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保持长期、持续、稳定的努力?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siwei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了写这个回答,我花了近6个小时,6281个字,因为这个问题不单高频出现,而且确实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长期主义”(长线思维)的重要性。

希望本回答对各位有所启发。

P.S. 阅读本回答预计需16~19分钟,不建议碎片阅读,也不建议“只收藏不点赞”~


先上脑图。


在《【析】世界四大学习法(全文共4141字)》完成之后,许多读者留言倾述“坚持不了很无奈”,为此我将通过本文将关于“坚持力/执行力/毅力”的心得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们。


1. 定位

除了老生常谈的“方向”问题,非常必要的另外两个部分便是“目标拆分”与“思想建设”。

先说“目标拆分”——这部分的设定与“3.执行”阶段的“难度调整”息息相关,从我们早已习惯的舒适区向外迈步的过程中大多数人的通病便是——步子太大,或是执行不力,又或是因难度过大挫败感过强而自我否定和半途而废。因此,目标是必须要拆分的,但我们必须要意识到我们在定位环节拆分的目标有可能是不够合理的,所以在后期执行环节开始前务必做好“思想建设”,即出现“乏力感”或“退缩情绪”时先别慌,看看是不是目标拆分的有问题了。

举个例子,有的学员给自己定了目标每晚读2小时书,而实际上受课业压力(比如期中期末考集中复习阶段)或工作压力(一些紧急的大项目赶工)的不确定性影响,大白天折腾累了一到晚上一想到要读两小时书就压力山大。这就是典型的初期目标定的过高的案例。


我们知道,一个人每天的专注力是有额度的,一般来说4-6小时高专注度的学习或工作就是大多数人每天的上限,如果安排2小时的阅读任务,在阅读技巧尚不足够,知识储备单薄的情况下更是举步维艰。这时不妨把每日阅读目标下调到45-60分钟,很多学员反馈说一旦打开书本,能坚持45分钟的占到大多数,坚持不到30分钟的占极少数,毕竟此时的阅读是发自于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万事开头难,当发现阻力过大时,不妨下调些难度,先动起来再说!


“思想建设”分为两类——1.对自己(努力者)的思想建设,2.对他人(努力者)的思想建设。

如果努力者是我们自己,尽量在开始朝规划方向努力之前先明确自己的「大方向」(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是否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科学的、客观的且相对最优的。

P.S. 受过我指导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咨询的学员们应当很清楚,我提供的职业定位思路是在全盘托出所有的可选项的基础上,通过排除和比较得出的,因此,在回去复盘我们的咨询逻辑后如无异议,应当坚定这个方向,这样就不易在事后执行阶段面对挑战和遇到瓶颈的时候“是不是方向不对?是不是还有更适合我的路?”般地自我怀疑和半途而废了。


如果努力者是他人,那么作为指导者,我们自身首先要明确且坚定「大方向」及规划,并对努力者做好足够的思想指导,定期总结复盘巩固。

举个“不做足思想建设”的反例就是,全国3000所高校,公认的大部分高校里的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学习热情,上课想尽法法翘的大有人在,下课想尽法子玩的比比皆是,考前心急火燎地盼着划重点,考中艺高胆大地开着外挂。有没有想过这都是为什么?

除了“学海无涯苦作舟”这类外因,更重要的其实是学生们内心的空虚!没有多少学生真正明白,经历了高考的炼狱般折磨,进了大学还要拼命努力学一门门课是为了什么。学校本应有责任联合生涯办公室、就业办与教学岗位的老师们一起让学生们明确读每一门课程(至少修读每一类专业)今后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今后可以从事哪一些具体的工作。

如果这些方面的思想建设可以事先铺垫好,这样的现象一定会有巨大的改观!既然体制内的教育无法做到这一点,我们该做的不是别的,而是在此之外寻求适当的补充。关于方向的问题,可以在我的专栏里找到大量文章参考,这里先不展开了。


2. 规划

所谓“任务内”规划,与第1点里“目标拆解”异曲同工,即,明确“做什么、什么时间段做、什么时间节点为限要完成什么”。

已入职场的朋友可能大部分都听过“今日事今日毕”这句话,其实指的就是“周期和节点”的问题。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的职场人士都有年度、季度、月度、周度工作计划的制定习惯,拆分至每日,自然要求“使命必达”(事件管理概念中一些重要非紧急、非重要非紧急的事情视情况调整),任何一天中拖沓或耽搁下来的工作量都可能对后续安排造成挤兑,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影响阶段性目标的达成,更严重的可能会形成自我怀疑和否定。


