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完那年暑假,去村口卫生所挂吊瓶。期间村里人询问考到哪儿了,我面露羞涩低头说道:“浙大”,然后等待着村民们的赞叹。
谁知就听到叹息声起,“哎,平时不是学习蛮好的,怎么山大没考上?”
PS:我是山东人啊!
PPS:高考全省排名前200(我那年只能查到排名段)
上海高考97年还是96年,无人报考清华大学,最后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和一本线一样。第二年清华暂停在上海招生,惊动教育部,直接威胁上海独立命题权的存续。被迫改革,规定所有上海学生必须填报至少一所外省大学。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因为离上海近,就成学生了首选,为满足规定,第三第四志愿一般都会在浙大和南大里选择一所,当然也有填报别的大学的,比如我当年第四志愿就是中科大。
一个意外的结果是,这样的操作后,浙大南大在上海的录取分数呈现清晰的大小年趋势,一年高,一年低。高的时候比肩交大,低的时候就是一本分数线。
自然而然的,每年放榜,老师亲友都会去安慰那些第三第四志愿考上浙大、南大的学生,告诉他们好好学习以后也能成才。我高考那年,年级里真的就有三志愿进南大的。
南大浙大为什么要招三志愿、四志愿呢?因为招生任务就是任务,必须完成,比如上海100个指标,没有第一第二志愿报考,第四志愿你也得招,这和上面说的清华录取分数和一本线一样,是一个道理。
为什么那么抵制外省高校呢?主要是知青的历史,户口迁出了上海,要回上海就太难了,太多人一生的命运就改变了。虽然去外省读大学,政策说毕业户口能签回,但几个愿意?不说别的,中间四年万一动迁,少一个户口,几百万差价谁赔。
站在上海学生眼里,本地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上海财大,还有新的上海科技大学,外省的大学除了清华、北大,最多最多加一个中科大,别的都是人生失意才去的。或者说的更直接点:考上浙大南大,绝不会有亲友祝贺,大家可能会问一下生活安排、何时去报道之类不痛不痒的礼貌问题,但绝对不会有一个亲友恭喜你和你的父母。默默的无声中,其实是一种同情和惋惜。回到家,他们关起门,应该会对自家的孩子说“你看,某某某考到浙江大学去了,上海都混不下去了,你再不好好读书,也是同样悲惨结局。”
不黑不扯淡,实话实说,别人不说的那么直接,是因为网上玻璃心太多。
浙江大学就和浙江一样,是美丽江南最优秀的代表。这点我必须说的很清楚,切勿错误解读。如上面介绍的,上海考生因为政策规定,第三第四志愿选择浙大南大,这本身也正说明大家对浙大和南大的肯定,上海户口暂时注销掉,去外省读四年本科,清北以外,上海考生肯去的只有浙大南大中科大,这就说明一切了。
上海考生,目前高校的分数线大体是几个段
第0级,清华北大,比复交还要高不少分
第1级,上海本地高校是复旦交大,没有外地高校在这个分数段上
第2级,可以称为同济上财级,其中浙大一般略高于同济,而南大、人大、科大与同济相当
第3级,可以称为华师大上外级,西交、中山、南开、北师大、厦大、武大、东南在这个分数段
第4级,可以称为华理工级,哈工大、吉大、川大、华科、西财等校大体在这个分数段
第5级,外地大连理工、湖南等校,反而上海没有这个分数段的211(华理工以下,上海的211高校基本就是上大了(上财上外虽然是211,但分数是奔同济华师大这两个985的,而东华这几年比华东理工也就低几分)
第6级,上海大学,外地高校是青岛海大(985)、苏大(211)。
第7级,上海已经进不了211高校了,但以这个分数在外地倒还可以上兰大(985)或者郑大(新增双一流)
或者说,上海考生眼中,对高校的排名基本是与一般排名类似的,只是上海以外发达地区的高校比实际层次减一档,远离上海的西部东北高校再减一档(所以西交的分数线和华东师大差不多,比上交低两档)
而浙大实际在上海考生中也属于TOP5了
就浙大而言,上海人认可他是和复交名望近似的高校,但在外地,不过好在杭州回上海很近,所以减半档(北京南京的就得减一档)
上海高考97年还是96年,无人报考清华大学,最后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和一本线一样。第二年清华暂停在上海招生,惊动教育部,直接威胁上海独立命题权的存续。被迫改革,规定所有上海学生必须填报至少一所外省大学。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因为离上海近,就成学生了首选,为满足规定,第三第四志愿一般都会在浙大和南大里选择一所,当然也有填报别的大学的,比如我当年第四志愿就是中科大。
从这里我看到了全国最任性的两个富家子弟。直辖市简直是逆天一般的存在。
如果让我再招助理,一个北大、一个浙大,二选一,我是绝对选浙大。分省智商数据和PISA国内排名数据放在那里。再想想环北京贫困带,自己发了周围寸草不生,这地方吸引的人才也满吓人的。