。
最近这答案又好多点赞,也有人好奇两位主人公现状,更新一下概况吧:
2019年底本市家具厂集中爆发,主要是定制家居和淘宝成品,我猜测是各种机床价格下降的原因。但是同时我们这边房地产开发陷入停滞且各种政府工程叫停,廉租房也停止建设了。
总之2020年7月他们的家具厂关停了各奔东西。
小A的电影院疫情期间亏了大概100万,本市市区疫情前大概15家影院,居然只倒闭了3家,现在疫情结束大家观影热情也没有大的回升,反正不怎么赚钱。
最近本市来了些资本想统一城区影院市场,在谈收购的事。资方的意思是本市六七家中小影院如果都谈妥,以溢价大概20%统一收购。
当年这个影院小A是全程自己装修的,投了200万现金,欠了供应商120万,另外有个懂院线行业的朋友投了60万现金。
如果这次交涉成功,加上电影院周围的商业地产收益,小A大概能到手400万左右,也算可以了。
这两年我周围的朋友几乎没有实现资产重大增值的,小A不错了。
因为跟小B不是很熟,我只知道他自己搞了个装修工作室,专门做高端装修,具体情况不是很清楚。
有人很好奇我为啥很多朋友做什么生意投了多少钱都很清楚。。
因为我在朋友圈算实业百事通,很多朋友做啥生意之前之中都会和我或多或少沟通一下。
我大学刚毕业搞的是连锁便利店,先自己和朋友开了5家店,又跟一个连锁(皮包)公司合作开(改造)了很多店;之后皮包公司资金链断裂又被本地超市老板半搭救式收购,所以烟酒糖茶商业装修这些业务都比较熟。
我家早年是开游戏机厅的,便利店搞完我又去搞了网吧,办了各种证又经历了拆迁,所以基层政府流程关系、网络弱电这些技能也学到了…
另外有两个朋友给我介绍了两单稍大的弱电工程,我等于又深度参与了这两幢建筑的修建,很多工程建设的流程也清楚了…
我哥是海尔电器代理商,投了点钱跟他搞了搞,长期消费品这块的门道也比较清楚了…
另外我14到15年还在本地大学兼职了一年半创业指导老师,天天否定各种小年轻的创业点子…
其他还有些杂七杂八的小生意小项目,反正大多数人手上有一二十万到一两百万想做啥生意和我吹两句都能有所收获,我又反过来得到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