至于“任务外”规划,指的是要做好多个任务间的合理统筹与分配,既要避免“头重脚轻”,也要规避“过度平均化”。

举个例子,如果我的目标是今后毕业后从事职业A,那么在经过充分调研后得知了大部分知名企业的相关岗位在应届生招聘过程的具体要求后,我得出了“GPA3.5、实际上证书并不构成敲门砖、实习经验最为重要“的结论,那么我会——
  1. 首先,校内学习过程中将GPA的目标定在比3.5高一些,比如3.6,追求“边际收益的最大化”,而非刻意追求极致高的绩点(3.6基础上没多0.1所需要投入的精力幅度都是大幅递增的),尽量在选课前做足功课,谨防一些看似“能学东西”的课程,如果其在目标职业的展业过程中涉及比重极低,那么可以考虑放弃该课程的学习,要知道,实践出真知,今后连用都不怎么会用,课内再怎么学无法真正消化不说,更是容易迅速淡忘。
  2. 其次,远离盲目跟风式的“考证敢死队”/“社团万花筒”/“竞赛小霸王”,将尽可能多的(82开,至少投入约8成)精力投入在有助于实习和毕业求职的事情上,包括但不限于:参加与目标职业强相关的社团或组织,有针对性地参加目标职业相关的讲座/沙龙/论坛/圆桌/座谈,与拥有近似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的志同道合群体结伴为伍,向目标行业和职业的学长学姐讨教经验,与拥有潜在实习资源的校友、辅导员、导师、生涯办老师、教授、家庭成员、家族成员建立并保持联系以获取潜在的实习机会等。


3. 执行

3.1 奖励机制

3.1.1 反馈性

有执行必做反馈,有反馈必做复盘。不论形成的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都要积极消化给出“反馈性的奖励”。条件允许的话,最好有“导师”相伴,虽然这个导师也可以是自己,但当局者迷,很难确保客观性和持续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最好有合适的旁人辅助。


3.1.2 确定性

制定奖励机制要明确达成什么目标即给予怎样的奖励。来一句“只要好好学,一定给你大大的奖励”去“画饼”,远不如“只要比上次多考10分,就奖励某奖品1件,多15分奖励2件,多20分奖励3件”来得让人有目标感!

类似的,在求职过程中,我们一样建议求职者注意雇主口中的激励是否能落实到纸面上,对于停留在口头的承诺,不论如何铿锵有力义正言辞,不是打八折去听,而是几乎可以忽略。既然当下短期定不下来的事情,那就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3.1.3 周期性

奖励触发对应的周期切忌过长,宜「长短结合」。其实质与第1点中提到的“目标拆分”一样,可以将单一的长期激励至少拆分为阶段性的多个“短期激励”,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可以把总奖励适当摊匀出一些给阶段性短期奖励。

诸如“这个财年,如果部门超额完成的话,我就提拔你做经理”这类的“大饼”实质上严重违背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方法论底线,相比之下,大多数成熟公司采用的“周度冠军给予小礼物或口头赞赏+月度前三发红包+季度冠军季度奖金+年度冠军颁发奖章和年终奖金甚至股票期权激励”正是遵循了这样的逻辑给予持续激励。


3.1.4 选择性

奖励可以按性质划分为物质、精神与趣味三类,不同的选择与组合效果大不同。不同性质的奖励对个人来说起到的效果绝对是差异化的。

针对看重短期利益的,给予物质奖励往往效果更佳,通过持续的激励甚至可能将对象慢慢调整为适当着眼长期激励的良性心理;

反之,针对看重长期收益的对象,我们将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通常起到的效果比单纯物质或单纯精神的刺激来得更佳;


此外,在物质和精神奖励过程中若能适当添加一些趣味性,对激发目标对象的热情也可能有奇效。举例说,在我激励团队创作内容营销素材的过程中,由于周期性奖励的条件达成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让团队保持激情,我在单篇原创的任务中设立了“阶梯式的奖金奖励”,即获赞或阅读量超过不同的阶梯可获得额外的红包奖励(80元~1800元)。

如此,不论最终相对长的周期性目标团队是否达成,都有机会在特定的单个工作中获得“意外惊喜”,对短期内受挫的团队成员也是一种实际的鼓励。好比打游戏“平A小怪爆屠龙宝刀”一般刺激,久而久之兄弟们知道在什么时间、通过什么方式、在什么地图容易爆极品,这对整体的大目标的达成必然也是大有裨益的。


3.1.5 反人性

打鸡血,这不难理解,在很多场景下,为了帮助自己或他人鼓起勇气,增强自信,打鸡血灌鸡汤都有一定程度的效果。还记得当年初入职场从事前台性质工作时,大佬就总拿某岛国全国第一保险销售人员的案例来启发我们,该最早的一批百万圆桌俱乐部成员在每次面见客户之前都会先跑进卫生间,面对镜子大喊“我是最棒的!我一定可以!客户是我的!刚八代!”。你别笑~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其实是符合心理学。。。


立flag,这点就有些高阶了,算是我原创的一种激进方式,各位看官看好了。人性的弱点无非就是那么一些,懒惰、贪婪、恐惧、爱面子等等,为了和内心深处另一个自己做斗争,我曾多次运用立flag的方式,利用“虚荣心”(爱面子)打压自己的懒惰。

举个例子,当年国外留学时,我曾坚持两年每周在线上给国内学生免费授课,两年下来积累了不少关于职业规划和求职的资料。某一天,学校论坛惊现一篇高质量求职心得长文,大约2万字,是一位学长辛苦码字无私分享的,广受好评。结果我几个闺蜜无意地在我和其他同学面前“吹捧”了我一顿,“陈老师要是写,那还不是甩ta几条街啊,绝对妥妥的,陈老师你说是不是。”我顿时倍感压力,但又碍于面子不得不马上应和“嗯嗯,我可以的。。。”,于是乎,为了不辜负大家(不让自己丢脸)我一头钻进图书馆(把多个偏娱乐性质的活动都取消了),4个通宵达旦后我完成了一篇8万多字的长尾,系统地分析和分享了我们学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在职业规划和就业求职方面的建议。。。。

见此计收效颇佳,我后续屡屡故技重施,回国后,初入新行业新环境,工作繁忙,考虑到工作之余难有时间分享职业规划和求职类干货,想着是不是出本书替代之前的每周线上课呢?倍感力不从心的我冷静下了一想,其实逼一逼自己,挤一挤时间,完全可以的!就这么办!

于是我找了一堆在心目中特别看重的朋友、校友、同学、家人,故意引话题并向他们承诺“看我的,我今年上半年要出本书!”,随后,我通过本文第1点中“目标拆分”将书稿的完成以每日1小时的节奏安排进工作日程,春节、五一等长假期间增加工作量,在每每想要歇会的时候(并不熬夜)我就想着“自己被打脸,自己打自己脸,该有多丢人。。。”,立马神清气爽,斗志昂扬!可以说,的的确确每个夜晚我都使命必达,通过3个多月,大约170小时的投入,我提前完成任务,对接出版社后在2014年上半年成功定稿并在随后发布了人生第一本出版书籍!

不敢说这样的激进方式有多大的普适性,但作为民间偏方~各位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或可一试!


3.2 难度调整

舒适区是我们每个人的初始区域,一般身处舒适区过长必然导致“温水煮青蛙效应”,但努力迈出舒适区的人往往由于步子过大或过小而适得其反或收效甚微。长时间停在新手区练级啥时候可以出人头地?过早一步迈入挑战区又很可能一击摧毁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勇气和信心。

在朝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我们要适时对自己身处的区域做微调,找到合适的“配速”,方能步步为营,水滴石穿!

至于竞技区,指的是不断挑战自己,避免不知不觉掉入“井底之蛙”的陷进,是骡子是马,咱拉出去溜溜!参加行业聚会、行业竞赛,通过内外部PK切磋,碰撞产生火花,碰撞就是高阶历练,而火花便是智慧的结晶!


3.3 学习方法

在我的文章陈思炜:【析】世界四大学习法(全文共4141字) 里已将四类世界学习法做了详尽阐述,这里就不做赘述了。恰当的学习方法将有效杠杆化我们的努力,是我们事半功倍。


其实归结起来,四类学习方法殊途同归的是:

  1. 注重基于逻辑的理解和消化
  2. 有输入必有输出
  3. 有发散必做批判
  4. 知新与温故一个都不能缺


3.4 学习模式

深度学习和碎片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模式,按80/20的比例分配,才能最大化这种组合学习模式的价值。

各位感兴趣可以读一读《深度工作——如何有效利用每一点脑力》这本书,我附上我之前读后完成的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


3.4 精力管理

3.4.1 抗干扰

我将抗干扰这部分分为两种:

1. 深度学习/工作时为自己创造安静的、积极的环境。为什么图书馆里自习的效果往往优于在宿舍?因为干扰源过多将多少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为什么戴着耳机听歌学习有时候效果更佳?因为一些音乐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容易被大脑识别为“规律性”的环境,同时帮助我们撇开了身边相对嘈杂环境的负面影响。

2. 特殊场景和需求下我们需要为自己定制嘈杂的环节来练习自己的抗干扰能力。举个例子,之前在教托福的过程中,我们建议学生为应对真实考场复杂的环节(考生在9:00-9:30均可入场导致间歇产生的脚步声、考生和监考老师的交流声、已进入听力环节的学生受刚入考场学生的影响,已进入口语环节的考试受身边正在进行听力部分的考生耳机里的响声影响),在考前几周开始打开电视模拟嘈杂的环境来做模考。


3.4.2 专注力

大名鼎鼎的番茄工作法的底层逻辑本质上就是从“专注力”的角度出发的,25分钟的高专注学习结合5分钟的休息可以使得总的25*4=100分钟的学习效率达到最大化,相对比的是连续100小时的高强度学习,再做20分钟休息。学校里的课程时长设定和课间休息起到的也是类似的效果。

当然了,保持专注力的情况因人而异,番茄工作法绝不是强制限定必须25+5这样,而是提供一个模型,具体怎样才最适合不同的个体还得各位自己根据实操来复盘和调试。


3.4.3 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样的话我就不多说了,站在提升“坚持力”的角度来说,我首推“有氧运动”,特别是慢跑这类不太受限于场地的运动。出于最大化“精力/体力”的角度,各位做无氧运动(我多年前也坚持过,当年为的是形体,说白了为的是外表~)不是不行,而是对提升“持续力”效果相当不直接。

很多朋友、亲人和同事常问我,为何我中午从不午睡(不需要喝咖啡和浓茶,我喝咖啡是为了让自己亢奋~开会或讲课更有激情。。。),几乎连续五六年,每年工作355+工作日,每日朝8晚11(超过997的强度)可以坚持下来,平时我没太多时间解释,只是微微一笑说“我体力好,我天资不足,只能靠勤补拙,不敢偷懒~。”

而事实上,自2014年底创业至今,我从16年开始坚持慢跑,至今已经连续跑了223周。我不追求成绩,只求定期“充电”,保持足够高的“体力池”。并且极少熬夜,宁愿早睡早起。

如果把一个人的精力体力比作是手机电池,通过有氧运动上的刻意练习,完全可以在正常人的2000毫安电池容量基础上加上一个“充电壳”,实现3000乃至4000毫安容量的续航能力!据某种原理解释,有氧运动增强了我们血液里的含氧量,因此由于血液含氧量下降导致的饭后犯困在我的身上很少发生。(科学研究不是表面每个人每天平均的专注力仅4小时嘛,不夸张地说我觉得我6小时肯定是没问题的。)


3.4.4 饮食和作息

必要时减少碳水,辅以提神饮品(不是红牛~)可以帮助我们养成一些规律,在白天尽可能地“放电“,有助于我们在必要时提升“战斗力”,也有助于在晚上避免“失眠”,电都放完了,还不倒头就睡?

作息上,养生说“子午觉”,实操时明显感受到“同样睡6小时,23:30-5:30要比2:00-8:00来的精神状态好很多”。别告诉我你是夜猫子,虽不可否认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但大多数人并不是,且日积月累的身体损耗其实很难察觉。也别告诉我你有短睡眠基因,大概百万分之一的概率之下的天赋,就别刺激人了~


以上,共6281字,感谢阅读,希望对给我有所启发!有任何问题欢迎评论区留言。


职业规划推荐学习:
相关文章推荐:

陈思炜:百年一遇最难就业季,本科应届生出路几何?

陈思炜:【析】世界四大学习法(全文共4141字)

陈思炜:【精】本科大学生毕业发展路径——四大方向+四大维度深度解析(全文共2万余字,建议深度阅读)

陈思炜:【2020更新版】职业规划方法论(必读)「附」专栏百篇文章导航目录

陈思炜: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的真相+提升方法

陈思炜:木桶原理?对职业发展而言,该遵循短板理论还是长板理论?

陈思炜:比我少工作245年,还跟我比天赋比勤奋?

陈思炜:【智能时代】职场危机(上)读商科不如读理工科?

陈思炜:【职业规划之】为何很多人不愿做后台工作?——一文带你分清「前中后台」(各行业通用)

陈思炜:【精】职业发展的「循序渐进」和职业生涯的「死亡三角」理论

【析】刻意练习--世间没有天才,人人都能成功!

【析】巴菲特、马斯克和贝索斯的「四维思维方式」(全文共8470字)


本回答作者:
  • 国际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领域全国资深专家,10年+行业经验,7年+创业经验
  • 中国民主促进会最年轻入会会员之一、民进上海市教委直属系统委员会会员
  •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商学院杰出校友,经济学学士、金融学硕士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特聘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外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等高校客座教授
  • 欧美同学会&青年委员会会员、“留学人员进校园讲师团”特聘讲师
  • 畅销书《方向的力量:商科职业规划》作者(2014首版,2018修订版)
  • 曾全职供职于迪拜主权财富基金-迪拜世界资本(PE-私募股权投资)
  • 曾全职供职于欧洲最大投行&全球九大投行-瑞士银行(UBS)
  • 知乎特聘专栏作家、荔枝微课“知己职彼”专栏主理人(原创音频课程第一发布平台)、“在行”首批百单行家&2018年度行家 (1对1职业规划咨询预约平台)


❤️创作不易,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想请你帮我做3件事:

  • 点一下「赞同」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个内容
  • 关注我的专栏持续关注职业规划与发展、出国留学等优质内容
  • 关注公众号「知己职彼」(搜yourcareer)音频干货等你来学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玩过网游吗?

先理解游戏设计者。

然后把设计思路用于管理自己。

网络游戏中,人们往往可以坚持不懈的每天打卡,每天玩几个小时,这个过程可以持续数年。

观察用户的游戏行为,很多用户符合长期、持续、稳定的努力。

那么在理解游戏设计逻辑的情况下,去规划一下自己。

1,制定一个三年的目标,类似于游戏中的终极目标—成为至高王者、通过肝集齐所有SSR,这个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可以通过客观验证的,比如升职、收入增加、考证、考学等等。

2,将三年目标细化为几个中阶段目标(半年到一年),再把每个中阶段目标分拆到每周每天。这个过程类似于游戏中的练级、升星阶段的反推

3,每天的任务具体化,尤其是第一个月,先做到非常情绪,每天做检查点。

4,在手帐上做一个角色成长进度表,对应每天的任务,比如开始的三十天,就是30级,每天做到了计划内容,就升一级,每天更新。


5,中阶段验收完成后,就升星,或者增加了新技能等级,比如英文托福60分对应英语C级,110分对应英语S级。C级别用绿色的笔勾边,S级别用橙色的笔勾边。

6,养成习惯把每天坚持后的成长量化,每天能看到进度条增长。

7,完成阶段任务要给自己一个奖励,可以是心理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比如每天完成任务奖励自己一块巧克力。

8,要把原始的决策表拍照,成长后要拿回去对比,找到成长感。

把长目标分解后,变成每天有激励,每个阶段有大激励的自我暗示,你就给自己设计了一个真实的游戏。

相信这样的过程会让你更容易坚持,也更容易认清自己。

加油,诸君。


user avatar   lu-qiang-41-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保持长期、持续、稳定的努力,不就是指的自律吗?

你觉得没法持续努力,根本原因可能是:你觉得这事情不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不够自律,本质上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更不知道自律能带给我们什么好处,那自律又从何谈起?

我曾经看过一次TED关于如何自由掌控时间的演讲:

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TED https://www.zhihu.com/video/1045382423000481792

里面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对:当我们认为一件事情不重要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没时间去做。

例如大学前两年,我认为大学里的社团没什么重要的,也不能让我得到实质性的锻炼,于是我干脆不去参加社团,而是选择出去打工兼职,去赚取一些没有任何卵用的经验。

直到大三我加入一些校级的社团,去负责企业就业的工作,我才发现这事对自己有多么重要。

在社团,我可以直接接触企业的HR,拿到内部第一手的资料,这对于我以后找工作,简直是莫大的帮助。

我还记得当时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我们学校招聘的时候,我负责的接待他们——从刚开始的场地申请,到后来的校园宣传、现场布置,都是我亲自找小伙伴负责的。

每天兢兢业业,特别自律。

后来这家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超额完成指标,当场就给我说:“小强,如果你有天想换工作(当时我已经有其他公司的offer),我们公司随时给你留一个位置”,这件事情给了我非常大的触动。

当你认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才会选择去做,而只有当你得到反馈的时候,你才会真正认同。

就好比很多人大学的时候,就会被一些学长灌输一些概念:成绩没什么重要的,能毕业就好了。

他们从内心就是抵触学习这件事情的,更不要说会花时间去做了。

所以,我想跟你分享的第一点就是:找到自己认同的目标

想一想,你未来是想直接走向工作岗位,还是选择读研?

如果是直接走向工作岗位,你想去什么样的行业和公司,应该怎么样才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拿到更好的offer呢?

如果是读研,是选择保研本专业,还是跨校或者跨专业保研呢?

关于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希望你看看这个视频:如何确定自己的目标

找到目标后,就能自律吗?

——显然并不能。

刚毕业的时候,我给自己立了一个目标:毕业5年内要实现年薪100万。

在目标设立之初,我很激动,脑补的升职加薪画像仿佛就在自己眼前:

激动完过后,我却没有任何行动上的改变,为什么?

原因就在于:我虽然想实现这个目标,但是由于目标太过遥远,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达成目标:我完全不知道。

既然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又谈何执行呢?

直到后来,我开始学习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方法,才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掉。

现在我就把我实践过的方法告诉你:

当你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比如今年10月,要学成一项技能(例如写作)

这个目标现在已经成为了你行动的指引,但是记住一点:人天生都是有惰性的。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你可能会给自己设定一些阅读任务,然后开始写作。

但是几天过后,你就会发现,一旦断了,就很难坚持下去。

所以第一点我想告诉你的就是:


一、你要学会量化目标

还是拿写作举例子:学会写作,其实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

是随便写出一篇文章?还是1个月后,写出一篇故事型的文章,发布在各个平台,获得10W+的阅读量?

显然后者才算是可量化的目标。

一般来说,可量化的目标具有“SMART”这样5个特征:

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给出具有的时间限制,制定一个可接受并且可实现的目标,并且可以用具体的指标进行衡量。

也只有最终目标是可量化的,我们才能清晰地认知这个目标,让目标来指引我们的行动。

但是目标设定过后,如何行动仍然是一个大问题,所以:


二、你要学会分解目标

很多人的目标设定没有问题,但偏偏中途放弃,罪魁祸首就是:不会分解目标。

不妨思考一下,当你设定了一个清晰的目标,比如:6个月内成为公司部门主管,实现收入翻番。

但是怎么去实现,很多人就犯懵了。

很多人的做法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好好努力,埋头苦干。结果努力半年之后,发现自己似乎没有太大的进步,升职加薪也遥遥无期。

显然这并不是明智的做法。

正确的做法是:目标设定后,你首先需要的,不是给自己打鸡血,而是把部门主管的职业技能进行拆分:比如拆分成A、B、C三个技能。

然后对照自身:看一看自己离部门主管,还有哪些方面的能力差距。

知道能力差距以后,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充电,缩小与部门主管之间的能力差距。

但是,这样分解就完了吗?

当然没有!

知道能力差距之后,你还需要评估,自己花多少时间,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掌握这一项能力。从而细分到:每个月应该完成什么目标、每周应该完成什么目标,以至于每天应该完成什么目标。

这样分解的目的在于:便于印证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为实际行动建立清晰的指引。

完成目标的最终结果是:你已经具备了主管的能力,即使公司没有资源让你马上晋升,你也可以通过储备、跳槽的方式实现晋升。


三、目标—执行—反馈的正向循环

也许你会说,目标也设定了,也进行了每个阶段的分解了,但还是无法长期坚持,怎么办?

导致这个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1、你的目标设定得过高,你现阶段没有办法完成,或者完成起来非常痛苦

《蜥蜴脑法则》这本书中提到:我们每个人的大脑当中,其实都有一个内在蜥蜴的存在。

它脱离于我们的意识之外,被称为无意识思维系统。

而这个无意识思维系统,总是倾向于得到快乐,避免痛苦。所以人类虽然自诩理性生物,但事实上,我们在做大多数决定时,其决策过程与低等脊椎动物蜥蜴并无太大区别。

如果我们的分解目标过高,我们的蜥蜴脑认为这个目标完成起来太过于痛苦,就会产生逃避心理,找各种理由来终止我们的行动。

所以颠覆式的改变,只会让人很痛苦,很难长期坚持。

遇到这种情况,你就需要审视自己:目标是否制定得相对合理,能够让自己在达到某个临界点之前完成?

最好的办法不是痛苦咬牙,而是把目标调整得相对合理。

2、你完成这个小目标过后,自己没有任何反馈

当你完成一个小目标过后,常常会觉得:自己没什么实质性的突破。

这样反反复复,很多人就坚持不了多久。

其实这是因为:我们完成小目标后,没有得到即时的反馈。

想一想,为什么游戏能够让人上瘾,从小boss杀到大boss,然后非要通关才罢休?

因为每杀掉一个小boss,你都能获得即时的成就:这个成就可能是掉落的装备、可能是你的任务进度条、可能是大幅度经验的加成......

总之杀掉这个小boss,你一定能获得比平常更多的反馈。

而游戏设计的上瘾模式,同样可以复制到我们的目标管理上来。

在目标设定后,不如为自己约法三章:今天完成目标,就奖励自己早餐加一个鸡蛋;完成一个小目标,就奖励自己一顿大餐;

如果不能完成,就会受到惩罚:比如今天不能玩游戏、不吃晚饭等等

总之就是:不管目标完成与否,都设定一个反馈,奖罚分明。

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就是:不断完成目标,会带给你的持续的奖励,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你会开始把完成目标,的成一种习惯性动作。


四、运用承诺和一致原理

《影响力》是一本心理学的著作,里面提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

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的愿望,一旦我们做出来一个选择,或者采取了某种立场,我们立刻就会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按照承诺说的那样去做,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会想方设法的以行动证明自己先前的决定是正确的。

简单一点就是说:我们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如果没有做到就会万分痛苦。

在《影响力》中,这个原理叫做:承诺和一致原理。

其实这个原理,同样可以用到我们的目标管理方法上来:

当你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之后,尽可能地把这个目标告诉所有你熟知的人。

为了避免当众打脸,这样当众做出承诺之后,绝大部分人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达成这个目标,从而保持自己行为和承诺的一致性。


最后,再复盘一下这几个方法:

  • 一、将目标量化;
  • 二、对量化的目标进行分解;
  • 三、对目标完成与否,设定即时的反馈;
  • 四、尽可能将自己的目标告诉自己熟知的所有人;

相信我,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你的自律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地提升。

作者:小强——斜杠青年|知乎专栏作者|创业团队运营负责人

微信公众号:小强职场说


user avatar   li-xu-ran-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远看张牙舞爪,近看基操勿六。

这个玩意其实中消协几乎每年都发,变着花样发。


20年,直播带货大火,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提醒大家直播带货槽点多:

19年中消协没发,但是让各市消协发了,提醒购物时保护隐私:




18年同理,第一条是提醒支付安全:



17年自己出来发了,那年微商很火,所以第一条提醒大家警惕微商讨论:


16年 提醒大家防范商品信息“表里不一”风险:


15年,电商才兴起没多久,跟16年提醒差不多的意思,要求商家保证货品与明示相符

……

更早的不想找了,想看的大家自己去查。


这么一梳理,消协这个提醒,真是反映了一部宏大的中国电商发展史啊,什么火提醒什么。


我感觉,消协的营业频率就比圣诞老人略高一点,平时毫无存在感,消费者维权也做的不突出。


只有一年出来营业2次,刷刷存在感。

一次是315,一次是双11。


在双11这么大的消费节点,不出来说说话,实在是说不过去。


但提醒了这么多年,今年终于被人们看到了。


可敬可贺,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要相信坚持的力量!


今年被看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两年各大媒体的新媒体能力提升了。


懂得提炼其中一句最扎心的话作为新闻,博取眼球和流量。


「双11有可能全年最贵」,一句话能扎穿多少剁手人的心。


但你看看往年,没人报道提炼,你会知道它其实孜孜不倦给你提醒了好多年吗?


论炒作,还是得向媒体老师们看齐!


user avatar   hai-mao-j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我高中的时候,期末考试按照成绩排名。

坐在我后面的是一个很漂亮的女生,棕色的长发,皮肤细腻的瓜子脸。怎么说呢,我之前就在校园里看见过她一次,那时候就觉得她非常漂亮,好看的人总是令人过目不忘。

我们学校考试管理很松,所以我可以把写有答案的纸条偷偷传给她。

一来二去,我们成了“朋友”。

几乎每一场离得近的考试她都会向我求取帮助,我也从来没有拒绝过,虽然我自己成绩也不太好。

我们加了qq,我问她是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子,她笑而不答

直到后来有一次我们再次相遇,她问我大学想考哪里。我随口说了句,想去南方看看。结果她笑脸盈盈的看着我说,你长成这个样子,不怕去南方找不到男朋友吗?

平心而论,我长得不算多丑,但是从小开始起青春痘,自然皮肤差劲的很。高中为了学习方便剪了短发,本就不好的发质看起来更像一团枯草。

我看着她顺滑的长发,细腻的皮肤,精致的五官,顿时觉得无地自容。

但她仿佛不过瘾般,继续对我说“南方的女孩子皮肤都很好的哦。”

后来我们还是朋友,因为她每次见到我都无比热情,热情的打招呼,热情地上来挽我的手臂。

最后一次见面是家里停水,我到外面洗澡。

回来的时候要经过一条马路,那时候正在红灯,所有的车都停了下来。

当我提着洗澡用品,顶着一头半干不干的乱糟糟的头发快要走到人行道上的时候,一辆出租车的车窗摇了下来。那个漂亮的女孩子和我打招呼,她刚刚和自己的男友出去玩回来。她画着精致的妆,依旧笑脸盈盈,她的男朋友也冲我挥手,听认识的同学说是个家境很好的男孩。

我站在马路中间局促的笑了,然后顶着乱蓬蓬的头发提着东西离开。好像每一次见面都是呢,让本来就自卑的我更深刻感知自己的存在。

后来我想到这件事经常觉得难过,不是难过她比我漂亮,而是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呀。

我喜欢她,赞美她,帮助她,为什么换来的却是“你一定找不到男友”这样的嘲讽呢?

也许她只是不小心说了实话吧,我这样安慰自己。可我的内心还是觉得难过,被别人赤裸裸扒开伤口的那种难过。

更难过的是我也没办法骗自己,对方确实比我美,比我皮肤好,永远有一大堆男生围着以及可预料到的不错的未来。

所以她说的都是对的吧,我只恨自己不该遇到她,不该从她口中了解到“真相”。



后来我也没考到南方,也没有交男朋友。

大学时候查了很多有关整容的信息,不过因为经济原因还没有付诸行动。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整容的各种危害,后遗症,但最难过的时候,我真的在想,宁可死在手术台上,也不要再过这样的人生了。

这种你明明什么也没做错,但被别人抓住痛点,只能一遍遍惩罚痛恨自己的生活。



我玩知乎也有一段时间了,都是默默的看别人答题。我发现好看的女生不管做了什么说了什么都总是能轻易的得到别人的原谅,再不济也有人说起码人家长得好看。

然而不好看的女孩子一不小心就被人说丑陋嫉妒。

好吧,我觉得“嫉妒”这种感情确实特别邪恶,我并没有说长得丑的人都心灵美,但颜值即正义在很多时候也还是成立的。

我并不想美过谁,也不想凌驾于谁之上,只是希望不再接受别人的嘲讽,能真正做到心态平和。


user avatar   an-ni-ni-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宁静。

以前没有发现,直到我看到她在浙江卫视《王牌对王牌》综艺节目上,现场重演了大玉儿,她对着马景涛说台词,说到“誓保吾皇,不生异心,如有违誓,短折而死”,说到短折而死那几个字时,过硬的台词功底一下子就打到我了,才想起她除了是电视剧里的大玉儿,她还是当年《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少女,演戏这么好,怎么以前没发现。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商场运营方的本质是物业公司,

想各种办法吸引人流过来,接着招商,目的是收取租金,然后涨租金。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来福士想要吸引的大批顾客群体,他们是不是在意棒棒入内。

如果他们其实希望棒棒不入内,那么来福士不过是个手套防火墙而已,抵挡了来自网络和外界的骂名。

如果他们反对禁止棒棒不入内,那么就算没有这个报道一段时间后来福士自己也会被用脚投票的顾客教做人。

商场是否以为棒棒影响了形象不重要,最终用户怎么想的才重要,想想谁掏钱?



所以,到底是顾客有这样的需求而商场才这么去干?还是商场自以为是的猜测了顾客的需求呢?这只有顾客自己知道了。



user avatar   haochiz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编辑了题目,把“花销”改为“转账款”,把题目内容内追回“花销”改为“款项”,把“花销该还吗”,改为“该如何认定”

因为我认为,这才是公平客观符合实际的题目,而不是为了引战引流蓄意采用“春秋笔法”。

在网上稍微检索一下就可以得知,小伙起诉追回的,不是“花销”,而是给与女方李某的“转账”,所以在本题目下信口以男方追回“共同吃饭娱乐消费”等费用的进行展开评论的,都属于“恶意引战信口瞎编”。

其次,法院判决李某应当返还王某的,是一些“金额高达10000,5000,明显带有结婚目的彩礼性质或者附条件赠与的款项”。

而一些“520”,“1314”等小额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赠与,则不予以返还,该类金额也高达5万多了。说小王谈恋爱不真诚,白嫖的,也请点积口德。

因为这些是谈恋爱时候,不带有结婚为前提,而带有感情表达性质的感情性赠与,因此法院判决无需返还

判决适当,于法有据,于情于理都很符合。



最后说一句:原题主 @封面新闻

作为一家媒体,报道、提问、回答的时候,请体现出你们的专业性、中立性、客观性。

跟着走野鸡自媒体博眼球的路线,只会越走越偏。

还望自重。


user avatar   chai-sang-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哪些交往中的小技巧比如沟通做事方式等能够保护自己不受他人欺负?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江苏常州一位妈妈坚持四年每天早上 4 点半起床为孩子做古诗词早餐? 
  如何看待云南女村医23年背药箱田间地头随时看诊,并科普健康知识,基层医疗未来发展方向如何? 
  真的有分手很多年还复合的吗? 
  为什么黄磊的女儿黄多多这么优秀? 
  如何看待美学者称「中国人口比官方数据少九千万,出生率被高估近50%」? 
  《扁鹊见蔡桓公》作为重点,入选语文课本,是为了弘扬中医吗? 
  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培养哪些能力或者技能会让孩子未来具有很强竞争力? 
  去云南旅游有什么建议? 
  生活中或恋爱中男生希望女生知道的事有哪些? 
  怎样能享受生活的乐趣?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知乎《答案奇遇夜》晚会?
下一个讨论
iQOO 7的12+256要4199,小米11的8+128要3999,200元升顶配香不香?





© 2025-0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